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自摸可自检甲状腺癌
女性自摸可自检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为何偏爱女性
女近日,多名女性反映,在单位组织的体检中,被查出患有“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增生性疾病,多见的是结节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结节有时是一个,有时是多个,有良性与恶性之分,良性的甲状腺结节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等,而恶性的则以甲状腺癌乳头状腺癌为主。事实上,甲状腺结节近年来已成为一种常见病,美国统计资料显示,4%~7%的成人患有甲状腺结节, 50岁以上人群的发现率更高达50%。
根据美国统计资料,在1973年到2003年30年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上升了2.4倍,成为发病率上升最快的实体肿瘤,其死亡率在癌症死亡率中排名第二位。其中,女性患甲状腺癌的几率较男性高出3倍。中国天津市在1981年到2001年20年间,甲状腺癌发病率上升了193%,其中60岁以上女性发病率剧增。
甲状腺--你摸对了吗
甲状腺自检:对照镜子检查
一、看:对照镜子,仰起脖子,找到喉结的位置,甲状腺位于喉结的下方约2-3cm处,观察脖子两侧是否对称,有没有鼓包或肿块。然后吞咽口水,看有没有包块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正常的甲状腺很小很薄,看不到也摸不到。
二、摸:依然是对照镜子,仰起脖子,将右手拇指置于喉结下气管右侧,其余手指触摸左侧甲状腺,然后做吞咽动作,如果摸到椭圆、稍硬的包块,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可能就是甲状腺结节了。之后,换左手对右侧甲状腺进行检查。
摸到甲状腺结节怎么办呢?可从肿块的形状、大小以及生长速度、光滑度和软硬度等进行判断,如果发现异常或不能自我判断,不要惊慌,要及时就医。
1.肿块形状:外形似蝴蝶,且呈对称性均匀肿大,多见于地方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炎及部分甲状腺机能亢进;如果甲状腺某个部位出现圆形肿块,多见于甲状腺囊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等。
如何才能及早发现甲状腺癌
甲状腺的自我检查
在光线良好的房间内面对镜子注意颈部喉结下方的气管两侧,并同时吞咽口水,观察吞咽口水时,是否有肿块突出并随吞咽上下活动。然后用自己的食指和中指轻压自己气管两侧甲状腺的部位,并注意甲状腺的形状。
甲状腺位于气管两旁呈蝴蝶形,一般无法触到。如果触诊时发现甲状腺呈弥漫性肿大,则可能患有甲状腺炎及甲亢等疾病。但如果只在甲状腺的某个部位触摸到一个或多个圆形肿块,则多见于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患者,当然也可能是甲状腺癌的患者。触摸时还需要注意甲状腺肿块的大小。
自查甲状腺注意五件事
一是注意甲状腺肿大的形状。二是注意肿块的大小。三是注意肿块的光滑度和软硬度。单个结节肿大,但表面光滑、均匀者可能为腺瘤;单个结节肿大,表现不光滑,呈实体感者,应疑为癌肿。四是注意肿块的生长速度。良性肿瘤及囊肿病程可为数月至数年;甲状腺癌的肿块增长明显。五是注意肿块周围是否可触及淋巴结。若在甲状腺周围颈部能触摸到质地较硬的淋巴结,则应迅速就诊。
甲状腺癌治疗原则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2%,女性多见,女性为男性的2~3倍。由于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较多,生物学特性差异很大。低度恶性的甲状腺癌有时可自然生存10年以上,有的甚至有肺部转移还能带瘤生存5年左右,但高度恶性的甲状腺癌可以在短期内死亡。绝大多数的甲状腺癌都发生在青壮年。
1、早期诊断及早期手术是最好的治疗。对乳头状癌可作为甲状腺切除及同侧的淋巴结切除;对滤泡癌可作一叶及局部淋巴切除;全甲状腺切除常用于髓样癌及未分化癌。术后应用甲状腺素或三碘甲状腺胺酸,作替代疗法。
2、药物治疗主要用以治疗复发病变和迅速恶化的肿瘤。对分化差的、未分化癌,在术后可试用药物作为辅助治疗。
3、放射性碘对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有效,对髓样癌或未分化癌则无效。即使肿瘤已不能手术,并能远处转移者,对原发性颈部肿块,仍可合用放射治疗,以减少和防止压迫,同时采用药物为主的综合治疗。
容易导致甲状腺癌
注意:甲状腺癌偏爱中青年女性
53岁的李女士今年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住院期间,医生在为其体检时发现她脖子上有个小“疙瘩”。李女士早就知道这个小“东西”的存在,由于不疼不痒,一直没放在心上。经过进一步检查,发现她的喉结下方还有一个小包块,摸起来硬硬的,还不容易推动,在主治医生的要求下,李阿姨去B超室做了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提示右侧甲状腺有一结节,直径约1.5厘米,在为其进行了超声引导下行甲状腺细针穿刺,结果提示为可疑甲状腺癌,后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
据了解,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女性的发病率比男性要高,尤其是中青年女性是好发人群。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承担人体摄取和存储碘、合成和分泌甲状腺素的功能,而包括雌激素和孕激素在内的女性激素,很可能参与了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年轻女性处于生命旺盛期,体内激素水平是一生中最高的时候,激发了甲状腺癌的发生。此外,年轻女性尤其是女白领大多精神压力过大,生物钟打乱,对甲状腺影响明显。
发现:防范甲状腺癌情绪是重点
近些年,甲状腺癌的发病越来越高。大部分人防范甲状腺癌时,都是从饮食和运动这两个方面去着手。然而,这些方法对防范甲状腺癌的效果不是格外好,反而情绪才是较重要的。专家指出,一个人的情绪如果长期处于压抑的状态,或者有极强的波动的时候,生物钟会明显被打乱,这对甲状腺的影响较大。而且坏情绪对机体产生负性刺激,持续时间越长,越会使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进而细胞生长失控、突变,导致癌症发生。对此,专家强调,预防甲状腺癌可以通过触摸颈部是否有硬块,发现应及时就医。如果确定为甲状腺增生或结节也要定期复查以免发生癌变,随着年龄增长甲状腺良性肿瘤发生恶性的比例大概为10——20%。即使甲状腺没有结节,有条件每年做1次甲状腺彩超,是最有效防御方法。
桥本氏甲状腺炎不典型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CLT的临床表现往往并不典型,或与其他甲状腺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存在,主要的不典型表现有:
1、桥本氏甲亢:即Graves病和CLT合并存在,也可相互转化,患者可有甲亢的临床表现,高滴度TGAb和TPOAb,可有TSAb阳性,甲状腺的131I吸收率增高,并且不受T4所抑制,病理学同时有GD和CLT特征性改变。
2、突眼型:以浸润性突眼为主,可伴有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正常,TGAb、TPOAb阳性,部分病人可测到TSAb(甲状腺刺激抗体)及致突眼免疫球蛋白。
3、类亚急性甲状腺型:临床表现类似亚急性甲状腺炎,起病急,甲状腺增大快及伴疼痛,131I吸收率测定正常,T3、T4正常,TGAb、TPOAb高滴度阳性。
4、青少年型:CLT约占青少年甲状腺肿大的40%。青少年型CLT的甲状腺功能正常,TGAb、TPOAb滴度较低,临床诊断比较困难。有部分患者甲状腺肿大较缓慢,称青少年增生型。甲状腺组织内缺乏嗜酸细胞,往往无全身及其他局部症状,出现甲减的患者可影响生长发育。
5、伴发甲状腺肿瘤型:常表现为孤立性结节、质硬,TGAb、TPOAb滴度较高,结节可能部分为甲状腺瘤或甲状腺癌,周围部分为CLT。CLT合并甲状腺癌的发生率为0.5%~26.0%。广州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8)报道一组CLT中,13%(9/69)合并甲状腺癌。Gyory (1999)报道CLT合并肿瘤占11.8%(14/118)。故临床遇到下列情况时,应考虑合并肿瘤的可能,进行FNAC或切除活检:①甲状腺痛明显,甲状腺素治疗无效;②甲状腺素治疗后腺体不缩小反而增大;③甲状腺肿大伴颈部淋巴结肿大且有压迫症状;④腺体内有单个冷结节,不对称,质硬。
6、纤维化型(萎缩型):病程较长的患者,可出现甲状腺广泛或部分纤维化,表现为甲状腺萎缩,质地坚硬,TGAb和TPOAb可因甲状腺破坏、纤维化而不高,甲状腺功能亦减退,组织切片显示与CLT相同。常误诊为原发性甲减或甲状腺癌,是导致成年人黏液性水肿的主要原因之一。
7、伴发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多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如CLT伴Addisons病、糖尿病、恶性贫血、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重症肌无力、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也有人称"自身免疫性多腺体衰竭综合征"或"多肉芽肿衰竭综合征"。如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Ⅱ型(Addison病,AITD,Ⅰ型糖尿病,性腺功能减退症)的表现之一。
8、桥本脑病:严重而罕见。自1966年报道第1例以来,全球仅有50例左右的病例报道。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临床表现可为:
①血管炎型:以脑卒中样发作反复出现为特征。
②弥漫性进展型:可出现意识障碍、精神错乱、嗜睡或昏迷。脑脊液检查异常,表现为蛋白含量升高,单核细胞增多。甲状腺抗体阳性,尤其是TPOAb滴度高。甲状腺激素水平一般正常或偏低。脑电图可出现异常。本病治疗以皮质激素效果好,甲状腺素也有较好的疗效。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hronic lymphocytic thyroiditis,CLT)又称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是一种以自身甲状腺组织为抗原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日本九州大学Hashimoto首先(1912)在德国医学杂志上报道了4例而命名为Hashimoto(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为临床中最常见的甲状腺炎症。近年来发病率迅速增加,有报道认为已与甲亢的发病率相近。本病是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肿大及获得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最常见的原因。
四、体检发现:
甲状腺呈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质地较硬,且有弹性感,边界清楚,无触痛,表面光滑,部分甲状腺可呈结节状,颈部淋巴结不肿大,部分可有四肢粘液性水肿。
五、辅助检查:
1、早期甲状腺功能可正常,桥本甲亢者甲功轻度升高,随着病程进展,T3、T4可下降,TSH升高,TMAb、TGAb阳性。
2、甲状腺放射性核素显像有不规则浓集或稀疏区,少数表现为"冷结节".
3、过氯酸钾释放试验阳性.
4、血清丙种球蛋白增高,白蛋白下降。
5、甲状腺穿刺示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乳腺增生要看分级确定风险
八成女性都有乳腺增生,有些增生只需要定期观察,但有些却需尽快处理
年底了,很多单位都组织了职工体检。体检报告中关于乳腺的描述,让不少女性陷入了惶恐:“我体检发现乳腺增生怎么办?会得乳腺癌吗?”“体检说我乳房有个什么结节,建议到专科进一步检查,我该怎么办?”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赵俐表示,乳腺体检报告的结果一定要重视,“因为即使是乳腺增生,其分级不同,所预示的乳腺癌风险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与其自己胡乱猜测或问‘度娘’,不如带上体检报告,到正规医院挂个乳腺专科号,找医生看看。”
“自摸”不靠谱 乳腺检查首选B超和钼钯
近年来,乳腺癌已成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年终体检项目里,乳腺检查越来越受重视。然而面对乳腺检查报告里各种专业词汇,比如“结节”、“囊肿”、“BI-RADS”等,不少女性“蒙查查”,有的无比焦虑,有的则实施鸵鸟政策,置之不理。
赵俐介绍说,80%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有些女性伴有肿块、疼痛、乳头溢液等症状,都可统称为增生病。
“现在国内外影像学越来越发达,乳腺检查的手段更加丰富且精确,早已告别了‘摸’的时代。在国外,许多乳腺专家跳过了‘触诊’环节,直接让有症状的患者先做检查,得出报告后再预约医生就诊。”赵俐表示,患者“自摸”乳房来自检是及早发现乳腺异常的方式之一,但不够精确,因为大多数中国女性为致密型乳腺,一些直径微小的病灶无法通过“摸”来判别。
目前在国内,乳腺B超是最为普及和常规的乳腺检查手段,尤其适合乳房较小且密度高的中国女性。而国外多采取钼钯检测,国内则一般建议40岁以上女性再选择钼钯检测。对于一些微小的瘤或结节,还可以借助核磁共振来精确检测。
女人自摸胸部会更健康
女人自摸胸部会更健康,女人自摸胸部会更健康?每天用手磨擦胸腺200次。胸腺距颈下锁骨间凹陷处下方约四指宽距离。握空心拳在胸腺两侧来回磨擦身体可增强免疫力,大多数女性都有纤维囊肿,但往往就是因为很多人都知道囊肿是个常见问题,所以即便感觉到了自己的囊肿也不那么上心了,可是纤维囊肿有良性、恶性之分,也非常容易和乳腺炎、乳腺癌混淆,再加上因为常见、多见,慢慢就会视而不见了,所以说,纤维囊肿决不是个可以忽视的情况,别因为羞涩而讳疾忌医。
自摸法检测健康
1、观察
站立,双臂垂放两侧,观察乳房外形,正常的弧形轮廓是否变得不规整,有没有橘皮样的小凹点,或是有一个小陷窝,挤压时有无液体从乳头溢出。
2、自摸
先摸乳房,再摸腋下,用中指和食指的指腹,顺着一个方向全面检查乳房。
3、卧位检查
平躺在床上,以乳头为中心,用指腹按顺时针方向紧贴皮肤做循环按摩。检查时用力要均匀,以手指能触压到肋骨为宜。
4、将右臂放在头底下
胳膊下面的乳腺组织会移向胸部中央,用左手检查右侧乳房是否有肿块,触摸时稍微用力,这样你的手将更接近乳腺组织并更容易进行触摸。同样方法检查左侧乳房。
女人自摸胸部会更健康,除了经常自摸,也要让朋友、爱人帮你摸,可能不定期的临检,更能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