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什么是微量元素检查

什么是微量元素检查

微量元素检查方法有抽血和验头发两种。一般微量元素主要检查:钙、铁、锌、铜、镁和血铅。当爸妈拿到孩子的微量元素检验报告,一般都会关注两组值,一组是宝宝体内某项微量元素的含量,另一组是该微量元素的正常参考值范围。爸妈不仅需要关注宝宝的检测数值是否在正常值以内,更要关注它们是不是在正常值中间的位置,这样才能很好地满足宝宝快速成长的需要。

1、钙:钙在血液中的分布只占1%,在骨骼中则占99%。当人体钙不足时,骨骼中的钙就会转移到血液中,保持血液中的钙浓度稳定。因此,如果爸妈看到宝宝血中钙的值正常,可能并不代表孩子体内不缺钙。爸妈还要注意观察宝宝有没有多汗、夜惊、烦躁、肋骨外翻等表现,同时,还需要检查骨密度、碱性磷酸酶以及25羟维生素D等其他指标,以此进行综合判定。

2、铁:关注宝宝体内铁的数值时,需要注意因为宝宝处于快速生长期,需要大量的铁来造血、运送氧气,所以当铁的数值低于正常值的中值时,宝宝可能也会出现一些症状,尤其是在6个月2岁大时最多见,包括脸色苍白疲乏、头晕、食欲不振、口炎、注意力不集中等。在发生贫血以前,铁减少就可能已经对机体的多项功能造成影响了。

3、锌:锌参与构成体内200多种含锌酶,影响核酸、蛋白质、糖和骨钙的代谢,起着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组织修复、维持正常味觉等重要作用。宝宝如果锌摄入不足会发生锌缺乏症,而锌摄入过多也可引起中毒。在大量出汗时很容易丢失锌,腹泻会妨碍锌的吸收,发热、生长发育时锌的需要量会增加。因此,锌的数值也应在正常值范围的中间以上,才能很好地满足宝宝的需要。

4、铜:铜是参与造血和骨骼发育的元素,一般很少出现缺乏。即使缺乏,大多也是由于食物过于单一而出现的,所以,只要注意让宝宝多吃橙、红、黄色的食物即可。不过,当铜的数值过高时,也会影响钙铁锌的吸收。因此,一般在正常值中间就好。

5、铅:铅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能引起人体神经系统的损害,使宝宝表现出暴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干扰宝宝的骨骼和造血系统,严重时甚至还会影响宝宝的肾脏和心脏,使智力下降。宝宝铁不足时,可使铅进入体内的速度提升4—6倍。一般月龄越小的宝宝,体内的铅含量应该越低。铅的正常值是0—100ug/L,但一般宝宝的这项检查值最好不要超过50ug/L。

微量元素检测只是一种筛查手段,检测结果并不能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只能是一个参考。因为孩子体内的微量元素含量是一个动态水平,需要结合临床症状才能作出诊断,不能简单地看检测报告单上的数值就作判断。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被检测者近一两天的饮食状况也会影响到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而包括检测设备、操作人员水平等在内的因素也会影响其结果。

微量元素检查结果如何分析

微量元素检查项目:锌、钙、镁、铁、铜、铅。

微量元素检查结果分析:缺少什么就要补充什么,因为这里检查的是营养成分,一般不会是什么疾病引起的元素缺乏。电解质检查项目:锌、钙、镁、铁、铜、钾、钠、血清磷、汞、硒。

电解质检查结果分析:

钾(K)偏高:摄入过多,如大量输入库存血,补钾过快过多,过度使用含钾药物。钾排泄障碍,见于肾功能衰竭、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长期使用保钾利尿药物,长期低钠饮食。细胞内钾外移增加,如大面积烧伤,创伤,组织挤压伤、低醛固酮血症、重度溶血等。偏低: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严重呕吐、腹泻、服用利尿剂和胰岛素、钡盐中毒、代谢性碱中毒、低钾饮食等。

钙(Ca) 偏高:维生素D过多症、结节病、急性骨萎缩、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多发性骨肿瘤、血液中二氧化碳张力增加等。偏低:多汗、夜惊、烦躁、肋骨外翻等表现。

钠(Na) 偏高:垂体前叶肿瘤、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严重脱水、中枢性尿崩症、过多输入含钠盐溶液、脑外伤、脑血管意外等。偏低:糖尿病、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消化液丢失过多(如呕吐、腹泻)、严重肾盂肾炎、肾小管严重损害、应用利尿剂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尿毒症的多尿期等。血清磷偏高:慢性肾炎尿毒症、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维生素D过多症、多发性骨髓瘤及骨折愈合期等。偏低:佝偻病、软骨病、糖尿病、肾小管病变、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维生素D过少症、长期吸收不良及腹泻致磷摄入减少等疾病。

镁(Mg) 偏高: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阿狄森病、肾功能衰竭、多发性骨髓瘤、严重脱水症、关节炎、镁制剂治疗过量、糖尿病昏迷等。偏低:呕吐、腹泻、使用利尿剂、慢性肾功能衰竭、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高血钙、糖尿病酮中毒、低白蛋白血症、长期使用氨基糖类抗生素等。

铁(Fe) 偏高:贫血、急性病毒性肝炎、肝坏死、维生素B6缺乏症、铅中毒、雌激素及铁剂治疗时。偏低:减低缺铁性贫血、感染、尿毒症、痔疮、溃疡病、子宫功能性出血、饮食中缺铁或铁吸收障碍、恶性肿瘤等。

锌(Zn) 偏高:急性锌中毒、溶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偏低:青少年可产生生长迟缓、贫血;成人可见于急性心肌梗塞、乙醇中毒性肝硬化、慢性感染、胃肠吸收障碍、肾病综合征、急性传染病、急性白血病、长期多汗、反复失血等。

铜(Cu) 偏高:风湿热、白血病、贫血、结核、甲状腺机能亢进、肾脏病透析者、恶性肿瘤、心肌梗塞、肝硬化、各种感染等。偏低:肝硬化、营养不良、吸收不良、肾病综合征所致的低蛋白血症、脑组织萎缩。

汞(Hg) 偏高:汞中毒。

硒(Se) 偏高:硒中毒、白内障、肝硬化等。偏低:贫血、心肌损害、恶性肿瘤等。

宝宝微量元素检查有必要吗 微量元素怎么查

选择做微量元素检测是为了了解机体中这几种元素是否缺乏或过量,以及早发现问题,而避免可能出现的营养缺乏病或重金属中毒。

以缺钙为例:严重佝偻病的典型症状:鸡胸、漏斗胸、X型腿、O型腿、肋骨串珠,现如今已经少见。

如果宝宝出现多汗、夜惊、烦躁、枕秃、生长迟缓、骨钙化不良、骨骼变形等症状或体征提示宝宝可能缺钙。

对于钙而言,包括血钙的生化指标和骨质的检测量方面。

采用食物频率询问法,调查宝宝近半年的饮食摄入情况和营养素补充剂使用情况,尤其是钙、磷、维生素D的摄入情况。若此类物质长期摄入不足,则提示可能缺钙。

孩子查微量元素有用吗

微量元素对孩子身体的重要性,似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加温。许多家长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注重微量元素的检查,并按照检查结果对孩子的饮食进行调整。但也有一部分家长对此却是不以为然,认为只要自己注意孩子的饮食营养就行了。那么,孩子查微量元素到底有用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微量元素检查?

人的身体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比重较大的元素如碳、氢、氧属于常量元素,而微量元素如铜、锌、硒、碘等只占人体的万分之五。虽然他们含量少,但作用很大,不足和超标都会对生理功能、身体与素质都会产生不良影响。通过微量元素测试仪分析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可以对多种疾病起到预防、检测的作用。所以,微量元素检查对孩子还是很有用的。

下面民众体检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微量元素检测方法。

微量元素检查方法分为头发和血液两种。

血液检查相对结果准确,头发检测则比较便捷。

血液检查方法主要说明目前孩子身体内微量元素情况,头发检测方式主要反映了孩子近几个月微量元素情况。

应用血液检查需要抽取孩子两到三毫升血液,而头发检测需要孩子靠近头皮的一到两厘米一撮头发。

下面为家长介绍孩子做微量元素指标:

铁:儿童9.0~32.1µmol/L(50~180µg/dl)

缺铁可造成缺铁性贫血,免疫力、抵抗力下降

锌:儿童3.1~21.4umol/L

缺锌主要表现为性发育迟缓,食欲不振,味觉丧失

铅:<100ug/L

当人体内血铅尝浓度过300ug/L时,就会出现头晕、肌肉关节前、失眠、贫血、腹痛、月经不调等症状。体内铅增高可引起小儿神、精神方面的异常尤其是多动症的观点是相一致的,应家长的高度重视。

什么是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trace element),又名痕量元素,未有统一认可的定义。习惯上把研究体系(矿物岩石等)中元素含量大于1%称为常量元素或主要元素(major element),把含量在1%-0.1%之间等那些元素称为次要元素(minor,subordinate)元素,而把含量小于0.1%称为微量元素, 或称痕量元素。

有人把次要元素也看作微量元素,这取决于研究者的兴趣和对研究问题的帮助。有人认为,在地壳和地球物理中除了O、Si、Al、Fe等几个丰度最大等元素外,其余的可称为微量元素。我们又把人体中存在量极少,低于人体体重0.01%,称为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生理功能,并且必须通过食物摄取的微量元素称为必需微量元素。

所谓微量元素也是相对的,因研究对象不同而异。例如,在伟晶岩中,许多地壳丰度极低的元素可以达到相当程度的富集。如一般情况下锆属于微量元素,但是在锆石中它成为主要元素。多数场合下元素钾、钠是常量元素,但在陨石中它们的含量属于微量元素,而镍则被视为主要元素。因此,当我们讨论微量元素时,必需要指出其所在的体系。

微量元素检查缺锌怎么回事

缺锌可出现食欲不振、厌食、慢性腹泻、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以及免疫力低下感染机会增多等症状一般动物性食物内锌生物活性大较易吸收和利用植物性食品含锌量少并难以吸收对于那些因为某种原因经临床检测的确缺锌的孩子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锌剂

“微量元素”检查有时不用做,有时却应该做!微量元素检查有必要吗 微量元素检测靠谱吗

由于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很低,仅占人体体重的0.01%,所以检测起来是很困难的。

头发检测对宝宝的伤害小,所以很受宝妈们的喜欢,但是这种方法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个人的发质、环境的污染、使用的洗发水的情况、头发部位、实验室的环境、检测仪器等等,那么检测出来的结果可想而知了。

静脉血检测也并不能反映微量元素在体内的真实营养状况。我们以钙为例进行说明。体内钙仅有0.03%的含量存在于血液当中,而且其稳定性对于机体至关重要,即便身体已经处于缺钙状态,也会想法设法保证血钙的浓度,偶尔的血钙降低也是很难被检测到的。静脉血中钙的浓度并不能直接反映机体是否缺钙。其他微量元素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所以静脉血检测结果并不能作为临床诊断的唯一依据。

末梢血检测,也就是扎手指在取血时容易有组织液混入,使得检测结果偏低,而原理与静脉血检测相同,只是在操作上更加方便、宝宝的伤害也偏小一些,但其结果同样不能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

既然微量元素检测存在很多不稳定的因素,那么即便检测出缺钙、缺锌又缺铁,也不能盲目的补充,要结合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是否有明显的缺乏症状,甚至有时候要联合其他的检查,才能确定是否缺乏某种微量元素。所以,一定不能单靠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就为宝宝补充各种营养素补充剂,因为这些矿物质的过量,也是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

小孩做微量元素检查有用吗

专家指出,微量元素检测因受到环境以及操作条件影响,准确性不高。以测锌为例,头发会受到头发清洁程度、发质、个体生长发育程度和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不能很好地反映锌的营养状况。而指血检查锌也不准确,因为血液中含锌量本来就极少,而且大部分是储存在红细胞内,在工作人员采血过程中会混有组织液,就使原本含量极低的血锌测试出来的结果会更低。

“微量元素检测,除了血铅外,其它项目没有一点价值。”有医院检验科医生坦承,查血钙是史上最坑人的项目。人体只有1%的钙在血液中,身体的自我调节会保持血钙值相对恒定,身体即便缺钙也很难在血液中得到体现,所以通过查血钙的方式确定是否缺钙的做法很荒谬。

微量元素的血清水平不代表体内微量元素功能状况,也不能作为体内电解质紊乱和微量元素缺乏或高血铅的诊断依据。”由于钙、锌、铁等元素的生理效应部位不在血液,所以检测微量元素根本没有意义。特别是检测头发更没任何科学道理。末梢血检测,不能保证取血时不被组织液稀释,所以连血液水平都不能做代表。

专家表示,一般膳食中的含锌量不会引起中毒,但是如果通过锌剂这种药物来补充,就有可能出现锌中毒,急性锌中毒可以引起惊厥、昏迷、脱水和休克,以致死亡。慢性锌中毒则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血清铁和血清铜下降以及顽固性贫血。

“目前很多人盲目补充微量元素,其实没有益处,滥补微量元素反而导致机体微量元素代谢失衡,甚至越补越缺,造成免疫力下降。

判断患者是否缺乏微量元素,主要是看会否出现一些免疫力低下的表现,比如容易生病、病程长、易复发、食欲不振和睡眠欠佳等。例如缺锌会出现指甲白斑、易感冒、耳鸣和多动症等症状。专业医生要结合个体情况,比如平时是否偏食、厌食,以及表现出来的特殊症状做初步判断,必要时再做一些特殊的检测。

宝宝微量元素检查怎么做

宝宝微量元素检查怎么做呢?在微量元素的检查方法上,通常有几种方法,其中最常用的就是头发检测和血液检测。

第一种方法——头发检测

检查依据: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微量元素与头发有特殊的亲和力,身体中微量元素积蓄于头发中,其含量过高或偏低预示患有某种疾病的危险。一般来说,缺乏铜会使头发变白发,缺乏锌头发生长速度减慢,而缺乏钙则头发抓附力不强,容易脱落。

检测方法:在宝宝头上剪下一撮头发进行检测。

结果可靠性:通过头发检查宝宝体内微量元素情况存在着很多问题,因为每个人的发质都不同,加上头发检测容易受到各种外力影响,例如环境的污染、洗涤的方法、使用的洗涤剂、取头发的部位、取头发使用的工具以及化验室内的环境、各家使用的检验仪器的不同等,都影响着检验的结果。

第二种方法——血液检测

检查依据:血液是人体最重要的体液,血液里含有各种微量元素、蛋白质、氧等营养物质,代表人体机能是否运转正常。

检查方法:通过血液检测微量元素,有指血检测法和静脉血检测法两种。

结果可靠性:

指血检测:给宝宝造成的痛苦小,但是缺点也很多:针刺的部位如果进针浅血液流不出来,化验师通过手挤出血液来,势必会将周围的组织液混入,同时标本极易污染,这样的检测结果肯定是不准确的。

什么时候做微量元素检查

宝宝半岁后需要重视微量元素检查。目前宝宝进行的微量元素检查主要是在定期体检时,通常是半岁以后的检查很重要,每年检查一次。6个月以内的宝宝一般以母乳为主,完全可以确保充分补充各种微量元素,不必做检测。6个月以后,宝宝开始添加辅食,可能会出现添加不及时或不足的情况,这时医生会通过询问父母的喂养情况,结合宝宝的身体表现,决定是否进行检测。对再大一点的宝宝,医生则会根据是否挑食、偏食,是否反复生病,是否先天不足等情况进行检测。

宝宝做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只能作参考,微量元素检测只是一种筛查手段,检测结果并不能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只能是一个参考。因为孩子体内的微量元素含量是一个动态水平,需要结合临床症状才能作出诊断,不能简单地看检测报告单上的数值就作判断。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被检测者近一两天的饮食状况也会影响到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而包括检测设备、操作人员水平等在内的因素也会影响其结果。

平衡膳食最安全,婴幼儿是否缺乏微量元素,不能简单地看检测报告单上的数值就做出判断,还要结合临床症状等等。比如孩子哭闹不安,是否是因为缺钙,医生会根据鱼肝油的服用情况,再加入其他检测手段等进行综合判断,其中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只是一个参考。

即使检测出来孩子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如何补充也是大有学问的。盲目给孩子服用补充微量元素的保健品,不但可能无法吸收,还容易出现各种微量元素间的相互抵抗问题,如钙和锌会影响铁的吸收率,铁也会降低锌的吸收率。

微量元素的摄取不能缺乏,但也绝不能过量。补充微量元素确实需要谨慎对待,特别是婴儿要更加严谨。婴儿本来身体器官和各方面的发育都不完全,同时,婴儿不能良好地表达自己的生理感受,一旦补充过量产生了中毒症状,也比较容易被大人忽略或被医生误诊。

其实,最安全的方法就是平时膳食的均衡,如果孩子真的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可以通过食物进行补充。比如,缺铁可多吃动物肝脏、血制品及肉类;补锌可多吃一些动物肝脏及贝壳类海产品;补碘可通过食用碘盐、海带等补充。 而且,补充微量元素并不是说吸收很快,或者说补完马上就能升上来,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还是食补最好。

家长没必要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微量元素检测结果是否正常或不正常上面,而应该多关注些这样的问题:了解各种食物中都含有哪些微量元素,含有哪些营养素,如何搭配好一日三餐。这才是最好的和最安全的。

“微量元素”检查有时不用做,有时却应该做!微量元素检查有必要吗 什么是微量元素

我们人体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在人体的含量中小于体重的0.01%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对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比如铁、锌、铜、锰、钼、铬、碘、硒、钒等。而我们常说的钙、镁则属于常量元素,其含量大于人体体重的0.01%。不过铅倒是微量元素中的一种,但由于具有潜在毒性,所以含量是要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的。

虽然人体的微量元素对于人体来说都很重要,但由于技术原因,做不到最全面,只能进行部分的微量元素检测,另外,钙、镁对与儿童的生长关系密切,所以通常医院的微量元素检测中,也会包含着两项。微量元素检测主要包括钙、镁、铁、锌和铜,有时候也会检测铅的含量。

目前微量元素检测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头发、静脉血、末梢血。

宝宝微量元素检查有必要吗 什么是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在机体内含量甚微,但它的缺乏和过剩与宝宝的健康密切相关,其含量过高或偏低,均可预示患有某种疾病的危险。通过对微量元素的检测,可初步了解机体微量元素的贮存状况,有助于避免营养缺乏病以及重金属中毒的发生。

微量营养素是指人体需要量相对较少,不提供能量,但在调节物质代谢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的营养素,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两大类。

微量元素检测有用吗

“儿童不吃饭,是缺锌”、“钙锌同补,增强吸收”,耳熟能详的广告语背后,隐藏着一条涉及人群数量庞大的利益链条:检测微量元素——缺乏某类微量元素——开出补充微量元素的保健品。

近日,这一利益链的源头遭到专家“炮轰”,专家直指“微量元素检测基本没有意义”,查血钙更被称为史上最“坑爹”的体检项目。专家提醒,均衡膳食基本能摄入可满足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盲目补充微量元素,非但没有益处,反而会导致机体微量元素代谢失衡,甚至越补越缺,造成免疫力下降。

微量元素检测遭专家炮轰

人体由60多种元素组成,凡是占人体总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碳、氢、氧、氮、钙、磷、镁、钠等,称为常量元素;凡是占人体总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如铁、锌、铜、锰、铬、硒、钼、钴、氟等,称为微量元素。

虽然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微乎其微,如锌只占人体总重量的百万分之三十三,铁也只有百万分之六十,但是与人的生存和健康息息相关,摄入过量、不足、不平衡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人体生理的异常或发生疾病。

正因如此,人们很想知道自己到底缺不缺微量元素。大到三甲医院有专门的检测业务,小到药房门口摆张小诊台,检测者众多。其中,孩子是微量元素检测的主力军,因为爱子心切的家长们,生怕孩子因缺少某类微量元素影响成长。

据了解,国内外关于微量元素检测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方法。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周永红副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微量元素检测常用的方式包括血检(采指血、抽静脉血)和发检(测头发),就是在血液和头发中检测出微量元素的含量,以辅助诊断疾病。

一直以来,微量元素检测的科学性被人们奉若圭臬。不过,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主任崔玉涛却在微博上,对已经实施多年的微量元素检测项目提出了质疑。

“微量元素的血清水平不代表体内微量元素功能状况,也不能作为体内电解质紊乱和微量元素缺乏或高血铅的诊断依据。”崔玉涛称,由于钙、锌、铁等元素的生理效应部位不在血液,所以检测微量元素根本没有意义。特别是检测头发更没任何科学道理。末梢血检测,不能保证取血时不被组织液稀释,所以连血液水平都不能做代表。

专家指出,微量元素检测因受到环境以及操作条件影响,准确性不高。以测锌为例,头发会受到头发清洁程度、发质、个体生长发育程度和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不能很好地反映锌的营养状况。而指血检查锌也不准确,因为血液中含锌量本来就极少,而且大部分是储存在红细胞内,在工作人员采血过程中会混有组织液,就使原本含量极低的血锌测试出来的结果会更低。

“微量元素检测,除了血铅外,其它项目没有一点价值。”有医院检验科医生坦承,查血钙是史上最坑人的项目。人体只有1%的钙在血液中,身体的自我调节会保持血钙值相对恒定,身体即便缺钙也很难在血液中得到体现,所以通过查血钙的方式确定是否缺钙的做法很荒谬。

九成受访者表示曾被“坑”过

微量元素检测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彼时,一些医院陆续开展了该项业务。发展至今,微量元素检测已经成了一些医院儿保科和儿科必做的常规体检项目。

微量元素检测被指无意义后,网易做了一份问题为“作为家长的你,被坑了吗?”的调查问卷,88.5%的受访者表示“曾带孩子查过微量元素”,70.5%的人表示是“在医生建议下做的”。

“幼儿园有规定,体检时想不检测微量元素都不行!”网友“云台山”抱怨道,她带小孩去儿童医院做检查时,每次都会被医生询问“测微量元素了没有”。

网友“以人为鉴知得失”则称,自己遭遇了一回“乌龙事件”。他表示,孩子六个月大时上妇幼保健院例行体检,被测得骨质密度偏低。专家诊断为“缺钙”,其后又建议再测微量元素,采的指血,结果出来后,令他很无语:“除了钙不缺,其他的铜、锌、铁都缺。我该信谁呢?”

部分家长是被动地给孩子检测微量元素,而更多的家长是主动要求检测。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内的含量少到以毫克计算,但是却成为困惑数亿家长的一块大心病:孩子到底缺不缺?

“因为关心自己孩子的营养状况,一些家长十分热衷给孩子做微量元素检测。”广州某三甲医院医生对记者表示,经常有家长就检测的结果来咨询如何处理。

有家长对记者表示,给孩子测微量元素就跟让他补习一样,且不说补习效果如何,看着别人家孩子补习,你不给自己孩子补习心里过得去吗?“微量元素测测也无妨,当个参考,如果真不测的话,说实话我是不放心的。”

“缺啥补啥”催生多重利益链

微量元素检测“深得人心”,不过,据记者了解,事实上,早在2009年,卫生部就已下文,除血铅检测外,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不得开展其他重金属和类金属的临床检测,不得出具检测报告。

但尽管如此,有些医疗机构依旧对微量元素检测业务趋之若鹜,在背后作祟的,是利益所趋。我国各地微量元素检测基本都是自费,一次检查五项(除铅外)费用低的40元左右,高的近100元。虽然单价不高,但数量庞大。

前述检验科医生表示,除血铅外,所谓的微量元素检测除了有经济意义外无任何临床意义。医院之所以开展有的是因为儿科医生和医院管理层对微量元素检测存在错误认识;有的是即使知道真相也不会主动戳穿这个事情,毕竟增加一个检测项目就可以多赚钱。

除了检测费用这一块,按照“缺啥补啥”的理论,将各类补充微量元素的保健品推销出去,也是利益所在。

在上述网络调查中,在孩子被查出来缺微量元素后,65.7%的家长购买了相应的微量元素补剂。“花了80元检测,结果略微缺锌,医生给开了150元的补锌冲剂。”有家长如是称。

而记者走访广州市内多家药房后发现,与镁、锌、铁等微量元素有关的保健品十分畅销。其目标消费群不只是孩子,还包括中老年人、孕妇和亚健康白领。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有不少人表示,曾经在广州的一些大医院进行过发检,结果被告知不是铅多了,就是钙少了,然后被推荐去买一些保健品。

平衡饮食

不会缺乏微量元素

在家长们眼中,微量元素检测可以让他们清楚地知道,孩子是不是缺锌或者缺铁了;但在专家看来,微量元素检测会引导家长过多关注微量元素,造成微量元素制剂盛行,从而忽视均衡营养,有百害无一利。

以锌为例,缺锌可以引发一系列的疾病,如生长停滞、青春期性发育迟缓、厌食等,而如果过量补充锌则会造成胃肠道不适、腹泻、恶心、呕吐。

不少家长认为,要想孩子身体好、发育得好,就应该吃一些保健品或补品,特别是当儿保体检时发现微量元素——锌“缺乏”时,不少家长更是热衷于给孩子补充锌剂。但殊不知,补充不当,反而对身体有害。

专家表示,一般膳食中的含锌量不会引起中毒,但是如果通过锌剂这种药物来补充,就有可能出现锌中毒,急性锌中毒可以引起惊厥、昏迷、脱水和休克,以致死亡。慢性锌中毒则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血清铁和血清铜下降以及顽固性贫血。

“目前很多人盲目补充微量元素,其实没有益处,滥补微量元素反而导致机体微量元素代谢失衡,甚至越补越缺,造成免疫力下降。”周永红对记者说道。

据周永红介绍,判断患者是否缺乏微量元素,主要是看会否出现一些免疫力低下的表现,比如容易生病、病程长、易复发、食欲不振和睡眠欠佳等。例如缺锌会出现指甲白斑、易感冒、耳鸣和多动症等症状。专业医生要结合个体情况,比如平时是否偏食、厌食,以及表现出来的特殊症状做初步判断,必要时再做一些特殊的检测。

周永红建议,预防微量元素缺乏,最重要是平衡饮食。因为食物中含有各种各样的微量元素,只要不偏食挑食,日常摄入的就足够了,如果长期偏食就易导致微量元素的缺乏。此外,要尽量多摄入粗粮,现代人喜欢吃精加工的食物,其实会使许多有益元素流失。还有,婴儿应该多吃母乳,对宝宝的微量元素摄入有益。

而在广东药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王晓波看来,现在有不少人宁可不通过食物摄入,而是天天吃包括微量元素在内的多种补充剂来维持健康,有点本末倒置。“人们缺乏微量元素的知识,而一些厂商则趁机夸大宣传、极力迎合现代人的这种惰性”。

什么是微量元素检查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缺乏或是过剩都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的头发与微量元素有特俗的亲和力,所以可以在头发中找到微量元素的身影。微量元素检查也就是通过对我们的头发来对微量元素进行检测,通过观测其含量的高低来查看预知我们的身体状况,是目前经济、科学、健康的检测方法之一。

当然,除了对头发的检测之外,微量元素检测还可以通过对尿液、乳液和血液等来进行检测。最常用的方式除了“发检”还有“血检”,不过血液中的微量元素和身体内的微量元素含量有所不同,不能用来代替身体内的含量,所以最好还是用“发检”的方式。

由于微量元素对人体尤为重要,过高过偏低都会影响着人体的健康,所以微量元素检查也被作为人体元素检测的常规项目。医院一般通过同位素稀释质谱法、分子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中子活化分析法、生化法等方法来对微量元素进行跟踪检查。

宝宝微量元素检查的作用

宝宝微量元素检查的作用是帮助医生和家长了解宝宝在某一时期体内微量元素的比例,以便对宝宝的健康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还是有必要给宝宝做微量元素检查的。

宝宝在出生半年内一般都是以母乳为主食的,微量元素的补充可以完全确保足够的,所以宝宝的微量元素检查都是从半岁后才开始做的。半岁后宝宝的饮食会逐渐丰富起来,所以在宝宝开始添加辅食的时候,有可能会出现微量元素的补充不足或过多的情况,这时医生会通过询问父母喂养情况,结合宝宝的身体表现,决定是否进行检测。等到宝宝再大一点的时候,可以根据宝宝是否有挑食、偏食或经常生病等情况来考虑是否做检查。

对于微量元素检查,目前在国际上也没有一个准确、统一的标准,更重要的宝宝的表现。所以家长可以将微量元素检查的结果看做是一个参考值,即使检查的结果现在宝宝真的缺乏某种微量元素也不用担心,可以通过饮食的方式来帮宝宝补充。

相关推荐

小孩检查微量元素作用

少年儿童因快速生长发育,消耗较大,补充不足,饮食结构不合理,厌食、偏食、易生病等原因,易缺乏锌、硒、碘、钙、铁等。所以,需要定期进行微量元素检查,以便合理饮食,合理补充营养。儿童营养过剩也会带来疾病的,家长们一定要注意一下,不要盲目的给孩子进补。——下面介绍一下检查项目的参考值及缺乏会带来的问题1、铜:新生儿1.89~10.2408mol/L(12~6708g/dl) 3~10岁4.25~24.0808mol/L(27~15308g/dl)铜缺乏:贫血、骨质疏松;皮肤和毛发脱色;神经发育停滞、嗜睡、运动障

宝宝哭闹不止怎么办

您好,根据您的描述疑似微量元素缺乏引起的建议您到正规医院做一个微量元素检查,可以尝试带宝宝到小儿推拿科行推拿治疗

宝宝多大需要做微量元素检查

宝宝半岁后需要重视微量元素检查。目前宝宝进行的微量元素检查主要在定期体检时,通常半岁以后的检查很重要,每年检查一次。 6个月以内的宝宝一般以母乳为主,完全可以确保充分补充各种微量元素,不必做检测。6个月以后,宝宝开始添加辅食,可能会出现添加不及时或不足的情况,这时医生会通过询问爸妈的喂养情况,结合宝宝的身体表现,决定否进行检测。对再大一点的宝宝,医生则会根据否挑食、偏食,否反复生病,否先天不足等情况进行检测。

宝宝微量元素检查什么时候做

宝宝微量元素检查什么时候做呢?宝宝微量元素检査一般主要半岁以后,每年检査一次。6个月以内的宝宝一般以母乳为主,完全可以确保充分补充各种微量元素,不必做检测。6个月以后,宝宝开始添加捕食,可能会出现添加不及时或不足的情况,这时医生会通过询问父母喂养情况,结合宝宝的身体表现,决定否进行检测。对再大一点儿的宝宝,医生则会根据否挑食、偏食,否反复生病,否先天不足等情况进行检测。 所以说,宝宝的微量元素检査不一定必须做,而医生根据宝宝的情况建议家长给宝宝做。

婴幼儿每天补多少钙呢

1、婴幼儿每天补多少钙 宝宝正常钙的需求量1~3岁应该每天600毫克。如果你的孩子每天保证400~600毫升配方奶就不需要额外补充钙了。当然配方奶中的钙,宝贝并不一定能够完全吸收,吸收率在40%~60%之间不等,因此,可以少量给予钙剂补充,6个月以内的宝贝每天需要300毫克的元素钙,将这个量减去全天配方奶中提供的钙量就宝贝需要额外补充的钙量。 2、怎样判断宝宝否缺钙 如果你的宝宝表现出如枕秃、夜惊、夜啼、出汗、烦躁、盗汗、厌食、方颅、佝偻病、骨骼发育不良、免疫力低下、易感染等症状,可能提示宝宝缺钙

宝宝多大需要做微量元素检查

宝宝半岁后需要重视微量元素检查。目前宝宝进行的微量元素检查主要在定期体检时,通常半岁以后的检查很重要,每年检查一次。 6个月以内的宝宝一般以母乳为主,完全可以确保充分补充各种微量元素,不必做检测。6个月以后,宝宝开始添加辅食,可能会出现添加不及时或进食不足的情况,这时医生会通过询问爸妈的喂养情况,结合宝宝的身体表现,决定否进行检测。对再大一点的宝宝,医生则会根据否挑食、偏食,否反复生病,否先天不足等情况进行检测。 检测方法:检测人体微量元素有“尿检”、“乳检”、“血检”、“发检”等多种。比较常

白癜风能治好吗

你好,根据你提供的图片,不像白癜风,像营养物质的缺失而造成的。 建议去医院做个微量元素检查,看宝宝否缺乏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检测不能盲目

误区一:钙其实不属于微量元素 钙并不属于微量元素。占人体总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碳、氢、氧、氮、磷、硫、钙、镁、钠等,称为常量元素;凡占人体总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如铁、锌、铜、锰、铬、硒、钼、钴、氟等,才称为微量元素。 医疗机构常做的元素检查包括:常量元素钙、磷、镁,微量元素铜、铁、锌。到目前为止,已被确认与人体健康和生命有关的必需微量元素有18种,即有铁、铜、锌、钴、锰、铬、硒、碘、镍、氟、钼、钒、锡、硅、锶、硼、铷、砷等。这些元素都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尽管它们在人体内含量极小,但它们对维

自闭症要做哪些检查 微量元素检查

对孩子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查,自闭症孩子发育缓慢由于孩子缺乏微量元素导致的呢?如果孩子出现了个子矮小,面黄肌瘦等情况,做一个微量元素检查很有必要的。

关于小孩测微量元素的知识

宝宝1岁多了,吃奶量减少了,更多开始吃家庭餐了。刘妈妈担心孩子缺乏营养,就带宝宝去附近的社区医院做保健,医生主动向她推荐了微量元素检测服务。 医生建议给宝宝做血铅、微量元素五项等检查。并且检测还有频率,可以三个月做一次,也可以半年做一次。刘妈妈虽然带着宝贝,做了指血检测,但她并不明白微量元素对孩子有多重要。 不仅刘女士遇到这样的情况。目前,在国内,儿童微量元素检测存在乱象。一位家长曾经向媒体投诉,其3岁儿子,园。但家长在幼儿园的通知上看到,除了请家长交托费之外,还应交体检费。询问老师后,其得知体检中就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