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膂俞怎么读 中膂俞穴位解剖
中膂俞怎么读 中膂俞穴位解剖
有臀大肌,深层为骶结节韧带起始部;有骶外侧动,静脉后支的外侧支,臀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3,第4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第5腰神经后支。
中膂俞的准确位置图片
科学定位:在骶部,横平第3骶后孔,骶正中脊旁开1.5寸的位置。
快速取穴法:坐位,从骨盆后面髂嵴最高点向内下方骶角两侧循摸可触及一高骨突起,与之平行的髂骨正中突起处即第1骶椎棘突,向下数2椎体即第3骶椎棘突,再旁开1.5寸处,按压有痛感。
中膂俞的功能是什么
中膂俞定位:在骶部,横平第3骶后孔,骶正中脊旁开1.5寸的位置。
快速取穴法:坐位,从骨盆后面髂嵴最高点向内下方骶角两侧循摸可触及一高骨突起,与之平行的髂骨正中突起处即第1骶椎棘突,向下数2椎体即第3骶椎棘突,再旁开1.5寸处,按压有痛感。
中膂俞的功能主治及作用
类属:足太阳膀胱经。
功能: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温阳理气。
主治病症:
1.下焦湿热之痢疾,疝气诸病症。
2.风湿阻络,经气不利之腰肌强痛诸症。
女性膀胱经不通的危害 膀胱经有哪些穴位
睛明穴、攒竹穴、眉冲穴、曲差穴、五处穴、承光穴、通天穴、络却穴、玉枕穴、天柱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厥阴俞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承扶穴、殷门穴、浮郄穴、委阳穴、委中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譩譆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胞肓穴、秩边穴、合阳穴、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跗阳穴、昆仑穴、仆参穴、申脉穴、金门穴、京骨穴、束骨穴、足通谷穴、至阴穴。
中膂俞的准确位置图 中膂俞的功效和作用
功效:清利下焦,益肾健腰。
作用:中膂俞属膀胱经,位于骶部,内应下焦,直肠,故可清下焦,通调肠腑气机,用于治疗腹胀腹痛,泄泻痢疾,疝气;膀胱俞肾相表里,本穴还可补益肾脏,用于治疗肾阴虚,虚火内扰,肾失封藏的消渴。可疏经通络,以治疗腰脊强痛。
中膂俞是什么意思
1、中膂俞穴:经穴名。属足太阳膀胱经。亦称中膂内俞,出《针灸甲乙经》。《灵枢.刺节真邪》名中膂。《千金要方》。
2、别名:中膂,中膂内俞,脊内俞。
3、名解:中膂俞:中,与外、与旁相对,指体内。膂,脊骨也。俞,输也。中膂俞名意指脊骨中的气化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4、本穴位在脊背下部,脊骨为肾之所主,内藏水液,水液气化后由此外输膀胱经,故名中膂俞。别名之意与中膂俞同。
5、穴位含义:脊骨内的气化之气由此外输于膀胱经。
6、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水湿之气。
7、运行规律: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
中膂俞的准确位置图
精确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脊旁1.5寸,平第3骶后孔。
简易取穴: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与脊柱交点处下缘,往下推4个腰椎骨,旁开2横指处即是。
中膂俞怎么读 中膂俞常用配伍穴位
肠道病可配大肠俞,天枢;疝气可配归来,维道,肾俞,阳陵泉;消渴可配肾俞,关元俞,太溪,胰俞;腰脊强痛可配肾俞,委中。
腹泻艾灸穴位是哪个
灸法1
取穴:腹泻特效穴(定位:足外踝最高点直下,赤白肉际之处)。
灸法:采用艾卷温和灸法,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2~3次,治愈为止。
灸法2
取穴:中脘、神阙、天枢、足三里穴。
配穴:久泄者加脾俞、胃俞、大肠俞穴;五更泄者加关元、气海、命门穴。
灸法: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灸5分钟;也可用艾炷灸,每穴灸3~5壮。
灸法3
取穴: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穴。
配穴:寒重者加神阙、关元穴;湿重者加阴陵泉穴;呕恶者加内关穴;里急后重甚者加中膂俞穴。
灸法:神阙穴采用隔盐灸或隔姜灸法,每次灸5~8壮,其他穴位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每次每穴灸5分钟,每日1次。此法多用于寒湿型腹泻。
灸法4
取穴:天枢、中脘、足三里、阳陵泉穴。
配穴:里急后重者加上巨虚、下巨虚穴;食积者加梁门穴;胃脘胀者加内关穴;发热者加大椎穴。
灸法:采用灯火灸法,每穴灸1壮,每日1次,3~5日为1个疗程。本法用于急性腹泻。
灸法5
取穴:申脉穴。
灸法:采用艾条雀啄灸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点燃艾条对穴位处施行雀啄灸,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次10分钟,每日1次。
灸法6
取穴:足三里、隐白、天枢、中脘、神阙穴。
灸法:神阙穴采用隔盐灸法,每次灸5~7壮;其他穴位采用艾炷无瘢痕直接灸法,先将穴位处涂上少量凡士林膏,再放上麦粒大小的艾炷,点燃施灸,当病人感到热痛不可耐受时,更换艾炷,每穴灸5~7壮,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中膂俞的准确位置图 中膂俞保健按摩方法
用中指指腹按揉本穴,每次1-3分钟,长期坚持按摩,能养护腰部,温补肾气,还可治疗不孕症。
中膂俞的功能主治及作用 中膂俞常用配伍
1.配足三里,天枢,曲池,合谷,针刺泻法,清热利湿,调理肠腑,主治湿热泄泻,赤白痢疾。
2.配肾俞,太溪,照海,针刺平补平泻法,滋阴清热,治疗肾虚消渴及多尿症。
3.配关元,归来,足三里,三角灸,针刺补法,灸关元,三角灸,益气举陷,治疗气虚下陷之狐疝。
4.配腰阳关,肾俞,委中,阳陵泉,昆仑,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通络,壮腰止痛,治疗风湿痹阻之腰脊强痛,坐骨神经痛等。
中膂俞的准确位置图
中膂俞穴的位置:位于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三骶后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