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种常见的清热解毒中药
十种常见的清热解毒中药
1、板蓝根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大青叶属植物菘兰和草大青的根,含板蓝根靛甙,大青素B,B--谷甾醇等;板蓝根有显著抗病毒作用。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有条钩端螺旋体作用。临床上用板蓝根煎剂口服或肌肉注射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有显著疗效;对急慢性肝炎均有一定疗效,能缓解或消退症状,促进肝功能改善;用板蓝根治疗病毒性皮肤病,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玫瑰糠疹,扁平疣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苦,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适用于流感脑炎、乙型脑炎、肺炎、丹毒、热毒发斑、火眼、疱疹等。
用量:一般5—9克;但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2、金银花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含绿原酸,肌醇,黄酮类成分等;药理试验证明:金银花有抗炎和解热作用,对流感病毒和多种致病菌、皮肤致病真菌都有抑制作用,反映了金银花的清热解毒功效。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功能清热,解毒,适用于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疮、痈、疖肿等热毒壅盛之症。
用量:一般为6-12克;但虚寒泄泻及疮流清脓无热毒者不宜用。
3、决明子
决明子为豆科植物炖叶决明或决明的种子,内含蒽酯及蒽醌甙,决明素及维生素A等,药理试验证明:决明子有降低血压和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有抗多种致病菌和软便泻下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甘、苦,功能清肝明目,利水通便,适用于肝热或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涩痛,羞明多泪等;此外对治疗高血压,肝炎,肝硬化腹水及习惯性便秘等也有效。
用量:3--9克,捣碎煎服。
4、连翘
连翘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果实,内含挥发油,连翘酚,黄酮甙,生物碱等;药理试验表明:连翘有广谱抗菌作用,所含连翘酚可能是主要抑菌成分;连翘还有抗炎、镇吐、利尿和强心的作用;所含黄酮甙能增强毛细血管的致密度,因而对毛细血管破裂所致的出血,皮下溢血等均有止血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苦,功能清热解毒,散结消肿,适用于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及过敏性紫癜等。
用量:一般6--9克。
5、马齿苋
马齿苋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淤消肿的作用,其嫩茎叶可作为蔬菜食用,也可晒制成干菜。马齿苋可以用来炒鸡蛋,还可凉拌。但其含草酸较多,烹调前最好焯水。马齿苋为寒凉之品,脾胃虚弱、受凉易腹泻的人及孕妇忌食。
6、薄荷
刚采摘的薄荷叶清爽可口,有清心明目、解毒败火、疏风散热、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等多种保健功效。薄荷除了用来泡茶外,还可以和豆腐一起烹炒,或者与鲫鱼一起煲汤。需要提醒的是,有夜间盗汗、烦躁不安、皮肤瘙痒、吹风容易感冒等症状的人以及脾胃虚寒、腹泻者要少吃。
7、蒲公英
据《本草纲目》记载,蒲公英性平味甘微苦,有清热解毒、消肿及催乳作用,对治疗乳腺炎十分有效。此外,蒲公英还有利尿、缓解腹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蒲公英吃法多样,可生吃、炒食、做汤,还可焯水后凉拌。但脸色苍白、无力怕冷、受风易感冒及脾胃虚弱者最好不要吃。
用量:9——15克,捣烂外敷。
8、夏枯草
夏枯草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花卉或全草,内含三萜皂甙及其甙元齐墩果酸,挥发油及维生素,氯化钾等。药理研究证明:夏枯草的全草均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其煎剂对某些常见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多种致病菌亦有抑制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苦、辛,功能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适用于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目珠疼痛,羞明流泪、头痛、眩晕等;用于痰火郁结所致的瘰疠,瘿瘤等。
用量:一般为9克左右。
9、地骨皮
地骨皮为茄科枸杞属植物枸杞的根皮,内含桂皮酸,多种酚类物质,甜菜碱及亚油酸等;地骨皮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其煎剂可使血糖降低,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抗脂肪肝的作用,地骨皮的浸剂对动物有显著的降低血压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淡,功能凉血,退蒸,清泻肺热,适用于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痈肿恶疮以及肺结核和高血压症等。
用量:一般为3——9克。
10、玄参
玄参为玄参科植物玄参和北玄参的根,含玄参素,环烯醚萜甙类;还含挥发油、生物碱等;药理试验证明、玄参水浸液,醇浸液和煎剂都有降低血压的作用;玄参还有扩张血管和强心作用;多种玄参屑植物的侵剂都有镇表和抗惊厥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苦,功能滋阴降火,凉血解毒,适用于热病烦渴,发斑,骨蒸劳热,夜寐不宁,自汗盗汗,伤津便秘及咽喉肿痛等症。
清热解毒中草药有哪些 穿心莲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肺,大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顿咳劳嗽,泄泻痢疾,热淋涩痛,痈肿疮疡,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煎服6-9g,煎剂易致呕吐,故多作丸,散,片剂,外用适量。
注意:不宜多服久服,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清热解毒可吃十种食物
绿豆:是最常用的清热、解毒食品,还有降脂、保肝的作用,是湿热体质者的天然良药。
薏仁:是缓和的清热祛湿之品,中医常用其来治疗脾虚腹泻、肌肉酸重、关节疼痛、水肿、脚气等病症。
红豆:是利水、消肿、清热佳品,尤其适合夏季食用,能散热燥湿、补心健脾、养肝益肾。
黄瓜:能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并且富含多种维生素、纤维,是难得的排毒食品。黄瓜还能促进新陈代谢、美白皮肤、抑制脂肪形成。
苦瓜:具有清凉解渴、清热解毒、清心明目、益气解乏、益肾利尿的作用。苦瓜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含有清脂、减肥的特效成分,可以加速排毒。据研究发现,它还具有良好的降血糖、抗病毒和防癌功效。
蒲公英的白色绒毛可以喝吗 蒲公英黑色根皮有毒吗
无毒。
蒲公英全草入药,并且是无毒的草药,蒲公英黑色根皮也是没有毒的,蒲公英在中药里属于清热解毒中草药,服用蒲公英泡水具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利尿除烦、消痈散结的功效;蒲公英入药用的是全草,包块植物的根茎、根上那层黑色的东西是植物的根皮,也可以入药服用。
清热解毒最有效的8种常见食物
苦瓜
具有清凉解渴、清热解毒、清心明目、益气解乏、益肾利尿的作用。苦瓜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含有清脂、减肥的特效成分,可以加速排毒。据研究发现,它还具有良好的降血糖、抗病毒和防癌功效。
百合
“月映九微火,风吹百合香。”百合性寒,除了可以清热解毒外,对于经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的朋友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冬瓜
有利水消痰、清热解毒的功效。湿热体质者若有水肿、胀满、痰多、暑热烦闷、消渴、湿疹、疖肿等均可食用,并可解酒。
绿豆
是最常用的清热、解毒食品,还有降脂、保肝的作用,是湿热体质者的天然良药。
梨
梨有清热解毒、清肺化痰的功效。食用梨的方法很多,可是将其炸成果汁,也可以蒸着吃,还可以煮汤,捣泥成梨糕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芹菜
可清肝热、养血。此外,芹菜还有清胃热、通血脉、健齿润喉、明目醒脑、润肺止咳的效果。因此,体内热盛、食欲不佳、疲倦无力的湿热体质者可常食用。
薏仁
是缓和的清热祛湿之品,中医常用其来治疗脾虚腹泻、肌肉酸重、关节疼痛、水肿、脚气等病症。
荷叶
有清暑利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等功效。现代研究表明,荷叶也有降血脂作用,所以很多减肥、降脂、祛痘产品中都含有荷叶。
薄荷和甘草能一起泡吗
能一起泡。
甘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性平、味甘,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的功效,还有调和诸药的作用,而薄荷气味芳香,既可食用又能入药,中医认为,其性凉、味辛,能疏风、散热、解毒,两者药效不冲突,可以一起泡水。
几种清热解毒的中药
1、板蓝根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大青叶属植物菘兰和草大青的根,含板蓝根靛甙,大青素B,B--谷甾醇等;板蓝根有显著抗病毒作用,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有条钩端螺旋体作用。
临床上用板蓝根煎剂口服或肌肉注射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有显著疗效;对急慢性肝炎均有一定疗效,能缓解或消退症状,促进肝功能改善;用板蓝根治疗病毒性皮肤病,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玫瑰糠疹,扁平疣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苦,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适用于流感脑炎、乙型脑炎、肺炎、丹毒、热毒发斑、火眼、疱疹等。
用量:一般5-9克;但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2、金银花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含绿原酸,肌醇,黄酮类成分等;药理试验证明:金银花有抗炎和解热作用,对流感病毒和多种致病菌、皮肤致病真菌都有抑制作用,反映了金银花的清热解毒功效。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功能清热,解毒,适用于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疮、痈、疖肿等热毒壅盛之症。
用量:一般为6-12克;但虚寒泄泻及疮流清脓无热毒者不宜用。
清热解毒中药有哪些 马齿苋
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干燥全草。
马齿苋味酸,性寒,归心,大肠经。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效。
马齿苋是治痢疾的常用药,多用于大肠湿热,热毒血痢,便血,痈肿疮疡等,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并能加强肠蠕动,促进溃疡愈合。
适宜人群:大肠湿热所致的热毒血痢者(腹痛泄泻,下痢脓血,里急后重),细菌性痢疾,急性肠胃炎,腹泻者;血热妄行所致的尿血,便血,痔疮出血,崩漏,湿热淋证,带下者。
禁忌人群:脾胃虚寒,肠滑作泄者忌服;马齿苋有收敛子宫的作用,孕妇忌服。
用法:取新鲜马齿苋100克洗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煮15分钟,过滤取汁饮用,此汁可清热解毒,散血消肿,促进溃疡愈合,常用于便秘,热毒痢疾,痔疮,便血等症。
清热解毒中草药有哪些 金银花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心,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风散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用法用量:煎服6-15g。疏风散热,清泻里热以生品为佳,炒炭宜用于热毒血痢。
注意:脾虚虚寒及期许疮疡脓清者忌用。
清热解毒药可以随意吃吗
1、病情被耽搁,甚至迁延难愈。
原来,很多病人的感冒咳嗽、咽喉肿痛属于细菌感染,需要抗菌治疗。如果这时一味地只使用清热解毒药,肯定达不到理想的抗菌效果,因为这类药物抗菌作用较弱,拿弱旅对强敌,后果可想而知,造成患者病情迁延,咳嗽、发热反复发作,甚至出现病情加重。此外,对于咳嗽等症状,过多地用寒凉的清热解毒药会造成邪气内郁而不能外散,病程反而延长,迁延难愈。
清热解毒药和抗生素不能互相替代。虽然研究表明清热解毒中药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但单用这类药物疗效难保证。因此,吃药两三天病情没有痊愈,最好上医院接受进一步的诊治。
2、吃药吃坏了胃肠。
很多人认为,中成药安全无毒,长期服用也很放心,因此在酷热难当的盛夏习惯泡板蓝根茶、胖大海等清热解毒药,实际上,无论是古籍记载,还是现代研究,都表明清热解毒中药不能久服。原来,清热解毒药属于寒凉之品,长期服用会造成脾胃阳气受伤,而致食欲下降,腹胀腹满,腹泻等。很多人吃这类药吃出了肠胃不适却浑然不知,蒙在鼓里,还以为是其他疾病引起的。
3、不对证用药加重病情。
教授说,比如清开灵口服液主要用于外感风热、火毒等内盛所致高热不退等,但有些患者轻微发热时就用此药,这样做不但不会治好疾病,还有可能让病情加重。此外,空调房感冒患者属于外寒内热,也不适合使用苦寒的清热解毒药,而应该使用加减葛根汤、加减小柴胡汤等药发散内热,否则会使内热被包裹得更紧,发散不出。
家里不用备清热解毒药
有三种原因造成了清热解毒类中药用得太多太滥,一是抗生素限售令后,药店的抗生素卖不动,因此,店员们就大力推荐清热解毒药来替代;二是广告宣传将一些不正确的用药观念潜移默化,比如中药抗炎我放心并没有医学道理;三是老百姓长期以来对清热解毒药厚爱有加,很多人的用药经验来自亲人、朋友甚至邻居。这造成了很多家庭都盲目地储备清热解毒药。
中医药的精髓在辨证论治,只有在医院拿过脉、看过舌象之后,才可能开出最适合病人的药物,家里盲目贮备中成药的做法是错误的。
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中医处方
中医处方(一)
【辨证】瘀血阻滞,日久化热。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方名】解毒活血汤。
【组成】银花30克,玄参20克,当归20克,丹参20克,红花10克,蒲公英10克,紫花地丁10克,制乳香7.5克,制没药7.5克,生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叶汉帜方。
中医处方(二)
【辨证】寒湿入络,气血瘀滞。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去腐生肌。
【方名】回阳通脉饮。
【组成】党参15克,白术15克,当归15克,黄芪25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熟地20克,炮姜5克,肉桂5克,附子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徐淑芬方。
运动是最单纯、有效的活血方式,可以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每日用半小时左右活动筋骨,促进血液循环和机体代谢,可明显改善不适症状。血淤体质在精神调养上,要培养乐观的情绪。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有利血淤体质的改善。反之,苦闷、忧郁则可加重血淤倾向。多做有益于心脏血脉的活动,如太极拳、八段锦、动桩功、长寿功、内养操、保健按摩术等,以全身各部都能活动,助气血运行为原则。还可按摩膈腧、血海、合谷等穴。
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为了尽可能减少对我们人体的副作用。采用的方法是食疗或者是中药调理的方式,当然还需要注意日常的饮食习惯才行。平时不能吃过于油腻的食物,不能吃煎炸类的食物,也不能吃辛温助热的食物。
湿气重有哪些中药泡水喝
竹茹味甘,用生姜汁炒过后,具有去热除烦,降气止呕功能;而藿香能清热化湿,消暑解表,除风散邪,和胃止呕,二者配伍用,清热化湿,除邪止呕功效显著。
连翘属于清热解毒中药,可以轻清上浮,具有疏风散热、凉血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而金银花是解毒清热的药物,二者搭配泡水喝可起祛风解毒、宣肺透疹、散热利水之功。
茵陈味道苦,归脾胃肝胆经,适量食用可以达到利胆退黄的目的;而金钱草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利湿退黄的作用,两者一起泡水喝,对于去湿具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