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核 的检查
肾结核 的检查
1、尿液常规检查 尿液经常呈酸性反应,含少量蛋白,在大多数病人显微镜下可见到有少量或中等量的红细胞和白细胞。但是在发生混合性尿路感染时则尿液可呈碱性反应,镜下可见大量的白细胞或脓球。
2、尿普通细菌培养 肾结核是泌尿系的特异性感染。尿普通细菌培养应为阴性。但有相当部分的肾结核病人存在泌尿系的混合性感染,尿液普通细菌培养可阳性,据报告肾结核伴有混合性尿路感染者可达1/3~1/2。
3、尿液结核杆菌检查
(1)24小时尿液抗酸杆菌检查 结核杆菌是抗酸杆菌中的一种。24小时尿液浓缩作直接涂片抗酸染色后作抗酸杆菌检查,方法简单,结果迅速,阳性率可达50~70%,但包皮垢杆菌、草分支杆菌也是经常在尿液中存在的抗酸杆菌,因此尿液中的抗酸杆菌并不等于结核杆菌。但是反复多次的这种检查,均能找到同样的抗酸杆菌,并且结合临床的病史与特征的参考,对肾结核的诊断还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尿结核菌培养 尿结核菌培养对肾结核的诊断有决定作用。尿液培养结核菌阳性,即可肯定为肾结核的诊断。但培养时间较长,需1~2个月才能得到结果,其阳性率可高达90%。
(3)尿结核菌动物接种 尿结核菌动物接种的结果诊断肾结核的价值极高,可作为肾结核诊断的依据,其阳性率高达90%以上。但费时较长,亦长需2个月才能得结果。
4、尿液结核IgG抗体测定 Nassau等发现活动性结核病人体内出现一定量特异性抗体。Grauge等证明特异性抗体为IgG一类。湖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报道以聚合OT为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尿液中结核IgG抗体,肾结核病人尿液中具有结核IgG抗体,阳性率可达89.1%。证明此项检查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肾结核的诊断有相当的临床意义。但对晚期肾结核而肾功能严重损害不能分泌尿液,或肾结核并发输尿管梗阻,病侧尿液不能排出,所检尿液来自健侧肾脏时,可出现假阴性。
5、结核菌素试验 结核菌素试验是检查人体有无受到结核杆菌感染的一种检查方法,最常应用于肺结核病,但对全身其他器官的结核病变亦同样有参考价值。
膀胱结核的检查
尿液检查:尿常规可见较多脓细胞,红细胞,炎症性痉挛时,脓尿及血尿的程度与尿频基本一致,而膀胱挛缩时尿频虽显著,但尿内炎性细胞并不多,尿液检查找抗酸杆菌常阳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可提高检查阳性率且快速。
1.膀胱镜检查:见膀胱黏膜充血,水肿;结核结节或溃疡形成;并可见膀胱容量变小,活检可证实为结核。
2.膀胱造影:炎症性痉挛在注入造影剂时感疼痛,膀胱形状可正常,或呈折叠状且有膀胱颈部痉挛;而膀胱挛缩患者注入造影剂时不痛,仅有胀感,膀胱甚小呈圆形,边缘不光滑,不呈折叠状,重者膀胱颈部张开,后尿道扩张,必要时可用鞍麻作鉴别:炎症性痉挛在鞍麻后膀胱容量可扩大,而膀胱挛缩则仍不能扩大。
3.结核性膀胱自发破裂时有突发腹痛,腹穿可见黄色尿液,膀胱造影有助于诊断。
4.晚期有贫血,水肿,肾功能不全等表现,静脉造影检查可见肾输尿管结核表现及膀胱容量变小。
5.CT检查:近年来,CT检查已被广泛应用于泌尿生殖系结核的诊断,其优点是对钙化,肾脏的功能性异常和肾周扩张较为敏感,还能显示实质瘢痕和表现为低密度的干酪样坏死灶,晚期肾脏病变均可显示肾积水,肾萎缩和肾钙化。
肾结核需要做哪些检查
1、尿常规检查 约90%肾结核病人有蛋白尿,脓尿和血尿。无菌性脓尿应高度怀疑肾结核除尿常规外,可连续数次做24h浓缩尿直接涂片找抗酸杆菌,检查规范的实验室阳性率达70%健康搜索但耻垢杆菌、枯草杆菌草分枝杆菌等也是抗酸杆菌,因此留尿时应注意尿道口附近区域的清洁健康搜索,避免污染;抗酸杆菌的阳性不等于就是结核菌。
2、尿培养检查 约90%病人结核分枝杆菌尿培养阳性。尿结核菌培养如阳性则可确诊泌尿系统结核。尿结核菌培养前停用抗生素1周,晨尿立即接种可提高阳性率。尿普通培养有细菌生长不能排除结核感染的可能性。
3、血液检查 部分患者肾功能减退。
通过哪些检查可确诊肾结核
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约90%的患者可发现尿液异常,尿一般呈酸性。镜下脓尿和血尿最为常见,伴少量尿蛋白质。尿常规检查是早期筛选肾结核的重要线索。
2.尿涂片找结核菌 要取24h尿或晨间第1次尿沉淀物直接涂片,作抗酸染色找结核菌,连查3次,50%~70%的患者可查到结核菌。但需注意,若涂片阳性,也不能完全确定,因耻垢杆菌或其他耐酸杆菌可以污染尿液,从形态学上难以与结核分支杆菌区别,导致假阳性。尤其不能依靠1次阳性结果来诊断。故收集尿液标本时应将外阴及尿道口洗净避免污染,检查前1周应停用所有抗结核药物,以提高尿检的阳性率。
3.尿结核菌培养 是诊断肾结核的重要依据,并可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一般认为晨尿标本优于24h尿,因晨尿易于收集且污染机会较少。但由于结核菌向尿中排泄是间隙性的,故在应用抗结核治疗前至少留3天晨尿做结核菌培养,其阳性率可达80%~90%。有些学者提出收集6次晨尿培养更好。
4.免疫学方法?免疫学诊断是根据抗原抗体间的特异性反应原理,以检测血清及尿中的抗原、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有助结核病的诊断。常用检测方法有放免测定法(RIA)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湖北医学院用ELISA测定结核菌抗体诊断肾结核,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82%,如果同时测定抗原和抗体阳性率可达96.5%,与结核菌培养接近。20世纪80年代以来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从结核菌中分离出特异性较强的DNA质粒,直接与标本进行DNA-DNA杂交,显示了DNA探针诊断结核的优越性,比结核菌培养更准确、迅速。最近研究成功的多浆酶链反应技术(PCR),能在试管内将特异性DNA或RNA扩增,大大提高了试验的敏感性。该方法尤其适用于诊断困难而又急于早日进行治疗的患者,现已逐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其他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尿中查到结核杆菌虽可明确肾结核的诊断,但具体病变的位置、范围的大小、单侧抑或双侧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均有赖于进一步影像学检查。
1.平片 泌尿系平片可观察双肾轮廓、大小、位置、腰大肌的影像,以及肾、输尿管、膀胱有无结石、钙化或异物。肾结核钙化多不规则,密度不均,干酪空洞型结核常见围绕空洞壁钙化,呈圆形或半圆形,多位于肾实质。除非有广泛的肾脏钙化,结核性输尿管钙化非常少见,应与埃及血吸虫病相鉴别。前者为输尿管腔内的钙化,输尿管增粗而并不扩张;而埃及血吸虫病为输尿管管腔钙化,通常有输尿管扩张和扭曲。有时腰大肌脓肿钙化可与肾脏钙化相混淆,可进行静脉尿路造影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另外,应拍胸部及脊柱平片以排除陈旧性或活动性肺部及脊柱病变。
2.静脉尿路造影(IVU) 不仅可以显示肾脏、输尿管结核破坏情况,且可了解对侧肾功能状况。肾结核早期肾盂边缘不整如虫蚀样,肾盏失去杯口形状。严重时肾实质干酪样坏死形成空洞,肾盏颈部可因结核性纤维化而狭窄,甚至肾盏颈部完全梗阻未显影。局限性结核脓肿可压迫使肾盂变形出现压迹。若肾脏全部破坏或输尿管因病变完全梗阻,则患肾可不显影,表现为患肾“无功能”,但不能显示该肾破坏程度。输尿管结核时显示为输尿管膀胱连接部以上的输尿管扩张,若病变严重则表现为输尿管僵硬和多发节段性狭窄。静脉尿路造影膀胱相可了解膀胱情况,有无挛缩膀胱或膀胱痉挛。大剂量造影剂静脉尿路造影是研究泌尿系疾患的一个重要进展,可大大减少在诊断泌尿系结核中使用逆行肾盂造影。若在静脉尿路造影中辅以断层技术,则可使诊断更为准确。此外,可在电视下动态观察输尿管,了解输尿管蠕动情况及狭窄的部位与长度,观察输尿管膀胱连接部及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有无梗阻。
3.逆行肾盂造影 如若静脉尿路造影不能明确诊断可考虑进行逆行肾盂造影。肾结核早期,膀胱镜检可见浅黄色粟粒样结核结节,多散在位于输尿管开口附近及三角区,较重病例可见黏膜水肿、充血、溃疡。有时可行膀胱活检,如诊断为膀胱结核亦可说明肾结核的诊断。若发现膀胱呈急性结核性膀胱炎改变时禁忌行膀胱活检。另外,若欲了解输尿管下段狭窄的长度、梗阻程度及输尿管扩张情况,以及需要收集分侧肾盂尿行结核菌涂片或培养时可行逆行肾盂造影。逆行肾盂造影可显示肾及输尿管的结核病变如前所述,若在电视下行动态观察,则对明确诊断及制定手术方案更有帮助。膀胱容量小于100ml或膀胱病变严重时,插管难以成功,且易于导致膀胱穿孔或大出血,是膀胱镜检及逆行造影的禁忌证。
4.经皮肾穿刺造影 近来认为,经皮肾穿刺造影为一重要诊断方法,尤其对于静脉尿路造影不显影的无功能肾脏,欲了解梗阻部位以上分尿路情况更为适宜。在肾脏增大病例中,经皮肾穿刺造影有取代逆行肾盂造影之趋势,可穿刺入扩大肾盂内并注入造影剂,显示肾盂及输尿管,还可抽出尿液,行常规检查及涂片找结核菌,并可测定结核空洞内化疗药物浓度,且可通过该技术直接注入抗结核化疗药物进行治疗。但有出血、腹膜后感染、结核性瘘管等并发症。
5.B超检查 对于诊断早期肾结核意义不大,但对已有空洞形成及肾积水的诊断有很大帮助。另外,B超对于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监测肾脏病变情况和膀胱容量变化有很大意义。肾结核行患肾切除后,定期超声监测对侧肾脏是否发展为肾积水,较静脉尿路造影及CT检查,既经济又安全。
6.CT检查 CT检查诊断早期肾结核有一定困难,但对晚期病变的观察优于静脉尿路造影。晚期破坏严重的无功能肾脏在静脉尿路造影时未能显示,从中未能获知任何结核病变的直接征象,但CT可清楚地显示扩大的肾盏、肾盂,空洞和钙化,亦可显示纤维化管壁增厚的肾盂及输尿管,后者作为肾结核的病理特点之一却难以被其他现有检查方法发现。CT还可观察到肾实质厚度,反映结核病变破坏程度,为决定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此外,肾结核难以与肾内病变鉴别,以及肾结核合并肾肿瘤时CT检查具有较大优势。由此,虽然大多肾结核病例无需CT检查即可获明确诊断,但对于诊断困难者仍可考虑行CT扫描。
7.其他 血管造影、磁共振及输尿管镜检查对于诊断泌尿系结核亦有一定帮助。
膀胱炎与肾结核的鉴别诊断
膀胱炎与肾结核的鉴别诊断?下面是权威的肾病医院的专家为您详细介绍,希望对您能够有良好的帮助:
慢性膀胱炎症状长期存在且逐渐加重,一般培养无细菌生长,又找不到原发病时,要考虑肾结核。肾结核病人半数以上有肺与生殖器等肾外结核病史,血尿多与尿路刺激症状同时出现,抗痨治疗有效。膀胱炎时,血尿为“终末血尿”,且抗菌治疗有效。
结核杆菌培养、尿沉渣找结核杆菌、肾盂造影及膀胱镜检查有助于诊断。有时肾结核常与普通尿路感染并存。如患者经过积极抗菌治疗后,仍有尿路刺激症状或尿沉渣异常,应高度注意肾结核存在的可能性,宜作相应检查。
上述介绍之后希望您能够从心里明白如何鉴别膀胱炎与肾结核,希望您能够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早日恢复健康。
淋巴结核的检查
1、临床检查
首先注意观察两侧淋巴结是否对称,有无局部肿胀,瘘管形成等现象。然后进行淋巴结触诊。检查时注意肿块之部位、大小、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或搏动,并应两侧对照比较
2、影像学检查
CT扫描除可了解肿瘤部位、范围外,并有助于明确肿块与机体组织结构的关系,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但较小之肿块,常不能显影。为查找原发病灶,可酌情作侧位等X线拍片检查或碘油造影X线拍片检查。
3、病理学检查
(1)穿刺活检法:以细针刺入肿块,将用力抽吸后取得的组织,进行细胞病理学检查。适用于多数颈部肿块者,惟其取得之组织较少,检查阴性时,应结合临床作进一步检查。
(2)切开活检法:应慎用。一般仅限于经多次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时。手术时应将单个淋巴结完整取出,以防病变扩散。疑为结核性颈淋巴结炎时,切开活检后有导致伤口经久不俞愈可能,应注意预防。对于临床诊断为涎腺来源或神经源性良性肿瘤者,由于肿瘤位置较深,术前切开活检有时不易取得阳性结果,却有使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增加手术困难之弊端,故一般于手术摘除肿瘤后再送病理检查。
淋巴结核检查有哪些
检查顺序
用两手指滑动触诊耳前、耳后(乳突区)淋巴结。后患者将头转向右侧或左侧,检查者用右手或左手触诊枕骨下区的枕后淋巴结。后检查者用左手扶住头部,右手(翻掌)指尖触摸颌下及颏下淋巴结,同法检查左侧。用双手指在颈前三角区先沿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再用双手指在颈后三角沿斜方肌前缘和胸锁乳突肌的后缘触诊。最后用双手指尖在锁骨上窝内由浅到深触摸锁骨上淋巴结。 (颈部淋巴结的触诊顺序为耳前、耳后、枕部、颌下、 颏下、颈前、颈后、锁骨上淋巴结共8组.)
颈部淋巴结检查顺序——颈部淋巴结结核应该做哪些检查?
1.胸部X线或CT扫描明确有无肺结构的损害。
2.间接喉镜及后鼻镜检查有时可发现肺结核喉结核及鼻咽结核等。
3.结核菌素PPD(纯化蛋白衍生物)试验血沉检查有助于诊断。
结核病的检查
1、涂片检测
将患者的痰或是其他部位的体液制成涂片在镜下检测患者的阴、阳性。
2、X线检查
不但可早期发现结核,而且可对病灶的部位、范围、性质、发展情况和效果作出诊断。
3、结核菌素试验
阳性表示结核感染,但并不一定患病。稀释度一作皮试呈阳性者,常提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灶。
阴性提示没有结核菌感染。但仍要排除下列情况。结核菌感染后,需4~8周变态反应才能充分建立;所以在变态反应前期,结素试验可为阴性。应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者营养不良以及麻疹、百日咳患者,结素反应可暂时消失。严重结核病和各种危重患者对结素无反应。其他:如淋巴免疫系统缺陷(白血病、结节病)患者和老年人的结素反应也常为阴性。
4、淋巴细胞培养+γ干扰素释放试验
比结核菌素试验(PPD)皮试更敏感和更特异,不受既往卡介苗注射的干扰,但不能区分隐性感染或活动性结核。
肺结核检查
1.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血沉增快。
2.痰结核菌采用涂片、集菌方法,抗酸染色检出阳性有诊断意义。也可行结核菌培养、动物接种,但时间长。结核菌聚合酶联反应(PCR)阳性有辅助诊断价值。
3.结核菌素试验旧结核菌素(OT)或纯化蛋白衍生物(PPD)皮试,强阳性者有助诊断。
4.特异性抗体测定酶联吸附试验,血中抗PPD-IgG阳性对诊断有参考价值。
5.胸腔积液检查腺苷脱氨酶(ADA)含量增高有助于诊断,与癌性胸腔积液鉴别时有意义。
6.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为诊断肺结核的必备手段,可判断肺结核的部位、范围、病变性质、病变进展、治疗反应、判定疗效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