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影响宝宝身高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宝宝身高的因素有哪些

如果说,中国的孩子比日本的孩子个子长得矮,大概人们不会相信,然而,研究人员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7岁男女儿童的平均身高分别比日本同龄儿童矮0.6厘米和0.5厘米,15~18岁男女青少年分别平均比日本同龄者矮l.4厘米和0.6厘米。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差异呢?决定身高的因素中遗传基因只占三分之一,后天的环境条件占三分之二。

而在后天的条件中,赖氨酸、锌、钙等核心营养又是最关键的。 据1998年国家体育总局(原国家体委)的《中国成年人体质监测报告》,我国40岁以上男子比日本同龄男子的身高平均高1.2厘米,39岁以下的男子则低 于日本同龄男子0.68厘米,中国人40岁以上的身高优势已成过去式。全国第四次营养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宝宝的赖氨酸、锌、钙等核心营养摄取严重不足。

赖氨酸是生长介素分泌很有效的促进剂。

国内外大量实验证明,人体补充足够的赖氨酸可以刺激脑垂体增加生长介素的分泌。

这些研究还测定了骨生长相关的生物分子指标,如ALP(骨碱性磷酸酶)、 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TGF-b(转移生长因子)、OC(osteocalin骨钙素)、NO(nitricoxide氧化一氮)等,这些由 骨细胞制造分泌的活性因子在赖氨酸的作用下都明显增加。说明赖氨酸有激活骨细胞增生和刺激其功能活性的作用。

锌直接参与DNA复制:锌参与DNA复制的研究显示;在缺锌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DNA的复制速率显著减慢,DNA合成量也明显减少,从而使细胞的分裂速度减慢或停滞。

锌的这一细胞分子机制的阐明最终揭示了为什么锌缺乏会导致生长发育停顿的秘密。

人体内的有钙约1300g,这些钙中的99%存在与骨骼和牙齿内。

所以,钙不但是骨骼牙齿的主要功能成分,也是人体内钙的储藏库。

骨骼能够坚硬挺拔,不能离开钙的生物矿化作用。可以想象,缺钙的骨骼变软变形,孩子生长就无从谈起了。

身高与成熟早晚有关

成熟年龄的迟早会影响急速成长的身高。一般是急速成长现象发生较早的人,就较快达到终止点;较晚发生的,也较晚达到其终点。

尤其是早熟的少女不再长高的时间段,然而对于晚熟的少女来说,她们还是在不停的长高。因此,晚熟的少女就比较高。身高长得最快的时期是青春前期。

女孩在月经初潮的前一年,身高的增加可以达7~8厘米,而男孩的身高增长的巅峰期是青春期头一年,约13~14岁,身高增加可达10~12厘米。

身高与睡眠有关

生物学家研究内分泌腺分泌规律时发现,对少年儿童来说,睡得好长得高。

身高的增长,取决于骨骺的不断增长,而骨骺的生长又受内分泌腺的控制。

控制身高的内分泌激素主要有脑下垂体分泌的生长素、黄体化激素和性激素,其中生长激素作用最显著。

生长激素的分泌有其明显的规律性,即白天分泌较少,夜晚睡眠时分泌较多。

研究人员发现,青春期是生长激素和雄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期。

生长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使四肢骨骼增长;雄性激素则使骨骼增粗,更结实。

两种激素的分泌在睡眠中尤其旺盛, 所以青少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至少要睡足8个小时。

身高与遗传有关

据研究,人体的最终身高75%取决于遗传因素。

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父母身材高,子女身材也高;父母身材矮,子女身材也矮。

但是,父母身高不是影响子女身高的唯一因素,外在因素即环境条件对身高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外在因素主要是指营养、生活习惯、体育锻炼等。

身高与体育锻炼有关

据调查,一年的体育锻炼就能使男孩子的身高比不锻炼的同龄者多长1~2厘米,女孩子多长2~3厘米。

经常锻炼的小学生比不锻炼者高5厘米左右。

体育锻炼所以能促使身材长高,一是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二是加强了骨细胞的血液供应,有利于提高骺软骨的增殖能力,三是对骺软骨的增殖有良好的刺激作用。

据研究,运动以后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增加,同时,运动还会锻炼肌肉、骨胳,使之更加健壮。

因此,国内外研究者一致肯定:运动有助于长高。

专家建议,运动特别有助于孩子长高。训练会增加关节、韧带的柔韧性,有助于身高发育。

身高与精神因素有关

研究发现,精神上受过严重创伤的孩子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停滞。

这是因为不良情绪会影响脑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轻者影响身体发育,重者导致各种疾病。

因此,忧伤和郁闷不仅会使儿童少年易患各种疾病,而且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出现“未老先衰”的现象。

导致孩子长不高的三大原因

1、宝宝身高受遗传影响较大

预测:宝宝身高受遗传影响较大,从父母的身高可以一定程度上预测宝宝未来所能达到的身高。

男孩:未来身高(厘米)=(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78÷2

女孩:未来身高(厘米)=(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

提示:遗传因素对宝宝身高的影响不是绝对的,因为最终身高还受到其他后天因素的影响。

营养:当孩子营养不能满足骨骼生长需要时,身长增长的速度就会减慢。与骨骼生长关系密切的营养素有维生素D、钙和磷。碘和锌不足,也会造成孩子个子矮小

2、营养摄入是后天长高的关键

长高食品:没有绝对的长高食品,最重要的还是保证营养均衡,保证摄入的营养充足全面。

(1)奶制品

(2)豆制品

(3)动物性食品

特别推荐的5种增高食物:牛奶、沙丁鱼、菠菜、胡萝卜、橘子

不利长高食品:主要是营养少,但却能增加宝宝的饱腹感,影响宝宝对其他食品的摄入,有些还消耗体内钙质,最终导致营养不良。

(1)各种碳酸饮料

(2)各种糖果、甜饮料

(3)各种“垃圾食品”(油炸、膨化、腌制、罐头类)

3、帮孩子长高要避免这些误区

(1)拔苗助长:为了让孩子长高,很多妈妈会想尽办法,购买助长药品、保健品,增高术。在这里,有必要提醒妈妈两点:

不轻信: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广告,网上宣传更不能信。

不乱用:通过口服增高药补充生长激素,根本无法吸收,没有任何效果。而且注射生长激素一定要在有经验的专科医师指导下使用。

(2)麻痹大意:在民间,一直存在早长晚长的观念,等着孩子“一夜暴长”的家长有很多,等到初中毕业后想起就医,已经错过治疗的最佳时间,孩子的身高一旦落下,往往就难以追上,所以要按时观察孩子的身高情况,有明显异常应及时到医院咨询。

影响宝宝身高的因素

1、营养

身长是头、脊柱和下肢的总和,是反应骨骼,特别是长骨生长的重要标志。当宝宝营养不能满足骨骼生长需要时,身长增长的速度就会减慢。与骨骼生长关系密切的营养素有维生素D、钙和磷。碘和锌不足,也会造成宝宝个子矮小。

2、睡眠

脑下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是刺激宝宝生长的重要激素。人体生长激素的分泌一天24小时内是不平衡的,其分泌量睡眠时高于觉醒时。睡眠不足会影响宝宝长个儿,一般初生儿每昼夜睡眠要求20小时,2-6月,为15-18小时;6-18月,13-15小时;18月-3岁,12-13小时;3岁-7岁,11-12小时。宝宝每天所需睡眠时间,个体差异较大,如果有的宝宝睡眠时间较少,但精神、情绪和生长发育正常,也不必强求。

3、运动

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骨骼的营养,使骨骼生长加速,骨质致密,促进身长的增长。3-4个月前的宝宝,每天应俯卧数次,以促进全身活动,并应随着月龄的增长,及时培养翻身、爬、站、走等基本能力。宝宝不应过久地抱着或坐着,宝宝抱着不便于活动全身,久坐会影响下肢发育。同时,宝宝学会坐后,常常不愿学翻身和爬。

4、疾病

很多疾病都会影响宝宝身长的增长,一般急性病仅影响体重,慢性病则能影响身长。如经长期测量观察,宝宝的身长始终低于同年龄小儿平均身长的10%以上,则称为生长迟缓;低于30%以上,则属异常,都应及时诊治。

5、遗传和性别

据报道相当一部分宝宝的身长受遗传影响。在性别方面,男孩一般高于同龄女孩。

6、生活环境、社会文化、气候地区

据调查,我国北方宝宝比南方宝宝要高些。生活环境、社会文化水平高的地区,宝宝也长得较高。

宝宝的正常身高和影响宝宝身高的因素

1、遗传因素:小儿生长发育的特征、潜力、趋向、限度等都受到父母双方遗传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高个子父母所生宝宝的身高比矮个子父母所生的同龄宝宝身高要高一些。

2、营养: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充足和调配合理的营养是小儿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如营养不足首先导致小儿体重不增甚至下降,最终也会影响身高的增长和身体其他各系统的功能,如免疫功能、内分泌功能、神经调节功能等,而且年龄越小,影响越大,所以要科学地处理好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动植物蛋白搭配、注意节俭的使用油脂和糖类,产生一个均衡的膳食结构。

3、疾病:对小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也十分明显,急性感染常使体重不增或减轻,慢性感染则同时影响体重和身高的增长,内分泌疾病常引起骨骼生长和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先天性疾病对小儿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都会产生明显影响。

4、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卫生条件如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水源清洁等有利于小儿生长发育,反之则带来不利影响,合理的生活制度、护理、教养、锻炼等对小儿生长发育和智力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以上四个因素都是会影响二十二个月宝宝身高发育的。各位准父母可以陪着做一些运动,可以有助于宝宝长高,也可以给孩子钙片来吃,补钙也可以促进孩子的身高发育。多吃蔬菜多喝水,补充体内的维生素。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哪些事影响宝宝身高

早早叫醒宝宝

妨碍指数:五级

许多爸爸妈妈都是上班一族,而看到近期各大校车事故之后,父母更加是不放心让宝宝自个出门了。为了让 学龄前 的宝宝能准时安全地上学,父母也要自己亲自带他们入校门,而父母自己这边还得准时上班不迟到,就要委屈宝宝早早起床了。

但是,你是否知道。孩子要长高个子,每天至少确保8小时以上。因为生长素的分泌在人入睡后45—90分钟内明显升高,且夜间生长激素的分泌超过全天量的一半以上。

睡眠对宝宝大脑的发育、脑功能的恢复、记忆力的增强和巩固,也都有良好的作用。所以,不要以为宝宝早睡就行,早早叫宝宝起床也是宝宝长高的一个大忌。

错误做法二:发育前忽视宝宝身高

妨碍指数:四级

许多父母都在抱怨,自己宝宝身高平常都只是比别人矮那么一点,直到别家的宝宝都已经发育了,自己的宝宝还是没有长高,以为只是宝宝发育比较晚。拖了几年,到医院检查,才发现宝宝的骨龄只差一点就全部闭合了,已经没有办法再纠正身高问题了。

现在有许多只有1.4米左右的孩子大概都是因为父母对他们身高的忽视。关注孩子的身高越早越好,特别是对 遗传 背景不佳(即父母身高都不很理想),或者有身高特殊意愿的宝宝而言,在他们出生时就应该开始特别关注,因为宝宝在母亲子宫内的 营养 及发育状况,会直接影响其出生后的生长发育。

有不少父母错误地认为,在宝宝发育前并不需要为孩子将来的身高担心,只要发育正常身高就不会比别人差,等到宝宝该长高却仍没有长高的迹象时,家长才开始着急。而此时,大多宝宝的骨骺往往已经或者将要闭合,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合理的营养、科学的运动和定期检查,是保证宝宝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影响宝宝身高的其他因素

1、注意睡眠时间

宝宝睡眠时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从而促进身体发育。如果宝宝睡眠没有规律,会引发生物钟的混乱,也会干扰抑制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延缓甚至阻碍宝宝的身体发育。故睡眠不好的孩子生长缓慢,不容易长高。因此,宝宝最好在21时30分之前入睡,以尽快达到深度睡眠状态。

2、快速长高饮食三元素

蛋白质:钙是骨骼成长的基础。骨骼得不到充足营养,当然无法正常生长,更别提长个儿了。

钙质。维生素。生长发育期的宝宝,对蛋白质的需求量比成人高得多,如供给不足便会影响长个儿。

维生素: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而维生素D有助于吸收钙质,对长高有一定促进作用。

宝宝补钙可以长高吗 哪些因素影响宝宝的身高

宝宝的身高最主要是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此外,还跟营养、睡眠和运动等因素有关,而钙质与长高没有直接关系,要促进宝宝长高,妈妈不能一味的给宝宝补钙,而要从多方面进入,帮助宝宝身高发育。

影响宝宝身高的后天因素

宝宝的身高受什么因素制约?其实宝宝是身高除了受种族和遗传因素的影响,后天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下面重点讲解后天因素对孩子身高的影响及如何正确对待。

后天因素主要包括营养、运动、睡眠、情绪四要素。

1.营养

从营养角度考虑,应在胎儿时期就得到重视。即在妊娠期就注意增加母体的营养,使胎儿在母体中获取良好的营养,为日后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婴儿出生后,尽量做到三至六个月的母乳喂养,以后在不同的生长期,都应供应足够、合理的营养食品。进入儿童时期,应重视的是平衡膳食。就是要荤素搭配,包 括动植物蛋白质搭配、动植物脂肪搭配、精粮与粗粮搭配,使之能摄取足够的优质蛋白质和必须的脂肪酸、矿物质和维生素。此外,还要注意摄取特殊的营养素,即 高密度不饱和脂肪酸 ——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它是生长发育的必须物质。这种物质主要来自鱼类食物。

2.睡眠

睡眠也是孩子长高的又一重要因素。俗话说“人在睡中长”是有其道理的。一方面,睡觉可使大脑神经、肌肉等得以松弛,解除肌体疲劳;另一方面,孩子睡着后,体内生长激素分泌旺盛,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孩子长高。

3.情绪

精神愉快有利于促进儿童生长,精神压抑可抑制生长激素分泌。因此,家长应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平和的环境,让孩子愉快地成长。

4.运动

运动是促进孩子长高的第二个因素。人体长高是由于长骨两端的骺软骨不断生长,而骺软骨的生长,需要良好的血液供应。经常 参加体育活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使骨骼组织供血增加。营养增强再加上运动时机械性的摩擦、刺激,骺软骨细胞的增殖,使骨骼生长发育旺盛。 同时多让孩子到室外活动,让孩子能得到较长时间的阳光照射,促进肌体维生素D的生成,有利于钙的吸收。也可促进身高发育。

总之,婴幼儿是孩子发育的关键期,家长应该从多方面来注意宝宝的营养全面,促进孩子个子长高高。

相关推荐

十六个月宝宝身高标准及影响因素

16个月宝宝身高标准为: 身长 男婴为81.46厘米,女婴为80.68厘米。上下浮动五厘米也正常 影响身高因素 1睡眠 脑下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是刺激宝宝生长的重要激素。人体生长激素的分泌一天24小时内是不平衡的,其分泌量睡眠时高于觉醒时。睡眠不足会影响宝宝长个儿,一般初生儿每昼夜睡眠要求20小时,2-6月,为15-18小时;6-18月,13-15小时;18月-3岁,12-13小时;3岁-7岁,11-12小时。宝宝每天所需睡眠时间,个体差异较大,如果宝宝睡眠时间较少,但精神、情绪和生长发育正常,也不

一岁饮食情况会影响宝宝身高

当婴儿4~6个月以后,婴儿必须开始添加辅食。些年轻父母给孩子的辅食主要以米、面为主,蛋、瘦肉和豆类食品的摄入不足。由于婴儿胃的容量很小,这米、面等食物很容易使婴儿饱感,但能量及营养素含量却不能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要求。研究与实践已证实,儿童生长发育所需的热能与营养素加锌、铁等主要来自动物性食物及蔬菜。18个月至24个月的婴幼儿如在食物中添加动物性食物的比例提高10%。其身材矮小的发生率则下降2.6%,添加蔬菜水果类食物也可得出相似结果。 婴幼儿专家养生 宝宝身高较矮的,与一岁左右的饮食很大的关系。儿

影响儿童身高因素哪些

1、宝宝身高受遗传影响较大 预测:宝宝身高受遗传影响较大,从父母的身高可以一定程度上预测宝宝未来所能达到的身高。 男孩:未来身高(厘米)=(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78÷2 女孩:未来身高(厘米)=(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 提示:遗传因素宝宝身高影响不是绝对的,因为最终身高还受到其他后天因素影响。 营养:当孩子营养不能满足骨骼生长需要时,身长增长的速度就会减慢。与骨骼生长关系密切的营养素维生素D、钙和磷。碘和锌不足,也会造成孩子个子矮小。 2、营养摄入是后天长高的关键 长高食品:

哪些因素影响身高

疾病因素 如果宝宝生病了,宝宝在生病期间也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例如宝宝感冒了,宝宝肠胃失调了,都会影响宝宝的进食,消化及生长进程,所以说,对于宝宝的一些疾病,我们要多注意,多观察,早发现,早治疗。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决定宝宝未来身高因素之一。宝宝的未来身高一般也可以从爸爸妈妈的身高来预测预知,其公式如下: 男孩未来身高(cm)=(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78÷2 女孩未来身高(cm)=(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

一岁半宝宝身高体重 影响一岁半宝宝身高体重的因素

宝宝的身长是头、脊柱和下肢的总和,是反应骨骼,特别是长骨生长的重要标志,而当宝宝的营养不能满足骨骼生长的需要,身高增长的速度就会减慢,体重也会增长缓慢,其中与骨骼生长关系密切的营养素钙、维生素D、磷等,碘和锌不足也会造成宝宝个子矮小,所以妈妈要特别关注宝宝的营养健康,注意各种营养素的合理补充。 运动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改善骨骼营养,使骨骼生长加速,骨质致密,促进身长的增长,一般3-4个月的宝宝,每天应俯卧数次,来促进全身活动,且随着月龄的增长,父母要及时的培养宝宝翻身、站、爬、走等基本能力。 脑下垂体

怎样预测孩子的身高

研究发现,人的身高70%是遗传于爹妈,所以BB的最终身高也是可以根据公式来预测!粑粑麻麻们可以参考以下的公式: 男孩未来身高(厘米)=(爸爸身高+妈妈身高)×1.078÷2 女孩未来身高(厘米)=(爸爸身高×0.923+妈妈身高)÷2 但遗传因素宝宝身高影响不是绝对的,最终身高还会受到其他后天因素影响

婴儿身高体重标准表

此后伴随着月份的增长,宝宝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因营养、环境等因素影响身高体重也会出现一定的变化,因此爸爸妈妈们需要了解婴儿身高体重标准,保证自家宝宝处于正常范围之内。 1个月宝宝身高体重标准:男宝宝身长48.7-61.2cm,体重3.09-6.33kg;女宝宝身长47.9-59.9cm,体重2.98-6.05kg。 2个月宝宝身高体重标准:男宝宝身长52.2-65.7cm,体重3.94-7.97kg;女宝宝身长51.1-64.1cm,体重3.72-7.46kg。 3个月宝宝身高体重标准:男宝宝身长55.3-

睡觉打呼噜对宝宝什么影响

宝宝长期用口呼吸、鼻子不通气,易造成头部缺血、缺氧,出现精神萎靡、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现象。由于宝宝发育需要大量氧气,而打鼾会使宝宝在睡眠中严重缺氧,直接导致其脑部发育供氧不足,引起促生长激素分泌减少,不但影响宝宝身高,还会影响宝宝智力。 尽管目前尚不知道打呼噜造成的损害是否是永久性的,但至少通过目前的研究可认定,宝宝在打呼噜病症治愈后若干年内仍残留学习能力方面的缺陷。因此,如果宝宝经常大声打呼噜,应该去看医生,必要时应该考虑看儿科睡眠专科医生。

宝宝身高体重不达标怎么办 首先找到原因

导致宝宝身高体重不达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疾病因素等等,家长仅凭肉眼观察很难判断出宝宝身高体重偏低的真正原因。 而在正规的医院,医生通过对宝宝进行骨龄检测、生长激素检测等,参考检测结果,再结合宝宝最近一段时间的饮食、睡眠、运动、生长发育等情况,能够比较准确的找到宝宝身高体重不达标的原因。

影响小孩身高因素哪些

营养 身长是头、脊柱和下肢的总和,是反应骨骼,特别是长骨生长的重要标志。当宝宝营养不能满足骨骼生长需要时,身长增长的速度就会减慢。与骨骼生长关系密切的营养素维生素D、钙和磷。碘和锌不足,也会造成宝宝个子矮小。 2、睡眠 脑下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是刺激宝宝生长的重要激素。人体生长激素的分泌一天24小时内是不平衡的,其分泌量睡眠时高于觉醒时。睡眠不足会影响宝宝长个儿,一般初生儿每昼夜睡眠要求20小时,2-6月,为15-18小时;6-18月,13-15小时;18月-3岁,12-13小时;3岁-7岁,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