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宝宝听力障碍的早期表现

宝宝听力障碍的早期表现

*3个月以下时,对于突然而来的巨大声响丝毫没有反应。

*3-6个月时,对出现的声音不会寻找声源。

*9-12个月时,不会跟随大人的指示去做。

*12-15个月时,不会叫“爸爸”、“妈妈”。

*15-18个月时,对于爸爸妈妈讲的话无法理解,叫不出“爸爸、妈妈”。

*18-24个月时,不能说出两句或两句以上的儿歌。

*24个月后,语言障碍及反应迟钝明显,如听不见小鸟叫,对电话铃声、门铃声无反应等。

贴心提示:

1.当小儿2岁时还不会表达自己的需要,也不能理解大人的话,很可能存在着听力问题。

2.有听力障碍的小儿如能被及早确认,便可早日得到治疗和训练,并在治疗上也比较简单。可使一些小儿的听力完全恢复,即或利用残余听力学习语言,也不至于日后不会说话。

影响孩子听力的几大因素

■我国每年新增聋儿3万多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周永青说,听力障碍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1%-3%。正常发育的婴儿,在6个月时就有识别和分辨语言及其变化的能力。这个时候,如果宝宝生长在有声的语言环境中,就会为以后掌握语言规律打下基础。相反,如果这个时期没有发现自己的孩子听力有问题,那么将错过最佳的语言训练时期。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世界有轻度听力损失者近6亿。我国有听力障碍残疾人2057万,居各类残疾之首,其中大部分人是在婴幼儿时期形成的,而且现在每年还要新增聋儿3万余名。对于这些每年新生的3万名聋儿来说,早与晚发现将对他们的一生造成根本性的影响。

■母亲患病危及宝宝听力

遗传、药物、孕妇染病等,都是造成新生儿耳聋的原因。

周永青说,如果父母双方之一为聋哑,将会把染色体上的显性致聋基因传给子代,如果父母双方为正常听力者,也可能因为均携带隐性致聋基因而使子代发病。

在孕妇怀孕3~4个月时如果患上风疹、腮腺炎、流感等疾病,或复发性肾炎、肝炎、糖尿病,或使用耳毒性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或分娩时产程过长,难产、产伤、新生儿缺氧、窒息等等都可能让宝宝致聋。

目前已发现的耳毒性药物已达100余种,最常见的有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洁霉素、小诺霉素等多种抗生素,还有奎宁、氯奎等抗疟疾药物。这些药物可在妊娠期随胎盘进入胎儿,影响胎儿内耳的发育,也可在各个年龄段致聋。

虽然这些致聋药物在城市已少见,但在农村因药物致聋的聋儿仍时有发生。

■宝宝4个月就会寻找声源

早期发现儿童耳聋并采取适当的康复措施,是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由于儿童在上学之前,与之朝夕相处的是家长,因此家长应是发现小儿听力障碍的第一责任者。周永青说,实际上,只要具备了一定的常识,早期发现孩子的听力障碍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孩子刚一出生,就能听到声音,此时虽然他们不会做出主动的反应,但却能够在声音刺激下产生下意识的反射动作。例如在安静环境下,避开视觉在他耳边用力击掌或敲击音响物品,他就会本能地出现四肢的抖动、眼睑的闭合、呼吸节奏的改变等。这种现象会从出生一直保持到三个月时。如果小儿出生后,屡屡对较大的声音没有反应,就应该考虑是否有听力的问题。

当孩子长到四个月后,就有了主动寻找声源的能力。这时,在孩子的视线之外,给予一定强度的音响刺激,他就会用眼神或转动头颅去寻找。

如果听力正常,等到了一周岁时,就应该听懂一些简单的语言声,例如来来、抱抱、再见等。再大一些就会模仿大人说出一些简单的话语。到了一岁半时,就会按照语言指令,正确指出自己的五官或自己熟悉的物品。如果到了两岁,还没有含有一定意义的语言或听不懂简单的语言,就应该高度怀疑有听力障碍,及时到医院或康复机构去进行听力检查。

■新生儿筛查很关键

要想早期发现宝宝是否有听力障碍,新生儿筛查很关键。目前,我省所有妇产医院都会在宝宝出生一周内进行新生儿筛查,用快速、敏感的试验,检查出有听力障碍疾病或有患听力疾病危险的新生儿。

周永青说,在确诊为听力障碍后,进行相关的治疗和康复非常必要,这是避免日后出现更严重残疾的唯一手段。对于那些永久性听力损害的新生儿,6个月前就应进行佩戴助听器治疗。尚残留部分听力的患儿可选配适当的助听器,使听力器官和听觉神经保持适当的声刺激状态,这有利于日后的语言学习。对于那些重度耳蜗性感音神经性耳聋,佩戴助听器无效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人工耳蜗移植。

■怀孕前三月用药有禁忌

为了减少因准妈妈怀孕误服药物导致宝宝致聋,周永青特意提醒,母亲怀孕前三月是胎儿听觉器官毛细胞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期间母亲若患流感、风疹等病毒感染性疾病,毛细胞发育障碍,则胎儿丧失听觉功能。

此时,要预防感冒或其他疾病,一旦身体有恙,需使用药物,应在医生的具体指导下使用,切忌乱用药。在产前期,母体一般不要接受预防注射,腹部不要接受放射性照射。

宝宝听力障碍的6大因素

1、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母体如果被风疹病毒感染,能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风疹病毒侵犯耳蜗会导致先天性聋。

2、性病:孕妇患了性病,如梅毒或淋病,梅毒螺旋体和淋病双球菌都会通过胎盘使胎儿的耳蜗受到损害,造成感音神经性耳聋。

3、遗传因素:如果男女双方或亲属中有遗传性聋家族史,婚后生育聋儿的发生率就高。

4、流行性感冒:中毒型流感对全身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可产生损害。可以使胎儿出现缺氧及微循环障碍,从而影响到听觉器官的发育。

5、孕期保健不好:母亲在怀孕期间病毒感染,接触了苯、甲醛、放射线等有害物质,使用了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耳毒性药物都可以影响胎儿的听觉发育。

尤其值得一提是准妈妈的孕期保健。母亲孕期感染是与新生儿听力损伤密切相关的重要高危因素。最易发生在怀孕初期的3个月内,常导致孩子不可逆的听力损伤。

6、宝宝患了易引起听力损伤的疾病:如出生时的窒息、产伤,出生后严重的黄疸、中耳炎、细菌性脑膜炎、腮腺炎等。

此外,母亲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也可致宝宝感音神经性耳聋。

所以宝宝听力保健要在妈妈妊娠期就开始,要在宝宝出生前阻断危险因素,避免孕期宫内感染,减少宝宝听力损伤,妈妈孕期一旦感染要及时进行治疗,用药时禁用耳毒性药物。

婴儿听力发育 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宝宝听力一定有问题

很多爸爸妈妈在知道新生儿听力筛查没有通过后,就开始焦躁不安,认为宝宝的听力一定是有问题的,其实这个是存在疑问的。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发育特点,如果宝宝听力发育还未完全,有可能导致宝宝的出生时,听力筛查不过关。另外,如果在妈妈的肚中由于羊水或异物堵塞了宝宝狭小的耳道,也会令宝宝视力有问题。还有“淘气”宝宝不配合听力筛查时导致的不过关。因此,在宝宝出生后如果有听力筛查未通过的情况,爸爸妈妈要记得在出生后42天后复查,若宝宝还存在听力障碍的情况,需要到指定机构进行专项检查并了解确切诊断信息。

怎么预防宝宝听力障碍

小儿听力障碍的早期干预可概括为“三早”,即早期发现和诊断、早期验配助听器和早期进行听觉语言训练。

早期发现,在医疗机构方面,重要是对新生儿的听力筛查,包括耳声发射测试和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等;在家长方面,主要是密切观察婴儿的听觉语言行为,如3个月以内会对突然出现的强声产生眨眼或全身抖动反应;4个月能把头转向声源方向;6个月可旋转头部寻找周围兴趣的发声物体;9个月开始学叫“妈妈”、“爸爸”:1周岁可独立站立,如果发现婴儿有异常表现应该立即去医院耳科检查。如确诊为感音神经性聋,应立即为孩子选配合适的助听器与耳模,借助手助听器,尽早开始听觉言语训练。

助听器的主要作用是把外界声音放大,从而使耳聋儿童听到原来听不到的声音。助听器按外型大致可分为盒式、耳背式和耳内式三大类;按电路主要分为模拟式和数字可编程式两大类。对小孩子而言,选模拟电路的耳背式助听器基本可满足需要。这里必须强调指出的是,不能在商店随便买一个助听器就用,而应当在医院或专门的听力学机构进行验配,道理与配眼镜的验光类似,否则花钱不少而效果不好。耳模是根据小儿外耳腔的形式取样定制的,其作用是稳固定助听器,防治助听器的反馈啸叫并根据听力损失特点来改善助听器的声学性质,为此,定制耳模应视为验配助听器的一个重要环节。言语是通过后天学习而获得的,听觉言语训练包括听力训练、发音训练和言语练三个部分,为使耳聋孩子发准每个音,要分别对呼吸、舌唇运动、鼻音、声带振动、四声和拼音过程进行训练,最后过渡到词汇、词组和句子的训练、听觉言语训练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艰要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又要坚定信心、克服困难、持之以恒。不少重度耳聋孩子,在助听器的帮助下,经过2-3年的听觉言语训练,得到了成功的康复,能在普通小学和听力正常的孩子一起学习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孩子刚一出生就能听到声音,那么新生儿是不是怕声音?这问题经常困扰着没有经验的年轻母亲。依照传统方法,老人们总是把坐月子的母亲和新生儿的房间搞得静悄悄的,连走路也要小心翼翼,生伯弄出一点声音吓着新生儿。这种古老的办法应该结束了。

孩子刚出生就可以听到声音,但他们不知道声音从何而来,也不能分辨不同的声音。这时他们的听觉反射是简单的“惊吓反射”。所以说,新生儿突然受惊哭将起来,完全不必紧张,这并不是孩子的异常行为,而是正常的神经反射。那种因此而让房间里静得没一点声音,唯恐声音吓着新生儿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宝宝听力有障碍的表现有哪些

1.电视声音开很大

看电视或听收音机时,离电视或收音机的距离很近,或喜欢将电视机和收音机的声音开得很大。

2、交谈

孩子与人交谈时,有眼睛紧盯着讲话人的嘴的习惯,这是耳聋之人特有的一种“读唇”的表现。与孩子交谈时,孩子经常会问“什么”或“你再说一遍”,或者表现出没有听清的状态。

宝宝说话晚的原因

"宝宝语言发育迟缓的生理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此外,通常还有以下生理因素

1、听力障碍:因为听不到周围的声音,宝宝不具备学习发音的生理条件,也就不可能理解特定声音所代表的意义,因而无法用语言交流。如果宝宝听力异常发现台湾,就会对宝宝智力,情绪能力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2、智力发育障碍:智力发育有障碍的宝宝语言发展也比同龄人差。

3、发音器官发育异常:在确认宝宝听力完全正常之外,还需要进一步检查宝宝的发音器官是否正常,以确定是否需要对其进行专门的发音与说话训练。

除生理原因之外,宝宝说话晚还可能存在以下心理或教养环境方面的原因

1、父母少言寡语,宝宝缺乏学习与模仿语言的环境。

2、父母对宝宝说话的要求高,一旦宝宝出现错误,父母总是急于纠正他的发音,或催促宝宝赶紧改正,父母的这种行为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无形中抑制了宝宝的表达欲望。

3、父母说话速度偏快、偏长、偏于复杂,以致宝宝模仿困难。

4、父母喜欢包办宝宝的一切,对宝宝照顾极为细致,常常在宝宝发出需求信号之前就已经满足了宝宝的需求,或者习惯替宝宝表达需要,因此,宝宝无需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他学说话的动机受到抑制。"

宝宝出生3天听力测试不通过 宝宝出生3天听力测试不通过是什么原因

很多新生宝宝一出生没多久就做听力筛查,结果是不通过,这可能是因为刚出生的孩子耳道里存留有羊水、胎脂的原因,导致初次听力筛查不通过,但实际上宝宝的听觉系统功能是正常的。

新生宝宝中耳积液是影响0AE测试结果的主要干扰因素,中耳积液的宝宝,无论耳蜗功能正常与否,其测试结果均可显示为异常,不过随着宝宝对中耳积液的吸收,3个月后听力诊断检查时,有的宝宝听力可转变为正常。

有时医生在给宝宝做听力筛查时,宝宝不大配合,出现动来动去、烦躁不安的情形时,也会导致测试出的结果是不通过的现象。

另外如果给宝宝测试听力的医生技术不到位也是会导致测试结果异常,出现不通过的因素之一,如:耳塞未完全插入外耳道、耳塞的插头与导线之间断线、测试环境不符合标准等。

如果宝宝本身就是患有先天性听力障碍,那么对于宝宝出生3天听力测试不通过的结果则是正确的判断,但通常先天性听力障碍最后的确诊要在宝宝出生3个月之后,因为这时宝宝的听力发育才定型。

相关推荐

宝宝不会说话怎么回事 听力障碍的影响

语言是学习模仿而来,若听力出现障碍,会直接影响孩子学习说话。先天性听力丧失的小儿,几乎无法学习语言,也就是“十聋九哑”。也有的孩子对高频声音听不到,如“丝”、“夫”等,而低频声音则可听到,如钟表“滴滴哒哒”声音,拍手、关门、汽车声等,所以,父母常常无法发现孩子听力障碍,而宝宝到了2岁还不会说话,这就需要专业医生对孩子做进一步检查。

宝宝语言发育迟缓

在医院,有时可以见到一些年轻的爸爸妈妈带着孩子来咨询:“我的宝宝都两岁了,为什么只会喊爸爸妈妈,问他什么他都明白,就是不肯开口说话,只是用手比划。”“我的宝宝平时看上去挺机灵的,听力和智力测试都没什么问题,就是不怎么会说话,只会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语言是后天在生活实践中反复学习和练习而获得的一种与人们进行交流思想、表达心灵及情感的工具。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儿童口头表达能力或语言理解能力明显落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的发育水平。语言迟缓不仅会影响到儿童认知发展,而且还会影响儿童情绪、

新生儿听力筛查什么时间做

卫生部规定在2-7天内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在医院生产的宝宝,一般在出生后72小时就进行筛查,及时发现新生儿听力障碍。如果新生儿听力筛查没有通过的话,出院前可以再做一次。还是没有通过的话要进行复筛,即在宝宝42天时到医院进行复查。

婴儿听力发育 宝宝能听见我的呼唤就一定是听力正常的

其实大部分宝宝的小耳朵都是健康的,但是,爸爸妈妈在宝宝出生后还是要彻底为宝宝进行听力筛查。有些爸爸妈妈可能觉得,宝宝能够听到我的呼唤了,就一定听力没有问题,这是存在误区的。听力障碍是有级别的划分的,分为:一级,双耳残余听力大于90dB;二级,单耳残余听力大于80dB;三级,双耳残余听力大于70dB;四级,单耳听力损失大于等于50dB。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重视宝宝听力筛查,以免耽误宝宝病情。

新生儿听力筛查没通过怎么办

新生儿出生后2-5天进行听力学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受试儿划分为通过筛查和未通过筛查两个群体: 1. 未通过筛查的新生儿为可以听力障碍群体,必须在出生42天内接受复筛,如仍未通过则应转至专门的听力诊断结构,在3个月内完成诊断性听力学检测和评估,并在6个月内确诊并治疗。 大多数儿童听力筛查NHS方法是耳声发射和自动听性障碍,这两种方法是非常有用的。目前很多医院开展了听力筛查结合耳聋基因检测,联合对听力疾病进行筛查。 儿童听力筛查NHS意义 在于可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宝宝听力损伤,最大限度减少听力损失对宝宝

婴儿听力筛查未通过怎么办,婴儿听力发育避免这些误区! 误区3:宝宝能听见我的呼唤,就一定是听力正常的

其实大部分宝宝的小耳朵都是健康的,但是,爸爸妈妈在宝宝出生后还是要彻底为宝宝进行听力筛查。有些爸爸妈妈可能觉得,宝宝能够听到我的呼唤了,就一定听力没有问题,这是存在误区的。 听力障碍是有级别的划分的,分为: 一级,双耳残余听力大于90dB; 二级,单耳残余听力大于80dB; 三级,双耳残余听力大于70dB; 四级,单耳听力损失大于等于50dB。 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重视宝宝听力筛查,以免耽误宝宝病情。

鼻炎带来听力障碍

小孔今年26岁,有着近5年的鼻炎史。2年前他发现自己听力出现了问题,同学在稍远的地方讲话,如果不仔细去听就听不到对方在说什么,这常常让人误以为他故意不吭声,弄得他挺苦恼。后来,小孔到医院就诊,经检查发现,原来他的听力障碍是因为鼻炎引起的。 很多来门诊看鼻炎的患者都是多年的老病号,最初发病时没有足够重视,当影响到听力时再来看病,就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鼻炎并不是一个小问题,由于发病部位毗邻咽鼓管咽口,若不及时治疗,很可能造成听力障碍。 在外耳道深部有一个叫鼓膜的膜状结构,将外耳与中耳分开。正常情况下,鼓

新生儿出生后最好做听力筛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时间 有研究数据表示,大约每650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个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问题。在过去,宝宝听力筛查一般在出生后3个月到6个月。但是现在新生儿听力筛查在出生后3-5天内。研究表明,对听力障碍宝宝,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除了新生儿出生后3-5天要进行听力筛查,还要进行第二次复筛。第二次复筛主要对象是出生42天婴儿听力初筛节没通过或者有可疑,有些初筛即使通过了也需要复筛。听力损失高危儿更需要进行听力复筛。 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 做听力筛查有很多方法。有一种就是在婴儿耳朵里置入耳塞,耳塞

听力障碍的表现

3个月以下时,对于突然而来的巨大声响丝毫没有反应。 3—6个月时,对出现的声音不会寻找声源。 9—12个月时,不会跟随大人的指示去做。 12—15个月时,不会叫爸爸”、妈妈”。 15—18个月时,对于爸爸妈妈讲的话无法理解,叫不出爸爸、妈妈”。 18—24个月时,不能说出两句或两句以上的儿歌。 24个月后,语言障碍及反应迟钝明显,如听不见小鸟叫,对电话铃声、门铃声无反应等。 贴心提示: 1、当小儿2岁时还不会表达自己的需要,也不能理解大人的话,很可能存在着听力问题。 2、有听力障碍的小儿如能被及早确认,便

听力障碍饮食注意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听力的衰退与肾虚有着密切的关系。故老年人可常喝核桃粥、芝麻粥、花生粥、猪肾粥等,对于保护听力颇有裨益。 钙和维生素D有助于保护鼓室内的小骨骼,可避免患似骨质疏松样的耳硬化症。因此,补充一些钙和维生素D能防止骨骼损害。 饮用脱脂乳可以增加耳骨骨质,也可净化耳动脉;常吃胡萝卜、南瓜、西葫芦等蔬菜能补充β-胡萝卜素;酵母、花生、牡蛎、贝类和牛羊肉等含锌较多;从深绿色叶菜和硬果中可以得到镁。以上食物应常吃,特别是老年人和听力减退的人更应该常食以增强听力。 适宜吃的食物: 1.多吃含铁丰富的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