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麻黄根的功效与作用 治产后虚汗不止

麻黄根的功效与作用 治产后虚汗不止

可用当归一两(锉,微炒),麻黄恨二两,黄芪一两(锉)。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或牡蜗粉三分,麻黄根二两。捣细,罗力散,用扑身上,治产后虚汗不止。

虚汗不止中医有着数

人们适当出点汗可以达到调节体温、排除代谢废物和体内垃圾的目的。但是,有的人在安静状态下或睡眠中经常出汗,甚至大汗淋漓,还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症状,这就属于病态了。对于这种身体虚弱引起的多汗,可适当服些中药调理。

以自汗(在清醒时出汗)为主,出汗部位以头部、躯干为主,并伴有精神疲惫、食欲下降、大便稀溏、小便清长(即小便色白、量多)、周身无力、手脚冰冷等症者为气虚,治宜益气固表止汗,选用生黄芪、太子参、炒白术、炒防风、浮小麦、煅牡蛎各15~20克,水煎服。轻者可单服浮小麦炒熟,泡水代茶饮用。

以盗汗(睡着出汗、惊醒立止)为主,汗出部位常在胸背及手脚心,并伴有心烦易怒、睡眠不安、两颧红赤、大便干结、小便黄赤、午后低热等症者为阴虚,治宜清热养阴敛汗,选用生地、白芍、五味子、地骨皮、麦冬、知母各10~15克,水煎服。

还有一些老出虚汗的病人,既有气虚的症状,又有阴虚的表现,这属于气阴两虚,治宜补气固表、养阴敛汗,选用太子参、生黄芪、白芍、五味子、浮小麦、煅牡蛎各15~30克,水煎服。

龙骨药用价值

1、治大人、小儿一切癫狂,惊搐,风痫,神志不宁:龙骨一两(火煅,研极细末),犀角、丹砂、琥珀、天竺黄各五钱(俱研极细末),钩藤、怀生地、茯苓各一两五钱(俱微炒燥,为极细末),苏合香三钱,牛黄二钱(俱用酒溶化)。共十味,总和一处,用胆星八钱,研细末,竹沥一碗,打糊为丸,如梧子大。大人服十丸,小儿服二、三丸,俱用生姜汤调灌。

2、治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皮)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牡蛎(熬)五两,蜀漆(去腥)三两,龙骨四两。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3、治心虚盗汗:龙骨五钱(火煅),茯苓一两,人参六钱,莲肉三两(俱微炒),共研为末,麦门冬(去心)四两,酒煮,捣烂成膏为丸梧子大。每早晚各服三钱,白汤下。

4、治产后虚汗不止:龙骨一两,麻黄根一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

5、治遗尿淋沥:白龙骨、桑螵蛸等分。为末。每盐汤服二钱

石斛人参一起喝的作用 大补元气

现代医学认为,人参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都有明显的作用,其成分中含有的多种人参皂甙成分对于元气虚脱、面色苍白、心悸不安、虚汗不止能起到良好的大补元气的功效。

经常吃麻黄会有毒吗

麻黄没有毒,只是有一些人不能吃麻黄,像是 经常失眠的人、高血压、经常出虚汗等的人不能吃麻黄,麻黄的功效还是有很多,有治疗风寒感冒、头疼发烧、流鼻涕、鼻炎。麻黄是一种热性药物,所以有驱寒发汗的作用。如果麻黄加上杏仁还有甘草有治疗哮喘还有化痰止咳的作用。也治疗水肿的作用,有散肿的作用,如果加上生姜熬成汤效果更佳。麻黄的用量要根据医嘱才能用。

首先你要去药店买这些中药药材回来:麻黄6克要去节、细辛3克、附子3克。在专门煎中药的壶里放一升,把麻黄先放进去煮,等到水沸腾而且有泡沫产生的时候,用漏斗把上面的白色泡沫捞干净,然后把细辛和附子放进去和麻黄一起煮汤。然后一般到三百毫升在碗里,去掉壶里的那些中药渣倒掉,将中药凉成温热之后就可以喝了,记得三百毫升分成两次服用。你要多注意保暖和有效地运动。

麻黄根最主要的功效就是止汗,身体虚造成的出汗症状,麻黄根都有很好的效果。像是产后虚汗,体表虚汗等。如果是阳气过旺造成的出汗麻黄根的功效就不是那么明显了,最好不要用。另外,要注意麻黄根和麻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药物,麻黄的主要作用就是让身体出汗,所以在服用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经过身体检查以后,在医生的建议下适当服用,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的影响。

野燕麦7大效用健康你的生活

1、药用功能:补虚损;果实具湿补作用,能治虚汗不止

2、鉴别特征:须根较坚韧。秆直立,光滑,高60~120cm,具2~4节。叶鞘松弛;叶舌透明膜质,长1~5mm;叶片扁平,宽4~12mm。圆锥花序开展,金字塔状,分枝具角棱,粗糙。小穗长18~25mm,含2~3个小花,其柄弯曲下垂,顶端膨胀;小穗轴节间,密生淡棕色或白色硬毛;颖卵状或长圆状披针形,草质,常具9脉,边缘白色膜质,先端长渐尖;外稃质地坚硬,具5脉,内稃与外稃近等长;芒从稃体中部稍下处伸出,长2~4cm,膝曲并扭转。颖果被淡棕色柔毛,腹面具纵沟,不易与稃片分离,长6~8mm生物学特性:一年生中生禾草,生长于荒芜田野或为田间杂草,根系发达,分蘖力强。花果期4~9月。原产地:南欧地中海地区;现广布于世界各地

3、中国分布现状: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

引入扩散原因引起问题:该种是世界性的恶性农田杂草,可能随进口麦子传入,19世纪中叶曾先后在香港和福州采到标本。现已成为一种常见杂草,危害麦类、玉米、高粱、马铃薯、油菜、大豆、胡麻等作物;同时种籽大量混杂于作物内,降低作物的产品质量

4、控制方法:40%野麦畏乳剂和6.9%骠马浓乳剂对野燕麦具有良好防除效果,还可兼治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对小麦及下茬作物安全,施一次药即可控制当季野燕麦危害

野燕麦又叫乌麦、燕麦草,野燕麦有补虚,敛汗,止血,提搞性能力的功效,野燕麦有治疗虚汗不止,自汗,盗汗等的作用。

5、野燕麦壮阳主要生长在广袤的地中海流域,因为他的果实根茎鲜红如血,并且珍贵稀有、人们称为血钻野燕麦。这种神奇的植物,也自古以来被王室贵族所青睐。根据欧洲考古学家在出土的一些文物记载中发现,野燕麦可能是早期日

酸枣仁的功效与作用 治疗盗汗不止

酸枣仁有很好的敛汗之效,主治体虚自汗、盗汗。可以将酸枣仁、人参、茯苓各等分。把三者共研成细末。每回一汤匙以米汤调服,每天3回,通常用药三到五天即能够见效。

南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 收敛固涩

南五味子味酸涩性收敛,有收敛固涩的功效,能涩肠止泻,可用于治疗脾肾虚寒、久泻不止,常与吴茱萸、补骨脂、肉豆蔻等药同用。南五味子还可敛肺止汗,可用与治疗自汗、盗汗,常与麻黄根、牡蛎等同用。

巧用浮小麦止虚汗

一位中年顾客来药店买止汗药,说服过不少药,但就是不奏效。他看见笔者的胸卡上标示着“执业中医师”,就让我给他抓点中药调理调理。我一边询问一边寻思。中医云:“阴虚则热,阳虚则寒。”自汗和盗汗多以阴虚内热居多,昼不知不觉地出汗叫做“自汗”,夜熟睡汗出叫“盗汗”。六味地黄丸用于肾阴亏虚,骨蒸盗汗,可消渴,是治本之良药。但是,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应先治虚汗不止这一标病。我向顾客解释后,又看了他的脉象和舌苔,说:“本病需按疗程服用六味地黄丸治本,但眼下必须先止汗。我这儿有一验方专治自汗、盗汗——浮小麦10克、麻黄根10克、糯米根15克,大红枣5枚,煎汤一剂分两次服,若是口干、气虚乏力,则加太子参15克。”过了不久,顾客的虚汗就止住了,肾阴亏虚病愈。他惊喜地来到药店问愈病原理。我解释道,方中4味中草药的止汗效果极佳——浮小麦是禾本科植物小麦的干燥轻浮瘪瘦的果实,性味甘,凉,有止汗,退虚热之功,主治虚汗、盗汗,虚热不退,骨蒸潮热。麻黄根是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根,均为野生。地道的麻黄产地有内蒙古呼盟的突泉、赤峰市的敖汉、通辽市的扎旗,甘肃的天水等地。其性味甘,平,主治自汗、盗汗。糯米根也称稻须根,其性味甘,平,可益胃生津,止汗退热,主治虚汗、自汗,虚热不退。太子参也称孩儿参,系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根块,主产于山东、江苏、安徽。性味甘,微苦,平,能益气生津,主治气虚乏力,口干,自汗,病后体弱,精亏口渴。

麻黄根的营养价值 麻黄根的营养成分

麻黄根含麻黄碱A、B、C、D,阿魏酰组胺、麻黄根素A,麻黄双酮A、B、C、D升血压作用的酪氨酸甜菜碱。

猪全身都是宝

猪肉+白萝卜和猪肝+苦瓜以及猪肚+豆芽都能抗癌防癌;猪肝+菠菜是防止老年贫血的食疗良方;猪肉+芋头是对保健和预防糖尿病的有效秘方;猪腰+木耳对久病体弱、肾虚腰背痛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1猪肉

猪肉味甘咸,性平,有滋阴、润燥功效;可以治疗热病伤津,消渴瘦弱,燥咳,便秘等症。

2猪心

猪心味甘咸,性平,有辅虚益血,镇静安神功效;可用治心血虚损,惊悸,失眠,自汗等症。

3猪肝

猪肝味甘苦,性温,有补肝养血,明目的功效;可用治血虚萎黄,浮肿,视力弱,夜盲等症。

4猪肚

猪肚味甘,性温,有补虚损,健脾胃功效;可用治虚劳瘦弱,消渴,泄泻,小儿疳积,尿频,特别是小肚子对小孩

遗尿有特效作用。

5猪肠

猪肠味甘,性平,有补虚润燥,止渴,止血功效;可用治虚弱口渴,脱肛,痔疮,便血等症。

6猪肾

猪肾味咸,性平,有补肾,止遗,只汗,利水功效;可用治肾虚耳聋,腰痛,遗精盗汗,身面浮肿等症。

7猪肺

猪肺味甘,性平,有补虚,止咳,止血功效,可用治肺虚咳嗽,久咳咯血等症。

8猪骨

猪骨既有良好的补钙作用,又能治疗下痢,疮癣。

9猪脑

猪脑味甘,性寒,有治疗头风眩晕,偏正头痛,以及神经衰弱等症。

10猪蹄

猪蹄味甘咸,性平,有补血,通乳,祛疮功效;可用治疗产后奶少,手足风湿病,痈疖,疮疡等症。

相关推荐

苎麻根的功效作用 止血

《本草述》:“苎根,丹溪谓其大补阴而即行滞血,是以补为行也。夫甘寒之药能泻火,此味止血淋,丹毒,或入血分而泻热乎?但就其安胎、漏血尤效,则补阴活血之功,又岂徒以泻热与他味同论乎。其和血者便在补阴,而能行能止之故可以思矣。”

固表止汗的中药有哪些 麻黄根敛肺止汗

来源: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或中麻黄的根及根茎。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经。 药性功效麻黄根入肺走表,功专敛汗,具有敛肺止汗之功。凡盗汗,自汗及体虚多汗者,均可应用。 用法用量:煎服,3-9g,外用适量。 注意:有表邪者忌用。

生蚝临床应用

1.心神不安,惊悸失眠。该品质重能镇,有安神之功效,用心神不安,惊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症,常与龙骨相须为用,如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伤寒论》)。亦可配伍朱砂、琥珀、酸枣仁等安神之品。 2.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该品咸寒质重,入肝经,有平肝潜阳,益阴之功。用水不涵木,阴虚阳亢,头目眩晕,烦躁不安,耳鸣者,常与龙骨、龟甲、白芍等同用,如镇肝息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亦热病日久,灼烁真阴,虚风内动,四肢抽搐之症,常与生地黄、龟甲、鳖甲等养阴、息风止痉药配伍,如大定风珠(《温病条辨》)。 3.痰核,瘰疬,瘿

酸枣仁茯苓百合茶的功效

宁心安神 酸枣仁、茯苓和百合都有宁心安神的功效,将它们搭配一起泡茶,宁心安神效果更好,适合心神不安、心烦气躁、精神恍惚、惊悸失眠的人群饮用,还能够有效的缓解头痛、抑郁、胸闷、气短等症状。。 助眠 在睡前半小时饮用一杯酸枣仁茯苓百合茶,还有帮助睡眠的作用,适合难以入睡或者入睡后多梦、半夜惊醒等睡眠质量差的人群饮用。 敛汗 酸枣仁入心经,有敛汗的作用,而百合也有一定的敛汗作用,因此易失眠盗汗、虚汗不止、气虚烦渴的人群平常也可以适量饮用酸枣仁茯苓百合茶。

山茱萸的做法

我们除了需要再本文弄清楚山茱萸泡水喝的禁忌相关知识之外,也应该弄清楚山茱萸在平时生活中有哪些做法。除了本文介绍的泡水喝之外,生活中也可以将山茱萸药粥以及药散,效果都是非常不错的。具体的山茱萸做法如下: 第一:山茱萸粥 材料:山茱萸肉、粳米、白糖。 做法:将山茱萸肉清洗干净之后去掉果核,然后将果肉和粳米一起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熬粥。等到山茱萸粥煮好之后加入适量的白糖,搅拌后煮开就可以起锅服用量。 功效:服用后主要功效疗肝肾不足的毛病,具体的症状表现为遗精阳痿、耳鸣腰酸以及头晕目眩等,除此之外如果身体出现虚

麻黄到底能干什么

麻黄功效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生品发汗解表和利水消肿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证,胸闷喘咳,风水浮肿,风湿痹痛,阴疽,痰核。蜜麻黄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增强了润肺止咳之功,以宣肺平喘止咳力胜。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麻黄绒作用缓和,适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感冒。蜜麻黄绒作用更为缓和,适于表证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 麻黄作用 麻黄的作用是主要可以疗外感风寒,这里大家一定要注意,是外感风寒,因为风寒症的种类有很多,所以一定要分辨自己得风寒的种类,才可以对症下药。另外,对于身体里

耳鸣吃什么食物最好 山茱萸粥

原料:山茱萸肉15~2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山茱萸肉洗净,去核,与洗净的大米同入砂锅煮粥,粥熟时调入白糖拌匀,至白糖溶化即可。 用法:每日分1~2次服,连服数日。 功效:补益肝肾,涩精敛汗。适用于倦怠、眩晕、耳鸣、小便短赤、腰腿酸软、虚汗不止等症。

肺气虚吃什么好 太子黄芪蛋汤

材料:用太子参、黄芪各10克,鸽子蛋3枚,盐少许。 做法:将太子参、黄芪放入砂锅中,加清水煎煮1小时左右,滤去药渣后再放入鸽子蛋,煮熟,调入盐。饮汤食蛋,每日1次,可分2次吃完。 功效:本品可以养阴固表,益气养血。适用于虚汗不止,反复感冒者及儿童、老年人的日常保健。

葛根可以疗哪些疾病

1.用于感冒、发热、恶寒、无汗、项强等症 葛根有发汗、退热作用,与柴胡等配伍可用于表热症;与麻黄、桂枝、芍药同用风寒表症而见项背强、无汗、恶风者。 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葛根有透发麻疹作用,因其兼有生津、止泻功能,所以麻疹发热口渴,或伴有腹泻等症,常与升麻等配合应用。 3.用于胃热口渴等症 本品又能生津止渴,对热病口渴,或消渴等症,可配麦冬、天花粉等同用。 4.用于脾虚泄泻、湿热泻痢等症 本品性能升发清阳,鼓舞脾胃阳气上升,有制止泄泻的作用,临床常配合党参、白朮等疗脾虚泄泻;但又可配黄连、黄芩等,用于

浮小麦和小麦的区别

在临床上,浮小麦和小麦都可以作为药用,但是它们的药性和功能却不相同。 小麦性味甘、凉,可入心经、脾经和肺经,具有养心除烦的功效。“安神除烦”是小麦的重要效能,如著名的“甘麦大枣汤”,即是以小麦配伍甘草和大枣,专门疗妇女“脏躁症”的。脏躁症是指由于人的心血不足而引起的失眠多梦、心悸不安、常打呵欠、悲伤欲哭等一系列症状。该病类似于“癔病”。小麦的常用剂量为30~60克,其用法是加水煎服。 浮小麦性凉、味甘咸,可入心经、脾经和肾经,具有益气、除热和止汗的功效。“止汗”是浮小麦的主要效能。凡由阳虚引起的自汗和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