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炎如何诊断
腮腺炎如何诊断
一、急性腮腺炎
1.病史:机体抵抗力降低或慢性腮腺炎。
2.症状:单侧受累,腺体肿大,疼痛,压痛,饮食时加剧,全身炎症反应,发烧。
3.导管口:充血、肿胀。导管口有脓液溢出。
4.血象:白细胞增高。
二、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1.病史:常有急性发作史,反复发作。
2.症状:单侧多见或为双侧,肿痛间隔数周或数月发作1次。
3.导管口:挤压腺体导管口有脓液溢出。
4.X线造影:末梢导管呈点状、球状扩大,排空延迟,总导管及腺体内导管无明显异常。
三、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1.病史:导管外伤史或导管内有结石或异物。
2.症状:多数肿痛或进食有关,按摩腺体感动松快。可扪及索条状的腮腺导管。
3.导管口:导管口微红肿,挤压腮腺导管口流出浑浊的雪花样或粘稠蛋清样唾液。
4.X线造影:主导管、叶间导管、小叶间导管部分扩张,呈腊肠状改变。
四:流行性腮腺炎:
1.病史:有传染接触史。儿童多见。
2.症状:常累及双侧,腮腺肿大,疼痛,发烧。
3.导管口:无明显充血、肿胀,无脓液排出。
4.血象:白细胞不增高,淋巴细胞偏高,急性期血液及尿淀粉酶增高。
腮腺炎的分类及鉴别诊断
腮腺炎分为急性腮腺炎、慢性复发性腮腺炎、慢性阻塞性腮腺炎和流行性腮腺炎,其具体诊断如下所述。
一、急性腮腺炎
1、病史:机体抵抗力降低或慢性腮腺炎。
2、症状:单侧受累,腺体肿大,疼痛,压痛,饮食时加剧,全身炎症反应,发烧。
3、导管口:充血、肿胀。导管口有脓液溢出。
4、血象:白细胞增高。
二、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1、病史:常有急性发作史,反复发作。
2、症状:单侧多见或为双侧,肿痛间隔数周或数月发作1次。
3、导管口:挤压腺体导管口有脓液溢出。
4、X线造影:末梢导管呈点状、球状扩大,排空延迟,总导管及腺体内导管无明显异常。
三、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1、病史:导管外伤史或导管内有结石或异物。
2、症状:多数肿痛或进食有关,按摩腺体感动松快。可扪及索条状的腮腺导管。
3、导管口:导管口微红肿,挤压腮腺导管口流出浑浊的雪花样或粘稠蛋清样唾液。
4、X线造影:主导管、叶间导管、小叶间导管部分扩张,呈腊肠状改变。
四、流行性腮腺炎
1、病史:有传染接触史。儿童多见。
2、症状:常累及双侧,腮腺肿大,疼痛,发烧。
3、导管口:无明显充血、肿胀,无脓液排出。
4、血象:白细胞不增高,淋巴细胞偏高,急性期血液及尿淀粉酶增高。
腮腺炎的临床分类都有哪几种
细菌性腮腺炎按发病过程和过敏性病程分为急性和慢性复发性。病毒性又分为流行性腮腺炎和腮包涵体病。无论何种腮腺炎,均表现为腺体分泌速度及唾液成份的改变,可有程度不同的以耳垂为中心的肿胀疼痛。急性腮腺炎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任何使腮腺分泌减少的因素均可诱发该病,如高热,腹部大手术,急性传染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还有某些引起口干的药物,象吩噻嗪及其衍生物。
其临床表现为患病侧腮腺红、肿、热、痛,伴有低热间或高热,白细胞数量增高,搜集整理血沉加快,局部触痛明显,腮腺导管开口红肿,可有脓液溢出。经休息、抗生素应用可消散或转为慢性,有脓液形成而引流不畅时需切开引流。腮腺导管的机械性阻塞或其它使腮腺分泌减少的因素可使慢性复发性腮腺炎急性发作,在非发作期,患病一侧微痛,口干,压迫局部,导管开口有粘稠脓液溢出,有咸味,导管堵塞或变窄时,腮腺区有胀感,进食时加重,造影检查导管呈“腊肠状”,腺实质内有多数小圆孔。特异性腮腺炎很少见,偶见结核,梅毒及结节病。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为急性传染性病毒所致。主要侵犯腮腺,也可侵犯颌下腺及舌下腺。经飞沫传播,温带地区四季可发病,多以冬春传播。无性别差异,儿童青年多见。临床表现为发热,百分之七十双侧受侵,典型发作者一侧腺体先肿痛,然后才扩散到多个腺体,2~3天内肿胀达高峰,皮肤紧张但不红,1周后减轻。
成人患者可发生严重并发症,男性发生睾丸炎,女性发生卵巢炎,但罕有不育者,其它系统如胰、肝、肾或神经系统也可侵犯,腮腺炎还可由依可病毒等引起,可获持久免疫力。腮腺包涵体病很少见,多侵犯出生后数日的婴儿,两岁以上一般不发生,本病经胎盘感染,无特殊临床表现,可见肝脾肿大,黄疸,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神经系统受侵犯情况,此病发生与极度衰弱有关。过敏性腮腺炎往往是全身过敏反应的局部表现,单纯的腮腺肿大作为局部过敏反应极少见,其过敏原有氯霉素、土霉素、各种花粉、重金属及一些食物。
以上各种腮腺炎诊断一般不困难,可根据不同种类到医院治疗。
诊断乳腺炎的时候需要做哪些检查
乳腺炎诊断要做的检查
乳腺炎症状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红肿,严重乳腺炎者还会出现高热、寒战症状。因此,如果出现乳房不适,伴发发热、畏寒、乳房红肿热痛、乳房硬块症状的话,一定要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
乳腺炎诊断要做的检查1:血象检查
检查发现乳腺炎患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明显增高,探部肿物,应行局麻下穿刺,有助于脓肿的确诊。
乳腺炎诊断要做的检查2:B超检查
B超检查有助于确诊乳腺炎脓肿。
为了预防乳腺炎,在产前常用毛巾、肥皂洗擦乳头,并用拇、食指捏拉乳头,使皮肤变得坚韧,这样就可以减少哺乳期发生乳腺炎的危险。
腮腺炎的前兆是什么
腮腺炎起病急,常有发热、头痛、食欲不佳等前驱症状。数小时至1~2天后体温可升至39℃以上,出现唾液腺肿胀,腮腺最常受累,肿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轻度触痛,张口咀嚼及进食酸性饮食时疼痛加剧,局部皮肤发热、紧张发亮但多不红。
1.化脓性腮腺炎
根据临床表现及体征(腮腺局部红肿热痛,挤压腮腺时腮腺口有脓液流出,发病通常单侧,)。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上升,核左移,临床诊断不难。取腮腺导管流出的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可以明确诊断。
2.流行性腮腺炎
根据流行情况及患者接触史,发热、以耳垂为中心的腮腺肿大,局部皮肤发热、紧张发亮但皮肤不红,通常可累及对侧腮腺,张口咀嚼及进食酸性饮食时疼痛加剧,可累及其他涎液腺、胰腺、睾丸或中枢神经系统等器官。查血常规白细胞数正常及减低(伴睾丸炎者白细胞计数可增高),血尿淀粉酶增高,可作出临床诊断。特异性腮腺炎病毒抗体IgM阳性(1个月内未注射疫苗),恢复期与急性期腮腺炎病毒抗体IgG≥4倍以上增高(含抗体阳转)可以确诊诊断。
以上就是关于腮腺炎的前兆是什么的介绍,在有了这样的情况后,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特别是要积极的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另外也要在治疗期间注意自己的饮食和生活调理,饮食要平衡注意营养和清淡,生活要有规律,多喝水。
慢性乳腺炎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慢性乳腺炎诊断依据得把握,只有把握了慢性乳腺炎诊断依据,才能够为正确的治疗提供依据,那么究竟慢性乳腺炎诊断依据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的解读以下。
产后哺乳的女性如出现乳房胀痛以及局部红、肿、热、痛,并可扪及痛性肿块,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炎性毒性表现,不难作出诊断。
乳房内积乳脓肿:可表现为局部疼痛与肿块,但常无局部的红、肿与搏动性疼痛,也无发热等全身表现,可资鉴别。
乳房皮肤丹毒:比较少见,有皮肤的红、肿、热、痛,且有明确的边界。局部疼痛较轻,而全身毒血表现尤为明显。乳房实质内仍松软,无炎性肿块扪及,由此可以鉴别。
B超检查对乳房炎性肿块及脓肿形成的诊断很有价值,且具有定位作用。
有波动的炎性肿块,用针刺获得脓性液体,即可明确诊断。
以上是对慢性乳腺炎诊断依据做出的分析,大家一定要积极的把握,只有把握了慢性乳腺炎诊断依据,才能够为正确的治疗提供依据。
如何正确诊断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童的常见传染性疾病,父母要做好预防工作,保护好孩子的健康。如果不慎感染,要及时进行检查。
【检查】
一临床诊断
根据流行情况及接触史、典型急性发作的腮腺肿痛特征,诊断并不困难。如遇不典型的可疑病例,可按下述实验室检查方法进一步明确诊断。
二实验室诊断
对于无腮腺肿痛或再发病例及不典型可疑病例,确诊有赖于血清学及病毒方法。
1.外周血象
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或稍增加,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有并发症时白细胞计数可增高,偶有类白血病反应。
2.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
90%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有轻至中度增高,尿中淀粉酶也增高,有助诊断。淀粉酶增高程度往往与腮腺肿胀程度成正比,但其增高也可能与胰腺和小肠浆液造酶腺病变有关。
3.血清学检查
①中和抗体试验:低滴度如1∶2即提示现症感染。
近年来应用凝胶溶血试验gel hemolysis test,与中和试验基本一致,而比中和抗体的检测简便迅速,但方法上还需进一步改进。
②补体结合试验:对可疑病例有辅助诊断价值,双份血清病程早期及第2~3周效价有4倍以上的增高,或一次血清效价达1∶64者有诊断意义。如条件许可,宜同时测定S抗体和V抗体。S抗体增高表明新近感染,V抗体增高而S抗体不增高时仅表示以往曾受过感染。
③血凝抑制试验:受病毒感染的鸡胚,其羊水及尿囊液可使鸡的红细胞凝集,腮腺炎患者的恢复期血清有强大抑制凝集作用,而早期血清的抑制作用则较弱,如两次测定效价相差4倍以上,即属阳性。
4.病毒分离
早期病例,唾液、尿、血、脑脊液以及脑、甲状腺等其他组织中可分离出腮腺炎病毒。手续较繁,目前无条件普遍开展。
5.尿
肾脏受累时尿中可出现蛋白尿,红白细胞等,甚至类似肾炎的尿的改变。
【鉴别】
1.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多为单侧腺体受累,全身症状明显,腮腺导管口红肿,可有溢脓*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可出现核左移和中毒颗粒。
2.过敏性腮腺炎 常有其他过敏史,腮腺肿大突然,消肿迅速,肿大腺体触之松软、无痛。血象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3.急性腮腺淋巴结炎 肿胀局限于腮腺某一部位,通常不引起弥漫性肿大。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可出现核左移。常可在邻近部位查出感染灶。
4.儿童复发性腮腺炎 腮腺反复肿胀,挤压腺体导管口有脓液或胶冻状液体溢出。
如何正确诊断腮腺炎
(一)临床诊断
根据流行情况及接触史、典型急性发作的腮腺肿痛特征,诊断并不困难。如遇不典型的可疑病例,可按下述实验室检查方法进一步明确诊断。
(二)实验室诊断
对于无腮腺肿痛或再发病例及不典型可疑病例,确诊有赖于血清学及病毒方法。
1.外周血象
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或稍增加,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有并发症时白细胞计数可增高,偶有类白血病反应。
2.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
90%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有轻至中度增高,尿中淀粉酶也增高,有助诊断。淀粉酶增高程度往往与腮腺肿胀程度成正比,但其增高也可能与胰腺和小肠浆液造酶腺病变有关。
3.血清学检查
①中和抗体试验:低滴度如1∶2即提示现症感染。
近年来应用凝胶溶血试验(gel hemolysis test),与中和试验基本一致,而比中和抗体的检测简便迅速,但方法上还需进一步改进。
②补体结合试验:对可疑病例有辅助诊断价值,双份血清(病程早期及第2~3周)效价有4倍以上的增高,或一次血清效价达1∶64者有诊断意义。如条件许可,宜同时测定S抗体和V抗体。S抗体增高表明新近感染,V抗体增高而S抗体不增高时仅表示以往曾受过感染。
③血凝抑制试验:受病毒感染的鸡胚,其羊水及尿囊液可使鸡的红细胞凝集,腮腺炎患者的恢复期血清有强大抑制凝集作用,而早期血清的抑制作用则较弱,如两次测定效价相差4倍以上,即属阳性。
4.病毒分离
早期病例,唾液、尿、血、脑脊液以及脑、甲状腺等其他组织中可分离出腮腺炎病毒。手续较繁,目前无条件普遍开展。
5.尿
肾脏受累时尿中可出现蛋白尿,红白细胞等,甚至类似肾炎的尿的改变。
乳腺炎诊断方法有哪几种
乳腺炎症状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红肿,严重乳腺炎者还会出现高热、寒战症状。因此,如果出现乳房不适,伴发发热、畏寒、乳房红肿热痛、乳房硬块症状的话,一定要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
乳腺炎诊断要做的检查1:血象检查
检查发现乳腺炎患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明显增高,探部肿物,应行局麻下穿刺,有助于脓肿的确诊。
乳腺炎诊断要做的检查2:B超检查
B超检查有助于确诊乳腺炎脓肿。
为了预防乳腺炎,在产前常用毛巾、肥皂洗擦乳头,并用拇、食指捏拉乳头,使皮肤变得坚韧,这样就可以减少哺乳期发生乳腺炎的危险。
腮腺炎的诊断
1.化脓性腮腺炎
根据临床表现及体征(腮腺局部红肿热痛,挤压腮腺时腮腺口有脓液流出,发病通常单侧,)。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上升,核左移,临床诊断不难。取腮腺导管流出的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可以明确诊断。
2.流行性腮腺炎
根据流行情况及患者接触史,发热、以耳垂为中心的腮腺肿大,局部皮肤发热、紧张发亮但皮肤不红,通常可累及对侧腮腺,张口咀嚼及进食酸性饮食时疼痛加剧,可累及其他涎液腺、胰腺、睾丸或中枢神经系统等器官。查血常规白细胞数正常及减低(伴睾丸炎者白细胞计数可增高),血尿淀粉酶增高,可作出临床诊断。特异性腮腺炎病毒抗体IgM阳性(1个月内未注射疫苗),恢复期与急性期腮腺炎病毒抗体IgG≥4倍以上增高(含抗体阳转)可以确诊诊断。
需与其他自身免疫性腮腺炎、慢性非特异性腮腺炎、症状性腮腺炎、过敏性腮腺炎等相鉴别,一般伴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多为双侧,一般不伴急性感染症状,局部也无明显疼痛和压痛。
干燥综合征初期的表现有哪些
1,近几月或几年迅速出现龋齿或牙齿脱落;慢性胰腺炎。不明原因的高球蛋白血症;
2,不典型的关节痛,尤其是老年女性,不符合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眼睑反复出现化脓性感染;远端肾小管酸中毒,低钾软瘫;
3,不明原因的肺间质纤维化;不明原因的肝胆管损害;成年人反复出现腮腺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