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会不会癌变
结肠息肉会不会癌变
结肠息肉随是一种常见的肛肠良性疾病,但是由于其容易反复发作,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不少困扰。而且如果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结肠息肉还具有极高的癌变危险。因此,专家提醒,患有结肠息肉的患者,不仅要积极手术,而且还要注意患者的术后饮食生活习惯。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结肠息肉容易癌变呢?专家指出,结肠息肉的癌变率与息肉的组织类型、大小、数量等有关,一般需要看以下几种情况。
息肉的数量:单纯一个息肉癌变率低;而多发性息肉的癌变几率增加。
息肉的长相:那种体积较小且带蒂的非肿瘤性息肉,多数是息肉中的良民,一般不易发生恶变;如果体积较大、宽基广蒂的息肉,则极有恶变为癌的可能。
息肉的生长速度:良性息肉多生长十分缓慢,若是在短期内迅速长大,直径大于2厘米以上时,应警惕癌变。如结肠腺瘤性息肉是因结肠黏膜细胞增生过旺,癌变率可达42%-77%。
息肉的组织属性:单纯炎症性息肉恶变者较少,而腺瘤性息肉,特别是绒毛状腺瘤最容易恶变为结肠癌。
家族遗传史:有一种称为“家族性多发性大肠息肉病”,是指在同一家族的上下辈中可有好几个人患有结肠息肉,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细胞内第 5号染色体的基因缺陷造成的。患有这种有遗传倾向家族的人中,如父母亲有一方有息肉病,其后代中50%的息肉会有恶变的风险性;若父母双方均有息肉病,后代患的息肉癌变风险可上升到75%。
专家提醒,患了结肠息肉需注意生活饮食调理。很多患有结肠癌的患者,早期都有过结肠息肉的病史,但是并没有引起重视。再加上现代人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习惯于“二高一低”即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加上平常运动量太少,又不注意休息,自然癌变就出现了。因此,即使是健康的人群,最好也要注意饮食清淡,日常饮食要粗细搭配,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煎炸、熏烤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有助于预防大肠息肉的发生。
什么是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病?
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骨瘤-软组织瘤综合征、家族性结肠息肉症。系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为单一基因的多方面表现。1905年由Gardner报道结肠息肉病并家族性骨瘤、软组织瘤和结肠癌者机会较多,其后于1958年Smith提出结肠息肉、软组织肿瘤和骨瘤三联征为Gardner综合征。结肠息肉均为腺瘤性息肉,癌变率达50%,随着病程延长及年龄增长和免疫力下降癌变率更高,男女均可罹患,有家族史。
【临床表现】
1.结肠多发性息肉;主要症状有腹泻、粘液便或血便,胃、十二指肠等消化道其它部位息肉并发率较高。
2.软组织瘤:好发于面部 、躯干或四肢,多为皮脂腺囊肿、纤维瘤表皮囊肿,脂肪瘤等。
3.骨瘤:好发于颌骨、颚骨、蝶骨等扁平骨,尚可见齿发育异常,如多齿、牙瘤,埋藏齿。
结肠息肉高危人群
包括家族成员中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长期生活在息肉多发地区;长期摄入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低纤维素饮食;年龄大于50岁者;有肝硬化、乳腺癌、肠癌、子宫内膜癌、输尿管和肾盂癌等相关疾病者。
肠息肉和肠癌关系特别密切。肠癌高发,肠息肉也是高发的,比如说在美国肠息肉和肠癌都是高发的,非洲国家有可能是肠息肉和肠癌是低发的,但是非洲国家的移民,移民到欧洲国家之后,下一代肠息肉发病就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从年龄分布来讲,肠息肉比肠癌早发十年左右,结肠息肉病的患者,肠息肉的发病率比肠癌早发10—20年,这一时间间隙就是是息肉逐渐演变成癌的过程。40岁以后结肠息肉和肠癌均有高发的趋势。通常随着年龄的增加,肠黏膜发生息肉的几率明显增加,息肉的数量也会增多,70岁以上的老人约有50%会发生肠息肉,而约10%的息肉会癌变,最后演变成大肠癌。
结肠腺瘤是大肠的良性上皮肿瘤。伴随着腺瘤性息肉体积的逐渐增大,结肠息肉癌变率也随之增加,总癌变率为10~20%。广基息肉比有蒂息肉易于癌变;生长在高位息肉要比在直肠内的息肉易恶变。从病理组织学分析,管状腺瘤癌变率较低,占5%,混合型腺瘤癌变率为20%,而绒毛状腺瘤癌变率可达50%以上。无蒂息肉癌变潜力明显大于有蒂息肉,故息肉一经发现,即是小腺瘤,也应及时切除。
结肠息肉的危害你知道多少
1危害:息肉的数量:单纯一个息肉癌变率低;而多发性息肉的癌变几率增加。
2危害:息肉的组织属性:单纯炎症性息肉恶变者较少,而腺瘤性息肉,特别是绒毛状腺瘤最容易恶变为结肠癌。
3危害:息肉的长相:那种体积较小由带蒂的非肿瘤性息肉,多数与息肉中的良民,一般不易发生恶变;如果体积较大、宽基广蒂的息肉,则极有恶变为癌的可能。
4危害:息肉的生长速度:良性息肉多生长十分缓慢,若是在短期内迅速长大,直径大于2厘米以上时,应警惕癌变。如结肠腺瘤性息肉是因结肠黏膜细胞增生过旺,癌变率可达42%-77%。
5危害:家族遗传史:有一种称为“家族性多发性大肠息肉病”,是指在同一家族的上下辈中可有好几个人患有结肠息肉,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细胞内第5号染色体的基因缺陷造成的。患有这种有遗传倾向家族的人中,如父母亲有一方有息肉病,其后代中50%的息肉会有癌变的风险性;若父母双方均有息肉病,后代患的息肉癌变风险可上升到75%。
4类结肠息肉最易癌变
结肠息肉是指结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性病变,好发于直肠及乙状结肠,也可广泛分布于全部结肠。因为结肠息肉没有明显体征,所以,内镜检查是结肠息肉诊断的最佳方法。
结肠息肉的癌变率与息肉的组织类型、大小有关。通常来说,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较高,腺瘤大于2cm,癌变率就大于50%。专家指出息肉体积较大;不带蒂的息肉;息肉呈多发性;息肉形态扁平,或者呈现分叶状的四类状态的息肉癌变可能性较大。但不管是什么样的结肠息肉,一旦发现,患者都不可掉以轻心,应采取治疗措施,或者定期复查,密切注意病变动态。
合理饮食并定期检查
结肠息肉作为一种消化系统病变,它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30多岁就得大肠癌的年轻人增多,这主要是由于现代人习惯于“二高一低”即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加上运动量太少有关。
经过腌熏等加工的食品也是当今人们餐桌上的“常客”,这类食物往往含有一定的致癌成分。为此,饮食清淡,多吃些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肉类海鲜、煎炸熏烤以及过于辛辣的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还要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预防大肠息肉的产生。对已发现大肠息肉的患者,定期做例行检查,也是发现息肉癌变的重要措施。
得了肠胃炎严重吗 肠息肉
结肠炎超过五年,肠道溃疡面在炎症的长期刺激下容易异常增生,引发肠息肉,一厘米以上肠息肉癌变率极高;另外,约5%肠炎病例可发生癌变,多见于病变累及全结肠,幼年起病和病史超过10年者。
肠子长息肉严重吗
肠息肉严重吗 肠息肉这种病大多数没有引人注意的症状,仅在做肠道X线检查、结肠镜检查时偶然发现。从病理组织学角度分析,管状腺瘤癌变率约5%,混合性腺瘤癌变率为20%,绒毛状腺瘤癌变率可达50%以上。息肉形态不规则,生长速度快,癌变率可能性大;有蒂息肉癌变率约为4.5%;广基息肉癌变率为10.2%;生长在高位的息肉癌变率较低位的息肉高。据统计管状腺瘤中,在直肠的癌变率为7.3%,在乙状结肠的癌变率为24.8%。息肉癌变几率的大小还与其体积有关,直径小于5mm的息肉,绝大多数是良性的,癌变率仅0.6%;10mm以下,大概有6%左右;20mm以上癌变机会增加到20%;40mm以上多为恶性。 将人体内的致息因子消除,此外还要清除肠道毒素,改变肠息肉生长的环境,促进衰老细胞正常生理凋亡,维持新老细胞代谢平衡,使息肉萎缩脱落以后不再有再度生长的可能,是杜绝息肉癌变的最根本办法。纯中草药"细胞凋亡平衡疗法"治疗肠息肉一般可分为以下4步: 第一步:综合调理、控制病情发展。从整体入手,辩证施治,将局部病灶的治疗与整体治疗有机结合。 第二步:有效消除致息因子、促进细胞正常凋亡。采用生长在青藏高原的野生红芪以及多种精选中药材,消除致息因子同时,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凋亡速度。
第三步:清除直肠毒素、抑制息肉恶变。清除肠道毒素的活性成分,快速清除毒素。激活人体内免疫系统,提升肥大细胞的吞噬功能,吞噬坏死脱落的息肉碎片,改变息肉性质,使恶性息肉转向良性发展,降低恶变系数、消除恶变可能。 第四步:萎缩消除息肉、杜绝复发减少息肉供血量,使息肉获得的营养逐渐减少,因为缺血萎缩,脱落。曾萎缩最大息肉:结肠内治疗前1.26,治疗两个月后0.2,小肠内治疗前1.3,治疗两个月后0.1,这些息肉分别在治疗后3个月,4个月后消失。
结肠息肉容易癌变
结肠息肉是比较常见的肛肠疾病,但是很容易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但是,结肠息肉最麻烦的地方还不在于反复发作上,更多的是其具有极高的癌变危险。因此专家提醒患有结肠息肉的患者,不要以为手术就是完全一劳永逸了,术后的饮食生活习惯还是需要多加注意的。
什么情况下结肠息肉容易癌变?
专家指出,结肠息肉的癌变率与息肉的组织类型、大小有关,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通常来说,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较高,腺瘤大于2cm,癌变率就大于50%。专家指出息肉体积较大;不带蒂的息肉;息肉呈多发性;息肉形态扁平,或者呈现分叶状的四类状态的息肉癌变可能性较大。
结肠息肉需注意生活饮食
很多患有大肠癌的患者,早期都是由于对于结肠息肉不重视,再加上不健康的生活所致。
现代人大多习惯于“二高一低”即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加上运动量太少,有不注意休息,自然癌变就出现了。
除了患有结肠息肉的患者需要保持警惕,积极应对之外,健康的人群最好也要注意饮食清淡,多吃些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肉类海鲜、煎炸熏烤以及过于辛辣的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还要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预防大肠息肉的产生。
结肠息肉会癌变么
一、看息肉的长相:那种体积较小带蒂的非肿瘤性息肉,多数是息肉中的良民,一般不易发生恶变;如果体积较大、宽基广蒂的息肉,则极有恶变为癌的可能。
二、看息肉的生长速度:良性息肉多生长缓慢,若是在短期内迅速长大,直径大于2厘米以上时,应警惕癌变。如结肠腺瘤性息肉是因结肠黏膜细胞增生过旺,癌变率可达42%-77%。
三、看息肉的组织属性:单纯炎症性息肉恶变者较少,而腺瘤性息肉,特别是绒毛状腺瘤最容易恶变为结肠癌。
四、看息肉的数量:单纯一个息肉癌变率低;而多发性息肉的癌变几率增加。
五、看家族遗传史:有一种称为"家族性多发性大肠息肉病",是指在同一家族的上下辈中可有好几个人患有结肠息肉,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细胞内第5号染色体的基因缺陷造成的。患有这种有遗传倾向家族的人中,如父母亲有一方有息肉病,其后代中50%的息肉会有癌变的风险性;若父母双方均有息肉病,后代患的息肉癌变风险可上升到75%。
4类结肠息肉最易癌变
4类结肠息肉最易癌变
结肠息肉是指结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性病变,好发于直肠及乙状结肠,也可广泛分布于全部结肠。因为结肠息肉没有明显体征,所以,内镜检查是结肠息肉诊断的最佳方法。
结肠息肉的癌变率与息肉的组织类型、大小有关。通常来说,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较高,腺瘤大于2cm,癌变率就大于50%。专家指出息肉体积较大;不带蒂的息肉;息肉呈多发性;息肉形态扁平,或者呈现分叶状的四类状态的息肉癌变可能性较大。但不管是什么样的结肠息肉,一旦发现,患者都不可掉以轻心,应采取治疗措施,或者定期复查,密切注意病变动态。
合理饮食并定期检查
结肠息肉作为一种消化系统病变,它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30多岁就得大肠癌的年轻人增多,这主要是由于现代人习惯于“二高一低”即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加上运动量太少有关。
经过腌熏等加工的食品也是当今人们餐桌上的“常客”,这类食物往往含有一定的致癌成分。为此,饮食清淡,多吃些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肉类海鲜、煎炸熏烤以及过于辛辣的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还要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预防大肠息肉的产生。对已发现大肠息肉的患者,定期做例行检查,也是发现息肉癌变的重要措施。
怎么看结肠息肉会不会癌变
1、看息肉的数量:单纯一个息肉癌变率低;而多发性息肉的癌变几率增加。
2、看息肉的长相:那种体积较小由带蒂的非肿瘤性息肉,多数与息肉中的良民,一般不易发生恶变;如果体积较大、宽基广蒂的息肉,则极有恶变为癌的可能。
3、看息肉的生长速度:良性息肉多生长十分缓慢,若是在短期内迅速长大,直径大于2厘米以上时,应警惕癌变。如结肠腺瘤性息肉是因结肠黏膜细胞增生过旺,癌变率可达42%-77%。
4、看息肉的组织属性:单纯炎症性息肉恶变者较少,而腺瘤性息肉,特别是绒毛状腺瘤最容易恶变为结肠癌。
5、看家族遗传史:有一种称为“家族性多发性大肠息肉病”,是指在同一家族的上下辈中可有好几个人患有结肠息肉,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细胞内第5号染色体的基因缺陷造成的。患有这种有遗传倾向家族的人中,如父母亲有一方有息肉病,其后代中50%的息肉会有恶变的风险性;若父母双方均有息肉病,后代患的息肉癌变风险可上升到75%。
结肠息肉的危害有哪些
患结肠息肉的危害有哪些?
息肉的数量:单纯一个息肉癌变率低;而多发性息肉的癌变几率增加。
息肉的长相:那种体积较小由带蒂的非肿瘤性息肉,多数与息肉中的良民,一般不易发生恶变;如果体积较大、宽基广蒂的息肉,则极有恶变为癌的可能。
息肉的生长速度:良性息肉生长十分的缓慢,若是在短期内迅速长大,直径大于2厘米以上时,应警惕癌变。如结肠腺瘤性息肉是因结肠黏膜细胞增生过旺,癌变率可达42%-77%。
家族遗传史:该结肠息肉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细胞内第5号染色体的基因缺陷造成的。
息肉组织属性:单纯炎症性息肉恶变者较少,而腺瘤性息肉,特别是绒毛状腺瘤最容易恶变为结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