疤痕的外观检查分类有哪些
疤痕的外观检查分类有哪些
1、凹陷性疤痕主要是由于痤疮、感染、外伤、手术等原因造成的皮肤真皮层缺损。较重的痤疮后可见虫蚀 样、冰锥样凹疤,天花、水痘后可见麻坑样凹疤。
2、凸起性疤痕大多为烧烫伤、外伤、手术或反复感染后皮肤真皮层中的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性病变。可见有红色隆起、质地坚硬、表面光滑、可伴有痒痛,疤痕疙瘩还可呈蟹足样向外扩 张。凸起性疤痕内有丰富的血液供应并有高出正常皮肤2倍以 上的氧自由基以及增生活跃的成纤维细胞。
3、平复性疤痕是指在皮肤浅表层的一种疤痕,多因皮肤轻度擦伤或浅表(真皮浅层)烧烫伤所致。其表面粗糙或有色素变化(如皮肤红斑、白斑或色素沉着),一般无功能障碍,但这类疤痕很影响视觉美观。
4、自发性瘢痕疙瘩:无明显的诱因,在正常皮肤上发生或未察觉轻微擦伤引起,使皮肤出现硬结逐渐长大,边缘不规则,向外周扩展,形成蟹足状或蜈蚣状、蝴蝶状、圆状,质硬,色淡红或暗红,自觉发痒,有时伴有阵发性的剧痛或刺痛。
5、继发性瘢痕疙瘩:一般多发生于皮肤烧烫伤、感染、外伤、创伤。如:做冷冻、激光、去痣、洗眉、打耳孔、打预防针、手术植皮补皮、剖腹产等各种手术后引起的瘢痕增生,高出皮肤色红或暗红、奇痒、有刺痛感,食用辛辣食物、酒等刺激食物,症状加重。
疤痕体质的介绍
疤痕体质的人在人群中比例极小,其表现为伤愈合后,表面疤痕呈持续性增大,不但影响外观,而且局部疼痛、红痒,疤痕收缩还影响功能运动。正因为疤痕体质的人相对较少,因为疤痕疙瘩目前检查方法少,因此将长瘢痕疙瘩的人也称为疤痕体质,疤痕体质和瘢痕疙瘩是有区别的,疤痕体质者其身体大多数部位损伤后,都能出现如同疤痕疙瘩样瘢痕愈合。换句话讲,疤痕疙瘩是疤痕体质的一种必然表现,而出现疤痕疙瘩的不一定属于疤痕体质的人群。疤痕体质表现为自发形成,好发部位多为前胸、肩胛,表面疤痕呈持续性增大,色红、质硬,压之褪色,凸于正常皮肤表面,女性好发率大于男性。不但影响外观而且局部时有痛痒感,增生性疤痕和疤痕疙瘩体质是有区别的,增生性疤痕表现为伤口创面愈合凸于正常皮肤,质硬,色红,时有痛痒感,尤其以食用辛辣刺激食物,饮酒后尤为严重。但生长到一定程度和过了增殖期,如不刺激疤痕部位,继续扩展几率较小,疤痕体质其身体好发部位或任何造成破损的原因都会引起无限增生。
疤痕有哪几种分类
1、表浅性瘢痕
一般累及表皮或真皮浅层,皮肤表面粗糙或有色素变化,局部平坦、柔软,一般无功能障碍,随着时间的推移,瘢痕将逐渐不明显。
2、增生性瘢痕
损伤累及真皮深层,瘢痕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皮肤,局部增厚变硬。在早期因有毛细血管充血,瘢痕表面呈红色、潮红或紫色。在此期,痒和痛为主要症状,甚至因为搔抓而致表面破溃。于环境温度增高,情绪激动,或食辛辣刺激食物时症状加重。增生瘢痕往往延续数月或几年以后,才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充血减少,表面颜色变浅,瘢痕逐渐变软、平坦,痒痛减轻以致消失,这个增生期的长短因人和病变部位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讲,儿童和青壮年增生期较长,而50岁以上的老年人增生期较短;发生于血供比较丰富如颜面部的瘢痕增生期较长,而发生于血供较差如四肢末端、胫前区等部位的瘢痕增生期较短。增生性瘢痕有时虽可厚达2cm以上,但与深部组织粘连不紧,可以推动,与周围正常皮肤一般有较明显的界限。增生性瘢痕的收缩性较挛缩性瘢痕为小。因此,发生于非功能部位的增生性瘢痕一般不致引起严重的功能障碍,而关节部位大片的增生性瘢痕,由于其厚硬的夹板作用,妨碍了关节活动,可引致功能障碍。位于关节屈面的增生性瘢痕,在晚期可发生较明显的收缩,从而产生如颌颈粘连等明显的功能障碍。
3、萎缩性瘢痕
一般损伤较重,累及皮肤全层及皮下脂肪组织。临床表现:瘢痕坚硬、平坦或略高于皮肤表面,与深部组织如肌肉、肌腱、神经等紧密粘连。瘢痕局部血液循环极差,呈淡红色或白色,表皮极薄,不能耐受外力摩擦和负重,容易破溃而形成经久不愈的慢性溃疡。如长期时愈时溃,晚期有发生恶变的可能,病理上多属鳞状上皮癌。萎缩性瘢痕具有很大的收缩性,可牵拉邻近的组织、器官,而造成严重的功能障碍。
黄芽茶怎么冲泡最好 保养皮肤
拥有许多与绿茶相同的抗氧化剂,黄茶是预防衰老迹象并减少皱纹,老年斑,瑕疵和疤痕外观的绝佳方法。
疤痕诊断及实验室检查
常见疤痕诊断方法
1、 疤痕形态疤痕可以是条状,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
2、 疤痕数目一个或多个。
3、 疤痕颜色可分为稍红、粉红、红、紫红、深紫红等类型。
4、 疤痕质地可分为很软、软、稍硬、硬、坚硬、或起水疱等类型。
5、 疤痕厚度可分为很薄、薄、稍厚、厚、明显增厚等类型。
6、 发生部位注意一个或多个部位可同时发生。
7、 病损范围注意观察疤痕是否超过原损伤范围,有助于疤痕的鉴别诊断。
8、 体温改变大面积增生性疤痕可降低皮肤的散热效应,影响体温调节功能,出现体温升高。
9、 畸形状态详细检查并记录疤痕给机体造成的畸形状态及其造成的机体功能丧失情况。
10、 并发症状有无感染、溃疡、窦道及隐窝等。
疤痕实验室检查
1、 羟脯氨酸测定羟脯氨酸为胶原蛋白的特征性氨基酸,羟脯氨酸在血浆中以游离、肽结合及蛋白结合3种形式存在的,血清和尿中羟脯酸测定可作为评价疤痕治疗效果的客观指标之一。
2、 其他疤痕硬度测定、B型超声疤痕厚度测定、疤痕表面温度测定、经皮氧分压测定、血管热刺激舒张指数测定。
疤痕分类
一、表浅性疤痕
多见于擦伤,为皮肤泄改感染肩形成。这种疤痕外观稍粗糙,有时有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但局部软.无功能摔碍.一般不做特殊处理。临床上常见于皮肤擦伤、皮脓浅表感染、浅II度烧伤和切取刃厚皮片的供区愈合历的部位,
二、萎缩性疤痕
外观多较平坦,与正常皮面相齐或稍低。萎缩疤痕的表面平滑而光亮。色素减退呈现白色,少数色素沉着区呈暗褐色.一般不引起功能障碍。
面部的可以采用分次切除术或疤痕切除、局部皮瓣转移术,以改善外观。如行疤痕切除皮片移植术,因皮片成活后远期肤色发生变化,能否达到手术预期目的很难预料,故宜慎用。
三、凹陷疤痕
疤痕表面明显低于四周正常皮肤。多由皮肤、皮下组织,或深部组织缺损的创伤愈合后所致.也可由于皮肤软组织的严重化脓性感染造成较广泛的组织缺损所引起。
凹陷疤痕的治疗:如面积较小,可用局部组织充垫法治疗。如为面积较大较深的凹陷短痕,切除疤痕的创口不能直接缝合时.则需行皮瓣、反管或肌皮瓣手术,同时成后期另行深部组织如肌健、神经、骨路等缺损的修复,以恢复功能、改善外形。
四、增生性疤痕
增生性疤痕好发于损伤深度仅及真皮的创伤。增生性疤痕与正常疤痕的病理组织差别,仅在于疤痕深部胶原纤维的增厚,排列不规则,或呈波澜形,或缠绕成绳索状。胶原蛋白的合成代谢超常持续进行,超过分解代谢的速度,在相当长时间内,形成大量胶原纤维。
其常见原因与某些局部或全身的诱发困素存在有关。局部因素:异物、炎症、换药时手套上的滑石粉、棉花纤维、线结以及某些化学物质等。此外,细胞破坏后所析离的角质素也是刺激瘫痕增生的局部因素。全身因素:如孕妇、甲亢患者均易发生增生性疤痕,而增生性疤痕极少见于老年人。
对于增生性瘫痕的治疗,由于存在退变的可能性、若无特殊原因可采用非手术疗法。如压迫疗法、放射疗法、药物疗法。弹性织物持续加压包扎一般3—6个月,对预防疤痕继续增生有明显效果。鉴于放射线对全身的危害,和对局部发育的不良影响、因此避免年幼和大面积疤痕的照射。在疤痕内注射药物如皮质激素、能促进疤痕的软化消散。
疤痕在疤痕整形中分类
1.凹陷性疤痕
凹陷性疤痕是由伤口皮下脂肪萎缩、组织缺损或缝合伤口时只缝合表皮而没有缝合皮肤深层组织引起的。常见的凹陷性疤痕经常是由痤疮、水痘等引起的。疤痕整形中除了使用皮肤磨削术来治疗外还有七种非手术疗法治疗凹陷性疤痕。
2.扩张性疤痕
扩张性疤痕较宽但是并没有凸起,还是平的。是因为伤口位于关节伸展面或伤口走向与皮肤纹路垂直造成皮肤张力大而引起的。
3.肥厚性疤痕
肥厚性疤痕虽说凸起于皮肤表面但是还是在伤口的范围内,并没有向外扩展,发生该疤痕与体制、伤口走向、受伤程度、缝合技术等有关。疤痕整形治疗肥厚性疤痕可以用疤痕内注射、外用药物或硅胶片、压力疗法、激光疗法等方法治疗。
4.蟹足肿
蟹足肿在肥厚性疤痕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超出伤口范围向四周蔓延,好发于肤色较深的人种,有遗传倾向,具体发病原因不明。
如何确定疤痕体质
疤痕体质者其身体任何部位损伤后,都能出现如同疤痕疙瘩样疤痕的无限增生,而疤痕疙瘩却可以出现在正常人群的某些部位,或因某些原因引起的疤痕愈合。换句话说,疤痕疙瘩是疤痕体质的一种必然表现,而出现疤痕疙瘩的不一定属于疤痕体质的人群。该类人在伤口愈合后。表面疤痕呈持续性增大,不但影响外观,而且局部疼痛、红痒,疤痕收缩还影响功能运动。
一般具有增生性疤痕和疤痕疙瘩的患者可以判定为疤痕体质;通俗地讲,就是疤痕突出皮面并较外伤后的伤口面积大者。
疤痕体质的人,发生手术、烧伤、外伤后,易形成症状明显的增生性疤痕或疤痕疙瘩。 目前医学上,只能根据个人的表现诊断疤痕体质,但无法真正通过哪一项化验指标去检验一个人是否是疤痕体质。事实上,真正疤痕体质的人很少。诊断疤痕体质是要经过判断的,治疗上也要十分慎重,有时治疗后反而失大于得。
乳房健康的外观检查方法
1.乳头改变
(1)乳头回缩如从小即是如此,应认为是发育异常。病理性的乳头回缩,常发生于近期,多为癌症的表示。由于邻近乳头的癌肿,浸润乳腺导管使之回缩,把乳头拉向癌肿方向而致。或者由于乳头深部肿块牵拉乳头而致。
(2)乳头破碎指乳头及乳晕部发生大小不等的裂口。中医称之为乳头风。多发生于哺乳期妇女,常易引起乳痈等化脓性炎症。病因病机多为肝火旺盛或素体阳盛。
(3)乳头乳晕湿疹表现为乳头及乳晕部有类似湿疹样的改变,这种情况较少见,见于湿疹样癌,是一种恶性程度低的癌。
2.皮肤改变
(1)皮肤发红同时伴有局部发热,疼痛的感觉,最常见于发生于乳房的感染性疾病的早期,如乳痈。也可见于某些类型乳癌的早期。
(2)皮肤破溃乳房皮肤表面产生破溃,疼或不疼。疼痛明显的兼有红肿痛表现,多为化脓性炎症。不疼痛,皮色不变的,可见于发生于乳房部的结核及乳癌。
(3)皮肤有坑皮肤上布满小坑,类似橘皮一样,医学上称之为“橘皮样变”。这是由于皮下淋巴水肿造成的,出现这样的皮肤改变,多表示已患乳癌,也可见于炎症。
3.形状改变
(1)两侧不对称正常人两侧并不完全一样大小,但差异很少,一些运动量大,偏重于右侧或左侧的,偏重运动的一侧会显稍大一些。如明显可见的不对称,可由先天发育不全,先天畸形引起。病理情况下还可见于乳房肿瘤,乳房囊肿,病变常发生于大的一边。
(2)局部凸起或凹陷这些局部的改变可见于炎症、肿瘤、乳腺增生等疾病,凸起的形状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