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的鉴别诊断
类风湿的鉴别诊断
骨关节炎
多见于中、老年人,起病过程大多缓慢。手、膝、髋及脊柱关节易受累,而掌指、腕及其他关节较少受累。病情通常随活动而加重或因休息而减轻。晨僵时间多小于半小时。双手受累时查体可见Heberden和Bouchard结节,膝关节可触及摩擦感。不伴有皮下结节及血管炎等关节外表现。类风湿因子多为阴性,少数老年患者可有低滴度阳性。
银屑病关节炎
银屑病关节炎的多关节炎型和类风湿关节炎很相似。但本病患者有特征性银屑疹或指甲病变,或伴有银屑病家族史。常累及远端指间关节,早期多为非对称性分布,血清类风湿因子等抗体为阴性。
强直性脊柱炎
本病以青年男性多发,以中轴关节如骶髂及脊柱关节受累为主,虽有外周关节病变,但多表现为下肢大关节,为非对称性的肿胀和疼痛,并常伴有棘突、大转子、跟腱、脊肋关节等肌腱和韧带附着点疼痛。关节外表现多为虹膜睫状体炎、心脏传导阻滞障碍及主动脉瓣闭锁不全等。X线片可见骶髂关节侵袭、破坏或融合,患者类风湿因子阴性,并且多为HLA-B27抗原阳性。本病有更为明显的家族发病倾向。
系统性红斑狼疮
本病患者在病程早期可出现双手或腕关节的关节炎表现,但患者常伴有发热、疲乏、口腔溃疡、皮疹、血细胞减少、蛋白尿或抗核抗体阳性等狼疮特异性、多系统表现,而关节炎较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程度轻,不出现关节畸形。实验室检查可发现多种自身抗体。
反应性关节炎
本病起病急,发病前常有肠道或泌尿道感染史。以大关节(尤其下肢关节)非对称性受累为主,一般无对称性手指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等小关节受累。可伴有眼炎、尿道炎、龟头炎及发热等,HLA-B27可呈阳性而类风湿因子阴性,患者可出现非对称性骶髂关节炎的X线改变。
怎么预防关节疼 诊断查因子做X光检查不可少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滑膜持续炎症和关节软骨及骨破坏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以查因子、做X光检查不可少。
1.查类风湿因子(RF),阳性就没问题。
2.如果类风湿因子(RF)呈阴性,还得做抗核周因子(APF)、抗角蛋白抗体(AFA)、抗 类风湿关节炎-33、抗Sa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核抗体、抗Sm抗体、抗RNP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检测,这些鉴别诊断指标,可帮助早期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3.做X线检查,如果无异常而症状持续,还应做核磁共振(MRI)或者关节超声检查,有可能发现早期滑膜炎改变。
一旦确诊是“类风关”,就得治疗,治疗早期应尽早使用抗风湿药物,其中甲氨蝶呤仍然是首选;推荐使用小剂量激素、用非甾体类消炎药治疗。“方案要具体考虑是否备孕、怀孕、哺乳等,具体怎么治需遵医嘱。
类风湿性关节炎检查多少钱
1、自身抗体检查
自身抗体在风湿性疾病的范围内应用于临床的自身抗体分以下四类:抗核抗谱、类风湿因子、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抗磷脂抗体。对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诊断有很多的作用。
2、滑液检查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关节滑膜炎症。特别是在滑液中找到尿酸盐结晶或滑膜细菌培养阳性则分别有助于痛风或化脓性关节炎的确诊。
3、关节影像检查
X线检查有助于关节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亦能随访了解关节病变的演变。是目前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其他尚有关节CT、MRI、同为素等检查。
4、病理活组织检查
所见的病理改变如狼疮带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结节对类风湿关节炎、唇腺炎对干燥综症、关节滑膜病变对不同病因所致的关节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节炎的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一般检查血、尿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生化(肝、肾功能,A/G)、免疫球蛋白、蛋白电泳、补体等。
2)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抗环状瓜氨酸抗体、类风湿因子IgG及IgA、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体,以及抗核抗体、抗ENA抗体等。
3)遗传标记HLA-DR4及HLA-DR1亚型。
2、影像学检查
1)X线片关节X线片可见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及病情进展后的关节面囊性变、侵袭性骨破坏、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融合及脱位。
2)CT检查包括关节CT和胸部CT检查。
3)MRI检查关节的MRI检查对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早期关节病变很有帮助。
4)超声关节超声是简易的无创性检查,对于滑膜炎、关节积液以及关节破坏有鉴别意义。
3、特殊检查
1)关节穿刺术对于有关节腔积液的关节,关节液的检查包括:关节液培养、类风湿因子检测等,并做偏振光检测鉴别痛风的尿酸盐结晶。
2)关节镜及关节滑膜活检对关节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很有价值。
红斑狼疮与类风湿关节炎七个鉴别点
类风湿关节炎晚期关节屈曲畸形呈“鹅颈”样,这时鉴别常无困难,重症病例的病程中期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节病变有较相似的症状,注意一下几点有助于鉴别诊断:
1、类风湿性关节炎以中年女性多,较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年长。
2、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旁伸肌表面有皮下结节和红斑狼疮的皮疹不同。
3、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肾脏损害、胸膜病变、间质性肺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雷诺现象和肝脾增大,均较系统性红斑狼疮少见。
4、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脏受累占65%,但症状较少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含有心包炎,而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生率较高。
5、类风湿关节炎病变较系统性红斑狼疮重,X射线显示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变窄以及侵蚀性、破坏性损害。
6、类风湿关节炎急性期白细胞增加、缺铁性贫血和红斑狼疮的白细胞减少和溶血性贫血不同;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费尔蒂(Felty)综合征易误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Felty综合征有白细胞减少和脾肿大。
7、类风湿性关节炎除类风因子高滴度外,抗核抗体、抗Sm抗体和抗dsDNA抗体等通常阴性,血补体下降不明显。
痛风如何诊断
鉴别诊断
(1)类风湿关节炎;也常以中小关节炎症为首发症状,但多见于女性,有晨僵,可引起关节僵硬和畸形。血尿酸多不高,但类风湿因子增高,伴有免疫球蛋白增高,X线可见关节周围的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变窄,甚至关节面融合,与痛风性凿孔样缺损明显不同。
(2)化脓性关节炎与创伤性关节炎:痛风初发时常易与化脓性关节炎和创伤性关节炎混淆,但后二者血尿酸不高,创伤性关节炎常有较重受伤史,化脓性关节炎滑囊内含大量白细胞,培养可得致病菌,可作鉴别。
(3)蜂窝织炎:痛风急性发作时,关节周围软组织常呈明显红肿,如忽视关节本身的症状,极易误诊为蜂窝织炎。后者血尿酸盐不高,畏寒发热和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更为突出,而关节疼痛不甚明显。
(4)假性痛风:为关节软骨钙化所致,多发生于老年人,膝关节最常累及,急性发作时症状酷似痛风,但血尿酸水平不高,x线片示软骨钙化。
(5)其他关节炎:急性期需与红斑狼疮、Reiter综合征鉴别,血尿酸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鉴别
诊断:
1、RA的诊断标准、分期、功能及活动性的判断。
(1)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修订的RA分类标准如下 ≥4条可以确诊RA。
①晨僵至少1小时(≥6周)。
②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受累(≥6周)。
③手关节(腕、MCP或PIP关节)受累(≥6周)。
④对称性关节炎(≥6周)。
⑤有类风湿皮下结节。
⑥X线片改变。
⑦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32)。
(2)病情分期:
①早期有滑膜炎,无软骨破坏。
②中期介于上、下间(有炎症、关节破坏、关节外表现)。
③晚期已有关节结构破坏,无进行性滑膜炎。
(3)关节功能分级 ①Ⅰ级 功能状态完好,能完成平常任务无碍(能自由活动)。②Ⅱ级 能从事正常活动,但有1个或多个关节活动受限或不适(中度受限)。③Ⅲ级 只能胜任一般职业性任务或自理生活中的一部分(显著受限)。④Ⅳ级 大部分或完全丧失活动能力,需要长期卧床或依赖轮椅,很少或不能生活自理(卧床或轮椅)。
(4)活动性指标有 ①关节疼痛≥4个。②晨僵>30分钟。③ESR≥30mm/h。④CRP增高。⑤血小板(PLT)增高。⑥贫血。⑦RF(+)1:20以上。⑧有关节外表现(发热、贫血、血管炎等)。
鉴别诊断:
1、骨关节炎
多见于中、老年人,起病过程大多缓慢。手、膝、髋及脊柱关节易受累,而掌指、腕及其他关节较少受累。病情通常随活动而加重或因休息而减轻。晨僵时间多小于半小时。双手受累时查体可见Heberden和Bouchard结节,膝关节可触及摩擦感。不伴有皮下结节及血管炎等关节外表现。类风湿因子多为阴性,少数老年患者可有低滴度阳性。
2、银屑病关节炎
银屑病关节炎的多关节炎型和类风湿关节炎很相似。但本病患者有特征性银屑疹或指甲病变,或伴有银屑病家族史。常累及远端指间关节,早期多为非对称性分布,血清类风湿因子等抗体为阴性。
3、强直性脊柱炎
本病以青年男性多发,以中轴关节如骶髂及脊柱关节受累为主,虽有外周关节病变,但多表现为下肢大关节,为非对称性的肿胀和疼痛,并常伴有棘突、大转子、跟腱、脊肋关节等肌腱和韧带附着点疼痛。关节外表现多为虹膜睫状体炎、心脏传导阻滞障碍及主动脉瓣闭锁不全等。X线片可见骶髂关节侵袭、破坏或融合,患者类风湿因子阴性,并且多为HLA-B27抗原阳性。本病有更为明显的家族发病倾向。
4、系统性红斑狼疮
本病患者在病程早期可出现双手或腕关节的关节炎表现,但患者常伴有发热、疲乏、口腔溃疡、皮疹、血细胞减少、蛋白尿或抗核抗体阳性等狼疮特异性、多系统表现,而关节炎较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程度轻,不出现关节畸形。实验室检查可发现多种自身抗体。
5、反应性关节炎
本病起病急,发病前常有肠道或泌尿道感染史。以大关节(尤其下肢关节)非对称性受累为主,一般无对称性手指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等小关节受累。可伴有眼炎、尿道炎、龟头炎及发热等,HLA-B27可呈阳性而类风湿因子阴性,患者可出现非对称性骶髂关节炎的X线改变。
肩周炎需要做什么检查 X线检查
诊断肩周炎时摄X线片的目的之一,是作为肩部骨折、脱位、肿瘤、结核以及骨性关节炎,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鉴别诊断手段。但临床发现大约有1/3的病人,在肩周炎的不同病程期X线片上显示不同的特征性改变。
关节炎的检查方法
1.实验室检查
(1)一般检查血、尿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生化(肝、肾功能,A/G)、免疫球蛋白、蛋白电泳、补体等。
(2)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抗环状瓜氨酸抗体、类风湿因子IgG及IgA、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体,以及抗核抗体、抗ENA抗体等。
(3)遗传标记HLA-DR4及HLA-DR1亚型。
2.影像学检查
(1)X线片关节X线片可见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及病情进展后的关节面囊性变、侵袭性骨破坏、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融合及脱位。
(2)CT检查包括关节CT和胸部CT检查。
(3)MRI检查关节的MRI检查对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早期关节病变很有帮助。
(4)超声关节超声是简易的无创性检查,对于滑膜炎、关节积液以及关节破坏有鉴别意义。
3.特殊检查
(1)关节穿刺术对于有关节腔积液的关节,关节液的检查包括:关节液培养、类风湿因子检测等,并做偏振光检测鉴别痛风的尿酸盐结晶。
(2)关节镜及关节滑膜活检对关节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很有价值。
类风湿关节炎鉴别诊断
1、滑液检查
外观呈混浊的草黄色浆液,粘稠度降低,粘蛋白凝固不全,可见到类风湿性关节炎细胞。
2、血沉
即红细胞沉降率(esr),可作为判断炎症活动度的可靠指标,其升降与类风湿的活动度相一致,也可作为判定疗效及诊断的指标。正常值:儿童<10mm/1h;成年男性0~15mm/1h;成年女性0~20mm/1h。
3、抗链球菌溶血素“o”
简称抗“o”或aso。正常值约250单位~500单位,此值因年龄、季节、气候、链球菌流行情况,尤其地区而有所差别。有人分析。
4、类风湿因子(rf)
类风湿因子是一种身体内产生的抗igg的免疫球蛋白,主要由滑膜的浆细胞合成并分泌入滑液和血液中,另外,脾、淋巴结和类风湿性皮下结节的浆细胞也可产生。但是,把rf阳性作为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个绝对证据是不对的。
5、c反应蛋白测定
亦称丙种反应蛋白,简称crp。正常人为阴性,类风湿早期和急性风湿时,血清中可达33mg,其阳性率为百分之八十。crp的临床意义与血沉相同,是反映炎症的良好指标。类风湿活动期明显增多,与血沉增快相平行。
除了上述几项检查,另外,x线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上也具有相当的价值。如果把各种症状和体征、好发部位、实验室检查和x线所见综合到一起,则能够作出相当可靠的诊断。所以在检查诊断的时候病友们一定要把相关项目做足做透,因为这依上来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检查费用还是比较低的。同时,明确的诊断对专家制定相关治疗方案也具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
四大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法
风湿病的出现是很多的人都了解的,患上了风湿病患者要注意了解常见的诊断办法,积极的来对风湿病的出现进行一下合理正确的诊断方式,那么,诊断风湿性关节炎病的常见方法?下面让专家来给我们简单的解答一下。
1、关节影像检查X线检查,有助于关节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亦能随访了解关节病变的演变。是目前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其他尚有关节CT、MRI、同位素等检查。
2、病理活组织检查所见的病理改变,如狼疮带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结节对类风湿关节炎、唇腺炎对干燥综症、关节滑膜病变,对不同病因所致的关节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自身抗体在风湿性疾病的范围内,应用于临床的自身抗体,分以下四类:抗核抗谱、类风湿因子、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抗磷脂抗体。对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诊断,有很多的作用。
4、滑液检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关节滑膜炎症。特别是在滑液中找到尿酸盐结晶,或滑膜细菌培养阳性,则分别有助于痛风,或化脓性关节炎的确诊。
关节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检查项目:风湿五项、X线、CT、尿常规、血常规
1.实验室检查
(1)一般检查血、尿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生化(肝、肾功能,A/G)、免疫球蛋白、蛋白电泳、补体等。
(2)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抗环状瓜氨酸抗体、类风湿因子IgG及IgA、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体,以及抗核抗体、抗ENA抗体等。
(3)遗传标记HLA-DR4及HLA-DR1亚型。
2.影像学检查
(1)X线片关节X线片可见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及病情进展后的关节面囊性变、侵袭性骨破坏、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融合及脱位。
(2)CT检查包括关节CT和胸部CT检查。
(3)MRI检查关节的MRI检查对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早期关节病变很有帮助。
(4)超声关节超声是简易的无创性检查,对于滑膜炎、关节积液以及关节破坏有鉴别意义。
3.特殊检查
(1)关节穿刺术对于有关节腔积液的关节,关节液的检查包括:关节液培养、类风湿因子检测等,并做偏振光检测鉴别痛风的尿酸盐结晶。
(2)关节镜及关节滑膜活检对关节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很有价值。
关节炎的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一般检查:血、尿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生化(肝、肾功能,A/G)、免疫球蛋白、蛋白电泳、补体等。
(2)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抗环状瓜氨酸抗体、类风湿因子IgG及IgA、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体,以及抗核抗体、抗ENA抗体等。
(3)遗传标记:HLA-DR4及HLA-DR1亚型。
2.影像学检查
(1)X线片:关节X线片可见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及病情进展后的关节面囊性变、侵袭性骨破坏、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融合及脱位。
(2)CT检查:包括关节CT和胸部CT检查。
(3)MRI检查:关节的MRI检查对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早期关节病变很有帮助。
(4)超声:关节超声是简易的无创性检查,对于滑膜炎、关节积液以及关节破坏有鉴别意义。
3.特殊检查
(1)关节穿刺术:对于有关节腔积液的关节,关节液的检查包括:关节液培养、类风湿因子检测等,并做偏振光检测鉴别痛风的尿酸盐结晶。
(2)关节镜及关节滑膜活检:对关节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很有价值。
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有哪些
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如下,下述7项中,符合 4项可以确诊类风湿关节炎。①晨僵至少持续lh(彡6周)。②有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受累,同时肿胀或有积液。这些关节包括双侧近端 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跖趾关节(多6周)。③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或腕关节至少有1个关节肿胀或有积液(多6周)。④有②项所列举的关节中,同时出现对称性肿胀或积液的关节(多6周)。⑤有类风湿皮下结节。⑥X线片显示有骨侵蚀或有明确的骨质疏松。⑦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 : 32)。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时需注意以下几点。①上述分类标准中的症状和体征必须持续6周以上。②对称性、多发性关节损害,有其特指的关节界定: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 节、腕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跖趾关节。③晨僵并非类风湿关节炎特有。④不能单凭类风湿因子(RF)阳性来诊断和鉴别诊断类风湿关节炎。⑤测定RF必须采用定量或半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