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艾灸哪些穴位 快速治疗失眠的两种艾灸法
失眠艾灸哪些穴位 快速治疗失眠的两种艾灸法
取穴:心俞、内关、神门、安眠。
操作方法:患者取合适的体位。施术者立于患者身侧,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穴灸15~20分钟,灸至患者感觉舒适、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灸1~2次。
取穴:心俞、脾俞、膈腧、神门、足三里。
操作方法:将鲜生姜切成厚约0.3厘米的生姜片、用针扎孔数个,置施灸穴位上,用大、中艾柱点燃放在姜片中心施灸。若患者有灼痛感,可将姜片“提起、使之离开皮肤片刻,旋即放下,再行灸治。一般各穴每次施灸5~7壮,每日灸1~2次。
艾灸疗法治疗失眠
失眠多由于思虑太过,心肾不交,血虚无以养心,或有烦恶,灸疗应以百会、三阴交为主穴,心肾不交配内关,胃不合配足三里。
百会穴:头正中线,入前发际5寸约当两耳尖连线之中点处。
灸法:艾条灸5~7分钟。
三阴交穴:内踝上3寸处,胫骨后缘。
灸法:艾条灸5~10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内关穴:掌侧腕横纹正中上2寸,两筋之间。
灸法:艾条灸3~7分钟,艾罐灸15~20分钟。
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灸法:艾条灸3~7分钟,艾罐灸15~20分钟。晚上梦多,是以前有生气或闷气,肝阳上越,压太冲、膈俞。
隐匿性肾炎:可以艾灸腰阳关(督脉)、肾俞、太溪、复溜和涌泉穴。每天一次,温和灸,每次30-50分钟。
上述穴位可以补肾益气,利水消肿。
说明:复溜本身可以益肾固表,利湿消肿;涌泉穴能交济心肾,两穴配合,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举个例:按摩腿内侧一个点,反应就分三种情况:如果靠腿下边疼,属于肾寒不足。
如果中间部位疼,属于肝血淤滞。
如果上面部位疼痒,属于脾血虚。
治疗失眠的方法有很多,其中艾灸治疗失眠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有很多人对于艾灸治疗失眠的效果怎么样产生疑问,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斑秃可以艾灸吗 痰阻毛窍型斑秃艾灸方法
头发骤然成片脱落,同时伴随有头痛或头皮刺痛,烦躁易怒,或胸闷,胸痛胁胀,失眠多梦。
治则:祛瘀通络。
施灸穴位:主穴取百会,天柱,风池,合谷。烦躁易怒,胸痛胁胀,失眠多梦甚者加太冲,三阴交。
施灸方法:
1.艾条灸,点燃艾条后,艾火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烤,每穴灸5分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2.艾炷灸,选用标准艾炷,艾炷如枣核大,每穴灸3-4壮, 各穴依次施灸。
孕妇能否用艾灸
艾灸是一种中医养生的疗法,它用艾条熏穴位以达到治病养生的功效,能治疗失眠、身体乏力、记忆力不集中、关节疼痛等症状。但是一般来说,普通孕妇是不适宜做艾灸的,特别是妊娠初期,艾灸讲究穴位疗法,可致动血,稍有不慎对胎儿反而有害无益。
但是,对于宫胞虚寒的孕妇,就可以通过艾灸来散寒安胎,妊娠晚期,孕妇可通过艾灸来纠正胎位不正,但艾灸必须在专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一般的孕妇在怀孕期间是不适宜做艾灸,那么在产后可以做艾灸吗?产后艾灸则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进行,时间也不宜过长,此外,做艾灸叶不宜过度,以免对身体造成不适。
三伏天针灸好还是艾灸好 艾灸治失眠灸哪里最好
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决定。
艾灸简称灸疗或灸法,主要是利用艾叶制成的艾条,艾柱,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失眠的人群来说,适当进行艾灸是可以缓解其症状的。
失眠患者可以进行的艾灸部位有很多,常见的有内关穴、心俞穴、神门穴、涌泉穴等穴位。
艾灸哪里补肾
补肾可以艾灸以下一些穴位:
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艾灸该穴位,可以调补肝肾,调经止带,调理肠道,回阳固脱,强身健体。煮至遗尿,尿失禁,尿路感染,小便赤涩等泌尿系统病症;遗精,阳萎,性功能减退,月经不调,前列腺炎,盆腔炎,子宫脱垂,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生殖系统病症,消化系统病症,以及休克,眩晕,虚劳,腰痛,低血压,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艾灸方法:每次5-7壮,或艾条温和灸10-20分钟,隔日一次。
命门穴
命门穴位于后背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艾灸该穴位具有补肾壮阳的作用,主治头晕,耳鸣,遗尿,阳萎,早泄,赤白带下等生殖系统病症,以及虚损腰痛,五劳七伤,手足逆冷等症。
艾灸方法:温和灸15-30分钟,或隔姜灸3-5壮。
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前脚掌中心凹陷处,艾灸此穴位有补肾壮阳,养心安神的作用,可以强健身心,益寿延年,主治头晕目眩,小儿惊风,癫痫,失眠,咽痛失音,口疮,二便不利,肾结石,足心有热,高热不退,咳嗽,肺热等症。
艾灸方法:一般可温和灸15-30分钟。
肾俞穴
肾俞穴位于肚脐旁开两指处,艾灸次穴位有益肾助阳,强腰利水的功效,主治肾炎,肾绞痛,遗尿,尿路感染,早泄,阳萎,遗精,腰痛,肋间神经痛,脑血管后遗症等症。
艾灸方法:取肾俞,命门穴,由上到下艾灸10-20分钟。隔日或3日一次,1-3个月为一个疗程。
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由足内踝尖向后推至凹陷处,大约内踝尖与跟腱间之中点。艾灸该穴位可以清热生气,补肾壮阳,主治月经不调,遗精,阳萎,失眠,健忘,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咳嗽,气喘,咯血,胸疼等症。
艾灸方法:取太溪,涌泉穴,艾灸10-20分钟,隔日或3日一次,1-3个月为一个疗程。
心悸是否可以艾灸
可以。
心悸多因素体虚弱,心血不足或优思过度,劳伤心脾,使阴血亏损,心失所养,神志不宁;或肾阴亏损,水火不济,虚火妄动,上扰心 神;如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停聚为饮。上犯于心,心阳被遏,心脉痹阻,均可发为本病。临床上根据其证候特点,可分为心气不足,心阴亏虚,心脾两虚,肝 肾阴虚,脾肾阳虚,痰浊阻滞六种类型。灸法治疗本病以补益气血,调理阴阳为主,以求气血调畅,阴平阳秘。艾灸相关穴位有补益心气,滋养阴血,宁心安神,补 血定悸之功,对心悸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心气不足型心悸艾灸
治则:补益心气。
艾灸处方:膻中,心俞,气海,关元,间使。
艾灸方义:气会膻中与心俞同用可调补心气,气海,关元培补元气而固本,间使宁心安神,主治心悸,心痛。五穴相配,标本同治,心慌,心悸可止,失眠加神门,善惊加大陵,多梦加太冲。
灸法:
1.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灸1-2次,7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3天。
2.艾炷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灸5-7壮,7次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3天。
心阴亏虚型心悸艾灸
治则:滋养阴血,宁心安神。
艾灸处方:阴郄,郄门,心俞,巨阙。
艾灸方义:阴郄,郄门分别为手少阴,厥阴经之郄穴,两穴同用能养阴定悸,心俞,巨阙为俞募配穴,能协调心经气机而收镇惊宁神之效;多梦加太冲,面赤加劳宫。
灸法:艾炷灸,用补法,每穴灸3壮,每日灸1次,10次为一疗程。
心脾两虚型心悸艾灸
治则:养心健脾,补血定悸。
艾灸处方:膈俞,脾俞,内关,足三里。
艾灸方义:膈俞为血会,内关宁心宽胸,二穴相配,养血定悸。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取脾俞,足三里以助生血之源,共奏健脾益血,养血定悸之效,烦热,虚火面赤加三阴交,太溪。
灸法:
1.艾条灸: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灸1-2次,10日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2天。
2.艾炷灸:每穴3-5壮,每日灸1次,10次为一疗程。
肝肾阴虚型心悸艾灸
治则:滋养肝肾,养心安神。
艾灸处方:行间,太溪,太冲,三阴交,神门。
艾灸方义:行间,太冲平肝潜阳,太溪滋肾阴,三阴交滋益肝肾,神门养心安神定悸。
灸法:
1.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7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2天。
2.艾炷灸:补法,每次选用3-4个穴位,每穴灸3壮,每日灸1次,7-10次为一疗程。
针灸治疗晚上失眠如何
灸法
艾灸法针刺选穴百会、四神聪、安眠、内关、神门、三阴交,配穴用辩证取穴,配合每晚艾灸百会15 min。
温针法孙远征等[12]运用温针灸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治疗选百会、神门、照海、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合谷、内关,针刺得气后施灸30 min。
特殊针法
耳针选取神门、皮质下、内分泌、耳背心、肾上腺和心为主穴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治疗失眠,每
日按压15 min,治疗2周后结果有效。取皮质下、心、肝、肾、神门、耳背心等耳穴刺络放血治疗失眠,隔日1次,治疗4周后有效。
腹针以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滑肉门、外陵、商曲、气旁、气穴为主穴辩证配合背俞穴治疗失眠。治疗20次。
电针采用电针配合耳穴按压治疗;取穴百会、四神聪、印堂、关元、中脘、双风池、双安眠、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电针双侧安眠及四神聪;耳穴取双侧神门、心、脾、肾、脑、下脚端。治疗10次。
头针脑为元神之府,头部腧穴是大脑皮层下的功能定位在体表的投影区,头穴对大脑皮层的调理作用较体穴直接而效果专一。治疗头穴透刺采用后神聪透前神聪、囟会透神庭、左右络却透通天、左右承光透曲差治疗20次。
孕妇艾灸可以吗
一般普通健康孕妇是建议不要做艾灸的。
艾灸是一种中医养生的疗法,它用艾条熏穴位以达到治病养生的功效,能治疗失眠、身体乏力、记忆力不集中、关节疼痛等症状。
但是普通孕妇是不适宜做艾灸的,特别是妊娠初期,艾灸讲究穴位疗法,可致动血,稍有不慎对胎儿反而有害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