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要如何锻炼
高血压患者要如何锻炼
散步要“静 松 降”
高血压病人散步时要注意做到:静、松、降。静就是心静的意思,不为杂念所干扰,最好选择安静的绿化地带来散步,心静可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有利于植物神经功能的调整,血管舒缩的调节,从而起到降压的作用;松就是要求在活动中肌肉放松,降低外周血管的紧张度,使血管舒张,血压则不会上升。降即在活动时应想到血压下降,这样可以形成一种良性刺激,使血压得到控制。
每天散步要坚持
散步最好选在黄昏或临睡前1-2小时进行,时间一般为20-50分钟,每天一二次,速度因每人身体状况而定,时间过短起不到最佳锻炼效果。体质较差者可以采用每天多个10分钟的锻炼方法。习惯于早晨锻炼的患者,可以坚持,但应注意量力而行,散步地点应选在户外空气新鲜的地方。
运动禁忌要清楚
除了散步意外,患者还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但是要注意禁忌,如:低头弯腰、屏气用力的活动。因为在低头时,由于重力作用,可使人脑循环血量增加,脑血管压力突然增加,血管壁紧张,易引起头昏,头重,甚至还会诱发脑血管破裂,引起脑溢血。屏气可使胸腹部压力增加,血压上升,而且屏气时心脏射血阻力也增加,一旦放松,心脏泵出的血液会对脑动脉形成冲击,也会诱发中风。另外,高血压病人不宜做体位变化幅度过大的动作,也不宜进行剧烈竞争性的运动项目。
老年高血压患者饮食有何禁忌
禁忌1:高血压患者要限制盐的摄入量。高血压患者每日对钠盐的摄入量应该控制在6g以下,这个量不仅仅是指日常的烹调用盐的量,还应该包括其他事物中所含的钠的量。因为盐的摄入量过高,会使患者的血压升高,病情加重,还有可能导致血管的硬化。
禁忌2:高血压患者要少食用甜食。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控制能量的摄入。而含糖量高,高能量的甜食则不适宜高血压患者食用。因为糖可在体内被转换成脂肪,容易导致高血脂,及促进动脉硬化。
禁忌3:高血压患者要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量。动物油含有高量的胆固醇,可以导致动脉硬化加速。因此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的饮食中,多选用植物油,尽量避免选用动物油。并尽量减少对动物肝、脑、心等部位的食用。
禁忌4:高血压患者要戒烟并减少酒的摄入量。高血压患者应该远离烟酒这两类物品,因为过多的摄入这两类物品,会引发高血压患者心肌梗塞及脑中风等病症。
高血压患者运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高血压患者不宜餐后马上运动
有很多人习惯在吃饭后运动,但高血压患者要注意,即便就是简单的散步,也需要慎重,饮食过饱对心血管病是一种负荷,再进行运动锻炼的话,反而容易使血压下降,因此高血压患者以避免餐后马上运动,最好是在两小时后再运动。
高血压老人最佳运动时间是傍晚
傍晚是高血压患者较好锻炼时间
运动疗法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确认为是有效的降压措施之一,适量的运动会提高血管壁的弹性,让血管能够保持良好的舒张功能。而对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患者来说,较好的锻炼时间是傍晚。
早上6点到9点这一时段,患者经过一夜的睡眠,没有喝水和活动,血流速度变缓,血液在血管里容易变得浓稠,造成时段性血黏稠。这时运动很容易出现心梗、脑梗。
而且高血压患者在早上锻炼时,人的交感神经活性较高,心率容易加快,血压会升高,若坚持运动会存在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的风险。
所以,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患者要把锻炼时间安排在下午和傍晚。
高血压患者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血压
高血压患者的康复是一个非常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在这期间高血压患者自己要充分发挥本身的积极作用。在日常生活中高血压患者要做好自我保健工作,通过各个方面的保健措施有效的调控血压,这样才能使自己顺利康复。
一、心理平衡
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要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情绪处于平稳状态。高血压患者的心理表现是紧张、易怒、情绪不稳,这些又都是使血压升高的诱因。患者可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培养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遇事要冷静、沉着;当有较大的精神压力时应设法释放,将精神倾注于音乐或寄情于花卉之中,使自己生活在最佳境界中,从而维持稳定的血压。
二、自我管理
高血压患者要积极做好自我管理工作,这是有效调控血压所必不可少的。首先高血压患者要坚持定期测量血压,1-2周应至少测量一次。高血压患者应坚持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只有这样做才能防止或推迟机体重要脏器受到损害。患者还要定时服用降压药,自己不随意减量或停药,可在医生指导下及现病情加予调整。此外,高血压患者还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持情绪稳定、睡眠充足。
三、居家自我照顾:
高血压患者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要照顾好自己,避免血压的异常波动。在睡觉的时候患者要采左侧卧,可减轻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因而使静脉回流增加,进而增加全身血循环、胎盘和肾之血流灌注而使血压下降。当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视物不清,失语,呼吸困难,肢体乏力等即到医院就医。
日常保健是高血压患者尽早康复不可或缺的,治疗高血压要在高血压患者做好自我保健的基础上才能顺利进行,取得理想的降压效果,让高血压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高血压患者要预防脑出血
高血压患者是很容易患上脑出血的,因此有高血压的人就要重点预防脑出血,脑出血虽然是常见心血管疾病,但还是会危及到人们的生命,大部分患者在治愈后都会出现一些后遗症,严重的是需要别人照顾生活起居的,脑出血的可怕是高血压患者要谨慎预防的。
脑出血的发病是在原有高血压病变基础上,血压进一步骤然升高所致,所以有高血压性脑出血之称。但是一般认为单纯的血压升高,并不足以引起血液外溢出血。
有人观察到正常人脑动脉能耐受200千帕(1500毫米汞柱)的压力而不发生血管破裂出血。所以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出血的重要病理基础。有80%以上的脑出血是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因此又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性脑出血之称。
脑出血的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人到老年,血管常会发生硬化,持续的高血压更容易导致脑动脉硬化,血管壁出现脂肪玻璃样变,从而削弱血管壁的强度。加上脑血管壁的结构比较薄弱,血管中层肌细胞少,缺乏外弹力层,动脉外膜不发达,容易造成脑内小动脉壁发生局限性扩张,形成粟粒性微动脉瘤。
当情绪激动或过度用力时引起血压骤然升高,即可造成脑内小血管破裂出血。也就是说,高血压既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之一,又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
由此可见,高血压病患者潜藏着发生脑出血的两大病理基础,一是脑动脉粥样硬化,二是微动脉瘤、夹层动脉瘤等脑血管特殊病理性变化,就像埋下了两颗脑出血的“定时炸弹”,一旦血压骤升,就易发生脑出血。这也说明高血压病是脑出血的最主要原因,脑出血是高血压病的最严重后果或并发症。
所以人们认为高血压病是脑出血的最危险因素。因而,积极有效地防治高血压及高血压病,是预防脑出血的重要措施。
专家建议:高血压患者预防脑出血首选要保持好的情绪,凡事不能着急,保持一颗平稳的心情去面对所有事情;其次是要远离酒肉,合理的饮食可以保证血压平稳,也能远离脑出血,最后是要每天监测自己的血压,这样才会让健康伴随着您。
高血压患者冬季怎么保养
1、高血压患者要严格控制食盐摄入量。高血压在发病后,患者应该严格控制食盐摄入量,患者每天最多不要超过六克食盐,在饮食上,高血压患者应适量多吃一些,产热量高和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鸡、鱼、乳类及豆制品,少吃油腻食物,戒烟限酒,高血压患者并应保持大便通畅。
2、高血压患者适当控制情绪,避免过度疲劳。研究表明,极度愤怒、紧张大悲大喜等,都容易导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升高,从而导致高血压一些常见并发症,因而高血压患者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大喜大悲、忧郁、暴怒、恐惧和受惊。
3、高血压患者在发病后,应该保持一个星期测量一至二次血压,血压波动期应每天一量,量血压时要使手臂处于放松状态,切忌将衣袖挽至上臂,使得高血压患者血压测试不准确。
4、高血压冬天应注意防寒保暖,避免严寒刺激,尤其是寒潮来袭时,气温骤降时,突然降低的气温,很容易导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骤然升高,继而导致意外的发生,因此,高血压患者需注意及时增添衣服。
5、冬天十分寒冷,高血压患者要坚持体育锻炼,提高耐寒能力。一般说来,高血压患者可参加和缓的文体活动,如户外散步、打太极拳、气功等,来有效的锻炼身体,增加身体素质,从而有效控制血压。
6、高血压患者还应该注意坚持服药,保持血压稳定。高血压患者冬天降压药不能随意停服,尤其是服氯压定、心得安、甲基多巴等降压药时更不能停药,否则会导致血压大幅度反弹。
高血压患者要注意的事项
注意事项一
饮酒可使心率增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还可促使钙盐、胆固醇等沉积于血管壁,加速动脉硬化。大量、长期饮酒,更易诱发动脉硬化,加重高血压。因此高血压患者应戒酒。
注意事项二
高血压病患者千万不要喝浓茶,尤其是浓烈的红茶。因为红茶中含有的茶碱成分特别高,一旦饮用就可能会引起大脑兴奋不安、失眠心悸等不适症状,从而导致血压上升。
而饮清淡绿茶则有利于高血压病的治疗。
高血压患者要预防脑出血
高血压患者是很容易患上脑出血的,因此有高血压的人就要重点预防脑出血,脑出血虽然是常见心血管疾病,但还是会危及到人们的生命,大部分患者在治愈后都会出现一些后遗症,严重的是需要别人照顾生活起居的,脑出血的可怕是高血压患者要谨慎预防的。
脑出血的发病是在原有高血压病变基础上,血压进一步骤然升高所致,所以有高血压性脑出血之称。但是一般认为单纯的血压升高,并不足以引起血液外溢出血。有人观察到正常人脑动脉能耐受200千帕1500毫米汞柱的压力而不发生血管破裂出血。所以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出血的重要病理基础。有80%以上的脑出血是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因此又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性脑出血之称。
脑出血的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人到老年,血管常会发生硬化,持续的高血压更容易导致脑动脉硬化,血管壁出现脂肪玻璃样变,从而削弱血管壁的强度。加上脑血管壁的结构比较薄弱,血管中层肌细胞少,缺乏外弹力层,动脉外膜不发达,容易造成脑内小动脉壁发生局限性扩张,形成粟粒性微动脉瘤。当情绪激动或过度用力时引起血压骤然升高,即可造成脑内小血管破裂出血。也就是说,高血压既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之一,又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
由此可见,高血压病患者潜藏着发生脑出血的两大病理基础,一是脑动脉粥样硬化,二是微动脉瘤、夹层动脉瘤等脑血管特殊病理性变化,就像埋下了两颗脑出血的“定时炸弹”,一旦血压骤升,就易发生脑出血。这也说明高血压病是脑出血的最主要原因,脑出血是高血压病的最严重后果或并发症。所以人们认为高血压病是脑出血的最危险因素。因而,积极有效地防治高血压及高血压病,是预防脑出血的重要措施。
专家建议:高血压患者预防脑出血首选要保持好的情绪,凡事不能着急,保持一颗平稳的心情去面对所有事情;其次是要远离酒肉,合理的饮食可以保证血压平稳,也能远离脑出血,最后是要每天监测自己的血压,这样才会让健康伴随着您。
高血压患者要如何健身
1.踮着脚尖走楼梯。
踮着脚尖走楼梯,可以使血压平稳,而且精神饱满。
爬楼梯比平地行走消耗更大,能够让身体得到更好的锻炼。
老人用脚尖走路要注意,如果身体素质不太好,走的时候需注意,不要应为锻炼而摔倒,严重的会引起瘫痪。
2.步行
步行可按每分钟70~90步开始,约每小时步行3~4km的速度,持续10分钟。主要适用于无运动习惯的高血压病患者作为一种适应性锻炼过程。
以后可逐渐加快步速或在坡地上行走。国内应用医疗步行(平地行走加上下小山坡)治疗高血压取得较好疗效。
3.健身跑
高血压患者在进行健身跑前要作心电图运动试验,以检查心功能和血压对运动的反应性。
高血压患者的健身跑不要求一定的速度,而以跑步后不产生头昏、头痛、心慌、气短和疲劳感等症状为宜。心率一般控制在130次/分以内。
患者不能随意停用降压药
1、工作繁忙,忘记服降压药
一些中年高血压患者处于很大的生活压力中,在高血压发病的时候也需要坚持工作,这样整天忙忙碌碌,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健康,以致经常忘记服降压药而被动停药。对于这种情况,高血压患者需要提高对降压治疗重要性的认识,尽可能坚持每天早上洗漱后服用长效降压药(每天服用1次,可以控制24小时血压)。这样,患者不需要把药物带到工作场所,也不会因为工作太专心、繁忙而忘记服药。
2、无头晕、头痛等不适,所以停药
在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有些高血压患者的病症会有所减轻,当没有明显不适感的时候一些高血压患者就认为自己已经康复不需要服药治疗了。事实上,高血压所带来的风险大多是在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下发生的。平时即使没有任何症状,患者也不可随意停药,而应定期在家中测量血压,根据所测得的血压水平,与诊治医生进行讨论,再由医生决定是否需要调整降压药的剂量或停药。
3、体育锻炼可降低血压,无需再服药
我们提倡高血压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辅助降压治疗,但是坚决反对患者以锻炼疗法代替药物治疗。定期的体育锻炼的确有助于降低血压,一些人误以为自己天天参加体育锻炼,就可以不服降压药了。体育锻炼的降压作用非常有限,而且往往缺乏长期性,所以高血压患者要以此来辅助降压药的治疗功效,而不应该取而代之。
治疗高血压需要患者坚持正确的方法,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疗效。高血压的治疗要以降压药为基本方法,在治疗期间患者不能随意停药,不然会造成病情的反复或加重,不利于高血压患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