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风门正确方法 艾灸风门的好处
艾灸风门正确方法 艾灸风门的好处
1.防治感冒:风门既是感冒的预防穴,也是治疗穴,多灸风门,可以预防感冒,如果觉得项背发冷,似有感冒的征兆时,可在风门穴灸20壮,同时灸身柱,就会觉得脊背发暖,可以预防感冒,或减轻感冒症状。
2.防治呼吸系统疾患:风门穴对于防治小叶性肺炎,肺门淋巴结核,初期肺浸润,哮喘,支气管炎,胸膜炎,百日咳等,都是重要的穴位。
3.预防脑出血:灸风门能预防中风,脑出血昏倒,可在风门穴上放血,会缓和脑部充血或出血,可以急救。
4.其他:肩酸痛,肩背软组织劳损,头痛,颈部痉挛,一般头痛,只灸风门,身柱即可痊愈。
艾灸风门的好处 艾灸风门的功效
风门属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交会,所谓风门即风邪之门户,出入之要道,又名热府,是热气聚集之意,此穴能泻诸阳经热气,亦泻胸中之热,所以不论内伤外感,一切风症皆主之,艾灸风门有宣通肺气,疏散风邪,调理气机之功效。
荨麻疹艾灸哪个部位 推荐荨麻疹艾灸方法
1、膈俞穴:使用艾条灸,每穴温和灸10—15分钟;
2、血海穴:使用艾条灸,每穴温和灸10—15分钟;
3、神阙穴:使用艾条灸,温和灸10—15分钟。
取风门、膈俞、身柱、神阙、风市、血海、手三里、曲池、足三里、筑宾穴。
用艾炷隔徐长卿灸法,将徐长卿鲜根捣成糊状,再把其贴敷于皮肤穴位处,上面再放艾炷灸,当患者感到灼痛时,更换艾炷再灸,或者用艾条施灸,以局部皮肤红晕为度。每次选3~5穴,各灸5~ 10个艾炷,每天1次。
取风门、膈俞、身柱、神阙、风市、血海、手三里、曲池、足三里、筑宾穴。
用艾条温和灸法,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施灸的部位或腧穴,距2~3厘米进行施灸,使患者感觉有温热而无灼痛,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每次选3~5穴,各灸5~10分钟,每天1~2次。
取穴分两组,一组取血海、中府、章门、曲池、风市穴;一组取风门、肺俞、膈俞、列缺、脾俞穴,交替使用。
用艾条雀啄灸法,将艾条燃着的一端与施灸部位之间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雀啄食一样的一上一下移动,使局部产生温热感觉,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宜。每天1次,10次1个疗程,疗程期间可休息1~3日。
取穴分2组,第1组取血海、中府、章门、曲池、风市穴;第2组取风门、肺俞、膈俞、列缺、脾俞穴,交替使用。
用艾条温和灸法,将艾条一端点燃, 对准施灸的部位或腧穴,距2~3厘米进行施灸,使患者感觉有温热而无灼痛,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每天1次,10次1个疗程,疗程期间可休息1~3日。
伏天如何养阳气 艾条灸驱寒养阳
艾叶性味辛温,且性善走窜,在火力的帮助下,可深入脏腑,祛寒逐湿。
艾灸小贴士:灸风门、背俞穴、风门穴低头,在颈部和背部交界处,有一突起骨头,骨头下方有一凹陷处。以该凹处为起点,往下数第二个胸椎棘突,再以其下方的凹陷处为中心,左右各取2指处,即为此穴。艾灸该穴位,有疏风解表之效。
背俞穴是一组穴位的合称,包括心俞穴、脾俞穴、大肠俞穴等。该组穴位分布在背部脊柱左右两侧旁开2指处,可拿艾条在脊柱附近左右移动施灸。艾灸该组穴位,有助于调理五脏虚损。
疱疹性咽峡炎艾灸哪里 疱疹性咽峡炎发烧艾灸哪里
位置: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功效:主治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艾灸方法:手持艾条温和灸,2岁以内的孩子,每穴艾灸5分钟左右,用手感应热度,温热潮红即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艾灸时间可以适当延长。成人一般每穴15分钟左右。
位置: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主治咳嗽、喘息;脊背强痛;癫狂、小儿风痫。
艾灸方法:身柱穴为起始点上下循经往返灸。
位置:人体风门穴位于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艾灸风门穴即可起到祛风寒的作用,风门为风邪出入之门户,主治风疾,故名风门,是驱风最常用的穴位之一。
艾灸方法:艾炷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位置:位于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属膀胱经。
功效:肺俞穴是肺脏之气出于背部之所,还是主宰全身在表之卫气,固护人体之正气不受邪气侵犯。
艾灸方法:手持艾条温和灸,2岁以内的孩子,每穴艾灸5分钟左右,用手感应热度,温热潮红即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艾灸时间可以适当延长。成人一般每穴15分钟左右。
针灸对面瘫有用吗 面瘫辩证施治针灸法
治法:祛风,散寒,通络,用补法,针灸并施。
针刺处方:合谷,颊车,足三里,翳风。
治法:活血通络,用平补平泻法。
处方:合谷,曲池,风池,太冲,足三里。
配穴:眼睑闭合不全配太阳,鱼腰,四白;面肌松弛配下关,颧髎,迎香,口角下垂加地仓,承浆;并可用艾条温灸风门,肝俞,大椎,脾俞,膈俞,足三里等穴(每次选2-3穴,温灸15-20分钟),或用梅花针在患侧眼,面部轻叩刺。
治疗功效:补刺合谷,足三里,能旺盛阳明经气血而祛风寒;刺颊车,翳风,能疏通面部经络;平泻曲池能活血;刺风池,太冲能调和肝胆经气血;温灸风门,大椎,能温散风邪与清阳;灸肝俞,脾俞,膈俞,足三里,能补血益气,随证局部配穴及患处梅花针叩刺,属循经近部取穴,有疏通患部经络气血,加速病变部功能康复的作用。
艾灸风门正确方法
1.艾条悬灸:每次灸10-15分钟,以温和灸为主,隔日或3日1次,此法多用于中风,高血压等症的防治。
2.隔姜灸:每次10-15壮,艾炷如黄豆或半个枣核大,以局部皮肤潮红温热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此法多用于预防流感等。
3.温灸器灸:将艾条点燃放于灸盒内,放在风门穴处施灸30-60分钟,每日可灸1-2次。
艾灸养肝的好处 艾灸章门-疏肝理气促进消化
艾灸功效:章门意指肝经的强劲风气在此风停气息,是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是八会穴的脏会穴,统领五脏疾病,艾灸章门能够帮助肝疏通气机,维护肝的疏泄正常。
章门取穴:仰卧位或侧卧位,在腋中线上,合腋屈肘时,肘尖处即是该穴。
艾灸方法:手拿点燃的艾条,燃端对准穴位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10-20分钟。
艾灸的穴位有哪些
1、足三里灸
常灸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防衰抗老、祛病延年。对感冒、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脑出血、低血压、动脉硬化等都有预防作用。所以古人把足三里灸叫做“长寿灸”。
灸治方法:点燃艾条,距足三里穴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时固定艾条不动,每次灸10~15分钟,以灸至局部稍红为度,隔日灸1次,每月可灸10次。
2、身柱灸
身柱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儿童做身柱穴保健灸,能促进发育,增强食欲,不易感冒。无论儿童或成人,常灸身柱穴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方法:取艾绒适量卷成香烟大小,用温和灸法灸5~10分钟即可,隔日1次,每月最多10次。
3、风门灸
风门穴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灸风门穴有预防感冒和脑出血的功能。对肩背酸痛、颈部痉挛、头痛都有防治作用。如有感冒先兆,可用艾条在双风门穴上各温和灸10~20分钟,使脊背感到暖和,就能预防和减轻感冒。
如感冒迁延不愈,用艾条灸风门,每日1次,每次10~20分钟,连灸3~7日,可痊愈。对曾有过中风病史者,每次灸10分钟,每天灸2~4次,可预防中风复发。
落枕艾灸哪个位置图 落枕艾灸穴位的效果
灸风门穴可驱散风寒之邪;灸天柱,肩中俞,肩井,天宗,阿是穴,可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祛散风寒的作用。若伴随肩痛加肩髃,肩髎穴;若臂痛加曲池,外关穴。
艾灸风门的好处 风门穴名解析
风,风邪,门,门户,该穴位在易为风邪侵入之处,并能治风邪之为病,故被人为是风邪出入之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