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肾炎的诊断标准
介绍肾炎的诊断标准
1.病前有明显链球菌感染史 临床出现典型的血尿、蛋白尿、少尿、水肿、高血压等急性肾炎综合征。
2.链球菌培养及血清学检查 咽部或皮肤脓痂分泌物培养示a族溶血性链球菌阳性,血清补体下降,血清aso增高,即可确诊本病。临床表现不典型者,需根据尿液检查及血清补体动态改变作出诊断。因90%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均有低补体血症,所以,血清补体测定可作为评价急性肾炎的一线检测。
3.实验室检查 ①尿常规以红细胞为主,可有轻或中度的蛋白或颗粒管型。②血尿素氮在少尿期可暂时升高。③血沉在急性期增快。抗“o”效价增高,多数在1:400 以上。④血清补体c3 测定在发病>2 周明显下降,6~8周恢复正常。
4.其他检查 通常典型病例不需肾活检,但如与急进性肾炎鉴别困难;或病后3个月仍有高血压、持续低补体血症或肾功能损害者需肾活检。
硬皮病的诊断标准介绍
硬皮病是皮肤病中较复杂的一种,患病后患者不仅皮肤受害,还会伤害到内脏系统,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如何才能确诊硬皮病呢?一起看看下文的介绍。
硬皮病诊断趋于“很早期” 目前采用的ACRACR【译】:自体细胞再生硬皮病诊断标准敏感性仅为34%,依据此标准确诊的多数患者已有明显内脏受累如肺纤维化,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早期诊断和治疗硬皮病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因此硬皮病试验研究组提出了“很早期硬皮病”的诊断思路和诊断标准,即“3面红旗”和“2种检查手段”,其诊断分为2个阶段。
1.疑似阶段如患者具备雷诺现象、手指肿胀和抗核抗体ANAANA【译】:抗核抗体是血清中存在的一组抗多种细胞核成份的自身抗体的总称阳性这3种表现,应高度怀疑很早期硬皮病。上述3种表现被称为“3面红旗”。
2.诊断阶段对上述患者进一步行毛细血管显微镜检查和硬皮病特异性抗体检测抗Scl-70抗体和抗着丝点抗体,结果阳性者可诊断为很早期系统性硬皮病。上述检查被称为2种检查手段。
温馨提示:有符合上述原则的硬皮病患者,一定要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只有这样才能使疾病的治疗取得更满意的治疗效果。
盆腔炎诊断标准
诊断检查
最低标准:宫颈举痛或者子宫压痛或者附件压痛
附加标准:体温超过38.3℃;宫颈或者阴道异常黏液脓性分泌物;阴道分泌物0.9%nacl溶液图片见到大量白细胞;红细胞沉降率升高;血c-反应蛋白升高;实验室证实的宫颈淋病奈瑟菌或衣原体阳性
特异标准(specific criteria):有急性盆腔炎史以及症状和体征者,诊断多无困难,但有时患者症状较多,而无明显盆腔炎病史及阳性体征,此时对慢性盆腔炎的诊断须慎重,以免轻率作出诊断造成患者思想负担。有时盆腔充血或阔韧带内静脉曲张也可产生类似慢性炎症的症状。慢性盆腔炎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时不易鉴别,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较显著,若能摸到典型结节,有助于诊断。鉴别困难时可行腹腔镜检查。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需与卵巢囊肿鉴别,前者除有盆腔炎病史外,肿块呈腊肠型,囊壁较薄,周围有粘连;而卵巢囊肿一般以圆形或椭圆形较多,周围无粘连,活动自如。盆腔炎性附件包块与周围粘连,不活动,有时与卵巢癌相混淆,炎性包块为囊性而卵巢癌为实性,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
急性慢性盆腔炎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可以作出诊断。但是一定要做好鉴别诊断。急性盆腔炎的主要鉴别诊断有:急性阑尾炎、异位妊娠、卵巢囊肿蒂扭转等;慢性盆腔炎的主要鉴别诊断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卵巢癌。
肠炎诊断标准
1.有暴饮暴食或吃不洁腐败变质食物史。
2.起病急,恶心、呕吐频繁,剧烈腹痛,频繁腹泻,多为水样便,可含有未消化食物,少量粘液,甚至血液等。
3.查体腹部可有轻压痛、肠鸣音亢进。
4.大便常规可有白细胞、血白细胞增高。
5.常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及程度不同的中毒症状。
6.呕吐、腹泻严重者,可有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等。
7.体征不明显,上腹及脐周有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肠鸣音多亢进。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
1.血象:有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淋巴细胞及血小板增多为活动期表现。血沉加快。嗜酸细胞增多是类风湿性关节炎伴严重全身性并发症的象征。
2.高粘滞综合征:类风湿因子IgM和IgG复合物均可形成粘性聚集物,引起高粘滞综合征。
3.类风湿因子: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滑膜中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能产生大量的类风湿因子,有IgM、IgG和IgA类风湿因子。
4.X线检查:关节X线片可见到关节面模糊,有侵蚀性损害。在疾病早期近关节处骨质疏松,软组织肿胀,骨质有侵蚀现象。晚期关节软骨坏死可使关节间隙变狭窄及纤维化。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相信大家都已经清楚了,目前临床上通过一些影像学检查就能查是身体是否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一旦得到了明确的诊断,那么就要配合好医生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同时还要做好和生活护理和饮食调理工作。
以上,是关于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的详细的介绍。希望对您及时发现疾病和治疗疾病有所帮助,祝您早日康复!
如何诊断强直性脊柱炎
如何确认为强直性脊柱炎?了解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有很大的帮助,生活中,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很难治愈的病种,在治疗中非常棘手。因此多了解一些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知识还是有用处的,接下来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有关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方面的知识。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方法:
(1)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在患病初期都会伴有腰痛、腰僵等症状,这些症状持续的时间较长,长达三个月以上,并且经过休息不能缓解,还有就是单侧或双侧的坐骨神经痛和反复发作的膝关节或踝关节肿痛,并且没有明显的外伤史和扭伤史,这就是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之一。
(2)如何确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是患者在生活中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反复发作的跟骨结节肿痛或足跟痛,反复发作的虹膜炎,或者是呼吸道的症状,没有外伤史的胸部疼痛及束带感受到限制。
(3)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在生活中会出现脊柱疼痛、僵硬感,严重的患者在生活中还会出现现活动受到限制或者是双侧臀部及髋关节疼痛,并且还没有明显的外伤史、扭伤史。有时还会突然发生的脊柱及四肢大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功能障碍,这也是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
以上就是关于强直性脊柱炎诊断的一些方法,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希望以上介绍对您有所帮助,最后祝您早日康复。
盆腔炎诊断标准
最低标准:宫颈举痛或者子宫压痛或者附件压痛
附加标准:体温超过38.3℃;宫颈或者阴道异常黏液脓性分泌物;阴道分泌物0.9%nacl溶液图片见到大量白细胞;红细胞沉降率升高;血c-反应蛋白升高;实验室证实的宫颈淋病奈瑟菌或衣原体阳性
特异标准(specific criteria):有急性盆腔炎史以及症状和体征者,诊断多无困难,但有时患者症状较多,而无明显盆腔炎病史及阳性体征,此时对慢性盆腔炎的诊断须慎重,以免轻率作出诊断造成患者思想负担。有时盆腔充血或阔韧带内静脉曲张也可产生类似慢性炎症的症状。慢性盆腔炎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时不易鉴别,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较显著,若能摸到典型结节,有助于诊断。鉴别困难时可行腹腔镜检查。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需与卵巢囊肿鉴别,前者除有盆腔炎病史外,肿块呈腊肠型,囊壁较薄,周围有粘连;而卵巢囊肿一般以圆形或椭圆形较多,周围无粘连,活动自如。盆腔炎性附件包块与周围粘连,不活动,有时与卵巢癌相混淆,炎性包块为囊性而卵巢癌为实性,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
急性慢性盆腔炎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可以作出诊断。但是一定要做好鉴别诊断。急性盆腔炎的主要鉴别诊断有:急性阑尾炎、异位妊娠、卵巢囊肿蒂扭转等;慢性盆腔炎的主要鉴别诊断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卵巢癌。
胃炎诊断标准
胃炎严重吗,不治疗会怎样?
急性胃炎常在数天内恢复,多数慢性浅表性胃炎经过数月或数年病变也可完全恢复。如果治疗不及时,急性胃炎可发展为慢性性胃炎,严重病例可引起致命性大出血。慢性胃炎可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长期可导致营养不良。糜烂性胃炎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消化性溃疡或穿孔,极少数的慢性胃炎会变癌,其中,巨大肥厚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有一定的关系。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是胃癌前的病变,癌变率较高。
胃炎有哪些?
胃炎从病的急慢来看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急性胃炎有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化脓性胃炎等。慢性胃炎有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等。其他的还有胆汁反流性胃炎、胃窦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这种分类和急性慢性没有关系。急性胃炎的总体特征是发病急骤、迅速,无明显性的征兆。慢性胃炎的特征是发病缓慢,初期症状不明显,合并其他并发症。
肝炎诊断标准
诊断检查:
(1)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是主要的病因,乙肝病毒携带者约10%发展为慢性肝炎,丙肝病毒携带者则有8%一32%发展为慢性肝炎。
(2)自身免疫:自身免疫紊乱时,血中可查到多种自身免疫抗体、高γ球蛋白血症、血沉加快等。多见于青年女性。
(3)酒精: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酒精性慢性肝炎。
(4)药物:很多药物可引起慢性肝炎,如异烟肼、利福平、甲基多巴、双醋酚丁、磺胺类、醋氨酚、阿司匹林等。
(5)遗传性疾病:肝豆状核变性(Wilsun病)和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
(6)其他: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符合慢性肝炎,病因不明。
2.辅助检查
(1)血清生化指标:轻度者血清转氨酶轻、中度持续性或波动性增高,胆红素多正常或轻度升高,血清蛋白多无异常,血清抗体和免疫球蛋白多正常。中、重度者血清转氨酶、胆红素持续或反复升高,白蛋白合成减少,球蛋白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GGT和腺苷脱氨酶亦常增高,伴肝内淤胆时ALP增高,免疫球蛋白增高。
(2)病原学检查:病毒性慢性肝炎有相应病毒血清学标志阳性结果,自身免疫性慢性肝炎有多种自身抗体阳性,如抗核抗体 (ANA)、抗平滑肌抗体(ASMA)、线粒体抗体(AMA)、肝细胞膜抗体(LSP抗体和抗LMA),但病毒性慢性肝炎偶尔可测到某些自身抗体低浓度升高。
(3)超声检查可供分度参考:轻度:肝脾无明显异常改变;中度:可见肝内回声增粗,肝脏和(或)脾脏轻度肿大,肝内管道(主要指肝静脉)走行多清晰,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无增宽;重度:B超检查可见肝内回声明显增粗,分布不均匀;肝表面欠光滑,边缘变钝;肝内管道走行欠清晰或轻度狭窄、扭曲;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增宽;脾脏肿大;胆囊有时可见“双层征”。
(4)肝穿活检组织学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因、判断肝实质损害及炎症活动程度,估计预后和评价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