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尿失禁的原因 中医病因
产后尿失禁的原因 中医病因
中医认为产后尿失禁为膀胱气化失职所致,与肺、肾有密切关系。因肾司二便,与膀胱为表里;肺主一身之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产时劳伤气血,脾肺气虚,不能制约水道;或多产早婚,房劳伤肾,肾气不固,膀胱失约所致;产程过长或处理不当,损伤膀胱而发生产后尿失禁。所以,产后要注意调养,多吃补气血食物,适当进行骨盆底肌肉锻炼,多做提肛和收缩会阴部动作。
女孩尿失禁原因
1.中枢神经系统疾患
如脑血管意外、脑萎缩、脑脊髓肿瘤、侧索硬化等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
2.手术
如前列腺切除术、膀胱颈部手术、直肠癌根治术、子宫颈癌根治术、腹主动脉瘤手术等,损伤膀胱及括约肌的运动或感觉神经。
3.尿潴留
前列腺增生、膀胱颈挛缩、尿道狭窄等引起的尿潴留。
4.不稳定性膀胱
膀胱肿瘤、结石、炎症、异物等引起不稳定性膀胱。
5.妇女绝经期后
雌激素缺乏引起尿道壁和盆底肌肉张力减退。
6.分娩损伤
子宫脱垂,膀胱膨出等引起的括约肌功能减弱。
漏尿是什么原因 尿失禁的原因
女性尿失禁的发生,往往是和分娩是有关,由于胎儿在下降的过程中,过度压迫盆底的肌肉,造成神经、肌肉的损伤,因此会发生在产后出现尿失禁的情况。产后尿失禁往往会合并子宫的脱垂(子宫在阴道内掉出来,甚至脱到阴道外面)。
产后漏尿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要想当然的以为会随着时间而自愈,随着年龄的增长,盆底肌肉的松弛,漏尿、尿失禁的情况只会越来越严重,甚至会一直延续到中老年时期,而且病情会恶化。女性绝经了以后,尿失禁的症状往往会加重,调查显示绝经期的女性30%有尿失禁的情况存在。
不仅如此,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产后尿失禁会大大提高产后抑郁的几率,数据表明,产后尿失禁女性患者罹患产后抑郁的概率是普通女性的2倍。女性分娩后出现尿失禁症状很常见,虽然羞于启齿,但及时借助专业产后修复机构至关重要。尽早发现,尽早恢复!
面瘫的原因 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对面瘫的致病原因尤其独到的理解,多认为是由于人体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而入侵袭人体经脉,导致精气阻滞,经脉失去濡养而引起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
老年人尿失禁原因
(一)发病原因
1.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如脑血管意外,脑萎缩,脑脊髓肿瘤,侧索硬化等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
2.手术:如前列腺切除术,膀胱颈部手术,直肠癌根治术,子宫颈癌根治术,腹主动脉瘤手术等,损伤膀胱及括约肌的运动或感觉神经。
3.尿潴留:前列腺增生,膀胱颈挛缩,尿道狭窄等引起的尿潴留。
4.不稳定性膀胱:膀胱肿瘤,结石,炎症,异物等引起不稳定性膀胱。
5.妇女绝经期后:雌激素缺乏引起尿道壁和盆底肌肉张力减退。
6.分娩损伤:子宫脱垂,膀胱膨出等引起的括约肌功能减弱。
(二)发病机制
老年人尿失禁正常的排尿和随意控制与一系列复杂的生理性反应有关,随着膀胱充盈,膀胱壁牵张感受器向骶部脊髓发出信号,膀胱容量达临界值时,脊髓反射(排尿反射)刺激膀胱排空,排空过程由逼尿肌节律性收缩及尿道外括约肌松弛来完成,排尿随意控制由大脑皮质的神经元回路抑制排尿反射来完成,随意控制需要个体注意膀胱排空阈值,避免在达到阈值前排尿,形成尿失禁,也就是说,要感觉膀胱充盈的程度,抑制反射性收缩,直到需排尿的程度,在无抑制的膀胱收缩或咳嗽,喷嚏引起的压力骤增时还需闭合尿道以防止尿失禁,随意排空膀胱的能力在维持随意控制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以上各环节在适当时候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即可出现尿失禁,常见的尿失禁类型有:
①急迫性尿失禁,膀胱收缩不受抑制;
②压力性尿失禁,一过性压力增高时不能有效地防止尿液流出;
③充溢性尿失禁,膀胱不能完全排空,尿液自长期充盈的膀胱流出;
④功能性尿失禁,生理反应正常,但由于其他原因如有情绪或运动障碍,不能去厕所或应用便器,约1/3的功能尿失禁是由尿路感染或使病人精神或运动障碍的急性病引起的暂时性症状。
女人产后易得三种病
会越来越明显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康佳丽分析说,以前女人生孩子,往往是两三年一个,生得比较多,再加上家务繁忙等原因,产后基本没时间去抑郁。而现在中国大多数家庭中,产妇多是独生女,从小就娇生惯养。怀孕之后,身材臃肿,生理发生改变,也不懂得如何处理并调整这种变化,等孩子出生了,又不知道如何带孩子、照顾小孩,尤其是当产后无老人帮忙带孩子。面对这些一团糟的情况,产妇产后无法应对改变,适应不过来,进而发展成抑郁。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家里有“重男轻女”观念,对产妇生了女孩后,表示失望,给产妇脸色看,甚至不照顾产妇,这些自然引起产妇焦虑、烦躁、紧张,继而出现抑郁。
易得病之二:产后尿失禁
产后不能约束小便而漏尿,这就是产后尿失禁。康佳丽说,这是因为分娩时,第二产程过长(从看得见孩子的头到胎儿娩出这个时间段一般最好半个小时,超过两个小时就算太久),胎儿的先露部分(尤其是头)对产妇的盆底韧带及肌肉的过度扩张,特别是使支持膀胱底及上2/3尿道的组织松弛所致。
在临床上发现,阴道分娩的产妇可能会更容易发生尿失禁。这是因为在阴式分娩时,胎儿过大生不出来的时候,只能采用钳产、阴道助产,而这样产妇的盆底韧带、肌肉等就会被牵拉得太久而变得松弛。大部分这种情况,产妇在产后会短暂性尿失禁,这种尿失禁几天后便可恢复。如果时间长还会有尿失禁的症状,则在产后需要做盆底康复来改善尿失禁。
易得病三:产后腰疼
产后腰痛这是很多产妇遇到的问题,多数人认为这是月子没坐好的原因。针对这一说法,康佳丽也很困惑。她说,在市一的产科,遇到的美国人、伊朗人、刚果人,她们产后洗冷水澡、穿背心短裤,在饮食上也很随意,没有刻意地进补,而中国人强调产后“坐月子”,不能吹风、不能湿水,产后吃的也格外讲究,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差异,大概是中国人与外国人体质不一样所致。
尿失禁的治疗方法
艾灸治疗尿失禁的方法
尿失禁又称小便不禁,是指尿液不能控制,从膀胱经尿道自行外溢的一种病症。本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尤以老年人及病后、产后体弱者为多,以白天为多见。
病因
尿失禁的病因可分为下列几项
①先天性疾患,如尿道上裂。
②创伤,如妇女生产时的创伤,骨盆骨折等。
③手术,成人为前列腺手术、尿道狭窄修补术等;儿童为后尿道瓣膜手术等。
④各种因引起的神经原性膀胱。
症状
小便失禁或频数。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可分为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反射性尿失禁和充盈性尿失禁等多种。
取穴
肾俞、膀胱俞、关元、气海、足三里。
灸法
用温针灸,温灸也是家庭比较常见的一种灸法,操作方便简单,可分两个阶段,首先需要让患者俯卧,对背部俞穴及施灸,每穴温针灸3艾段,每段2.5cm长,时间10~15分钟后起针,然后再让患者仰卧,取腹部穴位及足三里,方法同上。隔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
产后尿失禁中医养生法
1.药物法
①可应用补气益肾升提的中药,如黄芪、当归、白芍、乌药、益智仁、补骨脂。再随证选用中药,如气虚型选用党参、白术、柴胡、升麻、金樱子;肾虚型选用桑螵蛸、菟丝子、熟地、巴戟天、覆盆子;产伤型选用黄芪、党参、白芍、白及、猪脬、川芎。
②中成药选用缩泉丸、补中益气丸。
③有固脬作用的单味中药有白及、猪脬、白牡丹根皮末。
2.外治法
①五倍子10克,诃子8克,龙骨12克,共研末,每次用1克填脐,纱布固定。
②附子、干姜、赤石脂各等量,共研末。用水调糊,每次用枣大一块,敷脐部,纱布固定。
③山茱萸10克,龙骨15克,小茴香6克,肉桂9克,烤干共研末,每次用1克,蜂蜜调为膏,外盖纱布,胶布包。每日1次,10—15分钟为1个疗程。
④益智仁、炮姜、炙甘草、肉桂30克,共研细末。每次用5克,加葱白(带根须)一段,共捣成饼状,敷脐部,上用暖水袋热敷30—60分钟,24小时1次。
3.针灸法
①取气海、肺俞、足三里、三阴交、膀胱俞,用补法并灸,使肺肾得补,通调开合有度,膀胱约束有力,小便自然复常。
②取中极、关元、肾俞、膀胱俞、太溪,用补法,并施灸法,使肾气得补,膀胱气化有职,约束有力,开合有度则小便自复其常。
③取足三里、阴陵泉、脾俞、膀胱俞、中极,用补法并灸。有益气生肌敛脬,固脬止尿之效。
④耳针:取肾、膀胱、肺、脾、内分泌、神门、皮质下、敏感点,每次3~4穴,毫针中度刺激,留针20~30分钟。也可耳穴压丸或埋针。
⑤艾灸关元、百会。
小便失禁的原因
1、368例产妇中有51人(13.86%)在产后42天内至少1次出现尿失禁症状;
2、剖宫产、阴道顺产、产钳助产的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4.22%、19.34%、42.86%,产钳助产分别与其它两组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阴道顺产组的产后尿失禁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剖宫产组;
3、剖宫产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显著降低产后42天内尿失禁的发生率;
4、产后尿失禁以轻度为主,加强孕期和产后盆底肌肉训练可以预防和治疗产后尿失禁。
中重度患者“难为情”也要看医生!
产后尿失禁的主要症状包括:腹压增加时,如咳嗽、打喷嚏、大哭大笑、上楼梯或提举重物时,尿液不自主从尿道口流出,严重者直立、行路时即可发生。不伴有尿频、尿急症状。
尿失禁不一定要手术治疗
为何打个喷嚏,就会发现尿液不由自主地流出呢?一般而言,在正常情况下,当我们在大笑、打喷嚏、咳嗽或者弯腰时,腹腔内的压力会增加,当压力传递到膀胱时,膀胱内储存的尿液会受到向外挤的压力,此时,骨盆底的肌肉群会适时地收缩,扮演“刹车”的角色,以免尿液外漏。
然而,有些产后妈妈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因为胎儿经过产道时造成了骨盆底的肌肉群拉伤或支配肌肉的神经受伤,导致提肛肌、骨盆肌松弛及萎缩,无法正常发挥功能,所以一旦打喷嚏或大笑时,就会有漏尿的情况,也就是大家所说的“产后尿失禁”。产后尿失禁通常在产后一周内发生,虽然以后症状多会渐渐缓解,但是轻微者可能造成外阴部潮湿瘙痒,严重者有时候会有裤子湿透的现象,会发出一股尿骚味,容易造成个人社交上的困扰!
解析常见尿失禁类型
尿失禁是指无法用意识控制、不由自主的尿液漏出现象,是女性常见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几率也会逐渐提高。尿失禁产生的原因很多,先天体质因素、后天的怀孕生产、慢性肺部疾病或从事重体力劳动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尿失禁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