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道准确位在哪个位置 维道的功效与作用
维道准确位在哪个位置 维道的功效与作用
1、缓解治疗少腹痛、腰胯痛,水肿、月经不调、阴挺、阴道炎、赤白带下,睾丸炎、疝气等。
2、按摩维道穴的功效:利水消肿、调经止带、健脾和胃。
子宫脱垂的中医辨证治疗
一、芒针主穴:维道、维胞、维宫、环上。配穴:关元、曲骨、阴陵泉、三阴交、百会。维宫穴位置:维道下2寸。环上穴位置:自尾骶骨至大转子连线上2寸为环中穴,其外上5分即是穴。治法:主穴每次选1穴,配穴酌取2~3穴。维道、维宫、维胞之操作如下:用26号6寸长芒针,令病人取仰卧位,双腿屈起,快速进针,针尖沿腹股沟向耻骨联合方向透刺,深度在肌层与脂肪层之间。双侧同时进针,至得气后,进行捻转,捻转幅度和频率均由小到大,由慢渐快,强度则以病人可耐受为度,直运针至会阴部有抽动感,自觉子宫体徐徐上升。环上穴操作法:嘱病人取侧卧位,下腿伸直,上腿屈曲,上身稍向前倾,用26号7寸芒针,针尖朝子宫体方向直刺4~6寸左右,用雀啄式点刺手法进行提插,使产生触电式针感,向前阴或少腹部放射,直运针至脱出子宫有上提之感。在针刺本穴时不作捻转,每次只针1侧。上述穴位,针前均应排净尿,针时手法不宜过重,以免引起疼痛或不适。均不留针,每日1次,穴位可交替轮换。余穴,百会穴平刺,针后加艾条薰灸15~20分钟;关元、曲骨直刺,使针感向会阴部放射;三阴交、阴陵泉针尖略朝向心方向直刺,使针感向上传。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亦为每日1次。芒针法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天。二、体针主穴:百会、气海、子宫、关元、大赫、三阴交、维道、曲骨、横骨。配穴:足三里、肾俞、太溪、脾俞。治法:主穴每次选4个,轮替使用,百会穴每次均取。配穴酌取2个。子宫、维道、气海向耻骨联合方向呈45度角斜刺,关元、大赫、曲骨、横骨均直刺。腹部诸穴深度为1.5~2寸,得气后,以捻转补泻为主,当病人觉阴道或子宫有上提感时,即嘱其收小腹,深吸气,医者随即把运针之大拇指向前一推,以增强针感,促使子宫上提。下肢穴微向上刺,背部穴宜向脊椎方向刺,施以补法。百会穴用艾条作雀啄法薰灸15~20分钟。本法留针要求2~3小时,(背部穴不留针),病情轻,病程短者,留针1~2小时,每日或隔日1次。久留针者,一般治疗1~2次,如疗效不满意,可续治。
维道准确位在哪个位置 维道的配伍疗法
1、维道穴配横骨穴、气冲穴、冲门穴、大敦穴:缓解治疗疝气;
2、维道穴配三阴交穴、中极穴、带脉穴、五枢穴、太冲穴:缓解治疗治卵巢囊肿、闭经;
3、维道穴配百会穴、三阴交穴、气海穴、足三里穴:缓解治疗气虚下陷之阴挺或带下症。
维道的意思是什么
1、维道穴:足少阳胆经,足少阳、带脉交会穴
2、穴位含义:带脉气血由此传向胆经。
3、维道:维,系物的大绳或维持之意。道,道路。维道名意指带脉气血在此又继续循胆经路线运行。本穴物质为五枢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胆经气血在京门、五枢、维道此三穴实际上是借带脉道路而行,至本穴后才交于胆经的居髎穴,本穴如有维持胆经气血运行的连贯作用,故名维道。
4、足少阳带脉之会:本穴气血既属带脉又属胆经,故为足少阳带脉之会。
陶道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陶道的准确位置图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穴:俯卧或正坐,在背部,于后正中线上,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之。或低头,颈背交界椎骨高突处垂直向下推1个椎体,下缘凹陷处即是该穴。
陶道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陶道穴的功效作用
陶道穴为督脉与足太阳之会,督脉为诸阳之海,足太阳经主一身之表,故本穴有解表清热,镇惊安神,通经活络之功,经常刺激该穴可起到补益肺气,缓解虚咳的作用。
灵道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灵道的准确位置图
仰掌,在前臂掌侧,尺侧腕屈肌腱之桡侧,腕横纹上1.5寸处。
取穴:仰掌,在前臂掌侧,先找到神门穴,垂直往腕后横纹上1.5寸处取穴。
维道准确位在哪个位置
维道穴的位置,位于人体侧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下方,五枢穴(横平脐下3寸)前下0.5寸。
中医芒针治疗女性子宫脱垂效果好
(一)取穴
主穴:维道、维胞、维宫、环上。
配穴:关元、曲骨、阴陵泉、三阴交、百会。
维宫穴位置:维道下2寸。
环上穴位置:自尾骶骨至大转子连线上2寸为环中穴,其外上5分即是穴。
(二)治法
主穴每次选1穴,配穴酌取2~3穴。维道、维宫、维胞之操作如下:用26号6寸长芒针,令病人取仰卧位,双腿屈起,快速进针,针尖沿腹股沟向耻骨联合方向透刺,深度在肌层与脂肪层之间。双侧同时进针,至得气后,进行捻转,捻转幅度和频率均由小到大,由慢渐快,强度则以病人可耐受为度,直运针至会阴部有抽动感,自觉子宫体徐徐上升。
环上穴操作法:嘱病人取侧卧位,下腿伸直,上腿屈曲,上身稍向前倾,用26号7寸芒针,针尖朝子宫体方向直刺4~6寸左右,用雀啄式点刺手法进行提插,使产生触电式针感,向前阴或少腹部放射,直运针至脱出子宫有上提之感。在针刺本穴时不作捻转,每次只针1侧。
上述穴位,针前均应排净尿,针时手法不宜过重,以免引起疼痛或不适。均不留针,每日1次,穴位可交替轮换。余穴,百会穴平刺,针后加艾条薰灸15~20分钟;关元、曲骨直刺,使针感向会阴部放射;三阴交、阴陵泉针尖略朝向心方向直刺,使针感向上传。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亦为每日1次。芒针法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天。
维道的准确位置图 维道穴类属功效
类属:维道为足少阳经与带脉交会穴。
功效:调经止带,通利水道。
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少腹腰胁疼痛,阴挺,疝气,水肿。
头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头维的功效作用
头维穴位于头部,为足阳明,足少阳与阳维脉交会穴,其气通调三经,疏风清热,通络止痛之效甚强;该穴位高,还具有升清阳,降浊阴,清利头目而定眩晕的作用;由于足阳明足少阳皆与目相关,因此具有疏风清热,止痛明目的作用;针刺本穴具有很强的降血压作用。
水道的准确位置图 水道穴的功效作用
功效:行气活血,利水调经。
主治:1.小腹胀痛,疝气。2.小便不利,水肿。3.月经不调,痛经,不孕。
作用机制:1.水道穴属胃经,位于下腹部,内应肠腑,故可行气调肠,治疗小腹胀痛,疝气;2.由于该穴位居下焦,具有调理下焦气机之功能,可治疗下焦气机不利所致的小便不利,以及水溢肌肤的水肿;3.通过调理下焦气机,调和盆腔气血的作用治疗气血不和之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等症。
注意:孕妇不可灸刺该穴位,以防 引起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