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党参和黄芪的区别 外形区别

党参和黄芪的区别 外形区别

黄芪

黄芪直根为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长30~90CM,直径1~3.5CM,表面色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有粉性,气似豆腥味微甜。质量以根条粗长、菊花心鲜明、空洞小、破皮少者为佳。

党参

党参呈长圆柱形,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形如“狮子盘头”。以粗条、质柔润、气味浓、嚼之无渣者为佳。

治疗子宫脱垂的中药材有哪些

推荐中药材

党参:党参具有补气健脾、补中益气的功效。

黄芪:黄芪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尤其适宜子宫脱垂患者食用。

人参:人参具有益气补虚、强心提神的作用。

推荐药膳:鲜人参炖鸡

材料:家鸡1只,鲜人参2根,猪瘦肉200克,火腿30克,花雕酒适量。

调料:清水适量,生姜2片,盐、鸡精各适量,味精、浓缩鸡汁各少许。

做法:1、家鸡处理干净,猪瘦肉切成大肉粒,火腿切成粒。

2、把家鸡、猪瘦肉分别飞水去血污,再把所有材料装进炖盅炖4个小时即可。

功效:人参可大补元气,家鸡具有益气补虚的功效,因此,本品对体质虚弱引起的子宫脱垂患者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党参山药猪肚汤

材料:猪肚250克,党参、山药各20克,黄芪5克,枸杞适量。

调料:姜片10克,盐适量。

做法:1、猪肚洗净,党参、山药、黄芪、枸杞均洗净,锅中注水烧开,放入猪肚氽烫。

2、将所有主料和姜片放入砂煲内,加清水没过材料,以大火煲沸,再改小火煲3小时,调入盐即可。

功效:党参、山药、黄芪均是补气健脾的佳品,猪肚能健脾益气、升提内脏,本品对气虚所致的内脏下垂,如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症大有补益作用。

黄芪猪肝汤

材料:当归25克,党参、黄芪各20克,熟地8克,菠菜300克,猪肝200克。

调料:水3碗,姜5片,米酒半碗,麻油1汤匙。

做法:1、当归、党参、黄芪、熟地洗净,加适量的水,熬取药汁备用。

2、麻油加姜爆香后,入猪肝炒半熟,盛起备用。

3、将米酒、药汁入锅煮开,入猪肝再煮开,最后放入切好的菠菜煮开,适度调味即可。

功效:党参、黄芪可补气健脾,当归可益气补血,熟地可滋补肝肾,猪肝可补血养肝,以上几味同用,对气血亏虚导致的子宫脱垂有较好的食疗作用。

参芪玉米排骨汤

材料:党参、黄芪各15克,玉米适量,小排骨300克。

调料:盐适量。

做法:1、玉米洗净,剁成小块。

2、排骨切块,以沸水氽烫去腥,捞起沥水备用。

3、将玉米、小排骨、党参、黄芪一起放入砂锅内,以大火煮开后,再以小火炖煮40分钟,待汤渐渐入味,起锅前加少许盐调味即可。

功效:党参、黄芪都有补中益气的功效,黄芪还能升阳举陷,本品能增强脾胃之气,对改善内脏下垂,如子宫脱垂、胃下垂等症有较好的食疗功效。

党参黄芪炖鸡汤的作用和做法

党参黄芪炖鸡汤补气益血,健脾养胃,增强体质,提高免疫,抗病毒。很适合流感季节饮用。参黄芪炖鸡汤属于药膳菜谱,主要原料是母鸡、党参和黄芪;工艺是炖,制作简单。

党参黄芪炖鸡汤的原料:老母鸡--半只

党参黄芪炖鸡汤的配料:党参30克、黄芪30克、桂圆肉15克(或10颗去皮干桂圆)、红枣25克

党参黄芪炖鸡汤的调料:姜片、盐适量

党参黄芪炖鸡汤的做法:

1、准备原料(上图分别为党参、黄芪、红枣、桂圆),鸡处理好洗净;

2、鸡肉剁成块(如果锅够大的话也可整只或半只放入);

3、鸡块入凉水锅中煮开,然后捞出冲净沥干;

4、红枣和桂圆肉用清水冲洗一下。党参和黄芪用清水浸泡3-5分钟,之后捞出冲净沥干;

5、所有材料放入电压锅内胆中,注入清水1.5升;

6、选择“煲汤”档即可。食用前加盐调味。

党参怎么泡水喝

党参黄芪泡水喝

黄芪和党参都是补气的常用药,也常常一起使用以增强补气效果。党参是常用的补气中药,其性平、味甘,入脾、肺经,具补中益气、和胃养血等功效,最宜用于平素倦怠乏力,精神不振,自觉气短,稍一活动就喘促的气虚患者。而黄芪味甘性温,入脾、肺经,具补气固表利水、养血生肌托毒之功。

党参黄芪泡水喝的方法

黄芪党参泡水是一种补气益气的好吃法。在《脾胃论》这种汤药被称为是“补中医气汤”。人们服用之后,可以有效改善口干舌燥,身心疲惫,食欲不振,头晕乏力等气血不足的症状。那么党参黄芪泡水喝的方法是怎么做的呢?

1、将党参、黄芪洗净,以冷水泡发。

2、加水适量煎煮党参和黄芪,每半小时取药液1次,共煎煮3次,然后合并药液。

3、将合并的药液用文火煎熬至稠粘时停火。

4、等浓缩液冷却后,加入白糖,使之吸净药液,混和均匀。

5、再晒干,压碎,装入玻璃瓶。

党参黄芪泡水的功效:补益肺脾之气。适用于气虚型心悸气短、食少便溏、脏器下垂、浮肿、气喘、头晕等症。

黄芪党参能和乌鸡一起煲汤吗 党参黄芪乌鸡汤的食用注意事项

对于感冒发热、内火偏旺、痰湿偏重、患有热毒疖肿等人群来说,是不宜吃党参黄芪乌鸡汤,容易加重其病情。

党参黄芪乌鸡汤中鸡肉性温助火,因此对于肝阳上亢及口腔糜烂、皮肤疖肿、大便秘结者不宜食用。

对于感冒伴有头痛、乏力、发热的人来说,不宜吃党参黄芪乌鸡汤,否则容易诱发或者加重其病情,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伤害。

胃下垂食疗方法有哪些 党参黄芪炖鸡

材料:党参30g,黄芪60g,鸡肉100g,红枣5枚,生姜3片

做法:将鸡肉洗净切块和党参、黄芪、红枣、姜片等放入砂锅中加水文火炖煮至鸡肉烂熟,加入调料,佐餐食或喝汤吃肉。

功效:党参黄芪炖鸡有健脾胃,补气益血,补中固表,滋养强壮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胃下垂、子宫脱垂、疝气等。

党参和黄芪可以泡酒吗 党参和黄芪泡酒的功效

党参有补中益气的作用,黄芪能够益气固表,党参黄芪酒有补气固表的功效,适用于气虚下陷、脾虚脏垂、气血亏虚者,党参黄芪酒能补气升阳,中气下陷者也可适量食用。

党参归脾、肺经,黄芪归脾、肺、肝、肾经,党参黄芪就能健脾益肺,适用于肺虚咳嗽、气短自汗者。党参配伍黄芪,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可适用于脾虚便溏、脾虚泄泻、食欲不振等症状。

党参为补益药材,有养血生津、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作用,而黄芪补气固表、利水消肿,两者配伍,既有较好的补气功效,又有利水渗湿的作用,黄芪党参酒有补气固表、利水消肿、生津的功效。

党参有养血生津的功效,适用于内热消渴者,党参黄芪酒能利水消肿、补气健脾、生津养胃,脾肺虚弱、食少便溏、内热消渴、水肿胀满、中气下陷、气血不足者可适量食用。

党参黄芪酒里面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等,能为机体补充营养,党参黄芪酒中含有的有效成分能够增加吞噬细胞的数量,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增强免疫力的功效。

党参黄芪酒里面含有多糖、皂苷、生物碱等有效成分,能够促进骨髓的造血功能,党参黄芪酒有养血生津、益气固表的功效,气血不足者可以适量食用。

喝黄芪党参水上火怎么办 党参可以代替黄芪吗

不可以。

首先党参和黄芪就不是一种中药,黄芪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的根,主要作用是补气固表;而党参是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或川党参等的干燥根,补气只能健脾补气,并没有固表作用。

其次就是黄芪具有一定利水作用,而党参没有利水作用,黄芪没有生津的作用,党参可以益气生津,因此黄芪和党参是不一样的,并不用党参代替黄芪。

党参和黄芪的区别

功效不同

党参主要用于脾肺气虚、心悸气短、食少便溏、肺虚咳喘、气血亏虚、四肢乏力、气短自汗及内热消渴等症状,内服可煎汤,用量在6-15g,蜜炙后增强补中益气和留药守中的作用。

而黄芪有补气固表、止汗脱毒、生肌、利尿、退肿的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表虚自汗、中气下陷、血虚萎黄、痈疽难溃等症。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

药理作用不同

党参含有皂苷、微量生物碱、糖类、氨基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成分,可以使红细胞和血色素增加,有促进造血功能的作用,党参可以抑制肾上腺素升压作用,能够降低血压,党参可以增强免疫力、改善记忆和抗衰防老。

而黄芪含有黄芪多糖、皂苷、多种氨基酸及生物碱等有效成分,可以增加血液中白细胞的含量,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和杀菌能力,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黄芪还能双向调节血压、延缓衰老、促进造血功能等,药理实验表明,黄芪有轻微的利尿作用,可以保护肝脏、调节内分泌系统。

药性药味不同

党参性平、味甘,归脾、肺经,有健脾补肺和益气生津的功效,是常见的补益药材;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肝、肾经,能固表敛汗、利水消肿。

适宜人群不同

党参性平、味甘,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的功效,主治脾肺虚弱、气短心悸、四肢乏力、食少便溏、肺虚咳喘及内热消渴等症状,适用于气血亏虚、脾肺虚弱者。

而黄芪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尿消肿的功效,黄芪性微温,味甘,归肺、脾经,主治气虚无力、肺虚气短、表虚自汗、水肿胀满、脾虚泄泻、久泻脱肛等症状。

外形不同

党参呈长圆柱形,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形如“狮子盘头”。以粗条、质柔润、气味浓、嚼之无渣者为佳。

而黄芪直根为圆柱形,有分枝,上端较粗,长30-90CM,直径1-3.5CM,表面色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有粉性,气似豆腥味微甜。质量以根条粗长、菊花心鲜明、空洞小、破皮少者为佳。

党参和黄芪煮水喝的作用于功效 党参黄芪泡水要注意什么

党参黄芪泡水适合气虚人群饮用,如果不是气虚体质最好少饮用,阴虚体质人群尤其不宜食用,容易伤害身体。

在泡党参黄芪水的时候要注意黄芪和党参的使用比例,根据自身情况看能不能喝,一般党参和黄芪的比例是1比5的比例。

党参和黄芪属于补气药材,夏季喝尤其容易上火,所以最好不要饮用。

喝黄芪党参水会上火吗 党参可以代替黄芪吗

不能。

黄芪和党参的作用并不一样,黄芪补气,既能生脾补气又能益肺固表,党参补气,只能健脾补气,并没有固表之力;黄芪能利水,党参没有利水作用,黄芪没有生津的作用,党参还能益气生津。黄芪和党参的很多作用都不一样,党参是不能代替黄芪的。

相关推荐

立冬养生两款暖胃汤

党参黄芪炖鸡汤 主料:母鸡1只,党参50克,黄芪50克, 辅料:红枣10克,姜片 调料:料酒,精盐,味精 做法: 1、母鸡洗净,红枣去核洗净,再把党参黄芪用清水洗净,切成一段一段。 2、将鸡放入炖盅内,加适量水,放入党参黄芪、红枣、料酒、精盐、味精、姜片,放入笼内蒸至鸡肉熟烂入味,取出即成。 滋补老鸭汤 主料:土鸭1只、冬瓜、萝卜、海带适量 辅料:枸杞、葱白、姜片 调料:盐、胡椒粉、黄酒、味精 做法: 1、将鸭宰杀治净,切块,姜切片备用。 2、下猪油大火炒5分钟至金黄色,香气扑鼻时,加料酒。 3、加入

吃白萝卜的好处和坏处 白萝卜的食用禁忌

1、白萝卜性偏寒凉而利肠,脾虚泄泻者慎食或少食;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单纯甲状腺肿、先兆流产、子宫脱垂等患者忌吃。 2、白萝卜最好不要和党参黄芪等补气药物同时服用,党参黄芪补气,萝卜泄气。

党参黄芪的区别 党参黄芪能一起吃吗

党参补中益气、养血生津,黄芪能补气固表、利水消肿,两者没有配伍禁忌,药效冲突,一起食用有健脾益气、补心安神的功效,适用于气血不足、内热消渴、四肢乏力者,能够有效改善头晕、失眠、食欲缺乏、面色萎黄等症状。

去湿热用什么中药配方 脾胃虚致体倦:参芪薏米粥

中医认为,脾负责运化水湿,脾功能失常,水湿停留体内,就会出现体倦身重感,用党参黄芪和薏米益气煮粥,可以起到健脾除湿的功效。 党参性平,味甘,归脾,肾经,有补中益气,生津养血等功效;黄芪性微温,味甘,归脾,肺经,有益卫固表,补气升阳,利水消肿等功效;党参黄芪都有补脾健脾的功效;薏米性凉,味甘,淡,归脾,胃,肺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祛湿除痹,清热排脓之功,非常适合体内有湿的人群食用。 做法:党参12克,黄芪15克,炒薏米30克,粳米80克,将党参黄芪,薏米,粳米洗净,用冷水泡透,将全部用料一同放入

气虚体质吃什么 党参黄芪

材料:黄芪20克、党参1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将党参黄芪两味药入砂锅煎汁,取汁液再与粳米共煮粥,早晨食用。 功效:党参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黄芪可补气虚,所以该食疗方可用于调养气虚体质。

鸡炖什么补气血

当归炖鸡 食材:鸡肉500克,当归30克,党参5克,枸杞5克,莲子30克,红枣30克、盐、生姜适量。 做法步骤 1.鸡洗净,放入水中沸滚5分钟,然后将水倒掉,鸡冲洗干净。目的是去除血水浮沫。 2.当归、党参、枸杞、莲子、红枣洗净,红枣去核。 3.切三片生姜,和所有材料一起入锅,加入足量清水,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煲2小时。 4.出锅前下盐调味即可。 功效:补充营养、补气活血,适合身体虚弱、面色苍白、痛经、手脚冰冷的人食用。 党参黄芪炖鸡 食材:母鸡1只,党参50克,黄芪50克,红枣10克,料酒、盐、味精、姜片适

黄芪和北芪功效是一样的吗

一样。 黄芪是一类中药的总称,而北芪就是其中的一种,北芪是黄芪的一种,北芪是指生长在北方的黄芪,除北黄芪外,也有南黄芪,虽然黄芪有很多不同的种类,但是所有黄芪的功效都是一样的,可能会因为产地有细微的差异,但是大体的功效是一致的,并不会有太大差别,都有益气升阳、固表止汗的作用。

黄芪党参和乌鸡一起煲汤吗

黄芪党参和乌鸡是可以一起煲汤的,经常食用这道汤既可以帮助我们补充气血,还可以起到不错的预防虚弱的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材料:土鸡(斩件容易下锅、半只太大了)、党参黄芪、红枣、枸杞、姜。 做法:红枣去核、姜去皮切片,党参黄芪、红枣、枸杞、姜、用盐水浸泡5分钟,土鸡清洗干净,所有材料放入紫砂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煲至1-2小时即可,饮用前放盐。

党参黄芪泡水什么时候喝好 党参黄芪泡水有什么功效

黄芪是药材中最常用的补气药,其性温,入脾、肺经,对于身体气虚不足的症候,用黄芪泡水可以起到一定的调理改善,而党参也入脾、肺经,也有补气功效,将党参黄芪一起泡水喝能有不错的补气、固表、益身的作用。 党参黄芪都是味道偏甘甜的药材,将两种药材泡水或作含片含服,其甘甜味道能生津回甘的作用,对于口干舌燥、内热伤津、食少不振、内热消渴等症候的人群,把黄芪党参泡水喝能起到一定的改善效果。 黄芪中的有效成分能增加人体白细胞总数,促进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杀菌能力,提高人体免疫功能,而党参所含有效成分对神经系

喝当归黄芪党参汤上火吗 喝当归黄芪党参汤要注意什么

1、用量。一般建议当归的用量为6-12克,黄芪党参的用量为9-30克,当归服用过量可能会引起乏力、疲倦等不良反应;黄芪党参具有较好的补气提气作用,服用过量可能会引起上火等症状。 2、感冒时不宜喝。当归黄芪党参汤较为滋补,感冒时服用可能会致使邪气不能外出,闭塞在体内,导致感冒症状加重或迟迟不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