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鳞癌日常注意什么
宫颈鳞癌日常注意什么
1、不要吸毒、吸烟、酗酒。
3、注意性卫生,平时应注意外阴及内裤的清洁,注意经期卫生。
4、要注意有性生活的女性应该保持干净清爽的床单。
5、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加上缺少运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非常不利。
6、女性日常预防宫颈癌要穿着透气、宽松的纯棉内裤,霉菌易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生存,因此应该穿着透气、宽松的纯棉内裤,可以防止霉菌的发生。
7、多食蔬菜及水果,各类生菜、深绿色蔬菜及水果,也对不同癌症具预防效果。
宫颈癌专业指导
1、普及防癌知识,提倡晚婚、少育,开展性卫生教育,是减少宫颈癌发病率的有效措施。凡已婚妇女,特别是围绝经期妇女有月经异常或性交后出血者,应警惕生殖道癌的可能,及时就医。
2、发挥妇女防癌保健网作用,定期开展宫颈癌的普查普治,每1~2年一次,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凡30岁以上妇女至妇科门诊就诊者,应常规作宫颈刮片检查,有异常者应进一步处理。
3、积极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及时诊断和治疗CIN ,以阻断宫颈癌的发生。
什么是宫颈腺癌
宫颈腺癌来自宫颈管并浸润宫颈管壁,宫颈腺癌较鳞癌少见,以往报道宫颈腺癌占宫颈鳞癌的15%~20%。宫颈腺癌可发生于18~84 岁妇女,其平均发病年龄在49岁左右,多发生于更年期妇女。
1.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宫颈鳞癌的癌前期病变,但对宫颈腺癌来说,有无癌前病期病变尚有争论。因未发现有公认的宫颈内腺体发育异常情况,虽然病理学家注意到腺癌与不典型腺体共存的病例,但未证实这种不典型腺体将发展为腺癌。虽也有自宫颈腺上皮细胞轻度不典型增生逐渐加重到中度以至重度不典型增生,最后发展为宫颈内膜腺体原位癌,称为宫颈表皮内腺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 glandular neoplasia,CIGN),但在实践中很少应用。
2.宫颈微浸润腺癌(microinvasive adenocarcinoma):是指宫颈腺癌的早期浸润期,作为存在于宫颈原位腺癌和真性浸润癌之间的一种疾病,其定义及形态学标准迄今尚未统一。因宫颈管的正常腺体可以延伸至间质,测量这种疾病的穿透深度存在一定困难,故有学者主张采用早期宫颈腺癌(early cervicaladenocarcinoma)术语。
3.宫颈浸润性腺癌:是当肿瘤浸润间质超出微浸润腺癌标准时,即为宫颈浸润性腺癌。临床上由于宫颈腺癌多数向颈管内生长,不易早期发现,而对其癌前病变、微浸润腺癌的诊断又有一定困难,故常将癌前病变、微浸润腺癌都视为宫颈浸润性腺癌。
为了自己的健康,我们多了解一下疾病方面的知识是有必要的。就像宫颈腺癌,现在大多数人对于这一疾病并没有任何概念,也许根本也没有人想过去了解宫颈腺癌,但是我认为,我们有必要去做一下简单的了解,特别对于广大女性朋友而言,多了解一下对自己是有利无害的。
宫颈表面怎样才算正常
宫颈表面怎样才算正常
宫颈表面光滑这是属于正常的,一般是代表宫颈没有炎症以及糜烂,因为如果宫颈炎和宫颈糜烂宫颈就不会呈现光滑。但是宫颈光滑也不可大意,因为宫颈鳞癌由于癌灶发生部位及生长方式不同,可分为外生型、内生型、溃疡型及颈管型四种类型。外生型,是指癌灶向外生长的,临床妇检时可见病灶呈“菜花”状(也有人称为“乳头”状)隆起。内生型是指癌灶像“树根”一样,向宫颈深部组织生长、浸润,宫颈表面因未受癌瘤侵害,所以表面光滑或仅见轻度糜烂。
HPV检查报告怎么看 HPV危险性分型
目前已有120余种基因型被确定,人群中约70%的人都曾感染过这种病毒,但并非所有的HPV都有致病性,其中约30种涉及生殖道感染。有学者根据HPV致癌危险性大小不同将HPV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两大类。
主要引起肛门皮肤和外生殖器疣类的病变,其型号主要包括HPV6、11、30、39、42、43、44型。
主要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型。主要引起宫颈癌、外阴癌、肛门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其中HPV16和HPV18是引起宫颈癌最常见的类型。HPV16与宫颈鳞癌关系最密切,HPV18最容易导致宫颈腺癌。
宫颈鳞癌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一说到子宫癌,很多女性都会害怕,所以女性朋友们有健康且卫生的性生活,每年定期检查子宫,疾病完全可以预防。同时我们还要了解了疾病的发病原因和症状,这样对疾病也会有新的认识,自己身体有何变化也会了解到。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检查来确诊疾病,检查的项目如下:
1.阴道脱落细胞检查(宫颈细胞刮片检查) 为发现早期宫颈癌最有效的检查方法。由于早期癌病人大多数没有明显症状,临床检查时医生单凭肉眼观察很难辩认是否存在肿瘤,因此早期宫颈癌很少能及时被发现。宫颈暴露在阴道顶端,易于观察和取材,所以目前在临床对凡已婚妇女,妇科检查或防癌普查时,都常规进行阴道脱落细胞检查,作为筛查手段。
为了提高涂片诊断的准确率,特别注意要从宫颈癌好发部位即鳞状上皮与柱状上皮交界处取材。由于老年妇女鳞、柱状上皮交界区向颈管内上移,取材时除了从宫颈阴道处刮取涂片外,还应从宫颈管处取材涂片,以免漏诊。
2.阴道镜检查 阴道镜可放大6~40倍,用以观察宫颈血管及组织的变化,可提高原位癌诊断7~10倍,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8%。阴道镜可选择活体组织检查部位,协助对于阴道细胞学涂片可疑者找到早期病变的部位、范围、性质和程度,但不能发现鳞柱交界或延伸宫颈管内的病变,不能代替宫颈刮片或活检。
以上为您介绍的就是关于子宫癌的检查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当您发现下腹部有不明原因的疼痛时,并且长期医治无效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以上的检查方式进行检查。确保子宫无任何问题,如果发现有异常,需要向医生了解具体的情况,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宫颈腺癌是怎么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宫颈腺癌的病因尚不清楚,有关发病因素有人认为有与宫颈鳞癌相似的特点,如早年性交、性生活紊乱、多个性伴侣,也有与子宫内膜癌相似的特点,不孕、少孕者、肥胖、高血压及糖尿病比率明显高于宫颈鳞癌。也有学者认为宫颈腺癌的发病因素与宫颈鳞癌不同,认为腺癌的发生与性生活及分娩无多大关系,而可能与内分泌紊乱及服用外源性激素有关。宫颈腺癌多发生在更年期,与此期体内激素常发生紊乱有关。在应用孕激素类药物及妊娠妇女的宫颈中可见到微腺型腺体增生(microg-landular hyperplasis),这是由于孕激素刺激宫颈内膜柱形细胞下储备细胞增生并向腺体方向分化,说明腺体增生与孕激素有关。Qizilbash、Gallup等认为若服高剂量孕酮制剂10年或10年以上,发生宫颈癌的危险性增高。Gallup报道35例宫颈腺癌中28例曾接受过性激素制剂,其中3例曾用雌、孕激素联合治疗。有学者还注意到宫颈腺癌与长期服用避孕药间的相互关系。Ireland报道73例宫颈腺癌患者中有8例曾服用避孕药,Gallup报道35例宫颈腺癌患者中有5例曾服用避孕药1~8年。因多数材料中病例数较少,故避孕药与宫颈腺癌的因果关系尚难定论,但值得引起关注。
生物学研究表明,宫颈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密切相关。在宫颈鳞癌与腺癌组织中均可检测到HPV DNA,与宫颈癌有关的HPV以16,18和31型为主,但在宫颈鳞癌与腺癌中HPV型别比例却不相同。宫颈鳞癌中以HPV16型为主,HPV18仅占HPV阳性肿瘤的5%~17%,而在宫颈腺癌中以HPV18为主,所占比例高达34%~50%,提示HPV 16,18尤其是HPV18在宫颈腺癌发病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二)发病机制
宫颈腺癌多数起源于宫颈管内膜,最常见的为颈管内膜型,它可向子宫内膜方向分化,形成子宫内膜样癌和透明细胞癌,亦可向输卵管上皮方向分化,形成浆液乳头状腺癌。另一部分则为中肾残迹起源的中肾腺癌。腺鳞癌则起源于宫颈柱状上皮下的储备细胞,同时向腺癌和鳞癌两个方向分化,但两者比例不一,分化程度也可不同,故腺鳞癌在形态上有多种类型。
1.癌前病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宫颈鳞癌的癌前期病变,但对宫颈腺癌来说有无癌前期病变尚有争论。
(1)宫颈内膜腺体不典型增生:常见于较年轻的妇女,多发生于宫颈移行带区,呈单病灶存在或为多灶性。腺上皮不典型增生形态除核异型外,核的位置异常,还可见到腺体轮廓异常。腺上皮不典型增生与癌变的划分较困难,总体考虑其生物学行为甚为重要。此外,宫颈内膜腺体不典型增生可与宫颈原位腺癌及浸润癌并存,故其诊断以宫颈锥切标本较好。
(2)宫颈原位腺癌:宫颈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situ,AIS)是指局限于颈管黏膜表面及其以下腺体内的上皮肿瘤,于1953年被确定为一个独特的病种,目前此概念已被广泛接受。
宫颈原位腺癌多从转化带开始,可同时累及宫颈内膜表面腺上皮及深部腺体,可呈多灶性,其病理特点为不典型程度加重,核浆比例大,核异性大,核参差不齐,极性紊乱,但基底膜完整。腺体轮廓正常或异常,如内折、外突和呈角状,也可向腔内呈乳头状突起,但无繁杂分支或实质增生团,癌变腺体深度不超过周围正常腺体的深度,从表面腺上皮层开始不超过4mm为限,间质无浸润也无坏死。
2.微浸润腺癌
(1)大体形态:宫颈表面可光滑,或呈糜烂、息肉、乳头状。多数病例其病变累及宫颈1/2以上。
(2)组织形态:腺体结构形态异常,表现为:
①细胞向外出芽形成子腺体,浸润间质,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和(或)纤维细胞增生。
②腺体成堆增生形成背靠背现象,其中间质极少,癌变腺体中常混杂有正常腺体,有时互相融合成筛状结构。浸润腺体周围常见到原位腺癌形态。
3.宫颈浸润性腺癌 多数腺癌为中、高分化。腺体成分排列复杂,可见乳头从表面突入管腔,有些细胞含有中量至大量黏蛋白。其他类型腺癌包括:肠型、印戒细胞型腺癌、恶性腺瘤、绒毛腺管状乳头状腺癌。宫内膜样腺癌和乳头浆液性腺癌。宫颈腺鳞癌包括腺癌和鳞癌的成分(图1)。
(1)大体形态:宫颈腺癌来自宫颈管,并浸润颈管壁,当病灶长大至一定程度时,即从宫颈外口向外突出,此时常侵犯阴道及宫旁组织。
宫颈腺癌的大体形态可多种多样。可向内生长,颈管扩大使整个宫颈增大呈“桶状宫颈”,质硬而宫颈表面光滑或轻度糜烂。向外生长者可呈息肉状、结节状、乳头状或蕈样团块。近15%的患者无肉眼可见病灶。
(2)组织学类型:迄今尚无统一的组织学分类标准,宫颈腺癌常常不是一种纯的组织学类型,而是不同组织学类型的混合,已报道达11种。1975年WHO制定宫颈腺癌的组织学亚型为:宫颈管内腺癌、内膜样腺癌、透明细胞(中肾)腺癌、腺样囊腺癌、鳞腺癌和未分化癌。在此基础上又有不少学者提出宫颈腺癌的组织学分类。国内陈中年、杜心谷等(1966)提出分为下列类型:
①宫颈黏液性腺癌:
A.中等分化的黏液腺癌。
B.低分化的黏液腺癌。
C.微偏腺癌。
②子宫内膜样腺癌。
③透明细胞癌。
④宫颈浆液乳头状腺癌。
⑤未分化腺癌。
⑥宫颈腺鳞癌。
(3)各型宫颈腺癌的组织学特征:
①宫颈黏液性腺癌(mucin secreting adenocarcinoma):这是一种产生黏液的宫颈内膜腺癌,为最常见的类型。按其分化程度形态不一,中等分化者仍保持了腺体的形态结构,但腺体轮廓不整齐,腺体为单层细胞、假复层或乳头状,腺体的上皮细胞内含黏液。胞核增大、深染。腺癌腺体散在分布。分化差者无腺结构,常呈一片黏液,细胞出现在黏液湖中,有许多深染增大的核。
②子宫内膜样腺癌(endometriod carcinoma):是一种向子宫内膜腺体方向分化的腺癌,腺体形态似子宫内膜腺体,腺体呈背靠背图像,腺体间几无间质存在。腺体细胞呈柱形、单层或复层排列。胞核深染而无极性。无黏液产生。
③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carcinoma):也是一种向子宫内膜方向分化的腺癌。细胞大,多角形,有丰富的透明至嗜伊红染色的胞浆,排列成腺体或片状结构。腺圈结构中细胞呈单层立方形,核圆、突起如图钉状,核分裂象多。
④宫颈浆液乳头状腺癌(serous papil lary adenocarcinoma):是一种向输卵管上皮方向分化的腺癌,自宫颈内膜表面长出,呈乳头状。乳头有狭窄的间质中心柱,乳头周围有腺圈结构,细胞为复层低柱状上皮,无黏液分泌,核深染而小。
⑤未分化腺癌:细胞小,大小形态一致,密集成片,无腺体或鳞状细胞组织的结构形态。细胞为立方形或柱形,有的具有围成腺腔的倾向。
⑥微偏腺癌(minimal deviation adenocarcinoma):是一种少见的宫颈腺癌,占1%~3%。腺体形态似良性,而生物学行为具恶性肿瘤的特点,是一种分化很好的黏液腺癌,又称恶性腺瘤(adenoma maligium)。其病理特征为腺体增生,密集而紊乱,腺体大小不一,形状极不规则,多数为奇异有角外翻状,呈卷曲状、爪形,常含点状突起,但腺体无背靠背现象。肿瘤腺上皮细胞近似正常宫颈腺上皮,为黏液性单层高柱状上皮,细胞异形性不显著,腺体浸润深度超过5mm。
⑦腺鳞癌(Squamo-adenocarcinnoma):肿瘤由恶变腺体和恶性鳞形细胞2种成内膜样细胞组成,来源于宫颈柱状上皮下储备细胞,腺体细胞可表现为黏液性细胞或子宫内膜样细胞,一些细胞可有印戒表现,可有腺泡结构或存在少数裂隙的分化不良细胞,呈片状或巢状。鳞癌成分常无角化,分化程度不一。
宫颈鳞癌的治疗
1。手术治疗
手术主要用于早期宫颈癌患者。
常用术式有:全子宫切除术;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主动脉旁淋巴切除或取样。年轻患者卵巢正常可保留。对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患者,属于特别早期的可行宫颈锥形切除术或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根据患者不同分期选用不同的术式。
2。放射治疗
适用于:①中晚期患者;②全身情况不适宜手术的早期患者;③宫颈大块病灶的术前放疗;④手术治疗后病理检查发现有高危因素的辅助治疗。
3。化疗
主要用于晚期或复发转移的患者,近年也采用手术联合术前新辅助化疗(静脉或动脉灌注化疗)来缩小肿瘤病灶及控制亚临床转移,也用于放疗增敏。常用化疗药物有顺铂、卡铂、紫杉醇、博来霉素、异环磷酰胺、氟尿嘧啶等。
宫颈鳞癌的病因
宫颈癌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国内外大量资料证实,早婚、早育、多产及性生活紊乱的妇女有较高的患病率。目前也有认为包皮垢中的胆固醇经细菌作用后可转变为致癌物质。也是导致宫颈癌的重要诱因。
1、与性生活、婚姻的关系
性生活过早(指18岁前即有性生活)的妇女,其宫颈癌的发病率较18岁以后开始性生活的要高4倍。妇女性生活开始早且患有梅毒、淋病等性传播性疾病,则宫颈癌发病率较正常妇女高6倍。现已证实若妇女与多个男子发生性关系,其发生宫颈癌的机会较多,处女则很少患宫颈癌。未婚及未产妇女患宫颈癌的机会极少,多次结婚宫颈癌的发病率也较高。多次分娩且围产期保护及分娩过程不好,也会增加宫颈癌的发生率。但多次分娩不至于增加宫颈癌的发生。
2、与配偶的关系
有人认为丈夫包皮过长或包茎者其妻发生宫颈癌的相对危险度较大。患有阴茎癌或前列腺癌或其前妻患宫颈癌,以及男子有多个性对象,其妻子患宫颈癌的机会增多。
宫颈鳞癌病理学特征
一、病理学特征
1.组织学起源:宫颈腺鳞癌是由柱状细胞腺癌和鳞状细胞癌混合而成。其起源于宫颈柱状上皮下储备细胞,同时向腺癌和鳞癌两个方向分化,两者比例不同,分化程度也不相同。
2.镜下特点:鳞状细胞癌巢与腺样癌巢相互混合,并相互移行。成熟型的宫颈腺鳞癌常表现为鳞状细胞成分的癌细胞含丰富的嗜伊红胞浆,或见个别细胞角化。毛玻璃细胞癌是宫颈腺鳞癌中分化最差的一种类型,镜下特点表现为有一种癌细胞大,并呈多边形,分布成片状或巢状,细胞膜清楚,胞质呈毛玻璃样或颗粒状,胞核大,并见明显的核仁,和分裂相多见。间质中见多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毛玻璃细胞癌在电镜下可见肿瘤细胞间有细胞间清洗形成,有微绒毛,胞浆内含有丰富张力微丝,细胞连接方式为丰富桥粒和连接复合体。值得注意的是,在腺癌结构中伴有多少不等的分化成熟的鳞状上皮为腺棘癌或腺角化癌,不属于腺鳞癌范畴。对于低分化的宫颈腺鳞癌和鳞癌在镜下难于鉴别,然而在宫颈腺鳞癌中,粘蛋白表达呈阳性,因此其可以用于鉴别宫颈腺鳞癌和宫颈鳞癌。Reis-Filho报道了一例宫颈腺鳞癌毛玻璃细胞类型的患者,其免疫组化研究发现,细胞角化蛋白(MNF116)、vimentin和癌胚抗原表达呈阳性,然而HMB-45的表达则为阴性。
HPV检查感染了怎么办 HPV检查阳性出现癌症的可能大吗
HPV根据不同类型对癌症的致病作用大小,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高危型主要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型。主要引起宫颈癌、外阴癌、肛门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其中HPV16和HPV18是引起宫颈癌最常见的类型。HPV16与宫颈鳞癌关系最密切,HPV18最容易导致宫颈腺癌。高危型HPV感染患者发生癌症的几率要远高于非感染者。
怎样认定宫颈鳞癌是几期
宫颈癌中最常见的是鳞癌,其次是腺疡,鳞腺癌及透明细胞癌等较为少见。宫颈鳞型上皮发生癌变即导致鳞癌,宫颈上皮发生癌变后,可突破基底膜侵犯问质而形成浸润癌。腺癌的肿瘤细胞具有柱状上皮的特征,形成腺状结构,浸润间质。
早期宫颈癌常无明显症状,也无特殊体征,与慢性宫颈炎无明显区别,尤其是老年妇女宫颈已萎缩者。某些宫颈管癌患者由于病灶位于颈管内,阴道和宫颈外观仍表现正常,易被忽略以至漏诊或误诊。
症状 早期病人多无临床症状,部分病人可有白带增多,偶有性交后少量出血,绝经后妇女可有间断性血性分泌物。到中期病人白带明显增多,有时有水样或米泔水样分泌物流出,并伴有腥臭或恶臭。阴道有不规则出血,特别是在性交时或性交后每次都有少量出血,部分病人由于癌瘤浸润盆腔壁累及闭孔神经可有臀部沿大腿内侧持续性疼痛。到了晚期,上述症状不断加重,且出现食欲不振、疲乏无力、发烧等症状。阴道可排出大量带血浓性恶臭液体,可有阴部下坠痛或大腿内侧及腰胀部疼痛。病灶侵犯膀胱时,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及下腹痛。侵犯直肠时,可引起腹泻、便血、肛门坠胀、里急后重等症状。侵犯坐骨神经时,可有下肢疼痛、坐骨神经痛等症状。病灶压迫或侵犯输尿管,严重时可导致输尿管阻塞、肾盂积水、肾功能损害等。
体征 早期一般无阳性体征,中期妇科内诊检查阴道、子宫颈表面可能触及到质硬肿块,宫旁组织可增厚,有压痛,指套可带有血迹,到晚期妇科内诊检查可出现指头伸入阴道困难,可叹凹凸不平质硬如石肿物,并与骨盆壁固定,称冰冻骨盆。局部触痛明显,可有血性液体流出。‘大多数病人到晚期可伴有消瘦、贫血貌、恶病质等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