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事项长走锻炼需注意
2大事项长走锻炼需注意
长走前的准备工作要细致
选一双合脚的软底运动鞋。如是专门的跑鞋更好,这样可缓冲脚底的压力,以防止不太运动的关节受到伤害。穿一套舒适的运动装。这样能让自己的心情和身体放松,从繁忙的工作生活中走出来。准备一壶清茶水。可适当加些糖、盐,因为清茶能生津止渴,糖、盐可防止流汗过多而引起体内电解质平衡失调。选择一条合适的运动路线。可以是公园小径、学校操场、住所附近,甚至上下班的途经小路。在运动中人体耗氧量会增加,如空气不好,甚至有废气等污染物,反而会使运动效果适得其反。所以,长走路线应该是人流量少、通风、空气好,离汽车越远越好。长走时间要恰当。长走锻炼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每天太阳升起以后,下午3点也是最佳的锻炼时间。长走运动不能等同于平常的走路、散步或逛街,每周锻炼至少3次,并且每次不能少于30分钟。
走路太随意达不到健身目的
长走前一定要做一些准备活动,如轻轻压一压肌肉和韧带,做一些下蹲运动等,让自己的心脏和肌肉进入到运动状态。健步走时步幅应略大,挺胸、收腹,目视前方,上半身略向前倾,双臂自然在身体两侧摆动,注意力集中,呼吸自然均匀。长走开始后不能随意停下,直到锻炼结束。长走健身运动要循序渐进,运动强度应由小到大,运动时间由短到长。运动后别忘做一些放松运动。
同样是走路,如果要“走”出健康来,在锻炼时要保证一定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如果不了解自己的运动能力,开始时应尽量选择较低强度,若在训练后次日没有感到心慌、心悸、头痛、无力、心率加快等不适,可逐渐加大强度,否则,要减低强度。
长期缺乏锻炼怎么锻炼
1、长期缺乏锻炼选择项目要适宜
长期缺乏锻炼的人在锻炼前最好做一次较为全面的体格检查,对自己的身体情况做出正确的评估,确定是否可以参加体育锻炼,并听取医生的意见和建议,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
根据自己的健康情况、特点和条件选择合适的、自己最为喜欢的运动项目。一般来讲,应选择各关节、各肌群都能得到锻炼的运动项目如快步走、慢跑、游泳等,而不应选择强度过大,速度过快的较剧烈的运动项目。有条件时,可进行一项以上的体育活动,选择一个主项和副项来互补不足。当然,最好是根据医生开出的运动处方进行锻炼。
2、长期缺乏锻炼要循序渐进
参加运动锻炼决不能急于求成,要懂得达到健身祛病的效果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事,而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科学性锻炼,要循序渐进,日积月累,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锻炼效果。
开始锻炼时运动量要小,适应后再逐步增加和达到适宜的运动量。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后,如运动时感到发热,微微出汗,运动后感到轻松、舒畅,食欲、睡眠均好,说明运动量恰当,效果良好,就要坚持下去。锻炼的动作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慢到快,时间要逐渐增加。每次运动时要由静到动,由动到静,动静结合,逐步过渡。此外,要想掌握动作要领、技巧和锻炼方法,也必须循序渐进,经常练习,巩固效果,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目的。
这样走路才能锻炼身体
强度
每天至少快走40分钟
通过走路健身的方式肯定是好的,但走路分为散步和快走,散步无法达到健身效果,只有快走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锻炼的作用。作为一种运动强度不大的健身方法,快走对老年人和有慢性疾病的人有着较好的效果。
美国匹兹堡大学一项研究发现,走路快的人比走路慢的人死亡率更低。因为快走不仅对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有着很好的锻炼效果,且相比其他运动,对身体的损害也最小。
为保证锻炼效果,快走应至少每次40分钟~60分钟。不少国家提出每天要走“6000步”或“10000步”的口号,其实就是对锻炼时间的量化处理。按每秒走约两步的频率计算,“6000步”大概就是快走40分钟,而“10000步”则需要一个多小时。 刚开始锻炼的人可逐渐增加时长,从快走半小时开始。快走时,一般应使心率维持在每分钟120~140次,且出汗为最佳。身体状况较好的中老年人通过快走可能达不到出汗效果,这时可以辅助慢跑,做到“走跑结合”,进而达到较好的健身目的。
姿势
脚步正,曲臂摆
“人正常走路时,都会略微有一点‘外八字’。”苟波说,轻度的“内外八字”都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但如果走路“内外八字”的状况严重,就需要及时调整甚至就医。因为习惯“内外八字”走路的人,会由于发力点和着力点与正常走路的人不一样,造成髋关节和膝盖的过度磨损。
用这样的不良姿势快走锻炼,非但起不到健身效果,还会加重膝盖和髋关节损伤。走路姿势不正的人,通常鞋子磨损也比正常走路者更快,建议鞋总在一个地方磨损的人最好去医院咨询,及时纠正走路方式。
陆一帆表示,快走时,还应配合正确的摆臂姿势,即曲臂摆,因为直臂摆容易使胳膊充血,引起不适;而在走路步幅上并没有太多要求,只要自己觉得合适就好。
方式
正走、倒走、踮脚走混着来
不少老年人喜欢倒着走,这是个不错的锻炼方法。武文强说,倒走可以锻炼平时很少用到的腰部和背部肌肉,平衡锻炼效果。另外,踮脚走也可以锻炼到腿部肌肉,尤其是让小腿肌肉更紧致。
但无论是倒走还是踮脚走,都属于非正常的走路方式,容易对髋关节和膝盖造成损伤,因此,它们可以作为辅助练习,却不能时间过长,以每次5~10分钟为佳。
陆一帆建议,可在快走后,加入一些力量练习,适当提高运动强度,特别是针对上肢力量的练习:如俯卧撑或做操等。特别是做操,还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陆一帆提醒,最好不要在鹅卵石上做快走锻炼,因为这样很容易崴脚,有糖尿病的老人更要避免,以免造成脚部损伤而不自知。
什么运动能增强体质呢
什么运动能增强体质呢
“许多人都习惯性重复锻炼一个部位,这样就出现了身体健康的不平衡。锻炼身体应该打"组合拳"。”石黎表示,最好的运动其实是游泳,它能锻炼全身也能锻炼脏器功能。但它会受到场地,花费等限制,另外很多人也不会游泳。
中、青年人选择的运动多是瑜伽、跑步、踢毽子、暴走、跳绳等,老年人一般会选择较平缓的走圈,打太极拳、练嗓子等等,这些运动都有优点,也有相应的不足之处。
健身要打“组合拳”,石黎推荐了一些“组合拳”的搭配方式。
跑步+俯卧撑
年轻男士的平常运动跑步最多,除了能有效锻炼好心肺功能,还能锻炼到小腿胫肌、小腿腓肠肌、大腿股四头肌、背直肌。
不足之处是锻炼到的身体部位有局限性。
可以间隔搭配俯卧撑锻炼胸、背、腰、腹、肩、肱三头、小臂指前屈肌,搭配仰卧起坐锻炼上腹肌,背上肌,来完成全身运动。
瑜伽+跑步
女士喜爱的瑜伽,是一种从头到脚的全身运动,不经常用的关节、肌肉、韧带也能在运动中被牵伸,得到锻炼。
不足之处是心肺功能得不到足够锻炼。所以即使每天练习瑜伽,在上楼梯或提重物的时候还是会觉得吃力。选择它的同时,应该间歇性地更换一些能锻炼心肺功能的运动,例如隔天选择慢跑或跳绳。
走圈+倒着走
走圈也是很多老人选择的锻炼方式,但很少倒退着走,侧着身走。这就固定了人体为实现这种功能所设置的诸如肌肉、骨骼、筋脉等部位的运用,使这些部位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负荷过重而形成劳损,而不常用部位的气血运行、神经脉冲却经常处于沉寂状态。
另外,走圈仅仅是下肢的一个锻炼,上肢和心肺功能都不能得到足够锻炼。所以即使每天走一小时,多爬一会楼梯也还是会气喘吁吁,是因为心肺功能没有锻炼好。
自行车+引体向上
骑自行车对心肺功能的提高很有帮助,对减肥也有效,对下肢的锻炼也特别好。
它的不足之处除了只能局部锻炼,有颈椎病的人也不适合长时间骑自行车锻炼,因为骑自行车时头部和颈部会长时间保持一个前伸的姿势。经常骑自行车的人应该搭配能锻炼双臂和腹部的引体向上来完成全身锻炼。
太极拳+爬楼梯
太极拳是老年人喜爱的运动,在练习的时候也属于身体都能锻炼到的运动。还能促进血液循环、修养脑力、消除疲劳、增强身体平衡和协调性。
但从健身角度考虑,老人在锻炼时不应该把平日里所有的健身活动方式都放在慢速打太极拳套路和用意不用力的推手锻炼上。为了弥补传统健身方法在体能、心肺功能等方面锻炼的不足,应有意补充一些其他形式的体育活动方式锻炼,如用大声唱歌,走走楼梯来锻炼一下心肺功能。
健康的身体需要长期进行运动锻炼,上面就是对什么运动能增强体质呢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我们知道很多运动项目都能够让身体变得更加健康,但是需要我们长期坚持才能有更明显的效果,另外平时在生活中也要注意饮食上营养的均衡。
如何走路锻炼
强度:每天至少快走40分钟
专家认为,通过走路健身的方式肯定是好的,但走路分为散步和快走,散步无法达到健身效果,只有快走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锻炼的作用。
作为一种运动强度不大的健身方法,快走对老年人和有慢性疾病的人有着较好的效果。美国匹兹堡大学一项研究发现,走路快的人比走路慢的人死亡率更低。因为快走不仅对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有着很好的锻炼效果,且相比其他运动,对身体的损害也最小。
专家认为,为保证锻炼效果,快走应至少每次40分钟~60分钟。不少国家提出每天要走“6000步”或“10000步”的口号,其实就是对锻炼时间的量化处理。按每秒走约两步的频率计算,“6000步”大概就是快走40分钟,而“10000步”则需要一个多小时。
刚开始锻炼的人可逐渐增加时长,从快走半小时开始。快走时,一般应使心率维持在每分钟120~140次,且出汗为最佳。身体状况较好的中老年人通过快走可能达不到出汗效果,这时可以辅助慢跑,做到“走跑结合”,进而达到较好的健身目的。
姿势:脚步正,曲臂摆
“人正常走路时,都会略微有一点‘外八字’。”苟波说,轻度的“内外八字”都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但如果走路“内外八字”的状况严重,就需要及时调整甚至就医。因为习惯“内外八字”走路的人,会由于发力点和着力点与正常走路的人不一样,造成髋关节和膝盖的过度磨损。
用这样的不良姿势快走锻炼,非但起不到健身效果,还会加重膝盖和髋关节损伤。走路姿势不正的人,通常鞋子磨损也比正常走路者更快,建议鞋总在一个地方磨损的人最好去医院咨询,及时纠正走路方式。
专家表示,快走时,还应配合正确的摆臂姿势,即曲臂摆,因为直臂摆容易使胳膊充血,引起不适;而在走路步幅上并没有太多要求,只要自己觉得合适就好。
走楼梯的好处与坏处
1、锻炼心肺功能:在走楼梯的时候,人体心肌的耗氧量是比较大的,从而可以增强呼吸肌的肌肉强度,改善肺的顺应性,而且走楼梯还能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此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到人体的心肺功能。
2、防止肌肉萎缩:走楼梯的时候需要使用到膝关节、踝关节,并且需要全身肌肉的配合,所以平时适当地走走楼梯的话能够锻炼到关节的灵活度,并能防止肌肉萎缩。
走楼梯是属于一项负重型的运动,在走楼梯的过程中对于人体膝盖的压力是比较大的,此时如果速度过快、姿势不对或者走的时间过长的话,都有可能会对人体的关节造成较大的伤害,尤其是对于一些本身膝盖不太好的人群来说,平时在生活中更要少走楼梯。
晚上要怎样快走才能有减肥效果
晚上快走减肥方法
动作1:平地甩手走 锻炼部位:肘关节、腕关节 能量消耗:7.9卡/分钟 地点:地势平坦的广场、街道平地甩手走主要是对全身关节的锻炼,是锻炼关节的灵敏度和灵活度。
动作2:上坡蹒跚走 锻炼部位:大腿肌肉、小腿肌肉、膝部关节 能量消耗:2.7卡/分钟 地点:山坡、地下停车场、楼梯上坡蹒跚走锻炼的是腿部肌肉群的耐久力和膝部关节弹力。
动作3:下坡漫步走 锻炼部位:腰部肌肉 能量消耗:2.0卡/分钟 地点:山坡、地下停车场、楼梯下坡漫步走锻炼的是臀部的肌肉和腰腹肌肉,是对自身形体控制能力的训练。
建议
1.适当运动,时间和路程不可太长,运动幅度不可太激烈。
2.佩戴一块运动手表,最好有能测量脉搏和血压功能的,能够随时观察自己的身体指数。
3.在进行健走之前不可进食过多,以免增加胃部负担。
倒走的正确方法
在倒走之前进行热身,把身体的各个关节和部位都活动开来,可以以正常走的方式散步10分钟左右,或者是做伸展运动。
想要达到锻炼健身的目的,倒走的时间不能少于30分钟,但是也不能太长,让肌肉出现疲劳的现象。
不要想着,倒走能够健身,甚至能减肥,就天天锻炼。身体在运动之后也是需要休息的,最好是能隔一天锻炼一次,一周锻炼4-5次左右。
一般的话,倒走控制在每秒钟里走两步,30分钟能走2000米。不过也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设定倒走的速度为多少,一定是要在自己能完成的范围里。
锻炼臀大肌怎么锻炼
臀大肌是人体内最大的肌肉。它从骨盆后面延伸到股的上部。从事站立行走奔跑和上台阶等动作。实际上凡是伸直或伸展腿部时,都必须要运用这块肌肉。臀大肌也与其他数块肌肉一起形成臀部。
方法1:
首先双脚站立,一只脚向前迈出一步,迈步的时候,其实是迈出与肩同宽的距离,然后慢慢下蹲,前腿注意膝关节不要超过脚尖,后腿的膝关节不要碰到地面,大腿与小腿成50度夹角。然后上肢一定要立直,挺胸收腹。
锻炼目的:这个动作其实更多的锻炼的是臀大肌。
动作要点:上身一定要挺胸,而且膝关节千万不要超过脚尖。
锻炼强度:15次左右就可以了。
方法2:
仰卧躺在垫子上,屈膝,大腿与小腿呈90度夹角,双手放于身体两侧,臀部慢慢抬起,这时肩关节、髋关节以及膝关节是在一条斜线上,这是我们的起始动作,然后慢慢向上抬起,感觉是两个髋关节向上抬起,然后慢慢下放,向上收紧的时候控制一到两秒钟。
动作要点:只有你的肩、腰、胯是在一条直线上,而且是立地的情况下再往上提,才能锻炼臀大肌的动作。
锻炼强度:一般建议也是在15-30次一组比较合适,做三到五组。
身边锻炼臀大肌的人应该不是太多,其实所有的锻炼都是一个目的,就是让自己看起来更好。无论进行哪种锻炼,都要注意,锻炼的时间不要太长,另外,还有一点就是,一定要坚持,如果是时间不长,很难看到明显的效果,并不是锻炼没有起到好的效果。
老年人锻炼膝关节的2两个误区
1、越高强度锻炼关节越有力
锻炼时应注意保护关节软骨,运动方式不宜高强度,“驴友”平日需规律坚持膝关节股四头肌等长、等张、等动力、灵活度训练及静蹲等练习,并借助手杖分担关节压力,选择气垫软底鞋缓冲关节应力,劳逸结合让关节得到有效休息。
2、老年人走得越多越快关节越好
中老年人适宜慢走锻炼,不适宜选择长时间快步走作为健身手段,特别不要暴走,以免加速已经衰老关节软骨的磨损速度,诱发膝关节炎。走路锻炼身体对于中老年人简单有效,建议走路过程中携带计步器,每分钟内不超过100步,锻炼时间不超过1小时,此外在日常生活和旅游中,尽量多乘车少走路,减少上下楼梯和爬山,保护好膝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