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失调的造成原因
感统失调的造成原因
1.生理原因(先天性的)
因胎位不正引起的平衡失调;
因早产或剖腹产造成幼儿压迫感不足;造成触觉失调。
因怀孕期间不正确的吃药和打针对幼儿造成的伤害。
2.环境及人为的原因(后天性的)
由于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使得儿童活动范围变小,大人对幼儿过度保护,事事包办,导致儿童接受的信息不全面;
父母太忙碌,辅导少而造成幼儿右脑感官刺激不足;
出生后,没让孩子经过爬行阶段就直接学习走路,产生了前庭平衡失调;
父母或保姆不准孩子玩土,玩沙,害怕弄脏,从而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
过早地使用学步车,使幼儿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父母的要求太高,管教太严,人为地造成孩子压力太大,儿童自由活动时间太少造成精神上的伤害,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等等 。
感统失调是什么?有哪些症状
感统失调通俗的说就是孩子在大脑发展过程中出现轻微的障碍,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某种病症,通常可以通过治疗纠正过来。越早治疗越容易纠正。
感统失调的孩子治理一般都是正常的,只是身体与大脑之间的协调性出现了一些障碍。
感统失调分为很多种,
(1)触觉感统失调
讨厌触摸,生活中表现为不爱理发、洗澡、刷牙,不喜欢绘画、沙土或者堆积木这些手工活动。讨厌跟人肢体接触,爱发脾气,喜欢动手打人。
(2)本体感统失调
书写速度慢,字迹潦草,不规则,写字时十分用力;学习或者玩乐的时候顺序性差、时间意识薄弱;运动和精细运动技能差,比如系鞋带,扣衣服这些,动作笨拙,不爱翻跟头、不爱玩积木;孤僻、不合群,方向感不强;不自信,遇到困难容易沮丧。
(3)前庭感统失调
爱转圈跑,爱玩旋转椅这一类的游乐设施,而且不会出现头晕或者疲累的情况。
手脚不协调,看起来笨拙;容易跌倒、常碰到桌椅;爱惹人,喜欢恶作剧捣蛋;
分不清左右,常常穿反鞋子或者衣服;经常自言自语或者重复别人的话、广告语;
总是喜欢东摸摸、西扯扯,不听劝阻;
组织能力不强,自己的玩具经常乱七八糟的摆放;
剖腹产可能出现的两个后遗症
1、剖腹产男婴免疫力更低
产科医生抽取刚刚出生的63名女婴和69名男婴的静脉血,将其中的免疫球蛋白进行对比。其中自然分娩68例,剖宫产64例。研究表明,自然分娩的男婴与女婴免疫力差别不大;与自然分娩相比,剖腹产新生儿的免疫力及抗感染能力相对较差,这一现象在男婴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
专家解释说,控制免疫球蛋白合成的基因(主要用于增加人体免疫力),位于人体X染色体中,而女性的这种染色体比男性要多一个,因此,女婴的免疫力比男婴强。
专家在研究中,对阴道分娩和剖腹产分娩的新生儿脐静脉血补体含量进行比较,其中,阴道分娩组新生儿脐血免疫球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剖宫产组,原因是阴道分娩新生儿的免疫球蛋白是在临产时,尤其是通过产道时,由于受到宫缩的挤压而从母体获得。由此看来,剖腹产可降低新生儿免疫力及抗感染能力,增加新生儿感染的机会。因此专家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产妇最好自然分娩,这样更有利于新生儿健康。
染色体比男性要多一个,因此,女婴的免疫力比男婴强。唐医师在研究中,对阴道分娩和剖腹产分娩的新生儿脐静脉血补体含量进行比较,其中,阴道分娩组新生儿脐血免疫球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剖宫产组,原因是阴道分娩新生儿的免疫球蛋白是在临产时,尤其是通过产道时,由于受到宫缩的挤压而从母体获得。
2、剖腹产BB比较“笨”
最近有不少孩子出生,剖腹产的人数也比以往要多。专家却提出警告:如果你的宝宝选择了剖腹产,那么请从出生后,就开始给他加强训练,否则将来孩子会比别人“笨手笨脚” 。
剖腹产+咬手指,请小心
感统失调如今已不是新名词,孩子笨手笨脚、粗心大意,写字能看错行,走路会莫名其妙跌倒……这些都是感统失调带来的毛病。
中大医院儿科曾经接诊过一个孩子,已经8岁了,手脚却笨到穿鞋带都穿不好,写作业也是歪歪扭扭,甚至考试能上面的答案写到下一题的空当里,结果成绩一直都不好。家长为此伤透脑筋,最后是在别人的提醒下,带孩子来看看,结果发现,果然又是一个感统失调。而这个孩子后来发现,是一个剖腹产儿童。
该院儿科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医学界相信,一个孩子如果是采用了剖腹产,那么由于出生时没有经过产道的挤压,往往缺乏感觉上的一些必要刺激,导致孩子容易发生情绪敏感、注意力不集中、手脚笨拙等问题,甚至发生感觉统和失调的比率也比一般孩子要高。”
据介绍,剖腹产的孩子是感统失调的一个高发人群。如果一个剖腹产的孩子,到了两三岁以后还有吃手和咬笔头等习惯,除了心理焦虑的因素外,就要警惕是不是有感统失调的问题了。
由此看来,剖腹产可降低新生儿免疫力及抗感染能力,增加新生儿感染的机会。因此专家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产妇最好自然分娩,这样更有利于新生儿健康。
如果你怀的是一个男宝宝,那么剖腹产对你的宝宝来说可能更具风险,因为研究发现剖腹产的男孩免疫力通常会更低,这就很容易在之后的日子里受到疾病的侵袭。而且剖腹产的宝宝可能还会出现一些笨手笨脚的反应,这些都是剖腹产的后遗症。
宝宝不爬直接走的危害 影响感知感觉
感统有问题,没有经过爬行的孩子他的感知感觉,感统的敏感期错过了,以后最大的表现是,注意力不好,平衡不好,容易多动。所以让一个孩子不经过爬直接走,医生会讲这个孩子感统障碍,感统失调。
感统训练的原因
【感统失调孩子易成“问题小孩”,务必要及早治疗】
一般来说,脑损伤越重的孩子,感统失调症状会越明显。如果不加以治疗,就会表现出看书会跳字、漏字、几何图形认知困难。到了上学的年龄,绝大部分患儿有多动、注意力缺陷、学习障碍,常常让老师觉得是‘问题孩子’,受到同学的歧视。因此,家长发现孩子有感统失调症状,一定要让孩子及早得到有效治疗。
专家提醒:在不知道原因的情况下,家长不可给孩子乱用治疗方法,应带孩子上正规儿童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后,明确诊断,再由医生确定佳的治疗方案。以免小孩用药不当,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卫生部:尽一切能力,救救感统失调孩子!】
感统失调影响的不仅仅是患儿的行为,更重要的是患儿的心理。因此,开展儿童感统失调治疗,一定要做客观科学的统一规模与评价方案,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主观性。由此可见,儿童感统失调矫治需要进行相应的硬件设施投资,提供先进的矫治手段和完善的治疗环境。现阶段,许多医疗单位由于缺乏足够投入,难以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
在了解到感统失调所造成的社会危害以及目前诊疗形式的严峻之后,卫生部相关部门领导在快速儿童发育研讨会上指出,一定要研发感统失调好的诊疗方案,保持感统失调孩子得到安全有效治疗,让孩子健康成长!
儿童感统失调教育的重要性
感统失调并不是一种病症。药力的治疗是无效的,必须通过正确的感统教育训练才能得到纠正。感统失调的宝宝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宝宝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使得许多优秀的方面表现不出来。感统教育对宝宝健康成长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家长适时的进行感统教育可以改善婴幼儿的感统失调现象。
在智力方面,感觉统合训练可以发展宝宝的智力,使感觉统合失调宝宝和特殊宝宝融入正常的教育之中。
在成长方面,感觉统合训练可以放松宝宝的触觉与肌肉张力,还能对宝宝的体能进行锻炼,有利于增强宝宝的体质。
在心理方面,感觉统合教育教育对宝宝心理发展有积极影响,有助于培养宝宝愉悦的心情,使宝宝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稳定的情绪发展,有助于促使宝宝注意力集中。
另一方面感觉统和训练能够使得特殊宝宝建立自信,获得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宝宝勇敢顽强、克服困难、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质,使得宝宝从小获得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当心孩子感觉统合出了问题
感统失调也可引发“学习障碍”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感统失调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但大量的数据表明:感统失调会给孩子造成学习和交往的障碍。”据启乐园儿童感统潜能开发中心的孙老师介绍,所谓的感统失调,是指孩子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系统连接不畅导致的一系列症状,虽然有大量的数据表明可给孩子造成不同的障碍,却一直没能引起家长的重视。
“感统失调的孩子通常很容易识别。”孙老师介绍,人的感觉统合系统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前庭觉与运动觉等。一般来说,视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在阅读时常出现跳行、题目经常抄错等视觉上的错误,在生活中还经常丢三落四;听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则多数表现为把老师、家长的话当耳边风,同时这些儿童记忆力差;触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往往对别人的触摸十分敏感,心里总有担惊受怕的感觉,表现为好动、不安、自言自语、无法和人沟通,甚至怕理发、打针;平衡统合失调的孩子做事协调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易将鞋穿反,晕车、无法把握方向。本体统合失调的孩子多数不会跳绳、跑步动作不协调和容忍受挫、缺乏自信、笨手笨脚甚至口吃。“此外,有些孩子还会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表达困难等。大脑的学习有赖于身体感觉的输入,学习后的大脑则发挥其指挥身体及感官的能力。由于大脑、身体及感觉器官的神经体系是非常复杂的,所以需要统合,如果这一能力不足,就会造成大脑、身体及感觉器官的学习混乱,产生感觉统合失常的现象。这种学习在婴幼儿期几乎已经打下了80%的基础。”孙老师说。
剖腹产和非母乳喂养是“祸因”
我国有研究表明,在儿童中存在不同程度感统失调者占10%~30%。是什么原因造成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症”高发?
飞杨注意力训练中心的刘老师介绍,在都市中,越来越多的妈妈为了“保持身材”,选择剖腹产和非母乳喂养,是导致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症增多的重要原因。剖腹产出生的孩子缺少了“产道挤压”的人生第一次也是最重要的触觉接触,没有母乳喂养,孩子的皮肤缺少与母亲的“肌肤相亲”,都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触觉发育。
此外,许多家长对孩子过分保护,儿童应有的摸、爬、滚、打、蹦、跳等行为,在发育的自然历程中被人为破坏。儿童该爬的时候没爬,日后可能出现协调性、平衡感差、该哭的时候不让哭,口腔肌肉缺乏锻炼,心肺功能弱,甚至语言表达差。
“感统失调的孩子在学龄前可能表现不出来,但到了学龄期,就会在学习能力和性格上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障碍,与其他正常孩子相比,他们玩什么东西一学就会,也能注意力集中,但是,在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素质方面,就会显得十分吃力。”刘老师说,这也是许多孩子进入一年级后不适应的主要原因。
0~3岁正是最佳预防时期
据孙老师介绍,预防感觉统合失调应该从胎教开始,在胎儿胎动时,妈妈可以抚摸自己的肚子,传导对腹中胎儿的爱意,这对宝宝出生后会有很大的帮助。孩子出生后经常拥抱安抚有助感觉统合。注意观察婴幼儿行动,如果有易受惊吓、肌肉张力太低、不喜欢被拥抱、躁动不安、易怒、动作发展较慢等种种现象,也可能是感觉统合功能有障碍的信息,家长应多加留意与关心。
对于已经出现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孙老师建议最好是让孩子参加感统班训练,首先由儿童感觉统合专家测评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然后制定训练课程,通过特殊研制的玩教具,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与。
同时,家长也要尽可能地让孩子多参加一些体育运动,如打球、游泳、跑步等,不仅可以使孩子健康,充满活力,刺激提高孩子本体统合能力,还能纠正孩子的其他统合能力。
“一般来说,0~3岁正是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最佳预防时期,如果在这一阶段注意对孩子进行科学规范的感统训练,可以有效地预防、缓解和调整感统失调的症状。”孙老师提醒。
哪些孩子易感统失调
过度呵护、少户外活动易让孩子感统失调
贝贝(化名)不满一岁时,爸爸、妈妈就开始教她学习识字、背唐诗。贝贝也不负众望,三岁就能识数百个汉字、背数十首诗词。然而,一上幼儿园,问题来了,贝贝比其他小朋友显得动作笨拙,吃饭、大小便都离不开家长照顾,说话语速特别慢,而且语气单一、缺乏声调变化,别人说话快一点或声音大一点,她都感觉难受。
“通过检测发现,她有严重的感觉统合失调。”姚梅玲说,追踪贝贝的成长过程,他们很快找到了感统失调的原因:
首先,家长保护过度。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不想让贝贝受一点点伤害,也不让她接触任何未经严格消毒处理的东西,不论去哪儿都把她抱在怀里。“过度的呵护减少了贝贝自主活动的机会,相应地大脑经受锻炼的机会也少了,孩子就会动作笨拙、胆小。”
其次,过早的才艺教育。婴幼儿时期最需要大量具体的、形象的信息刺激来促进大脑的发展,加强大脑的整体功能。但是,贝贝很小就开始学习识字、背诗等抽象知识,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记忆,而没有机会发展最基础也最重要的感觉功能。
最后,缺乏接触适宜刺激的机会。贝贝家住在高楼上,很少带她去户外活动。由于房屋面积小,活动的空间不足,接触的环境非常单一,神经功能得不到良好刺激,尤其是作为思维等高一级心理活动基础的感觉统合功能。
此外,孩子缺乏与伙伴交往的机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管理上不一致等,也可能导致感统失调。
害怕被搂抱、不会扣扣子当心孩子感统失调
究竟什么是感觉统合?姚梅玲举了一个最常见的例子——苹果,通过眼睛我们可以观察到它的颜色、大小和形状,通过鼻子可以闻到它的香味,通过舌头尝它的味道,通过手可以感触到它的软硬程度等,在这些感觉信息基础上,经大脑比较、联系、控制,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有别于其他水果的“苹果”概念,这个过程就是感觉统合。
“一旦进入大脑的各种感觉刺激信息不能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成有效的组合而产生的缺陷,就是感觉统合失调,多发生在四五岁至十一二岁的儿童身上。”姚梅玲说,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多种多样。
感觉感统失调
感统全称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是大脑的功能,感觉统合失调即为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也可称为学习能力障碍。
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表现为好动不安,走路易跌倒,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容易违反课堂纪律,容易与人冲突,调皮任性,爱挑剔,很难与其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语言表达困难说话迟。
视觉感不良:表现是无法流利的阅读,经常出现跳读或漏读,多字少字。写字偏旁部首颠倒,甚至不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抄漏题等。
触觉过分敏感:表现为紧张孤僻不合群,害怕陌生的坏境,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过分依恋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或过分紧张爱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
听觉感不良: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布置的作业等。
本体感失调:表现为缺乏自信,消极退缩手脚笨拙,语言表现能力极差。
动作协调不良:表现为平衡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经常出现摔伤,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翻滚、骑车跳绳和拍球。手工能力差、精细动作差等。
感统失调的训练疗法
有些家长因为工作忙碌没有时间带孩子去感觉统合训练馆,那么在家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训练。
1.爬行
七八个月大时,孩子应该慢慢学会爬行,通过不断努力地抬头、仰脖子,来锻炼前庭觉,向前爬行的过程对孩子来说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能够提高孩子的手眼协调、视听能力。
因此,家长应鼓励孩子多爬行,例如妈妈躺在地上,让孩子慢慢爬上妈妈的身体;或者妈妈手脚着地弯成拱形,吸引宝宝从底下爬过去。
对于一些本身不爱爬行的宝宝,家长可以采取一些诱导措施,如把孩子放在小被子上,拉着他(她)的两条腿慢慢向后拖,并在孩子眼前放上色彩鲜艳或者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引导他(她)抬头、逐渐向前爬行。
2.唤醒触觉皮肤
见到陌生人就哭、抵触新环境的孩子往往属于触觉过分敏感,家长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来唤醒孩子的触觉皮肤,以缓和这种敏感的状况,如利用吹风机,调到微风挡缓缓吹孩子的皮肤;用软刷子轻刷孩子的身体、或者拿梳子轻轻敲击皮肤等。
感统失调的常见问题
触觉问题:
1.躲避接触固执于某些物件要时刻抱着才有安全感,不爱玩身体接触的游戏,嫌弃某些质地的衣物。
2.讨厌被触摸讨厌理发、洗澡、刷牙,不喜欢绘画、沙土、泥工等手工作业。
3.爱打架爱发脾气动手打人,对非恶意的身体接触反应激烈。
前庭感觉功能问题:
1、特别爱玩旋转的凳椅或游乐设施,而不会晕。
2、喜欢旋转或绕圈子跑,而不晕不累。
3、虽看到了仍常碰撞桌椅、旁人、柱子、门墙。
4、行动、吃饭、敲鼓、画画时双手协调不良,常忘了另一边。
5、手脚笨拙,容易跌倒,拉他时仍显得笨重。
6、俯卧地板和床上时头、颈、胸无法抬高。
7、爬上爬下,跑进跑出,不听劝阻。
8、不安地乱动,东摸西扯,不听劝阻,处罚无效。
9、喜欢惹人,捣蛋,恶作剧。
10、经常自言自语,重复别人的话,并且喜欢背诵广告语言。
11、表面左撇子,其实左右手都用,而且无固定使用哪支手。
12、分不清左右方向,鞋子衣服常常穿反。
13、对陌生地方的电梯或楼梯不敢坐或动作缓慢。
14、组织力不佳,经常弄乱东西,不喜欢整理自己的环境。
本体感觉功能问题:
1.书写速度慢,字迹不规则,书写时往往过分用劲。
2.在学习和其它活动中,顺序性和时间意识差。
3.容易因为非智力因素引起学习不良,完成简单动作常常遭遇失败,自信心不足,遇到困难容易沮丧,依赖性强。
4.学习系鞋带、扣钮扣等精细动作困难,大运动和精细运动技能差,动作笨拙,不喜欢翻跟头,不善于玩积木。
5.不合群、孤僻,在陌生环境容易迷失方向。
剖腹产对宝宝有什么影响呢
1、剖腹产宝宝容易患感统失调
所谓感统失调,就是孩子想的和做的不是一回事,他的思维往往无法约束自己的行为,而剖腹产确实是导致孩子感统失调的一个原因。
胎宝宝在母体的一举一动和其未来的命运息息相关,胎宝宝在母体产道的正常生产过程,同时也是第一次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抚触机会,而剖腹产就剥夺了孩子最先感觉统合锻炼的权利。
如果宝宝患上感统失调,再加上后天不科学的婴幼儿教育,将来宝宝长大后很容易在学习和行动上有障碍,甚至因为学习成绩不良,被误认为有智力发育障碍的孩子。
而且,一旦患上感统失调,一般的检查是很难发现的,因此会很难及时对他们进行恢复治疗,由此造成孩子们身体反应严重异常,知觉机能和注意力障碍,进一步影响孩子自觉能力和自尊心。
2、剖腹产宝宝易患小儿多动症
很多小儿多动症的孩子,剖腹产出生占了绝大多数。剖腹产因产道的改变,使孩子降临人世时的“环境”变化,正常产道生产过程带来的神经接触等感觉破坏,从而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易得多动等神经精神疾病。
患上这种病的孩子平时“坏习惯”很多,时不时眨眼睛、耸肩。此外读书不投入,上课时爱擅自说话,虽然智商不低,但成绩并不好。这容易令父母大伤脑筋,夫甚至影响夫妻感情。
因此,孕妈妈慎重选择分娩方式,不要盲目选择剖腹产,同时还要正确对待多动症孩子,抓紧治疗,理解“环习惯”,多动症状—般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