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来判别孩子的是否有龋齿
如何来判别孩子的是否有龋齿
首先,如果你们发现自己孩子的牙齿的表面会开始有黑点或者是脱钙的白点出现,又或者是牙齿的某个地方老是会塞住食物的话,那么就说明此处的牙齿有初步龋齿的症状了。
其次,如果你们发现孩子牙齿上面的黑点已经渐渐的转变为龋洞,并且孩子会对甜食以及冷热的刺激敏感,容易感到酸痛;有或者是食物只要一卡进牙缝里面,就会感觉到不舒服,但只要清理后,不舒服的感觉就会没有的时候,那么就说明孩子的龋齿已经到了中期了。
最后,如果你们发现孩子的牙齿就算没有遭受刺激,也会自发的疼痛的话,那么这就说明孩子牙髓已经发炎,已经到了龋齿晚期了,要是继续发展的话那就出现牙龈红肿,化脓,面部肿胀。
不想孩子牙疼受罪,用含氟牙膏 我看孩子牙齿挺好,不用涂氟吧
孩子牙齿情况,需要专业儿童牙科医生来判断。
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建议常规涂氟,通常每年一到四次,或由医生判断一年几次更合适。
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建议由医生通过测量龋齿风险,根据风险的不同等级,判断是否涂氟。
除了医生的帮助,家长也要督促孩子,在平时健康饮食,养成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预防龋齿。
宝宝喂食不当引起蛀牙
儿童蛀牙有很多是奶瓶龋,特别是婴幼儿的龋坏更多的是因为喂奶不当引起的。这种由于喂养方式不当导致的龋坏我们称之为奶瓶龋、喂养龋或低龄儿童龋。
这种龋坏的特点是发生龋坏的牙齿比较多,甚至有的宝宝会出现满口蛀牙。很多家长用奶瓶哄孩子睡觉,等孩子睡着了,嘴里还含着未咽下去的牛奶,而口内的牛奶会在细菌的作用下产酸,使得整个口腔呈现酸性环境。此时,就相当于将牙齿浸泡在酸中,非常容易导致孩子的乳牙发生大范围的龋坏。很多家长说,孩子的牙齿长出来就是坏的,其实往往并非如此。通常牙齿长出来时是好的,但因为一直是泡在奶水里,龋坏的速度超过它萌出的速度,给人的感觉就是长出来的牙齿就是坏的。
除了不当的奶瓶喂养习惯外,婴幼儿含着母亲乳头入睡也是非常不好的,母亲的乳汁加上细菌的发酵产酸也特别容易腐蚀牙齿,造成乳牙大面积龋坏。
所以,无论是奶瓶还是母乳喂养,千万不要让孩子含着奶嘴(乳头)睡觉,睡前一定要进行口腔清洁。
宝宝不吃饭 妈妈要警惕这些事
孩子长龋齿后咀嚼可能会有不适感,可能影响孩子吃饭的情绪,时间久了可能造成孩子偏食或厌食如果经常不爱吃饭,营养就会跟不上。妈妈就要考虑是不是因为口腔问题导致的。同时因为用龋齿咀嚼会有疼痛感,所以一般孩子会避免用有龋齿的一边咀嚼,一旦养成习惯会造成面部发育不对称。随着感染程度不断加重,龋齿可能引发其他牙病,比如牙髓组织炎性病变、齿间间隙感染和恒牙发育不良。
如何让避免蛀齿的发生呢?孩子的牙齿需要正确的清洗来维持清洁,即使是幼婴也要清洁口腔,这时孩子的乳牙还未完全长出,家长可以用蘸有淡盐水的纱布轻轻擦拭以达到清洗的效果。孩子每天不应吃太多糖,控制在1到2次为佳。孩子含糖时间越长越利于细菌产酸,同时又给细菌继续滋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另外有些孩子喜欢吮手指,这样可能将手指上的细菌带入口腔。另外,家长也要避免幼婴养成“奶瓶综合症”。父母可将茶水当作孩子的防龋药剂使用。
特别要说的这种窝沟封闭是一种比较好的保护新长出的恒牙的医疗措施。原理是在牙齿上或是窝沟处涂上树脂等材料,相当于给牙齿贴了层薄膜,它能有效隔绝细菌入侵,保护牙齿。一般6岁左右的孩子比较适合做窝沟封闭,且新长出的恒牙和前牙比较需要做窝沟封闭。
患龋齿后应及时带小孩到医院看口腔医生,及时治疗,防止龋洞变深变大。不要等换恒牙,因为小儿龋齿容易并发严重疾病,并可能因患龋齿而影响孩子进餐,由于营养问题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所以父母了解了关于儿童龋齿的症状,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治疗,当然对于父母来说,最为关键的问题还是要到医院去就诊,根据医生的建议,让孩子远离儿童龋齿的烦恼。
孩子牙齿痛怎么办 蘸碘酒
小孩子牙疼多是有龋齿虫洞引起,清洁口腔后,冷水刺痛时,以玻璃习惯或者出售的洗净机清洗龋齿周围和虫洞,然后用棉棒蘸碘酒侵入龋齿洞穴,可以减轻牙疼。
宝宝乳牙龋坏是拔还是治
“乳牙”是人生的第一副牙齿,一般宝宝在半岁时开始萌出第一颗,六岁前出齐。此后孩子进入“替牙期”——乳牙相继脱落,恒牙萌出。直到十二三岁时,恒牙成为我们的第二副牙齿。正因为乳牙迟早是要被恒牙取代的,当孩子乳牙出现龋齿时,很多家长认为,反正乳牙是要换的,既然孩子痛得难受,不如先拔了算了,但其实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乳牙不应轻易拔除
朱维健主任医师表示,龋坏的乳牙不宜轻易拔除。如果过早把乳牙拔掉会影响儿童的正常咀嚼功能,同时失去对恒牙萌出的诱导功能,不利于牙间隙的保持,可能造成咬合紊乱和牙列不齐。
对于乳牙龋齿,总体原则是先尽量修补。龋洞较浅的,进行处理后直接填充。龋洞较深殃及牙髓的则需要进行根管治疗。很多家长认为根管治疗时间长、痛苦大,害怕对基层的恒牙胚产生影响,因而心存担忧和抵触。虽然儿童乳牙的根管治疗原则与成人一样,但方法、材料大不相同,治疗时间也比较短,多数孩子能接受,通常不需使用麻药。且整个根管治疗的操作都在乳牙内完成,完全不用担心恒牙胚受到影响。
如果龋洞较大,牙体较薄,填充修复之后不要啃咬硬物,以免牙齿碎裂。另外,乳牙修复之后,每半年进行一次复查也是很有必要的。由于前牙龋洞小,填充物易脱落,脱落之后应及时再补。
没有修复价值的坏牙应该拔
龋齿是否拔除,这需要医师做出判断。接近替牙期的龋坏乳牙是可以拔除的。而龋坏严重,没有修复价值的乳牙,应该及时拔除。龋洞侵犯牙神经导致剧烈的疼痛,严重干扰患儿的正常生活,这种情况下乳牙也要拔掉。因为疼痛会导致孩子常用不痛的一侧牙齿咀嚼食物,这会对颌面部发育造成影响;此外,有时病牙不除,牙髓的炎症得不到抑制,会向下发展侵犯牙槽骨,进而影响恒牙胚的正常发育。这时牙齿也必须拔掉。不少家长等孩子出现剧烈疼痛,牙齿有大洞才来看病,处理起来当然麻烦得多。
其实,早期的蛀牙可能只是一小块白色斑点。而窝沟区的蛀牙,最早可能只是一个小黑点,随着龋齿的发展,小黑点会逐渐变大,之后龋齿继续发展,表面坍塌形成小洞。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小洞就会变成大洞,吃冷热食物或甜食时就会开始有酸痛的感觉。龋齿继续恶化,细菌侵入到牙髓引起牙髓炎,牙齿才开始剧痛。
所以,家长要警惕龋齿的最初形态及早看病治疗。同时,让孩子养成早晚认真刷牙的好习惯,尤其喝完饮料,吃完饭后用清水漱口处理掉牙齿表面的残余食物。
父母基因决定宝宝乳牙好坏
孕期就要打好基础
婴儿的“牙芽”,在母亲妊娠初期就开始形成了。为了日后孩子能有一口坚固的牙齿,母亲在妊娠期就要均衡摄取蛋白质(豆腐、鸡蛋、鱼类等)、参与制造珐琅质和象牙质的维生素A(南瓜、胡萝卜等蔬菜)、维生素C(柠檬等水果),以及参与令牙胚钙化的钙(大豆、油菜等)。
家长当心传染孩子
父母都喜欢亲吻孩子,有时候还跟孩子共用一把汤匙,殊不知这样的亲密行为,也会把龋齿传染给孩子。据调查,孩子患龋齿的一大原因是家长唾液里有变形链球菌,通过亲吻、喂食等途径传染给孩子所致。特别要注意的是,孩子出生后1岁半至2岁半这段时间,是牙齿发育的关键期。如果父母有龋齿或牙周病,一定要抓紧时间治疗,以防不慎传给小孩。
从出生起就清洁口腔
经常看到家长举着牙刷追着孩子满屋跑的情况。为了让孩子能配合刷牙,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他们还小的时候,就坚持为其清洁口腔。没长出乳牙的时候,可以用消毒棉球为孩子清洁牙床;长出第一颗乳牙后,家长就要用指套牙刷为孩子清洁牙齿。等到孩子能自己掌握时,就要让他自己刷牙。
乳牙阶段就得治疗龋齿
幼儿乳牙得了龋齿后,一定要及时治疗,不要以为乳牙早晚会脱落。如果不及时治疗龋齿,幼儿口腔里的龋齿菌不断增加,会传染给日后形成的恒牙,导致龋齿。
判别孩子是否得了疝气的方法
现在小儿疝气这种疾病在孩子们的身体上出现的频率变得非常高,为此,小儿疝气疾病逐渐成为大家所特别关注的问题,可是,对于出现在小孩子身体上的小儿疝气疾病很多的家长朋友都不知道究竟能不能加以确定,所以小儿疝气诊断问题是需要我们的家长朋友加以了解的,那么,如何来判断孩子是不是患上小儿疝气呢?
小儿疝气的发病率为1-4%,早产儿则更高,由于生理结构的原因,男孩发生疝气为女孩的10倍,右侧较左侧多2~3倍,单侧较多见,两侧者较少。
怎样判断小孩有疝气?是否一定要治疗?什么时候治疗最好?手术是否是治疗的唯一办法?手术后要注意些什么?
疝气多发生在出生后不久 腹股沟处有肿物突出要注意
1、用手摸
据了解,小儿疝气多发生在出生后不久,也有半年后才发生。判断小儿是否患了疝气,可观察他在哭闹时腹股沟或阴囊是否有肿物突起,如该肿物在小孩平躺或睡觉时消失,或用手轻轻按摩后可完全消失,这种情况下基本可以判断为患了疝气。
2、与鞘膜积液相区分
如腹股沟或阴囊出现肿物,还要判断是疝气还是鞘膜积液,两者都是常见病。“用手电筒来照,如果肿物透光,可以初步判断为鞘膜积液,如肿物透光不明显,则考虑为疝气,最好再做个B超检查,既可作出鉴别,也可防止漏诊其他疾病。”
3、求助正规医院检查
为了避免误诊,专家建议父母带小朋友到正规医院检查,如小儿外科、泌尿科、普外科等,医生一般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即可判断。为了明确诊断及了解是否存在双侧疝气,最好再做个B超检查。
在孩子身体上有疝气疾病出现之后,及早的做出小儿疝气诊断是做到疝气疾病科学及时医治的重要前提条件,针对孩子身上出现的小儿疝气,我们的家长一定要在小儿疝气出现后最短的时间内抓紧时间到专科医院进行小儿疝气病的对症性诊治,只有及时治病才能够避免小儿疝气病发后对孩子机体带来的损害。
儿童需要补牙吗
医生根据孩子的龋齿情况,会判断是否需要补牙。一般有黑点、黑斑或者已经有龋洞的,就需要补牙了。
再过几天,家长应该带孩子来进行补牙。用小孩用的比较多的补牙材料来补牙是最合适的,补好后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孩子补牙后,如果有条件可以给其他的牙齿做窝沟封闭,预防龋齿情况的发生。之后也要监督孩子按时刷牙,保持饮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