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如何急救呢
猝死如何急救呢
如何对心脏骤停者进行心肺复苏现场急救?
1、将病人平卧于木板或水泥地上
让患者就地采取坐位、半卧位或卧位,松开领口当患者伴有呕吐症状,应将患者持侧卧位(如有假牙须及时将患者假牙取出),防止呕吐物堵塞气管窒息而死。侧卧时须将患者心脏一侧朝上,防止压迫心脏加重病情。如患者裸身倒在浴室等冰冷潮湿场地,须用棉被为患者保暖。打开气道抢救者用一只手掌放置于病人前额,用力向下压,使病人头向后仰,另一只手的食、中指将病人下巴向前抬起。
奥美员工猝死
2、人工呼吸抢
人工呼吸抢救者用放在病人前额上那只手的拇、食指夹住病人鼻翼,作口对口密封吹气,以每分钟16次的速度进行。第一次可作2 次吹气,使已萎缩的肺张开。吹气见效的特征是呢感看到病人胸部起伏,病人呼气时可听见和感觉到有气体逸出。
3、胸外压
人工循环抢救者一手的手掌根放在病人胸骨中下1/3 处,另一手掌放在病人胸骨上方,双手垂直向下压。按压与放松时间应相等。每分钟胸外按压频率为100 次,深度约3.5-4.5 厘米。急救的同时,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和意识的状况,尽快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将患者送到医院接受专业抢救。
对身体的保养是要掌握好方法和方式的,上面就是对猝死的最佳急救时间及急救方法的介绍,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多掌握一些这样的常识,在发生意外的时候就能得到及时的救助,另外平时在生活中一定要保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的质量。
猝死的最佳急救时间 猝死时简单的急救方法
猝死发生时,最简单的急救方法便是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抢救者用放在病人前额上那只手的拇、食指夹住病人鼻翼,作口对口密封吹气,以每分钟16次的速度进行。第一次可作2次吹气,使已萎缩的肺张开。吹气见效的特征是呢感看到病人胸部起伏,病人呼气时可听见和感觉到有气体逸出。
心律失常可引发运动猝死吗
心脏病复发时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导致猝死,心律失常患者可引发运动猝死,所以这些人群要慎重对待运动,把握好运动的时间和强度,还要掌握急救知识。
心律失常可引发运动猝死。运动猝死之所以在瞬间发生,是由于心脏骤停致死。在正常情况下0~8分钟内如果迅速妥善进行心肺复苏紧急抢救,患者成活率在43%。
不当的体育锻炼可引起心绞痛和心律不齐等有害心脏症状,是引起心肌梗塞的可能原因。因运动引起的心肌梗死,某些严重的心律失常,都可直接导致心脏骤停,从而使运动者发生猝死。
运动猝死虽然可怕,但只要做到定期检查身体,注意科学锻炼,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现场监督与急救,还是可以避免的。
运动猝死一般都有先兆,如果运动中出现胸痛、胸闷、头痛、晕厥、心动过速、异常的呼吸困难和疲劳等情况,很可能就是运动性猝死先兆症状,必须马上停止训练。这些征兆可能是运动性猝死唯一明显的表现。
因此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应的心肺复苏知识,对紧急情况下心脏病患者的成活大有好处。
发现有人在体育课或体育锻炼活动中突然意识丧失而倒地时,应立即将其平卧,拍击其面颊并呼叫,同时用手触摸其颈动脉部位以确定有无搏动。若无反应且没有动脉搏动,应立刻进行心肺复苏(人工呼吸)救治。这些基本的救治措施,应当持续进行到专业急救人员到场。
以上的介绍供您参考,不明之处参考我们的其它文章。
猝死的急救措施
1.叩击心前区
在心前区用拳叩击三下,对刚发生心脏停搏病人,部分可复跳,如不复跳,可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2.胸外心脏按压
病人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术者以左后掌根部置于病人胸骨的下半段的2/3处,将右手掌放在左手背上,双手有节奏地按压,借助身体下压的力量,有节奏地每分钟按压60~70次,避免用力过大引起肋骨骨折。
3.口对口人工呼吸
术者一手托起病人颈部,使头部尽量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另一手捏住病人鼻孔,深呼吸后对准病人的口用力吹出,每分钟12次(每按压心脏4~5次,作口对口人工呼吸1次)。
猝死如何急救
一、心肺复苏
1、叩击心前区:在心前区用拳叩击三下,对刚发生心脏停搏病人,部分可复跳,如不复跳,可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2、胸外心脏按压:病人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术者以左后掌根部置于病人胸骨的下半段的2/3处,将右手掌放在左手背上,双手有节奏地按压,借助身体下压的力量,有节奏地每分钟按压60-70次,避免用力过大引起肋骨骨折。
3、口对口人工呼吸:术者一手托起病人颈部,使头部尽量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另一手捏住病人鼻孔,深呼吸后对准病人的口用力吹出,每分钟12次(每按压心脏4-5次,作口对口人工呼吸1次)。
二、心肺复苏后的处理
1、心律、血压、心功的恢复:
(1)心律失常的处理:严重窦性心动过缓伴发心搏骤停可用阿托品或异丙基肾上腺素,药物治疗无效时,可用人工心脏起搏。
(2)低血压的处理:对低血压本身可静脉滴注间羟胺或多巴胺或并用氢化考的松。
(3)心力衰竭的处理:可根据病情及有无服用洋地黄制剂情况,给予西地兰或地高辛。
2、肺部感染的防治: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预防肺部感染。
3、脑缺氧的防治:为减轻心脏停搏对脑组织的损害,应尽早防治脑水肿。具体方法:应争取尽早(在5分钟内)用冰帽保护大脑,作选择性的头部降温。
4、肾功能不全的防治:尽快纠正休克或低血压,纠正酸中毒,早期应用利尿脱水剂如:甘露醇、速尿等。
猝死的症状:
猝死发生前可无任何先兆,部分病人在猝死前有精神刺激或情绪波动,有些出现心前区闷痛,并可伴有呼吸困难、心悸、极度疲乏感,或表现为急性心肌梗塞伴有室性早搏。猝死发生时,心脏丧失有效收缩4-15秒即可有昏厥和抽搐,呼吸迅速减慢,变浅,以致停止。心音消失,血压侧不到,脉搏不能触及,皮肤出现紫绀,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死前有些病人可发出异常鼾声,但有些可在睡眠中安静死去。
遇见猝死患者该咋办
猝死的特点是死亡急骤,出人意料,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死得不明不白。关于猝死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关键的是要了解遇到猝死患者,一定要尽作力,在10分钟之内采取抢救措施。
据急救医生赵云霄介绍,关于猝死的病例,医学上有一种“白金10分钟”的说法。也就是说,猝死发生后,10分钟之内做抢救措施是很必要的。
患者出现猝死的症状是意识突然失去,呈癫痫、抽搐症状,嘴唇、指甲、面部肤色变成深紫色,瞳孔散大并固定,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猝死并不等于死亡,患者发生猝死时,第一目击者要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术,猝死患者被成功抢救的几率就会很大。尤其是病发的前5分钟,因为5分钟后,患者的脑组织就会发生不可逆损害。
做心肺复苏首先要让患者身体保持平躺。同时,施救者双手紧扣,用掌心下部按压,按压位置要在患者的两乳头中间部位。另外,施救者双臂要与按压位置保持垂直,每次按压深度在5厘米左右。
猝死的急救方法
一、急救措施:心肺复苏
一旦心跳骤停就应当机立断、分秒必争、就地进行复苏抢救。因为心跳停止超过4~6分钟常引起不可逆的脑损伤或死亡。在抢救的同时还需弄清病因,以便得到正确的治疗。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是气道通畅、人工呼吸、人工循环。首先应使气道通畅,必须将患者放置在硬的平板上,取仰卧位,撤出枕头及垫在头部的衣物等,救护者双手将患者头部后仰,托住下颌关节,清除口腔异物,使由鼻孔经咽喉部至气管的气道保持通畅,使猝死时松弛的舌根不至于后倾堵塞气道 ;人工呼吸的目的是猝死后立即维持呼吸功能,以保证机体主要器官特别是大脑的有氧代谢,保护呼吸中枢的功能,防止脑水肿,简单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即救护者深吸气后将气吹入 病人口中(一手捏紧患者鼻孔),以20次/分进行,也可用简易面罩呼吸器(507)接氧气后加压给氧,如复苏无效,则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插管后可接人工呼吸器或呼吸机,以及时有效给氧消除或减轻因缺氧所致的脑损害;人工循环主要内容为胸外心脏按压、直流电除颤、静脉或心腔内注射药物 3 方面。胸外心脏按压方法要正确,两手掌重叠置于病人胸骨下部,以保持主要按压力放在胸骨上,减少肋骨骨折的发生,按压时肘伸直,压力需足够大,压低胸骨3~5厘米,然后突然放松,以60~70次/分的速率按压,连续按压不间断。由于胸外按压使胸廓变化,胸腔内压改变,使胸腔内外动静脉压力发生压差,从而使循环恢复。按压有效的指征是:
1、触到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
2、血压:收缩压在7999.32帕左右;
3、散大的瞳孔开始缩小。按压时常见的并发症是肋骨骨折、心包积血、血气胸等。凡有室颤者应立即电除颤,因考虑到90%猝死患者是室颤,故不一定非有心电图证实,可进行盲目除颤,电极板分别放在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和心尖部,紧贴胸壁,用200~300瓦除颤,不成功可多次进行。药物注射,目前从气管内滴入肾上腺素或静脉内注射肾上腺素、阿托品,并给以适量的碳酸氢钠,这样可起到心脏内直接注射作用,又不影响心脏按压措施进行。心内注射只于静脉输液或气管插管之前采用。根据心律失常性质的不同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心肺复苏成功后可继发心脑肾的损害,发生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因此在治疗原发病同时,应维持有效的循环呼吸功能及水电解质平衡等。防止脑水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是处理的关键。
二、现场急救法:心脏猝死的现场急救法
当出现猝死情况后,在场的人要立即不失分秒地抢救。心脏发生心室纤颤时,利用电击除颤当然最为理想,但在现场是不可能有这类抢救器械的。我们可以“赤手空拳”地除颤,手握空心拳头,在病人心前区捶击2次,如无反应,则可再捶击2-3次。对于刚刚发生室颤的心脏,胸前区播击有较好的除颤效果,可以使室颤消除而重新出现心脏跳动。必须注意,要及早采用,在用耳朵听不到心跳瞬息间的一分钟内,实施拳击除颤效果最好。
心脏性猝死如何急救
近年来,我们时常可以听到“某某猝死”这类不算新闻的新闻。所谓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其临床特征主要是突发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在20—30秒的叹息样呼吸后呼吸停止。猝死发生前可能胸疼,气急,也可毫无预兆就突然发生。在成人发生的全部猝死中,心脏性猝死占80%以上。因此,学会心脏性猝死急救对挽救患者生命能够起到及时的作用。
猝死发生后,如果在2—4分钟内没有获得有效的治疗,大脑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害,超过8分钟人就死亡了。当发现有人突然意识丧失而倒地时,应立即使其平卧,拍击其面颊并呼叫,同时用手触摸其颈动脉部位以确定有无搏动,若无反应且没有动脉搏动,就应立刻进行心肺复苏。
首先使其头部后仰以畅通气道,继之进行有效的胸外按压,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这些基本的救治措施应持续进行到专业急救人员到场。
心脏复苏术怎么做
临床心搏骤停,突然呼吸停止,神智丧失,听不到心音,大动脉动消失,测不到血压,皮肤粘膜苍白,瞳孔散大。前三项是主要判断标志。
心搏骤停后,能否及时进行有效的心复苏,是生与死的关键,心搏骤停判明后,必须立即心复苏,防止脑缺氧,尽早恢复心脏泵血的呼吸功能。因猝死是突发事件,难以预料,实施及时抢救必须动员社会公众参与,尤其有心脏病患者的家庭成员,应掌握心复苏术。具体方法是:
(1)将患者平卧,背部垫一硬板,颈部上抬,头颈微后仰,促使气道通畅。
(2)施术者握拳,以患者的胸骨部下段,做一二次短促有力的叩击。如无反应再重复一二次,经叩击后,常可终止室速,室颤,恢复窦性心律。如无效做下轧步处理。
(3)立即做全外心脏按压,左手掌置于患者胸骨下1/3处,右手压在其上方,以每分钟60次的速度,用力适度,反复按压,使胸廓上下活动程度3-4厘米,心内剩余含氧血迅速排入动脉使心脑供血,胸廓下陷回弹时,有助于及通气。按压应用力均匀,轻柔,用力过猛,易引起肋骨,胸骨骨折,气胸,血胸,心包积血,骨髓栓塞,内脏破裂等并发症。如无反应,同时进行下一步处理。
(4)人工口对口呼吸:一手捏住病人鼻孔,推开下颌,使其口张开,用力吸气后患者口腔紧对密闭,将气吹入患者口腔,以每分钟16-18次的速度,反复(吸,吹)进行。如能听到患者呼气声最好。
在抢救过程中,每4-5分钟检查一次颈动脉及自主呼吸,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等生命体症,每次检查间歇时间不能超过5秒钟。如在医院外抢救,心跳,呼吸出现后应急送医院观察,寻找心脏骤停原因,针对原发病继续治疗。
心脏性猝死急救法
临床心搏骤停,突然呼吸停止,神智丧失,听不到心音,大动脉动消失,测不到血压,皮肤粘膜苍白,瞳孔散大。前三项是主要判断标志。
心搏骤停后,能否及时进行有效的心复苏,是生与死的关键,心搏骤停判明后,必须立即心复苏,防止脑缺氧,尽早恢复心脏泵血的呼吸功能。因猝死是突发事件,难以预料,实施及时抢救必须动员社会公众参与,尤其有心脏病患者的家庭成员,应掌握心复苏术。具体方法是:
(1)将患者平卧,背部垫一硬板,颈部上抬,头颈微后仰,促使气道通畅。
(2)施术者握拳,以患者的胸骨部下段,做一二次短促有力的叩击。如无反应再重复一二次,经叩击后,常可终止室速,室颤,恢复窦性心律。如无效做下轧步处理。
(3)立即做全外心脏按压,左手掌置于患者胸骨下1/3处,右手压在其上方,以每分钟60次的速度,用力适度,反复按压,使胸廓上下活动程度3-4厘米,心内剩余含氧血迅速排入动脉使心脑供血,胸廓下陷回弹时,有助于及通气。按压应用力均匀,轻柔,用力过猛,易引起肋骨,胸骨骨折,气胸,血胸,心包积血,骨髓栓塞,内脏破裂等并发症。如无反应,同时进行下一步处理。
(4)人工口对口呼吸:一手捏住病人鼻孔,推开下颌,使其口张开,用力吸气后患者口腔紧对密闭,将气吹入患者口腔,以每分钟16-18次的速度,反复(吸,吹)进行。如能听到患者呼气声最好。
猝死原因与急救
猝死原因与急救
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多数学者主张定为1小时。各种心脏病都可导致猝死,但心脏病的猝死中一半以上为冠心病所引起。
(1)病因 引起猝死的常见病因有:①各种主血管疾病中心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室颤动、心肌病等多;②药物中毒或过敏;③电解质紊乱,尤其是血钾过高或过低;④手术及麻醉意外;⑤其他如潮水落石出、电击伤、暴怒、恐惧、大喜、大悲等。
(2)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有:①突然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面色苍白、紫绀,财是可有抽搐;②心凌晨消失;③呼吸停止、瞳孔散大、反射消失。
(3)抢救 猝死的抢救处理:诊断一经成功,立即就地抢救,争分夺秒,进行心肺复苏术。
心脏性猝死的急救措施
猝死发生后,如果在2—4分钟内没有获得有效的治疗,大脑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害,超过8分钟人就死亡了。当发现有人突然意识丧失而倒地时,应立即使其平卧,拍击其面颊并呼叫,同时用手触摸其颈动脉部位以确定有无搏动,若无反应且没有动脉搏动,就应立刻进行心肺复苏。
首先使其头部后仰以畅通气道,继之进行有效的胸外按压,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这些基本的救治措施应持续进行到专业急救人员到场。
心脏复苏术怎么做
临床心搏骤停,突然呼吸停止,神智丧失,听不到心音,大动脉动消失,测不到血压,皮肤粘膜苍白,瞳孔散大。前三项是主要判断标志。
心搏骤停后,能否及时进行有效的心复苏,是生与死的关键,心搏骤停判明后,必须立即心复苏,防止脑缺氧,尽早恢复心脏泵血的呼吸功能。因猝死是突发事件,难以预料,实施及时抢救必须动员社会公众参与,尤其有心脏病患者的家庭成员,应掌握心复苏术。具体方法是:
(1)将患者平卧,背部垫一硬板,颈部上抬,头颈微后仰,促使气道通畅。
(2)施术者握拳,以患者的胸骨部下段,做一二次短促有力的叩击。如无反应再重复一二次,经叩击后,常可终止室速,室颤,恢复窦性心律。如无效做下轧步处理。
(3)立即做全外心脏按压,左手掌置于患者胸骨下1/3处,右手压在其上方,以每分钟60次的速度,用力适度,反复按压,使胸廓上下活动程度3-4厘米,心内剩余含氧血迅速排入动脉使心脑供血,胸廓下陷回弹时,有助于及通气。按压应用力均匀,轻柔,用力过猛,易引起肋骨,胸骨骨折,气胸,血胸,心包积血,骨髓栓塞,内脏破裂等并发症。如无反应,同时进行下一步处理。
(4)人工口对口呼吸:一手捏住病人鼻孔,推开下颌,使其口张开,用力吸气后患者口腔紧对密闭,将气吹入患者口腔,以每分钟16-18次的速度,反复(吸,吹)进行。如能听到患者呼气声最好。
在抢救过程中,每4-5分钟检查一次颈动脉及自主呼吸,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等生命体症,每次检查间歇时间不能超过5秒钟。如在医院外抢救,心跳,呼吸出现后应急送医院观察,寻找心脏骤停原因,针对原发病继续治疗。
猝死的急救措施
急救措施被称为心肺复苏。一旦心跳骤停就应当机立断、分秒必争、就地进行复苏抢救。因为心跳停止超过4~6分钟常引起不可逆的脑损伤或死亡。在抢救的同时还需弄清病因,以便得到正确的治疗。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是气道通畅、人工呼吸、人工循环。
首先应使气道通畅,必须将患者放置在硬的平板上,取仰卧位,撤出枕头及垫在头部的衣物等,救护者双手将患者头部后仰,托住下颌关节,清除口腔异物,使由鼻孔经咽喉部至气管的气道保持通畅,使猝死时松弛的舌根不至于后倾堵塞气道 。
人工呼吸的目的是猝死后立即维持呼吸功能,以保证机体主要器官特别是大脑的有氧代谢,保护呼吸中枢的功能,防止脑水肿,简单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即救护者深吸气后将气吹入 病人口中(一手捏紧患者鼻孔),以20次/分进行,也可用简易面罩呼吸器(507)接氧气后加压给氧,如复苏无效,则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插管后可接人工呼吸器或呼吸机,以及时有效给氧消除或减轻因缺氧所致的脑损害。
人工循环主要内容为胸外心脏按压、直流电除颤、静脉或心腔内注射药物 3 方面。胸外心脏按压方法要正确,两手掌重叠置于病人胸骨下部,以保持主要按压力放在胸骨上,减少肋骨骨折的发生,按压时肘伸直,压力需足够大,压低胸骨3~5厘米,然后突然放松,以60~70次/分的速率按压,连续按压不间断。由于胸外按压使胸廓变化,胸腔内压改变,使胸腔内外动静脉压力发生压差,从而使循环恢复。按压有效的指征是:①触到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② 血压:收缩压在7999.32帕左右;③散大的瞳孔开始缩小。按压时常见的并发症是肋骨骨折、心包积血、血气胸等。凡有室颤者应立即电除颤,因考虑到90%猝死患者是室颤,故不一定非有心电图证实,可进行盲目除颤,电极板分别放在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和心尖部,紧贴胸壁,用200~300瓦除颤,不成功可多次进行。药物注射,目前从气管内滴入肾上腺素或静脉内注射肾上腺素、阿托品,并给以适量的碳酸氢钠,这样可起到心脏内直接注射作用,又不影响心脏按压措施进行。心内注射只于静脉输液或气管插管之前采用。根据心律失常性质的不同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心肺复苏成功后可继发心脑肾的损害,发生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因此在治疗原发病同时,应维持有效的循环呼吸功能及水电解质平衡等。防止脑水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是处理的关键。
当出现猝死情况后,在场的人要立即不失分秒地抢救。心脏发生心室纤颤时,利用电击除颤当然最为理想,但在现场是不可能有这类抢救器械的。我们可以“赤手空拳”地除颤,手握空心拳头,在病人心前区捶击2次,如无反应,则可再捶击2-3次。对于刚刚发生室颤的心脏,胸前区播击有较好的除颤效果,可以使室颤消除而重新出现心脏跳动。必须注意,要及早采用,在用耳朵听不到心跳瞬息间的一分钟内,实施拳击除颤效果最好。
猝死的最佳急救时间及急救方法
猝死的最佳急救时间及急救方法
一旦发生心源性猝死,如果数分钟内得不到有效的急救,存活机会就会相当低。有研究显示,一般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最佳黄金抢救时间为4~6分钟,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搏发生3秒钟后,人就会因脑缺氧感到头晕;10~20秒钟后,就会出现意识丧失;如果在6分钟之内得不到抢救,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病人随即进入生物学死亡阶段,生还希望极为渺茫。
如何对心脏骤停者进行心肺复苏现场急救?
1、将病人平卧于木板或水泥地上
让患者就地采取坐位、半卧位或卧位,松开领口当患者伴有呕吐症状,应将患者持侧卧位(如有假牙须及时将患者假牙取出),防止呕吐物堵塞气管窒息而死。侧卧时须将患者心脏一侧朝上,防止压迫心脏加重病情。如患者裸身倒在浴室等冰冷潮湿场地,须用棉被为患者保暖。打开气道抢救者用一只手掌放置于病人前额,用力向下压,使病人头向后仰,另一只手的食、中指将病人下巴向前抬起。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奥美员工猝死
2、人工呼吸抢
人工呼吸抢救者用放在病人前额上那只手的拇、食指夹住病人鼻翼,作口对口密封吹气,以每分钟16次的速度进行。第一次可作2 次吹气,使已萎缩的肺张开。吹气见效的特征是呢感看到病人胸部起伏,病人呼气时可听见和感觉到有气体逸出。
3、胸外压
人工循环抢救者一手的手掌根放在病人胸骨中下1/3 处,另一手掌放在病人胸骨上方,双手垂直向下压。按压与放松时间应相等。每分钟胸外按压频率为100 次,深度约3.5-4.5 厘米。急救的同时,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和意识的状况,尽快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将患者送到医院接受专业抢救。
对身体的保养是要掌握好方法和方式的,上面就是对猝死的最佳急救时间及急救方法的介绍,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多掌握一些这样的常识,在发生意外的时候就能得到及时的救助,另外平时在生活中一定要保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的质量。
性猝死的急救
传统:古时,女子出阁之日,父母赠其银簪,可谓深有用意,洞房花烛日,防风之备哉!得风之时,无事一方切不可惊慌失措,忽然中断停战了事,非也,殆矣!否则有性命之危。无事一方,应紧抱中风一方,保持原有姿势,以银簪,细针刺其长强与人中二穴,或以指甲重按前述二穴。危急患者,加之嘴对嘴人工呼吸术,或可得救。切不可含羞戴丑,必要高声大呼:“来人哪,快家人哪!出人命了,救命啊…”往外方请求援助于圈口尚开之时,施艾火,顺序灸百会两次,劳宫,独阴,各灸一次,前述乃六大保命要穴,余穴则视人授之。(非紧要关头,无灸曲骨,灸曲骨,特危重钓命耳,灸之男则阳事永不起,切应慎之再慎)然亦可以金银花30g,生甘草20g,苦瓜干20g,鬼箭雨15g(下药忌柴胡,大黄)水煎,日剂,日再服,轻则两剂可愈。之于所以介绍此方,是因年青后学医者,鲜有识症。治则无从着手,误治或失治而送命者,数见不鲜。故介之与同道以活人,以利病人焉。此病洋医举手无措,无见一例治愈,束手待毙。是病罕见亦载于歧黄经籍。
现代:如猝死一旦发生,性交的另一方不能离开现场,而应立即进行抢救,如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摩。如是脱阳病人猝然昏迷、人事不醒,可采取针刺人中、合谷、三阴交等穴位,用强刺激兴奋手法,可迅速取得效果。如病人有心脏病或脑血管病史,此时最好边抢救边嘱人去请医生,不要把患者置于一边,以免贻误抢救时机。
猝死病人最佳抢救时间 猝死的最佳急救时间
病人一旦发生猝死,在4-6分钟内病人就可会进入不可逆的生物学死亡(缺氧至脑死亡),更为危险的是,中青年突发猝死者时常没有明显先兆,因此猝死的最佳急救时间在6分钟之内,一旦发现猝死的患者,应该马上进行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