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根的功效与作用 治产后虚汗不止
麻黄根的功效与作用 治产后虚汗不止
可用当归一两(锉,微炒),麻黄恨二两,黄芪一两(锉)。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或牡蜗粉三分,麻黄根二两。捣细,罗力散,用扑身上,治产后虚汗不止。
虚汗不止中医有着数
人们适当出点汗可以达到调节体温、排除代谢废物和体内垃圾的目的。但是,有的人在安静状态下或睡眠中经常出汗,甚至大汗淋漓,还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症状,这就属于病态了。对于这种身体虚弱引起的多汗,可适当服些中药调理。
以自汗(在清醒时出汗)为主,出汗部位以头部、躯干为主,并伴有精神疲惫、食欲下降、大便稀溏、小便清长(即小便色白、量多)、周身无力、手脚冰冷等症者为气虚,治宜益气固表止汗,选用生黄芪、太子参、炒白术、炒防风、浮小麦、煅牡蛎各15~20克,水煎服。轻者可单服浮小麦炒熟,泡水代茶饮用。
以盗汗(睡着出汗、惊醒立止)为主,汗出部位常在胸背及手脚心,并伴有心烦易怒、睡眠不安、两颧红赤、大便干结、小便黄赤、午后低热等症者为阴虚,治宜清热养阴敛汗,选用生地、白芍、五味子、地骨皮、麦冬、知母各10~15克,水煎服。
还有一些老出虚汗的病人,既有气虚的症状,又有阴虚的表现,这属于气阴两虚,治宜补气固表、养阴敛汗,选用太子参、生黄芪、白芍、五味子、浮小麦、煅牡蛎各15~30克,水煎服。
龙骨药用价值
1、治大人、小儿一切癫狂,惊搐,风痫,神志不宁:龙骨一两(火煅,研极细末),犀角、丹砂、琥珀、天竺黄各五钱(俱研极细末),钩藤、怀生地、茯苓各一两五钱(俱微炒燥,为极细末),苏合香三钱,牛黄二钱(俱用酒溶化)。共十味,总和一处,用胆星八钱,研细末,竹沥一碗,打糊为丸,如梧子大。大人服十丸,小儿服二、三丸,俱用生姜汤调灌。
2、治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皮)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牡蛎(熬)五两,蜀漆(去腥)三两,龙骨四两。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3、治心虚盗汗:龙骨五钱(火煅),茯苓一两,人参六钱,莲肉三两(俱微炒),共研为末,麦门冬(去心)四两,酒煮,捣烂成膏为丸梧子大。每早晚各服三钱,白汤下。
4、治产后虚汗不止:龙骨一两,麻黄根一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
5、治遗尿淋沥:白龙骨、桑螵蛸等分。为末。每盐汤服二钱
石斛人参一起喝的作用 大补元气
现代医学认为,人参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都有明显的作用,其成分中含有的多种人参皂甙成分对于元气虚脱、面色苍白、心悸不安、虚汗不止能起到良好的大补元气的功效。
经常吃麻黄会有毒吗
麻黄没有毒,只是有一些人不能吃麻黄,像是 经常失眠的人、高血压、经常出虚汗等的人不能吃麻黄,麻黄的功效还是有很多,有治疗风寒感冒、头疼发烧、流鼻涕、鼻炎。麻黄是一种热性药物,所以有驱寒发汗的作用。如果麻黄加上杏仁还有甘草有治疗哮喘还有化痰止咳的作用。也治疗水肿的作用,有散肿的作用,如果加上生姜熬成汤效果更佳。麻黄的用量要根据医嘱才能用。
首先你要去药店买这些中药药材回来:麻黄6克要去节、细辛3克、附子3克。在专门煎中药的壶里放一升,把麻黄先放进去煮,等到水沸腾而且有泡沫产生的时候,用漏斗把上面的白色泡沫捞干净,然后把细辛和附子放进去和麻黄一起煮汤。然后一般到三百毫升在碗里,去掉壶里的那些中药渣倒掉,将中药凉成温热之后就可以喝了,记得三百毫升分成两次服用。你要多注意保暖和有效地运动。
麻黄根最主要的功效就是止汗,身体虚造成的出汗症状,麻黄根都有很好的效果。像是产后虚汗,体表虚汗等。如果是阳气过旺造成的出汗麻黄根的功效就不是那么明显了,最好不要用。另外,要注意麻黄根和麻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药物,麻黄的主要作用就是让身体出汗,所以在服用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经过身体检查以后,在医生的建议下适当服用,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的影响。
野燕麦7大效用健康你的生活
1、药用功能:补虚损;果实具湿补作用,能治虚汗不止
2、鉴别特征:须根较坚韧。秆直立,光滑,高60~120cm,具2~4节。叶鞘松弛;叶舌透明膜质,长1~5mm;叶片扁平,宽4~12mm。圆锥花序开展,金字塔状,分枝具角棱,粗糙。小穗长18~25mm,含2~3个小花,其柄弯曲下垂,顶端膨胀;小穗轴节间,密生淡棕色或白色硬毛;颖卵状或长圆状披针形,草质,常具9脉,边缘白色膜质,先端长渐尖;外稃质地坚硬,具5脉,内稃与外稃近等长;芒从稃体中部稍下处伸出,长2~4cm,膝曲并扭转。颖果被淡棕色柔毛,腹面具纵沟,不易与稃片分离,长6~8mm生物学特性:一年生中生禾草,生长于荒芜田野或为田间杂草,根系发达,分蘖力强。花果期4~9月。原产地:南欧地中海地区;现广布于世界各地
3、中国分布现状: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
引入扩散原因引起问题:该种是世界性的恶性农田杂草,可能随进口麦子传入,19世纪中叶曾先后在香港和福州采到标本。现已成为一种常见杂草,危害麦类、玉米、高粱、马铃薯、油菜、大豆、胡麻等作物;同时种籽大量混杂于作物内,降低作物的产品质量
4、控制方法:40%野麦畏乳剂和6.9%骠马浓乳剂对野燕麦具有良好防除效果,还可兼治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对小麦及下茬作物安全,施一次药即可控制当季野燕麦危害
野燕麦又叫乌麦、燕麦草,野燕麦有补虚,敛汗,止血,提搞性能力的功效,野燕麦有治疗虚汗不止,自汗,盗汗等的作用。
5、野燕麦壮阳主要生长在广袤的地中海流域,因为他的果实根茎鲜红如血,并且珍贵稀有、人们称为血钻野燕麦。这种神奇的植物,也自古以来被王室贵族所青睐。根据欧洲考古学家在出土的一些文物记载中发现,野燕麦可能是早期日
酸枣仁的功效与作用 治疗盗汗不止
酸枣仁有很好的敛汗之效,主治体虚自汗、盗汗。可以将酸枣仁、人参、茯苓各等分。把三者共研成细末。每回一汤匙以米汤调服,每天3回,通常用药三到五天即能够见效。
南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 收敛固涩
南五味子味酸涩性收敛,有收敛固涩的功效,能涩肠止泻,可用于治疗脾肾虚寒、久泻不止,常与吴茱萸、补骨脂、肉豆蔻等药同用。南五味子还可敛肺止汗,可用与治疗自汗、盗汗,常与麻黄根、牡蛎等同用。
巧用浮小麦止虚汗
一位中年顾客来药店买止汗药,说服过不少药,但就是不奏效。他看见笔者的胸卡上标示着“执业中医师”,就让我给他抓点中药调理调理。我一边询问一边寻思。中医云:“阴虚则热,阳虚则寒。”自汗和盗汗多以阴虚内热居多,昼不知不觉地出汗叫做“自汗”,夜熟睡汗出叫“盗汗”。六味地黄丸用于肾阴亏虚,骨蒸盗汗,可消渴,是治本之良药。但是,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应先治虚汗不止这一标病。我向顾客解释后,又看了他的脉象和舌苔,说:“本病需按疗程服用六味地黄丸治本,但眼下必须先止汗。我这儿有一验方专治自汗、盗汗——浮小麦10克、麻黄根10克、糯米根15克,大红枣5枚,煎汤一剂分两次服,若是口干、气虚乏力,则加太子参15克。”过了不久,顾客的虚汗就止住了,肾阴亏虚病愈。他惊喜地来到药店问愈病原理。我解释道,方中4味中草药的止汗效果极佳——浮小麦是禾本科植物小麦的干燥轻浮瘪瘦的果实,性味甘,凉,有止汗,退虚热之功,主治虚汗、盗汗,虚热不退,骨蒸潮热。麻黄根是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根,均为野生。地道的麻黄产地有内蒙古呼盟的突泉、赤峰市的敖汉、通辽市的扎旗,甘肃的天水等地。其性味甘,平,主治自汗、盗汗。糯米根也称稻须根,其性味甘,平,可益胃生津,止汗退热,主治虚汗、自汗,虚热不退。太子参也称孩儿参,系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根块,主产于山东、江苏、安徽。性味甘,微苦,平,能益气生津,主治气虚乏力,口干,自汗,病后体弱,精亏口渴。
麻黄根的营养价值 麻黄根的营养成分
麻黄根含麻黄碱A、B、C、D,阿魏酰组胺、麻黄根素A,麻黄双酮A、B、C、D升血压作用的酪氨酸甜菜碱。
猪全身都是宝
猪肉+白萝卜和猪肝+苦瓜以及猪肚+豆芽都能抗癌防癌;猪肝+菠菜是防止老年贫血的食疗良方;猪肉+芋头是对保健和预防糖尿病的有效秘方;猪腰+木耳对久病体弱、肾虚腰背痛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1猪肉
猪肉味甘咸,性平,有滋阴、润燥功效;可以治疗热病伤津,消渴瘦弱,燥咳,便秘等症。
2猪心
猪心味甘咸,性平,有辅虚益血,镇静安神功效;可用治心血虚损,惊悸,失眠,自汗等症。
3猪肝
猪肝味甘苦,性温,有补肝养血,明目的功效;可用治血虚萎黄,浮肿,视力弱,夜盲等症。
4猪肚
猪肚味甘,性温,有补虚损,健脾胃功效;可用治虚劳瘦弱,消渴,泄泻,小儿疳积,尿频,特别是小肚子对小孩
遗尿有特效作用。
5猪肠
猪肠味甘,性平,有补虚润燥,止渴,止血功效;可用治虚弱口渴,脱肛,痔疮,便血等症。
6猪肾
猪肾味咸,性平,有补肾,止遗,只汗,利水功效;可用治肾虚耳聋,腰痛,遗精盗汗,身面浮肿等症。
7猪肺
猪肺味甘,性平,有补虚,止咳,止血功效,可用治肺虚咳嗽,久咳咯血等症。
8猪骨
猪骨既有良好的补钙作用,又能治疗下痢,疮癣。
9猪脑
猪脑味甘,性寒,有治疗头风眩晕,偏正头痛,以及神经衰弱等症。
10猪蹄
猪蹄味甘咸,性平,有补血,通乳,祛疮功效;可用治疗产后奶少,手足风湿病,痈疖,疮疡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