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炎是什么
新生儿脐炎是什么
每个人都有脐带,脐带是胎儿在母体内由母亲供给胎儿营养和胎儿排泄废物的通道。胎儿出生后,医务人员会将脐带结扎,切断。断脐后,脐带残端会逐渐干枯变细,慢慢变为黑色。一般宝宝出生后3-7天脐带脱落。在断脐前后,如果消毒处理不严,护理不当的话,很容易造成细菌污染,引起脐部发炎。常见的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其次为溶血性链球菌,或混合细菌感染等。脐带上本来就有血管,因此脐部血管是与新生儿血管相通的。脐炎似乎是小病,但局部感染容易扩散,导致新生儿腹膜炎或败血病。
新生儿脐带发炎严重吗
宝宝出生后,在残余的脐带未完全脱落之前,如果护理不当,容易引发新生儿脐炎。
新生儿脐炎最初的表现只是小肚脐里有渗出物,看上去湿乎乎的,脐窝周围的皮肤轻微发红。这时妈妈要及时采取护理措施,可以用75%的酒精,用医用棉签蘸上药液,轻柔的擦拭肚脐,一天1—2次即可,2—3天后宝宝的脐窝就慢慢变得干燥,避免了局部的感染,炎症就不会进一步的发展。
脐带被结扎后,一般3~7天就会逐渐干燥脱落。在脐带未脱落以前,一定要保持脐部的清洁干燥。不要将新生儿直接放入盆内洗澡,避免脏水感染脐部;不要将尿布兜在脐上捂住脐部,以免尿液污染。在每天洗澡后,最好用75%酒精擦拭脐带根部,擦时用手将脐带轻轻提起,从脐根部呈螺旋动作向四周擦拭,不能盲目地来回乱擦,以免将周围皮肤上的细菌带入脐部。
新生儿脐炎可能会引发败血症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是带着脐带的,从出生到脐带脱落这段时期,是脐炎的多发时期。大多数新生儿的脐炎都是这个时候发病。新生儿一旦发生脐炎,就要立刻治疗。孩子这个时候的肚脐与成人是没法比的。成人肚脐功能已经退化,可孩子的还处于过渡期。需要好好保护。
新生儿脐炎会导致败血症
据了解,目前由于脐炎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患儿的确不少。正常情况下,婴儿脐带在出生后半个月左右脱落。但在脐带脱落前,脐部易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和入侵体内的门户。如果脐部感染,细菌及其毒素进入断口处并进入血循环,加上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很快会发展为败血症。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功能差,有相当一部分的败血症患儿会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病势凶险,死亡率高,幸存者也常有后遗症,如智力发育低下、运动功能障碍、癫痫等。
现今新生儿脐炎的发生,更常见的是由于脐带残端被污染而发生感染。如家长给孩子洗澡时,脐部很容易沾上水,若不及时擦干,或者消毒不完全就裹上纱布,使脐带浸在潮湿的环境下,很容易造成感染。其实,新生儿脐炎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首先,在脐带未脱落前,应保持新生儿脐部干燥,并用75%的酒精每天消毒脐带残端3~4次,再换上干净的纱布包裹好。
要提醒家长的是,消毒时一定要将未脱落的脐痂轻轻提起,消毒液要涂到根部,稍微晾干后,用纱布包好;保持局部清洁卫生,不要将尿布盖在脐部上,以保持局部干燥,勤换尿布、衣服,防止尿液污染脐部;切勿撒痱子粉等以防感染。如果有脐带根部发红,或脐带脱落后伤口不愈合,脐窝湿润、流水流血流脓等表现,应尽早送至医院治疗。
关于败血症,它的外在表现并不是很明显,很容易被忽略。进而延误治疗。所以作为家长绝不能粗心。要时刻警惕。还有尽管孩子的脐带没有自己脱落,也不要因为担心而去把他扣掉或者拽掉。这样会更容易让婴儿患脐炎,而后是败血症。家长们一定要普及好知识。
脐炎用什么药
脐炎是脐残端的细菌性感染。根据发病年龄,可有成人脐炎和新生儿脐炎之分,分为急性脐炎和慢性脐炎两种。急性脐炎是脐周组织的急性蜂窝织炎,若感染进展,可并发腹壁蜂窝织炎,也可能发展为脐周脓肿,且有并发腹膜炎及败血症的危险。病原菌为金黄葡萄球菌等。慢性脐炎为急性脐炎治疗不规则、经久不愈或新生儿脐带脱落后遗留未愈的创面及异物局部刺激所引起的一种脐部慢性炎症表现。
急性期处理控制感染保持局部干燥。轻症处理去除局部结痂,使用3%过氧化氢溶液和75%乙醇随时清洗;成人可用热盐水湿敷;保持脐部干燥。
脐炎的症状
一、急性脐炎
1、新生儿脐炎:最初症状为脐带脱落后伤口延迟不愈并有溢液有时有脐轮红肿,脐凹内可见小的肉芽面或脐残端有少量黏液或脓性分泌物。严重者可有红、肿、热、痛等蜂窝织炎的症状。感染更严重时可见脐周明显红肿变硬,脓性分泌物较多,轻压脐周,有脓液自脐凹流出并有臭味。一般全身症状较轻,如感染扩散至邻近腹膜导致腹膜炎时,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白细胞增高。若由血管蔓延引起败血症,则可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拒乳、呼吸困难、肝脾大等表现。
2、成人脐炎:急性期表现为脐窝或环脐部的疼痛、充血、水肿常有带臭味的浆液性分泌物。查体可见脐窝部湿润、脐周肿胀、压痛严重者脐窝内积脓伴有发热,可有腹股沟部的淋巴结肿大。偶可扩散至脐周围,并以深部感染、蜂窝织炎而有全身症状。
二、慢性脐炎
脐窝湿润肿胀,渗出有臭味,可为脓性或混有血性。因分泌物刺激周围皮肤可引起湿疹样改变甚至发生糜烂成人或年长儿自述有痒感,经常用手搔抓脐部。查体可见脐窝内有肉芽组织增生色泽暗红,凸起表面无黏膜被覆,触之出血。多数病程较长,迁延不愈。
三、并发症
新生儿免疫力低下,脐部炎症如得不到控制,可向脐周蔓延形成腹壁蜂窝织炎或沿淋巴管扩散,导致腹壁大范围感染,甚至延及下胸壁;向深部扩散可引起腹膜炎;通过尚未闭锁的脐动静脉可造成腹壁深部感染,或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肝脓肿、脓毒血症、中毒性休克亦可引起脐静脉血栓形成,如血栓延伸至门静脉则引起门静脉梗阻,以后发展为肝外型门脉高压症。
四、症状
新生儿脐炎是新生儿脐带结扎时污染所引起的一种炎症。其主要临床症状有:早期脐部有少量的粘液或脓性分泌物,脐部伤口未愈合。脐部周围红肿,严重的会形成脓肿、蜂窝组织炎,甚至败血症。患儿有着不同程度的发热、不愿意吃奶、吐奶、哭闹不安、腹泻等。
新生儿脐炎护理 新生儿脐炎预防
1、关键在于断脐时应严格无菌操作,断脐的用具和结扎脐带的线均要严格消毒。遇有紧急情况,接生时消毒不严,应在数小时内再次重新断脐和严格消毒脐带残端。
2、在脐残端脱落前后,要勤换尿布,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每天可用75%的医用酒精涂擦脐残端和周围2-3次。如果有结痂形成,涂擦酒精时应将结痂掀起,从内向外涂擦,才能真正起到消毒的作用。
3、注意不可使用龙胆紫、红汞等有颜色的药物,因为药物的颜色可影响脐部的观察;也不要用松花粉、爽身粉等粉状药物,因粉状异物的刺激可引起脐部慢性炎症而形成肉芽肿,不易愈合。
4、发现脐部出现红肿或有脓性分泌物等脐炎的表现,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新生儿脐炎的病因
新生儿脐炎的病因
在断脐时,或断脐后,消毒处理不严,护理不当就很容易造成细菌污染,引起脐部发炎。常见的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其次为溶血性链球菌,或混合细菌感染等。
新生儿脐炎的并发症
轻者脐轮与脐周皮肤轻度红肿,可伴有少量浆液脓性分泌物。重者脐部和脐周明显红肿发硬,分泌物呈脓性且量多常有臭味。可向周围皮肤或组织扩散,引起腹壁蜂窝织炎、皮下坏疽、腹膜炎、败血症、门静脉炎、以后可发展为门静脉高血症、肝硬化。
脐炎是怎么回事
一、发病原因
1.致病菌
脐炎致病菌以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等。据报道,社会获得性感染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阳性球菌(67.2%);而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病例中,则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要致病菌(56.8%)。
2.感染原因
①新生儿脐炎:导致新生儿脐带感染的主要原因有:出生后结扎脐带时污染或在脐带脱落前后敷料被粪、尿污染;羊膜早破,出生前脐带被污染;分娩过程中脐带被产道内细菌污染;被脐尿管瘘或卵黄管瘘流出物污染;继发于脐茸或脐窦的感染。
②成人脐炎:脐窝较深且底面皮肤皱褶,污物、皮脂存留,不易使局部清洁,或去垢时不慎擦伤,致使细菌侵入而引起感染。
急性脐炎未治愈,迁延为慢性脐炎与脐肉芽肿;脐带过早脱落留下未愈合的创面;脐窝内有异物(如爽身粉)长期慢性刺激,可引起脐炎迁延不愈,并形成脐肉芽肿。
二、发病机制
病原菌侵入脐部后,早期只限于局部感染,如炎症未能得到控制,则炎症范围扩大,并发腹壁蜂窝织炎。感染沿淋巴扩散可造成上下腹壁甚至下胸部的广泛感染。感染局限后可能形成脐周脓肿,如向深部侵犯可引起腹膜炎。新生儿感染尚可通过未闭的脐动、静脉进入血液,出现门静脉炎、门静脉栓塞或败血症,如血栓延伸至门静脉则可导致门静脉梗阻,造成肝外型门静脉高压。如果断脐带后局部创面愈合不良,遗留小肉芽肿,则经常有分泌物,即为慢性脐炎。
新生儿脐炎的症状
新生儿脐炎的症状
新生儿脐炎其实非常常见,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及医疗条件比较差的地区,人们不懂得如何护理孩子的肚脐,很多细节都有可能造成孩子脐炎,包括卫生、饮食等方面,一旦细菌感染,脐炎就成为必然。那么,新生儿脐炎的症状有哪些呢?下面来看看详细介绍。
脐带,是胎儿在母体内由母亲供给胎儿营养和胎儿排泄废物的通道。胎儿出生后,医务人员会将脐带结扎,切断。断脐后,脐带残端逐渐干枯变细,而成为黑色。一般在宝宝出生后后3-7天脐带脱落,脐带脱落前伤口很容易感染而发生脐炎。脐炎是指脐残端被细菌入侵、繁殖所引起的急性炎症。
肚脐疼、肚脐痒、脐周肿胀、脐残端有少量黏液或脓性分泌物、脐带感染、脐窝内有肉芽组织增生、脐血、脐周脓性分泌物较多,脐带根部发红,或脱落后伤口不愈合,脐窝湿润、流水,这是脐带发炎的最早表现。以后脐周围皮肤发生红肿,脐窝有浆液脓性分泌物,带臭味,脐周皮肤红肿加重,或形成局部脓肿,败血症,病情危重会引起腹膜炎,并有全身中毒症状。发热,不吃奶,,精神不好,烦躁不安等。慢性脐炎时局形成脐部肉芽肿,为一小樱红色肿物突出、常常流粘性分泌物,经久不愈。
新生儿脐炎症状 新生儿脐炎的症状
在脐带炎症最开始的时候,家长会发现宝宝的脐带从最底部开始发红,在脐带脱落之后伤口难以恢复,脐窝处非常潮湿有脓液渗出。
如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宝宝的脐部附近不仅会变得红肿,脐窝还会产生浆液状的脓液分泌物,并伴随着异味。脐部处皮肤组织的红肿问题会变严重或有脓肿出现,最终会引发败血症。
如果放任病情发展最后还会造成腹膜炎,伴有全身中毒的病症。患儿出现发烧、拒奶、精神萎靡、暴躁易动等情况。
脐带消毒预防新生宝宝脐炎
新生儿脐炎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患儿有不少。在正常情况下,脐带在出生后3-7天脱落。但在脐带脱落前,脐部易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
脐带结扎后留有脐血管断口,如果脐部感染,细菌及其毒素进入脐血管的断口处并进入血循环,就会引起菌血症。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菌血症会很快发展为败血症甚至脓毒血症。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功能差,约有30%的败血症患儿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病势凶险,死亡率高,幸存者也常有合并症,如硬脑膜下积液、低钠综合征、失明、失聪、癫痫或痴呆等。
新生儿脐炎的发生,一方面是由于出生时断脐消毒不严而感染,更常见的是由于脐带残端被污染而发生感染。现在天气炎热,家长给孩子洗澡比较勤,脐部很容易沾上水,如果不及时擦干,或者消毒不完全就裹上纱布,使脐带浸在潮湿的环境下,很容易造成感染。
有的父母对宝宝的脐带过分重视,脐部除了包裹纱布外,还垫上一层厚布,再将兜的尿布盖上,里外好几层。当尿布被尿湿后,尿液将纱布和垫的厚布浸湿,各种病原菌就会在脐带这适宜的环境下繁殖感染。
其实新生儿脐炎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在脐带未脱落前,新生儿洗澡后要将脐带周围的水吸干,并用75%的酒精消毒残端,再换上干净的纱布包裹好。
要提醒的是,消毒时一定要将未脱落的脐痂轻轻提起,消毒液要涂到根部,稍微晾干后,用纱布包好。保持局部清洁卫生,不要将尿布盖在脐部上,以保持局部干燥;勤换尿布,防止尿液污染脐带。如果有脐带根部发红,或脐带脱落后伤口不愈合,脐窝湿润、流水等表现,应立即进行局部处理,用3%双氧水冲洗局部2-3次,碘酊消毒,再用酒精脱碘;如果脐部炎症明显,有脓性分泌物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治疗。
做好脐带护理防止新生儿脐炎
脐带是胎儿从母体获取营养的供养线,新生儿出生后,脐带结扎,使新生儿腹腔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通道被堵塞,所剩下的1厘米左右脐带残端,在正常情况下于生后 3-7天脱落,脱落的时间早晚因不同的结扎方法稍有差别。但在脐带脱落前,脐部易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而发生新生儿脐炎,进而细菌可侵入腹壁、进入血液,成为引起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新生儿脐炎的发生,一方面是由于出生时断脐消毒不严而感染,更常见的是由于脐带残端被污染而发生感染。可以说父母对宝宝的脐带是十分重视的,一是担心感染,二是担心经此处容易着凉。因此,脐部除医生给予包裹的纱布外,上面还垫上一层厚布,将所兜的尿布再盖在上面,内内外外好几层。当尿布被尿湿后,尿液将纱布和垫的厚布浸湿,而换尿布时,尿布内面的纱布和垫布又不会换,使脐带浸在潮湿的环境下,各种病原菌在脐带这适宜的环境下繁殖感染。
新生儿脐炎是什么原因
断脐后处理不当所致新生儿脐炎多因断脐时或断脐后处理不当,使细菌由脐残端入侵、繁殖而引起的急性炎症。可由任何化脓菌引起,但最常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溶血性链球菌等感染。
消毒清洁不当所致
宝宝出生后3——7天左右,脐带就会自己脱落。在脱落前后的这段时间里,需要医生和家长细细看护、防止感染。如果没有正确的进行消毒清理的话,非常易导致细菌病毒侵袭,造成脐部炎症。
家长要让宝宝脐部的皮肤始终保持干爽清洁,在脐带脱落前后,每天坚持拿碘酒给脐部周围皮肤做好消毒工作。
卫生保健不够很多家长缺乏足够的脐部保健和卫生常识,没有认识到脐部护理的重要性。刚出生的宝宝皮肤黏膜非常娇嫩,皮下大量的血管很容易破裂造成感染。如果不能及时包扎处理脐部的话就给细菌进入身体内部制造了条件。有的家长会放任宝宝的粪便和尿液让脐部变得污浊,这样不仅让脐部产生病毒污染,还会造成脐部溃烂。
家长要及时给宝宝更换尿布,以免宝宝的各种排泄物会对脐部造成污染。
不良习惯所致有些家长不重视宝宝的卫生和安全,当宝宝因为生病而哭闹的时候不及时送医,反而会拿一些没有消毒的尖锐物体,自己动手将宝宝脐部周围的皮肤挑破。这种不卫生不科学的处理方式会加重细菌感染的程度。有的宝宝由接生婆用农村的土方法接生出来,她们通常会用烫过的剪子给宝宝剪脐带,这也易造成脐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