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按摩公孙作用 公孙穴怎么找

按摩公孙作用 公孙穴怎么找

正坐垂足,从足大趾内侧后一关节处往后推按能找到一个弓形骨,弓形骨后端下缘的凹陷处即是公孙穴。

脾虚按摩什么位置最好

按摩公孙穴补脾安神

公孙穴位于脾经上,且联络足阳明胃经,通冲脉,是八脉交会的要穴,具有补脾和胃,调心安神的功效,可治疗胃痛,痢疾等肠胃疾病,心烦,失眠等神经系统疾病。

补脾按摩手法:公孙穴通冲脉,对舒筋,引血,行瘀有重要作用,通过按压公孙穴消除血气阻滞的方法是,找准穴位,以大拇指稍用力按压,以有明显酸胀感为度。

取穴:此穴位于人体脚内侧,第1跖骨基底前下方的凹陷中,赤白肉际处。

按摩三阴交除湿去虚胖

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均在本穴交会,是可以经常按摩的保健穴,按摩此穴具有健脾和胃化湿,舒肝益肾,调经血,主生殖的效果,对肝,脾,肾2的疾病都有防治作用,

补脾按摩方法:取坐位,抬起一只脚放在另一条腿上,大拇指弯曲,指腹置于穴位上,用指尖垂直按压穴位,力度以出现较强的酸痛感为宜,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1-3分钟,孕妇禁按此穴。

取穴:三阴交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取穴。

按摩脾俞穴补脾利湿

脾俞穴为脾脏散热除湿之要穴,脾脏的湿热之气借由此处向膀胱经疏散,故名脾俞穴,按揉该穴位具有和胃健脾,升清利湿的作用,是脾脏最重要的保健穴之一。按揉脾俞穴能调和脾胃,解湿热之气,消除肢体乏力,背痛等虚劳症状,同时也是治疗肠胃疾病的要穴。

补脾按摩手法:被按摩者俯卧,按摩者用两手大拇指按在左右脾俞穴位上(其余四指附着在肋骨上),按揉约2分钟,或捏空拳揉搓穴位30-50次。

取穴:该穴位位于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脊中旁开1.5寸处,取穴时常需取俯卧位。

按摩章门穴保养脾胃

章门穴归于足厥阴肝经,为脾的募穴,脏之会,是脾的经气结聚之处,具有健脾和胃,调中补虚,益气养血之功,主治神疲肢倦,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呕吐,小儿疳积等。

补脾按摩手法:仰卧位或坐位,以双手的大拇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的章门穴,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点揉,点揉时力度要均匀,渗透,不可使用蛮力,以免引起损伤,以局部有酸痛感为佳。

取穴:仰卧或侧卧位,在腋中线,屈肘合腋时,当肘尖止处即为该穴。

办公族养生防病的按摩方法

肠胃不适—按压公孙穴

白领吃饭常常不规律,十有八九有肠胃病。有空多按摩公孙穴,对脾胃有帮助。

穴位位置:公孙穴在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足三里位于外膝眼向下量四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一横指。

按摩方法:在办公室取坐姿,两手拇指分别按住该养生穴位,深呼吸渐渐用力揉按20~30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

颈椎酸胀—揉捏风池穴

颈椎病可以称之为办公族最无言的痛,缓解颈椎不适的穴位是风池穴。

穴位位置: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

按摩方法:揉穴的同时轻轻旋转头颈部,再做些耸肩动作。每天晚上睡前按摩此养生穴位后可以做局部热敷,能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解除疲劳的作用。另外,在办公室每隔1~2小时可扭动颈部。

腰椎酸痛—滚揉后溪穴

久坐不运动,腰痛不稀奇。此时可按摩后溪穴。

穴位位置:后溪穴是手握拳时,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处。

按摩方法:坐在电脑面前,可以把双手后溪穴的这个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关节带动双手,轻松地来回滚动,即可达到刺激效果。抽出三五分钟的时间来,随手动一下,坚持下来则对颈椎、腰椎有着非常好的养护作用。

眼睛干涩—刺激明眼穴

眼睛干涩时,可以动动手指上的明眼穴。

穴位位置:左右手的大拇指中间的骨节上。

按摩方法:用一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以拇指的指甲分别对这个养生穴位进行刺激,以稍微感觉到疼痛即可。可以在工作的休息时间,或是等车的空档期自行按摩。

公孙的作用与好处

公孙位于人体足部,在地球重力下,冲脉流至公孙穴的物质为下行的水液,流行的通道是冲脉的体内经脉,所以冲脉气血出公孙穴后就会快速气化。公孙也是足太阴络穴,因为此穴物质为天部水湿风气,并横行疏散至脾胃二经,有联络脾胃二经各部气血的作用,按摩公孙有健脾和胃,调理冲任之功,能有效调理脾胃,冲脉,主要用于治疗胃痛,腹痛,呕吐,腹泻,痢疾等疾病;对女性生理性疼痛,月经不调,足踝痛,颜面浮肿,食欲不振,胸闷,腹胀都具有很好的调理保健作用。

公孙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公孙穴保健按摩方法

用拇指指尖垂直揉按本穴,每次1-3分钟,每天坚持按摩,能够温补阳气,健脾益胃,消除腹胀,改善肠胃消化功能。

按摩公孙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公孙穴属足太阴脾经,上午9点到11点,气血流注于脾经,此时是按摩公孙穴的最佳时间。

公孙为足太阴脾经络穴,八脉交汇穴之一,通于冲脉,具有健脾化湿,和胃理中,通调经脉,除痰除烦之功,所以它既能调脾经又能调冲脉,本穴有联络脾胃二经各部气血的作用,故可调养脾胃二经上的疾患。多用于治疗胃痛,呕吐,饮食不化,肠鸣腹胀,腹痛,腹泻,痢疾等症;同时,本穴还通于冲脉,冲脉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公孙常和内关配伍通调气血,治疗心,胸,胃,腹等疾患,改善胸痛,腹痛,胃痛,心痛等症状。

按摩公孙的最佳时间 按摩公孙的方法

1.旋按法: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右足公孙穴,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公孙穴,手法同前。

2.揉按法:用拇指或食指指端反复揉按公孙穴,稍有疼痛感即可。

3.指压法:用手指的指腹垂直用力按压穴位,以有酸麻胀感为宜。

脾胃不好怎么按摩 公孙穴健脾和胃

公孙穴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由于这个穴位可以运通十二经脉,四通八达,周行脏腑经络,端坐贵如王孙,所以名为“公孙”。

按摩功效主治:公孙穴具有健脾理气,和胃化湿,活血止痛的功效,刺激公孙穴能减少胃酸的分泌,因此可以辅助治疗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痢疾,心痛,心悸,失眠,嗜睡等疾患。

按摩公孙作用 按摩公孙主治疾病

公孙是脾经和冲脉能量的汇集点和调控中心,多用于治疗胃痛,呕吐,饮食不化,肠鸣腹胀,腹痛,腹泻,痢疾等症;同时,本穴还通于冲脉,冲脉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公孙常和内关配伍通调气血,治疗心,胸,胃,腹等疾患,改善胸痛,腹痛,胃痛,心痛等症状。

相关推荐

痛经针灸扎哪里

承山穴 定位: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血尖角凹陷中。 刺法:患者俯卧,以6寸亳针针刺双侧承山,徐徐捻转进针,以有强烈针感为度。 作用:承山是足太阳膀胱经穴,挟脊抵腰中,和带脉相会,绕带脉又冲击任,督二脉,可驱除胞宫之寒滞,运行气血温煦下焦。 三阴交穴 定位: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后缘取穴。 刺法:常规针刺,针尖略偏向足心方向,快速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针感向上传导为佳,留针30分钟。 公孙穴 第1跖骨基地前下缘,赤白肉际处,距太白穴1寸。 刺法:直刺。 作用:公

胃疼怎么缓解 瘀血停胃引起的胃痛

辨别方法:胃脘刺痛,疼痛位置固定,疼痛在手按或者饮食后加剧,甚至有的时候可以出现黑便或者呕血症状。 穴位按摩方法:选择中脘穴、足三里穴、内关穴、膈俞穴、期门穴、公孙穴、以及三阴交穴,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其中中脘、足三里可以疏胃气以止痛;内关、公孙是八脉交会穴,可以宽胸理气开郁止痛;血会膈俞穴,配以期门穴可以疏肝活血;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汇之处,可以活血通络。 食疗方法:取丹参30克,檀香3克,一起用水煎服,每日2次,适用于气滞血瘀所导致的胃脘刺痛、胀满呕逆症。

胃痛怎么快速缓解 寒邪客胃引起的胃痛

辨别方法:胃痛暴作,拘急冷痛,恶寒喜暖,得温后疼痛稍减轻而遇寒后可加重,有感受外寒或者食入冷食的历史。 穴位按摩方法:按摩足三里、中脘穴、公孙穴、内关穴,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左右。足三里、中脘穴可以疏通胃气而止痛;公孙、内关是八脉交会穴相配,可以宽胸理气,开郁止痛。 药茶治疗:将取橘子花、红茶各3-5克,用沸水冲泡约10分钟即可,代茶饮用,每日1剂温服。可以温中理气,和胃止痛,适用于寒邪客胃,食积不化引起的胃痛病症。

胸闷按摩哪个地方缓解

灵台穴 位置:取穴方法:伏卧,于第六胸椎棘突下取之。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垂直按揉灵台穴3-5分钟,边按揉边配合深呼吸。 心俞穴 位置: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按两侧心俞穴各约20-30次。 膻中穴 位置: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按摩方法:用拇指或大鱼际上下反复推擦膻中穴3-5穴。 公孙穴 位置:在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两侧公孙穴各20-30次,以感觉酸胀为度。

6大穴让上班族摆脱疲劳

1、按压公孙穴 白领吃饭常常不规律,十有八九有肠胃病。有空多按摩公孙穴,对脾胃有帮助。 位置:公孙穴在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足三里位于外膝眼向下量四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一横指。 按法:在办公室取坐姿,两手拇指分别按住该穴位,深呼吸渐渐用力揉按20~30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 2、揉捏风池穴 颈椎病可以称之为办公族最无言的痛,缓解颈椎不适的穴位是风池穴。 位置: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 按法:揉穴的同时轻轻旋转头颈部,再做些耸肩动作

孙是什么意思 公孙按摩手法

用大拇指指尖用力掐揉公孙穴100—200次,每天坚持,可改善腹痛。

常按四大养胃穴位

胃痛也叫胃脘痛,是常见疾病,中医认为胃脘痛是由胃气失和、胃络不通、胃失濡养经络所过,主治所在引起的,饮食不节、劳累、受风寒、情志不畅等因素均可诱发和加重病情。 防止胃脘痛的发生,重在日常保健,应该从病因入手,如不让身体过度劳累,注意腹部的保暖,注意饮食,控制自己的情绪等。也可以按摩养生穴位做做日常保健,如经常按揉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等穴位。 内关穴、公孙穴 内关是人体上的重要穴位。内关在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的地方。公孙在足内侧缘,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内关和公孙都是八脉交会穴,八脉交会穴有8个,4个

常按6穴缓解白领常见病

小腿疼痛—按按承山穴 久坐、腿部受凉,容易引发小腿疼痛、抽筋,此时可赶紧按按承山穴。男性按此穴能缓解登山、骑车后的腿部不适。 穴位位置 承山穴在腓肠肌肌肉分叉处的下缘。 如何按摩 承山穴按上去会非常的酸痛,手法只能轻按轻揉,以感觉到酸胀微痛为宜。 肠胃不适—按压公孙穴 白领吃饭常常不规律,十有八九有肠胃病。有空多按摩公孙穴,对脾胃有帮助。 穴位位置 公孙穴在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足三里位于外膝眼向下量四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一横指。 如何按摩 在办公室取坐姿,两手拇指分

常按四大养胃穴位

中医认为,防止胃痛的发生,应从病因入手,重在日常保健,如不要过度劳累、注意腹部的保暖、合理饮食、控制情绪等等。养生穴位的按摩,可有效防治胃痛。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是治疗胃痛最重要的养生穴位。下面教你中医按摩养胃法,快去学学! ↓点击图片直接进入下一页↓ 胃痛也叫胃脘痛,是常见疾病,中医认为胃脘痛是由胃气失和、胃络不通、胃失濡养经络所过,主治所在引起的,饮食不节、劳累、受风寒、情志 不畅等因素均可诱发和加重病情。 防止胃脘痛的发生,重在日常保健,应该从病因入手,如不让身体过度劳累,注意腹部的保暖,注意饮

宝宝胃疼怎么推拿 小儿胃疼穴位按摩

1.取穴:中脘,下脘,梁门,内关,公孙,足三里。 推拿方法:取仰卧位,以一指禅推法在上腹部作轻推,重点推中脘,约5分钟;然后用掌摩法按顺时针方向在上腹部摩运5分钟,再移至中下腹部摩运3分钟,再点按中脘,梁门,下脘,内关,公孙,足三里穴。 作用:调理脾胃,通络止痛,适用于各种胃痛。 2.取穴:膈俞,肝俞,脾俞,胃俞,夹脊。 推拿方法:患儿取俯卧位,推拿者沿患儿脊柱及其两旁做滚法按摩5-10分钟,然后点按膈俞,肝俞,脾俞,胃俞或上背部出现的压痛点,再沿脊柱及其两侧做掌推法按摩作用:疏肝和胃,理气止痛,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