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淋巴结核的诊断与鉴别

淋巴结核的诊断与鉴别

控制传染源

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结核病人,尤其是痰结核菌阳性患者早期接受合理化疗,痰中结核菌克在短期内减少,以至消失,几乎100%可获治愈,因此早期发现病人,尤其是菌阳性者,并及时给予合理的化疗是现代防痨工作的中心环节。

早期发现病人的方法是对以下人群及时进行X线胸片和菌细菌学检查:

(1)慢性咳嗽,咯血经抗生素治疗无效者。

(2)开放性肺结核病人周围的接触者。

(3)结素试验强阳性儿童的家庭成员。

(4)厂矿工人尤其是矽肺患者。

(5)定期对结核病较流行地区的人群进行胸部X线检查,可早期发现一些无症状病人。

切断传染途径

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因此禁止随地吐痰,对菌阳性病人的痰、日用品,以及周围的东西要加以消毒和适当处理,室内可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2小时,患者用过的食具应煮沸消毒10-15分钟,被褥在列日下暴晒4-6小时,痰盒便器可用5%-10%来苏浸泡2小时,最好将痰吐在纸上烧掉或用20%漂白粉溶液泡6-8小时。

接种卡介苗

卡介苗是一种无致病力的活菌苗,接种于人体后可使未受结核菌感染者获得对结核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保护率约为80%。可维持5-10年,因而隔数年后对结素试验转阴者还需复种。接种对象是未食结核菌感染,结素试验阴性者,年龄越小越好,一般在出生后三个月内注射,主要为新生儿和婴幼儿,中小学生和新进入城市的少数民族地区公民,结素试验阴性者进行接种与复种,接种方法有皮内注射和皮上划痕两种,以皮内注射为佳。卡介苗接种效果肯定,尤其是儿童包括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以明显减少,但种卡介苗所产生的免疫力也是相对的,应重视其它预防措施。

温馨提示:

患者需要了解淋巴结核病,这样才能消除心中对淋巴结核病的恐惧心理。结核病的治疗比起40年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由于没有抑制杀灭结核菌的药物,主要靠卧床休息、阳光照射、空气新鲜、加强营养,见效低,死亡率很高。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有效的抗结核药物相继问世,使结核病治愈成为可能。只要患者按照医生的要求,规律全程用药,结核病是可以完全治愈的。患者只要了解结核病的防治知识和保健常识,就会对自己的病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以乐观的情绪面对病情。

得了腹股沟淋巴结炎有什么症状

一、淋巴结炎典型症状

颈部淋巴结肿大、低热、盗汗、淋巴阻塞

二、淋巴结炎症状

1.颈侧(一侧或两侧)多大小不等的肿大淋巴结初起为孤立性结节.无痛较光滑可活动病变继续发展淋巴结融合成块不规则活动度差后期淋巴结坏死液化形成寒性脓肿则有波动感脓肿溃破后成窦道分泌物稀薄含有干酪样物溃疡面苍白或暗红皮下潜行经久不愈。

2.常有低热盗汗纳差乏力消瘦等全身慢性中毒症状。

三、淋巴结炎诊断鉴别

通过对机体的检查参考体检结果来进行诊断。

1.早期淋巴结肿大,疼痛和压痛,可活动。

2.后期往往多个淋巴结粘连成硬块,不易推动此时表现皮肤常红、肿、压痛明显,并合有畏寒、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如得不到及时控制,可形成脓肿。

3.以颈、腋窝和腹股沟等部位多见。

淋巴结肿大鉴别诊断

淋巴结肿大常见3种情况:①良性肿大,包括各种感染、结缔组织病和变态反应等引起的肿大。临床常呈良性经过,随着病因去除,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完全恢复。

②恶性肿大,包括原发于淋巴结的恶性肿瘤如淋巴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恶性组织细胞病等及其他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如肺癌、胃癌和乳腺癌等。 临床呈恶性经过,淋巴结持续性进行性肿大,若不积极治疗,常会进行性恶化死亡。

③介于良性与恶性间的肿大,如血管原始免疫细胞性淋巴结病和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等。开始常为良性,可变成恶性而致命。

因此在确定淋巴结肿大后,关键是确定其原因和性质,局部肿大伴明显疼痛者常提示感染;进行性无痛性肿大者提示恶性肿瘤性疾病。骨髓穿刺特别是淋巴结活检可帮助确诊。淋巴结肿大的治疗以病因而定,如淋巴腺结核可应用链霉素和雷米封等,若为恶性淋巴瘤,应以联合化疗为主,若为癌症晚期转移,则预后极差。

可通过触摸颌下、颈部、锁骨上窝、腋窝和腹股沟等部位而发现,但肺门、纵隔、腹膜后和肠系膜等体内肿大的淋巴结则要靠X射线、CT和B超等才能发现。

肺结核诊断鉴别

诊断

病史

1.询问接触史或既往有胸膜炎、肛瘘、颈淋巴结肿大、糖尿病及卡介苗接触史。

2.有结核中毒症状,如低热、全身不适、乏力、盗汗、食欲下降、面颊潮红等。粟粒性肺结核和干酪性肺炎往往伴高热,有的可伴关节痛,女性可有月经失调。

3.早期干咳,空洞形成合并感染时痰呈粘液脓性或脓性,咯血,胸痛,严重者有呼吸困难。

鉴别诊断

肺结核的临床与X线表现,常与多种非结核性肺病相似,甚易误诊,必须强调认真根据病史,相关实验室检查资料,X线片等综合分析,必要时尚需动态观察,审慎鉴别。

一、肺癌

中央型肺癌常有痰中带血,肺门附近有阴影,与肺门淋巴结结核相似,周围型肺癌可呈球状,分叶状块影,需与结核球鉴别,肺癌多见于40岁以上嗜烟男性常无明显毒性症状,多有刺激性咳嗽,胸痛及进行性消瘦,X线胸片示结核球周围可有卫星病灶,钙化,而癌肿病灶边缘常有切迹,毛刺,胸部CT扫描对鉴别两者常有帮助,中央型肺癌的CT所见有支气管内软组织密度块影附着在一侧增厚支气管壁上,肿块轮廓不规整,肺段及肺叶支气管不规则狭窄,纵隔淋巴结肿大等,结合痰结核菌,脱落细胞检查及通过纤支镜检查及活检等,常能及时鉴别,肺癌与肺结核的并存,亦需注意发现,临床上难以完全排除肺癌者,结合具体情况,必要时可考虑剖胸探查,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二、肺炎

典型肺炎球菌肺炎与浸润型肺结核区别不难,而病情进展较快的浸润型肺结核,扩大到整个肺叶,形成干酪样肺炎,易被误诊为肺炎球菌肺炎,前者起病急骤,高热,寒战,胸痛伴气急,咳铁锈色痰,X线征象病变常局限于一叶,抗生素治疗有效,干酪样肺炎则多有结核中毒症状,起病较慢,咳黄色粘液痰,X线征象病变多位于右上叶,可波及右上叶尖,后段,呈云絮状,密度不均,可出现虫蚀样空洞,抗结核治疗有效,痰中易找到结核菌。

有轻度咳嗽,低热的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或过敏性肺炎(嗜酸性粒细胞肺浸润症)在X线上的炎症征象,与早期浸润型肺结核相似,对这类一时难以鉴别的病例,不宜急于抗结核治疗,支原体肺炎通常在短时间内(2~3周)可自行消散过敏性肺炎的肺内浸润阴影常呈游走性,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三、肺脓肿

肺脓肿空洞多见于肺下叶,脓肿周围的炎症浸润较严重,空洞内常有液平面,肺结核空洞则多发生在肺上叶,空洞壁较薄,洞内有很少有液平面,此外,肺脓肿起病较急,高热,大量脓痰,痰中无结核菌,但有多种其他细菌,血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增多,抗生素治疗有效,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合并感染时易与慢性肺脓肿混淆,后者痰结核菌阴性。

四、支气管扩张

有慢性咳嗽,咯痰及反复咯血史,需与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鉴别,但支气管扩张的痰结核攻阴性,X线胸片多无异常发现或仅见局部肺纹理增粗或卷发状阴影,CT有助确诊。

五、慢性支气管炎

老年慢支症状酷似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且近年来老年人肺结核的发病率有所增高,需认真鉴别两者,及时X线检查有助确诊。

六、其他发热性疾病

各型肺结核常有不同类型的发热,因此肺结核常是临床上发热原因不明的主要鉴别之一,伤寒,败血症,白血病,纵隔淋巴瘤及结节病等与结核病有诸多相似,伤寒有高热,血白细胞计数减少及肝脾在等临床表现,易与急性粟粒型结核混淆,但伤寒热型常呈稽留热,有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血清伤寒凝集试验阳性,血,粪便伤寒杆菌培养阳性,败血症起病急,寒战及弛张热型,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常有近期皮肤感染,疮疖挤压史或尿路,胆道等感染史,皮肤常见瘀点,病程中出现近徙病灶或感染性休克,血或骨髓培养可发现致病菌,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有发热,肝脾大,起病数周后出现特异性X线表现,偶尔血象呈类白血病反应或单核细胞异常增多,需与白血病鉴别,后者多有明显出血倾向,骨髓涂片及动态X线胸片随访有助确立诊断,成人支气管淋巴结核常表现为发热及肺门淋巴结肿大,应与结节病,纵隔淋巴瘤等鉴别,结核病患者结素试验阳性,抗结核治疗有效而淋巴瘤发展迅速,常有肝脾及浅表淋巴结肿大,确诊常需依赖活检,结节病通常不发热,肺门淋巴结肿大多为双侧性,结素试验阴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必要时应作活检以明确诊断。

以上所举,仅是少数主要的常见疾病,在具体鉴别时既需要全面掌握与分析患者具备的肺结核的诊断依据,又应熟悉此类易被混淆疾病的特点,尽量做到检查既要有针对性,又要认真动态观察与严格对比与判断 。

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

淋巴结肿大常见3种情况:①良性肿大,包括各种感染、结缔组织病和变态反应等引起的肿大。临床常呈良性经过,随着病因去除,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完全恢复。②恶性肿大,包括原发于淋巴结的恶性肿瘤如淋巴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恶性组织细胞病等及其他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如肺癌、胃癌和乳腺癌等。 临床呈恶性经过,淋巴结持续性进行性肿大,若不积极治疗,常会进行性恶化死亡。③介于良性与恶性间的肿大,如血管原始免疫细胞性淋巴结病和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等。开始常为良性,可变成恶性而致命。因此在确定淋巴结肿大后,关键是确定其原因和性质,局部肿大伴明显疼痛者常提示感染;进行性无痛性肿大者提示恶性肿瘤性疾病。骨髓穿刺特别是淋巴结活检可帮助确诊。淋巴结肿大的治疗以病因而定,如淋巴腺结核可应用链霉素和雷米封等,若为恶性淋巴瘤,应以联合化疗为主,若为癌症晚期转移,则预后极差。

可通过触摸颌下、颈部、锁骨上窝、腋窝和腹股沟等部位而发现,但肺门、纵隔、腹膜后和肠系膜等体内肿大的淋巴结则要靠X射线、CT和B超等才能发现。

淋巴炎诊断鉴别

通过对机体的检查参考体检结果来进行诊断。

1.早期淋巴结肿大,疼痛和压痛,可活动。

2.后期往往多个淋巴结粘连成硬块,不易推动此时表现皮肤常红、肿、压痛明显,并合有畏寒、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如得不到及时控制,可形成脓肿。

3.以颈、腋窝和腹股沟等部位多见。

淋巴炎的检查

1.超声波可用于诊断淋巴结炎的病变程度。

2.应用淋巴系统造影X线检查或同位素检查可助于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增多。

4.必要时可作活检镜下证实。

淋巴炎诊断鉴别

通过对机体的检查参考体检结果来进行诊断。

1.早期淋巴结肿大,疼痛和压痛,可活动。

2.后期往往多个淋巴结粘连成硬块,不易推动此时表现皮肤常红、肿、压痛明显,并合有畏寒、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如得不到及时控制,可形成脓肿。

3.以颈、腋窝和腹股沟等部位多见。

淋巴结核鉴别诊断的10大疾病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此病是由EB病毒(EB病毒【译】:又称人类疱疹病毒,主要感染人类口咽部的上皮细胞和B淋巴细胞。)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青少年多见。此症往往以上感症状开始,全身淋巴结急性肿大,以颈部明显,两侧多对称,中度硬,不粘连,不化脓,有压痛。可伴有发热、皮疹,血象分类淋巴细胞可达50%—90%,可见异型淋巴细胞,血清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

2、急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急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大多由淋巴结引流区组织内的细菌感染沿淋巴管蔓延所致。来自口腔,牙齿及扁桃体的急性化脓性炎,常引起急性颈部淋巴结炎;来自下肢的化脓性炎,常引起急性腹股沟淋巴结炎;急性阑尾炎和急性肠炎往往引起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此时可见局部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质地较软。

3、慢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慢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是由于局部组织器官的慢性感染以及组织破坏性产物的吸收波及引流区淋巴结所致。如牙齿或扁桃体的慢性感染可引起慢性颈部淋巴结炎,可见淋巴结中度肿大,质硬。组织学病变表现为淋巴结内的各种反应性增生。

4、结节病:是一种全身性肉芽肿病,可累及全身所有器官。病变常可累及多处淋巴结,但以双侧肺门淋巴结更多见。淋巴结活检标本中又以锁骨上淋巴结、斜角肌淋巴结、前臂内侧滑车上淋巴结为多。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女性多见。大体:淋巴结中度肿大,最大约2cm,肺门者可呈巨块状。淋巴结不与周围组织粘连,切面粉红、浅黄或灰褐色、质中。镜下结节与结核结节相似,但结节内一般无干酪样坏死,类上皮细胞增生显著,巨细胞数目多但细胞核不呈马蹄形或花环状排列,巨细胞内有时有星状或同心圆状钙化灶。该病与无干酪样坏死的上皮样结核几乎无法区别,抗酸染色寻找结核杆菌有时有帮助。值得一提的是结节病很少累及肠道和肠系膜淋巴结。

5、软下疳:为Ducreyi嗜血杆菌引起的局灶性传染病。阴部疼痛性小丘疹迅速破溃形成浅表溃疡,边缘不齐,周边发红,常相互融合。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并粘连在一起而形成脓肿、有波动感。脓肿上方皮肤红亮,可破溃形成窦道。应与脓肿型淋巴结结核鉴别。诊断主要由临床表现及性生活史确立,且可与淋巴结结核鉴别。本病细菌培养较难。

6、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本病由沙眼衣菌属的免疫型所引起,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最初的症状为单侧有压痛的腹股淋巴结肿大,发展形成巨大而有压痛和波动的肿块,与深部组织粘连、上方皮肤有炎症,可形成瘘管。可伴有发热、头痛、关节痛等全身症状。诊断依性生活史、临床表现及补体结合试验,有条件可作免疫荧光镜检。

7、非结核分枝杆菌淋巴结炎: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淋巴结炎主要为鸟——胞内复合菌、瘰疬分枝杆菌所致,以颈部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亦可累及耳部、腹部沟、腋下淋巴结。确定诊断有赖于病原学证据,活检发现NTM,并显示相应的组织病理学特征。

8、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即艾滋病,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此病前期可出现浅表淋巴结肿大,多见于头颈部,最多的是胸锁乳突肌后缘淋巴结。其特点为:(1)有多个性伴侣史;输血和输入血制品史。(2)大多为青壮年男性。(3)有长达数月的低热、疲倦、乏力、消瘦、盗汗等。(4)周围血中淋巴细胞减少,CD4/CD8<1。(5)抗HIV抗体阳性。

9、恶性淋巴瘤:以浅表淋巴结无痛性、进行性肿大为特征,全身淋巴结均可累及,以颈部淋巴结为多见。该病病程发展快,常有发热、消瘦、盗汗、皮肤瘙痒、肝脾肿大、黄疸伴有纵隔及腹腔内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活检,淋巴结穿刺抽液涂片和淋巴结印片对诊断很有价值。

10、白血病:各类白血病常伴有全身或局部浅表淋巴结肿大,62.2%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4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有淋巴结肿大,常为浅表淋巴结肿大,多光滑,无压痛,不粘连,不化脓,质地较硬,常伴发热、胸骨压痛、肝脾肿大、出血、贫血、白细胞显著升高或不升高,骨髓象中原始和幼稚细胞大量增生。

淋巴结核的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根据结核病接触史、局部体征,特别是已形成寒性脓肿或已溃破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或溃疡时多可作出明确诊断;必要时可作胸部透视明确有无肺结核。结核菌素试验能帮助诊断。

如仅有颈淋巴结肿大而无寒性脓肿或溃疡形成,颈部一侧或两侧有多个大小不等的肿大淋巴结,一般位于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初期肿大的淋巴结较硬、无痛,可推动。病变继续发展发生淋巴结周围炎,使淋巴结与皮肤和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各个淋巴结也可相互粘连,融合成团形成不易推动的结节性肿块。晚期淋巴结发生干酪样坏死,液化形成寒性脓肿。脓肿破溃后流出豆渣样或稀米汤样脓液,最后形成一经久不愈的窦道或慢性溃疡。;溃疡边缘皮肤暗红,肉芽组织苍白、水肿,上述不同阶段的病变可同时出现于同一病人的各个淋巴结。病人抗病能力增强和经过恰当治疗后淋巴结的结核病变可停止发展而钙化。

诊断依据

(1)淋巴结肿大,结节状,无痛。多见于儿童和青年。

(2)初期为孤立结节,较光滑,可活动,以后结节融合成块,不规则,活动度差。肿块可形成脓肿,有波动感,破溃后可形成窦道,随皮肤下部潜行,经久不愈。

(3)分泌物稀薄,常含有干酪样物,创面肉芽不健康。

(4)可有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

(5)有些患者可有肺部等结核病史或病变。

(6)取病变组织进行PCR检测,可呈阳性结果。

(7)病理活检可明确诊断。

霍奇金淋巴瘤诊断鉴别

诊断

霍奇金淋巴瘤的确诊主要依赖病变组织的病理检查,因此病变淋巴结手术活检或深部组织的粗针穿刺活检尤为重要。在病理诊断后要根据全身症状、体检、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确定病变范围,明确临床分期。准确的分期是制定正确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鉴别诊断

本病鉴别诊断常需与淋巴结核、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节病以及非霍奇金淋巴瘤等鉴别。并应注意与转移癌鉴别。颈部淋巴结肿大应排除鼻咽癌、甲状腺癌等,纵隔肿物需除外肺癌、胸腺瘤,腋下淋巴结肿大应与乳腺癌鉴别。以上疾病的鉴别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临床医生则应综合患者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结果做出全面诊断,包括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分组。

甲状腺结核诊断鉴别

诊断标准

甲状腺结核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不易。

1.初步诊断的依据

即使甲状腺结核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亦有一些临床表现可作为初步诊断的依据:

(1)结核中毒症状:如盗汗,食欲减低,体重减轻。

(2)既往有结核病史:如淋巴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肺结核钙化灶,肾结核,骨结核等。

(3)有时可表现为甲亢或甲减。

Wegelin认为,在甲状腺结核的急性期,大量的胶质被正常的甲状组织合成,分泌而造成甲亢,故有甲状腺硬结合并甲亢症状时,应考虑是否有甲状腺结核的可能。

2.确诊依据

现在认为,具备下列3个条件中的2项时,可诊断甲状腺结核:

①在甲状腺组织中找到结核杆菌;

②甲状腺组织切片的病理检查可清楚地见到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组织,冷脓肿的形成;

③甲状腺组织以外有原发结核病灶,前二者需要经过FNAC或手术标本的病理切片才能证实。

吴壮宏曾治疗1例甲状腺结核的病人,有甲状腺硬结但无肺结核,多项辅助检查亦未能提示甲状腺结核,直至手术中作冰冻切片检查才做出正确诊断,Huguette等亦有类似的发现,在高度怀疑甲状腺结核的病例,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包括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等,1个月后甲状腺肿块仍未缩小,手术切除甲状腺肿块后进行病理检查,才证实为甲状腺结核。

鉴别诊断

甲状腺结核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加之既往无结核病史,故在未获得病理诊断前,不容易确诊,临床上需要与之鉴别的甲状腺疾病有:

1.亚急性甲状腺炎

本病好发于女性,是病毒感染后引起甲状腺滤泡破裂,胶质溢出造成,病程较长,核素扫描可显示冷结节,难与甲状腺结核鉴别,用甲状腺素或左甲状腺素治疗后症状可缓解,且有自愈的倾向。

2.慢性甲状腺炎

主要是淋巴性甲状腺炎和侵袭性纤维性甲状腺炎,特别是后者可表现硬实的甲状腺结节,不易与增生型甲状腺结核鉴别。

3.甲状腺腺瘤或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转移到颈淋巴结而误诊为淋巴结核并不少见,相反,亦有颈淋巴结核与甲状腺癌同时发生,也有些甲状腺结核合并颈淋巴结核,而被误诊为癌肿,Rankin分析21例误诊的甲状腺结核时发现,12例误诊为毒性弥漫性甲状腺,4例误诊为甲状腺腺瘤,4例误诊为慢性甲状腺炎,1例误诊为甲状腺囊肿并出血,高方报道的6例甲状腺结核均在手术前皆被误诊,其中误诊为甲状腺瘤4例,甲状腺癌1例,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1例。

发热的常识

即低热(37.5℃-38.5℃,多在疾病初期)、间歇热(一段时间发热,一段时间不发热)、弛张热(一天内体温波动在2度以上)、持续高热(39.℃以上)。

发热的诊断是个复杂的问题。

低热需要与结核病鉴别诊断。

间歇热需要与免疫炎性疾病如Still病、木村病、Castleman病等鉴别诊断,也需要与自身免疫病如风湿病、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班狼疮、白塞氏病等鉴别诊断。

弛张热需要与感染性疾病鉴别诊断。

高热需要与严重感染性疾病、白血病、坏死性淋巴结炎等鉴别诊断。

有些病人发热几个月、几年才明确诊断。

在长期的发热中,有些医生给病人应用了抗结核药或很多抗生素。有些医生给病人间断或持续应用了糖皮质激素(俗称激素)。有些医生或病人把激素当成了退热药。

这导致了滥用抗生素和激素。

激素对淋巴瘤有杀灭抑制作用,但单用它的作用有限,单用激素无法治愈淋巴瘤,反而掩盖病情。

相关推荐

非霍奇金淋巴瘤要和哪些疾病区分

1.慢性淋巴结炎 一般的慢性淋巴结炎多有感染灶,在急性期感染,如足癣感染,可致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或伴红,肿,热,痛等急性期表现,或只有淋巴结肿大伴疼痛,急性期过后,淋巴结缩小,疼痛消失,通常慢性淋巴结炎的淋巴结肿大较小,约0.5~1.0cm,质地较软,扁,多活动,而恶性淋巴瘤的淋巴结肿大具有较大,丰满,质韧的特点,必要时切除活检。 2.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除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外,扁桃体多为双侧肿大,红,肿,痛,且其上附有脓苔,扪之质地较软,炎症控制后,扁桃体可缩小,而恶性淋巴瘤侵及扁桃体,可双侧也可单侧

淋巴瘤的鉴别诊断

淋巴瘤的给人体造成的伤害非常大,它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段。淋巴组织又称淋巴网状组织广泛分布于体内各处,它主要包括淋巴结、扁桃体、脾脏、胸腺、胃肠道和支气管粘膜下的淋巴组织等。此外,骨髓和肝脏也有丰富的淋巴网状组织。 一、 霍奇金病 一血液:血象变化较早,常有轻或中等贫血,偶伴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少数白细胞轻度或明显增加,伴中性粒细胞增多。约1/5患者嗜酸粒细胞升高。晚期淋巴细胞减少。骨髓被广泛浸润或发生脾功能亢进时,可有全血细胞减少。 二骨髓:大多为非特异性。如能找到里-斯细胞对诊断有助。里-斯细胞大小不一

尿路感染诊断时会与什么疾病混淆

在临床上,不典型的尿路感染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对于这类患者进行尿路感染诊断是重要的。本病主要应与尿道综合征、肾结核、肾小球疾病、前列腺炎、尿路结石、发热性疾病、腹部器官炎症等进行尿路感染诊断鉴别。 尿路感染诊断鉴别一、尿道综合征: 在有尿道症状的妇女中,约70%的患者有脓尿和细菌尿,为真性尿路感染,而另外30%的患者,不是真正的尿路感染,而属于尿道综合征。所以这在尿路感染诊断上需要鉴别的。这类病例在临床上常常容易被误诊为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诊断鉴别二、发热性疾病: 有部分急性尿路感染的病人以发热为主症

乳腺结核如何确诊

诊断检查: 早期的乳腺结核的肿块不易与乳腺癌鉴别,需行病理活组织检查才能确诊。可行细胞学检查并做抗酸染色查结核杆菌,在检查过程中注意病灶中是否有明显的干酪样坏死区,另外要注意其他部位的组织器官有无结核病灶及结核菌素试验是舌阳性等情况。晚期有窦道或溃疡形成后。诊断不难。窦道口或溃疡面呈暗红色,潜行性皮肤边缘和松萎、苍白的肉芽组织,镜检脓液中仅见坏死组织碎屑而无脓细胞,脓液染色后有时可找到结核杆菌,这些都有助于乳腺结核的诊断鉴别诊断: 乳腺结核除要注意与结节病、霉菌性肉芽肿、丝虫病性肉芽肿、脂肪坏死和浆细

结核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在小儿较多见。可能为肠道原发综合征的一部分,肠原发灶可很快吸收,但肿大且干酪样变的肠系膜淋巴结则可长期存在。也可由淋巴或血行播散而来,多与胸腔内淋巴结结核或全身粟粒结核病同时存在。有时肠系膜淋巴结结核为主要表现;而其他部位的结核并不明显,此时可作为单独的病型诊断。 【病理变化】北京儿童医院137例死于结核病患儿的尸体解剖,发现30%左右有肠系膜淋巴结结核。淋巴结数目和大小不等,易融合成团块(图20-24)。均有干酪样变,有时可和附近组织及器官如肠管、腹膜及大网膜相粘连。甚至结成巨大团块似手

肺结核如何鉴别诊断

一、肺癌 中央型肺癌常有痰中带血,肺门附近有阴影,与肺门淋巴结结核相似。周围型肺癌可呈球状、分叶状块影,需与结核球鉴别。肺癌多见于40岁以上嗜烟男性;常无明显毒性症状,多有刺激性咳嗽、胸痛及进行性消瘦。X线胸片示结核球周围可有卫星病灶、钙化,而癌肿病灶边缘常有切迹、毛刺。胸部CT扫描对鉴别两者常有帮助,中央型肺癌的CT所见有支气管内软组织密度块影附着在一侧增厚支气管壁上,肿块轮廓不规整、肺段及肺叶支气管不规则狭窄、纵隔淋巴结肿大等。结合痰结核菌、脱落细胞检查及通过纤支镜检查及活检等,常能及时鉴别。肺癌与肺

淋巴管瘤的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 1.毛细淋巴管瘤名曰单纯性淋巴管瘤,皮肤多发,口腔粘膜发病也多见。常如黄豆大小,色淡黄透明,破损时有粘液样液流出,有时混有小血管而呈淡红或紫红色,多为成群聚集。未破损淋巴管瘤表面光滑柔软具有压缩性。 2.海绵状淋巴管瘤最常见,主要由扩张屈曲的淋巴管组成。发生在皮肤、皮下组织及肌间结缔组织间隙中。表皮颜色多无变化,有压缩性,很柔软,多房性囊肿彼此相通,结构如海棉。发病以头颈最多,其次为下肢、臂、腋及躯干,唇舌发病的可形成巨唇(舌)症。 3.囊性淋巴管瘤又名水瘤,是一种充满淋巴液的先天囊肿。与周围正

结核性淋巴结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淋巴结炎引起的淋巴结肿大非常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人群,可见于多种疾病,有良性,也有恶性,故重视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及时就诊、确诊,以免误、漏诊,是非常重要的。 一、淋巴结炎诊断要点 1、可有呼吸道感染,口腔炎症,疖肿,皮损感染等原发其它感染灶。 2、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或发红,扪之有波动感,常伴发热,食欲不振等。 3、必要时行淋巴结活检以除外恶性肿瘤浸润。 二、淋巴结炎鉴别诊断 主要需与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其他疾病相鉴别,包括: 1、恶性淋巴瘤 也可见于任何年龄组,其淋巴结肿大常为无痛性,进行性肿大。可从

甲状舌管囊肿诊断

甲状舌管囊肿多可根据颈前肿物部位和伸舌移动、穿刺可抽出透明微混浊的黄色稀薄或黏稠性液体做出初步诊断。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其中以B超检查意义较大。 鉴别诊断: 1.甲状舌管囊肿的鉴别诊断 (1)颏下慢性淋巴结炎和淋巴结核:表现为颏下肿物,淋巴结核若破溃也可形成瘘管经久不愈。但淋巴结病变较表浅多为实质肿物常有压痛,可借病史和活检鉴别。 (2)异位甲状腺:异位甲状腺与甲状舌管囊肿均为甲状腺先天异常,二者在胚胎发育上密切相关异位甲状腺常位于舌根部或舌盲孔的咽部,呈瘤状突起,表面紫蓝色,质地柔软,边界清

淋巴结肿大的常见疾病

1.慢性淋巴结炎 多数有明显的感染灶,且常为局灶性淋巴结肿大,有疼痛及压痛,一般直径不超过2~3cm,抗炎治疗后会缩小。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长期存在而无变化的扁平淋巴结,多无重要意义。但无明显原因的颈部、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标志着全身性淋巴组织增生疾病,应予以重视,进一步检查确定。 2.结核性淋巴结炎 有发热、多汗、乏力、血沉增快,多见于青壮年。常伴发于肺结核,淋巴结质地不均匀,有的部分较轻(干酷样变),有的部分较硬(纤维化或钙化),且相互粘连并和皮肤粘连,因之活动度差,结核菌素试验和血中结核抗体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