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的中药有哪些 甘草补脾益气
补气的中药有哪些 甘草补脾益气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以秋采者为佳,除去须根,晒干,要厚片,生用或蜜灸用。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用法用量:煎服2-10g,生用性微寒,可清热解毒,蜜灸药性微温,并可增强补益心脾之气和润肺止咳作用。
甘草熬汤的功效 补脾益气
甘草色黄味甘,入脾,味甘补中,是补脾益气的常用药,对于多种气虚证,如心气虚、心悸、脉结代以及脾胃虚弱等症具有治疗作用,将其熬水喝,可用于治疗气虚、脾弱等症。
生甘草的功效和作用
甘草入药已有悠久历史。早在二千多年前,《神农本草经》就将其列为药之上乘。南朝医学家陶弘景将甘草尊为“国老”,并言:“此草最为众药之王,经方少有不用者。”“国老”,即帝师之称。把甘草推崇为药之“帝师”,其原因正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释:“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
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临床应用分“生用”与“蜜炙”之别。生用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
生甘草和炙甘草的区别
生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炙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可解附子毒。
从两者的功能主治来看,炙甘草的药效变得缓和了,功能也少了一些。主要是生甘草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四肢挛急、痈肿疮毒等功效,而炙甘草没有了,或者说是这些功能变得很弱了。
在秋季一般选择生甘草,因为秋天与五脏中的肺相对应,秋天天高气爽,气候干燥,尤其是喜欢吸烟的朋友这时候更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肺,所以选择生甘草的祛痰止咳的功能,兼顾补脾和胃的功效,使得甘草的功效发挥的更好。而在其他季节,大都选择炙甘草,因为炙甘草的性能更加平和,而主要的是利用补脾和胃的功效,并兼顾益气的功效。
生甘草与炙甘草的用法与区别
处方中写甘草,一般指生甘草。为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生用入药者。炙草又名炙甘草、蜜甘草、蜜炙甘草。为生甘草片用蜂蜜拌匀,再炒至不粘手取出摊晾,然后入药者。
甘草与炙甘草的功效与应用不同,特别是古代方剂中生甘草与炙甘草应用区别明显.不可互相代用: 1、生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食物中毒、四肢挛急疼痛,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大剂量30~60g)。
2、炙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脉结代,可解附子毒等。用法用量:一般为1.5~9g。
胃动力不足怎么调养
1. 放松心情,放飞梦想——心情调节法。 高度精神紧张也是胃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如司机、建筑工人、办公室工作人员等的胃病发生率都很高,所以,要经常性的调节好自己的心情。曾经有一位作家这样说过“高兴时,就唱一首歌,寂寞时就写一首歌,无论天上掉下来的是什么,世界总是美丽的。”
2. 规律三餐,避免刺激——饮食调节法。 从生活作息上做起,最起码一天三顿要定时定量,最好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表,然后严格遵守。胃病的人应该戒烟、酒、咖啡、浓茶、碳酸性饮品(汽水)、酸辣等刺激性食物,这些都是最伤胃的。
3. 中药调理,健脾益气——药物调理法。 甘海胃康胶囊组方资料: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甘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海螵蛸:收敛止血制酸止痛,绞股蓝:养心健脾,益气和血,焦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枳实:健脾消痞,消积化滞,沙棘:健脾养胃,活血化滞,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
甘草泡茶喝的好处
草性平,味甘,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临床应用分“生用”与“蜜炙”之别。生用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甘草片为镇咳祛痰药品,作用颇为广泛,在中药汤剂及中成药配伍中,常用其补气益脾、和中缓急、调和诸药之功效;经提炼和加工后的甘草浸膏及制剂却是一种具有良好止咳,祛痰、平喘作用的药物。因此,甘草是能治疗咳喘的。
灸甘草的功效与作用
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临床应用分“生用”与 “蜜炙”之别。生用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
1.抗酸甘草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对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有抑制作用;并有抗酸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作用。
2.镇咳甘草黄酮、甘草浸膏及甘草次酸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祛痰作用也较显著,其作用强度为甘草酸>甘草黄酮>甘草浸膏。
3.抗炎、抗过敏甘草还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粘膜。甘草浸膏和甘草酸对某些毒物有类似葡萄糖醛酸的解毒作用。
4.平衡女性体内的激素甘草常用来治疗随更年期而来的症状,因为甘草里含有甘草素,是一种类似激素的化合物,它有助于平衡女性体内的激素含量。
5.防治肿瘤甘草所含的次酸能阻断致癌物诱发肿瘤生长的作用。
怎样使用甘草
甘草的主要含有甘草甜素甘草酸,甘露醇,葡萄糖,淀粉等,甘草的味道是甜的,药性平和,归入十二经。甘草被称为和事老,甘草一般在春秋季节开始挖,去掉它的茎和须,切成薄片放在太阳底下晒干后用。常用剂量一般是3~18g。甘草可用于腹泻,大便稀,面黄肌瘦,饮食不佳,精神萎靡,浑身无力的患者,有健脾止泻的作用,通常和党参,茯苓,白术等药一起使用,党参补气,白术也是补脾益气的药。茯苓有增强健脾的作用。
甘草泡水最多喝几天需要停掉 甘草为什么晚上不要喝
以免尿多影响睡眠质量。
甘草属于补虚补气类药物,其味甘、性平,主要含有甘草甜素、甘草酸、甘草次酸、黄酮类、生物碱、多糖、氨基酸、香豆素等营养成分,泡水喝可以起到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缓和药性,利尿的作用,但不建议晚上喝,以免造成尿多的现象,从而影响睡眠质量。
甘草 和 炙甘草 的作用是一样的吗
在临床应用中有生甘草与炙甘草之分,特别是古代方剂中生甘草与炙甘草应用区别明显.不可互相代用。但是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有些一看便知是根据古代方剂加减应用于临床的方剂中,生甘草与炙甘草相互代用的现象。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应用广泛主治脾胃气虚的四君子汤,方剂组成为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方中.用炙甘草主要取其甘温益气补中、调和诸药的作用。在平时的调剂工作中经常发现前三味药未变而根据病情酌情加减的方剂中用生甘草。
炙甘草是甘草的加工品,炙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可解附子毒。
而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黑枸杞甘草的功效与作用
甘草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的功效,常用于倦怠乏力、心悸气短等症状。甘草含有甘草酸二铵、甘草酸等成分,可以抑制肝细胞破坏,改善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障碍,促进丙型肝炎病人的肝功能恢复。黑枸杞含多种营养物质,有滋补肝肾的功效,和甘草一起泡水喝,既能补脾益气,又能保肝护肝。
黑枸杞有补肾益精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肾不足、腰膝酸软、遗精、尿频等症状。甘草有抗菌消炎、增强免疫的功效,黑枸杞甘草茶能补肾益精、益气固表,适用于体虚、肾虚、,倦怠乏力者。
甘草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的功效,可用于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疼痛等症状。黑枸杞生津止渴、润肺止咳,适用于虚劳咳嗽。黑枸杞甘草茶有祛痰止咳的功效,咳嗽痰多者可适量食用。
黑枸杞有滋补肝肾、养血安神的功效,甘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两者一起泡水喝有安神、解毒、益气的功效。黑枸杞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花青素可以穿越血脑屏障,减少有害物质对脑组织的受损伤,睡前喝黑枸杞甘草茶,可以有效改善睡眠质量。
黑枸杞甘草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有补血安神、补中益气、润肺止咳的功效。黑枸杞含黑枸杞多糖、花青素等有效成分,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加速血液循环的作用,甘草能抗炎、增强体液免疫。所以,常饮用黑枸杞甘草茶可以提高免疫力。
什么中药补脾最好 甘草补脾益气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胃,肺经,含三萜皂苷,另含多种黄酮成分,葡萄糖,甘露醇,苹果酸,天冬酰胺等。
药理 作用: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缓解止痛。
临床应有:主要作为缓和及调补要药,凡需缓和药性以及兼顾中气时,均可用甘草。
1.调和药性:在复方中作为佐,使药使用,以缓和药物作用的猛烈和刺激性;配热药能缓其热;配寒药能缓其寒。
2.健脾益气:凡脾虚便溏,胃虚口渴,肺虚咳嗽时,常在补益剂中配灸甘草。取其甘温,健脾益气,再配其他补益药物,健脾而养心,益气而补血。
甘草能治胃病吗
对于治疗胃病具有促进作用。
一般来说甘草对于治疗胃病作用是不大的,因为胃病诱发的原因比较多,需要进行系统的检查之后,然后对症治疗效果才好,而甘草的主要作用是补脾、清热,对于治疗胃病作用不大。
但胃病时可以食用适量的甘草进行身体调理,因为甘草补脾、益气,可以帮助温暖人体胃部,促进肠胃蠕动,对于治疗胃部具有辅助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