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火灾的预防
家庭火灾的预防
一、强化宣传教育的作用
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可以增强人们的防火意识,但宣传也要讲究方法,单纯的法律法规条文、标语的宣传让群众觉得枯燥无味,往往起不到良好效果。加强对典型火灾案例及逃生自救方法的宣传,可以使群众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火灾事故的了解,逐渐认清火灾的突然性、易发性和灾害性本质,逐步养成预防火灾的习惯,最终增强防火意识。
消防宣传的另一个侧重点是加强对青少年的消防教育,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学校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制定分两步走的实施方案,即第一步从消防小常识入手,培养青少年的防火意识;第二步加强消防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培养青少年的消防技能,激发青少年在预防火灾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最终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良好效果。
二、严格按防火规范进行城乡居民住宅工程的审核和验收
住宅工程的审核和验收是为了防止居民住宅留下先天性火灾隐患。但现实生活中有些住宅工程未向当地消防部门申报,导致这些工程存在乱设计、乱施工现象。最典型的就是设计成塔式结构的“筒子楼”,即唯一的楼梯间直达顶楼。楼梯间四周都是住户,这种住宅楼一旦发生火灾;产生的烟气在楼梯内产生烟囱效应,上升的速度达6-8m/s,对住户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另外还有些家庭对居室进行盲目装修,大量使用B2、B3级建材,增加了居室的火灾荷载,降低了居室的耐火等级,因此消防部门除了对参加审核、验收的住宅工程要严格把关外,还要加强与当地经贸委、建委等部门的信息交流,避免漏审、漏验。审核、验收后的工程要满足疏散要求,妥善处理装修效果与安全之间的矛盾,积极使用A、BI级建材,避免使用燃烧时产生大量毒气的建材,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三、保证电器、线路质量,预防电气火灾及用电不慎引起火灾 电的使用贯穿家庭一日生活的始终,善用之则为福,不善用之则为祸。
预防电气火灾,首先要根据防湿、防潮、防热、防腐等具体要求,合理选用线路种类;其次确保各类电器、线路的质量安全,保证线路能在电器添置的情况下,不出现过负荷情况;另外线路敷设时应尽量走近路、直路,避免迂回曲折,减少交叉跨越。线路间的相互连接及线路与电器的连接处,接触电阻较大,产生的焦耳热易引燃绝缘层。因此接头要牢固,防止接触面松动氧化。线路穿墙的部分要设置套管,防止线路磨损而造成漏电、短路;线路未穿墙的部分要设置阻燃套管,避免因线路起火而引燃室内其他可燃物。
—一常用灯具应安装在距可燃物一定的距离外,防止照明热引燃可燃物;
—一雷雨人收看电视则不应使用室外天线,以防雷击起火;
—一使用洗衣机时不可一次投入过多衣物,防止电机过载,甚至“闷车”;
—一电冰箱在使用时应保持后部干燥通风,避免接触可燃物;
—一电热毯容易因折叠造成电热丝断裂产生火花或长时间通电而起火,因此使用电热毯时,人不能离开且不能在固定位置折叠;电熨斗在使用时和使用后都有较高的温度,易引燃被烫熨的衣物,因此使用后应放置在专用的架子上,让其自然降温,防止因余热引起火灾。
四、防止室内外乱堆放
不能将物品,尤其是可燃物堆放在影响疏散的部位,如走道、楼梯间休息平台及楼梯下等位置,也不能将可燃物堆放在用火频繁及易产生高温的地方。如灶台、取暖器附近,防止可燃物表面温度达到着火点而起火。另外有的家庭擅自储存过量鞭炮、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因此这种现象应杜绝。
猝死的特征
1.病魔之首
猝死是最可怕的疾病。在人类所有的疾病中,就其突发性、紧急性、严重性、恶性程度和后果而言,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疾病能够与猝死相比。
2.发病突然
猝死是患者猝然而死,无论是患者本人还是他(她)的家人及朋友,都将始料不及。有时发病后患者甚至无法留下一句话。这就是猝死为什么是世界上最可怕的疾病的原因。
3.高发病率
绝大部分的猝死患者是死于心脏停搏(CA),而心脏停搏的发病率非常高,美国心脏协会2013年6月在《循环》杂志网站上发表的徒手心肺复苏(CPR)共识指出:心脏停搏是美国最致命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它导致的死亡超过大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流感、肺炎、车祸、HIV、枪支案件和家庭火灾致死人数的总和[2]。我国每年有180万人死于猝死,平均每分钟有3~4人因猝死而死亡[3]。
4.多发生在医院外
绝大多数的猝死源于心搏骤停,国外文献报道40%的心搏骤停没有被发现或发生在睡眠中,70%~80%心搏骤停是发生在家里[4]。根据美国及我国资料,死于院外或家中者占72%~80%[5]。我国另有文献报道,87.7%的猝死是发生在医院外。在院外发病就意味着发病后患者无法及时得到医疗专业人员的急救,同时大众的心肺复苏技能也十分匮乏。这就是猝死发生率如此之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何预防柳絮过敏 引起火灾
柳絮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并且非常的蓬松,随风扩散能力强,极易燃烧并且蔓延速度快,很容易引燃其他可燃物进而发生火灾,给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怎样预防火灾
1.不要随意乱扔烟头。
2.家里使用明火或电熨斗、电吹风等家用电热器具时人不要离开。
3.不要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尤其是在酒后或疲劳时。
4.教育小孩不要玩火,并将打火机、火柴等物品放在小孩不容易拿到的地方。
5.燃放烟花爆竹时,应在相对空旷、安全的区域。儿童不宜自己燃放。
6.过道里、楼梯上不要堆放物品,安全出口不要上锁。
7.家庭装修时,要尽量选用难燃并且无毒的装修材料。室内供电线路应套管保护,要按照家用电器功率要求配置电源线和配电盘。
8.发现家中燃气泄漏,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千万不要在此时开关电器或使用明火。同时应立即到相对安全的地点报警或与供气部门联系,请专业人员来处理。
9.不要在有火种的地方使用装有易燃溶剂的按压式喷雾罐,如空气清新剂、香水、花露水、酒精、发胶等。
10.夏天点蚊香时,蚊香不要靠近床沿、蚊帐、窗帘等易燃物品。
11.不要在家里储存易燃易爆的汽油、酒精、香蕉水等危险物品。
12.不要携带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乘坐各类交通工具。
13.不要在树林中抽烟、乱扔烟头、野炊、烧荒、烧灰积肥或焚烧物品。
使用电热毯怎样预防火灾
年老体弱者使用电热毯要注意,电热毯连续通电时间过长如无恒温保险装置,容易引发火灾事故;电热毯长期受揉搓而断裂,也会引起火灾;预防火灾发生,首先要注意绝缘、防止短路,电热毯如有破损,切不可随意拆修,要请专业人员修理。
使用电热毯的时候,为了防止一时疏忽忘记切断电源,可以使用三通插头,一头插点灯,一头接电热毯,这样,入夜开灯时电热毯便通电升温,睡觉关灯后电热毯也随之断电;其次电热毯应尽量避免折叠、受潮,长期不用的电热毯再用时要仔细检查有无漏电现象。
电热毯在不使用的情况下,需要及时的切断电源,防止出现安全事故;要是不小心发生了火灾,那么首先要断电源,切勿用水直接灭火,以免线路短路,之后再设法将火扑灭。
预防癌症最重要的是什么 防癌的关键是什么?
——树立和培养防癌意识
预防癌症,首先你必须在心理上要接受“癌症可以预防”的观念,只了接受了这种观念,你才能在心里真正树立起防癌的意识。只要有防癌意识,你才会真正付诸实际行动去防癌。
但防癌意识不是生来俱来天生的,也不是别人说一说就可以让你有的,必须要你自己有意识地去培养这种防癌意识。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培养防癌意识的重要性,不妨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防火”的关键在平时,所谓的平时,当然是指平时做好工作,比如正确用火用电、将打火机和火柴等放在小孩拿不到的地方、做好电路等检查工作,有很多细节问题和具体问题要做,尽管道理几乎大家都知道,可有的家庭或单位就是火灾高发,有的家庭或单位则很少或基本不发生火灾。火灾本来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关键是防火灾意识,防火灾意识淡薄的人或单位,势必在心理上不重视,在实际行动上必然麻痹大意,那么迟早有一天就会出事。
防癌也一样,防癌意识淡薄的人,必定心理上不会重视,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癌症与己无关,在实际行动中必然会表现出来,比如该吸烟还吸烟、该酗酒还酗酒、该熬夜还熬夜、对环境污染问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根本不会有体检意识,甚至身体有了不适,也仍然心存侥幸,或者是图省事,懒得上医院检查,这样下去,迟早有一天也会出事。而有较强防癌意识的人,在心理上重视,注重保健,注意身体煅炼,也注意心理调适,会主动远离不良生活方式,减少负面情绪的侵扰,定期健康体检、防癌体检,有了不适,会及时看医生,这种人当然不能说一定不会得癌,但其得癌的概率会小得多。
人与人的差异,有时就是观念的差别,人的命运差别有时就是观念差别导致的结果。观念决定人生,意识决定命运,这不是夸张,是事实。
可如果没有防癌意识或者防癌意识比较淡薄怎么办?培养!正如有的人没什么业余爱好兴趣,怎么办?那就要去培养,兴趣是可以培养的,防癌观念和意识也是可以培养的。等到那一天,防癌观念深入到你的骨子里,防癌意识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防癌的一些具体操作措施和做法也就会变得顺理成章,不会成为一种刻意的强迫行为,防癌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本来防癌就在生活中!
家庭防震减灾的七大措施
家庭防震的重点,主要是保证震时和震后如何有条不紊地进行家庭的防震救灾。
根据各家不同情况,可采取以下措施:
1) 学习地震知识,掌握科学的自防自救方法。
2) 分配每人震时的应急任务,以防手忙脚乱, 耽误宝贵时间。
3) 确定疏散路线和避震地点,要作到畅通无阻。
4) 加固室内家俱杂物,特别是睡觉的地方, 更要采取必要的防御措施。
5) 落实防火措施,防止炉子、煤气炉等震时翻倒; 家中易燃物品要妥善保管;浴室、水桶要储水,准备防火用沙;学习必要的防火、灭火知识。
6) 学会并掌握基本的医疗救护技能,如人工呼吸、 止血、包扎、搬运伤员和护理方法等。
7) 适时进行家庭应急演习, 以发现弥补避震措施中的不足之处和正确识别地震 。
家庭预防手足口病
一、手足口病的口病传播途径多,要治疗首先要预防,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二、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应该要注意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三、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在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四、专家表示,生活中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这样能够有效的预防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