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宫颈柱状上皮外翻中医治疗方法

宫颈柱状上皮外翻中医治疗方法

1、苦参栓

具有抗菌消炎之功能。治疗湿热型宫颈糜烂,症见白带增多、色黄粘稠、臭秽,小便少,苔黄等症。外用每晚1粒,塞入阴道深处。

2、云南白药

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散肿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宫颈外翻,以局部用药为主,加凡士林调匀成膏。

3、赤带

治法:补血益气,固涩止带

方药:胶艾汤加味:当归15g,川芎10g,阿胶15g,炒艾叶15g,炙甘草15g,白芍25g,熟地20g,赤石脂15g,煅龙骨15g。体倦乏力加黄芪30g,党参259。

4、黄带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止带方加减:猪苓15g,茯苓15g,车前子15g,泽泻15g,茵陈15g,赤芍15g;丹皮15g,黄柏15g,桅子15g,牛膝15g。带黄质稠者加公英25g,地丁15g;伴腹痛者加败酱草15g,桃仁15g。

5、脓性带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止带

方药:五昧消毒饮加减:蒲公英25g,金银花25g,野菊花15g,地丁20g,天蔡子15g,白花蛇舌草25g,樗根白皮15g,白术15g。发热者加大青叶15g,败酱草15g;脓带、小腹痛加桃仁15g,元胡15g,苡米15g。

6、鹿角菟丝子汤

鹿角霜15g,菟丝子15g,杜仲15g,白术15g,莲须15g,芡实15g,白果15g,牡蛎25g。加水1000ml,煎至300ml,取汁100ml,日三次温服。适用于白带清稀,久下不止,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形寒肢冷,头晕眩。心悸气短之候。

宫颈轻微糜烂有什么症状呢

宫颈糜烂具体表现为宫颈外口处的宫颈阴道部外观呈细颗粒状的红色区,糜烂面边界与正常宫颈上皮界限清楚,现已改称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

“宫颈糜烂”并不是上皮脱落、溃疡的真性溃烂,也不等同于病理学上的慢性宫颈炎的诊断标准。宫颈糜烂样改变可能是生理性的柱状上皮异位,即宫颈阴道部的鳞状上皮被颈管的柱状上皮所取代;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如炎症时的宫颈柱状上皮充血、水肿,或宫颈上皮内瘤变以及宫颈癌的早期表现。

1、病理性宫颈糜烂:糜烂面为完整的单层宫颈管柱状上皮所覆盖,由于宫颈管柱状上皮抵抗力低,病原体易侵人发生炎症。在炎症初期,糜烂面仅为单层柱状上皮所覆盖,表面平坦,称单纯性糜烂;随后由于腺上皮过度增生并伴有间质增生,糜烂面凹凸不平呈颗粒状,称颗粒型糜烂;当间质增生显著,表面不平现象更加明显呈乳突状,称乳突型糜烂。

2、生理性宫颈糜烂:另一种情况在幼女或未婚妇女,有时见宫颈呈红色,细颗粒状,形似糜烂。但事实上并无明显炎症,是宫颈管柱状上皮外移所致,不属于病理性宫颈糜烂。

一般来说,如果出现宫颈轻微糜烂的话大多数症状都不太很明显,但需要注意的是,出现这种症状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的话,有可能会导致宫颈糜烂成为中度糜烂或者重度糜烂,宫颈糜烂的危害比较大,不但会引起不孕不育,还有癌变的可能,所以一定要防微杜渐。

宫颈糜烂究竟是不是病

宫颈糜烂曾经是一个困扰了很多女性的一个疾病。去做体检,几乎是十有八九会被诊断为宫颈糜烂。2008年,本科生的第7版《妇产科学》教材取消“宫颈糜烂”病名,以“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生理现象取代。 宫颈糜烂,说到底,实际上是过去对宫颈的一种正常表现的错误认识。

在过去的医学教科书上,还有宫颈糜烂的所谓分度诊断,称之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认为范围的大小是炎症程度的轻重,面积小于1/3是轻度,1/3-2/3是中度,超过2/3是重度,如果理解前面所提到的所谓的“宫颈糜烂”的真正机制,则很好理解,其实是受雌激素影响后柱状上皮外翻的程度不同,都属正常生理现象。

100多年前,当医生观察到女性的宫颈颜色发红的时候,因为觉得看着像皮肤湿疹样的糜烂,就把这一现象叫作了“宫颈糜烂”。但其实那里并没有发生真正的糜烂,只是由于受到激素的影响,宫颈口外部的鳞状上皮和宫颈内侧的柱状上皮在交界处发生位移——因为柱状上皮较薄,所以每当柱状上皮显露较多的时候就会露出下面的血管,显得那里颜色发红。

所以说,宫颈糜烂就是由激素引起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很多女婴甚至刚出生就有“宫颈糜烂”现象,可刚出生的孩子并不会有宫颈损伤,只是受到了母亲怀孕时体内激素水平增高的影响,离开母体以后,女婴的这种“糜烂”也会消退。

宫颈糜烂会癌变吗

宫颈糜烂并不是一种病,说它会变成癌症,这样的说法肯定是不对的。宫颈糜烂只是一种临床表现,是医生检查病人宫颈之后的一种描述,宫颈糜烂并不一定是病理情况。事实上,宫颈糜烂可以是生理性的(如宫颈柱状上皮外翻),也可以是病理性的。慢性宫颈炎和宫颈上皮内瘤变也可以表现为宫颈糜烂。宫颈上皮内瘤变三级如果不治疗,若干年后则有可能会变成宫颈癌。

关于宫颈糜烂治疗的认识

要谈宫颈糜烂,可能还是需要从医生的教育开始谈起。中国医学生的统编教材,在2008年之前的《妇产科学》上,宫颈糜烂一直是作为一个标准的疾病存在的,甚至有谈到它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但是实际上,那是一个错误的认识。中国的妇产科学,和国际脱轨了多年。在之前妇产科大夫,把宫颈生理期出现的宫颈的柱状上皮外翻当做是一种病理现象了,所以加以诊断。在2008年,本科生的第7版《妇产科学》教材,在其前言中明确表示:要和国际接轨,重视知识更新……不断更新临床诊断治疗标准。 例如取消“宫颈糜烂”病名,以“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生理现象取代。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国内是应该要取消“宫颈糜烂”这一诊断的,但是由于不少医师知识更新缓慢,哪怕是在本科生教材修订这个诊断以后5年,仍然有很多医师在诊断“宫颈糜烂”。

宫颈糜烂,说到底,实际上是过去对宫颈的一种正常表现的错误认识。

​​宫颈糜烂小腹痛有哪些表现?

每一个去做检查的女性,十有八九会被诊断为宫颈糜烂,而通常情况下,“宫颈糜烂”只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这是一种生理现象,并不会构成伤害。

鳞柱交界区容易受雌激素的影响,当女性月经初潮后,柱状上皮就受雌激素的影响下,更多地朝外侧发展,在体检时就能发现有种类似“糜烂”的柱状上皮在宫颈口,在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柱状上皮又开始退回内方,此时检查“糜烂”也就看不见了,所以,所谓的“宫颈糜烂”实际上是柱状上皮外翻,是一种生理现象,并不会引起腹痛。

但是,病理性的宫颈糜烂性质就不同了。因炎症刺激而引发病理性的宫颈糜烂,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糜烂面积小于1/3是轻度,1/3-2/3是中度,超过2/3是重度。

当患者除了有宫颈糜烂表现之外,还伴有白带增多,淡黄色或脓性,且有异味,性交后出血,月经间期出血,有瘙痒感等症状,就是患有妇科疾病了。

通常宫颈糜烂出现疼痛症状者并不多见,轻度患者一般无明显表现,但病原体累及范围较深时,可引起慢性宫旁结缔组织炎,炎症刺激糜烂严重到一定程度后,患者可能就会有腹痛、腰骶部疼痛、盆腔下坠痛的情况,若炎症波及到主韧带,可出现性交痛。

宫颈糜烂影响怀孕吗

如果体检时发现‘宫颈糜烂’表现,且有白带增多或脓性或有异味,以及腰酸,尤其是腰骶部的隐隐作痛,甚至性生活也会疼痛,就可能是宫颈炎的表现,此时筛查淋菌、衣原体等致病微生物,发现微生物感染时,就要及时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防止上行感染。

如果没什么特殊不适症状,宫颈细胞学检验正常(排除宫颈癌变),宫颈糜烂完全可以不作治疗。目前,某些医院处理宫颈柱状上皮外翻患者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如忽视宫颈柱状上皮外移的生理性及宫颈炎病原体的检测,过度使用微波激光等物理治疗,甚至给患者切除一部分宫颈。过度地治疗,对正常的宫颈生理现象无用,甚至是破坏性的治疗。对于未生育过的女性而言,进行这些治疗之后宫颈会变硬,将来怀孕生孩子的时候,宫颈可能不易扩张,造成宫颈性难产。

宫颈糜烂被平反了

宫颈糜烂这一术语自1850年至上世纪80年代的100多年来一直被用于诊断慢性宫颈炎,并被认为是宫颈癌发病的一大重要因素,给那些虽有宫颈糜烂却无明显宫颈疾病的妇女进行不必要的过度治疗并由此带来了伤害。随着医学的进步,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对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深入研究发现,有数十种致癌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特别是高危型HPV的持续性感染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即CIN)有密切关系。以前误认为宫颈糜烂与宫颈癌有关,而现在则认为无关。

其实,宫颈糜烂这一术语早已在各种妇产科学专著与教科书及医学期刊中被废弃。这是因为宫颈糜烂的本质不是糜烂而是宫颈外翻。宫颈被覆上皮在胚胎发生期有原始鳞状上皮与柱状上皮两种。青春期前,原始鳞-柱交界位于宫颈管内或管外或阴道穹隆的任何处。青春期后,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宫颈体积迅速增大增长并大大超过子宫体,随即发生外翻,使宫颈柱状上皮暴露于宫颈外口而呈红色粗糙状。红色是因为柱状上皮呈单层排列,其下方有丰富的血管网;粗糙是因为柱状上皮紧密相互融合呈绒毛状或颗粒状。这就使得早年医生们将宫颈外口这种红色粗糙状外观误作“局部被覆上皮缺失”,并用宫颈糜烂这一术语来描述与诊断,这是一个历经100多年的错误。宫颈糜烂的本质是宫颈外翻,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而这种生理现象会从女性的青春期起持续几十年。如上所述,宫颈糜烂的本质是宫颈外翻(即柱状上皮外移)是一种在雌激素作用下的正常生理现象,与宫颈癌的发生无关。以往认为“宫颈糜烂”是宫颈癌重要发病因素的认识是错误的,并因此过度治疗,给女性带来了不必要的伤害。

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

什么是子宫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高发年龄为50~55岁,近年来其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近几十年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普遍应用,使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得以早期发现和治疗,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有明显下降。

宫颈癌、宫颈糜烂、宫颈炎是一回事吗?它们相关吗?得了宫颈糜烂、宫颈炎会得癌吗?

宫颈糜烂,是由于宫颈鳞状上皮脱落,脱落面被柱状上皮及不成熟化生的鳞状上皮所覆盖。因柱状上皮菲薄,其下间质透出,呈现红色的假性糜烂。国外已于上世纪80年代取消了“宫颈糜烂”这一术语,改称为宫颈柱状上皮外移或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宫颈糜烂仅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上皮脱落的真性糜烂。但是国内仍然有黑诊所夸大“宫颈糜烂”的危害,吓唬病人,“不治疗将会导致宫颈癌”,从而过度治疗。

宫颈炎分为急性宫颈炎和慢性宫颈炎。

急性宫颈炎,指子宫颈发生急性炎症,包括局部充血、水肿、上皮变性、坏死、粘膜下组织、腺体周围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腺腔中可见脓性分泌物。急性宫颈炎由多种病原体引起,也可由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刺激或机械子宫颈损伤伴感染所致。最常见的病原体主要有淋病奈瑟菌和沙眼衣原体。治疗主要为抗生素的治疗。

慢性宫颈炎:指子宫颈间质内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慢性炎细胞浸润,伴有宫颈腺上皮及间质的增生和鳞状上皮化生,可由急性宫颈炎迁延而来。

相关推荐

宫颈糜烂不是病需要预防吗

1、宫颈糜烂到底是什么? 我们知道,宫颈管由柱状上皮构成,宫颈外口由鳞状上皮构成。二者汇合的区域称为鳞柱交界,其位置并非一成不变,随着雌激素水平、年龄、内分泌等有所移动。在青春期和生育期,尤其是妊娠期,柱状上皮外翻宫颈外口,由于柱状上皮细胞比较薄,毛细血管会隐隐渗出,因此会呈现红色。过去,人们将其称之为“宫颈糜烂”。 2、宫颈糜烂是病吗? 所以宫颈糜烂并非真正的“糜烂”,而是一种非病理的正常现象。因此,国外已于上个世纪80年代陆续取消了“宫颈糜烂”这一术语,2008年,本科生的第七版《妇产科学》也将“

7个宫颈糜烂真相 女人不可不知!

1、宫颈糜烂不是病 宫颈糜烂曾被各种权威医学教材定义为疾病,但随着医学认识的进步,宫颈糜烂已不属于医学疾病范畴,2008年改名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 宫颈糜烂是一种相对比较广泛存在的体征。有人可能会疑惑,既然宫颈糜烂不是病,为什么要取这么一个恐怖的名字。其实,这是因为宫颈上皮由鳞状上皮柱状上皮组成,由鳞状上皮覆盖时宫颈呈现光滑状态,由柱状上皮覆盖时呈现颗粒状粉红色,这时有些象糜烂样,故称之为宫颈糜烂。 宫颈糜烂大部分是生理性,只有极少数为病理性。 (1)生理性宫颈糜烂的本质是由雌激素水平高引起的宫颈

宫颈病变的概括

原名宫颈糜烂,是由于宫颈鳞状上皮脱落,脱落面被柱状上皮及不成熟化生的鳞状上皮所覆盖。因柱状上皮菲薄,其下间质透出,呈现红色的假性糜烂。国外已于上世纪80年代取消了“宫颈糜烂”这一术语,改称为宫颈柱状上皮外移或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宫颈糜烂仅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上皮脱落的真性糜烂。 宫颈糜烂 临床表现:白带增多:由于病原菌的不同,白带的颜色、量也有所不同。白带可为粘稠的或脓性的,有时可带有血丝或少量血液,也可有接触性出血。下腹腰骶酸胀坠痛,盆腔部下坠痛或痛经,月经期、排便或性交时加重。 治疗:对于宫颈柱状上皮

宫颈糜烂会引起盆腔积液吗 什么是宫颈糜烂

宫颈糜烂是由于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长到宫颈外口以外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看上去就像糜烂一样,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二度宫颈糜烂

人体子宫和阴道连接部位的冠状切面图,如果做妇科检查,医生能从阴道内看到的部分是那个黄色的部分,即是宫颈的外观(图3)。在宫颈的部位上,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如图2所示,靠近阴道内的是鳞状上皮细胞,而靠近子宫那个方向的是柱状上皮细胞。两种上皮在外观上表现是不同的(图3),是妇科检查下所见到的宫颈外观。在中央的部分,有点看起来象是“糜烂”的宫颈的部分,就是柱状上皮覆盖了以后的外观,而外侧相对比较光滑的宫颈,则是鳞状上皮细胞覆盖的宫颈的部位。柱状上皮细胞和鳞状上皮细胞是处在一个动态的平衡,有点类似打仗起来的僵持

宫颈炎日常的护理

1、子宫颈是子宫的下部较窄呈圆柱状的部分,其下1/3部插入阴道称宫颈阴道部;阴道以上未被阴道所包绕的部分称宫颈阴道上部。 2、宫颈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亦含有平滑肌纤维、血管及弹性纤维。宫颈管内粘膜上皮细胞呈高柱状,粘膜层有许多腺体,能分泌碱性粘液,形成粘液栓,将宫颈内口与外界隔开。宫颈阴道部为鳞状上皮覆盖,表面光滑。 3、宫颈上皮是由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宫颈柱状上皮共同组成,两者交接部位在宫颈外口,称原始鳞—柱交接部或鳞柱交界。但此交接部并非恒定,当新生女婴在母体内受到高雌激素影响时,柱状上皮向外扩展,

宫颈轻度糜烂治疗方法是什么?

宫颈糜烂这个名词会出现在八成已婚有性生活史妇女的体检单上,给女性带来很大困扰。但如今,宫颈糜烂的提法已经过时了!从第7版《妇产科学》教材开始,宫颈糜烂的叫法被更换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而且宫颈糜烂不再是一种病理现象,而是一种生理现象。 虽说如此,近些年仍能在网上看到“宫颈糜烂怎么办”、“轻度宫颈糜烂需要治疗吗”等宫颈糜烂的问题,宫颈糜烂的疾病科普知识尚未普及到所有老百姓和医生。 我们的宫颈存在两种上皮细胞,靠近阴道的是鳞状上皮细胞,靠近子宫的是柱状上皮细胞,肉眼可清楚地区分。两种上皮细胞交界的地方被视为

宫颈糜烂不会引发宫颈

从医学上来说,女性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外翻,替代宫颈鳞状上皮,医生在检查时,会发现宫颈局部充血呈现红色,就称其为 “宫颈糜烂”。糜烂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烂”,它可以是一种生理现象,育龄期女性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宫颈管内柱状上皮外翻,替代宫颈鳞状上皮,呈现出“糜烂”状。而女性在青春发育期前和绝经期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低,所以“糜烂”也少见。 值得注意的是,宫颈糜烂也可以是一种常见的炎症状态。早期宫颈癌在外观上和宫颈糜烂的表现非常相似,容易混淆。因此,如果在妇科检查中发现宫颈糜烂,不能掉以轻心,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细

当怀孕遇上子宫糜烂该怎办

宫颈糜烂有两种,一种是因为炎症导致,这种糜烂也称真性糜烂,需要消炎治疗,而另一种,则是育龄女性比较常见的在体内雌激素作用下的一种生理性改变。处于育龄期的女性,由于受体内激素水平的影响,使得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增生并外移,又由于柱状上皮是非常薄的,于是,它下面的毛细血管及红色间质便显露了出来,并与周围的鳞状上皮有一个明显的界限,看上去像是糜烂了,但实则却不是一种疾病,现在改叫宫颈柱状上皮移位。 有些女性在怀孕后,随着孕周的增长,体内的激素水平增加,也会使得宫颈柱状上皮向外移行而出现宫颈糜烂,有些甚至可见整个

宫颈糜烂是怎么引起的

宫颈糜烂是鳞柱交界区受雌激素的影响表现出来的一种类似于糜烂的症状。女性在青春期之前,卵巢功能没有完善,雌激素低下,柱状上皮就靠内侧些,到了来月经以后,柱状上皮就受雌激素的影响下,更多地朝外侧发展,因此就有更多的类似“糜烂”一样的柱状上皮宫颈口检查时被发现,绝经以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柱状上皮又开始退回内方,此时检查“糜烂”也就看不见了。所以,本质上上来说,所谓的宫颈糜烂,实际上是柱状上皮外翻宫颈糜烂,说到底,实际上是过去对宫颈的一种正常表现的错误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