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月经病有哪些
常见的月经病有哪些
月经,标志着女性的成熟,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但经期作为女性每月的特殊时期,也很容易出现一些状况。除了出现心烦、失眠、水肿、腰痛等一些反应外,还可能发生下列疾病,临床上称为月经病。
月经疹每逢月经来潮前2-3天皮肤瘙痒、出现疱疹、起红斑或发生紫癜等皮疹多发生于颜面、前胸、后背及四肢等部位,随着月经结束,皮疹和瘙痒症状便不治自愈。对月经疹和瘙痒较重、影响睡眠者,可服用扑尔敏等脱敏药。
经前期牙痛有的人在月经前一两周内,每吃凉拌菜或喝冷饮时,便会发生瞬间剧烈牙痛,顷刻即止。这是因为在月经周期前,牙髓和牙周粘膜血管因生理影响而扩张充血,因此当牙本质受到冷的刺激后则会发生阵痛。此病并非牙疾患,无需治疗。
经期头痛在月经期间,女性体内雌激素与孕酮分泌的失调是经期头痛的根本原因。口服麦角胺咖啡因、谷维素或服用元胡止痛片、加味逍遥丸均有一定效果。
经期口唇疱疹这是月经期机体抵抗力降低,体内潜伏疱疹病毒活动有关。常在经前1-2天至2-3天内发生,以口唇多见,亦见于眼睑、鼻孔周缘、阴唇边缘,可用桑叶汁涂擦。
经前鼻塞每至月经便出现鼻塞症状,这是鼻腔粘膜上皮与女性生殖器官之间存在着生理方面的联系。卵巢激素的变化使鼻粘膜发生充血、肿胀和渗液,从而导致鼻塞。可用鼻通或滴鼻净滴鼻。
经期咯血有的妇女在行经前3-4天或经期咯血,月经干净后即不药而愈。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经期咯血是因体内雌激素显著变化而引起支气管血管充血,渗透性增加的缘故。治疗这种月经病,可在医生指导下肌注黄体酮。
月经期美尼尔氏症此病中年妇女多见,月经来潮时突然眩晕、耳鸣、视物旋转、恶心呕吐,一般只需卧床休息,眩晕严重者可适当用镇静剂及少量利尿药。
月经期心律失常心早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多见。症发时注意多休息,适量服用镇静药。
经过以上的介绍,您知道月经期间容易患哪些疾病了吗?广大女性朋友一定要做好经期的护理工作,有效预防上述月经病。
患了月经病怎么办
月经,是成熟女性的标志,一般没有什么不适。但也有少数女性除可出现心烦、失眠、水肿、腰痛等一些反应外,还可能发生下列疾病,临床上称为月经病。一起看看常见月经病的应对策略吧:
月经疹
每逢月经来潮前2-3天皮肤瘙痒、出现疱疹、起红斑或发生紫癜等皮疹多发生于颜面、前胸、后背及四肢等部位,随着月经结束,皮疹和瘙痒症状便不治自愈。对月经疹和瘙痒较重、影响睡眠者,可服用扑尔敏等脱敏药。
经前期牙痛
有的人在月经前一两周内,每吃凉拌菜或喝冷饮时,便会发生瞬间剧烈牙痛,顷刻即止。这是因为在月经周期前,牙髓和牙周粘膜血管因生理影响而扩张充血,因此当牙本质受到冷的刺激后则会发生阵痛。此病并非牙疾患,无需治疗。
经期头痛
在月经期间,女性体内雌激素与孕酮分泌的失调是经期头痛的根本原因。口服麦角胺咖啡因、谷维素或服用元胡止痛片、加味逍遥丸均有一定效果。
经期口唇疱疹
这是月经期机体抵抗力降低,体内潜伏疱疹病毒活动有关。常在经前1-2天至2-3天内发生,以口唇多见,亦见于眼睑、鼻孔周缘、阴唇边缘,可用桑叶汁涂擦。
经前鼻塞
每至月经便出现鼻塞症状,这是鼻腔粘膜上皮与女性生殖器官之间存在着生理方面的联系。卵巢激素的变化使鼻粘膜发生充血、肿胀和渗液,从而导致鼻塞。可用鼻通或滴鼻净滴鼻。
经期咯血
有的妇女在行经前3-4天或经期咯血,月经干净后即不药而愈。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经期咯血是因体内雌激素显着变化而引起支气管血管充血,渗透性增加的缘故。治疗这种月经病,可在医生指导下肌注黄体酮。
月经期美尼尔氏症
此病中年妇女多见,月经来潮时突然眩晕、耳鸣、视物旋转、恶心呕吐,一般只需卧床休息,眩晕严重者可适当用镇静剂及少量利尿药。
月经期心律失常
心早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多见。症发时注意多休息,适量服用镇静药。
月经失调的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经水出诸肾,指出月经病和肾功能有关,和脾、肝、气血、冲脉、任脉、子宫也相关。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虚证,即“不荣则痛”,是由于气血虚弱或肝肾亏损造成的,这类人平时应注意调补,补气养血或滋补肝肾。二是实证,即“不通则痛”,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这类人宜祛淤止痛,活血通气。现代人缺乏运动,多为不通之症:
1、血虚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
2、肾虚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初潮较迟,经期延后,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质薄,伴有腰酸背痛,舌正常或偏淡,脉沉。
3、血寒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或色淡质稀,伴有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淡,苔薄白,脉沉紧或沉迟无力。
4、气郁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排出不畅,伴有小腹胀痛,乳胀胁痛,精神抑郁,舌正常或稍暗,脉弦涩。
中医学认为治疗月经不调应先明确病症原因,即可对症施治。治疗月经不调,一般会从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着手,中医效果在于对病症的标本兼治疗效逍遥调经贴为中医较好的方法,需要患者根据病情选择使用,不可因为误用西药而耽误就医。中医认为经水出于肾,故调理月经的根本在于补肾。通过调理使得肾气充足,精血旺盛,则月经自然通调。补肾法以填补精血为主。脾的功能是化生血液,补脾胃可以充足身体的血源。扶脾法以健脾升阳为主。而疏肝理气的目的则在于调畅气机,疏通气血,如果气血调和,则月经通调。疏肝法需掌握郁结之主症。
泡脚可以有效的治疗月经不调吗
一、西医治疗月经不调
确诊为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所致的月经病,在治疗上应根据病情的轻重及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月经病给患者带来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治疗也要从解决病人的这些问题人手:
1.针对病因治疗
对于病理原因,需要针对其具体病因进行相应治疗。
2.止血与纠正贫血
由于经期长及经量多造成。除一般止血措施外,可酌情选用激素或刮宫止血。予口服补血药物或输液治疗。
3.调整周期
可采用雌激素、孕激素单一或联合的周期治疗,也可用中药治疗。
4.不孕
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中的一个或多个环节功能失调引起无排卵,是月经病的病理生理基础之一,也是不孕的原因之一,是许多患者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有些患者虽然排卵但黄体功能不足,也能引起不孕。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改善卵巢的功能或代替垂体及下丘脑的部分功能。
5.减少月经失调的发生
青春期前即应学习、了解一些卫生常识,对月经来潮这一生理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消除恐惧及紧张心理。经期应注意保暖,忌寒冷刺激;注意休息、减少疲劳,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应尽量控制剧烈的情绪波动,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保持心情愉快。
月经不调辨证论治
二、中药治疗月经不调
中医上将月经不调划分为以下几种并有不同的治疗方案:
1、月经先期
1)实热型:
症见月经提前而至,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黏而稠,伴心烦,口干,面红,尿黄,便干,舌质红,舌苔黄。治疗选用止血片。
2)虚热型:
症见经行提前,量少色红,质稠,伴手足心热,两颧骨潮红,舌红苔少。治疗可选用知柏地黄丸。
3)肝郁化热型:
症见月经提前,量或多或少,色红或紫,或夹有瘀块,伴乳房、胸胁、小腹胀痛,心烦易怒,口苦,舌苔薄黄。治疗用加味逍遥丸。
4)气虚型:
症见经行提前,量多色淡,质清稀,伴神疲乏力,心慌气短,食少,大便稀软,舌淡,苔薄。治疗宜选用人参归脾丸。
月经不调的治疗方法
一、西医
1、西医治疗
确诊为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所致的月经病,在治疗上应根据病情的轻重及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月经病给患者带来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治疗也要从解决病人的这些问题人手:
1、出血与贫血:由于经期长及经量多造成。除一般止血措施外,可酌情选用激素或刮宫止血。
2、周期紊乱:可采用雌激素、孕激素单一或联合的周期治疗,也可用中药治疗。
3、不孕: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中的一个或多个环节功能失调引起无排卵,是月经病的病理生理基础之一,也是不孕的原因之一,是许多患者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有些患者虽然排卵但黄体功能不足,也能引起不孕。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的促排卵药物,改善卵巢的功能或代替垂体及下丘脑的部分功能。
二、中医
1、中药治疗
1、月经先期
1)实热型:症见月经提前而至,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黏而稠,伴心烦,口干,面红,尿黄,便干,舌质红,舌苔黄。治疗选用止血片。
2)虚热型:症见经行提前,量少色红,质稠,伴手足心热,两颧骨潮红,舌红苔少。治疗可选用知柏地黄丸。
3)肝郁化热型:症见月经提前,量或多或少,色红或紫,或夹有瘀块,伴乳房、胸胁、小腹胀痛,心烦易怒,口苦,舌苔薄黄。治疗用加味逍遥丸。
4)气虚型:症见经行提前,量多色淡,质清稀,伴神疲乏力,心慌气短,食少,大便稀软,舌淡,苔薄。治疗宜选用人参归脾丸。
2、月经后期
1)实寒型:症见经期延后,色黯量少,伴小腹冷痛,热敷则痛减,怕冷,面色苍白。治疗可选用七制香附丸或痛经丸。
2)虚寒型:症见行经延后,量少,质清稀,小腹隐隐作痛,喜温喜按,伴腰酸无力,小便清长,大便稀软。治疗可用艾附暖宫丸。
3)血虚型:症见经期延后,量少色淡,质清稀,伴头晕眼花,心慌失眠,面色苍白或萎黄,手足麻木。治疗可选用当归丸、八珍益母丸、当归红枣颗粒等。
4)气滞型:症见月经延后,量少色黯有块,伴小腹胀痛,胸胁乳房作胀。治疗选用七制香附丸或元胡止痛片。
3、月经先后无定期
1)肝郁型:症见经来或提前或错后,经量或多或少,经行不畅,伴胸胁、乳房、少腹胀痛,嗳气食少,闷闷不乐。治疗可选用加味逍遥丸。
2)肾虚型:症见经来或先或后,量少色淡,伴头晕耳鸣,腰酸腿软,足后跟痛,夜尿多。治疗宜选用乌鸡白凤丸合六味地黄丸。
4、经期延长
1)气虚型:症见月经淋漓不净,色淡质稀,伴神疲乏力,心慌失眠,食少,大便稀,舌淡。治疗宜选用人参归脾丸。
2)血热型:症见月经持续不净,量少色红,伴手足心热,口燥咽干,两颧潮红,舌红,苔少。治疗可用止血片合知柏地黄丸。
5、月经过多
1)气虚型:症见月经量多,色淡,清稀如水,伴面色萎黄,心慌气短懒言,四肢无力,舌淡。治疗可选用乌鸡白凤丸、人参归脾丸。
2)血热型:症见经来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稠或有块,伴心烦口渴,腰腹胀痛,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治疗宜选用止血片。
6、月经过少
1)血虚型:症见月经量少色淡,或点滴即净,伴小腹空痛,头晕眼花,心慌,面色萎黄,舌淡。治疗选用当归红枣颗粒、妇康宝口服液或四物合剂。
2)肾虚型:症见月经量少,伴腰膝酸软,足跟痛,头晕耳鸣,舌淡。治疗宜选用乌鸡白凤丸合六味地黄丸。
3)血瘀型:症见经来量少,色紫黑有块,小腹胀痛拒按,血块排出痛减,舌质紫黯有瘀斑。治疗选用七制香附丸、妇科得生丸合益母草膏。以上药物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常见月经不调的危害有什么
1、30岁左右月经失调的危害:皮肤明显出现色斑,松弛、晦暗无光,毛孔粗大、粗糙、痤疮不断等不正常现象的女性。
2、30~40岁之间月经失调的危害:出现内分泌紊乱,如月经不调、老年斑、外阴干燥、性欲减退等女性第二性症明显衰退、减弱者以及出现更年期症状的女性。
3、40~55岁之间月经失调的危害:出现失眠、精力体力下降、记忆力减退、骨质疏松等更年期症状的女性。
4、55岁以上月经失调的危害:肾功能大幅下降,卵巢基本萎缩的中老年女性。汗、皮肤潮红等。一般发生在45~52岁之间,由于卵巢功能衰退所致。
什么是月经病
女性正常的月经,一月一次,每月如期而至,经常不变,所以古人将其称为“月经”、“月信”。月经周期的准确性、经期的长短、月经量的多少、月经的颜色、月经质的粘稠等有任何一方面发生了异常的变化,并且经期出现了病理性症状,又或者女性经期前后出现了明显非生理性症状的一类疾病,即为月经病。常见的月经病有哪些?
月经病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它几乎占妇科门诊量的一半。以月经期表现异常的月经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以月经周期异常为主的月经病,其症状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经间期出血。
以经期异常为主的月经病,其症状有:经期延长。
以经基异常为主的月经病,其症状有:月经量过多、月经量过少。
以月经颜色为异常的月经病,其症状有:月经色清洗粉红、月经颜色发紫发乌、间夹有块。
以月经周期和经量都发生异常的月经病即崩漏。
月经的非生理停闭,即闭经。
以伴随月经周期出现有关症状为特征的月经病,表现症状是十分广泛的,如:痛经、经前乳胀、经行发热、经行头痛、经行身痛、经行泄泻、经行吐衄、经行口糜、经行风疹块、经行眩晕、经行浮肿以及经行情志异常等病都是。
月经病不仅影响妇女的健康,由于轻视,不进行积极主动的诊断治疗,还可能导致不孕,影响生育,这是所有女性都应高度重视的保健问题,应积极、主动地进行月经病的防治。
为什么会月经失调
月经不调的主要原因是器质性病变或是功能失常和外界因素影响:
月经失调:器质性病变或是功能失常
血液病、高血压、内分泌失调、流产、宫外孕、葡萄胎、高催乳素血症、卵巢肿瘤、子宫肌瘤、乳腺腺病、输卵管结核、子宫内膜结核、慢性子宫内膜炎、慢性输卵管卵巢炎等均可引起月经失调。
月经失调:外界因素影响
(1)情绪异常引起月经失调
情绪异常长期的精神压抑、生闷气或遭受重大精神刺激和心理创伤,都可导致月经失调或痛经、闭经。这是因为月经是卵巢分泌的激素刺激子宫内膜后形成的,卵巢分泌激素又受脑下垂体和下丘脑释放激素的控制,所以无论是卵巢、脑下垂体,还是下丘脑的功能发生异常,都会影响到月经。
(2)寒冷刺激引起月经过少甚至闭经
妇女经期受寒冷刺激,会使盆腔内的血管过分收缩,可引起月经过少甚至闭经。因此,妇女日常生活应注意经期防寒避湿。
(3)嗜烟酒引起月经不调
香烟中的某些成分和酒精可以干扰与月经有关的生理过程,引起月经不调。在吸烟和过量饮酒的女性中,有25%~32%的人因月经不调而到医院诊治。每天吸烟1包以上或饮高度白酒100毫克以上的女性中,月经不调者是不吸烟喝酒妇女的3倍。故妇女应不吸烟,少饮酒。
(4)电磁波引起月经不调
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手机、电脑、DV机、电炒锅、吸尘器、电冰箱等电器。但许多女性却不知道,各种家用电器及电子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均会产生不同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长期作用于人体会影响女性的内分泌和生殖机能,从而导致内分泌紊乱,引起月经失调。
(5)性生活过于频繁引起月经不调
过于频繁的性生活会造成女性肾气出现损伤,从而伤及肾精,肾阴不足,虚火上炎,也会导致月经不调。所以,大家一定养成良好的性生活习惯,每周最多一至两次。
(6)便秘引起月经不调
便秘可能会引起女性月经紊乱。直肠内大便过度充盈后,子宫颈会被向前推移,子宫体则向后倾斜。如果长时间反复发生子宫后倾,阔韧带内的静脉就会受压而不畅通,子宫壁会发生充血,并失去弹性。若子宫长久保持在后倾位置,就会发生腰痛、月经紊乱。
月经不调的症状:
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紊乱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不规则子宫出血,包括:月经过多或持续时间过长或淋漓出血。常见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情况或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2、功能性子宫出血,指内外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由内分泌调节系统失调所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是月经失调中最常见的一种,常见于青春期及更年期。分为排卵性和无排卵性两类,约85%病例属无排卵性功血。
3、绝经后阴道出血,指月经停止6个月后的出血,常由恶性肿瘤,炎症等引起。
4、闭经,指从未来过月经或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停止3个周期以上,前者为原发性闭经,后者为继发性闭经。
月经不调的西医治疗:
确诊为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所致的月经病,在治疗上应根据病情的轻重及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月经病给患者带来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治疗也要从解决病人的这些问题人手:
(1)出血与贫血:由于经期长及经量多造成。除一般止血措施外,可酌情选用激素或刮宫止血。
(2)周期紊乱:可采用雌激素、孕激素单一或联合的周期治疗,也可用中药治疗。
(3)不孕: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中的一个或多个环节功能失调引起无排卵,是月经病的病理生理基础之一,也是不孕的原因之一,是许多患者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有些患者虽然排卵但黄体功能不足,也能引起不孕。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的促排卵药物,改善卵巢的功能或代替垂体及下丘脑的部分功能。
月经不调的中医治疗:
月经先期
实热型:症见月经提前而至,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黏而稠,伴心烦,口干,面红,尿黄,便干,舌质红,舌苔黄。治疗选用止血片。
虚热型:症见经行提前,量少色红,质稠,伴手足心热,两颧骨潮红,舌红苔少。治疗可选用知柏地黄丸。
肝郁化热型:症见月经提前,量或多或少,色红或紫,或夹有瘀块,伴乳房、胸胁、小腹胀痛,心烦易怒,口苦,舌苔薄黄。治疗用加味逍遥丸。
气虚型:症见经行提前,量多色淡,质清稀,伴神疲乏力,心慌气短,食少,大便稀软,舌淡,苔薄。治疗宜选用人参归脾丸。
月经后期
实寒型:症见经期延后,色黯量少,伴小腹冷痛,热敷则痛减,怕冷,面色苍白。治疗可选用七制香附丸或痛经丸。
虚寒型:症见行经延后,量少,质清稀,小腹隐隐作痛,喜温喜按,伴腰酸无力,小便清长,大便稀软。治疗可用艾附暖宫丸。
血虚型:症见经期延后,量少色淡,质清稀,伴头晕眼花,心慌失眠,面色苍白或萎黄,手足麻木。治疗可选用当归丸、八珍益母丸、当归红枣颗粒等。
气滞型:症见月经延后,量少色黯有块,伴小腹胀痛,胸胁乳房作胀。治疗选用七制香附丸或元胡止痛片。
肝郁型:症见经来或提前或错后,经量或多或少,经行不畅,伴胸胁、乳房、少腹胀痛,嗳气食少,闷闷不乐。治疗可选用加味逍遥丸。
肾虚型:症见经来或先或后,量少色淡,伴头晕耳鸣,腰酸腿软,足后跟痛,夜尿多。治疗宜选用乌鸡白凤丸合六味地黄丸。
月经不调经期延长:
气虚型:症见月经淋漓不净,色淡质稀,伴神疲乏力,心慌失眠,食少,大便稀,舌淡。治疗宜选用人参归脾丸。
血热型:症见月经持续不净,量少色红,伴手足心热,口燥咽干,两颧潮红,舌红,苔少。治疗可用止血片合知柏地黄丸。
月经过多
气虚型:症见月经量多,色淡,清稀如水,伴面色萎黄,心慌气短懒言,四肢无力,舌淡。治疗可选用乌鸡白凤丸、人参归脾丸。
血热型:症见经来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稠或有块,伴心烦口渴,腰腹胀痛,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治疗宜选用止血片。
月经不调月经过少:
血虚型:症见月经量少色淡,或点滴即净,伴小腹空痛,头晕眼花,心慌,面色萎黄,舌淡。治疗选用当归红枣颗粒、妇康宝口服液或四物合剂。
肾虚型:症见月经量少,伴腰膝酸软,足跟痛,头晕耳鸣,舌淡。治疗宜选用乌鸡白凤丸合六味地黄丸。
血瘀型:症见经来量少,色紫黑有块,小腹胀痛拒按,血块排出痛减,舌质紫黯有瘀斑。治疗选用七制香附丸、妇科得生丸合益母草膏。以上药物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