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食疗方法是什么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食疗方法是什么
党参粟米茶
党参20克,粉碎,粟米100克,炒熟,加水1000毫升同煮,煎剩一半时可当茶饮。
糯米百合莲子粥
糯米100克,百合30克,莲子(去芯)20克,红糖适量,共煮粥食用。每日一次,连服7—15天。
威灵仙蛋汤
威灵仙30克,加水200毫升,煎半小时去渣取汁。加生鸡蛋2个去壳,兑入药汁,加红糖5克,共煮成蛋汤。每日服一剂,连服两剂。
猪肚煨胡椒
猪肚一只,洗净,胡椒10克,研末放入猪肚内,用线扎紧,文火煨炖,熟后加调味品,饮汤食肚。2—3日一次。
胡萝卜淮山药鸡内金汤
胡萝卜250克,淮山药20克,鸡内金10克。胡萝卜、淮山药洗净切块与鸡内金同煮,半小时后加红糖少许,饮汤。
参须石斛滋胃汤
人参10—15克,石斛12—15克,玉竹12克,淮山药12克,乌梅3枚,大枣6枚。共水煎,分两次服用。
如何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
如何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
慢性胃炎常指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前者一般不会癌变,后者的癌变率约为6~10%。防治慢性胃炎癌变主要是指防治萎缩性胃炎癌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常见的不适症状有上腹隐痛,进食后加重,可伴食欲不振、反酸、嗳气等。依靠胃镜检查并取活组织做病理检查可确诊。临床工
作中接诊的萎缩性胃炎患者有以下4种类型:第一类:由于害怕进行胃镜检查或其它原因,尽管已患萎缩性胃炎,但未确诊,病人自己不知道。第二类:虽然在医院通过胃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但病人认为是一般胃炎,治疗不积极,也不复查,更不知道有可能癌变。第三类:知道部分萎缩性胃炎可以癌变,因而产生恐惧感,不论病情轻重,强烈要求手术切除。第四类:积极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按医生要求定期复查,这类病人约占1/4左右。所以,多数患有萎缩性胃炎的病人缺乏防治的一般知识。
根据胃镜下所见和取胃粘膜病理组织检查,将萎缩性胃炎分为轻、中、重三度,如发现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又称异型增生)也分为轻、中、重三度。一般而言,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轻度肠上皮化生,短时间内是不会发生胃癌的。中、重度萎缩性胃炎注意定期复查。伴重度肠上皮化生或中、重度不典型增生需要结合临床,注意跟踪复查,决定是否手术。少部分萎缩性胃炎发生癌变是一个慢性的过程。所以,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最好从以下几方面正确对待:
(1)积极治疗慢性胃炎,促进腺体恢复,防止发生进一步萎缩。
(2)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一般半年至1年复查1次胃镜,并取活检。
(3)减少各种刺激物,如烟、酒、辛辣食品等。不要暴饮暴食,不吃霉变食物,少食盐腌、熏制、油炸食品。
(4)情绪乐观,正确对待疾病。
(5)长期胃部不适的病人,特别是45岁以上者最好做胃镜检查,以确定胃炎轻重及类型,萎缩性胃炎患者应观察有无恶变。
(6)手术治疗一定要经消化专科医生会诊后与外科医生共同决定。
(7)如果定期复查,即使发现早期胃癌,手术效果也是较好的。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有哪些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一: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继续:慢性萎缩性胃炎可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解放军总医院等6个医院报告经5~8年的随访观察浅表性胃炎164例,其中34例转变成慢性萎缩性胃炎(20 .7%)。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因均可成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致病与加重因素。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二:遗传因素:根据Varis调查,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的第一代亲属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恶性贫血的遗传因素也很明显。有亲戚关系的发病率比对照组大20倍,说明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三:金属接触:铅作业工作者胃溃疡发病率高,胃粘膜活组织检查发现萎缩性胃炎发病率也增高。Polmer称之为排泄性胃炎。除铅外很多重金属如汞、碲、铜及锌等对胃粘膜都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四:放射:放射治疗溃疡病或其他肿瘤,可使胃粘膜损伤甚至萎缩。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五:缺铁性贫血:很多事实说明缺铁性贫血与萎缩性胃炎关系密切,Badanoch报道缺铁性贫血50例,正常胃粘膜、浅表性胃炎及萎缩性胃炎各占14%、46%及40%。但是贫血引起胃炎的机理尚不明了。有些学者认为胃炎是原发病,因为胃炎胃酸低致铁不能吸收,或因胃出血以致形成贫血;另一种意见认为先有贫血,因为身体内铁缺乏使胃粘膜更新率受影响而容易发生炎症。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六:生物性因素:慢性传染病如肝炎、结核病等对胃的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慢性肝病患者常有慢性胃炎的症状和体征,胃粘膜染色也证实在乙肝病人胃粘膜内有乙肝病毒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瑞金医院报道91例萎缩性胃炎病人,有24例(26.4%)合并慢性肝炎。所以慢性传染病特别是慢性肝病对胃的影响值得注意。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七:体质因素:临床统计结果显示本病的发生与年龄呈显著的正相关。年龄愈大,胃粘膜机能“抵抗力”也愈差,容易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损伤。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八: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空肠吻合术后,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可反流至胃内,并破坏胃粘膜屏障,促使H?+及胃蛋白酶反散至粘膜内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从而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并可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九:免疫因素:在萎缩性胃炎,特别是胃体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缩粘膜的浆细胞内,常可找到壁细胞抗体或内因子抗体,故认为自身免疫反应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关病因。近年来发现少数胃窦胃炎患者有胃泌素分泌细胞抗体,它是细胞的特殊自身免疫抗体,属Ig G系。部分萎缩性胃炎患者体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有异常,提示细胞免疫反应在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上也有重要意义。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十: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和Warren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粘液层及上皮细胞中首次分离出HP。此后众多学者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在60%~90%的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中培养出HP,继而发现HP的感染程度与胃粘膜炎症程度呈正相关关系。1986年世界胃肠病学会第八届会议上便提出了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是什么
由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容易诱发胃癌,因此,人们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越来越重视,早发现早治疗是防止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的重要举措,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常常缺乏特异性,患者常常不会第一时间想到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定期胃镜检查是早发现本病的一大方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呈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胃粘膜固有腺萎缩(数量减少,功能减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炎性反应,其诊断主要依靠胃镜发现和胃粘膜活组织检查的病理所见。随着年龄的增长,本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病变程度也越重,故有人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中老年胃粘膜的退行性变,是一种“半生理”现象。胃癌高发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比低发区高。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
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上腹部饱胀或钝痛,少数病人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消瘦、贫血、脆甲、舌炎或舌乳头萎缩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不仅缺乏特异性,而且与病变程度并不完全一致。临床上,有些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但大多数患者可有上腹部灼痛、胀痛、钝痛或胀满、痞闷,尤以食后为甚,食欲不振、恶心、嗳气、便秘或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有消瘦、贫血、脆甲、舌炎或舌乳头萎缩,少数胃粘膜糜烂者可伴有上消化道出血。其中A型萎缩性胃炎并发恶性贫血在我国少见。本病无特异体征,上腹部可有轻度压痛。
由于本病发病率高,且临床上常反复发作,不易治愈,又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因而慢性萎缩性胃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萎缩性胃炎多久能转变成胃癌
萎缩性胃炎,但还是建议您去医院做胃镜进一步确诊。萎缩性胃炎初期不是很严重,但后期就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萎缩性胃炎十分严重是可能会导致癌变,还会引起胃溃疡和胃出血。可以用饮食和良好的生活规律来调节:1、可以吃蔬菜和水果如:西红柿,油菜,菠菜,胡萝卜、荔枝、柑、橘等。2、要适当的运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如饭后慢走溜达。3:可以吃一些鲜果汁,米汤,鸡蛋汤等流质食物,这样不会刺激胃部避免萎缩性胃炎更加严重。4、最好采用炖或蒸的烹饪方法把食物做细、烂、软以便减轻对胃的压力。平时还要注意不要暴饮暴食,不要吃一些油腻。辛辣、生冷等食物,戒烟戒酒保持良好心情,萎缩性胃炎会有所慢慢好转。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炎的重要类型,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等胃炎类型比,其病症较为严重。另外,不同患者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由于病程、症状表现等病情不同,所以在病症表现上也会有些差异。除通过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对病情判断是否严重外,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方法、治疗费用、检查项目的多少,都是判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标准。所以需进行综合评估,不能一概而论的说严重或者是不严重。
萎缩性胃炎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胃病,通常症状就是胃部感觉胀气疼痛,经常的消化不良有烧心的感觉,大便异性。通常这些症状的发生都要注意自己是否已经换上萎缩性胃炎了。在治疗上,如果不是很严重的,只是轻微的并且在发病初期,可以通过一般的药物治疗,加上生活中的食疗能更加促进治疗的方法,饮食规律清淡,注意休息,不能吃太过刺激的食物,如果太过严重就要根据自身状况进行遵医嘱治疗。
萎缩性胃炎会癌变吗
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是比较常见的,但很多人一旦听说自己得了“萎缩性胃炎”就会非常紧张,担心自己会得胃癌。那么萎缩性胃炎究竟会不会癌变呢?来看看专家的解答。
专家介绍,其实,萎缩性胃炎分浅表和慢性两种,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由浅表萎缩性胃炎发展而来,与胃癌的发生关系比较密切。随着年龄的增长,本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病变程度也越重。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呈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胃黏膜固有腺萎缩(数量减少、功能减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炎性反应。有资料显示,50岁以上人群有50%的人会得慢性萎缩性胃炎,但是仅有极少部分人会得胃癌。
胃癌不是一朝一夕发生的,是几年十几年的长期演变、渐进的过程,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异型增生等才是胃癌的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比较复杂,通常是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而后经过肠化生、异型增生转变成胃癌,只有一小部分人会因此最后走上这条道路。不要因为自己被诊断为萎缩性胃炎就过分担忧,两者虽然有关系,但是不是得了萎缩性胃炎就一定会得胃癌。
萎缩性胃炎有很多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上腹部饱胀或钝痛,少数病人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消瘦、贫血等。而诊断主要依靠胃镜发现、胃黏膜活组织检查和病理所见,定期检查胃镜及活组织病理检查,可以发现癌症的癌前状态。最主要是中、重度的异型增生,甚至可以发现早期的癌症。
幽门螺杆菌(Hp)被认为是萎缩性胃炎的主要致病菌,同时也是胃癌的高危因素。根治Hp是治疗萎缩性胃炎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是相当复杂的过程,根据不同病因应采取不同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有针对地使用减少胃攻击因子的药物,如杀灭Hp二联、三联疗法及各种制酸剂。有针对地增加胃黏膜保护药物,即各种胃黏膜保护剂,有胃动力障碍的可用各种促胃动力药物,还有各种助消化酶制剂等。经过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以从根本上改善症状甚至治愈,仅有极少部分人不注意保护,又没有严格治疗,病情会长期反复发作,长期不愈,且有异型增生,这部分人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是胃癌发生的高危人群。
为了预防萎缩性胃炎癌变,首先,应该去除致病因素。避免食用对胃黏膜刺激性强的各种食物、药物,比如高浓度的酒和浓茶、过烫过热的食物,以及长期服用水杨酸等药物,必要时戒烟戒酒,烟酒虽然不会直接刺激胃黏膜,但会间接削弱胃黏膜的保护因素。其次,应该调整饮食结构,多食易消化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B6、叶酸等营养素的蔬菜和水果,对保护胃黏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和适当休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及时治疗各种胃病,对减少萎缩性胃炎的癌变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如不能通过进食补充的营养,可以通过药物代替治疗。随着年龄增长,人的生理性萎缩、癌变率也相应增加,人们应该注重体检,定期检查胃镜,发现重要的癌变倾向者,给予严密的观察和治疗。治疗后再复查胃镜,检查治疗的结果,这对于预防萎缩性胃炎的癌变也是至关重要的。
萎缩性胃炎癌变的几率有多大
慢性萎缩性胃炎出现肠上皮化生者,大约6%可能发展为胃癌萎缩性胃炎分为轻、中、重三度。若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两者被认为是胃癌的前期,所以有一部分萎缩性胃炎可能转变为胃癌。但并非所有的萎缩性胃炎都会发展为胃癌,因而需要尽早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究竟是如何转变为胃癌的,目前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但普遍认为胃癌与萎缩性胃炎有关,特别是 B型萎缩性胃炎。对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应是多方面的,包括精神因素、饮食、药物及手术等。首先在精神上要保持乐观的态度,其次生活要有规律、不饮酒、不吸烟。至于药物治疗,一般来讲,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一些药物治疗下有可能获得逆转,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治疗上比较困难。
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已把慢性萎缩性胃炎同恶性贫血、手术后残胃、胃息肉、胃粘膜巨肥症一起称为五个癌前疾病之一。对胃癌的深入研究表明,萎缩性胃炎的细胞重度不典型增生是癌前病变。有人对早期胃癌的组织学及组织化学研究后提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粘膜肠化生可移行为癌组织。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有哪些呢
(1)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继续:慢性萎缩性胃炎可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经5~8年的随访观察浅表性胃炎164例,其中34例转变成慢性萎缩性胃炎(20 .7%)。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因均可成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致病与加重因素。
(2)遗传因素:根据VARIS调查,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的第一代亲属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恶性贫血的遗传因素也很明显。有亲戚关系的发病率比对照组大20倍,说明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3)金属接触:铅作业工作者胃溃疡发病率高,胃粘膜活组织检查发现萎缩性胃炎发病率也增高。POLMER称之为泄性胃炎。除铅外很多重金属如汞、碲、铜及锌等对胃粘膜都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4)放射:放射治疗溃疡病或其他肿瘤,可使胃粘膜损伤甚至萎缩。
(5)缺铁性贫血:很多事实说明缺铁性贫血与萎缩性胃炎关系密切,BADANOCH报道缺铁性贫血50例,正常胃粘膜、浅表性胃炎及萎缩性胃炎各占? 14%、46%及40%。但是贫血引起胃炎的机理尚不明了。有些学者认为胃炎是原发病,因为胃炎胃酸低致铁不能吸收,或因胃出血以致形成贫血;另一种意见认为先有贫血,因为身体内铁缺乏使胃粘膜更新率受影响而容易发生炎症。
(6)生物性因素:慢性传染病如肝炎、结核病等对胃的影响也引起 了人们的注意。慢性肝病患者常有慢性胃炎的症状和体征,胃粘膜染色也证实在乙肝病人胃粘膜内有乙肝病毒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瑞金医院报道91例萎缩性胃炎病 人,有24例(26.4%)合并慢性肝炎。所以慢性传染病特别是慢性肝病对胃的影响值得注意。
究竟什么是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也称萎缩性胃炎。是指胃粘膜表面反复受到损害后导致的粘膜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粘膜肌层常见增厚的病理改变。由于腺体萎缩或消失,胃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变薄,并常伴有肠上皮化生,炎性反应及不典型增生。
该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在我国一般人群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甚高,其中萎缩性胃炎占受检人数的13.8%。慢性萎缩性胃炎多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失治或误治转化而成,少数萎缩性胃炎可演变为胃癌。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病情迁延、长期消化不良为特征。主要表现为腹胀,稍微多食则腹胀更明显,口淡无味,胃脘部隐痛不适,疲乏,消瘦,纳差,贫血等,属中医学“痞满”、“胃脘痛”等的范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免疫因素、胆汁反流、生物因素、药物因素以及相关疾病的影响相关连,中医认为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脾胃虚弱、先天不足等有关。
胃镜诊断应包括病变部位、萎缩程度、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程度。肉眼直视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粘膜多呈苍白或灰白,皱襞变细或平坦。粘膜可表现红白相间,白相为主,严重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粘膜有散在白色斑块。粘膜下血管显露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特征,可见到红色网状小动脉或毛细血管,严重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见有上皮细胞增生形成细小颗粒或较大结节。亦有粘膜糜烂,出血现象。
胃粘膜活检病理主要为腺体不同程度萎缩、消失,代之以幽门腺化生或肠腺化生,间质炎症浸润显著。慢性萎缩性胃炎即位于胃黏膜的腺体因炎症浸润等原因,腺体萎缩或消失。慢性萎缩性胃炎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明显增多。主要表现为胃脘有热烧灼感。
慢性胃炎会遗传吗
慢性萎缩性胃炎和遗传因素有关系。严重萎缩性胃炎发生癌变的危险性是随机人群的20倍;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的第一代亲属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有亲戚关系的发病率比没有亲戚关系的对照组大20倍。
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有哪些
1、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继续:慢性萎缩性胃炎可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因均可成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致病与加重因素。
2、遗传因素: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的第一代亲属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恶性贫血的遗传因素也很明显。有亲戚关系的发病率比对照组大20倍,说明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3、金属接触:铅作业工作者胃溃疡发病率高,胃粘膜活组织检查发现萎缩性胃炎发病率也增高。
4、缺铁性贫血:很多事实说明缺铁性贫血与萎缩性胃炎关系密切,正常胃粘膜、浅表性胃炎及萎缩性胃炎各占14%、46%及40%。但是贫血引起胃炎的机理尚不明了。
5、生物性因素:慢性传染病如肝炎、结核病等对胃的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慢性肝病患者常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和体征,胃粘膜染色也证实在乙肝病人胃粘膜内有乙肝病毒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6、体质因素:临床统计结果显示本病的发生与年龄呈显著的正相关。年龄愈大,胃粘膜机能“抵抗力”也愈差,容易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损伤。
7、免疫因素:在萎缩性胃炎,特别是胃体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缩粘膜的浆细胞内,常可找到壁细胞抗体或内因子抗体,故认为自身免疫反应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关病因。
以上就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对该病有所了解了,而以上所介绍的内容并不是全部的,大家要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到正规医院进行咨询。而治疗疾病也建议去正规医院,以免误诊,耽误治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