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现状及检查误区
肾病现状及检查误区
大量的临床调研发现,肾病患者平常对肾病没什么认识,等到发现肾病,开始重视时,肾病已进入晚期。这是由于肾病起病隐匿,早期基本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加上肾脏具有强大的代偿能力,当肾脏损坏达75%以上时机体才会出现不适感觉,所以临床上不易早期发现。等到肾病已进入肾衰竭、尿毒症期,表现的症状往往以长期反复的恶心呕吐、手脚抽筋、口有氨味、皮肤瘙痒等等症状较为常见,病人就诊时往往不考虑肾病,甚至许多临床医生按照消化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或者心血管系统疾病、皮肤病等进行治疗,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发现效果不大或病情加重再进行全面检查时,才确诊肾脏病,但这时肾病已进入晚期,也就是说当患者出现感觉时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况且此病的后果是致命的,所以临床上称之为“温柔的杀手”。
要想肾病发生根本性变化,肾病的检查就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许多患者将检查尿蛋白、尿潜血,血肌酐、尿素氮,囊肿大小等表面指标作为判断肾脏损坏程度的指标,而忽视了肾脏内部血流灌注及肾脏病理结构变化的检查。目前国际上针对肾脏有两种特色检查,一种是肾活检,对于诊断肾脏病理类型有很大的价值,但由于此项检查只是针对单侧肾脏的某一部位,而不能反映整个肾脏的损害程度,况且肾活检本身就是一种创伤性检查,我们曾观察过一千余例做过肾活检的病人,做肾脏专用ECT检查时,发现穿刺处的肾脏其功能明显低于未做肾活检的对侧肾脏!由此可见:肾活检对肾脏产生的损害远远大于诊断带来的益处!那么肾脏专用ECT检查有什么作用呢?肾脏专用ECT检查可断层照像,准确测出肾脏血流灌注、肾小球滤过率及肾小管排泄情况。国家自 2005年推行“美国国家肾脏病基金会的肾脏病生存质量指导”中明确以肾小球滤过率(肾脏专用ECT)的数值做为慢性肾脏病的分期标准!事实证明,尿蛋白、尿潜血转阴时,肾小球滤过率仍在继续下降,血肌酐、尿素氮即使在正常范围,肾小球滤过率仍然显示肾脏有明显的损伤。因此,望患者早采用肾脏专用ECT 检查,以免耽误病情诊治的最好时机。
高血压患者易进入的误区
误区一:盲目应用降压药
”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应首先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医生也应该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必要的特殊检查加以鉴别,不能盲目给患者开出降压药就草草了事。
误区二:降压越快越好
合理使用降压药物可使患者的血压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达到减轻症状,延缓或防止心、脑、肾等器官并发症的发生。但是,除了“高血压现象”、“”高血压脑病””、“急进型高血压”需紧急降压外,大多数“缓进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不宜降得过快,否则会引发较重的不适感,甚至会诱发”脑血栓形成”、”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等意外。
误区三:血压降至正常就停药
相当一部分患者一旦自感无症状或血压降至正常时就不再服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如能将血压经常维持在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水平,则心、脑、肾等器官的并发症不易发生,患者可长期保持一定的劳动力。因此,高血压病人切不可凭有无自觉症状或一、两次血压正常就停止服药。
备孕体检的四个误区
孕前检查误区一、这是女人的事
大多数人都认为孕检是女人的事,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近些年,男性不育症的发病率也是逐年攀升,成为了不孕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多是环境污染、工作压力大等原因造成的。而男性孕检的项目也没有那么复杂,主要是精子和血常规、HIV病毒、丙肝等传染病的检查。
孕前检查误区二、婚检时很健康,孕前就免了
婚检健康不代表一定能怀孕,唾液、染色体等孕前检查是婚检中没有的,而这些检查可以排除女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男性染色体平衡异位等情况,是孕检中不能少的。
孕前检查误区三、把好产检的关就行,孕检没必要
产检很重要,孕前检查一样重要,一个都不能少。产检主要检查胎儿的身体状况,看胎儿是否有畸形, 是否有先天缺陷,产检的重要性在于减少胎儿疾病的发生率。而如果没有做孕检,可能就会增加胎儿的患病率,如果做孕检会及时发现不孕不育的原因,同时可以发现那些可能会导致胎儿宫内感染,影响胎儿健康的疾病,及时治疗,保证怀上健康的宝宝。
孕前检查误区四、孕检是有疾病人做的
有传染病、流产史、妇科病/男科病的人是一定要做孕前检查的,但是同时健康人也不能忽略孕前检查,除了以上几种人外,以下几种人也要做孕前检查:
1、养宠物的人;
2、未做过婚检的;
3、年龄大于30岁的女性;
4、为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夫妻;
5、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
6、夫妻一方或者双方在有污染环境工作的;
7、夫妻双方或者一方有遗传病的。
孕前的检查是很重要的,如果及早的发现问题,能避免孕后女性和胎儿受到伤害,所以,对于相关的误区,想当准妈妈的朋友们上面的内容一定要看一看。
肾癌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症状和检查诊断。血尿是重要的症状,红细胞增多症多发生于3%~4%;亦可发生进行性贫血,双侧肾肿瘤,总肾功能通常没有变化,血沉增高,某些肾癌患者并无骨骼转移,却可有高血钙的症状以及血清钙水平的增高,肾癌切除后症状迅速解除,血钙亦回复正常,有时可发展到肝功能不全,如将肿瘤肾切除,可恢复正常。
鉴别诊断
由于肾癌有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术前诊断多无困难,但误诊误治的情况仍时有发生,有时会造成无法弥补的错误,因此必须加以注意。
1.肾囊肿:
典型的肾囊肿从影像检查上很容易与肾癌相鉴别,但当囊肿内有出血或感染时,往往容易被误诊为肿瘤,而有些肾透明细胞癌内部均匀,呈很弱的低回声,在体检筛查时容易被误诊为非常常见的肾囊肿,Cloix报告了32例“肾脏复杂囊性占位”手术探查结果,发现其中41为肾癌,对于囊壁不规则增厚,中心密度较高的良性肾囊肿,单独应用上述任何一种检查方法进行鉴别都比较困难,往往需要综合分析,判断,必要时可在B超引导下行穿刺活检,轻易地放弃随诊或鲁莽地进行手术都是不可取的。
2.肾错构瘤:
又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肾脏良性肿瘤,随着影像学检查的普遍开展,越来越多见于临床,典型的错构瘤内由于有脂肪成分的存在,在B超,CT和MRI图像上都可作出定性诊断,临床上容易与肾细胞癌进行鉴别,肾错构瘤B超示肿块内有中强回声区,CT示肿块内有CT值为负数的区域,增强扫描后仍为负值,血管造影显示注射肾上腺素后肿瘤血管与肾脏本身血管一同收缩;肾细胞癌B超示肿块为中低回声,肿块的CT值低于正常肾实质,增强扫描后CT值增加,但不如正常肾组织明显,血管造影显示注射肾上腺素后肾脏本身血管收缩,但肿瘤血管不收缩,肿瘤血管特征更明显。
可以看出,肾癌与肾错构瘤的鉴别要点在于肾癌内没有脂肪组织而错构瘤内有脂肪组织,但少数情况下,肾细胞癌组织中也会因含有脂肪组织,造成误诊,另外,含脂肪成分少的错构瘤被误诊为肾癌的情况也不少见,我所1984-1996年收治的49例错构瘤病人中,11例因术前B超为低回声和(或)CT为中高密度肿物而被诊断为肾癌,分析造成误诊的原因有:有些错构瘤主要由平滑肌构成,脂肪成分少;瘤内出血,掩盖脂肪成分,致B超和CT无法辨别;肿瘤体积小,由于容积效应,CT难以测出肿瘤的真实密度,对此种情况,加做CT薄层平扫,必要时B超引导下针吸细胞学检查可有助于诊断,也有作者认为,错构瘤内出血掩盖脂肪组织的CT特征比较显著,但对B超结果的干扰则较少。
3.肾脏淋巴瘤:
肾脏淋巴瘤少见但并不罕见,Dimopoulos等报告,在210例肾脏肿瘤病人中,有6例为原发性肾脏淋巴瘤,肾脏淋巴瘤在影像学上缺乏特点,呈多发结节状或弥漫性湿润肾脏,使肾脏外形增大,腹膜后淋巴结多受累,我所近年收治4例病人中的3例术前未获诊断,另1例靠术前穿刺活检证实为本病。
4.肾脏黄色肉芽肿:
是一种少见的严重慢性肾实质感染的特殊类型,形态学上有两种表现:一种为弥漫型,肾脏体积增大,形态失常,内部结构紊乱,不容易与肿瘤混淆;另一种为局灶性,肾脏出现局限性实质性结节状回声,缺乏特异性,有时与肿瘤难以鉴别,但这部分病人一般都具有感染的症状,肾区可及触痛性包块,尿中有大量白细胞或脓细胞,只要仔细观察,鉴别诊断并不困难。
哪些疾病容易和肾结石相混淆
1.急性阑尾炎:表现为右下腹痛,需与右肾绞痛时下腹部的放射痛相鉴别。
2.急性胆囊炎: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右上腹痛,易与右侧肾绞痛相混淆。压痛点位于右上腹,特别是右侧腹直肌外缘与第12肋相交处有明显压痛。
3.肾盂肾炎:表现腰痛及脓尿,本病多见于女性。尿液检查可发现多量蛋白、脓细胞及管型。
4.肾结核:可有血尿及病肾钙化灶,但患者可能有低热、乏力、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可有结核病史如肺、骨关节、肠结核等,可有尿频,血尿多为终末血尿,尿镜检结核杆菌或尿结核杆菌培养可为阳性。
5.肾细胞癌:表现为肉眼血尿,常为无痛性肉眼血尿,混有血块。尿路平片上钙化灶局限于肿瘤区,呈大小不等的斑点状或螺旋形,尿路造影示肾盂肾盏受压、移位、变形或消失。
6.肾盂肿瘤:尿路造影表现为肾盂充盈缺损,需与x线阴性肾结石相鉴别。肾盂肿瘤有严重的无痛性肉眼血尿。尿路造影片上肾盂充盈缺损形状不规则。CT有助于明确诊断。
7.肾盂血块:尿路造影表现为不规则的充盈缺损。
8.腹腔内淋巴结钙化:若位于肾区,可误认为肾结石。但钙化一般为多发、很少局限于肾区,其密度不均匀,呈斑点状。B超及CT检查有助于判定钙化灶部位。
通过上面的学习,大家了解学习了和肾结石容易混淆的几种疾病,大家要仔细学习这些疾病的区别和相似点,有助于我们早日确定病情。同时身体发生不适就要到医院接受正规专业的检查,这样才能最有效的确定疾病。
腰酸尿频尿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急性肾盂肾炎也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尿液检查可有脓细胞和红细胞。但常伴有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有腰痛及肾区叩压痛。
2.滴虫性膀胱炎也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但病人常有不洁性交史。尿道多有分泌物,且分泌物检查可找到滴虫。
3.急性前列腺炎也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并有耻骨上疼痛。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且直肠指检可发现前列腺肿大伴压痛。
4.间质性膀胱炎也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并有耻骨上疼痛。耻骨上膀胱区疼痛与压痛尤其明显,膀胱充盈时加剧。尿常规检查多数正常,极少脓细胞。
5.腺性膀胱炎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和血尿,B超检查可显示为膀胱内占位性病变或膀胱壁增厚等非特异性征象,膀胱镜检查和黏膜活组织检查可有助于鉴别。
6.输尿管下段结石输尿管结石降至膀胱壁间段时也可产生膀胱刺激症状。如同时合并感染,则不易与膀胱炎鉴别。通过KUB平片及IVU可以显示结石的部位并判断有无合并梗阻。
由此可见,当出现了尿急、尿频症状的时候,可能是前列腺炎、肾盂肾炎、膀胱炎、输尿管结石等,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确定病因后,及时的对症治疗。不要掉以轻心,延误病情,让疾病更加严重的危及到身体的健康。
肾皮质脓肿的诊断治疗
细菌侵犯肾实质后,如果身体抵抗力强、治疗及时,脓肿可消退。如果患者抵抗力较差或者入侵细菌数量多、毒力强、治疗不及时,则可形成脓肿。本组有细菌学检查的10例中,金葡菌8例,大肠杆菌2例。糖尿病、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均可成为易感因素。
本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大多表现为突发的寒战、高热及食欲不振等脓毒血症症状。患侧腰痛,肾区可有明显的压痛及叩击痛,可触及上腹部痛性包块,多无明显尿路刺激症状。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其中寒战、高热者11例,患侧肾区有叩击痛者12例。
肾皮质脓肿的诊断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本病腹部平片(KUB)、静脉肾盂造影检查(IVU)表现为患侧腰大肌阴影消失,脊柱突向健侧,患侧肾影增大,肾盂肾盏可受压变形。本组11例行KUB、IVU检查者中10例显示肾影增大,8例腰大肌影消失,脊柱突向健侧。5例显示肾盂肾盏受压变形。B超主要表现为患肾局限性肿大,肾皮质内可探及无回声或低无回声的团块,内回声不均匀,病变部位肾皮质失去正常结构。CT平扫可见肾皮质内形态不一、大小不等的低密度或等密度区,并显示不规则的厚壁或假性包膜。增强后中心无强化,周边有强化,可呈典型的壳状。本组B超检查13例及CT检查9例均有此表现。由于B超和CT检查在诊断本病时不具有特异性,故在诊断本病时除注意影像学检查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有肾外感染病史或糖尿病病史。有文献报道,肾皮质脓肿的病人中,糖尿病患者占41%,本组为23%。(2)突发的寒战、高热及腰部疼痛、肾区叩击痛。(3)末梢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或伴中毒颗粒。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肾皮质脓肿可较容易地作出诊断。但当症状不典型或脓肿形成初期,仅依靠影像学检查则容易引起误诊。B超可将囊实相间的回声误诊为肾癌的出血、液化坏死灶。彩超下肾脓肿与肾肿瘤在声像图上有相互交叉重复现象,诊断容易混淆,尤其是肾脓肿早期脓腔未完全形成,血供均非常丰富,呈现高速高阻力动脉血流频谱。而CT表现介于囊肿与肿瘤之间,难以区别。易将周围粘连,腰大肌模糊不清误诊为肿瘤浸润。本组误诊2例皆因B超或CT怀疑肿瘤而未对患者发热、血白细胞增高加以重视所致,故我们认为当症状不典型而又怀疑本病时,可在抗炎治疗下动态观察超声或CT,必要时行诊断性穿刺检查以明确诊断。
肾皮质脓肿的治疗应首先选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并根据脓培养的结果调整用药。由于本病向集合系统内破溃之前尿培养阴性,血培养和药敏试验阳性率不高且需时间较长,因此不能单纯等待药敏实验的结果。脓肿形成初期、体积较小的脓肿药物治疗可以治愈,有文献报道对于局限于肾皮质内小于5cm的脓肿保守治疗效果较好。王全好等报道15例肾皮质脓肿9例单纯抗生素治疗痊愈。但对于较大脓肿,引流是必要的。经皮肾脓肿穿刺引流损伤小,能很快改善全身中毒症状。但由于脓肿内脓液较为黏稠,多有分隔,并有未完全液化的成分,穿刺引流不易充分,且无法打通分隔、清理脓腔。故笔者主张对较大的脓肿应行切开引流。本组中1例行经皮肾脓肿穿刺引流,因脓液黏稠,引流不畅导致症状复发,后行切开引流痊愈。9例行脓肿切开引流术者均恢复良好。对于脓肿切开引流的时机,应动态观察B超、CT,因B超检查经济、简单、无创,更常用于复查,且在脓肿形成的不同阶段声像图上特征不同。当脓肿内不均一成分太多或囊壁欠清晰及CT值较高时说明液化不充分,出现内部趋于均一和清楚的脓肿壁影像是切开引流的指征。以防止因为有分隔而引流不畅,致术后复发。对于多发性脓肿,肾脏破坏严重,且对侧肾功能良好者,可行患肾切除。
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现状
■女性发病多于男性
甲状腺结节,又称结节性甲状腺囊肿,分为单发结节和多发结节,多见于中青年人群,高发于30至50岁的女性,女性甲状腺瘤的发病率较男性高2倍至4倍,特别是中年女性较为多见。
随着年龄的增长,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每增长1岁,其发生率至少要升高0.1%,成年普通人群的发生率多超过10%。
■单发比多发更危险
虽然甲状腺结节发病率很高,令人欣慰的是绝大多数均为良性,恶性结节不到1%。不过,对于单发性结节要提高警惕。
从性别和年龄来说,年龄大的人、女性患者有结节,出现恶性肿瘤的几率比较大。如果出现了单个结节,通常则比多个结节更应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