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研究发现性别会影响脑震荡恢复时间

研究发现性别会影响脑震荡恢复时间

运动受伤、车祸以及其他事故会导致对头的冲击并导致脑震荡。一些病人的脑震荡的持续时间似乎比其他人的更长。

一项新研究表明,对于中度脑损伤,男性比女性的脑震荡恢复时间要长2倍以上。

本研究是由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神经辐射学副教授,医学博士Saeed Fakhran领导的。

Fakhran博士和他的同事检查了2006年1月1日到2013年3月31日间有中度外伤性脑损伤——通常叫脑震荡——的47位男性和22位女性的健康护理记录以及大脑图像。

这些研究者们通过扩散张量成像比较了没有脑震荡史的10位男性和11位女性的大脑图像。扩散张量成像(DTI)是比核磁共振成像(MRI)更加先进的可以提供更加精确的大脑异常情况的方法。

在考察中,男性的年龄范围为10岁到38岁,平均年龄为18岁。女性的年龄范围为12到25岁,平均年龄是16.7岁。对于男性来说,68%的脑震荡是由于体育运动造成的,而45%的女性是由体育运动造成的脑震荡。

男性无脑震荡历史的平均年龄是17岁,而女性无脑震荡史的平均年龄是16岁。

将男性和女性合起来作为一大组,其脑震荡平均康复时间为54天。然而,女性的平均康复时间为26.3天,男性为66.9天。

男性和女性刚开始时的症状严重程度没有区别。

研究者们注意到,病人对脑震荡症状的自我报告可能不是衡量参与者们是否还有脑震荡症状的最佳方法。这种情况对于运动员来说尤其如此,他们相对于平常人来说更不大可能对症状进行主述,研究者们写道。

“在将来,我们将会更深入地考察性别与脑震荡的关系,来确定谁恢复得更好及其可能的原因。”Fakhran博士在关于本研究的一个公告中说道。

“目前,我们很大程度上依赖病人的报告,但是病人可能会有别有用心的动机来做出假的报告例如他们想回去继续运动之类的。”他说。

这些研究者们也认为DTI比传统的MRI更能帮助医生们指出和治疗脑震荡症状。

这些研究者们写道,每年会有大于1700万美国人会出现脑震荡。这些人中大约有15%的人的脑震荡症状会持续到3个月以上,他们补充道。

本研究于5月6日网上发表于《放射学》期刊中。

这些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没有什么会影响到实验设计、分析和结果的基金支持或其他伦理学冲突。

脑震荡有哪些症状

1)、短暂性脑干症状,外伤作用于头部后立即发生意识障碍,表现为神志不清或完全昏迷,持续数秒、数分钟或数十分钟,但一般不超过半小时。病人可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出汗、血压下降、心动徐缓、呼吸浅慢、肌张力降低、各种生理反射迟钝或消失等表现。在大多数可逆的轻度脑震荡病人,中枢神经功能迅速自下而上,由颈髓-延髓-脑干向大脑皮质恢复;而在不可逆的严重脑震荡则可能是自上而下的抑制过程,使延髓呼吸中枢和循环中枢的功能中断过久,因而导致死亡。

2)、逆行性遗忘(近事遗忘),患者意识恢复之后不能回忆受伤当时乃至伤前一段时间内的情况,脑震荡的程度愈重、原发昏迷时间愈长,其近事遗忘的现象也愈显著,但对往事(远记忆)能够忆起。这可能与海马回受损有关。

3)、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发现。

4)、脑震荡恢复期病人常有头昏、头疼、恶心、呕吐、耳鸣、失眠等症状,一般多在数周至数月逐渐消失,但亦有部分病人存在长期头昏、头疼、失眠、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其中有部分是属于恢复期症状,若逾时3~6月仍无明显好转时,除考虑是否有精神因素之外,还应详加检查、分析,有无迟发性损害存在,切勿用“脑震荡后遗症”一言以蔽之,反而增加病人的精神负担。

脑震荡症状

1、短暂性脑干症状

外伤作用于头部后立即发生意识障碍,表现为神志不清或完全昏迷,持续数秒,数分钟或数十分钟,但一般不超过半小时,病人可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出汗,血压下降,心动徐缓,呼吸浅慢,肌张力降低,各种生理反射迟钝或消失等表现,在大多数可逆的轻度脑震荡病人,中枢神经功能迅速自下而上,由颈髓-延髓-脑干向大脑皮质恢复;而在不可逆的严重脑震荡则可能是自上而下的抑制过程,使延髓呼吸中枢和循环中枢的功能中断过久,因而导致死亡。

2、逆行性遗忘(近事遗忘)

患者意识恢复之后不能回忆受伤当时乃至伤前一段时间内的情况,脑震荡的程度愈重,原发昏迷时间愈长,其近事遗忘的现象也愈显著,但对往事(远记忆)能够忆起,这可能与海马回受损有关。

3、神经系统查体

无阳性体征发现。

4、脑震荡恢复期病人

常有头昏,头疼,恶心,呕吐,耳鸣,失眠等症状,一般多在数周至数月逐渐消失,但亦有部分病人存在长期头昏,头疼,失眠,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其中有部分是属于恢复期症状,若逾时3~6月仍无明显好转时,除考虑是否有精神因素之外,还应详加检查,分析,有无迟发性损害存在,切勿用“脑震荡后遗症”一言以蔽之,反而增加病人的精神负担。

儿童受伤后警惕脑震荡的长期影响

美国研究人员的报告指出,即使在身体症状消失后,脑震荡也可能会对儿童造成挥之不去的影响。

波士顿儿童医院急诊医学的研究部的医生发现,脑震荡的症状包括头痛、头晕、以及视物模糊,这些身体症状会随着儿童的康复而逐渐消失,但情感和精神上的损害,如易怒和沮丧,却会持续很长时间。

“在头部受伤后的几周内,患儿的身体症状会很快有所改善,但情感上的症状可能会在身体症状消退后仍旧持续,”首席研究员马修·艾森伯格博士说。

“只有通过了解脑震荡之后的这些症状,我们才可以帮助患儿和家属,告诉他们所经历的是正常的,如何寻求帮助,并确保儿童在学校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实现全面康复,”艾森伯格补充道。

这项研究发表在5月12日的《儿科》杂志上,艾森伯格的团队利用问卷调查跟踪了235名年龄在11到22岁的曾经遭受脑震荡的儿童和青少年。

研究人员对患者跟踪随访了3个月,直到他们所有的身体症状都消失。在这段时间里,他们被问及存在哪些症状,在学校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和运动功能是否正常等问题。

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头晕和疲劳,这些症状往往在受伤之后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改善。但研究人员发现,大多数的孩子伴有精神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和无法进行长时间思考。

研究人员发现,大多数孩子在受伤后两周内身体得到恢复,25%的孩子在一个月后仍有头痛症状。

此外,超过20%的孩子在受伤一个月后仍感到疲劳,近20%的孩子认为自己无法思考。

研究的作者指出,对许多人来说,情绪沮丧和易怒等症状在受伤之后并不常见,但在日后逐渐显现。

迈阿密儿童医院创伤性脑损伤科室主任医师约翰•库鲁滋博士说,“人们需要更长的时间从脑震荡中完全恢复过来。我的经验是,脑震荡症状两周后仍有症状的孩子会经历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直到症状完全消失。”

除了身心修养,库鲁滋认为应该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他用布洛芬和其他药物来缓解头痛,褪黑激素和其他药物来帮助患者睡眠。

库鲁滋还建议物理治疗可以帮助孩子恢复。疗法包括改善身体平衡功能,帮助改善视力问题,”他说。

他还建议让孩子在受伤后在家休养,然后再逐渐让他们回到学校,逐步适应正常规律的校园生活。

“让孩子离开学校太长时间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他们会变得焦虑烦躁,因为他们会对未来产生担忧,”他说。

库鲁滋指出,回归校园的过程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一开始可以让孩子上半天的课,然后慢慢调养,直到完全适应学校生活。如果身体症状尚未消失,我们并建议让孩子参加任何体育活动,他补充说。

如果孩子受伤后两到三天内脑震荡症状仍持续,库鲁滋建议寻找有经验的脑创伤医生,或去专门处理脑震荡的诊所。

脑震荡对大脑有影响吗

脑震荡对大脑的影响

大部分脑震荡对大脑的损伤很小,几乎没有后遗症。但是有些脑震荡会严重损害大脑功能。约有1/5的脑震荡患者会在几个月内产生认知损害,但是在伤后康复期内,大脑会在受伤前水平和恢复期水平间不断调节。

脑震荡后遗症

有些人在脑震荡后可能会出现脑震荡后综合征。这些症状可能会延续几小时、几天甚至几星期,它们包括头晕、头痛、疲惫及失眠等,可能还会出现创造力或积极性下降等症状,有时也会出现性格变化,患者会变得独断专行,不像以前懂得变通。

脑震荡对记忆力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脑震荡对记忆力的影响不大。脑震荡当时只是对近事表现出遗忘的情况,在病人清醒后,对受伤的时间、地点和受伤的情景都不能记忆,但对受伤前较长久的事情都能记得。

儿童时期脑震荡对大脑的影响

遭受过脑震荡的儿童,在其受伤的两年后会出现大脑运作退化和认知能力下降等问题。因此遭受过脑震荡的孩子在记忆力、精神集中能力和自控能力方面都呈现劣势。

小贴士

如果是头部外伤后长时间昏迷不醒,或者清醒后,经过一段时间又再度发生昏迷,那就不是什么脑震荡了,而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脑震荡迁延不愈是怎么回事

我们知道,脑震荡是脑外伤当中最轻的一种,其伤情并无复杂之处。脑震荡动物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的观察下,受损脑组织以及脑脊液的生物化学改变多能完全恢复正常。有人对122名脑震荡伤后1个月的病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脑震荡后比正常人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现象,其中男性多以偏执、精神病性表现为主要症状,女性则抑郁、 焦虑症 状更为突出。同时文化程度较高的人在脑震荡后心理应激能力低于文化程度较低者,可能是因为前者多数从事复杂的脑力劳动及竞争压力较大,因怕伤病不能尽早恢复而丧失原有的社会地位而心存忧郁、惧怕,以致心理负担严重。但由于他们有机会和能力去掌握更多有关脑震荡的医学知识,所以焦虑症状反而较少。这些都说明脑震荡迁延不愈与心理因素有关,是脑外伤的病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长期以来,人们对脑震荡知识了解肤浅,不适当地夸大了脑震荡的伤情严重性,认为凡是脑外伤就一定有后遗症。他们还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如海军英雄麦贤得、与抢匪英勇搏斗致头部枪伤的武汉民警等,都留下了后遗症。不了解这是重型的脑损伤,脑实质受到损害,影响了这部分脑的功能,从而产生后遗症。

所以,脑震荡病人和家属要认识到脑震荡是不会有后遗症的,以免加重心理负担,带来不必要的烦恼。在脑震荡恢复期,可参加一些娱乐活动,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不但可以增强体质,还可分散对脑震荡后遗症状的注意力,加速疾病的康复。当脑震荡迁延不愈,具有严重的心理障碍时,要及时请心理医生给予心理治疗。

撞墙脑震荡有哪些特征?

1.短暂性脑干症状

外伤作用于头部后立即发生意识障碍,表现为神志不清或完全昏迷,持续数秒、数分钟或数十分钟,但一般不超过半小时。病人可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出汗、血压下降、心动徐缓、呼吸浅慢、肌张力降低、各种生理反射迟钝或消失等表现。

在大多数可逆的轻度脑震荡病人,中枢神经功能迅速自下而上,由颈髓-延髓-脑干向大脑皮质恢复;而在不可逆的严重脑震荡则可能是自上而下的抑制过程,使延髓呼吸中枢和循环中枢的功能中断过久,因而导致死亡。

2.逆行性遗忘(近事遗忘)

患者意识恢复之后不能回忆受伤当时乃至伤前一段时间内的情况,脑震荡的程度愈重、原发昏迷时间愈长,其近事遗忘的现象也愈显著,但对往事(远记忆)能够忆起。这可能与海马回受损有关。

3.神经系统查体 无阳性体征发现。

4.脑震荡恢复期病人常有头昏、头疼、恶心、呕吐、耳鸣、失眠等症状,一般多在数周至数月逐渐消失,但亦有部分病人存在长期头昏、头疼、失眠、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相信通过小编的介绍,大家对于脑震荡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为脑震荡大多是外力撞击造成的,其对脑部会有一定的伤害,所以患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对头部的保护。在情况得到稳定以后还需要进行复查,以预防并发症的出现。

关于脑震荡有什么诊治措施

何谓脑震荡?

脑震荡是属于原发性脑损伤的一种表现。所谓原发性脑损伤是指暴力作用于头部时立即发生的脑损伤。人们常常会把脑震荡误解成十分严重的脑损伤。其实根据脑损伤的损伤程度及部位,脑损伤主要有脑震荡、脑挫裂伤及原发性脑干损伤等几种。脑震荡是其中受伤程度最轻的一种。

脑震荡常有的症状:

脑震荡是一过性的脑功能障碍,肉眼上无神经病理改变可见,但在显微镜下可见神经组织结构紊乱。在受伤当时立即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也可以出现神志不清或者完全昏迷,历时数秒到数分钟,一般不超过30分钟。病人清醒后大多不能回忆受伤当时乃至受伤前一段时间内的情况。脑震荡严重者可在意识障碍期间有皮肤苍白、出汗、甚至血压下降、心动徐缓、呼吸浅慢、肌张力降低等,但随着意识的逐渐清醒,上述情况也随之消失而恢复正常。此后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头昏等症状,短时间内自行好转。神经系统检查,脑CT及脑脊液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脑震荡应如何治疗呢?

1.一般的脑震荡不需要特殊治疗,一般只需休息7-14天。

2.在脑震荡恢复期,可参加一些娱乐活动,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不但可以增强体质,还可分散对脑震荡后遗症状的注意力,加速疾病的康复。

3.对于出现头痛、精神紧张的人们,可以口服一些镇痛、镇静药物。减少外界刺激,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畏惧心里。特别是学龄儿童,要通过一些适当的活动(如:散步、听音乐)及耐心的解释,帮助孩子们度过这一段时期。

4.有少数病人也可能发生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在近期内(一般是2-3天内)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意识状况(昏迷)、临床表现(头痛、恶心、呕吐、头昏)等指标,若发现异常,立即送医院检查,必要时进行头颅CT检查。

脑震荡是属于什么伤呢

美国研究人员的报告指出,即使在身体症状消失后,脑震荡也可能会对儿童造成挥之不去的影响。

脑震荡的症状包括头痛、头晕、以及视物模糊,这些身体症状会随着儿童的康复而逐渐消失,但情感和精神上的损害,如易怒和沮丧,却会持续很长时间。大多数的孩子伴有精神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和无法进行长时间思考。

在头部受伤后的几周内,患儿的身体症状会很快有所改善,但情感上的症状可能会在身体症状消退后仍旧持续。只有通过了解脑震荡之后的这些症状,我们才可以帮助患儿和家属,告诉他们所经历的是正常的,如何寻求帮助,并确保儿童在学校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实现全面康复。

研究人员发现,大多数孩子在受伤后两周内身体得到恢复,25%的孩子在一个月后仍有头痛症状。

除了身心修养,应该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物理治疗可以帮助孩子恢复。疗法包括改善身体平衡功能,帮助改善视力问题。如果是孩子,让孩子在受伤后在家休养,然后再逐渐让他们回到学校,逐步适应正常规律的校园生活。

因此,小编这么一说,现在知道脑震荡属于颅脑损伤了吧。轻微的脑震荡并不那么可怕,一般不会遗留下什么后遗症之类。患者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千万不要担心的心里的有阴影,那就需要看心理医生了。家人最好给予及时的关怀。

脑震荡脑出血是怎么回事

脑震荡是指头部遭受外力打击后,即刻发生短暂的脑功能障碍。病理改变无明显变化,发生机理至今仍有许多争论。临床表现为短暂性昏迷,近事遗忘以及头痛,恶心和呕吐等症状,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发现。它是最轻的一种脑损伤,经治疗后大多可以治愈。

脑震荡是不会有后遗症的,以免加重心理负担,带来不必要的烦恼。在脑震荡恢复期,可参加一些娱乐活动,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不但可以增强体质,还可分散对脑震荡后遗症状的注意力,加速疾病的康复。

轻微脑震荡,轻微脑出血应该不算特别严重。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最好能做全面的检查,注意认知功能等。如果,没有明显的认知功能损害,就不会影响上学。应当继续住院观察,出院后一般休息至少一个月左右。平时应该注意补充优质蛋白质,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可以加用营养神经左右的B族维生素,避免过多的脑力劳动、疲劳等。如果,没有什么新情况的话,神经轻度损伤修复需要3-6个月。

脑震荡头痛是应该怎么办

脑子是我们人体最复杂的一个器官结构,脑子里面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没有办法预料的。所以当我们在经历脑震荡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时时刻刻地注意自己的恢复状况,一定要将自己的状况及时告诉给医生,好能够让医生及时了解情况,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脑震荡的一些基本情况,希望对大家有好处。

根据一项发表在《神经学》杂志上的研究,当人体经历轻微脑震荡,几个月后,尽管大多数脑震荡的症状都消失了,但患者大脑扩散张量成像扫描显示,大脑异常仍很明显。

脑震荡也称为创伤性脑损伤(TBI),其定义为头部遭受重击或剧烈的晃动所引起的损伤。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称,在美国每年约有170万创伤性脑损伤患者。

在他们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100名参与者,其中50人遭到了轻微的脑震荡,而另外50人无脑震荡。两组人的年龄和教育背景相似。参与者被要求进行记忆和思维能力的测试,并且在损伤后2周进行焦虑和抑郁的症状监测。受试者需要进行大脑弥散张量成像扫描。

26名参与者震荡后所有的测试和扫描,在4个月后重复一次。测试结果显示,遭受脑震荡受试者与没有脑震荡的参与者相比,在受伤2周后,有更多的人自我报告,出现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的问题,伴随着更多的生理问题,包括头痛、头晕,以及更多的抑郁和焦虑的症状。

当损伤后4个月再次分析研究人员发现,患者遭受脑震荡后的症状减少了27%。

脑部损伤后4个月发现灰质损伤

但从弥散张量成像扫描中,研究人员发现,那些脑震荡患者的两边大脑的额叶皮层区域灰质的出现更多的异常,而这些异常可在脑震荡后4个月出现。

阿尔伯克基的新墨西哥大学精神研究组织的安德鲁·R·梅尔和研究报告的作者说,细胞中毒性水肿可以解释大脑扫描中出现的异常。

当液体进入经历变化大脑细胞内部或四周,或出现反应性胶质增生,大脑就会出现细胞中毒性水肿。反应性胶质增生是指,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后,神经胶质细胞产生相应的形状的变化。研究人员说他们的发现表明,脑震荡可能有两种不同的恢复模式,记忆、思维和行为症状的恢复比心理脑损伤恢复更快。

此外,梅耶尔指出,这些结果表明,脑震荡后身体复原方式可能与从烧伤中恢复的方法类似。他解释说:“在复苏期间,当组织结痂后,身体完全恢复前的疼痛等症状大大减少。

这些发现对指示恢复身体活动的真正安全的时机。因为不适当地进行的身体活动,有可能产生二次脑震荡,进一步伤害原本脆弱的大脑。梅尔指出,标准的脑部扫描,如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将无法检测到这些大脑的“微妙的变化”。

“不幸的是,人们想法往往存在一个常见的误区,认为任何持久性的症状都是来自心理上的。”他补充道。《今日医学新闻》上最近刊登的一项研究表明,运动员遭受脑震荡损伤后可能需要休学,以便进行充分的休息。

脑震荡有很多种,有轻微脑震荡还有较之更严重的脑震荡。所以在我们不确定自己的病情的时候,我们就要先去医院查明这种情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及时找到方法去解决,让我们能够免受疾病的困扰。

关于脑震荡你需要了解这些

美国科罗拉多斯普林斯举行的Orhopaedic运动医学学会的年度会议上,研究人员指出,青少年脑震荡的发生率比预计更高。

研究人员对包括880万人的保险公司进行了调查发现,10-19岁的青少年中有32%出现脑震荡,且青少年脑震荡发生率在2007-2014年增幅最大。旧金山加州大学医学中心的Alan L.Zhang博士指出,该研究是第一个评估美国不同年龄层次民众出现脑震荡且发生率进展趋势的相关研究。

15-19岁的青少年发生脑震荡的几率最高,为16.5人/1000人,其次是10-14岁青少年(发生率为10.5/1000人)、20-24岁青年(5.2/1000)、5-9岁儿童(3.5/1000)。总的来说,2007-2014年间脑震荡发生率增长了60%。10-14岁(143%)和15-19岁(87%)的年龄群体增幅最大。56%的脑震荡患者在急诊室确立诊断,29%的患者在医生办公室确立诊断,其余的患者在住院期间确立诊断。Zhang博士指出,男士出现脑震荡的发生率较女性高出一半以上。

研究人员认为,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增加及诊断技术的改进可能导致该数值的变化,但是这一现象令民众产生了深深的担忧。关于脑震荡研究又有哪些重要研究,小M为您盘点。

【1】JAMA Pediatr:儿童脑震荡后症状研究

脑震荡的恢复通常遵循一个逐渐改善的轨迹,但症状会突然恶化,目前我们对这种现象是知之甚少。因此进行了研究,探究儿童脑震荡后症状加重(峰值;脑震荡后症状量表评分在持续的几天时间里增加≥10)的发生率、病程及临床意义。

研究人员纳入63名患者中男性有42名(65.1%),女性有22名34.9%),平均年龄为13.8岁(1.8岁)。三分之一的患者发生了症状峰值(20名患者[ 31.7% ]),症状峰值往往在24小时内部分缓解。心理活动的突然增加(如回到学校和课外活动)会加大症状飙升的风险(RR, 0.81; 95% CI, 0.21-3.21),但大多数症状峰值出现之前没有记录物理或心理活动增肌。出现症状峰值的患者最初在急诊科和整个观察期有更多的症状,无症状峰值的患者无论是认知还是平衡,都没有差异。

一些患者存在可疑或高度可变的症状报告。症状峰值可能不利于恢复。目前的研究结果支持临床指导方针,青少年脑震荡后应逐步返回学校和活动。

【2】JAMA Neurology:脑震荡可直接通过血液检测检出吗?

部受伤后,可以通过血液检测确定是否为脑震荡。这一研究发现或有助于头部损伤儿童不用再接受辐射扫描检测。研究发表于JAMA Neurology(美国医学会杂志神经学)。

这是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584名参与者来自奥兰多地区医疗中心(2010.3-2014.3),平均年龄40岁,经筛查有55.7%参与者轻度到中度创伤性脑损伤,44.3%参与者无脑外伤性创伤。格拉斯哥昏迷量表9到15分,受伤后4小时内意识丧失,失忆或昏迷。患者受伤后分别在4, 8, 12, 16, 20, 24, 36, 48, 60, 72, 84, 96, 108, 120, 132, 144, 156, 168, 和180小时从患者体内取样,并进行血液检测,分析GFAP(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和UCH-L1(泛素C端水解酶L1)的含量,这两种蛋白与轻度及中度脑外伤相关。大多数参与者进行CT扫描以确定脑损伤的部位、范围和类型。

研究表明,头部受伤后患者血液中都会出现这两种蛋白质,UCH-L1在损伤早期水平较高,而GFAP在受伤后长达一周时间内水平较稳定。研究优势在于这是一个前瞻性队列研究,参与者数量合理,并有对照组。研究不足之处在于参与者均来自美一家研究中心,人群不具代表性。此外,血液检测期间可用于分析的样本数量大幅下降。

由于血液检测不能识别脑损伤和非损伤的患者,所以这两种蛋白质标记物不能作为独立试验的检测指标。虽然脑震荡通常并不严重,症状通常很快消失,但最好还是避免头部受损伤。期待未来可以直接通过血液检测即可判断是否发生脑震荡。

【3】JAMA:脑震荡后综合征的临床风险评分系统

近期JAMA有研究发现了,对于急诊脑震荡患儿,通过临床风险评分可稍微改善持续性脑震荡后综合征(PPCS)风险的识别。

研究者对3063名5-17岁急性脑损伤的急诊患儿进行了研究。其中推导队列有2006名患儿,验证队列有1057名患儿。推导组患儿的信息被用来推导风险评分,而验证组的数据被用来验证得分。两组进行相同的程序,所有诊断为脑震荡的患者在入院后28天进行随访。

就诊急诊后28天时患者有≥3个新的或恶化的症状,那么就认为具有PPCS风险。该研究还有一个目的,比较医生对患者的风险直觉感知和临床风险评分的准确性。

研究结果显示,推导组和验证组分别有501和291名PPCS患者。研究人员通过推导组患者的相关信息,开发了PPCS风险评分模型。

【4】J NEUROTRAUM:脑震荡后女孩酗酒风险增加,改变环境可降低风险

根据一项发表在Journal of Neurotrauma的新的研究表明,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女孩经历脑震荡以后,则成年后酗酒的风险增加。

俄亥俄州立大学神经科副教授Zachary Weil领导其研究团队,采用小鼠进行实验,以探究是何种因素导致脑震荡患者酗酒风险增加,及这种风险因素是否可以改变。

研究表明,爱好酒精的老鼠会在放有酒精的区域停留较久的时间,受伤的雌性小鼠约有65%的时间都会待在放有酒精的区域内,远远超过没有受伤的老鼠。研究人员认为,这表明,这些受伤小鼠对酒精存在阳性强化刺激,饮酒会让它们出现愉悦感。且他们认为,人若遭受脑损伤,则脑部后续康复治疗可扭转这种酗酒倾向。

研究人员发现,周围丰富的娱乐设施可减少酒精对雌性小鼠的吸引,并可减少40%的轴突损伤。由此表明,只要周围环境可吸引其注意力,经历脑损伤后女性出现的酗酒倾向可以扭转。但是在男性中是否有效尚未可知。

【5】JAMA:儿童踢足球易得脑震荡且影响记忆力

发表在JAMA的一项研究表明,孩子进行足球运动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过去的3年里,美国民众对足球运动的欢迎度迅速飙升。在1969年到1970年,2217所学校中仅有49593名足球运动员参与比赛,但没有女性参加。但在2013-2014年,超过10000所学校有超过417000名男性运动员和11000名女运动员参与比赛。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公卫学院的R. Dawn Comstock教授在研究期间收集了2005年到2014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一个关于美国几所高中的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庞大样本量,以寻找足球与脑震荡之间的关系,试图明确足球运动是导致球员脑震荡的最主要的原因。

男孩踢足球的过程,在近160万个运动员参加AE活动中,332位球员有得脑震荡的风险(AES是高中运动员参加学校所批准的足球练习或比赛),即每10000 个AE活动中球员发生脑震荡的事件为2.78例。这个风险高于女子进行AE活动得脑震荡的风险:140万AE活动中发生脑震荡的病例有627例,即每10000例AES活动就有4.5项活动中球员出现了脑震荡。且研究表明,68.8%的男性球员和51.3%的女性球员认为,球员之间的接触是导致发生脑震荡的主要原因。

【6】JAMA Neurol:运动员脑震荡,日后容易痴呆

在近期研究中,有过脑震荡的运动员其海马体更小。为了评价海马体体积和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NFL)退役运动员的脑震荡病史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进行了此次试验。

28名运动员年龄在36-79岁之间,受教育时间为15-18年,估计的IQ值在92-126之间。他们在NFL效力时间为2-15年。其中十九人为白人,九人为黑人。其中八人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以及脑震荡病史。他们的脑震荡病史是自我报道的。这项回顾性队列研究评估了组别(有无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平均海马体体积以及记忆力的差异。研究从2010年11月开始实施,并且目前仍在德克萨斯州的北部地区进行。当前的分析是从2013年10月9日至2014年8月21日。对照组中21名认知功能正常的,6人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但无脑震荡。主要监测指标是海马体体积、年龄以及加州语言学习测试评分以及三级脑震荡数量。

研究结果表明,先前导致了意识丧失的脑震荡是海马体萎缩以及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展的一个风险因素。经历过脑震荡的NFL运动员在日后海马体萎缩,记忆力减退。这对其他人群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7】JAMA子刊:脑血流量--预测脑震荡的生物标志物?

一项新的研究报告,首个前瞻性证据表明,脑震荡与脑血流量减少具有相关性,这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在几周内会恢复。该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3月2日的JAMA Neurology杂志。

研究人员表明,如果这些结果可以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被证实和扩充,那么它们对于脑震荡的管理将具有重要意义,脑血流量可能会成为该疾病的客观生物标志物。

然而,运动员后中岛叶皮质的脑血流在脑震荡后1个月时仍减少,被临床医师认为恢复较慢。研究人员报告,这些患者该区域的脑血流量与初始神经精神病学症状的幅度呈负相关,这表明脑血流量的潜在预后指征可以作为生物标志物。

他们指出,每年出现的380万运动相关创伤性脑损伤中大多数是脑震荡。由于高发生率和重复损伤的潜在有害后果,研发准确和客观诊断脑震荡的存在和严重程度的方法非常重要。

【8】Neurosurgery:新循证指南明确脑震荡的4个体征

新循证指南的第一部,在2014年9月发行的 Neurosurgery 杂志上作为特别增刊出版,现在已在线发表。它由波特兰市俄勒冈卫生科学大学Nancy Carney博士和纽约脑创伤基金会JamshidGhajar博士领导的小组制定。

“这4个因素都在头部遭受暴力后2天内出现,”Ghajar博士告诉Medscape医学新闻。“我可以说它们有强力的试验数据支持。我建议临床医生在头部遭受打击的患者身上寻找这些体征,并在诊断脑震荡时对这些体征予以额外重视。”

完全基于证据的首个脑震荡指南的初始部分,已经明确了脑震荡的4个“普遍指征”。

☆ 观察并记录事件发生后立即出现的定向障碍或意识模糊;

☆ 受伤后1天之内出现平衡损害;

☆ 受伤后2天之内出现反应迟缓;

☆ 受伤后2天之内出现言语学习和记忆损害。

轻微脑震荡症状

1.短暂性脑干症状

外伤作用于头部后立即发生意识障碍,表现为神志不清或完全昏迷,持续数秒、数分钟或数十分钟,但一般不超过半小时。

病人可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出汗、血压下降、心动徐缓、呼吸浅慢、肌张力降低、各种生理反射迟钝或消失等表现。

在大多数可逆的轻度脑震荡病人,中枢神经功能迅速自下而上,由颈髓-延髓-脑干向大脑皮质恢复;

而在不可逆的严重脑震荡则可能是自上而下的抑制过程,使延髓呼吸中枢和循环中枢的功能中断过久,因而导致死亡。

2.逆行性遗忘(近事遗忘)

患者意识恢复以后,不能回忆受伤当时发生的事情乃至伤前一段时间内的情况,脑震荡的程度愈重、原发昏迷时间就越长,近事遗忘的症状比较常见,但对往事能够清楚的记得。

这可能与海马回受损有关。

3.神经系统查体

无阳性体征发现。

4.脑震荡恢复期

患者经常有头昏、头疼、恶心、呕吐、失眠等不良的症状,一般多在几周或者几月逐渐消失,但是也有以部分的患者存在长期头昏失眠、烦躁、注意力不集中与记忆力下降等不良症状,其中有部分是恢复期的症状。

如果超过3~6月还没有好转,要考虑是否有精神因素,还要做一些详加检查、分析,有无迟发性损害存在,切勿用“脑震荡后遗症”,从而增加病人的精神负担。

脑震荡致伤机制

脑震荡致伤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现有的各种学说都不能全面解释所有与脑震荡有关的问题。

对脑震荡所表现的伤后短暂性意识障碍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可能与暴力所致的脑血液循环障碍、脑室系统内脑脊液冲击、脑中间神经元受损及脑细胞生理代谢紊乱所致的异常放电等因素有关。

近年来认为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受损才是引起意识丧失的关键因素,其依据。

1.以上诸因素皆可引起脑干的直接与间接受损。

2.脑震荡动物实验中发现延髓有线粒体、尼氏体、染色体改变,有的伴溶酶体膜破裂。

3.生物化学研究中,脑震荡病人的脑脊液化验中,乙酰胆碱、钾离子浓度升高,此两种物质浓度升高使神经元突触发生传导阻滞,从而使脑干网状结构不能维持人的觉醒状态,出现意识障碍。

4.临床发现,轻型脑震荡病人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有一半病例有器质性损害。

5.晚近认为脑震荡、原发性脑干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致伤机制相似,只是损伤程度不同,是病理程度不同的连续体,有人将脑震荡归于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最轻类型,只不过病变局限、损害更趋于功能性而易于自行修复,因此意识障碍呈一过性。

脑震荡的饮食护理原则

脑震荡是头部受外力打击后大脑发生一时性功能障碍。常见的症状是头部受伤后,即刻发生一时性的神志恍惚或意识丧失,时间持续数秒至二、三十分钟不等,清醒后恢复正常,但对受伤时的情况及经过记忆不清。此外,还出现头痛、头晕及恶心、呕吐等。

一、脑震荡的护理原则及护理方法

1.CT检查平扫及增强扫描均应为阴性,但临床上发生骨少数病人首次CT扫描阴性,而于连续动态观察中出现迟发性颅内继发病变,应予注意。

意识恢复之后,病人常有头疼、恶心、呕吐、眩晕、畏光及乏力等症状,同时,往往伴有明显的近事遗忘(逆行性遗忘)现象,即对受伤前后的经过不能回忆。脑震荡的程度愈重、原发昏迷时间愈长,其近事遗忘的现象也愈显著,但对过去的旧记忆并无损害。

脑震荡恢复期病人常有头昏、头疼、恶心、呕吐、耳鸣、失眠等症状,一般多在数周至数月逐渐消失,但亦有部分病人存在长期头昏、头疼、失眠、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其中有部分是属于恢复期症状,若逾时3~6月仍无明显好转时,除考虑是否有精神因素之外,还应详加检查、分析,有无迟发性损害存在,切勿用“脑震荡后遗症”一言以蔽之,反而增加病人的精神负担。

2.中医穴位护理:穴位:合谷 列缺 风池足三里

操作步骤: 泻合谷,补列缺、风池、足三里等穴,并加经络循按、头部推运、背部循压等手法。

点穴次序:先点四肢部穴位,手法宜轻而缓,再点头部穴位,更须用轻手法。

在排除脑部器质性病变后,就需要向病人做耐心的解释工作,说明脑震荡引起的头痛的恢复时间可有长短之分,但最终是可以治愈的,不会影响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

3.要鼓励病人对疾病有正确认识 ,多加安慰,消除其顾虑。受伤后,必须绝对卧床休息 5~ 7天 (平卧、头部稍垫高 ) ,尽可能少动 ,要闭目养神。

二、脑震荡是指头部遭受外力打击后,即刻发生短暂的脑功能障碍。病理改变无明显变化,发生机理至今仍有许多争论。

脑震荡的饮食调治如下:

1.脂肪,低胆固醇奶。颅脑损伤伴有高血压、高脂血、冠心病及脑出血、脑血栓时,宜食用脱脂牛奶,豆浆,代乳粉,油炒面面粉,植物油,蔗糖,补以适量的菜汁及食盐。

2.含磷和卵磷脂的食物。如鱼、蛋类等,伴有脑水肿时可多供给此类食物。

3.食疗方:①木耳,加水炖烂,加白糖少许食用。适用于阴虚者。②燕窝适量,加水炖烂,加白糖少许服用。③猪脑1个,天麻,共加水适量,以文火煮炖1小时成羹状,捞去药渣。

饮食禁忌:

1.兴奋性饮食。如酒、咖啡、浓茶等应忌用。

2.生冷、寒凉食物。如冷饮、绿豆、黄瓜、冬瓜、芹菜、荸荠等应忌食。

3.油腻食物。食后可使脾胃运化失常,导致病情加重,故应忌食。

4.辣食物。如辣椒、辣油、芥末、韭菜等应忌食。

脑震荡会不会失忆啊

1.短暂性脑干症状 外伤作用于头部后立即发生意识障碍,表现为神志不清或完全昏迷,持续数秒、数分钟或数十分钟,但一般不超过半小时。病人可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出汗、血压下降、心动徐缓、呼吸浅慢、肌张力降低、各种生理反射迟钝或消失等表现。在大多数可逆的轻度脑震荡病人,中枢神经功能迅速自下而上,由颈髓-延髓-脑干向大脑皮质恢复;而在不可逆的严重脑震荡则可能是自上而下的抑制过程,使延髓呼吸中枢和循环中枢的功能中断过久,因而导致死亡。

2.逆行性遗忘(近事遗忘) 患者意识恢复之后不能回忆受伤当时乃至伤前一段时间内的情况,脑震荡的程度愈重、原发昏迷时间愈长,其近事遗忘的现象也愈显著,但对往事(远记忆)能够忆起。这可能与海马回受损有关。3.神经系统查体 无阳性体征发现。

4.脑震荡恢复期常有头昏、头疼、恶心、呕吐、耳鸣、失眠等症状,一般多在数周至数月逐渐消失,但亦有部分存在长期头昏、头疼、失眠、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其中有部分是属于恢复期症状,若逾时3~6月仍无明显好转时,除考虑是否有精神因素之外,还应详加检查、分析,有无迟发性损害存在,切勿用“脑震荡后遗症”一言以蔽之,反而增加精神负担。

相关推荐

脑震荡影响智力发育吗?

脑震荡影响孩子的智力,提到脑震荡,许多人感到可怕,实际上脑震荡并不可怕,它只是闭合性颅脑损伤中的一种类型,而且是最轻的一种,临床上只表现为一过性脑功能障碍。脑震荡的症状是很典型的,一是外伤后有短暂昏迷,二是有“逆行性遗忘”,即对受伤时和伤前片刻的情形失去记忆。因而诊断也是比较容易。病人一般于半小时内恢复清醒,以后有些头痛、恶心、呕吐,数日后便恢复正常,并无永久性的脑损害。医生在检查时,也不发现有神经系统损害的客观证据,一些辅助检查,如头颅X线摄片、脑脊液化验和脑电图描记等,均属正常。因此,脑震荡

脑震荡影响孩子的智力吗

脑震荡影响孩子的智力 提到脑震荡,许多人感到可怕,实际上脑震荡并不可怕,它只是闭合性颅脑损伤中的一种类型,而且是最轻的一种,临床上只表现为一过性脑功能障碍。脑震荡的症状是很典型的,一是外伤后有短暂昏迷,二是有“逆行性遗忘”,即对受伤时和伤前片刻的情形失去记忆。因而诊断也是比较容易。病人一般于半小时内恢复清醒,以后有些头痛、恶心、呕吐,数日后便恢复正常,并无永久性的脑损害。医生在检查时,也不发现有神经系统损害的客观证据,一些辅助检查,如头颅x线摄片、脑脊液化验和脑电图描记等,均属正常。因此,脑震荡

脑震荡病因病理

过去一直认为脑震荡仅仅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暂时性机能障碍,并无可见的器质性损害,在大体解剖和病理组织学上均未发现病变,所表现的一过性脑功能抑制,可能与暴力所引起的脑细胞分子紊乱、神经传导阻滞、脑血循环调节障碍、中间神经元受损以及中线脑室内脑脊液冲击波等因素有关。近代,据神经系统电生理的研究,认为因脑干网状结构受损,影响上行性活化系统的功能才是引起意识障碍的重要因素。但是,这些学说还不能满意地解释脑震荡的所有现象,比如有因脑震荡而致死的病例,职业拳师发生慢性脑萎缩损害甚至痴呆,以及业余拳击者亦有脑机能轻度障碍的

轻微脑震荡有什么症状

1.短暂性脑干症状 外伤作用于头部后立即发生意识障碍,表现为神志不清或完全昏迷,持续数秒、数分钟或数十分钟,但一般不超过半小时。 病人可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出汗、血压下降、心动徐缓、呼吸浅慢、肌张力降低、各种生理反射迟钝或消失等表现。 在大多数可逆的轻度脑震荡病人,中枢神经功能迅速自下而上,由颈髓-延髓-脑干向大脑皮质恢复; 而在不可逆的严重脑震荡则可能是自上而下的抑制过程,使延髓呼吸中枢和循环中枢的功能中断过久,因而导致死亡。 2.逆行性遗忘(近事遗忘) 近事遗忘的症状比较常见,但对往事能够清楚的记得 患

脑震荡迁延不愈为哪般

脑震荡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颅脑损伤,主要表现为头部受伤后立即发生昏迷,在30分钟内自然清醒,出现头痛、头晕、疲乏等现象。同时病人对受伤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伤前不久的情况都不能回忆,但对伤前越久的事记得越清楚,医生称为近事遗忘症。 脑震荡经过适当治疗,各种症状可在数日或数周内消失。但有些人在脑震荡后,不但头痛、头晕等现象不好转,还出现自觉脑子和身体有严重问题、睡眠不深不稳、恶心或胃部不适、害怕到空旷场所或上街、感到苦闷和对事物不感兴趣等焦虑、抑郁现象。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知道,脑震荡是脑外伤当中最轻的一种

脑震荡的危害有哪些

很多人的大脑受到撞击以后,大家第一反应就是过几天就好,不严重的就在家休养几天,选择不到医院去治疗,但是脑震荡也是有危害的,脑震荡的危害相当大,即便是到了医院观察,发现只是普通的脑震荡,这种情况不用太担心,适当的要给予一些用药,在家休息几天就可以了,但是比较严重的脑震荡,在恢复后可能有短暂性的后遗症。 关于脑震荡的危害也是比较大的,有不少脑震荡的患者,在被脑震到影响以后,可能有部分患者有头痛,头晕的症状,比较严重的还有记忆力下降,以及长时间行为异常,这些就是脑震荡出现的后遗症,不用太担心,等过段时

脑震荡患者的食疗保健

脑震荡恢复期病人常有头昏、头疼、恶心、呕吐、耳鸣、失眠等症状,一般多在数周至数月逐渐消失,但亦有部分病人存在长期头昏、头疼、失眠、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其中有部分是属于恢复期症状,若逾时3~6月仍无明显好转时,除考虑是否有精神因素之外,还应详加检查、分析,有无迟发性损害存在,切勿用“脑震荡后遗症”一言以蔽之,反而增加病人的精神负担。 脑震荡饮食治疗: 天麻、枸杞煮猪脑 功效:对脑震荡后遗症所导致的头昏头痛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配方制作:鲜天麻100克,枸杞子15克,猪脑2副。将鲜天麻片、

脑震荡头晕多久恢复

脑震荡产生的原因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就是由于头部受到外力的打击,从而引起的脑部神经紊乱,因此使得脑部的功能出现障碍,从而引发了各种脑震荡症状。而脑震荡引起的症状都是较为轻微的,就比如说,在头部因外力影响受到撞击从而产生损伤那么就在即刻间产生神志不清、意识恍惚、头晕头痛等现象,而这些现象一般来说持续的时间是相对较短暂的,一般在10多分钟左右不等。 所以脑震荡头晕的现象在半小时之内就可以得到恢复了。 但是,由于脑震荡是由于外力撞击头部引起的症状,所以当患者出现脑震荡的同时也极有可能同时因脑部撞击而引发其

脑震荡有哪些表现

1、短暂性脑干症状 外伤作用于头部后立即发生意识障碍,表现为神志不清或完全昏迷,持续数秒、数分钟或数十分钟,但一般不超过半小时。病人可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出汗、血压下降、心动徐缓、呼吸浅慢、肌张力降低、各种生理反射迟钝或消失等表现。 在大多数可逆的轻度脑震荡病人,中枢神经功能迅速自下而上,由颈髓-延髓-脑干向大脑皮质恢复;而在不可逆的严重脑震荡则可能是自上而下的抑制过程,使延髓呼吸中枢和循环中枢的功能中断过久,因而导致死亡。 2、逆行性遗忘(近事遗忘) 患者意识恢复之后不能回忆受伤当时乃至伤前一段时间内的情

脑震荡有哪些临床症状

1、短暂性脑干症状。外伤作用于头部后立即发生意识障碍,表现为神志不清或完全昏迷,持续数秒、数分钟或数十分钟。病人可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出汗、血压下降、心动徐缓、呼吸浅慢、肌张力降低、各种生理反射迟钝或消失等表现。在大多数可逆的轻度脑震荡病人,中枢神经功能迅速自下而上。而在不可逆的严重脑震荡,则可能是延髓呼吸中枢和循环中枢的功能中断过久,因而导致死亡。 2、逆行性遗忘。患者意识恢复之后不能回忆受伤当时乃至伤前一段时间内的情况,脑震荡的程度愈重、原发昏迷时间愈长,其近事遗忘的现象也愈显著,但对往事能够忆起。这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