养生健康

肿瘤的性质知识有什么

肿瘤的性质知识有什么

肿瘤这种疾病其实我们应该做好的就是病理学的检查,这样问可以了解自己的疾病性质是什么,但是我们对于认识肿瘤这种疾病的时候也需要采用手术的方式去处理,当然了具体的护理方式我们需要和专家做好相应的知识沟通。

1肿瘤的数目和大小:肿瘤的数量不同,当然了大小也是不同的,有时候会出现一个肿瘤,但是往往有时候也会出现很多个肿瘤,肿瘤大小的确定,或者是肿瘤是恶性的还是良性的肿瘤和很多的因素有着关系,比如说和肿瘤的生长时间,或者是肿瘤生长的部位。有时候我们可以发现生长在体表的一个肿瘤可能会出现体积很大的症状,但是位于一些狭窄的地方生长的肿瘤就会比较小,生长就会比较慢。如果是良性肿瘤的话那么肿瘤的症状就会生长过慢,而且还会生长缓慢,当然了恶性肿瘤就会相反。

2肿瘤的形状:肿瘤性状多种多样,我们最常见的比如说外性生长的息肉状的肿瘤、乳头状的肿瘤;还有膨胀性生长的分叶状肿瘤、结节状肿瘤等等。这些肿瘤之所以存在着形状上的不同,和很多的因素有着关系,比如说肿瘤的生长位置、肿瘤的生长方式或者是肿瘤的性质等等,当然了也会导致不同的症状出现。

肿瘤这种疾病其实不仅仅是以上的疾病知识,还有其他的知识,比如说我们应该了解自己肿瘤的发病位置有什么,再者我们对于认识肿瘤这种疾病的治疗方式,也需要考虑到的就是手术处理或者是药物处理知识,具体的疾病具体分析。

卵巢肿瘤蒂扭转怎么治疗

1蒂扭转一经确认,应尽快行剖腹手术。术时应在蒂根下方钳夹,将肿瘤和扭转的瘤蒂一并切除,钳夹前不可回复扭转,以防栓塞脱落。

2肿瘤性质可能不清楚,术前应作好扩大手术范围的准备,医生应该让家属清楚了解患者的情况,做好心理准备。

3在蒂根下方钳夹,将肿瘤和扭转的瘤蒂一并切除。切断瘤蒂必须在扭转部位以下的正常组织部位。

4钳夹蒂部前不得先回复扭转,以防血栓脱落。

5常规剖视患侧卵巢,并检查对侧卵巢,如疑有恶性病变应送冰冻切片病理检查,根据患者年龄、肿瘤性质等决定进一步手术方案。

直肠癌与息肉

直肠癌和直肠息肉的区别:根据息肉的性质可以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而肿瘤性息肉又可以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混合性腺瘤几种,有癌变的倾向。

非肿瘤性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等。息肉大多单个出现,少数为多发性,幼年型息肉不易恶变,多发性成人息肉恶变较多。

腺瘤性息肉,尤其是多发性的和直径大于1厘米的腺瘤性息肉癌变危险性大,被成为直肠癌的癌前病变,必须摘除干净;腺瘤在我国的发病率分别为50岁内30%,60岁40—50%,70岁则高达50—60%。即便已经根治了腺瘤性息肉的患者,也要定期复查,以观察是否复发。

直肠癌与结肠息肉在肉眼观察就有很大的区别,直肠癌表面不光滑、有创面、严重时呈菜花样改变,触之容易出血、不能活动、组织较硬、发白,多数基底部宽,局部肠腔变窄;而结肠息肉表面光滑、有蒂、基底很小、柔软、发红、触之能活动、肠腔本身改变不大,所以在肠镜下完全可以区别。只有比较小的早期病变不容易区别,这时就要取活检做病理检查给予鉴别。

产假申请书

小小一张纸,通常有着大大力量。这句话可以用来形容很多东西。这张纸大到我们国家具有一切解释说明权的法律,国与国之间互相签署的文件,小到公司与公司之间签署的合作合同,甚至是一份个人的产假申请书。

产假,指的是职业妇女生宝宝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生产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婚晚育者可以前后延长至四个月,女职工生育一般享受不少于98的产假。产假申请书就是在准备休假前向单位上级递交的纸质文件,是申请产假的一个基本流程。产假申请书等同于产假请假条,两者是同一性质,知识申请书更为正式一点。

甲状腺肿瘤的小知识

通常病人或医生注意到其他均正常的无症状甲状腺肿块,罕见的有小甲状腺癌转移表现淋巴结增大,肺部症状或破坏性骨损.

癌的可能性增加见于下述因素:(1)年龄(年轻病人易患);(2)性别,如病人是男性(妇女甲状腺癌较多,二倍于男性,但女性有更高甲状腺肿大比例,约8:1,因此男性有结节应认为较大可疑);(3)孤立结节(多结节病变一般良性,除非扫描是明显冷结节);(4)甲状腺同位素扫描冷结节(热结节罕见是癌);(5)有过头,颈,胸照射史,尤其是婴儿和儿童(如因胸腺增大或扁桃体肿大,痤疮或淋巴瘤);(6)X线片见细,点状,沙粒样钙化(乳头状癌)或匀质钙化(髓样癌);(7)新近增大或快速增大;(8)质地石头样坚硬.如果拥有技术精良的细胞学家和活检技术员,针刺吸取活检是区别良性和恶性的最好诊断方法.

乳头状癌

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占全部甲状腺癌60%~70%).女性病人2~3倍于男性.年轻者多见,但年老者较为恶性.最多见于有照射史病人,经淋巴系统扩散.可以发现一侧迷走甲状腺残余灶,实际是外表良性的隐性转移.这些高分化癌可以是TSH依赖,可以是继发于桥本甲状腺炎的甲状腺肿大基础上的发展.许多乳头状癌可含有滤泡成分,但这并不改变肿瘤的基本病理.

治疗

对小的(<1.5cm),局限于一叶且包裹完好的肿瘤,通常一叶切除加峡部切除,但有些专家主张较广泛甲状腺外科切除.用TSH抑制剂量甲状腺激素减少癌再生或使乳头状的显微镜残余萎缩;外科手术几乎总可治愈.大的(>1.5cm)或弥漫扩散的肿瘤常常需要完全或近乎完全切除并在术后放射性碘扫描和用适当剂量放射性碘切除残余甲状腺组织然而病人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另一种方法是在诊断性扫描前2天,予以重组TSH(目前无货),探查残余甲状腺组织或癌,避免在诊断性扫描前使病人变成甲状腺功能减退.为了切除残余甲状腺组织,必须每6~12个月进行重复治疗.治疗后服用TSH抑制剂量LT4 ,测定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有助于探测复发或持续存在的残余灶.

滤泡状癌

滤泡状癌约占甲状腺癌15%,老年人多见.恶性程度高于乳头状癌,血行性远处转移.偶尔亦有放射线接触史,女性多于男性.

治疗

任何大小滤泡状癌需近乎全切加术后放射性碘切除残余甲状腺组织,像治疗乳头状癌一样.转移灶似乎较乳头状癌易被放射性碘治疗.应用TSH抑制剂量LT4 继续治疗和随访血清甲状腺球蛋白.

未分化癌

未分化癌约占甲状腺癌≤10%.大多发生在老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肿瘤特征为快速,疼痛性肿大,约80%病人在确诊后1年内死亡.迅速甲状腺增大亦可提示甲状腺淋巴瘤,特别是如有高水平过氧化酶抗体和桥本甲状腺炎者.

髓样癌

髓样(实体)癌可以散发性(通常单侧)或家族性(常是双侧)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理上有滤泡旁细胞增生(C细胞),产生过量降钙素,该激素可降低血清钙和磷酸盐(PO4 ),但罕见能达到足以改变血清钙和磷水平的浓度.同样有特征性刚果着色淀粉样沉积.

常见妇科恶性肿瘤科普知识

子宫颈癌

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我国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发病高峰年龄在50~55岁,近年来年轻宫颈癌的发病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多认为与早婚、性生活紊乱、多产、种族等因素有关,近年来的研究认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以HPV16、18、31、33等高危型为主。病理上可分为以下类型: 江苏省肿瘤医院妇瘤外科陈小祥

1.宫颈癌的癌前病变 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即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表现为上皮底层细胞增生、排列紊乱,并出现核大深染、染色质分布不均等异型改变。CIN分为三级,CINⅠ级指异型细胞局限于上皮层的下1/3,CINⅡ级指异型细胞局限于上皮层的下1/3~2/3,CINⅢ级指异型细胞几乎累及全部或累及全部上皮层(原位癌)。若侵及宫颈腺体腺上皮则称为宫颈原位癌累及腺体。

2.宫颈浸润癌

异型细胞突破上皮基底膜,侵及间质,即为宫颈浸润癌(invasive carcinoma of cervix uteri)。

(1)鳞状细胞癌 占宫颈癌的80~85%。

①巨检 早期仅表现为宫颈糜烂样改变,病情发展可表现为外生型、内生型、溃疡型及颈管型。

②镜检

镜下早期浸润癌:在原位癌的基础上突破上皮基底膜,浸润间质,深度≤5mm,宽度≤7mm。

浸润癌:浸润间质的范围超出了镜下早期浸润癌,在组织学上分为Ⅰ、Ⅱ、Ⅲ级(即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

(2)腺癌 占15~20%。

①巨检 多来自宫颈管内,呈浸润性生长,可使宫颈管呈桶样改变。

②镜检 包括宫颈粘液腺癌、恶性腺瘤及腺鳞癌等。

临床主要表现为以下症状:

1.阴道流血 早期多为接触性出血(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少量出血),后期则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出血是因为肿瘤破溃所致。外生型癌出血较早而量多,内生型出血较晚。

2.阴道排液 由肿瘤表面渗出所致,可为白色或血性排液。若有坏死感染则排液可呈泔水样或脓性,有恶臭。

3.晚期症状 晚期累及邻近器官或组织时可出现相应症状,如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胀疼痛等,可出现恶液质等全身衰竭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妇科检查(包括三合诊检查)可作出初步诊断。可利用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进行宫颈癌的筛查,对于宫颈病变不典型的病例可以利用宫颈上皮的碘试验、氮激光肿瘤固有荧光试验和阴道镜检查协助确定可能的病变范围,通过活组织的病理组织学检查进行确诊。

1.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 即刮取宫颈移行带区的细胞行细胞学检查,方法有巴氏分类法和TBS分类法,现TBS分类法正逐渐取代巴氏分类法。在TBS分类中有上皮细胞异常或巴氏Ⅲ级及以上时需进行宫颈的活组织检查。

2.阴道镜检查 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巴氏Ⅲ级以上、TBS法鳞状上皮内病变及肿瘤固有荧光检查阳性者,应通过阴道镜的放大作用,寻找宫颈表面的可疑组织,提高活检的准确率。

3.宫颈活组织检查 对于宫颈的明显病灶可直接钳取,注意避开坏死组织钳取新鲜组织。对于宫颈病变不典型的可借助于碘试验、氮激光肿瘤固有荧光试验和阴道镜检查协助确定可能的病变范围进行取材活检。无辅助手段时可在鳞柱交接部的3、6、9、12点进行活检。若宫颈刮片阳性而宫颈表面光滑或活检阴性,应刮取宫颈管内膜组织送检。

4.宫颈锥切 对于宫颈刮片多次阳性而活检阴性、或活检为原位癌需要进一步检查有无间质浸润时可行锥切术。宫颈锥切包括常规手术切除、LEEP技术或冷凝刀切除。

宫颈癌应与宫颈的其他病变相鉴别,如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宫颈腺上皮外翻、宫颈结核等宫颈良性病变;宫颈乳头状瘤、宫颈管肌瘤、宫颈粘膜下肌瘤等宫颈良性肿瘤;宫颈肉瘤、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等其他恶性肿瘤等,鉴别依据为病理组织学检查。

治疗原则:应根据临床分期、患者年龄、全身情况、设备条件和医疗技术水平决定治疗措施,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及化疗。

(一)外科手术

1.手术治疗原则 手术只适用于早期患者,手术的最大优点是在完成治疗的同时可以保留卵巢和阴道的功能,目前对早期的中青年患者应首选手术治疗。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严重糖尿病等不能耐受手术者应改行放射治疗。适用于各期患者,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主要用于Ⅱb期以上和身体条件不适于手术者。包括腔内后装放射治疗和体外照射治疗。治疗原则是在尽可能保护正常组织和重要器官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杀灭癌细胞,尽量提高治疗效果,尽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宫颈癌的放射治疗以腔内照射配合体外照射的方法应用最普遍。腔内治疗采用放射源为铱192(192Ir)或铯137(137Cs)的后装治疗机,用于治疗宫颈局部的原发灶;体外照射则采用直线加速器或钴60(60Co)等,用于治疗宫颈原发灶、转移灶。化疗主要用于较晚期局部大病灶、复发患者的治疗及手术或放疗前的辅助治疗。

宫颈癌患者的预后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治疗方法等因素密切相关。早期患者手术与放射治疗效果相近。晚期患者、有淋巴结转移者及宫颈腺癌等预后差。各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Ⅰ期>85%;Ⅱ期50%;Ⅲ期25%;Ⅳ期5%。晚期病例的主要死因有①尿毒症:肿瘤压迫双侧输尿管引起;②出血:癌灶侵犯大血管引起;③感染:局部或全身感染;④恶病质:全身重要器官转移或全身衰竭而死亡。

第一次随访在出院后1个月,治疗后第1年每2~3个月复查1次。第2年每3~6个月复查1次,第3~5年每6个月复查1次。第6年开始每年复查1次。随访内容主要为盆腔检查,根据病情可进行阴道复发灶活检、胸部X光片、肝脾肾超声、盆腔CT及MRI等检查。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是指子宫内膜发生的上皮性恶性肿瘤,绝大多数为腺癌。为女性生殖道常见三大恶性肿瘤之一,高发年龄为58~61岁,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子宫内膜癌的确切病因仍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长期持续刺激 与无排卵性功血、多囊卵巢综合征、功能性卵巢肿瘤(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绝经后长期服用雌激素而无孕酮拮抗、长期服用他莫昔芬等因素有关。

2.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部分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可以发展为子宫内膜癌,约有30%的不典型增生过长发展为子宫内膜癌。

3.体质因素 内膜癌的发生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未婚、少产及绝经后延等因素相关。

4.遗传因素 约20%内膜癌患者有家族史。

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包括异常阴道流血、阴道排液等,早期可无明显症状。

1.阴道流血:未绝经者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经间期出血。绝经者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量可多可少,大量出血者少见。

2.阴道排液:部分患者诉阴道排液增多,早期多为浆液性或浆液血性排液,晚期合并感染则有脓血性排液,并有恶臭。

3.疼痛:晚期出现疼痛。因癌瘤浸润周围组织或压迫神经所致,可向下肢及足部放射。癌灶侵犯宫颈,堵塞宫颈管导致官腔积脓时,出现下腹胀痛及痉挛样疼痛。

4.全身症状:晚期患者常伴全身症状,如贫血、消瘦、恶病质、发热及全身衰竭等。

早期时妇科检查无明显异常,子宫正常大小、活动好。在病情的发展过程中,子宫逐渐增大、质地软;晚期时可见癌组织自宫口脱出、质脆、触之易出血。若合并宫腔积脓,则子宫明显增大,质软,呈囊性。若癌灶向周围浸润,则可在宫旁或盆腔内扪及肿物。

分段刮宫是确诊子宫内膜癌最常用的和最可靠的活检方法。其他辅助诊断方法,的如B型超声检查、宫腔镜检查、MRI、CT、淋巴造影、细胞学检查等都是子宫内膜癌的常用检查和诊断手段。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应根据子宫大小、肌层是否被癌浸润、宫颈管是否累及、癌细胞分化程度及患者全身情况等而定。主要的治疗为手术、放疗及药物治疗,可单用或综合应用。

手术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尤其对早期病例。放疗、化疗主要用于不宜手术的患者,也用于术前、术后的辅助治疗。其他治疗包括激素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

影响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因素主要为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另外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治疗的效果也可以影响患者的预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IaIb期94%、Ⅱ期84%、Ⅲ期40~60%。

卵巢癌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因其发病隐匿、早期无明显表现,诊断时多为晚期。其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5年生存率20~30%。

卵巢组织成分复杂,是全身各脏器原发肿瘤类型最多的器官,除类型繁多,尚有良性、交界性(低度恶性潜能)和恶性之分。卵巢亦为胃肠道恶性肿瘤、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转移的常见部位。因位于盆腔深部,异常时检查难发现,一旦出现症状多属晚期,应高度警惕。发病原因至今不明,可能与生育状况、遗传或基因变化相关。

组织病理学上卵巢癌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卵巢上皮性肿瘤 占卵巢肿瘤50%~70%,其恶性类型占卵巢恶性肿瘤的85%~90%。发病年龄多为30~60岁。组织学上可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三类。交界性肿瘤是指上皮细胞增生活跃及核异型,表现为上皮细胞层次增加,但无间质浸润,是一种低度潜在恶性肿瘤,生长缓慢,转移率低,复发迟。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包括浆液性囊腺癌、粘液性囊腺癌、卵巢子宫内膜样癌、透明细胞癌等。

2.卵巢生殖细胞肿瘤 为来源于生殖细胞的一组卵巢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上皮性肿瘤,占卵巢肿瘤的20%~30%。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 来源于原始性腺中的性索及间质组织,占卵巢恶性肿瘤的5%~8%,此类肿瘤常有内分泌功能,故又称功能性卵巢肿瘤。

卵巢恶性肿瘤 早期多无症状,可在妇科检查发现。患者多在出现腹胀、腹部肿块及腹水时就诊。妇科检查时发现肿块多为双侧,实性或囊实性,表面凹凸不平,不活动,常伴有腹水,若有盆腔内播散则可触及子宫直肠窝种植结节。远处转移时出现相应部位的表现。肿瘤若向周围组织浸润或压迫神经,可引起腹痛、腰痛或下肢疼痛;若压迫盆腔静脉,出现下肢浮肿;若为功能性肿瘤,产生相应的雌激素或雄激素过多症状。晚期可表现消瘦、严重贫血等恶液质征象。

根据患者年龄、病史及体征,可初步确定为卵巢肿瘤,应注意鉴别良恶性肿瘤,诊断困难时可作以下辅助检查。

1.细胞学检查 有腹水者可行腹腔穿刺行腹水肿瘤细胞检查,若有胸腔积液亦应作细胞学检查以确定有无胸腔转移。

2.B型超声检查 可检测肿块部位、大小、形态等,提示肿瘤性质(囊性或实性,囊内有无乳头)以及初步鉴别卵巢肿瘤、腹水和结核性包裹性积液。

3.CT、MRI检查 良性肿瘤囊壁薄、光滑、囊内回声均匀;恶性肿瘤轮廓不规则,可有囊内乳头或向周围浸润或伴腹水。可显示腹腔内脏器的情况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4.腹腔镜检查 对中等大小以下的肿瘤可直接观察肿块及其与周围的关系,可在病变原发和转移部位进行活检。但若术前检查疑似恶性肿瘤者,术中对包膜完整的肿瘤不宜穿刺以防肿瘤细胞的种植转移。

5.实验室检查 常用的有CA125、AFP、HCG等,可用于辅助诊断及病情监测。

(1)CA125:80%卵巢上皮癌患者CAl25水平高于正常值;90%以上患者CAl25水平的高低与病情缓解或恶化相一致,可用于病情监测和随访,敏感性高。

(2)AFP:卵巢内胚窦瘤显著增高,未成熟畸胎瘤、混合性无性细胞瘤中含卵黄囊成分者亦有增高。

(3)HCG:对于原发性卵巢绒癌有特异性,部分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亦有升高。

(4)CEA:粘液性卵巢癌及胃肠道癌的卵巢转移癌可升高。

(5)性激素: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产生较高水平雌激素。

治疗原则是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放疗及其他综合治疗。根据探查及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结果,决定肿瘤分期及手术范围。对晚期病例亦应尽量切除肿瘤以减少肿瘤细胞负荷。化学药物治疗为主要的辅助治疗。暂无法施行手术的晚期患者,可行术前化疗。放射治疗为手术和化疗的辅助治疗。

预后与分期、组织学分类及分级、患者年龄及治疗方式等有关。卵巢癌总的5年生存率为20~30%。Ⅰa和Ⅰb期癌局限于包膜内,5年生存率可达90%,Ⅰc期为68%。早期好于晚期、组织高分化者好于低分化者、对化疗药物敏感者好于耐药者、术后残灶直径<1cm者好于>1cm者。

卵巢癌易于复发,应长期随访和监测,若有复发则应再次手术和化疗。

副肿瘤性脊髓病的诊断

副肿瘤性脊髓病的诊断方法有哪些?副肿瘤性脊髓病要做什么鉴别诊断?以下就是关于副肿瘤性脊髓病鉴别诊断的详细介绍:

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的抗体检查,未发现原发性肿瘤前易误诊。

临床遇到持续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难以解释时对本综合征的警惕性尤为重要。

系统检查未发现癌肿,需定期复查,脑脊液及电生理检查有助于诊断,血清或CSF特异性自身抗体可确诊PNS和提示潜在的肿瘤性质。

注意与神经系统原发性疾病鉴别

卵巢恶性肿瘤知识

卵巢对于女性来说非常重要,是女性保持青春的源泉。很多女性为了保养卵巢,花费了很多金钱及时间,费尽了心思。有的女性因自身存在一些不良习惯而导致患了卵巢恶性肿瘤,心痛不已,有的人甚至为此崩溃。

什么是卵巢恶性肿瘤?卵巢恶性肿瘤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高,仅次于子宫体癌和宫颈癌之后。据统计,卵巢恶性肿瘤占妇科疾病的20%左右,近4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已增加了三倍。卵巢恶性肿瘤中以上皮癌最多见,其次是恶性生殖细胞肿瘤。

卵巢恶性肿瘤导致女性死亡的机率非常高,位居女性癌病的首位,对女性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由于卵巢的胚胎发育、组织解剖及内分泌功能较复杂,因此卵巢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难以发现,一旦发现时,患者已到晚期,治愈的机率非常小,危险度非常高。有的妇女被诊断患有卵巢癌后,一个月后就已经死亡了。

女性巧克力囊肿并非必须手术切除

专家指出,卵巢囊肿是指卵巢内有囊性的肿物形成,可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两类。肿瘤性卵巢囊肿准确地说属于卵巢肿瘤,既然是肿瘤就有良性和恶性,囊性、实性之分,卵巢恶性肿瘤的病死率较高,因此一旦确定是卵巢肿瘤,需要尽快手术切除。非肿瘤性卵巢囊肿又称非赘生性卵巢囊肿,大多是卵巢的功能性囊肿。卵巢囊肿大多属于良性的非肿瘤性囊肿,有可能自行消退,无需手术。如囊肿较大或进行性增大或破裂,则也该手术切除。卵巢囊肿大多属于良性的非肿瘤性囊肿,有可能自行消退,无需手术。

卵巢囊肿对于身体危害的严重性以及对它的治疗,取决于它的性质。对30岁以上妇女来说,即使无任何不适,每年都应体格检查一次,包括进行妇科检查。如果发现卵巢囊肿,应进一步检查,明确是功能性囊肿,还是肿瘤性的囊肿,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卵巢囊肿如果不及时治疗、危害重重:

1)囊肿破裂、危及生命:当卵巢囊肿生长到一定大小,有可能出现并发症:感染、囊肿蒂扭转、出血或破裂,危及女性生命。

2)女性容颜早衰:卵巢囊肿会引发内分泌失调、早衰、恶变,甚至会引发卵巢癌。

3)引发流产、难产:卵巢囊肿在早孕时可能引起流产,中期妊娠时则易发生卵巢囊肿蒂扭转,晚期妊娠时囊肿较大者可导致胎位异常,分娩时可能阻塞产道引起难产。

舌苔苔质知识

(1)厚、薄苔

苔质的厚薄,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透过苔质能见到舌体,称之薄苔,否则为厚苔。舌苔薄,病情一般较轻;舌苔厚,表明病情较为严重。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舌苔由薄变厚,表明病邪入里,病情由轻变重;若舌苔由厚变薄,表明病邪外透,病情好转。

(2)润、燥苔

燥苔舌苔润滑多津液,为津液未损伤,称为润苔。舌苔干燥缺少津液,称为燥苔。舌苔干燥而色黄者,为胃热炽盛,损伤津液。舌苔干燥而色黑,为热极阴伤。若舌苔干燥色黑而且有刺,则属热极津液枯竭。

(3)腐、腻苔

苔质颗粒细小致密,中厚边薄,刮之易去者,称为腻苔。苔质颗粉较大,疏松而厚,形状似豆腐渣堆积于舌面,刮之易去者,称为腐苔。腻苔常见于湿浊、痰饮、食积、湿温等。腐苔为食积肠胃、痰浊内蕴及溃疡之证。舌苔白腻,多为湿痰,或胃阳虚。舌苔黄腻,多为痰热,食滞化热。舌苔厚腐,多为饮食停积胃肠。舌苔布满白衣,称为口糜,表明胃气衰败。

(4)剥落苔

剥落苔舌上原本有苔,若局部或全部消失者,称为剥落苔。如果苔全部脱落,表明胃阴枯竭,大伤胃气。若舌苔剥落不全,剥落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苔,表明胃的气阴两伤。如果舌苔剥落处不光滑,有类似新生颗粒,称为类剥苔,表明病人血气不连续。若舌苔大部分脱落,仅留下一小块,称之鸡心舌,则为胃气阴亏损之证。另外,舌苔从有到无,为胃的气阴不足,正气渐衰;如果舌苔从无而逐渐变薄白苔,表明病情好转。

(5)有根、无根苔

舌苔紧贴舌面,刮之不去,称为有根苔。若舌苔好似涂在舌面上,刮之易落,称之无根苔。有根苔表明病人有胃气,常见于实证、热证;无根苔表明胃气已衰,见于虚证、寒证。如果有根兼薄苔,属于正常苔,表明正气未伤;若无根苔薄或厚,刮之即去,不再生成新苔,表明正气衰败。

(6)全、偏苔

舌苔布满整个舌,称全苔。舌苔仅布于舌的某一部分,称偏苔。全苔代表湿痰阻中之证。如果仅是舌尖部分有苔,是病邪入里却未深入,但胃气却受伤。若舌尖部分无苔,而其余地方有苔,代表肠胃有积滞或有痰饮。舌苔偏于左侧或右侧,表明病邪半表半里,亦可有肝胆湿热;舌中央无苔、舌边缘厚苔而中央薄苔,为阴虚、胃气损伤或血虚之证。

相关推荐

生理性卵巢囊肿怎么办

生理性卵巢囊肿分为肿瘤性囊肿和非肿瘤性囊肿,肿瘤性囊肿虽是良性的,但常常可能发生恶变,因此要尽早就医,非肿瘤性囊肿可通过中医中药治疗。 生理性卵巢囊肿怎么办呢,常发生在排卵期的育龄妇女,时候会自动消失的,生理性卵巢囊肿它分成肿瘤性囊肿和非肿瘤性囊肿两种,肿瘤性囊肿虽然是良性的,但是常常可能会发生恶变,所以要早期诊断,早作手术治疗。非肿瘤性囊肿可以通过中医中药的治疗,活血化瘀、化散囊肿、活血调经等方法来治疗。

卵巢囊肿可能给患者带来哪些影响

卵巢囊肿的危害在临床上普通显示为小腹痛苦或许不适、白带增多、白带异味、月经变态,并且普通小腹内一个坚实且无痛之肿块,时性交还会发作痛苦的状况。当囊肿影响到激素排泄时,能够呈现诸如阴道不规矩出血或毛体增多等症状。 假如卵巢囊肿发作蒂改变,则严峻腹痛腹胀、食欲降低、呼吸困难且恶心及发烧等。较大的囊肿会对膀胱邻近形成压榨,惹起尿频和排尿坚苦。尤其当这些症状比拟严峻时,女人患卵巢囊肿的能够性更高,卵巢囊肿病变的恶性卵巢癌的风险就更大。这种状况卵巢囊肿风险是极大的。 卵巢囊肿在早期症状与体征因肿瘤性质巨细、

引起大肠息肉的病因哪些

(1)饮食因素 饮食因素与大肠息肉的形成一定关系,特别是细菌和胆酸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 (2)遗传因素 一般认为,息肉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密切关系,从目前研究情况表明,突变基因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后代子女,在遗传机会上男女是均等的,没性别的差异。 (3)炎症刺激 大肠粘膜长期被炎症刺激;可引起肠粘膜的息肉生成,这是由于肠粘膜的炎症充血水肿,糜烂溃疡愈合之后,导致疤痕逐渐收缩,形成息肉状,又由于慢性炎症刺激,致腺体阻塞,粘液储留而发病。 大肠息肉(cokic polyp)是所向肠腔

卵巢囊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卵巢囊肿——广义上的卵巢肿瘤之一 卵巢囊肿是一种常见妇科病,属于广义上的卵巢肿瘤的一种。各种年龄均可患此病,但以20~50岁的女性多见。良性卵巢肿瘤大多发生在20~44岁,恶性卵巢肿瘤发生在40~50岁,一般卵巢恶性肿瘤发病较晚,是威胁女性生命的恶性肿瘤之一。卵巢肿瘤各种不同的性质和形态,单一型或混合型、一侧性或双侧性、囊性或实质性、良性或恶性,其种类之多在全身其他器官的肿瘤中居首位。 卵巢囊肿的发病原因 卵巢囊肿的发病原因很多种。内分泌失调,雌激素、孕激素分泌不平衡可导致卵巢囊肿。输卵管炎症常波及卵

辨别胃息肉的方法是什么

胃息肉大多为增生性和腺瘤性息肉,诊断依靠胃镜和钡餐检查。专家说,治疗应根据息肉性质、大小,选择胃镜切除或胃部分切除。表现为胃肠道,尤其是小肠多发性息肉以及皮肤黑色素沉着,息肉为错构瘤,极少恶变,如无明显症状,宜长期观察。结直肠息肉多见,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后者可恶变。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息肉为腺瘤,明显恶变倾向。治疗原则为切除已开始生长息肉的结肠或其上皮。方法很多,宜根据病人年龄、病理情况和医师经验综合考虑。 胃肠道息肉(polyps)是指胃肠道粘膜面局限性隆起并向腔内凸起的病变

卵巢性不孕应该如何进行检查呢

1、妇科检查 妇科常规检查,如发现一侧或双侧囊性或实质性球形肿块,及其他盆腔异常情况,应进一步采用各种方法加以确诊。 2、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可协助肿瘤的定位,准确率非常高;可区分囊性或是实性肿瘤、子宫或是附件;鉴别卵巢肿瘤、腹水或包裹性积液。 3、腹腔镜检查 这种检查是内窥镜直视下早期明确诊断,做活检,判断肿瘤性质、浸润范围,协助分期,及观察化疗效果等,对判断预后以及指导治疗方面都一定价值。

卵巢巧克力囊肿导致女性不孕

卵巢巧克力囊肿不同于肿瘤性质的卵巢囊肿,是由于子宫内膜移位到卵巢所引发起的一种疾病,属于子宫内膜异位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症状。它的形成是由于内膜在卵巢中仍然会出现“经血”症状,但由于在卵巢内无法排出,日积月累就造成了旧血的长期潴留,形成囊包。 卵巢巧克力囊肿不同于肿瘤性质的卵巢囊肿,是由于子宫内膜移位到卵巢所引发起的一种疾病,属于子宫内膜异位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症状。 它的形成是由于内膜在卵巢中仍然会出现“经血”症状,但由于在卵巢内无法排出,日积月累就造成了旧血的长期潴留,形成囊包。 由于旧血无法排出,随着时间的

睾丸切除手术的注意事项

睾丸切除手术的注意事项 【术中注意要点】 (1)术前已明确为睾丸肿瘤者,应先游离精索并于内环处将其结扎切断,然后分离睾丸及鞘膜,以减少挤压所引起的血行播散。若睾丸肿瘤的诊断尚未确定,则在游离精索后先分离输精管,精索用软钳阻断血流,再游离出睾丸,用纱布垫保护好切口后仔细检查睾丸,必要时切开鞘膜进行检查。对可疑组织应立即送冷冻切片定性。待确诊为恶性病变后方可切除睾丸。 (2)明确睾丸肿瘤性质为胚胎癌、畸胎癌或畸胎瘤者,若病人情况允许可同期行睾丸切除和腹膜后淋巴清除术。 (3)睾丸非肿瘤性病变,原则上要尽量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知识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系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而多见于成年早期。其病因是患者血清中C1脂酶抑制因子(一种α2球蛋白)减少或功能缺损,以致C1过度活化,C4及C2的裂解失控,所生成的补体激肽增多,以致使微血管通透性增高,引起水肿。 反复发作的急性皮肤粘膜水肿。①反复发作的面、颈、躯干及四肢局限性皮下水肿。往往在局部受到轻微外伤时发生。起病突然,局部不痛、不痒,亦无明显潮红,一般持续48~72小时后自然缓解。②可发生喉头、呼吸道消化道粘膜水肿。出现呼吸困难、声嘶、窒息,以及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

肠息肉到底会不会癌变

肠道息肉就是我们肠道粘膜上所隆起性的病变,通俗地说,就是肠道上长了一些肉疙瘩,包括了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息肉一般都较小,细长弯曲,形状不规则,一端游离或两端附着在肠壁上而中间悬空,呈桥样。在未确定其病理性质之前统称为息肉,明确病理性质后则按部位直接冠以病理诊断学名称,如结肠管状腺瘤、直肠原位癌、结肠炎性息肉等。 好好的肠子为什么就长了息肉呢?平常已经很注意规律的饮食了,还会长息肉吗? 肠息肉的形成主要以下几点原因: 1、感染:炎性息肉与肠道慢性炎症关; 2、年龄: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