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神经性水肿的症状
血管神经性水肿的症状
血管神经性水肿仅损害皮肤表层,表现为红色葡行边缘、中央苍白的团块皮疹,有时可融合为巨大风团,血管神经性水肿的病变累及皮肤深层(包括皮下组织),出现容易识别的局限水肿。这些表现均可一时性迅速出现和消失,反复发作不超过6周者属急性,反应属慢性。
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青年为多见,血管神经性水肿表现为皮肤上突然发生风团,于数分钟或数小时后即可消退,一般不超过24小时,成批发生,有时一天反复出现多次,呈鲜红色和浅黄色,红色者血管渗出较轻,白色者由较广泛的渗出压迫毛细血管产生贫血所致,风块大小不等,大者可达10cm直径或更大,有时表面可出现水疱,疏散排列,邻近损害能互相融合,形成特殊的圆形,环形,地图形等,可泛发全身,消退后不留痕迹,有剧痒,烧灼或刺激痛感,一般急性型经数天至1~2周停发,也有反复发作,病程缠绵1~2月以上,有的经年不断,转为慢性,血管性水肿,发生皮下组织较蔬松部位或粘膜,呈局限性短暂性大片肿胀,边缘不清,不痒,通常累及眼睑,唇,舌,外生殖器,手和足,常和血管神经性水肿一起发生,若累及上呼吸道,可能会阻塞咽喉而危及生命;如累及胃肠道,可能出现腹酸痛,有的还伴有恶心,呕吐,以致进行不必要的外科探查,一般都在2~3日后消失。
二、此外,某些类型的血管神经性水肿尚有一些特殊的临床表现。
1.寒冷性血管神经性水肿分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前者从婴儿开始,症状随年龄增长而减轻,常持续一生,在全身受冷后数小时发疹,损害为不超过2cm直径的红斑性丘疹,可伴发热,畏寒,关节痛,肌痛和头痛等,可持续48小时;后者常从儿童发病,皮肤暴露寒冷后即可发病,吸入冷空气或进食冷的食物或饮料偶尔粘膜发生肿胀,除去暴露部位发生风块外,患者可发生全身性症状,如潜入冷水后发生知觉丧失,甚至淹溺,症状在数月事消失,但亦有持久不愈者。
2.胆碱能性血管神经性水肿在精神紧张,运动和热后发生,损害为1~2cm大风团,外绕较大红晕,有时仅有瘙痒而无风团,可伴流涎,出汗,腹痛和腹泻,持续数月至数年。
3.日光性血管神经性水肿,暴露日光后数分钟发病,局限于暴露部位,持续1~2小时。
4.蛋白胨性血管神经性水肿:在饕餮者,精神激动或同时饮酒情况下,食物蛋白分解的蛋白胨经肠粘膜吸收而致病,表现为皮肤发红充血有风块,伴头痛乏力,在1~4小时内消失,有时可持续1~2天。
在了解了以上的内容后,大家对血管神经性水肿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了,一旦出现这种疾病的话,要及时去检查以及治疗。现在的科技发达,大家也没有必要担心这个疾病的发生。
儿童新冠疫苗接种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儿童新冠疫苗接种禁忌症
根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通常的疫苗接种禁忌包括:
1、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如过敏性休克、急性过敏反应、荨麻疹、皮肤湿疹、呼吸困难、血管神经性水肿或腹痛)。
2、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
3、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
4、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
备注:疫苗接种禁忌人群建议暂缓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过敏性紫癜早期症状 皮肤瘙痒
过敏性紫癜初期症状发生可伴痒感或感觉异常,随后出现小型荨麻疹和红色圆形丘疹,高于皮肤表面,颜色逐渐加深,呈紫红色,压之不褪色。重者可发生水疱、血疱、溃疡及局部坏死。过敏性紫癜的前期症状还可能伴有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或多形性红斑。
蛔虫病有什么症状 过敏现象
蛔虫会分泌一部分毒素,对身体产生刺激作用,导致患者出现顽固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皮肤瘙痒等过敏症状。
止痛药吃多了会怎么样 过敏反应
许多止痛药可引起哮喘、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特异体质者可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反应。
过敏性休克患者的发病表现有哪些
与变应原强度、患儿的健康状况和遗传特质等相关。过敏性休克常常发生突然,病情危重凶险,约50%的患儿在接触过敏原后5分钟内可出现症状。本病主要表现为患儿突然出现支气管痉挛或喉头水肿,自觉空气不足,有窒息恐惧感,胃肠道平滑肌痉挛而出现腹痛、腹胀、腹泻;伴或不伴血管神经性水肿。患儿早期表现多为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皮肤瘙痒等,继之由于血浆外渗、血管扩张,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而出现休克。患儿可表现为全身不适,面色苍白、冷汗、四肢厥冷、心悸、脉弱、血压急剧下降;由于喉头和气管支气管水肿等,患儿可出现气促、发绀、胸闷、发憋,甚至肺水肿、窒息致死等;因脑缺氧、脑水肿可引起意识障碍、惊厥、昏迷等;可伴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宝宝嘴巴肿了怎么回事 血管神经性水肿
孩子嘴唇无缘无故的肿了可能是血管神经性水肿,发病快,多在l一2小时内发生口腔颜面部水肿,局部水肿以唇部最常见。肿胀处以水肿表现为主,可伴有痒感或麻木感。一般无全身症状。
建议:
口服抗组胺药通常可使症状缓解(如息斯敏、开瑞坦、扑尔敏、苯海拉明),但必须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若这些药物引起嗜睡(发生在少数病人),可用无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息思敏等。
反应较严重时,可用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口服每日30-40mg)。局部用糖皮质激素无价值。
过敏性鼻炎的症状 荨麻疹
这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强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若皮肤肿胀发生在深层部位则称之为血管神经性水肿,若出现在喉部,可能导致胸闷、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
血管神经性水肿的发病机制
血管神经性水肿,多见于过敏体质者,常在接触过敏源之后发作,血管性水肿又称血管神经性水肿、巨大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的病变累及皮肤深层(包括皮下组织),多发生在皮肤组织疏松处,发生局限性水肿。
(一)发病原因
两种血管神经性水肿发病原因有明显不同。遗传性血管性水肿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又称昆克水肿(Quinckeedema)。获得性血管性水肿常发生在有过敏素质的个体。药物、食物、粉尘、吸入物及日光、冷热等物理因素为最常见诱因。
(二)发病机制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常突发于健康的人,其主要原因是补体系统的酯酶抑制物——C1抑制物(C1INH)先天性缺乏,导致C1的异常活化并从C2分解出激肽(C-kinin)。该激肽可使血管通透性升高,引起组织水肿。这个过程常伴有补体系统的活化,导致补体C2,C4的消耗,其血中浓度下降。C1抑制物的缺乏有2种形式:①是该抑制物完全或接近完全缺失(占60%);②是该抑制物结构及含量与正常相同,但无活性(占40%)。由于此型血管性水肿发病机制清楚。故可通过输入含有C1抑制物的健康人血清或给予雄性激素以刺激C1抑制物的合成产生疗效。
获得性血管性水肿其发病机制与荨麻疹相似。常见的致病药物有造影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可待因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captopril)等。常见的致病食物为时鲜水果特别是草莓及鲜鱼。由日光和寒冷引起的血管性水肿其皮损往往是迟缓发作。
有一部分获得性血管性水肿患者与伴发恶性肿瘤像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非HodgkinB细胞淋巴瘤等或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前者由于体内产生抗免疫球蛋白的抗独特型抗体,引起补体系统异常活化;后者是由于患者体内有IgG1自身抗体,阻止补体系统的C1抑制物(C1INH)与C1结合,未受抑制的C1把C1抑制物降解,这两种结果都导致补体系统的酯酶抑制物——C1抑制物(C1INH)获得性缺乏而发病。这类患者发病较晚,多在中年以后发病,无家族史。
温馨提示:皮肤真皮水肿显著,可将真皮胶原纤维分离且向下延伸至皮下组织,真皮毛细血管和静脉扩张。在急性发作时可见真皮毛细静脉内皮细胞出现间隙,有部分肥大细胞脱颗粒。空肠黏膜受累时可见黏膜绒毛增粗呈杵状,黏膜固有层增宽,黏膜下水肿。还可伴有浆膜下水肿。在窒息所致死亡的患者,其肺内呈弥漫性水肿,但无炎症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