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带乙肝病毒怎么办 定期复查
携带乙肝病毒怎么办 定期复查
乙肝病毒携带者肝功能正常,没有肝炎发作的证据,暂时不需要治疗。然而,“暂时”真真不是永远,因为乙肝病毒是否会引起肝炎发作是动态变化的。而且,现在也没有办法预测哪些个体将来会发生肝炎,哪些个体永远不会发生肝炎。因此,只能定期检查,才能及早发现肝炎活动,从而及时开始抗病毒治疗。再者,同没有感染乙肝病毒的普通人相比,即使一生不出现肝炎发作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也有罹患肝癌的高风险。因此,定期监测肝癌的指标,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一般说来,对于暂时不需要治疗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应该每半年复查一次。每次复查项目应该包括:肝功能、HBV DNA、甲胎蛋白和肝胆脾超声。
哪些人要打乙肝疫苗 儿童
刚出生的新生儿童、幼儿园的孩孩子需要接种乙肝疫苗,特别是携带乙肝病毒阳性标志母亲所生的婴儿。
乙肝检查对高考有没有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朋友都会十分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往往会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然而,很多人会问,乙肝检查对高考有影响吗?针对这个问题,下面大家来进一步了解。
今年的高考已结束。所有考生都知道了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不少学生被查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那么,他们该怎么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专家说,我国携带乙肝病毒的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0%,在学生中也有一定的比例。
对查出携带乙肝病毒的参加高考的学生,专家们提出几点建议:
不必过于紧张或自卑,要冷静对待。目前我国有相关政策,只要是不明确限制(如食品专业、医疗系中的口腔专业等)的大学专业,都会按政策录取,乙肝病毒携带者考生不会受到歧视。如果是第一次发现携带乙肝病毒,首先要冷静,可以到当地治疗乙肝的权威医院再复查一次,看看是否误诊;如确诊无误,还应进一步确定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还是乙肝患者。如果是患者,就要及时治疗。
乙肝妈妈可以生健康宝宝吗
生育一个健康的宝宝,是天下所有年轻夫妻共同的心愿,也是孕妇们在怀孕期间最为关心的问题。但是生活中相当一部分尚未结婚的乙肝女性患者又多了一份担心,担心结婚生育会加重病情,同时害怕将体内的乙肝病毒再传播给自己未来的宝宝,很多年轻的乙肝女性患者为此忧心忡忡。
但,年轻乙肝女性在怀孕前后只要预防措施得当,母体的乙肝病毒向宝宝传播是完全可以被阻断的。
病情处于活动期的乙肝患者结婚,过度的性生活会导致肝脏负担加重,使肝脏炎症活动更趋严重,而肝脏处于炎症活动期的妇女如果怀孕,容易导致孕妇肝脏负担加重,肝细胞坏死,演变成重型肝炎。乙肝孕妇生育的宝宝如不及时接种乙肝疫苗进行预防,宝宝几乎都会成为新的“小乙肝”,将来可能发展成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甚至肝硬化或肝癌。因此,许多带乙肝病毒的妇女不敢怀孕生小孩。
乙肝母婴传播并非100%
医学上把母亲有乙肝,再传给下一代的这种现象,称为“母婴传播”。所谓“母婴传播”,是指患有乙肝或体内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在怀孕期间或分娩过程中将乙肝病毒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是乙肝传播的最重要、最具威胁的传播方式。
“孕妇携带乙肝病毒,并不是100%都会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李亚磊认为,是否导致胎儿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首先取决于孕妇携带乙肝病毒的复制程度和母体的基因缺陷,如果孕妇为乙肝“大三阳”(乙肝病毒e抗原为阳性),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DNA)也为阳性,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的几率高达 90%左右;但是如果孕妇乙肝病毒e抗原为阴性,乙肝病毒DNA也为阴性,其感染几率只有30%左右。这就是为什么有乙肝家族聚集倾向的家庭中有的人得乙肝、有的人不会得乙肝的原因。
阻止母婴传播最重要的办法是婴儿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疫苗,如果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合用效果更佳,阻断母婴乙肝病毒传播的有效率在90%以上。同时,还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注意产前、生产过程中以及孩子出生后的种种预防。
乙肝患者可以结婚生育
提醒要注意三点:
第一,如果女方是乙肝,又是“大三阳”患者,在怀孕的第7、8、9个月,要分别注射一支乙肝免疫球蛋白,以阻止孕妇宫内传播乙肝病毒给胎儿;待宝宝出生后,立即先注射一支乙肝免疫球蛋白,过一周后,再按第0、1、6个月免疫程序(出生后打第1针乙肝疫苗,1个月后打第2针乙肝疫苗,6个月后打第 3针乙肝疫苗),分别于婴儿前臂三角肌部皮下或肌肉接种乙肝疫苗,每次0.5毫升。
第二,如果女方为乙肝“小三阳”或男方患乙肝,宝宝出生后,立刻按“0、1、6方案”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可以使95%以上的新生儿免受上一代乙肝父母的传播。
第三,如果乙肝患者原先病情发作,身体不适,经过正规医院的正规治疗,获得临床治愈,病情稳定一年以上时间,身体没有任何不适,肝功能始终正常,这时也可结婚生育,宝宝一旦出生,必须及时按照“0、1、6方案”接种乙肝疫苗。另外,在新生儿出生满2个月、满7个月时,还要抽血查“两对半”和乙肝病毒DNA,了解宝宝的免疫是否成功。
乙肝携带者传染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从肉眼判断的特征是,白眼仁发黄或黄绿色,面色黯淡发青,手掌发黄,没精神,身体易乏困,不爱活动。
无论是乙肝还是携带者都不能喝酒,喝酒对其影响很大,会加重病情。
乙肝病毒携带者(AsC)是指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很少有肝病相关症状与体征,肝功能基本正常的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
临床表现
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就是指没有肝炎的症状和体征,HBsAg阳性持续半年以上,肝功能指标正常的乙肝病毒感染者。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检查肝功能正常,但是患者的肝组织会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如果不及时复查的话,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也会成为有症状的患者。据统计,中国约十分之一人可能携带乙肝病毒。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不代表着就是绝对的安全,这类人群体内依然存在一定量的乙肝病毒,而且如果乙肝携带者体内乙肝病毒处于不断复制阶段,会导致患者肝脏组织逐渐受损,进而病情有可能发展成为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乙肝有什么危害
慢性乙肝的严重性:
全世界有3.5亿人携带乙肝病毒,每年有近100万人死于乙肝相关并发症,包括肝硬化、肝细胞癌。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约57.6%的人口过去或现在受到过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他们中仍有约1.2亿人携带乙肝病毒,现症患者已超过2000万人。乙肝病毒携带者中,50%--75%的人有活动性病毒复制的慢性乙肝,估计5年中从慢性乙肝进展为肝硬化的发生率为2%-20%;从代偿性肝硬化到肝脏失代偿为20%-23%;从代偿肝硬化到肝癌为6%-15%。
慢性乙肝是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细胞癌的首要危险因素
乙肝病毒携带者中,50%--75%的人有活动性病毒复制的慢性乙肝,估计5年中从慢性乙肝进展为肝硬化的发生率为2%-20%;从代偿性肝硬化到肝脏失代偿为20%-23%;从代偿肝硬化到肝癌为6%-15%。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过程中机体需要反复清除乙肝病毒。如此可持续数年到数十年。有30%-40%的人,由于肝组织反复受损,反复修复,肝脏有了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届时机体的清除反应慢慢趋向静止。所以尽管肝脏有损害但可以没有明显症状,因而很多人没有发现自己有病。而B超检查和组织学检查,则可清楚见到他们的肝脏已经有的纤维化改变。还有20%左右的人在肝脏纤维化基础上出现硬化。硬化患者的肝脏代偿能力极差,一旦出现肝炎活动,极易出现黄疸、腹水、出血、昏迷、尿少等严重地后果,大多数人届时40已岁有余,但也有仅十几岁的患者,可见其发展可快可慢。这些进展期的病变都需要及早进行抗病毒治疗
乙肝是怎么传染的
患急性乙肝或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母亲可将乙肝病毒传给新生儿,尤其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母亲为主要的感染类型。
现在不少乙肝患者在社会上受到歧视,那么乙肝到底是怎样传播的呢?患有乙肝的母亲会传染给小孩吗?
一、母婴传播:患急性乙肝或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母亲可将乙肝病毒传给新生儿,尤其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母亲为主要的感染类型。(值一提的是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的阻止乙肝母婴或父婴的传播,有效率可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二、血液传播:血液传播是乙肝传播途径中最常见的一种,比如输血过程中被感染。
三、医源性传播:医源性传播也就是说在就医的过程中被感染,目前多数存在的是微量注射或接种而引起的感染,因此要特别注意注射、接种、纹身等使用的各种医疗器具。
四、性传播:乙肝病毒的性传播是性伙伴感染的重要途径,这种传播亦包括家庭夫妻之间的传播。
专家提醒成年人感染乙肝病毒后,因为免疫系统比较完善,所以一般都能及时清除乙肝病毒。
如何进行乙肝母婴阻断技术
对于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可以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进行母婴阻断。一方面可以使用药物将孕妇体内的乙肝病毒传染给胎儿的能力降到最低,另一方面可以在婴儿出生后利用免疫方法阻断来自母体的乙肝病毒。
孕前:怀孕前做有效疗程的抗病毒治疗,大概时间需要一年以上,而后停药半年。同时,定期检查肝功能、乙肝两对半和乙肝病毒定量。如果长期肝功能正常、乙肝病毒定量较低,则传染给孩子的可能性较小。
孕中:携带乙肝病毒的妇女怀孕三个月起,每月注射1支乙肝免疫球蛋白,临产前至少要注射3次,这样降低母血中乙肝病毒的浓度,也可以减少胎儿在子宫内受到乙肝病毒感染的机会。
产后:新生儿在诞生24小时内立即注射乙肝疫苗,剂量加倍,再于一个月后和六个月后作加强注射,对新生儿的保护率可达86.65%。
乙肝病毒携带者接吻会传染吗
乙肝病毒是通过体液进行传染的,即乙肝病毒只有进入血液了,才会造成传染。如输入了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使用了不洁净的注射器、拔牙所用的器具上有乙肝病毒,带有乙肝病毒的唾液如果附着在正常人身体上有破损的地方,而且进入了血液,正常人才有可能会被传染上乙肝。
家庭成员间最易互相传染。母婴传播是乙肝传染的一个重要途径。很多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可能一生都不会发病,但会传染给所生的孩子,孩子幼年时期很容易被携带乙肝病毒的父母传染。此外接吻、性生活等,都可能传染乙肝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