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病毒性心肌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风湿性心肌炎
风湿性心肌炎是风湿热的重要表现之一, 其发病与链球菌感染有关。因此, 风湿性心肌炎患儿发病前多有链球菌感染史, 如扁桃体炎、咽炎、猩红热等。本病的特点是: ①多发于学龄儿童和青春期, 婴幼儿甚为少见。而病毒性心肌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 包括新生儿、婴儿乃至成人。②心脏受累包括心内膜、心肌和心包, 故称全心炎, 以心内膜受累最多见, 尤其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而病毒性心肌炎主要侵犯心肌, 也可累及心包, 此时称为病毒性心肌心包炎。累及心脏瓣膜者甚为少见。③风湿性心肌炎主要表现为奔马律, 心电图以p2r 间期延长(é 度房室传导阻滞) 为主, 严重心律失常者少见。而病毒性心肌炎多有各类早搏, 也可有不同程度的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动过速等。另外,风湿性心肌炎引起猝死者少见, 而病毒性心肌炎可致病儿猝死。④风湿性心肌炎的实验室检查可有链球菌感染的证据, 如抗“o ”高、c 反应蛋白阳性等。而病毒性心肌炎主要表现为心肌酶谱异常,或与病毒感染有关的抗体滴定度升高, 免疫球蛋白异常。
2、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fe) 和心肌炎有相似之处。其病理改变主要是心内膜弹力纤维增厚, 病变可累及瓣膜、心内膜下心肌也可发生变性或坏死。本病多发生于6 个月左右的婴儿。其临床表现为心脏扩大(以左室大为主) 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可由上呼吸道感染诱发; 心电图表现为电压高, 提示心房或心室大(以左室大为主)。而病毒性心肌炎多为低电压和st2t 波异常。efe 之超声心动图主要表现为心内膜反光增强、增厚, 心肌收缩无力; 而病毒性心肌炎多数表现正常,有心力衰竭时可见心腔扩大, 心肌收缩无力, 少数可见心包积液征。
3、原发性心肌病
小儿原发性心肌病可有家族史,起病迁延, 病程长, 多以扩张型(充血性) 心肌病为主。可有动脉栓塞现象,病毒分离阴性,血清病毒中和抗体效价无短期内增高,心电图常有各种心律失常,较病毒性心肌炎严重,可出现病理性q波等。其临床特点是心脏显着扩大,x线表现为心脏普遍扩大或呈球形, 心脏搏动弱, 超声心动图多显示左房左室大、心功能减退, 也可显示心室壁肥厚。心电图可有电压高、各种心律失常及非特异性的st 2t 波改变。但晚近有更多资料表明,部分病毒性心肌炎可演变为临床扩张型心肌病,某些所谓原发性心肌病可能是慢性病毒性心肌炎或心肌炎的晚期表现,以致两者难以鉴别。
4、川崎病
本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其病因尚不清楚, 主要累及皮肤、粘膜和淋巴结, 多见于5 岁以内婴幼儿。其临床表现为发热(多为高热, 持续5 天以上, 抗生素治疗无效) , 皮疹, 结合膜炎, 口唇红斑干裂, 口腔粘膜炎症, 非化脓性淋巴结炎。10%~ 40% 患儿心脏受累, 主要是冠状动脉炎, 可有心肌缺血、心肌梗塞或动脉瘤破裂致猝死。本病累及心脏时需与心肌炎相鉴别。但心肌炎通常无持续发热, 也不会累及皮肤粘膜和淋巴结, 超声心动图检查有时可发现冠状动脉扩张和动脉瘤。
5、非病毒性心肌炎
(1)白喉所致中毒性心肌炎此类心肌炎患儿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束支阻滞和早搏, 心力衰竭出现快,且易致心源性休克。可根据流行病学对本病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近年来, 由于三联疫苗的广泛应用, 白喉的发病率已大大降低, 因而由白喉所致的心肌炎已甚为少见。
(2)落矶山斑热(rm sf) 由立克次体感染所致, 主要发生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中美洲和南非。其临床特征为头痛、发热和皮疹三联征。rm sf 由蜱传播, 可由立克次体血管炎及血栓引起心肌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肾功能障碍、血管性虚脱、肺水肿及手足指趾坏疽。实验室检查可有血小板减少、血钠低。免疫组织学检查发现立克次体, 或由pcr 方法发现在血流中有立克次体核酸序列, 即可确诊rm sf。
6、其他引起心肌损害的疾病
(1)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皮肌炎、硬皮病等, 均可引起心肌损害。但此类疾病的共同特点是常累及多个器官。因此, 此类患者除心肌损害外, 尚可见关节、皮肤、肾脏、肝脾等损害。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沉快、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阳性、狼疮细胞阳性等。
(2)糖原累积病主要是ê 型糖原累积病。可有心脏扩大而心脏杂音不明显。其心电图特点pc 是p 波高尖, p2r 间期缩短,qrs 波电压升高。本病常侵犯骨骼肌, 故患儿常有肌张力低下。
7.β受体功能亢进综合征
本征多见于年轻女性,常有一定精神因素为诱因,主诉多易变,而客观体征较少,无发热、血沉增高等炎症证据,主要表现为心电图st段、t波改变及窦性心动过速,口服普萘洛尔20~30mg后半小时即可使st段、t波改变恢复正常;而病毒性心肌炎所致st-t改变系心肌损害所致,口服普萘洛尔后短期内不能恢复正常。此外,β受体功能亢进综合征无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等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
8.心包积液
病毒性心肌炎有时亦可累及心包,甚至心包积液,称病毒性心肌心包炎,此时应与其他原因所致心包炎作鉴别。风湿性心包炎常是风湿性全心炎的一部分,常有风湿热的其他表现,两者鉴别多无困难。化脓性心包炎常有化脓性感染灶,全身中毒症状重,血培养或心包液培养易获阳性,抗生素治疗有效。结核性心包炎多有结核病史和结核中毒症状,较少累及心肌,也很少引起心律失常,心包液糖含量低,有时可呈血性,抗结核治疗有效,若治疗不当可演变为缩窄性心包炎,而病毒性心肌心包炎一般积液量不多,很少发生心脏压塞征象,心包液细菌培养阴性,仅少数有可能形成缩窄性心包炎。至于肿瘤性、尿毒性心包炎,各有其临床特点,易与病毒性心肌炎作鉴别,不另赘述。
当心成年人也会患麻疹
因病毒变异,原多见于儿童的麻疹如今在成年人群体中持续肆虐。日前成人感染麻疹率不断攀升,且诊断难度和发病症状均重于儿童。专家表示,成人麻疹在初期诊断时,易与药疹和其他过敏性疾病混淆。
成人麻疹常伴随38摄氏度至39摄氏度的高烧,2天至3天后出现斑疹、皮疹、水肿等现象。若不及时治疗,严重者可诱发病毒性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
专家建议,成年人应重视麻疹疾病,尽量避免长期待在大型聚集场所,平日注意通风换气,照顾患儿时应注意消毒和疫苗接种。如果一旦感到不适,应及时隔离就医,避免扩大传染范围。
病毒性脑膜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流行性腮腺炎脑膜脑炎:多有接触腮腺炎患者的病史,多发生在冬春季节,注意检查腮腺是否肿胀。临床上有先发生脑膜炎后出现腮腺肿大的,如腮腺肿胀不明显,可作血和尿淀粉酶测定。
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脑膜炎的发病几率不断上升,这是个令人不安的消息。相信很多人搜知道脑膜炎是一种对人体具有很大伤害的炎症,若不幸患病,死亡率是极高的。由于很多人缺乏对脑膜炎的了解,很容易会将病毒性脑膜炎与其他疾病混淆。那么,我们该怎样辨别呢?
大多数病毒性脑膜炎或脑炎的诊断有赖于排除颅内其他非病毒性感染,Reye综合征等常见急性脑部疾病后确立。少数患儿若明显地并发于某种病毒性传染病或脑脊液检查证实特异性病毒抗体阳性者,可直接支持颅内病毒性感染的诊断。
1、脑型疟疾:除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外,多有不规则畏寒、发热和出汗,脑脊液无显着变化,肝脾多肿大,血涂片可查见疟原虫。
2、中毒性痢疾:发病更急,一开始即有高热,抽搐发生较早,有些患者有脓血大便,如无大便,可用生理盐水灌肠后,留粪便标本镜检,可发现脓细胞。
3、流行性腮腺炎脑膜脑炎:多有接触腮腺炎患者的病史,多发生在冬春季节,注意检查腮腺是否肿胀。临床上有先发生脑膜炎后出现腮腺肿大的,如腮腺肿胀不明显,可作血和尿淀粉酶测定。
4、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起病前身体健康欠佳,可能发现肺部结核病灶,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素试验【译】:基于Ⅳ型变态反应原理的一种皮肤试验,用来检测机体有无感染过结核杆菌。)阳性,脑脊液含糖量及氯化物降低,蛋白含量高,放置后可有薄膜形成,有时涂片抗酸染色,可检出结核菌。
5、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身体其他部分可同时存在化脓病灶或出血点。脑脊液混浊或脓性,白细胞数多在2×109/L以上,有大量脓细胞,涂片或细菌培养检查可发现致病菌。
6、Reye综合征:因急性脑病表现和脑脊液无明显异常使两病易相混淆,但依据Reye综合征无黄疸而肝功明显异常、起病后3~5天病情不再进展、有的患者血糖降低等特点,可与病毒性脑膜炎或脑炎鉴别。
7、颅内其他病原感染:主要根据脑脊液外观、常规、生化和病原学检查,与化脓性、结核性、隐球菌脑膜炎鉴别。此外,合并硬膜下积液者支持婴儿化脓性脑膜炎。发现颅外结核病灶和皮肤PPD阳性有助结核性脑膜炎诊断。
相信读者朋友们看完这篇文章后对区分病毒性脑膜炎与其他疾病都能有相应的了解。其实,脑膜炎并不可怕,只要患者有足够的信心坚持进行科学的治疗,康复的几率是很大的。祝患者们早日摆脱病魔的折磨。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怎么注意饮食
很多疾病是需要用饮食来调理的,饮食可以大大的改善我们的体质,在这里就要说到关于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对饮食的要求,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对于饮食还是有一定讲究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具体的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怎么注意饮食:
第一、戒烟、戒酒。烟酒对于身体的伤害很大,特别是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他们身体本身就不好,如果再吸烟、喝酒,身体肯定受不了。
第二、饮食要清淡一些,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不要吃过咸以及油腻的食物,过咸以及油腻的食物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另外辣椒等刺激性的食物也不好,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身体不利。
第三、多吃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的食物,另外,多吃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的体质相对有些虚弱,需要加强营养,所以多吃蔬菜、水果以及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有助于病人身体的康复。
第四、饮食要少食多餐,吃的食物要易消化。病毒性心肌炎病人尽量少食多餐,特别是晚餐不能吃的太饱,吃的太饱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第五,要保持大便的畅通。病毒性心肌炎病人如果大便不畅通,通常会是心脏的负担加重,所以在饮食中要注意搭配一些高纤维食物,如芹菜、粗粮等。
第六、进补要适量。对于病毒性心急病人而言,可以吃一些温补的食物,加强身体的营养,如莲子、大枣、桂圆等。如果是黄梅天气,可以喝点老鸭汤,玫瑰花茶等。视情况给患者进补。
看了上面关于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饮食的注意事项后,还要提醒患者,除了饮食的注意事项外,病人还应该加强锻炼来增强体质,看完上面介绍相信你也已经心中有数了,那就从明天开始合理饮食加强锻炼,积极的和疾病做斗争吧。
怎么预防心肌炎
专家说心肌炎这种疾病是可以通过预防而不患有这种疾病的,但是在临床上我们需要怎么做才能远离这汇总疾病呢?专家说针对于心肌炎这种疾病来讲在临床上最需要注意的就是防止病毒感染,但是应该怎么防止我们还是要看看以下专家是怎么建议的。
对于任何疾病来说,预防重于治疗。预防病毒性心肌炎,应当首先预防感冒、肠道病毒性感染,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住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在感冒发生季节,要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场所,注意防止各种病毒感染。一旦发现病毒感染后要注意充分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避免劳累以预防病毒、细菌感染。发病后注意休息,进营养丰富之饮食,以利心脏恢复。
春天要防心肌炎: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因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风湿热逐渐减少,风湿性心肌炎发病明显减少,而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却日益增多。病毒性心肌炎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其中以柯萨基病毒B最常见,水痘、EB病毒也可引起。据研究,约有5%病毒感染者感染后可累及心脏心脏发生心肌炎。可为病毒感染后的直接侵袭心肌,也可为病毒感染后的自身免疫反应所致。前者以儿童多见,后者以青少年多见。而春季又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高发季节,应引起人们的警惕。
我们通过以上专家对心肌炎这种疾病的预防发现,在春季是治病病毒肆虐的季节,为此在临床上应该重视起来,提高自己身体的抵抗力,远离各种病毒的侵袭,此外这种疾病好发于婴幼儿,由此孩子的家长尤其重视起来,尽量的不要让孩子感染心肌炎这种疾病的病毒。
病毒性心肌炎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1、心律失常
毒性心肌炎90%的患者以心律失常为首发症状,其中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占70%,严重者可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室速、室颤。
2、心力衰竭
急性心肌炎由于心肌受病毒侵害的范围广。心肌细胞损害严重,常常出现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休克,有时快速型心律失常也可导致心力衰竭,严重者可致死(10%~20%)。
3、心脏性猝死
毒性心肌炎所致的心脏性猝死,病因包括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很多猝死的患者生前并没有明显的心肌炎表现,只是在尸检时发现有病毒性心肌炎的存在。国内报道病毒性心肌炎暴发流行时,心脏猝死可达23.6%。
4、扩张型心肌病
毒性心肌炎慢性迁延,可发展成为扩张型心肌病,表现为心室扩大,以左室扩大为主或出现左右心室扩大,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出现心力衰竭和各种心律失常。国外报道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患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率为10%。对病毒性心肌炎随访报道,7%~30%患者转变为扩张型心肌病,最高的比率达50%。我国学者对急性心肌炎患者进行的随访调查结果,有37%的患者出现早期扩张型心肌病的表现,7%的患者心脏慢性扩大。
病毒性心肌炎体征
1、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表现在心脏方面。病毒性心肌炎轻者心脏不扩大,一般有暂时性扩大,不久即恢复。心脏扩大显著反映心肌炎广泛而严重。
2、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表现在心率方面。病毒性心肌炎心率增速与体温不相称,或心率异常缓慢,均为心肌炎的可疑征象。
3、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表现在心音方面。病毒性心肌炎心尖区第一音可减低或分裂。心音可呈胎心样。心包摩擦音的出现反映有心包炎存在。
4、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在杂音方面。心尖区可能有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或舒张期杂音,前者为发热、贫血、心腔扩大所致,后者因左室扩大造成的相对性二尖瓣狭窄。杂音响度都不超过三级。心肌炎好转后即消失。
5、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表现心律方面极常见,各种心律失常都可出现,以房性与室性早搏最常见,其次为房室传导阻滞,此外,心房颤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均可出现。心律失常是造成猝死的原因之一。
6、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表现可出现心力衰竭重症弥漫性心肌炎患者可出现急性心力衰竭,属于心肌泵血功能衰竭,左右心同时发生衰竭,引起心排血量过低,故除一般心力衰竭表现外,易合并心源性休克。
哪些疾病容易和心肌炎混淆
1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相似之处为心脏扩大,反复出现心力衰竭,可见心源性休克,但本病多发生在6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心内膜弹力纤维大量增生及心肌变性等病变累及整个心脏,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显示左室肥厚为主,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左心衰竭症状,心脏肥大,心音减弱,无杂音或有轻度收缩期杂音,无病毒感染的病史或症状,无病毒性心肌炎的实验室检查改变。
2中毒性心肌炎
有严重感染或药物中毒史,常并发于重症肺炎,伤寒,败血症,白喉,猩红热等疾病,常随原发病感染症状好转而逐淅恢复,使用吐根碱,锑剂等可引起心肌炎,随药物的减量或停用而逐渐好转或恢复。
3风湿性心脏炎
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风湿活动的症候如高热,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炎,环形红斑及皮下小结等,有瓣膜病变时出现二尖瓣区收缩期和/或舒张期杂音,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阳性,粘蛋白增高及抗溶血性链球菌“O”,链球菌激酶效价增高与咽拭子培养阳性等链球菌感染的证据。
4克山病
相似点为心脏扩大,心律紊乱,出现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但克山病有地方性,发病常在某一流行地区,有多发季节(如东北冬春季,西南夏季为多)及年龄物点(如东北青年妇女,西南2-5岁患儿),心电图上以ST-T改变,右束支传导阻 滞,低电压者为多见;心律失常心律多变,快变,心率明显增快或减慢为特点,X线检查心脏扩大较显著,搏动显著减弱,控制心力衰竭后不能回缩至正常,急性期过后多数变为慢性,有时可因心脏中附壁血栓脱落而引起脑栓塞,发生抽搐或偏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