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疝气推拿手法图解 揉足三里5分钟

小儿疝气推拿手法图解 揉足三里5分钟

患儿仰卧位,推拿者站在患儿的侧方,以一手拇指于患儿足三里(小腿前外侧,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穴上,施以点揉法5分钟,施术时以拇指指端吸定于足三里穴上,以肢体的近端带动远端作带动深层组织的小幅度环旋揉动,压力要均匀,动作要协调有节律。

小儿脾虚推拿手法图解 按揉足三里

推拿者用拇指按揉位于小儿膝盖斜下方的穴位,即足三里,50-100次。

小儿湿疹中医按摩 小儿湿疹穴位推拿手法

定位:曲池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推拿手法:推拿者用拇指指腹稍用力旋转按摩曲池穴3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定位:板门位于双手拇指近侧,在手掌肌肉隆起处。

推拿手法:推拿者用拇指指腹稍用力旋转按揉小儿的板门穴3分钟。

定位:屈膝,血海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处。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稍用力旋转按揉血海穴3分钟。

定位: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处。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稍用力旋转揉按足三里穴3分钟。

定位:脾俞位于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推拿手法:掌心搓热,速度稍快,用力较轻,推按脾俞穴五分钟。

小儿阴虚内热怎么推拿

小儿阴虚内热治则:滋阴清热。

推拿处方:揉二马,补肾经,补脾经,补肺经,清天河水,揉涌泉,运内劳宫,按揉足三里,揉二马。

推拿手法

揉二马:用拇指揉手背无名指及小指掌指关节后陷中100-500次。

补肾经:用食指,中指推小指末节螺纹面100-500次,向指尖方向推。

补脾经:用拇指推拇指末节螺纹面100-500次,自指尖向指根方向推。

补肺经:用食指,中指推无名指末节螺纹面100-500次,向指根方向推。

清天河水:用食指,中指推前臂正中100-300次,自腕推向肘。

揉涌泉:用拇指从足掌心前正中凹陷处推向足趾50-100次。

运内劳宫:用拇指揉掌心内劳宫100-300次。

按揉足三里:用拇指揉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1横指处50-100次。

推拿方解:补肾经,补肺经能滋肾养肺,壮水制火;清天河水,运内劳宫可调和阴阳,清虚热;补脾经,按揉足三里可健脾和胃,增进食欲;揉涌泉可引热下行。

小儿疝气推拿手法图解 补脾经100次

患儿仰卧位,推拿者站在患儿侧方,一手扶住患儿前臂,另一手以拇指螺纹面在患儿拇指末节螺纹面上做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也可以将患儿拇指屈曲,推拿者以拇指螺纹面循患儿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反复操作100次。

小儿推拿治大便干可以吗

宝宝实秘推拿手法

主证:大便干结,面红身热,心烦不安,多汗,食少,腹胀腹痛,口干口臭,时欲饮冷,小便短赤,苔黄厚,指纹色紫,为肠胃积热;大便干涩,难以排出,腹中攻满,喜温恶寒,四肢不温,或呃逆呕吐,苔白,指纹色淡,为阴寒积滞。

治则:调理脾胃,消积导滞。

推拿处方:清大肠,摩腹各300次,清补脾经(清后加补),退六腑,运内八卦各200次,按揉膊阳池,推下七节骨各100次,按揉足三里,搓摩胁肋,捏脊各20次。

推拿方解:清补脾经,摩腹,捏脊,按揉足三里有健脾助运之功;运内八卦,搓摩胁肋能疏肝理气,调理脾胃;清大肠,退六腑,按揉膊阳池及推下七节骨能消积导滞。

辩证加减:面赤身热者,加清脾胃经,清天河水;脘腹胀满者加推四横纹,揉中脘;呕吐者,加横纹推向板门。

宝宝虚秘推拿手法

治则:健脾益气,养血滋阴。

推拿处方:补脾经,推三关,摩腹各300次,补肾经,清大肠各200次,按揉膊阳池,揉上马,按揉足三里,捏脊各20次。

推拿方解:补脾经,推三关,摩腹,捏脊,按揉足三里,能健脾调中,益气养血;补肾经,清大肠,按揉膊阳池及揉上马,能滋阴润燥。

辩证加减:神疲,纳差,腹胀者,加揉板门,揉中脘,摩腹,揉脐,揉脾俞,揉胃俞;腹痛者,加揉外劳宫。

慢性鼻炎怎么推拿 宝宝鼻炎辩证加减推拿

症见鼻塞严重,流涕色白而清晰,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舌质淡红,苔薄白。

推拿方法:在常用推拿手法基础上,加推三关300次,清肺经100次;按揉曲池穴1分钟;以掌根直推脊柱两侧的肌肉组织,以透热为度;点揉大椎穴1-3分钟。

症见鼻塞不利,嗅觉失灵,口鼻气热,流涕色黄而稠,发热恶风,有汗口渴,时有咳嗽;舌质红,苔薄黄。

推拿方法:在常用推拿手法基础上,加清肺经200次,清天河水300次;按揉风府,曲池穴各1分钟,提拿肩井穴部位5-10次,手法刺激应稍轻;热重者,可蘸酒平擦背部1-3分钟。

症见鼻塞,鼻涕黄浊粘稠,有臭味,嗅觉差,头痛,伴随心烦不安,头晕耳鸣,口苦胁痛;舌质红,苔黄。

推拿方法:在常用推拿手法基础上,加清肝经300次,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300次,揉总筋100次,按揉太冲,三阴交各1分钟;推擦涌泉20次。

症见鼻塞不利,鼻涕量多,或稀或黏,嗅觉迟钝,头部发沉,伴随疲倦乏力,食欲缺乏,腹胀便溏,面色萎黄;舌质淡,苔白腻。

推拿方法:在常用推拿手法基础上,加补脾经300次,揉板门300次;摩脐2-5分钟;按揉足三里1-3分钟;按揉脾俞,胃俞各1分钟。

症见鼻塞时轻时重,鼻涕色白量多,无臭味,嗅觉减退,伴随气短乏力,形寒肢冷,咳嗽有痰;舌质淡,苔白滑。

推拿手法:在常用手法基础上,加揉外劳宫300次,推三关300次;摩肚脐2-5分钟;按揉肺俞,脾俞各1分钟;按揉足三里1分钟。

小儿内热发烧怎么推拿

家长注意到孩子发热,除了观察发热程度,还要了解孩子是否有其他不舒服的表现,以便帮助了解小儿发热的原因,并根据发热的原因选择正确的调养方法,一般把发烧分成外感发烧,内热发烧两类,其中内热发烧又包括肺胃实热,阴虚发热等类型,因此推拿时应分型选择推拿手法:

肺胃湿热型发烧推拿手法

主证:高热,面赤,烦躁,气喘,不思饮食,渴而欲饮,便秘,溲黄,舌红苔燥,脉数实,指纹深紫。

治则:清泻里热,理气消滞。

推拿处方:清肺经,清胃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水底捞明月,清天河水,退六腑,揉天枢,摩腹。

推拿方解:清肺经,清胃经能清肺胃二经实热;清大肠,揉天枢,摩腹以疏调肠腑结滞,通便泄热;清天河水,退六腑,水底捞明月以清热除烦;揉板门,运内八卦以理气消食。

阴虚内热型发烧推拿手法

主证:午后潮热, 手足心热,盗汗或自汗,形体瘦削,心烦少寐,舌红苔薄,脉细数,指纹淡紫。

治则:滋阴清热。

推拿处方:揉二马,补肾经,补脾经,清天河水,运内劳宫,按揉足三里。

推拿方解:揉二马,补肾经,补肺经能滋肾养肺,壮水制火;清天河水,运内劳宫可调和阴阳,清虚热;补脾经,按揉足三里以和胃健脾,增进食欲;揉涌泉可引热下行。

加减:自汗盗汗者加揉肾顶;烦躁不安者,加清肝经,清心经。

支气管肺炎推拿手法 正虚邪恋型支气管肺炎推拿手法

症状:有肺气虚与肺阴虚之别。肺气虚者面色㿠白,动则汗出而喘,四肢欠温,咳嗽无力,喉中痰鸣,发热不甚,舌淡苔薄,脉细,指纹色淡而沉伏;肺阴虚则见低热多汗,咳嗽痰少,咽干唇干,面唇红,舌红苔少或无苔,脉数,指纹淡红而沉。

推拿取穴:肺经,脾经,三关,胃经,精宁,中脘,足三里,涌泉,肺俞,心俞。

推拿手法:

1.患儿取坐位,推拿者坐其对面,以左手握患儿左手,右手依次补肺经,胃经,脾经各300次,推三关300次,按,揉精宁100次。

2.患儿取仰卧位,推拿者站其右侧,摩中脘5分钟,按揉足三里50次,推涌泉100次。

3.患儿俯卧位,推拿者站其左侧,先揉心俞50次,再揉肺俞100次。

小儿补脾胃推拿手法 按揉足三里

定位: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推拿手法:拇指端作按,揉法,按揉50-100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功效:按揉足三里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用于脾胃疾病。常用于治疗小儿脾虚,腹胀腹痛,呕吐泄泻,下肢痿软乏力等症。

相关推荐

疝气小儿推拿手法 三阴交3分钟

患儿正坐位,推拿者站在患者的前方,一手托住患儿小腿,另一手拇指点按于患儿内踝上3寸处,即三阴交穴,施以点法3分钟,推拿者以拇指指端吸定于三阴交穴上,以肢体的近端带动远端作带动深层主治小幅度的环旋动,压力要均匀,动作要协调有节律。

宝宝厌食推拿手法 脾胃气虚型厌食推拿手法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消食。 推拿手法:补脾经,胃经,推虎口三关,板门,中脘,天枢,推四横纹,运内八卦,分腹阴阳,按脾俞,胃俞,膏肓俞,足三里。 方解:健脾益气,有补脾经,按脾俞,板门,中脘,天枢,运内八卦之治;推虎口三关,推四横纹,分腹阴阳,补胃经,摩胃俞,膏肓俞,按足三里之施。

小儿推拿健脾胃手法足三里

定位:小腿外膝眼下四横指(孩子的手),胫骨外侧约1横指处。 推拿方法:家长用拇指指端着力,在小儿外膝眼下方的足三里处按300次。

宝宝腹泻怎么推拿

寒湿泻推拿手法 主证:大便清稀多泡沫,色淡不臭,肠鸣腹痛,面色淡白,口不渴,小便清长,苔白腻,脉濡,指纹色红。 治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推三关,补大肠,外劳,脐,推上七节骨,推龟尾,按足三里推拿方义:推三关,外劳温阳散寒;配补脾经,脐与按足三里,能健脾化湿,温中散寒;补大肠,推七节骨,龟尾温中止泻。 腹痛,肠鸣重者加一窝风,拿肚角;体虚加捏脊;惊惕不安加清肝经,掐五指节。 湿热泻推拿手法 主证:腹痛即泻,急迫暴注,色黄褐热臭,身有微热,口渴,尿少色黄,苔黄腻,脉

秋季小儿腹泻的推拿疗法

中医认为:小儿腹泻是脾胃功能失调或外感时邪所致,临床可分为伤食泻、惊吓泻、风寒泻、湿热泻和脾虚泻,小儿秋季腹泻以脾虚泻最为多见。小儿腹泻除有大便不正常外,还可出现许多兼加证:如发热、呕吐、口渴、流涕、咳嗽、腹痛、厌食、面黄、疲乏无力等。 对于小儿腹泻,中医常采用中药内服、膏药贴脐、饮食疗法及推拿捏积等方法治疗。吃中药需要请大夫根据症状体征、舌苔脉象进行辨证施治。贴脐的膏药,目前市面上有一些品种,可酌情选用。腹泻小儿的饮食疗法,可选用山药、生薏米、莲子等加在大米中煮粥,要求粥中的米要煮烂,其米汤也可给小儿频

宝宝拉肚子小儿推拿 小儿寒湿型拉肚子推拿手法

治则:散寒化湿,温中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推三关,外劳宫,摩腹,补大肠,龟尾,按足三里推拿方解:推三关,外劳宫温中散寒;补脾经,补大肠与摩腹能健脾化湿;龟尾和足三里能理肠止泻;全方共奏散寒化湿,温中止泻之功。 辩证加减:腹痛,肠鸣重者,加一窝风,摩腹,拿肚角;体虚加捏脊,惊惕不安加开天门,清肝经,掐五指节;恶寒发热者加开天门,推坎宫,太阳,拿风池。

婴儿佝偻病推拿有用吗

婴儿佝偻病推拿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婴儿佝偻病,俗称“软骨病”,是一种以骨骼生长发育障碍和肌肉为主的慢性营养缺乏疾病,以3岁以下的小儿多见,防治佝偻病以补钙,补贴为主,中医认为脾主肌肉,肾主骨,推拿相关穴位,可调补脾肾,缓解小儿佝偻病。婴儿佝偻病主要采用以下推拿手法。 补脾经100-300次 定位:拇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家长用拇指在孩子的拇指螺纹面旋推,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补肾经100-300次 定位:小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家长将孩子的小指伸直,由螺纹面向指尖方向直推100-300次。 小天心1-3分

宝宝腹泻推拿按摩手法图解 脾气虚腹泻推拿手法

主证:泄泻日久,食后即泻,大便稀薄,色白或淡黄,不臭,便中完谷不化,神萎消瘦,面色萎黄,食少不饥,唇舌淡,苔白,脉弱无力,指纹淡红。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土,补胃经,板门推向横纹,足三里,推三关,平肝木,百会,顺运内八卦,推四横纹,运土入水,补大肠,上推七节,龟尾。 推拿功效:足三里乃强壮要穴,善补益脾胃,三关善补气血,温补脾肾,此二穴用以治本;肝主疏泄,平肝木以助运化,百会能提升阳气以升阳举陷,再配以止泻常用手法达到标本兼治功效。

儿童食积推拿按摩手法 足三里100次

位置:膝关节外侧间隙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 推拿手法法,以手指指肚,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动50-100次。 推拿要领:操作时用力应轻柔而均匀,手指不要离开接触的皮肤,应使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的动而滑动,不要在皮肤上摩擦,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好处:健脾和胃,调中理气,通络导致,按足三里有利于调理因脾胃不和引起的食积不化问题。

小儿积食的推拿办法

(一)清大肠经(3分钟) 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 (二)板门(3-5分钟) 板门重按有酸麻感,为胃全息反应点。严重的积食也可用指甲掐,3掐1。 (三)顺运内八卦(3-5分钟) 内八卦**,是小儿推拿中的临床常用**位之一,具有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的作用。主要用于痰结喘咳、乳食内伤、腹胀、胀闷、呕吐等症。 (四)清补脾3分钟 (五)退六腑 清热通腑(5分钟) (六)下推七节骨(3分钟) 位于腰骶正中,命门至尾骨端一线。向上推温阳止泻,并治脱肛;向下推治便秘等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