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肺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矽肺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迄今关于矽肺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虽曾提出多种假设,如机械刺激学说、化学中毒学说、硅酸聚合学说和免疫学说等,但均只能从某一方面解释矽肺的发病原因,而未能全面阐明矽肺发生的机制。
目前认为肺泡巨噬细胞在矽肺的发病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矽尘沉积在肺泡表面后,早期引起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上皮细胞、肺泡表面蛋白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增加。这些改变有助于清除尘粒的毒性,减少尘粒进入肺间质的机会。在矽尘作用下,肺泡巨噬细胞吞噬矽尘后,二氧化硅表面的硅烷醇基团与肺泡巨噬细胞内的次级溶酶体膜上脂蛋白中受体形成氢链,改变膜的通透性,促使膜裂解;次级溶酶体中的尘粒和水解酶被释放入胞浆,使线粒体受损害,促使肺泡巨噬细胞崩解死亡;同时,矽尘与巨噬细胞质膜和溶酶体膜相互作用,引起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过氧化物在巨噬细胞膜上蓄积,诱发细胞的不可逆损伤,最终细胞死亡。
矽肺肺泡巨噬细胞破坏、崩解后,释放出多种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l(IL-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肿瘤坏死因子(TNF)、转化生长因子α(TGF- 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以及NF-KB等。这些因子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从而促进胶原形成。另外,矽肺的肺泡Ⅰ型上皮细胞在二氧化硅作用下,可发生变性肿胀及脱落,当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不能及时修复时,基底膜受损,暴露间质,进一步激活成纤维细胞增生。肺泡细胞功能改变及受损后,启动免疫系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后者沉积在胶原纤维上成为结节样、玻璃样物质。巨噬细胞溶解后释放的矽尘又可被其他巨噬细胞吞噬,造成细胞损伤自溶,如此周而复始,即使脱离粉尘环境后,病变仍可持续进展。
尘肺病是怎么得的
尘肺病的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
1.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越高,发病时间越短,病变越严重。
2.矽肺发生及病变程度与肺内粉尘蓄积量有关。蓄积量主要取决于粉尘的浓度、分散度、接尘时间和防护措施。粉尘浓度越高,分散度越大,接尘工龄越长,防护措施差,吸入并蓄积在肺内的粉尘量越大,越易发生矽肺,病情越严重。
3.生产性环境中很少有单纯石英粉尘存在,通常是多种粉尘存在。应考虑混合粉尘会有联合作用。
4.工人的个体因素和健康状况对尘肺发生也起一定作用。
什么是尘肺病
1.二氧化硅
在粉尘中会游离比较多的二氧化硅等细小的风尘等颗粒,在患者吸入后就会导致病情的发生,而且病情发病时间短,病情比较严重。
2.矽肺
矽肺发生及病变程度与肺内粉尘蓄积量有关。蓄积量主要取决于粉尘的浓度、分散度、接尘时间和防护措施。
粉尘浓度越高,分散度越大,接尘工龄越长,防护措施差,吸入并蓄积在肺内的粉尘量越大,越易发生矽肺,病情越严重。
3.单纯石英粉
生产性环境中很少有单纯石英粉尘存在,通常是多种粉尘存在。应考虑混合粉尘会有联合作用。
4.个体因素和健康状况
工人的个人体质也和发病有着比较直接的联系,有的人健康状况比较好,就对于尘肺病有一定的抵抗作用。
矽肺病的原因是
矽肺的病因有什么
1.空气中粉尘浓度
中游离SiO2含量在环境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越高,粉尘浓度越大,则造成的危害越大。粉尘浓度以mg/m3表示,当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较大,且浓度很高数十甚至数数百mg/m3,长期吸入后,肺组织中形成矽结节。
2.接触时间
矽肺的发展是一个慢性过程,一般在持续吸入矽尘5~10年发病,有的长达5~20年以上。但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粉尘,经1~2年即可发病,称为“速发型矽肺”。
3.粉尘分散度
分散度是表示粉尘颗粒大小的一个量度,以粉尘中各种颗粒直径大小的组成百分比来表示。小颗粒粉尘所占的比例愈大,则分散度愈大。分散度大小与尘粒在空气中的浮动和其在呼吸道中的阻留部位有密切关系。直径大于10um粉尘粒子在空气中很快沉降,即使吸入也被鼻腔鼻毛阻留,随擤涕排出;10um以下的粉尘,绝大部分被上呼吸道所阻留;5um以下的粉尘,可进入肺泡;0.5um以下的粉尘,因其重力小,不易沉降,随呼气排出,故阻留率下降;而<0.1um以下的粉尘因布朗氏运动,阻留率反而增高。
先天性肺发育不全病因
先天性肺发育不全病因(一)发病原因
先天性肺发育不全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胸内肺生长发育的有效容量减少,最常见的原因是膈疝,一侧膈肌不能关闭,腹腔脏器疝入胸腔,从而影响肺的发育。
(二)发病机制
肺未发生表现为肺实质、支气管和肺血管缺如,支气管长度不等,呈囊状结构,并有黏液潴留囊腔内。单侧肺未发育者,其对侧肺呈代偿性扩张,肺泡数量增加,肺部常有继发感染表现。
肺发育不全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容积缩小,重量减轻,支气管分支和肺泡数量减少,肺动脉系统异常表现为管壁弹性组织减少,肌层增生。可伴有胸廓发育不良,脊柱侧凸和膈疝。亦可伴有其他心血管和肾脏发育不全畸形。
矽肺是如何引起的
病因(90%):
矽肺仍是危害最严重的尘肺,矽肺一旦发生,即使脱离接触仍可以缓慢进展,迄今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矽肺可造成劳动能力丧失,但若脱离接触粉尘作业又无合并症,患者仍可存活较长时间,在尘肺中矽肺发病率最高,矽肺的严重程度取决于3个因素:空气中的粉尘浓度,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和接触时间,此外,防护措施及个体因素如个人习惯(吸烟),上、下呼吸道疾病等在矽肺发生发展中均有一定影响。
发病机制
游离二氧化硅颗粒进入肺泡后,被聚集在肺淋巴管起始部位的肺巨噬细胞所吞噬,游离二氧化硅对巨噬细胞有极强的毒性作用,可致其自溶死亡,二氧化硅被吞噬后,被包裹在吞噬细胞溶酶体中,由于石英表面的羟基和巨噬细胞溶酶体膜脂蛋白结构上的氢原子受体(氧,氮及硫原子)间形成氢键,引起细胞膜的改变和通透性的变化,导致巨噬细胞溶酶体崩解,并释放出酸性水解酶进入细胞内,继而导致巨噬细胞死亡,并再次将石英粒子释放,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更多的细胞受损,受损的巨噬细胞释放出非脂类“致纤维化因子”,刺激成纤维细胞,导致胶原纤维增生,形成以胶原纤维为中心的病灶结节——矽结节,矽结节向全肺扩展并相互融合,造成双肺弥漫性损害,纤维化不仅局限于肺内,也存在于巨噬细胞所迁移到的淋巴结内,在许多矽肺病人中已发现血清γ-球蛋白水平增高,自身抗体的存在,以及在矽肺病变中存在γ-球蛋白,故提出了矽肺发生的免疫学机制,但免疫成分似乎不参与对巨噬细胞的杀伤和纤维化形成,因此为次要发病机制。
矽结节是矽肺的特征性病灶,同时伴有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矽结节常位于支气管和血管周围,直径为0.3~1.5 mm,大体标本见肺脏呈灰褐色,质地较硬,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表面有砂粒感或硬块感,剖面可见大小不等之结节或硬块,境界较清楚,质地致密,在结节周围肺组织可见有肺气肿,通常全肺弥漫性分布,胸膜内和外的局部淋巴结常受累,发生钙化或形成矽结节。
显微镜下见矽结节呈圆形或星芒状,中央由已发生玻璃样变性的胶原纤维组成,胶原纤维呈同心圆排列,结节周围有不同比例的网状纤维,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浆细胞包绕,似晕状,晕越大,病灶越活跃,用偏光显微镜可以鉴定矽结节内和沉积在肺组织里的石英颗粒。
肺门淋巴结是矽反应最早的部位,它可在胸片尚未见到矽结节之前已有淋巴结增大,大体标本可见淋巴结肿大,粘连,组织学表现与肺部相似,在淋巴结内可见到散在的非坏死性肉芽肿,随着病变的发展也可出现类似纤维化的改变,在有典型的矽结节和严重的间质纤维化时淋巴结病变可重于肺组织改变。
矽肺病的原因
一般说来,含游离二氧化硅80%以上的粉尘,往往在肺部引起典型的以结节为主的弥漫性胶原纤维改变,病情进展较快,且易发生融合。游离二氧化硅低于80%时,病变不太典型,病情进展较慢。低于10%时,则主要引起间质纤维改变,发展更慢,并列为其他尘肺。采矿、开山采石、挖掘隧道时,从事凿岩、爆破等作业的工人,接触粉尘机会多;轧石、粉碎、制造玻璃、搪瓷和耐火材料时的拌料,铸造业中的碾砂、拌砂、造型、砌炉、喷砂和清砂等工种,均有接触二氧化硅粉尘(俗称矽尘)的机会。
通常以石英代表游离二氧化硅。接触石英是否发病取决于很多因素,除本身的理化特性外,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空气中粉尘浓度、粉尘颗粒大小、接触时间以及机体的防御机能,都影响矽肺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大量含游离二氧化硅很高的粉尘吸入肺内,往往无法由呼吸道及时和完全清除。有时虽未出现矽肺征象,但在脱离工作后经若干年再出现矽肺,常称为"晚发性矽肺";早期矽肺患者即使脱离粉尘工作,病情也会继续发展,如无合并症,患者可存活较长时间,但常丧失劳动能力。因此,为了保护工人健康,我国规定了车间空气中含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为2mg/m3;超过80%时,为1mg/m3。凡能达到这一要求,矽肺将不会发生。
此外,呼吸系统有慢性病变,如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等,患者的防御机能较差,气道粘液-纤毛的活动较弱,在同一环境中较健康者更易发病。
矽肺是一种什么疾病
疾病分类
1、结节性矽肺:胸膜下和肺组织内,1~5mm矽结节,散在。长期吸入SiO2含量较高粉尘。
2、弥漫性间质纤维化型矽肺:肺泡、呼吸性支气管、肺小叶间隔及小血管周围,纤维组织呈弥漫性增生并成块状,肺泡容量减小。长期吸入SiO2含量较低粉尘。
3、团块型矽肺:上述各种类型矽肺进一步发展,病灶融合而成。又称进行性大块纤维化型。矽结节融合,纤维增生、透明性变。
发病原因
1.生产性环境中很少有单纯石英粉尘存在,通常是多种粉尘存在,应考虑混合粉尘会有联合作用。
2.工人的个体因素和健康状况对尘肺发生也起一定作用。
3.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越高,发病时间越短,病变越严重。
4.矽肺发生发及病变程度与肺内粉尘蓄积量有关,蓄积量主要取决于粉尘的浓度、分散度,接尘时间和防护措施。粉尘浓度越高,分散度越大,接尘工龄越长,防护措施差,吸入并蓄积在肺内的粉尘量越大,越易发生矽肺,病情越严重。
尘肺病的合并症有哪些
1、矽肺合并肺结核。这是危害矽肺病人最主要的合并症。Ⅱ期矽肺病患者合并肺结核比Ⅰ期多,Ⅲ期又比Ⅱ期多,而肺结核又可促使矽肺病发展与恶化,在短期内即可发生较大变化。
2、肺原性心脏病。矽肺患者由于肺广泛纤维化使肺血液循环阻力增高,从而加重右心负担,时间一长就会导致右心肌肥厚,右心扩大,产生肺原性心脏病,最后可引起心力衰竭。
3、自发性气胸。矽肺患者因肺气肿使肺泡壁变薄,若剧烈咳嗽,肺泡内压力增加就会引起肺泡破裂,空气进入胸膜腔,形成自发性气胸。
4、肺部感染。矽肺患者由于呼吸道防御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均下降,且支气管引流不畅,故容易并发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非典型肺炎、急性卡他性肺炎和大叶性肺炎等,是造成矽肺病人的死亡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