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白蛋白结果与讨论
尿白蛋白结果与讨论
1、不同计算方法尿白蛋白正常值:以mg/L计算,范围2.2~41.7,均值12.7;以mg/gCr计算,范围2.7~26.1,均值8.1;以mg/24 h计算,范围2.4~34.3,均值11.4。因尿白蛋白值呈非正态分布,低值无临床意义,在建立参考范围时以百分位数法按单侧值95%上限确定。从以上结果可见,不同计算方法的结果正常值范围有明显差异,尤以每升结果报告时,由于受尿量影响较大,正常范围较宽,这样易使部分异常标本落入正常范围而延误诊断。
2、高血压组:诊断Ⅰ期、Ⅱ期高血压的标准是以是否累及血管、脏器为依据,我们测定的41例Ⅱ期患者中,常规尿蛋白定性均未发现肾脏损害,诊断是以眼底改变和心电图改变为主。我们将测定结果依据高血压病期、病程、分组进行统计,结果。Ⅰ期21例,范围4.6~38.2 mg/gCr,均值17.8 mg/gCr;Ⅱ期41例,范围5.1~62 mg/gCr,均值29.7 mg/gCr;舒张压95~105 mmHg 34例,范围4.6~43.4 mg/gCr,均值16.4 mg/gCr;舒张压106~120 mmHg 28例,范围5.0~62 mg/gCr,均值31.2 mg/gCr;病程2~10年19例,4.6~40.2 mg/gCr,均值13.1 mg/gCr;病程11~15年,28例,范围4.6~54.2 mg/gCr,均值19.3 mg/gCr;病程16~27年,15例,范围5.1~62 mg/gCr,均值37.2 mg/gCr。上述结果中以正常值? mg/gCr为界,Ⅰ期高血压中有4例超过正常值,Ⅱ期高血压中有14例超过正常值,说明这些患者已有轻度肾损害。尤其1期高血压中有五分之一患者出现尿白蛋白异常,尿白蛋白的值与病程及血压水平相关。
3、糖尿病组:42例糖尿病患者按病程分组,2~10年28例,尿白蛋白为5.2~39.6 mg/gCr,均值21.2 mg/gCr,大于25 mg/gCr 13例;11年以上组14例,结果为10.4~68.
1 mg/gCr,均值29.4 mg/gCr,大于25 mg/gCr 8例。通过了解病史并分析结果,坚持长期口服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治疗者与不经常治疗两者结果间有明显差异(P?.01)。
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最理想的方法是留取24小时标本,但因留取困难,在实际应用上受到限制。随机尿测定是目前最常用,最易行的方法。但应同时测定肌酐,因每日肌酐排除量相对恒定,可避免尿量变化对结果的影响。尿微量白蛋白测定是一种灵敏、简便、快速的测定方法,易于在常规实验室中广泛应用,对早期肾损害的诊断远远优于常规定性或半定量试验。
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
1.尿微量白蛋白
正常人尿中有微量的白蛋白排出,但24小时内不会超过20毫克,当糖尿病患者发生肾脏损害时,从尿中排出的白蛋白就会增加,当24小时尿白蛋白的排出量为30-200毫克时说明肾脏已有病变。
2.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抗体、谷氟酸脱羧酶抗体
这些抗体的出现说明了患者体内存在着针对胰岛的自身免疫反应,若抗体阳性者多为1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初期测定意义较大,如果发病已较长时间,抗体可能转为阴性。
3.糖基化血清蛋白或果糖胺
糖基化血清蛋白果糖胺是葡萄糖与血清蛋白主要是白蛋白结合的产物,其水平的测定可反映测定前1-3周血糖浓度的平均水平,不受临时血糖浓度波动的干扰。其临床意义与糖基化血红蛋白相似。
4.血胰岛素及C肽
胰岛素β细胞所分泌的胰岛素原可被相应的酶水解生成胰岛素和C肽,因此血胰岛素和C肽都能反映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能力。胰岛素的测定会受到一些外源性胰岛素的干扰,例如测定注射过胰岛素或正在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而C肽的测定则相对稳定。
患糖尿病肾病需要做哪些检查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和经济负担,糖尿病已经成为中国第一个引起肾透析。它可以导致多种疾病,所以需要检查,大量的研究表明,血糖长期上升将严重损害毛细血管和大血管,可能导致视网膜病变,导致不可逆的失明;导致冠心病、中风和心脑血管病;导致肾脏疾病,甚至尿毒症。积极为肾脏疾病筛查,以便早期诊断和药物治疗,早期病变逆转。
得了糖尿病肾病该做哪些检查?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除了例行检查外,还应该做一些必要的专业检查,以确定分期付款(糖尿病肾病分1 ~ 5期)。
1、尿蛋白和尿蛋白测定:测定尿蛋白和尿白蛋白的意思,尿蛋白可以通过临床常规尿分析并得到结果,但是一旦发现积极的结果已经进入临床肾脏疾病的阶段,不容易扭转。和尿白蛋白的崛起为早期肾病的征兆,早期治疗可以逆转或延迟开发的肾脏疾病。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应注意尿白蛋白检查,一般来说,被诊断出患有糖尿病,而不管它是肾脏疾病的并发症,应至少每年检查一次。
2、肾脏功能测试:肾功能下降一般发生在后期阶段,一旦发现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下降,许多药物应调整,如二甲双胍应该开始或停止损失。所以测定肾脏功能也很重要。目前临床常用的肌酐和尿素氮测定肾的功能,但对于糖尿病患者,如果要精确测量肾脏,肌酐清除率的最佳测量或做肾动态测定肾小球滤过率(但有些瘦身体的患者肌酐和尿素氮往往不能正确地反映肾脏功能,需要确定肌酐清除率和肾小球滤过率)。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对于单纯饮食和口服降糖药控制不好并已有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应尽早使用胰岛素。应用胰岛素时需监测血糖及时调整剂量。
2.饮食治疗:目前主张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即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0.8g/kg.d)。对已有水肿和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在饮食上除限制钠的摄入外,对蛋白质摄入宜采取少而精的原则(0.6g/kg.d),必要时可适量输氨基酸和血浆。在胰岛素保证下可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保证足够的热量。脂肪宜选用植物油。
3.抗氧化治疗:由于现在已经明确导致肾脏损害的原因系氧化应激,因此抗氧化治疗对糖尿病肾病表现出显著的效果,n a i t o等在研究中发现“氧化应激( o x i d a t i v e s t r e s s ) ”是糖尿病导致肾病的一个重要机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检测血糖水平、体重、尿白蛋白、尿 8羟基脱氧鸟苷( 8 -o h d g ) 。实验结果显示,经过艾诗特asta虾青素的长期治疗,尿白蛋白和8 -o h d g的增加明显被控制,而且未经治疗的小鼠肾小球内8- o h d g免疫反应性细胞比治疗组多。实验结果表明,艾诗特asta虾青素通过降低肾的氧化应激来控制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和预防肾脏细胞的损伤。
多发性硬化脑脊液蛋白质组学分析
本研究运用脑脊液蛋白质组学技术,寻找多发性硬化(MS)的生物标记物,从而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 方法:选取急性期临床或实验室确诊的MS患者5例,视神经脊髓炎患者5例及正常对照者,5例,利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分析、鉴定多发性硬化患者脑脊液中的特异蛋白。 结果:鉴定出了8种特异性蛋白及其亚基,分别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人类血清白蛋白突变体R218h A链、蛋白质2619、镓晶体结构A链、免疫球蛋白重链、免疫球蛋白kappa轻链、催化抗体、触珠蛋白。 结论:我们认为这些蛋白可能和多发性硬化的发病机制相关,但还需要进一步的阐述及验证,为寻找与疾病相关的特异性标记物奠定了基础。
尿白蛋白偏高有什么影响呢
正常情况下,人体尿液里不含蛋白质或只含有微量蛋白质,但当肾脏发生病变时,随血液循环流动的蛋白质流经肾脏时,因为肾脏滤过功能的降低而使蛋白质“漏网”。蛋白质漏进尿液从尿道排出来形成了蛋白尿。尿蛋白越高说明肾脏滤过功能越差,这是衡量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
血尿、蛋白尿虽然是判断肾脏病病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重要指标,但是肾病患者不能一叶障目。数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病情能得到真正好转。只要病情得到控制,潜血、尿蛋白数值自然会降下来。所以要想真正恢复健康,治病于本是最重要的。这就要求患者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彻底治愈肾病。
尿微量白蛋白的介绍
1982年Viberti等发现糖尿病患者尿中总蛋白在正常范围,而尿白蛋白排泄增加的现象,首先提出了尿微量白蛋白(ALB)的概念。白蛋白是重要的血浆蛋白质之一,在正常情况下,白蛋白的分子量大,不能越过肾小球基膜。因此,在健康人尿液中仅含有浓度很低的白蛋白,具体到每升尿白蛋白不超过20mg,所以又被称为“尿微量白蛋白”。疾病时,肾小球基膜受到损害致使通透性发生改变,任何能够引起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高的病变,均可导致白蛋白的排出。这个时候白蛋白即可进入尿液中,尿白蛋白浓度即可出现持续升高。测定尿白蛋白最理想的方法是留取24小时尿标本,由于尿白蛋白的排泄量存在较大程度的变异,所以未定时的尿液标本(随意尿)一次白蛋白排泄量增加,可能并无意义,连续2~3次增高方有诊断价值。测定方法包括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等。
尿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1、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正常参考值为10~150毫克。若在150~500毫克,为微量蛋白尿,>500毫克为临床蛋白尿。微量蛋白尿提示糖尿病肾病早期,需长期控制血糖,对逆转或延缓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有一定意义。
尿蛋白测定,包括尿蛋白定性和尿蛋白定量。尿蛋白定性的临床意义,尿蛋白阳性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其阳性程度与肾损害程度不一定成正比。
2、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正常参考值<15微克/分。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小球基底膜受损较轻,故只有微量白蛋白漏出。早期糖尿病肾病uae为15~200微克/分,临床糖尿病肾病>200微克/分。有专家报告,糖尿病肾病有明显蛋白尿者,几乎100%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当糖尿病患者uae30微克/分,可能是糖尿病微血管合并症防治的关键时刻。严格控制血糖后,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可逆转或部分逆转。目前,常用测定微量尿蛋白的方法是放射免疫法。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信号
信号1:微量白蛋白尿是早期肾损伤的标志,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推荐检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是目前公认发现尿微量白蛋白最有效的筛查方法。此外,剧烈运动、感染、发热、怀孕、心力衰竭、超高血糖、超高血压、尿路感染等都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应避免在上述条件下行尿蛋白检测。随着尿蛋白量的增多,血白蛋白下降,患者可能会出现尿中泡沫增多、眼睑及双下肢水肿等症状,此时应到医院及时化验尿液。此外,对于无症状的糖尿病患者,也应每年进行尿蛋白的筛查检测,以期达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目的。
信号2:视物模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均属于糖尿病的小血管并发症,两者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大部分糖尿病肾病患者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因此,若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需警惕糖尿病肾病的可能。如果出现视物模糊的症状,应及早就诊眼科,行眼底镜检查。
信号3:肾功能异常,血肌酐升高部分糖尿病肾病患者无尿白蛋白异常,糖尿病对肾脏的损害表现为肾功能异常。肌酐、尿素氮等检测指标可部分反映肾脏功能,但受影响因素较多,如剧烈运动、饮食、肌肉容积等。应用血清肌酐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是评估肾功能最好的方法。
信号4:肾小管功能受损近年研究发现,肾小管损伤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即可出现,可表现为夜尿增多、尿比重下降等。通过检查肾小管功能,也可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