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散步方法大全 其它散步方法介绍
饭后散步方法大全 其它散步方法介绍
下面这些散步方法几乎没有减肥效果,但是适合老年人强身健体。
老年人饭后缓步徐行,速度以每分钟40步为宜,每次5~10分钟,可舒通筋骨、平血气,有益于调节情绪、醒脑养神、增强记忆力、将建体格、延年益寿。
即按照特定的线路、速度和时间,走完规定的路程。散步时,以平坦路面和爬坡攀高交替进行,做到快慢结合。对锻炼老年人的心肺功能大有益处。
饭后散步
饭后缓行“以动助脾”
脾为后天之本,人类健康长寿与否,与脾胃有直接关系。而养脾有补与动等方式,饭后散步缓行,以助脾胃消化功能,这是“以动助脾”的养护后天之道,因为中医理论认为,脾主四肢,脾主肌肉,运动四肢就是运脾。
饭后百步走”是千百年来被广泛接受的养生观,也有很多实践支撑。孙思邈是唐代著名医学家兼养生家,他以自身实践活到101岁。他在《千金翼方》中就指出:“平日点心饭后,出门庭行五六十步,中食后,行一二百步,缓缓行,勿令气急”。紧接着又说:“食毕行步,“踟蹰则长生”。
2饭后半小时后百步走才有助消化
进食后,立即卧床休息睡觉,于消化不利。古代即有“饱食勿便卧”,食后便卧会使饮食停滞,食后急行又会使血流于四肢,影响消化吸收功能。而食后缓缓活动,则有利于胃肠蠕动,促进消化,这就是“食止行数百步,大益人”的道理。
这个“饭后”我们的理解应当是在进食完20-30分钟以后,而并非指饭后立即缓步散步。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食饱不得急行”。饭后百步并不提倡饭后急行,而是缓行,不宜缓行者也可摆摆手足。还有,部分人是不宜饭后百步的,如肝病患者,有冠心病的人等。
散步健身六种效果好散步方法
1.拍打散步
拍打散步是传统的健身方法,很多中老年朋友也比较喜欢这种方式。就是在散步时,利用两臂的摆动,手臂拍打肩﹑胸﹑腹﹑腰等各部位,有舒筋活络﹑缓解紧张﹑消除疲劳之功效。
2.倒走散步
我们在小区或者公园,经常会看到一些年纪大的人在倒走,倒走散步的效果是非常好的,倒走散步改变了人体步行方向和习惯,有利于锻炼人体的感觉器官,平衡感觉。倒走脚尖先着地,后过渡到脚跟,达到按摩脚部穴位经络的目的。但不要倒走太多。
3.快速步行法
快速步行法比较适合年轻的朋友,对于中老年朋友来说,这种方法很容易吃不消。此方法是在普通散步的基础上加快步行速度,配合手臂摆动,以每小时步行5000米左右。这种步行方法,加大了运动强度。
4.摩腹散步
摩腹散步就是一边慢走,一边逆时针揉腹部。药王孙思邈就坚持“食后即以热手摩腹”,他认为:“食毕摩腹,能除百病”。
5.定量步行法
定量步行法很容易理解,此法就是每次规定时间或距离、规定数量,从而提高练习质量来健身的方法。如步行的时间不变,逐步提高走路的距离。这种方法对检查评价自身锻炼的效果有一定意义,可适用于中年人。
6.听曲散步
这是一种减压的方式,也有助于消化。但不要听那些感动的歌曲,那样会不自主的加快步子,不利消化。
早晨在树林散步的好处 散步的八大好处
散步的时候需要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的提供可以依靠体内脂肪的氧化分解反应产生,所以长期坚持散步可以取得明显的瘦身效果;此外,对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来说,经常散步锻炼,能够刺激下肢的增长,有助于身体的增高。
大脑对身体的控制是交叉的,左半球负责控制右侧身体的运动,右半球负责左侧身体的运动,哪侧身体器官运动频繁,相应的支配该器官的那个半球大脑就发达,散步时,两腿交叉前行,同时两臂交叉前后摆动,可以促进大脑左,右半球全面均衡发展,使大脑变得更灵活。
经常散步锻炼可以使心脏功能增强,心脏壁增厚,心脏容积增大,心脏每次跳动搏出血量增多,这样心跳频率减慢照样可以满足身体的需要;经常散步还可以增强血管的梳子和收缩能力,使血液循环更通畅。
人的免疫系统包括淋巴,胸腺等器官,血液中的白细胞也有有免疫功能,免疫系统产生的淋巴细胞通过淋巴循环可以对全身上下起到保护作用,经常散步可以促进人体中免疫细胞含量的增加,提高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因此能够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步行锻炼可以刺激大脑内“内啡肽”的分泌,这种物质有振奋精神,抑制低落情绪,使人心情变得轻松,因此在散步之后,人们会感觉到心情愉快,经常散步会使这种轻松感延续,良好的精神状态还可以减轻病症在生理上的反应,甚至可以达到防治抑郁症的效果。
步行锻炼是防治高脂血症最有效的方法,长期坚持散步可以有效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浆胆固醇和血清甘油的浓度,增强动脉血管壁的弹性,减少血管硬化,同时体内的血浆纤维蛋白活性受到运动的刺激而增强,它可以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防治血液凝结,保证血流畅通,此外,步行锻炼还能刺激人体产生高密度脂蛋白,这种蛋白自由进出动脉血管壁,清除掉已经沉积在血管壁上的血脂,并且把它传送到肝脏,使之分解。
坚持散步锻炼,可以改善冠状动脉循环,增加冠状动脉的供血量,降低血脂浓度,大大减少了心肌缺氧缺血情况的发生,从而增强心脏的功能,有效的防治心脏病。
散步锻炼的时候,负荷体重能提高骨骼的密度,延缓骨骼的衰老,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在散步锻炼的同时,配合科学合理的饮食,多吃含钙的食物,可以补充骨骼钙质,提高骨骼密度,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
散步的正确方法 散步前放松
散步之前一定要注意放松全身,适当地活动开四肢,调整好呼吸,一般呼吸宜平静而和缓,然后从容展步。
坚持散步的8大好处 散步防治高脂血症
步行锻炼是防治高脂血症最有效的方法,长期坚持散步可以有效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浆胆固醇和血清甘油的浓度,增强动脉血管壁的弹性,减少血管硬化,同时体内的血浆纤维蛋白活性受到运动的刺激而增强,它可以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防治血液凝结,保证血流畅通,此外,步行锻炼还能刺激人体产生高密度脂蛋白,这种蛋白自由进出动脉血管壁,清除掉已经沉积在血管壁上的血脂,并且把它传送到肝脏,使之分解。
怎么散步健康 饭前散步更健康
饭前散步可以促进肠胃蠕动排空,有助于进食的食物中营养的吸收。尽管饭后散步能够增强胃动力,有助于消化,但是不少人可能会因为散步导致血流量流向身体其他部位而影响到胃部、肝脏的功能。一般可以饭后1小时后再散步。
散步的好处 散步防关节疾病
散步的过程中四肢的关节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关节处的血氧供应得到有效改善,关节炎、风湿类关节疾病也会减少很多。
饭后散步好不好 饭后散步
饭后“百步走”,非但不能活到“九十九”,还会因为运动量的增加,影响消化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尤其是老年人,心脏功能减退、血管硬化,餐后散步多会出现血压下降等现象。
正确做法:
饭后应该静坐休息半小时,等胃内食物初步吸收后再行运动。
散步简介
散步是一种运动。慢走,一种运动形式。
散步和跑步的效果哪个好,不是绝对的,主要差别是它们适合不同时间段的运动。
比如说:早练适合跑步(雾天除外),饭后适合散步。
每天坚持散步对身体肯定有好处,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散步还有很多好处。
锻炼腰腿
散步第一个好处就是锻炼腰腿,促进下肢的灵活。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腰好自然肾就受益;肾主骨,所以散步还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
锻炼心脏
走路能增强心血管的机能,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心脏病,降低血压。中医认为,心脏强健了,全身气血畅通,能带动各个脏腑器官良好地运行。 促进肺功能
散步,特别是快走属于有氧运动,能增强肺活量。中医认为,肺主气,肺功能强了,能更好地呼出浊气,吸入清气,让人神清气爽。 促进消化 走起路来,能促进肠蠕动,最立竿见影的效果就是排便通畅。脾胃是后天之本,有了良好的脾胃功能,身体才能更好地消化吸收,并且益寿延年。 减轻体重,降低血糖
如今患糖尿病的人越来越多,这跟吃得多、动得少的生活方式有关。王玉英曾经血糖轻微升高,经过步行锻炼,没吃一粒药,这几年血糖一直维持在正常范围。 缓解精神紧张,消除疲劳
很多人成天抱怨压力大,没时间锻炼。实际上,走路恰恰是治疗情绪紧张、解除压力的一副“理想解毒剂”。
散步减肥正确方法 坚持散步
运动贵在坚持,如果没有坚持,就达不到想要的减肥效果了,如果两次锻炼之间间隔的时间太长,那么上一次锻炼积累的成果就会在间隔的时间内消失,所以要想取得的减肥效果更明显,最好坚持每天散步,即便不能每天坚持,每周散步最好也不要少于四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