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多的好处
睡眠多的好处
1、睡眠多的好处
1.1、增强免疫力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能对入侵的各种抗原物质产生抗体,并通过免疫反应而将其消除,保护人体健康。睡眠能增强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从而增加机体的抵抗力。还可以使各组织器官自我康复的过程加快。失眠者睡眠不足,第二天的白细胞会减少28%,76%的人第二天的免疫力大幅度下降。因此,易患他病。
1.2、促进生长发育
睡眠与儿童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婴儿在出生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大脑继续发育,这个过程离不开睡眠。
1.3、延缓衰老
睡眠时新陈代谢降到最低水平,合成代谢大于分解代谢,所以能延缓衰老,保证生命的长久。严重失眠者每天的衰老速度是正常人的2。5~3倍,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癌症发生率比正常人高30%。
1.4、恢复体力
在睡眠期间胃肠道及其有关脏器,继续合成并制造人体的能量物质以养精蓄锐。
1.5、补充脑力
大脑在睡眠状态下耗氧量大大减少,有利于脑细胞修复和能量的贮存。
2、人的最佳的睡眠时间
最佳睡眠时间是7小时?
有不少报道指出,睡眠太多影响身体健康甚至会引发中风,但是睡得太少也未必对健康有益。其实,不同时期的睡眠时间是不一样的。
2.1、刚出生到3个月大的新生儿,最佳睡眠时间14至17小时
2.2、4个月至11个月的婴儿,最佳睡眠时间12至15小时
2.3、1、2岁的幼儿,最佳睡眠时间11至14小时
2.4、3至5岁的儿童,最佳睡眠时间10至13小时
2.5、6至13岁的学龄儿童,最佳睡眠时间9至11小时
2.6、14至17岁的青少年,最佳睡眠时间8至10小时
2.7、18至25岁年轻成年人,与26至64岁的成年人,最佳睡眠时间为7至9小时
2.8、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最佳睡眠时间为7至8小时。
3、晚上几点睡觉是最好的
3.1、子时(23:00-1:00)此时胆经最旺。我们要平躺在床上睡觉
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汇于胆,聚而成精。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气以壮胆,邪不能侵。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
3.2、丑时(1:00--3:00)此时肝经最旺。我们要在熟睡的状态下
“肝藏血”是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中医理论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
3.3、寅时(3:00-5:00)此时肺经最旺。这是养肺的好时机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的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病的人反应尤为强烈。
3.4、卯时(5:00-7:00)此时大肠经最旺。这时早起活动一下方便排便
睡眠不足怎么办
1、打开窗帘
第一件事是见到阳光。你可以试一试哦。“自然光会使你的生物钟复位,帮助你一整天更好地发挥,”专家说。“即使是阴天或雨天较暗的光线也比任何室内灯泡更能唤醒你。”新的一天,早晨的阳光可以帮助你最好地重新焕发活力。所以,一起床就打开窗帘,快速振作起来。
2、吃的健康
“当我们累了,我们的直觉是吃含糖的食物来快速恢复能量,”格里芬医院癌症护理中心的临床营养协调员说。
3、养成休息的习惯
睡眠不足导致精神疲劳,理想的补救方法是午睡,《休息的力量》的作家说。
4、散步
下午1点到3时这段时间是最一天中最容易犯困的时间,《睡眠医生的饮食计划》的作者说。
5、准时休息
在不良睡眠夜晚的第二个晚上,如果你在接近平常睡眠时间时打沙包,会觉得特别有精神。
如何保证好的睡眠
1、咖啡因
很多人在晚上进行工作或者加班,所以常常喝咖啡来提神,但是,要注意,在临近睡眠时间的时候,就千万不要再喝咖啡了。
2、辛辣食物
除了咖啡因,晚餐吃辛辣食物也是导致人晚上失眠的重要原因之一。辣椒、洋葱、大蒜这些食物都比较难以消化,在胃内会造成灼烧感,由于其消化速度慢,所以,会堆积在消化道中,从而使人的胃肠道感到不适,严重影响睡眠。
3、油腻食物
油腻食物所含的油类和脂肪较多,吃了之后,胃肠道、肝胆器官以及胰腺等身体器官的工作负担大大加重,中枢神经因为受到刺激而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中枢兴奋,怎么可能入睡?
每天睡眠多长时间合适
60岁以上老年人:每天睡5.5~7小时
老人应在每晚12点前睡觉,晚上睡觉的时间有7小时,甚至5.5小时就够了。阿尔茨海默氏症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每晚睡眠限制在7小时以内的老人,大脑衰老可推迟2年。而长期睡眠超过7小时或睡眠不足都会导致注意力变差,甚至出现老年痴呆,增加早亡风险。
建议:老人最常见的睡眠问题是多梦和失眠。多梦是由于老人脑功能退化;失眠多因体内褪黑素分泌减少所致,褪黑素是体内决定睡眠的重要因素之一。郭兮恒建议,晚间睡眠质量不好的老人,最好养成午休习惯,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否则,大脑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促使脑中血流量相对减少,体内代谢减慢,易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甚至更困倦。
30~60岁成年人:每天睡7小时左右
成年男子需要6.49小时睡眠时间,妇女需要7.5小时左右,并应保证晚上10点到早晨5点的“优质睡眠时间”。因为人在此时易达到深睡眠状态,有助于缓解疲劳。芬兰一项针对2.1万名成年人进行的22年跟踪研究发现,睡眠不到7小时的男性,比睡7~8小时的男性死亡可能性高出26%,女性高出21%;睡眠超过8小时的男性,比睡7~8小时的男性死亡可能性高出24%,女性高出17%。
建议:这个年龄段的人若缺乏睡眠,多与脑力减退,或压力导致的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有关。郭兮恒提醒,除尽可能缓解压力外,还可以在就寝环境上下点工夫,如减小噪音、通风换气、适当遮光等,并选择10~15厘米高、软硬适中的枕头。仍然睡不够的人,也可以通过午休1小时的方式补觉。
13~29岁青年人:每天睡8小时左右
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通常需要每天睡8小时,且要遵循早睡早起的原则,保证夜里3点左右进入深睡眠。平常应保证最晚24点上床、早6点起床,周末也尽量不睡懒觉。因为睡觉时间过长,会打乱人体生物钟,导致精神不振,影响记忆力,并且会错过早餐,造成饮食紊乱等。
建议:年轻人多习惯熬夜,这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第二天的精神状态,且易使皮肤受损,出现暗疮、粉刺、黄褐斑等问题。长期熬夜还会影响内分泌,导致免疫力下降,感冒、胃肠感染、过敏等都会找上门,更会出现健忘、易怒、焦虑不安等精神症状。因此,年轻人最重要是规范自己的生活,入睡前1小时不要吃东西,中午小睡半小时,对身体更有益。
4~12岁儿童:每天睡10~12小时
4~10岁的儿童每天睡12个小时是必要的,每晚8点左右上床,中午尽可能小睡一会儿。年龄再大一些的儿童睡10小时,甚至8小时就足够了。首都儿科研究所儿保科副主任医师李海鹰告诉记者,孩子如果睡眠不足,不仅会精神不振、免疫力低下,还会影响生长发育。但她提醒,睡觉时间也不能过长,若超过12小时,可能会导致肥胖。
建议:儿童基本没有睡眠障碍,只要营造良好的环境就行。睡前不要吃东西,卧室不要有过亮的灯或较刺激的音乐;最好与孩子一起定个时间表,督促他们按时睡;睡前让孩子做些准备工作,如刷牙、洗脸、整理床铺等,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却是在对孩子暗示“该睡觉了”。
1~3岁幼儿:每晚12小时,白天两三个小时
幼儿每天夜里要保证12小时睡眠,白天还需再补两三个小时。具体的睡眠时间,可以根据他们自己的睡眠节律而定,比如有些宝宝习惯在接近中午时和下午晚些时候各睡一觉。
建议: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容易因玩得太兴奋而影响睡眠。有时候,他们进入了睡眠状态,脑子却还在活动;睡着了,还常磨牙、踢被、尿床等。这些都会影响宝宝的大脑和身体发育。因此,建议父母在宝宝睡前1小时先给他们洗个温水澡,放松全身;讲个小故事或放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等,也有助入眠。
1岁以下婴儿:每天16小时
1岁以下婴儿需要的睡眠时间最多,大概每天16小时。睡眠是小月龄婴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段,因此,睡眠时间必须要保证。
建议:婴儿的睡眠问题大多是由于缺钙、白天受惊吓、消化功能紊乱造成的;也有孩子晚上睡不好是因为白天睡觉过多。对此,家长应注意给孩子补钙,科学喂养;还需尽量保证婴儿夜晚睡眠的完整,不宜夜间频繁喂奶或换尿布,尤其是后半夜,因为小月龄宝宝在后半夜分泌激素最快。
睡眠多梦如何调节
1.坚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在周末不要睡得太晚。如果你周六睡得晚周日起得晚,那么周日晚上你可能就会失眠。
2.睡前勿猛吃猛喝。在睡觉前大约两个小时吃少量的晚餐,不要喝太多的水,因为晚上不断上厕所会影响睡眠质量;晚上不要吃辛辣的富含油脂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也会影响睡眠。
3.睡前远离咖啡和尼古丁。建议你睡觉前八小时不要喝咖啡。
4.选择锻炼时间。下午锻炼是帮助睡眠的最佳时间,而有规律的身体锻炼能提高夜间睡眠的质量。
5.保持室温稍凉。卧室温度稍低有助于睡眠。6.大睡要放在晚间。白天打盹可能会导致夜晚睡眠时间被“剥夺”。白天的睡眠时间严格控制在1个小时以内,且不能在下午三点后还睡觉。
7.保持安静。关掉电视和收音机,因为安静对提高睡眠质量是非常有益的。
8.舒适的床。一张舒适的床给你提供一个良好的睡眠空间。另外,你要确定床是否够宽敞。
9.睡前洗澡。睡觉之前的一个热水澡有助于你放松肌肉,可令你睡得更好。
睡眠知多少
睡眠的定义
睡眠是高等脊椎动物周期性出现的一种自发的和可逆的静息状态,表现为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和意识的暂时中断。当人们处于睡眠状态时,大脑和身体都能得到休息和恢复,科学提高睡眠质量,是人们正常工作生活的保障。
睡眠有多重要?
人与所有的动物一样,必须保证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也就是所谓的“吃喝拉撒睡”。千百年来,人类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作息,在一定时间内睡眠,这就是人类生理时钟的一部分。人如果丧失睡眠,行为就会发生改变,系统就失去平衡。
事实上,1/3 的高血压患者和1/5 的心脏病患者,是由不良睡眠引发的;长期睡眠不足的人,易于发怒和抑郁,长期不睡觉的人会精神失常。
人类对睡眠的依赖性很强,一个人只喝水不进食可以活7 天,而不吃喝、不睡只能活4 天;人若处在非常情况下,不吃食物可以坚持1 个月,但10 ~ 14 天不睡觉就活不了。
睡眠与觉醒
人体的绝大部分功能活动,是按一定的时间循序周期性变化的。根据这个周期的长短,比如说24 小时为一个周期,就称为昼夜节律,也可以是一个月为一个周期,比如说月经。这样的人体功能活动,称为生物节律。
在这些生物节律之间,最常见的是昼夜节律。比如对于成年人来说,通常是保持16 小时的觉醒,以及8 小时的睡眠。昼夜节律在个体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有人习惯于早睡早起,称为“早晨型”或“百灵鸟”;有人则习惯于晚睡晚起,称为“晚间型”或“猫头鹰”。这除与长期的环境因素有关外,也与先天因素有关。司掌生理规律(觉醒/ 睡眠)的生物钟的部位,主要位于下丘脑的视上核。
睡眠时相
正常生理睡眠可分为非快眼动睡眠(NREMS)和快眼动睡眠(REMS)。根据脑电波的变化,非快眼动睡眠期间,可以分为4 个时相:1、入睡期;2、浅睡期;3、中度睡眠;4、深度睡眠,其中3、4 期又合称慢波睡眠(SWS)期,而快眼动睡眠又称为快波睡眠。
一般来说,睡眠的时候,是先进入到慢波睡眠,慢波睡眠持续的时间大概是80 ~ 120 分钟,然后,就会转入到快波睡眠,大概是20 ~ 30 分钟,然后又进入到下一个周期。大概是4 个周期左右,8 个小时就睡完了。但是在这样的一个慢波睡眠、快波睡眠循环的过程中间。
我们会发现,随着睡眠时间的延长,快波睡眠的时间是越来越长的。
那什么时候可以醒来呢?慢波睡眠跟快波睡眠都可以醒来。在深睡眠期间,对一切刺激都不敏感,随便什么刺激都不能叫醒他,那就不叫做睡眠,而是昏迷。睡眠和昏迷最大的区别就是,睡眠随便什么时候都可以醒来。
睡眠周期
从睡眠脑电图来看,睡眠周期是由非快速眼球运动和快速眼球运动两种状态所构成。
一个正常成人由觉醒经过10 ~ 30 分钟的睡眠潜伏期后开始入睡,先进入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睡眠由浅入深,分为4 期。
Ⅰ期睡眠是介于睡眠与觉醒之间的过渡期,属浅睡,不少人在此期睡眠时常认为自己还未入睡。
Ⅱ期睡眠属中度睡眠。
Ⅲ~Ⅳ期睡眠属深度睡眠,也称慢波睡眠。
这种睡眠深浅的分期,是以唤醒所需的声音强度作为标准的。然后,睡眠又由深变浅,通常由Ⅱ期进入快速眼球运动睡眠,形成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快速眼球运动睡眠的第1 个睡眠周期。自Ⅰ期睡眠开始到快速眼球运动睡眠的时间,是快速眼动睡眠潜伏期,正常为70 ~ 90分钟。快速眼球运动睡眠结束后,又重复以上规律,睡眠转入第2 个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 快速眼球运动睡眠周期。
全夜正常睡眠可有3 ~ 6 个周期,一般老年人的周期次数较年轻人为少。每个周期,成人90 ~ 100 分钟,婴儿一般为50 ~ 60 分钟。婴儿也可从醒觉直接进入快速眼球运动睡眠。
随周期的增加,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的Ⅲ~Ⅳ期时间逐次缩短,甚至消失;而快速眼球运动睡眠的时间则逐次延长,在第一个周期中可以仅有1 ~ 2 分钟,二道末次周期可长达0.5 小时以上,且有时即以该期告终而觉醒起床。
睡眠多梦是怎么回事
中医谈多梦的原因:
中医学认为,多梦的根本原因是由机体内在变化引起的。《素问·方盛衰论》中说:“是以少气之厥,令人妄梦,其极至迷。”所谓少气,即气不足,气不足则阳不守阴,神失其守,故为多梦,其为原因之一。
情志损伤,伤及脏腑,耗损精气,令神魂不安,发为多梦;
阴血亏虚,不能奉养心神,潜涵肝魂,制约相火,而使神魂浮游,发为多梦;
若因痰热内扰肝胆,魂不得宁而发多梦;
劳欲过度,水火不济,心肾不交,则心神不宁而发生多梦;
饮食失节,使土虚木郁,神魂不宁而多梦。
多梦的出现,以致睡卧不宁,梦幻纷纭。多梦会导致人休息不好,久而久之会引发疾病。多梦多因虚火扰头所致,原因就是肾精不足,而肾虚就是元气不足,所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从好好吃饭做起,通过合理的饮食来培元固气。
睡眠多是什么原因
1、睡眠多是什么原因
1.1、没睡好
生活不规律,睡眠时间短、睡眠质量差,或有睡眠呼吸暂停,即打呼噜,这些都会造成身体不由自主的补觉。需知生物钟的紊乱异常对身体损害可以很大,特别时间长了可造成体质下降、神经衰弱等。
1.2、食品、药品副作用
食物、药物副作用。如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抗组胺类药物可以引起轻微嗜睡,安眠药的副作用就是嗜睡,难消化的高脂食物可引起嗜睡,食物中毒也会导致嗜睡。
1.3、纵欲过多
中医认为嗜睡应该考虑阳气不足,或痰湿内盛,瘀血浊毒阻蔽清阳导致放纵自己的结果。所谓财色名食睡,诸多的欲望往往是连在一起的,沉迷贪恋起来就不容易自拔。
1.4、营养不足
营养不足容易导致困乏爱睡。补充蛋白质,会使嗜睡好转。另外还有一种是发作性睡病,发作性睡病多在青春期以后起病,主要症就是白天嗜睡,表现为不分时间、地点犯困,如与客人谈话、或在工作中,都会有睡眠发作,发作性睡病一般不会引起其他器质性病变。
2、哪些疾病会导致睡眠太多
2.1、大脑严重缺氧
大脑长期缺氧除了会引起困倦、乏力、嗜睡外,还可以产生一系列的精神、神经症状,如记忆力下降、行为异常、个性改变等,有时候看起来还有点“发呆,反应迟钝”。
大脑是人体全身的支配中心,大脑的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5%。现在许多办公场所往往设在大楼里,空气不流通,也容易导致大脑慢性缺氧。
2.2、肝病
肝病患者容易感觉身体疲劳,还伴有皮肤发黄粗糙、食欲不振、厌油腻、恶心等。
长期进食过油的食物会导致脂肪肝的发生,因此要控制脂肪的摄入。长期感觉疲劳、乏力、困倦,请及时就医,以免引起肝病。
2.3、糖尿病
白天长期疲劳、嗜睡,也可能是糖尿病正在发生。其实,糖尿病病人出现白天嗜睡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两倍,因为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疾病,所以这种病的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
2.4、睡眠性呼吸障碍
睡眠性呼吸障碍除了白天困倦、乏力、嗜睡外,夜晚观察会鼾声如雷,而且伴有呼吸间歇性停止。出现困倦、乏力的原因是睡眠中呼吸暂停引起的肌体缺氧,肌体缺氧会让身体所有的器官得不到很好的休息。
2.5、心脏病的信号
疲劳、乏力是各种心脏病常有的症状。心脏病可以使血液循环不畅,新陈代谢废物(主要是乳酸)即可积聚在组织内,刺激神经末梢,令人产生疲劳感。疲劳可轻可重,轻的可不在意,重的可妨碍工作。
3、睡眠太多如何治疗
3.1、一般治疗
严格作息时间。对患者进行适当的解释,白天有意识地让患者小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克服嗜睡,首先生活节奏要把握好。
要多参加体育活动,每天不少于一小时,使自己的心身得到兴奋。进行一些适量的健身锻炼项目,可有效地改善生理机能,使身体呼吸代谢功能增大。
3.2、药物治疗
主要目标是控制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可采用小剂量精神振奋药如哌甲酯、苯丙胺等治疗。但必须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不同个体不同症状使用不同药物。
睡眠太多有什么危害
1、中风和糖尿病
美国的研究人员在对9万多名50-79岁的女性进行了长达7年半的调查后发现,每天睡眠超过9小时的人中风危险比睡7小时的人要增加70%,睡眠时间是增大中风危险的独立因素。
2、呼吸道、心脏和消化疾病
卧室中早晨空气最污浊,即使虚掩窗户还是有部分空气未流通,不洁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细菌、病毒、二氧化碳和尘埃,对呼吸道抗病能力有影响。
3、越睡越懒,智力下降
睡眠时间过长的人,就会变得懒惰、软弱无力,甚至智力也会随之下降。经常睡懒觉的人,因肌肉组织错过了活动良机,起床后会感到腿软、腰骶不适,周身无力。
睡眠太多要注意什么
1、晨练后不宜继续睡觉
有些人晨练回家后,喜欢继续睡觉。这样的习惯不仅会影响晨练效果,还不利于心肺功能恢复,而且晨练时肌肉产生的代谢物乳酸不易清除,反而使人感到精神恍惚,四肢松弛无力。
2、生活节奏要规律
要克服嗜睡,首先生活节奏要把握好,不要三天两头一时冲动要学习就熬通宵,睡觉时间时早时晚,应养成比较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3、饮食调节
增加维生素的摄入。如维生素C有制造细胞间粘连物质的作用,对人体细胞的修补和增长很有帮助,B族维生素有防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消除精神紧张的作用。
4、小心风寒
避免睡在风口上,腹部要盖点东西,以免受风寒。饭前午睡效果更好,即使只睡半小时也比饭后睡两小时消除疲劳的效果好。
新生儿睡眠多正常吗
睡眠是人的正常是生理本能,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且年龄越小,睡的时间越长。的确,宝宝睡眠时间比成人长得多,尤其是新生儿,每天大部分时间在睡觉,只是在饥饿、尿湿、寒冷或其他干扰时才醒来。但由于睡眠的形态与习惯具有遗传倾向,宝宝的睡眠需求量也因人而异。
新生儿睡眠本来就多:新生儿大脑发育尚不健全,足够的睡眠是保证新生儿及婴幼儿健康的先决条件之一。一个月内的新生儿,每天睡21-22小时,觉醒时间2-3小时,即除了吃奶、哭、排便外,基本上处于睡眠状态,睡眠时间占全天的90%。
宝宝睡眠时间过长:爸妈也要注意,宝宝的睡眠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睡眠状况是反映宝宝是否生病的指征之一。如果宝宝睡眠时间过长,超过了生理范围或平时的睡眠时间,则要注意看看宝宝是不是生病了。
睡眠多梦有哪些情况
睡觉多梦的第一种情况及解决方法
1、白天发生的事,故事情节也没什么离奇,很正常,就是那些琐事。就说明这些人没有处于深度睡眠,意识层面还在活动。
2、原因:中医讲“脾主意”,做这种梦的人,一个是消化功能,也就是胃的功能不好,另外一个就是脾的吸收功能不好。大家都知道,我们睡着了以后,大脑的某些区域是休息的,也就是中医讲的魂休息了,但是魄还在工作。这时候你的胃肠还在蠕动,还在消化、吸收。很多人这方面的功能比较差。也就是说光靠魄的工作不足以完成这个任务,所以他还要调动起本应该休息的魂帮助它工作,这样就让自己产生了一系列的梦境。梦里的事历历在目,全能回忆起来,这种人睡觉时还有一个表现就是会流口水,这也是脾功能不好的一个表现。
3、解决方法:所以针对这种消化不良导致的多梦,我们应该帮助他提高自己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也就是提高魄力,这样他晚上消化食物的时候就不用扰到自己的魂,梦也就会少一些。这种类型的多梦相对好一点的情况是,第二天早上起来知道自己做梦,但是已经忘了梦到什么。
睡觉多梦的第二种情况及解决方法
1、多梦的第二种情况是老做梦,而且老做一些离奇的梦,这种梦跟自己的生活没有关系,梦到的事情连自己都觉得莫明其妙,这种梦我们管它叫做“神游物外,魂不附体”。
2、原因:这种梦跟肝脏的功能有关系。“肝藏血,血摄魂”,魂在里面好好休息。而这些人就是收不住血,也藏不住魂。
3、解决方法:这种情况我们一般用一些滋补肝血的方法,帮助他收摄魂魄,安心睡。中医有一个比较著名的方子,叫“酸枣仁汤”,现在被一些药厂开发出来叫“酸仁安神液”。酸枣是酸的,但是酸枣仁并不是酸的。我们一般把酸枣仁炒熟以后用它煎汤煮水,加一些反佐的药物,来共同组成一个方子。其中还有一个药是我们经常用的茯苓,茯苓又叫茯神,本身就有安神的作用。
酸枣仁汤
组成:酸枣仁(微炒)60克、人参30克、石膏(碎)15克、赤茯苓(去黑皮)22.5克、桂(去粗皮)15克、知母(切、焙) 、甘草(炙)各15克
用法:上七味粗捣筛。每服15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80亳升,去滓温服。
主治:发汗后,不得眠睡,或虚劳烦扰,气奔胸中不得眠。
来源:《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睡觉多梦的第三种情况及解决方法
1、第三种情况是做怪梦、做噩梦,梦见自己从高楼上摔下来,或者被人追杀,或者梦到一些血腥的场面,或者是被狗咬、被蛇咬,还有他们老梦见一些死去的人,或者梦到自己掉到一个肮脏的地方。
2、原因:这种情况中医认为是肾的问题,肾是人体主惊、恐的,如果人的肾气或是肾精受到伤害的话,往往会做一些比较惊恐的梦。一般做这些梦的人都有过一些失精或者是受惊吓的经历,或者是家庭、亲人之间产生了一些变故。
3、解决方法:对于这些人,首先我们要帮助他们祛除体内刺激自己的阴寒的信息、能量或物质,比如说瘀血和寒痰,有这些物质基础在,就会产生邪气,导致人在睡着的时候做噩梦。
我们一般用热性的药物祛除这些寒痰和瘀血,另外我们加一些矿物药。中医认为矿物药比较重,能够祛怯,就是让自己的胆怯、心里害怕等感觉消除。
一般我们选择的矿物药有龙骨、牡蛎,还有磁石。如果梦境特别惊恐,我们会用一些朱砂,但是朱砂里面有重金属,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中病即止,含量要小。当把寒痰瘀血去掉以后,这些梦会自然消失。这个时候很多人会梦到一些很可怕、很丑陋的东西从自己的体内出去,吐出去或是打喷嚏打出去,反正就是离开了自己的身体。
北京有一个著名的小吃叫茯苓夹饼,我们建议这些平常一闭眼就做一些稀奇古怪的梦的人可以去买一些茯苓夹饼吃,或者是到药店买一些枣仁来煎汤喝,有助于缓解这种肝不藏魂的多梦。
怀孕睡眠多少时间最好
怀孕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女人的睡眠时长和质量。随着身体的变化和怀孕不同阶段中所伴随的不适,孕妇的睡眠质量会不断下降,睡眠时长也会缩小。孕妇不论如何,每天晚上至少应该保证8个小时的睡眠。研究人员发现,怀孕期间睡眠不足会让孕妇更加的疲惫和焦虑。
新生儿睡眠多久算正常
从理论上讲,一般新生儿睡眠每天要在18~20个小时左右。新生儿睡眠与宝宝的生长发育有着密切关系,新生儿大脑容易疲劳,只有在适当的、足够的睡眠以后,大脑才能得到完全休息,而解除疲劳。
足够的睡眠是保证新生儿大脑发育及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之一,月龄越小的宝宝睡眠时间越长,宝宝出生后数日内每天睡眠时间在20小时左右,是正常的, 妈妈们不用担心。 如果宝宝一天只睡5、6个小时,并且表现出烦躁不安的情绪,就要去医院看医生了。
深度睡眠多久比较好
一般是1到2个小时。
人每天的深度睡眠才是放松自己的最好的状态。很多时候都需要很好的睡眠环境,睡眠质量和身体健康状况息息相关。还是很重要的。通常越年轻,深度睡眠时间越长;年龄越大,深度睡眠时间越少。这也是老年人睡眠质量越来越差,学习记忆能力逐渐减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老年人睡眠多长时间好
老人应在每晚12点前睡觉,晚上睡觉的时间有7小时,甚至5.5小时就够了。阿尔茨海默氏症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每晚睡眠限制在7小时以内的老人,大脑衰老可推迟2年。而长期睡眠超过7小时或睡眠不足都会导致注意力变差,甚至出现老年痴呆,增加早亡风险。
建议:老人最常见的睡眠问题是多梦和失眠。多梦是由于老人脑功能退化;失眠多因体内褪黑素分泌减少所致,褪黑素是体内决定睡眠的重要因素之一。郭兮恒建议,晚间睡眠质量不好的老人,最好养成午休习惯,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否则,大脑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促使脑中血流量相对减少,体内代谢减慢,易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甚至更困倦。
老年人睡眠多怎么回事
1、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俗称“甲减”)也常表现为困倦、爱瞌睡。这主要是由于甲状腺出了故障,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所致。
2、脑血管疾病
中老年人的脑血管如果发生了硬化,出现脑供血不足,甚至形成血栓,造成脑梗塞等,就会导致脑组织出现缺氧、缺血现象。久而久之,这会影响大脑正常功能的发挥,出现打瞌睡等表现。这类病人可能还会合并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尤需注意。
3、慢性疾病
爱瞌睡还可能是血脂异常、糖尿病、慢性肾炎、慢性肝病等慢性疾病的征兆;一些抑郁症患者夜间睡不好觉,白天犯困、打瞌睡也是常有的现象。因此,如果中老年人在保证夜间正常睡眠的情况下,白天还经常犯困,应及时到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寻找病因后尽早防治各种相关疾病。
4、心脏病信号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时刻控制着人体各个器官的各种活动。一般情况下,心脏泵出的血液,差不多有1/5供给脑组织使用,因此,大脑代谢受到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非常大。当中老年人患有心脏病时,心脏向外泵出的血液会减少,大脑就会出现缺血、缺氧现象,从而引起精神不振、爱瞌睡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