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的类型和品种
黄瓜的类型和品种
黄瓜属 葫芦科。一年生蔓生或攀援草本,茎细长,有纵棱,被短刚毛。黄瓜,也叫青瓜、剌瓜,葫芦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黄瓜栽培历史悠久,种植广泛,是世界性蔬菜。广州市黄瓜栽培季节较长,露地栽培可达9个月以上,利用设施栽培可达到周年生产与供应,年种植面积5-10万亩,是市销和出口的重要蔬菜之一。
黄瓜的类型和品种:
根据品种的分布区域及其生态学性状分下列类型:
南亚型黄瓜:分布于南亚各地。
华南型黄瓜:分布在中国长江以南及日本各地。
欧美型露地黄瓜:分布于欧洲及北美洲各地。
北欧型温室黄瓜:分布于英国、荷兰。
小型黄瓜:分布于亚洲及欧美各地。
黄瓜的营养价值不高但很受欢迎,常用做沙拉和配菜。新鲜黄瓜结实,形状美观,鲜绿色,
在冰箱内约可存放两周。
黄瓜有点苦可以吃吗 黄瓜发苦是什么原因
当气温或地温低于13摄氏度时,细胞渗透性降低,养分和水分吸收受到抑制,黄瓜易出现苦味,大棚温度高于30摄氏度持续时间过长也会导致黄瓜发苦。
在湿度过大的环境中生长出的黄瓜味道个别会苦。
品种原因,黄瓜类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容易产生变异株,苦味变异株结出的黄瓜大都是苦的。
大白菜的药用价值
白菜除作为蔬菜供人们食用之外,还有药用价值。祖国医学认为,白菜性味甘平,有清热除烦、解渴利尿、通利肠胃的功效,经常吃白菜可防止维生素C缺乏症(坏血病)。民间还有用白菜治感冒的验方,其方法是用白菜干根加红糖、姜片、水煎服,或用白菜根三个,大葱根七个,煎水加红糖,趁热饮服,盖被出汗,感冒即愈。大白菜洗净切碎煎浓汤,每晚睡前洗冻疮患处,连洗数日即可风效。白菜子则可解酒,对于酒醉不醒者,可用白菜子研末调“井华水”(即从水井中刚打上来的井水),服之有效。对于气虚胃冷的人,则不宜多吃白菜,以免恶心吐沫。若吃多了,可用生姜解之。白菜能降低女性乳腺癌发生率。
美国纽约激素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中国和日本妇女乳腺癌率之所以比西方妇女低得多,是由于她们常吃白菜的缘故。白菜中有一些微量元素,它们能帮助分解同乳腺癌相联系的雌激素。白菜中的纤维素不但能起到润肠、促进排毒的作用,还能促进人体对动物蛋白质的吸收。中医认为白菜微寒味甘,有养胃生津、除烦解渴、利尿通便、清热解毒之功。
民间也常说: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
冬季吃白菜能养颜护肤;冬季空气干燥,寒风对人的皮肤伤害很大。白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E,多吃白菜,可以起到很好的护肤和养颜效果。
白菜营养丰富,除含糖类、脂肪、蛋白质、粗纤维、钙、磷、铁、胡萝卜素、硫胺素、尼克酸外,尚含丰富的维生素,其维生素C、核黄素的含量比苹果、梨分别高5倍、4倍;微量元素锌高于肉类,并含有能抑制亚硝酸胺吸收的钼。其中维生素C,可增加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用于坏血病、牙龈出血、各种急慢性传染病的防治。白菜中含有的纤维素,可增强肠胃的蠕动,减少粪便在体内的存留时间,帮助消化和排泄,从而减轻肝、肾的负担,防止多种胃病的发生。
白菜中所含的果胶,可以帮助人体排除多余的胆固醇。更主要的白菜中还含有微量的钼,可抑制人体内亚硝酸胺的生成、吸收,起到一定的防癌作用。此外,白菜本身所含热量极少,不至于引起热量储存。白菜中含钠也很少,不会使机体保存多余水分,可以减轻心脏负担。中老年人和肥胖者,多吃白菜还可以减肥。中医认为其性微寒无毒,养胃生津,除烦解渴,利尿通便,清热解毒,为清凉降泄兼补益良品。可用于治感冒、发烧口渴、支气管炎、咳嗽、食积、便秘、小便不利、冻疮等。总之,白菜是补充营养,净化血液,疏通肠胃,预防疾病,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人体健康的佳蔬良药。大众人群均适合食用,每次100克。
秋播大白菜栽培希望大白菜品种既抗病,又丰产,质量好,耐贮藏运输。这样十全十美的品种尚不存在,一般抗病性强的品种,经济性状和品质较差;经济性状和品质好的品种,抗病性又较差。为此,在栽培中应根据栽培的目的、时间和环境条件来选择适宜的品种。
华北地区用于供应秋末冬初上市食用的大白菜,其他地区用于比正常收获期提早上市的大白菜,宜选用生长期短、早熟、耐热、抗病、不需要耐贮藏的花心品种或结球品种,如鲁白6号、北京小杂56号大白菜等。用于贮藏越冬、冬春食用的大白菜,应选用生长期长、高产、耐贮藏的结球品种,如双青156大白菜、鲁白3号、鲁白8号、青杂中丰、夏秋王、长乐、鲁白11等。
各地适于大白菜生长季节的天数不同,在选用品种时,应选择生长天数相符的品种。华北地区可选用多种晚熟结球大白菜品种,如鲁白3号、鲁白8号、山东6号、青杂中丰、鲁白11、高抗3号等。在新疆北部、宁夏等无霜期短、生长期短、天气冷凉地区,应选用早熟、冬性强、不易抽薹的品种,如鲁白1号、北京小杂56大白菜等。
各地在选用品种时,还应注意大白菜品种类型的起源地。卵圆球型品种大白菜起源于海洋性气候地区。因此,在气候温和、湿润、温度变化不剧烈的沿海地区宜选用该类型品种,如鲁白2号、鲁白3号等。在大陆性气候地区,宜选用适于气候温和、昼夜温差大、阳光充足、空气干燥、气温变化剧烈的平头型品种,如鲁白1号、鲁白5号等。在气候温和湿润,但寒潮侵袭频繁、气候变化剧烈的地区,应选用原产此地区的适应性强的直筒型品种,如长丰1号、长丰3号等。
在土质肥沃、肥水充足的情况下,应选用大型结球品种,如鲁白8号、鲁白3号等。反之应选用小型品种。大白菜中叶色深绿的品种较抗病,但品质较差;叶色白或淡绿的品种品质较好,但抗病性较差。在选用时,应考虑栽培地的发病情况来决定。
我国是大白菜的原产地,品种资源繁多,生产历史悠久,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栽培技术、栽培季节,农民都有固定的适宜品种。这就是较难改变的生产习惯。与生产习惯相一致的是各地消费者对大白菜的形态、颜色、叶片厚薄、风味有一定要求的食用习惯。这在大白菜的主产地山东省表现更为明显。山东省东部沿海地区喜食卵圆型品种,西部地区喜食平头型品种,北部则喜食直筒型品种。因此,在栽培时,应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品种。
如何鉴别甘蓝的质量
尖头类型
叶球小而尖,近似牛心形,内茎长,中肋粗,品质中等,多为早熟小型品种。主要品种有小牛心、大牛心等。
圆头类型
叶球呈圆球状,浅绿色,球形圆滑整齐,包心实,品质好,单球重0.5~1.5公斤。多为早熟或中熟的中型品种。
平头类型
叶球是扁圆球形状,体型比较大,结球紧实,单球重大约1.5公斤以上。多为晚熟的大、中型品种。
良质甘蓝——叶球干爽,鲜嫩而有光泽,结球紧实、均匀,不破裂,不抽苔,无机械伤,球面干净,无病虫害,无枯烂叶,可带有3~4片外包青叶。
次质甘蓝——结球不紧实,不新鲜或央水萎蔫,外包叶变黄或有少量虫咬叶。 劣质甘蓝——叶球焊裂或抽苔,有机械伤或外包叶腐烂,病虫害严重,有虫粪。
丝瓜种类丝瓜品种
丝瓜丝瓜的种类较多,常见的丝瓜有两种:线丝瓜和胖丝瓜。
线丝瓜细而长,购买时应挑选瓜形挺直,大小适中,表面无皱,水嫩饱满,皮色翠绿,不蔫不伤者为好。
胖丝瓜相对较短,两端大致粗细一致,购买时应挑选皮色新鲜,大小适中,表面有细皱,并附有一层白色绒状物,无外伤者为佳。
丝瓜爽滑鲜甜,香嫩爽口,并且有通经络、凉血解毒的功效,不仅可以用来炒,还能用来滚汤,是不少市民做家常菜的选择。不过,如果没有选到好的丝瓜,吃起来可能会有点苦,菜农解释说这是因为丝瓜还没有被摘下来之前,丝瓜与丝瓜的藤粘在一起生长,太阳光不足够。丝瓜会变苦,是因为丝瓜在生长期间没有充分的光合作用因此,选择丝瓜时要注意,尽量避免选到苦丝瓜,一般来说,很硬的丝瓜就会苦。
丝瓜种类
首先,看丝瓜外观,不要选择瓜形不周正、有突起的丝瓜。然后,摸摸丝瓜的外皮,挑外皮细嫩些的,不要太粗,不然丝瓜很可能已老,有一颗颗的种子。
接着,把丝瓜拿在手里掂量掂量,感觉整条瓜要有弹性;手指稍微用力捏一捏,如果感觉到硬硬的,就千万不要买,硬硬的丝瓜就非常有可能是苦的。
另外,如果卖丝瓜老板答应,还可以掰断丝瓜头,放在嘴里尝一尝,一尝就知道苦或者不苦啦。
好的丝瓜,粗细均匀,用手捏一下,很结实,这是新鲜的;如果软塌塌的,是放久了。皮的颜色发暗,不青翠且较粗就是老了,丝瓜一定要去皮吃,即使很嫩,也要削掉皮,不然很难吃。
节瓜类型与品种
1、七星仔:从广东引进,栽培已有多年历史,海南各县市均有栽培。该品种主蔓长350厘米。侧蔓多。叶长18厘米,宽18厘米,深绿色,叶缘具细齿。主蔓第3-
节着生第一雌花,以后每隔4-5节着生1雌花。果实圆柱形,长16-20厘米,横径6.0-6.5厘米,青绿色,具绿白色斑点,被白色茸毛,成熟果被白色蜡粉,肉厚1.5-2.0厘米,白色。单果重300-400克。早熟,播种至初收45-85天,延续采收35-45天。主蔓结果为主。适应性广,春、夏、秋季均可栽植。品质优良。一般亩产1500-2000公斤。
2、黑毛节:又名黑皮青,乌皮七星仔等。从广东引进,是海南最早用于出口港澳市场的节瓜品种。该品种植株生长势强,侧蔓多。主蔓第4-8节着生第一雌花,以后隔4-6节着生1个雌花,有些连续两节着生雌花。果实圆柱形,和18-21厘米,横径6-7厘米,因为皮色浓绿,具茸毛,称为黑毛种。茸毛较硬,果面具暗纵纹斑点顶端钝圆,肉厚而致密、品质优良。一般单果重 500克左右。种瓜无蜡粉。适于冬春播种,可出口或北运外销,出口采幼果,在300-400克时采收最佳。早熟,从播种至初收50-80天,连续采收 30-40天。一般亩产1500-2000公斤,耐寒力和抗病力中等。
甘兰菜的分类
按其形状,可分为平、尖、圆头三种。
甘蓝菜 尖头
叶球小而尖,近似牛心形,内茎长,中肋粗,品质中等,多为早熟小型品种。主要品种有小牛心、大牛心等。
圆头
叶球呈圆球状,浅绿色,球形圆滑整齐,包心实,品质好,单球重0.5~1.5公斤。多为早熟或中熟的中型品种。
平头
叶球为扁圆球状,体型大,结球紧实,单球重1.5公斤以上。多为晚熟的大、中型品种。
紫甘蓝的分类
紫甘蓝按照叶球的形状可以被分成三种:
尖头类型
叶球小而尖,近似牛心形,内茎长,中肋粗,品质中等,多为早熟小型品种。主要品种有小牛心、大牛心等。
圆头类型
叶球呈圆球状,浅绿色,球形圆滑整齐,包心实,品质好,单球重0.5~1.5公斤。多为早熟或中熟的中型品种。
平头类型
叶球是扁圆球形状,体型比较大,结球紧实,单球重大约1.5公斤以上。多为晚熟的大、中型品种。
良质甘蓝——叶球干爽,鲜嫩而有光泽,结球紧实、均匀,不破裂,不抽苔,无机械伤,球面干净,无病虫害,无枯烂叶,可带有3~4片外包青叶。
次质甘蓝——结球不紧实,不新鲜或央水萎蔫,外包叶变黄或有少量虫咬叶。 劣质甘蓝——叶球焊裂或抽苔,有机械伤或外包叶腐烂,病虫害严重,有虫粪。
植物形态鸡毛菜的分类
根据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栽培特点,白菜可分为秋冬白菜、春白菜和夏白菜,各包括不同类型品种。
秋冬白菜
中国南方广泛栽培、品种多。株型直立或束腰,以秋冬栽培为主,依叶柄色泽不同分为白梗类型和青梗类型。白梗类型的代表品种有南京矮脚黄、常州长白梗、广东矮脚乌叶、合肥小叶菜等。青梗类型的代表品种有上海矮箕、杭州早油冬、常州青梗菜等。
春白菜
植株多开展,少数直立或微束腰。冬性强、耐寒、丰产。按抽薹早晚和供应期又分为早春菜和晚春菜。早春菜的代表品种有白梗的南京亮白叶、无锡三月白及青梗的杭州晚油冬、上海三月慢等。晚春菜的代表品种有白梗的南京四月白、杭州蚕白菜等及青梗的上海四月慢、五月慢等。
夏白菜、夏秋高温季节栽培,又称“火白菜”、“伏菜”,代表品种有上海火白菜、广州马耳白菜、南京矮杂一号等。
小白菜的分类
根据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栽培特点,白菜可分为秋冬白菜、春白菜和夏白菜,各包括不同类型品种。品种分类
①秋冬白菜:中国南方广泛栽培、品种多。株型直立或束腰,以秋冬栽培为主,依叶柄色泽不同分为白梗类型和青梗类型。白梗类型的代表品种有南京矮脚黄、常州长白梗、广东矮脚乌叶、合肥小叶菜等。青梗类型的代表品种有上海矮箕、杭州早油冬、常州青梗菜等。
②春白菜:植株多开展,少数直立或微束腰。冬性强、耐寒、丰产。按抽薹早晚和供应期又分为早春菜和晚春菜。早春菜的代表品种有白梗的南京亮白叶、无锡三月白及青梗的杭州晚油冬、上海三月慢等。晚春菜的代表品种有白梗的南京四月白、杭州蚕白菜等及青梗的上海四月慢、五月慢等。
③夏白菜、夏秋高温季节栽培,又称“火白菜”、“伏菜”,代表品种有上海火白菜、广州马耳白菜、南京矮杂一号等。
节瓜的类型与品种
节瓜在长期的栽培历史中,已选育出不少优良品种。在果实形状上,有从短圆柱形到长圆柱形;果皮颜色从浓绿色、绿色到黄绿色;还有成熟果实被蜡粉或没有蜡粉的。在适应性上有比较耐低温,适于冬春季播种的;有比较耐热,适于夏季栽培的;还有适应性较广,春、夏、秋均可栽培的品种。还可分为早熟种与迟熟种,以及适于出口的品种等。现将海南目前栽培的主要品种介绍如下:
1、七星仔:从广东引进,栽培已有多年历史,海南各县市均有栽培。该品种主蔓长350厘米。侧蔓多。叶长18厘米,宽18厘米,深绿色,叶缘具细齿。主蔓第3-
节瓜图册7节着生第一雌花,以后每隔4-5节着生1雌花。果实圆柱形,长16-20厘米,横径6.0-6.5厘米,青绿色,具绿白色斑点,被白色茸毛,成熟果被白色蜡粉,肉厚1.5-2.0厘米,白色。单果重300-400克。早熟,播种至初收45-85天,延续采收35-45天。主蔓结果为主。适应性广,春、夏、秋季均可栽植。品质优良。一般亩产1500-2000公斤。
2、黑毛节:又名黑皮青,乌皮七星仔等。从广东引进,是海南最早用于出口港澳市场的节瓜品种。该品种植株生长势强,侧蔓多。主蔓第4-8节着生第一雌花,以后隔4-6节着生1个雌花,有些连续两节着生雌花。果实圆柱形,和18-21厘米,横径6-7厘米,因为皮色浓绿,具茸毛,称为黑毛种。茸毛较硬,果面具暗纵纹斑点顶端钝圆,肉厚而致密、品质优良。一般单果重500克左右。种瓜无蜡粉。适于冬春播种,可出口或北运外销,出口采幼果,在300-400克时采收最佳。早熟,从播种至初收50-80天,连续采收30-40天。一般亩产1500-2000公斤,耐寒力和抗病力中等。
3、菠萝种:该品种主蔓长450厘米。侧蔓多。叶长21厘米,宽20厘米,绿色,主蔓第6-7节着生第一雌花,以后每隔3-4节着生1雌花。果实圆柱形,长18厘米,横径11厘米,浅绿色,有浅黄色斑点,被白色茸毛,成熟果被蜡粉,肉白色。单果重400-500克。早熟,适宜冬春植,播种至初收约80天,延续采收40-50天。稍耐寒,耐贮运,抗病性中等。肉质致密,品质优。可供北运或出口。每亩产量2000-2700公斤。
4、江心节:80年代初从广东引进,是目前海南为北运和出口而栽培的主要品种。分布在全岛全市县。该品种蔓长450-500厘米。叶长21厘米,宽21厘米,深绿色。春播第13-15节、秋播第18-20节着生第一雌花,以后每隔4-5节着生1雌花。果实圆柱形,长18-20厘米,横径7-8厘米,深绿色,有绿白色斑点,熟果被蜡粉,肉厚1.8-2.0厘米。单果重450-550克。中晚熟,播种至初收:冬春播80-90天;秋播40-50天。生长势强,侧蔓发生中等。耐贮运。肉质致密,品质优。产品出口港澳市场,很受欢迎。每亩产量2000-2300公斤。
5、冠星2号: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于1990年育成的杂种一代。该品种蔓长350-400厘米。侧蔓多。叶长21厘米,绿色。春播第54-6节、秋播第13节着生第一雌花。果实圆柱形,长18厘米,横径7厘米,深绿色,有浅黄色斑点心,无棱沟,肉厚1.3厘米。单果重500克。早熟,播种至初收:冬春播约80天;夏播40天;秋播45天。延续采收30-50天。较耐热、耐雨水。肉质致密,味微甜,品质优。每亩产量冬春植3000-4000公斤,夏、秋植1200-1400公斤。
6、江心4号: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于1998年育成。海南在90年代初开始引进。目前分布在全岛各地。该品种蔓长400厘米。叶长23厘米,宽21厘米,深绿色。春播主蔓第10-13节、秋播约第18节着生第一雌花,以后每隔5-6节着生1雌花。果实短圆柱形,长12-15厘米,横径5-6厘米,深绿色,有绿白色斑点,肉白色。单果重200-300克。中熟,播种于初收45-80天,延续采收30-40天。生势强。较耐炭疽病,耐贮运。肉质致密,品质优良,产品适合北运和出口。每亩产量2500-2800公斤。
7、七星仔37号: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于1991年从七星仔节瓜接种筛选育成。该品种蔓长325厘米。叶长23厘米,宽28厘米,深绿色。主蔓春播8-11节、秋播12-14节着生第一雌花,以后每隔4-6节着生1雌花。果实圆柱形,长17厘米,横径5.7厘米,绿色,肉厚1.1厘米。单果重350克。早中熟,播种至初收春播80-90天;夏秋播约45天。延续采收30-50天。主蔓结瓜为主,侧蔓发生力中等。抗枯萎病,肉质致密,品质优。在海南以夏秋种植,供内销为主。每亩产量约2000公斤。
节瓜的类型与品种
节瓜在长期的栽培历史中,已选育出不少优良品种。在果实形状上,有从短圆柱形到长圆柱形;果皮颜色从浓绿色、绿色到黄绿色;还有成熟果实被蜡粉或没有蜡粉的。在适应性上有比较耐低温,适于冬春季播种的;有比较耐热,适于夏季栽培的;还有适应性较广,春、夏、秋均可栽培的品种。还可分为早熟种与迟熟种,以及适于出口的品种等。现将海南目前栽培的主要品种介绍如下:
1、七星仔:从广东引进,栽培已有多年历史,海南各县市均有栽培。该品种主蔓长350厘米。侧蔓多。叶长18厘米,宽18厘米,深绿色,叶缘具细齿。主蔓第3-7节着生第一雌花,以后每隔4-5节着生1雌花。果实圆柱形,长16-20厘米,横径6.0-6.5厘米,青绿色,具绿白色斑点,被白色茸毛,成熟果被白色蜡粉,肉厚1.5-2.0厘米,白色。单果重300-400克。早熟,播种至初收45-85天,延续采收35-45天。主蔓结果为主。适应性广,春、夏、秋季均可栽植。品质优良。一般亩产1500-2000公斤。
2、黑毛节:又名黑皮青,乌皮七星仔等。从广东引进,是海南最早用于出口港澳市场的节瓜品种。该品种植株生长势强,侧蔓多。主蔓第4-8节着生第一雌花,以后隔4-6节着生1个雌花,有些连续两节着生雌花。果实圆柱形,和18-21厘米,横径6-7厘米,因为皮色浓绿,具茸毛,称为黑毛种。茸毛较硬,果面具暗纵纹斑点顶端钝圆,肉厚而致密、品质优良。一般单果重500克左右。种瓜无蜡粉。适于冬春播种,可出口或北运外销,出口采幼果,在300-400克时采收最佳。早熟,从播种至初收50-80天,连续采收30-40天。一般亩产1500-2000公斤,耐寒力和抗病力中等。
3、菠萝种:该品种主蔓长450厘米。侧蔓多。叶长21厘米,宽20厘米,绿色,主蔓第6-7节着生第一雌花,以后每隔3-4节着生1雌花。果实圆柱形,长18厘米,横径11厘米,浅绿色,有浅黄色斑点,被白色茸毛,成熟果被蜡粉,肉白色。单果重400-500克。早熟,适宜冬春植,播种至初收约80天,延续采收40-50天。稍耐寒,耐贮运,抗病性中等。肉质致密,品质优。可供北运或出口。每亩产量2000-2700公斤。
4、江心节:80年代初从广东引进,是目前海南为北运和出口而栽培的主要品种。分布在全岛全市县。该品种蔓长450-500厘米。叶长21厘米,宽21厘米,深绿色。春播第13-15节、秋播第18-20节着生第一雌花,以后每隔4-5节着生1雌花。果实圆柱形,长18-20厘米,横径7-8厘米,深绿色,有绿白色斑点,熟果被蜡粉,肉厚1.8-2.0厘米。单果重450-550克。中晚熟,播种至初收:冬春播80-90天;秋播40-50天。生长势强,侧蔓发生中等。耐贮运。肉质致密,品质优。产品出口港澳市场,很受欢迎。每亩产量2000-2300公斤。
5、冠星2号: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于1990年育成的杂种一代。该品种蔓长350-400厘米。侧蔓多。叶长21厘米,绿色。春播第54-6节、秋播第13节着生第一雌花。果实圆柱形,长18厘米,横径7厘米,深绿色,有浅黄色斑点心,无棱沟,肉厚1.3厘米。单果重500克。早熟,播种至初收:冬春播约80天;夏播40天;秋播45天。延续采收30-50天。较耐热、耐雨水。肉质致密,味微甜,品质优。每亩产量冬春植3000-4000公斤,夏、秋植1200-1400公斤。
6、江心4号: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于1998年育成。海南在90年代初开始引进。目前分布在全岛各地。该品种蔓长400厘米。叶长23厘米,宽21厘米,深绿色。春播主蔓第10-13节、秋播约第18节着生第一雌花,以后每隔5-6节着生1雌花。果实短圆柱形,长12-15厘米,横径5-6厘米,深绿色,有绿白色斑点,肉白色。单果重200-300克。中熟,播种于初收45-80天,延续采收30-40天。生势强。较耐炭疽病,耐贮运。肉质致密,品质优良,产品适合北运和出口。每亩产量2500-2800公斤。
7、七星仔37号: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于1991年从七星仔节瓜接种筛选育成。该品种蔓长325厘米。叶长23厘米,宽28厘米,深绿色。主蔓春播8-11节、秋播12-14节着生第一雌花,以后每隔4-6节着生1雌花。果实圆柱形,长17厘米,横径5.7厘米,绿色,肉厚1.1厘米。单果重350克。早中熟,播种至初收春播80-90天;夏秋播约45天。延续采收30-50天。主蔓结瓜为主,侧蔓发生力中等。抗枯萎病,肉质致密,品质优。在海南以夏秋种植,供内销为主。每亩产量约2000公斤。
西瓜有绿瓤的 绿瓢的西瓜什么味道
1、绿瓢西瓜的味道和黄瓜类似,但是并不是黄瓜的品种,外观看起来就像西瓜的缩小版,是西瓜种,属于拇指西瓜、迷你西瓜、微型西瓜。
2、而佩普基诺中绿皮红瓢黑籽的品种,味道吃起来还是像味道较淡的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