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心源性休克的饮食

心源性休克的饮食

1、红糖桃仁粳米粥

功效:化淤止血,养血益胃。对妇女淤血内停所致的产后出血较为有效。

原料:桃仁35克,粳米100克,红糖50克。

制法:将粳米淘洗干净,待用。把桃仁去皮尖,清水洗净,待用。将粳米与桃仁齐放入洗净的煮锅中,加清水适量,置于炉火上煮,待米烂汁粘时离火,加入红糖搅化调味即可食用。

2、大枣花生桂圆泥

功效:清气醒脾,调中开胃,补血止血。适用于妇女产后子宫出血和缺铁性贫血等症。

原料:大枣100克,花生米100克,桂圆肉15克,红糖少许。

制法:将大枣去核,清水洗净,待用。把花生、桂圆肉也洗一洗,待用。将大枣、花生米、桂圆肉放入大碗内,共捣为泥,加入红糖搅匀后,上笼蒸熟即成。

3、荠菜炒鲜藕片

功效:和脾,利水,止血。适用于血淤引起的妇女产后腹痛、出血等症。

原料:鲜荠菜50克,鲜莲藕90克,猪油20克,精盐、味精各适量。

制法:将荠菜去杂后,用清水洗净,待用。把鲜藕刮去皮,洗净,切成薄片,待用。将炒锅洗净,置于炉火上,起油锅,倒入荠菜,鲜藕片,翻炒至熟,点入精盐、味精调味,即可服食。一般服食5-7天有效。

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一般治疗包括绝对卧床休息,采用休克卧位,镇静,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止痛,供氧,扩充血容量,对症处理和支持疗法,立即建立血流动力学监测等。

血管活性药物

血管活性药物:该类药物主要指血管扩张药和血管收缩药两大类:一个使血管扩张,一个使血管收缩,两者作用迥然不同,但均广泛用于治疗休克。直至今日如何合理选择血管活性药物的意见尚未统一。笔者认为,究竟应用哪一类血管活性药物应按血流动力学及小血管舒缩状态、脏器灌注情况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唯此才有希望降低休克的死亡率。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过程中,应避免仅仅为了追求所谓正常血压水平而滥用强烈血管收缩药;或者不顾生命器官所必需的灌注压,片面强调应用血管扩张药,造成器官灌注不足。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并可招致严重的后果。

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所致泵衰竭以应用吗啡或哌替啶和利尿药为主,亦可选用血管扩张药以减轻心脏前、后负荷。若经上述治疗后,泵衰竭仍难以控制,可考虑应用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至于洋地黄类强心剂,一般认为在心梗第一个24h内,尤其是6h内应避免使用,因为洋地黄可能诱发室性心律失常,早期心梗对洋地黄耐受性差,易引起副反应。此外,心肌梗死早期出现的泵衰竭主要是心肌缺血、水肿所致顺应性下降,而左室舒张末期容量并不增加,洋地黄难以发挥正性肌力作用。

心肌梗死所致心源性休克多属严重的肌性衰竭,梗死面积往往超过40%,因此洋地黄疗效不佳;但也有人认为若有心脏扩大而其他药物治疗无效时,也可酌情应用快作用洋地黄制剂,如毛花苷C(西地兰)0.4mg加于5%葡萄糖液20ml内缓慢静注,必要时再注射0.2~0.4mg。心梗超过24h仍有心衰而用吗啡、血管扩张药和利尿药无效者,可酌情应用快作用洋地黄,其负荷量以常规剂量的1/2~2/3为宜。

此外,因心梗合并室间隔穿孔、腱索断裂或乳头肌功能不全所致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引起的心源性休克,可适当应用洋地黄制剂,待心功能改善或稳定后,尽早施行心室间隔修补术和二尖瓣修补术或瓣膜置换术。

休克时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心源性休克时是否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简称激素),目前尚无统一的意见。多数学者认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应使用激素,且主张早期使用(休克4~6h内),若休克已超过9h,激素往往无效。

心源性休克患者饮食方案

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经过治疗的休克病人,恢复期可先准备流食。待原发病控制后,身体恢复到一定程度,可改为正常的清淡饮食,少量多餐。根据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具体询问医生,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

1、合理搭配膳食,保证摄入全面充足的营养物质,使体质从纤弱逐渐变得健壮。

2、如伴有红细胞计数过低,血红蛋白不足的贫血症,宜适当多吃富含蛋白质、铁、铜、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C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诸如猪肝、蛋黄、瘦肉、牛奶、鱼虾、贝类、大豆、豆腐、红糖及新鲜蔬菜、水果。纠正贫血,有利于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大脑的供血量,提高血压和消除血压偏低引起的不良症状。

3、莲子、桂圆、大枣、桑椹等果品,具有养心益血、健脾补脑之力,可常食用。

4、伴有食少纳差者,宜适当食用能刺激食欲的食物和调味品,如姜、葱、醋、酱、糖、胡椒、辣椒、啤酒、葡萄酒等。

饮食疗方:

1、红糖桃仁粳米粥

功效:化淤止血,养血益胃。对妇女淤血内停所致的产后出血较为有效。

原料:桃仁35克,粳米100克,红糖50克。

制法:将粳米淘洗干净,待用。把桃仁去皮尖,清水洗净,待用。将粳米与桃仁齐放入洗净的煮锅中,加清水适量,置于炉火上煮,待米烂汁粘时离火,加入红糖搅化调味即可食用。

2、大枣花生桂圆泥

功效:清气醒脾,调中开胃,补血止血。适用于妇女产后子宫出血和缺铁性贫血等症。

原料:大枣100克,花生米100克,桂圆肉15克,红糖少许。

制法:将大枣去核,清水洗净,待用。把花生、桂圆肉也洗一洗,待用。将大枣、花生米、桂圆肉放入大碗内,共捣为泥,加入红糖搅匀后,上笼蒸熟即成。

3、荠菜炒鲜藕片

功效:和脾,利水,止血。适用于血淤引起的妇女产后腹痛、出血等症。

原料:鲜荠菜50克,鲜莲藕90克,猪油20克,精盐、味精各适量。

制法:将荠菜去杂后,用清水洗净,待用。把鲜藕刮去皮,洗净,切成薄片,待用。将炒锅洗净,置于炉火上,起油锅,倒入荠菜,鲜藕片,翻炒至熟,点入精盐、味精调味,即可服食。一般服食5-7天有效。

高丽参和红参的区别 功效的区别

高丽参:大补元气、滋补强壮、生津止渴、宁神益智等功效,适用于惊悸失眠者、体虚者、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

红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不摄血、崩漏下血、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

老年休克的病因

1.低血容量性休克

因严重失水或大量失血致血容量不足,如出血、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骨折等。

2.创伤性休克

由于创伤致血液和血浆大量丢失,加之中枢神经系统创伤因素的参与所致的休克。

3.感染性休克

由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原虫、真菌等感染及其代谢产物(内毒素、外毒素等)引起。

4.心源性休克

由各种心血管病引起心肌收缩力减退,心脏射血障碍或大血管血流障碍导致严重泵功能衰竭。

5.过敏性休克

由过敏原抗体反应引起。老年人休克以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及低血容量性休克较多见。

突然休克是什么原因

1.低血容量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为血管内容量不足,引起心室充盈不足和心搏量减少,如果增加心率仍不能代偿,可导致心排血量降低。

2.血管扩张性休克

血管扩张性休克通常是由于血管扩张所致的血管内容量不足,其循环血容量正常或增加,但心脏充盈和组织灌注不足。

3.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是指心脏泵功能受损或心脏血流排出道受损引起的心排出量快速下降而代偿性血管快速收缩不足所致的有效循环血量不足、低灌注和低血压状态。心源性休克包括心脏本身病变、心脏压迫或梗阻引起的休克。

心源性休克的概述

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是心泵衰竭的极期表现,由于心脏排血功能衰竭,不能维持其最低限度的心输出量,导致血压下降,重要脏器和组织供血严重不足,引起全身性微循环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一系列以缺血、缺氧、代谢障碍及重要脏器损害为特征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临床表现有血压下降、心率增快、脉搏细弱、全身软弱无力、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发绀、尿少或尿闭、神志模糊不清、烦躁或昏迷,若不及时诊治,病死率极高,是心脏病最危重征象之一。

心源性休克(心血管内科)是指由于心脏功能极度减退,导致心输出量显著减少并引起严重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一种综合征。其病因以急性心肌梗死最多见,严重心肌炎、心肌病、心包填塞、严重心律失常或慢性心力衰竭终末期等均可导致本症。本病死亡率极高,国内报道为70%-100%,及时、有效的综合抢救可望增加患者生存的机会。

失血性休克的偏方

偏方(1)生脉针:以生脉散配制而成,每次40~60ml,以等量的50%葡萄糖稀释后静注,或加入10%葡萄糖中滴注,治疗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有效。

偏方(2)参麦针:用人参、麦冬等量配制成10%的浓度,每次20~30ml加入50%的葡萄糖40ml静脉注射,每10~30分钟1次,直到血压回升改为静滴,对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均有效。

偏方(3)参附针:每次10~20ml,加入50%葡萄糖30~40ml静注,1~2次后,用40~80ml加10%葡萄糖250~500ml静滴,一日二次。对阳脱有效。

偏方(4)强心灵:每次0.125~0.25ml,加50%葡萄糖20ml静脉缓慢推注,一日1次,对心源性休克有效。

偏方(5)枳实针:每次0.3~0.5g/kg体重,加入5%葡萄糖10ml缓慢静注,每15分钟1次,待血压回升后,改为0.15~0.35g/kg,加入10%葡萄糖100ml中静滴。休克纠正后停药,对低血容量性休克、阴脱之重症有效。与生脉针合用,对过敏性休克、中毒性休克均有效。

心源性休克饮食的注意事项

1、恢复期心源性休克饮食注意

心源性休克患者一般每天热量可保持在1000千卡-1200千卡左右。足量的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有利于病损部位的修复,乳类蛋白、瘦肉、类、蔬菜、水果等均可食用,特别是绿叶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性质疏利通导,宜经常摄食。每天的饮食中还要含有一定量的粗纤维,以保持大便通畅,以免排便费力。此外,恢复期后,应防止复发,其膳食原则还应包括维持理想体重,避免饱餐。戒烟、酒,如伴有高血压和慢性心力衰竭者应限钠。

2、心源性休克患者的饮食禁忌

心源性休克患者,应忌暴饮暴食和刺激性饮料。暴饮暴食会加重心肌耗氧,加重或诱发心源性休克。特别是高脂饮食后,还易引起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度增高,局部血流缓慢,血小板易于聚集凝血,而诱发心源性休克。此外,还应注意少食易产生胀气的食物,如豆类、土豆、葱、蒜及过甜食物等,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浓茶、白酒、辣椒、可可粉、咖啡等。

3、心肌梗塞注意高发季节的饮食调配

深秋和冬季是心源性休克的易发季节,除了保暖防寒外,还瘀功能和营养丰富的食物,尤以各种药粥最为适宜。陈旧性心源性休克病人的饮食,可按一般冠心病患者的饮食安排。

相关推荐

心源性休克患者饮食上注意哪些

(1)控制总热量的摄人:临床资料表明,心源性休克患者身体超重或肥胖的较多,因脂肪过多环绕心脏,压迫心肌,致使心肌功能进一步减弱。因此,要限制饮食总热量,以控制体重。在休息条件下,每天供给热量以25-30千卡/千克体重为宜。 (2) 补充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维生素C具有增强血管弹性、防止出血的作用,又可促进创面愈合。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主要是蔬菜和水果,尤其是猕猴桃、草莓、新鲜大枣、西红柿等。微量元素中的碘、镁对降低血清胆固醇有重要作用,可减少胆固醇和钙盐在血管壁内的沉积: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海产食

病毒性心肌炎常见症状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和部位,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猝死。患者常在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史,表现为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倦怠、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然后出现心悸、胸闷、胸痛或心前区隐痛、头晕、呼吸困难、水肿,甚至发生Adams-Stokes综合征;极少数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体格检查可发现: ①心脏增大:病情轻者通常无心脏增大,重者可出现心脏轻到中度增大; ②心率和心律的改变:与发热不平行的心动过速、心率异常缓慢和各种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

心肌炎怎么治疗

心肌炎目前还没有特异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强调应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担和组织损伤。伴有心律失常,应卧床休息2~4周,然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严重心肌炎伴有心脏扩大者,应休息6个月至一年,直到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心脏大小恢复正常。分别采用针对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治疗。免疫抑制剂并没有获得一致公认的临床疗效,故不推荐常规应用。激素的应用尚有争论,但重症心肌炎伴有房室传导阻滞,或心源性休克者可以应用激素。必要时亦可用氢化考的松或地塞米松,静脉给药。

心源性休克的实验室诊断

1.血常规 白细胞增多,一般在(10~20)×109/L(10000~20000/mm3),中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血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增高常提示血液浓缩,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血小板计数呈进行性降低,出、凝血时间延长。 2.尿常规和肾功能诊断 尿量减少,可出现蛋白尿,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尿相对密度(比重)由初期偏高转为低而固定在1.010~1.012,血尿素氮和肌酐增高,尿/血肌酐比值常降至10,尿渗透压降低,使尿/血渗透压之比9mmol/L则表明微循环已经衰竭

小儿休克的病因

休克是儿科常见的危急重症,根据引起的原因不同可分为: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等,其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是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小儿休克的病因有哪些呢? ①感染性休克是在严重感染的基础上,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既有体液因子的作用与细胞功能的损害,也有微循环障碍的变化,共同形成错综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 ②低血容量性休克多由于失血、失液,使血容量急剧减少所致。 ③心源性休克则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失常,使心输出量急剧降低引起。 ④过敏性休克是外界抗原性物质进入体内后所产生的全身性

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

1、心力衰竭是急性心梗常见而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20%~40%,住院期总的病死率在10%~17%。可见急性左心衰、急性右心衰。自推广应用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急性左心衰的发生率已逐渐减少,占心肌梗死患者的10%~20%。19:43:56。休克心源性休克系指直接由心室泵功能损害而导致的休克综合征,是急性心肌梗死中最严重的并发症。AMI时由于丧失大块具有收缩功能的心肌而引起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供能显着降低,可并发心源性休克。国外文献报道,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为6%~8%

老年人心源性休克的注意事项

心源性休克是长出现在老年人群体中的一种疾病,在所有发病人群中高达百分之八十几,而死亡率也在百分之七十以上。这是两个让人触目惊心的数字,让人不得不开始留意这种疾病的的各种信息,比如该注意些什么呢? 老年心源性休克是指各种原因所致心脏泵功能衰竭,表现由于心泵衰竭,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释放增多和早期血灌注不足所致。表现有心率增快、室性心律失常、肺底湿性啰音、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出汗等。伴意识障碍,少尿出汗等休克征象。大多由于心脏(主要是左心室)收缩成分减少或丧失,或由于心腔充盈障碍,从而导致心排量急剧减少,乃

造成休克的病因有哪些

一、低血容量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为血管内容量不足,引起心室充盈不足和心搏量减少,如果增加心率仍不能代偿,可导致心排血量降低。 (1)失血性休克:是指因大量失血,迅速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而引起周围循环衰竭的一种综合征。一般15min内失血少于全血量的10%时,机体可代偿。若快速失血量超过全血量的20%左右,即可引起休克。 (2)烧伤性休克:大面积烧伤,伴有血浆大量丢失,可引起烧伤性休克。休克早期与疼痛及低血容量有关,晚期可继发感染,发展为感染性休克。 (3)创伤性休克:这种休克的发生与疼痛和失血有关。 二

哪些原因会引起休克症状呢

引起休克的原因很多,分类亦有多种方法。从临床角度按其病因和病理生理的特点可将休克分为: (一)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 1、广义上心源性休克包括急性心肌炎、大块肺梗塞、乳头肌或腱索断裂、瓣叶穿孔、严重主动脉瓣或肺动脉瓣狭窄伴有轻或中度心动过速、急性心包填塞、张力性气胸、心房粘液瘤、严重二尖瓣或三尖瓣狭窄伴有轻或中度心动过速、心室率持续过速等所致的休克。 2、狭义上心源性休克是指发生于急性心肌梗塞泵衰竭的严重阶段。急性心肌梗塞时,临床上如同时伴有血压降低、皮肤灌注不足、肾血流减少、中

休克的病因

引起休克的原因很多,分类亦有多种方法,从临床角度按其病因和病理生理的特点可将休克分为: 心源性休克(30%): 心源性休克狭义上指的是发生于急性心肌梗塞泵衰竭的严重阶段(参见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时,临床上如同时伴有血压降低,皮肤灌注不足,肾血流减少,中枢神经功能减退等重要器官微循环衰竭的表现,而又能排除药物(如镇痛剂,血管扩张剂,利尿剂),进食少,体液丢失或补液不足引起血容量降低等所致的低血压,即可考虑心原性休克的诊断。 广义上心源性休克还包括急性心肌炎,大块肺梗塞,乳头肌或腱索断裂,瓣叶穿孔,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