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与睡眠呼吸暂停有关系吗
肥胖与睡眠呼吸暂停有关系吗
有很多病因会造成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肥胖也是其中原因之一。肥胖 者上气道软组织的脂肪沉淀,管腔小,上气道的肌肉组织内脂肪浸润,可引起 肌肉组织连接松弛,导致上气道顺应性增加,气道塌陷,呼吸不畅。有资料报 道,肥胖者发生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概率比正常人大3倍,已有肥胖儿童 发生睡眠呼吸暂停导致死亡的报道。
打呼噜会遗传吗
打呼噜具有家庭聚集性
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虽然打鼾具体以什么方式遗传还不明确,但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都证实,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1988年,研究人员调查了4000对芬兰孪生者,发现打鼾在遗传因子相近的单卵双生者中的符合率远比双卵双生者中的符合率为高。1991年美国的调查发现,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直系亲属中,打鼾、白天嗜睡及呼吸暂停的发生率要比正常对照者直系亲属中这些症状的发生率高出2~4倍。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打鼾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确实与遗传关系密切。日本的研究者经过人群调查,发现存在于人白细胞表面的特殊抗原HLA-A2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率高度相关,是引起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可能遗传基础。
胖瘦和面部形状与打鼾有关
有的家庭中打鼾者较多,而有的家族中世代少有打鼾者。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这些情况。
家庭成员所处的生活环境及某些生活习惯相同,其中包括了许多易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因素。如吸烟,饮酒;室内存在某种过敏源,易患过敏性鼻炎等。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许多易患因素都具有遗传倾向,家族成员中具有易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共同因素。
肥胖与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密切相关,与年龄、性别相比,它是促成睡眠呼吸暂停发生的最重要因素,特别是机体脂肪分布不均衡,如颈部脂肪堆积与之关系更大。在孪生子中的调查发现,人群中70%的肥胖发生与遗传有关,父母亲中任何一方肥胖,其子女有40%~50%的可能肥胖;父母均肥胖,其子女肥胖的机会可达70%~80%。
面部形态主要取决于颌面部骨骼的结构特点,而颌面部骨骼的形成与发展由遗传基因决定。颌面部形态及软组织的结构是决定上气道体积大小及形态正常与否的重要因素,与呼吸暂停的发生密切相关。下颌后缩、下颌过小等都可以引起睡眠呼吸暂停。
睡眠状态下,大脑对呼吸的驱动能力降低是导致睡眠呼吸暂停的原因之一。呼吸中枢对低氧及高二氧化碳刺激反应低下者,更易发生睡眠呼吸暂停,且呼吸暂停发生后患者不能及时憋醒,难以使气流尽快恢复。这也就是说,呼吸驱动功能低下者睡眠呼吸暂停持续的时间及发生的频率增加。中枢性呼吸驱动功能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曾有报道,一家三代九口人都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测其中五个人的呼吸驱动功能发现,他们全部对低氧刺激的反应低下,这说明他们都有中枢呼吸控制功能缺陷。
新生儿猝死综合征是一种可引起新生儿突然死亡的疾患,睡眠时发生呼吸暂停是猝死的原因之一。新生儿猝死综合征患儿的父母、祖父母中患睡眠呼吸暂停的几率很高,因而新生儿猝死的发生与遗传有关。
选好枕头可以改善睡眠吗
病症1: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打鼾是睡眠呼吸暂停的症状
对策
对于普通的打鼾症状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专家建议,可通过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及选用合适的枕具缓解。睡前适度锻炼,规律睡眠时间、避免酒精及诱眠药物、尽量采取侧卧位睡眠都有助于缓解打鼾。在枕头的选择上,可使用专业的止鼾枕。
这种枕头靠脖颈处稍高,后脑勺处凹下,可以帮助人体畅通呼吸道、吸入更多的氧气,同时避免上颚向上抬引起的张口呼吸,达到降低打鼾频率的效果,适合喜欢侧卧或仰卧、打鼾或遭受颈椎问题的人群,可使一部分早期病人减缓病情。
鼾枕可预防并减缓早期症状
人的一生大约有1/3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睡个好觉是大事儿。但据统计,全国38.2%的成年人睡不好觉,4%-6%的成年人因打呼噜而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选用合适枕头有助改善睡眠问题
何为睡不好?专家表示,很多人会羡慕那些一躺下来就能睡着的人,其实他们嗜睡很可能是因为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虽然睡着了,但睡眠质量很差,这就是睡不好的表现。而且,这类患者往往因肥胖或睡眠时气道受阻而出现鼾症,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几秒到数分钟的呼吸暂停。”
呼吸暂停有多可怕?专家说,在其从医生涯中,接触或耳闻因呼吸暂停而再没醒过来的病人就有三个。这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慢性的渐进过程,而其中最典型的症状之一就是打鼾。因此他建议,一旦发现家人出现明显鼾症,伴有白天嗜睡、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就要考虑寻求专业治疗。
男人睡觉打鼾并非睡得香
男人睡觉打呼噜是再平常再自然不过的事了,而且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是睡的香、睡得好的证明。但事实上男人睡觉打呼噜不仅是睡眠呼吸暂停病,而且会加重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患者的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因而患者要懂点疾病的保健常识,缓解或排除打呼噜对疾病的影响,使疾病早日康复!
我们知道高血压和脑血管患者,多半是并发有,睡眠呼吸暂停障碍症的。研究显示,至少30%的高血压患者伴有睡眠呼吸暂停,而在脑血管意外患者中,高达50%~70%的人合并有睡眠呼吸暂停。睡眠呼吸暂停是指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呼吸停止,伴有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睡眠结构紊乱。它可引起或加重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糖尿病等。
一旦高血压、脑血管患者出现睡眠呼吸暂停,是很有可能会有生命危险的。数据显示,美国每年有38000例死于心血管疾病的病人都与睡眠呼吸暂停有关。打鼾憋气对心血管系统有着一系列短期和长期的损害,它们可能是一些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也可能加重病人已有的心血管病情,表现为高血压、冠心病心梗、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加等。有报道称,中度以上的打鼾憋气患者4年后发生高血压的机会是正常人的3倍。
男人睡觉打呼噜是影响男性健康,但很多人对打呼噜不以为然,甚至认为睡觉打呼噜是睡得好。其实睡觉打呼噜很可能是得了睡眠呼吸暂停,医学上我们称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此疾病的发生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很密切。因此为了男人身体的健康,要让男人告别打呼噜,远离打呼噜对身体的损害,过健康的生活!
打鼾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1.哪些人可能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分为阻塞型、中枢型和混合型。
如果被人发现打鼾的鼾声不均匀、时常中断,这是呼吸暂停最直接的证据,高度提示该病。
除了呼吸中断、自觉憋气,还有几个特点提示,您可能发生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1)睡眠质量不高,患者往往用延长睡眠时间来弥补,因此相当一部分的病人即使夜晚睡眠时间足够,白天仍然出现过度困倦,早晨起床仍觉得睡眠后不解困,容易头昏、头痛;
(2)这些人往往偏胖、或颈围偏大,男性衬衣穿43码,女性42码以上;
(3)下巴短也容易导致睡眠呼吸暂停,下巴短判断方法是平视前方、闭嘴时,在身体正中线上嘴唇和下巴下缘的水平距离相差2厘米以上;
(4)睡眠呼吸暂停病人的鼾声一般较响亮,关上卧室门,在卧室外还能听见鼾声;
(5)睡眠呼吸暂停还常见于中年人,尤其是40-50岁,女性在停经后也易发病;
(6)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发病年龄过早,也要注意该病可能。
中枢性的睡眠呼吸暂停,主要见于心力衰竭的老人,或者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等。
2.睡眠呼吸暂停有什么危害?
睡眠呼吸暂停的危害可大致分为两大类。
一是睡眠质量差导致的危害。看起来患者入睡快,让人觉得患者睡眠好,其实正因为睡眠质量差,所以不得不延长睡眠时间弥补。白天过度困倦,可能影响驾驶安全。有调查显示,重度睡眠呼吸暂停车祸发生率比健康人高3倍以上。
二是可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警觉性下降、认知功能下降。
此外,患者高血压、脑卒中、性功能障碍的几率大大升高,这些病都是血管出毛病了,原因就是睡眠中反复呼吸暂停--恢复—暂停,使得机体经历缺氧--缓解---缺氧,这种周期性的缺氧比总是处于缺氧状态更容易导致血管疾病。
睡眠呼吸暂停还可以造成胃食管反流,严重的病人可出现顽固性咳嗽。
3.如何诊断睡眠呼吸暂停?
睡眠呼吸暂停诊断需要到医院进行睡眠检查。
目前诊断的仪器比较多,金标准是全夜多导睡眠图,这种检查需预约时间往往稍长,但准确、全面。
便携式睡眠监测设备种类比较多,大多数只适合筛查及病情随访观察。
对于某些症状典型、病情严重的人,也可以考虑采用较准确的便携式设备作为诊断依据,这样的设备也通常配备有脑电电极。
打呼噜是病否
一、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调查报告
上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对14个国家15个基地的25916名在基层医疗所就诊的病人进行调查发现,有27%的人有睡眠问题。其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我国发病率为7%-13%。1989年美国统计,如果患者每小时的睡眠呼吸暂停超过20次,5年病死率10%-13%, 8年病死率则达到37%。为此,SAS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睡眠及生活。目前全世界每天约有3000例死亡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关。
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定义
在每夜7h睡眠过程中,口鼻呼吸气流均停止10s以上,睡眠过程中呼吸气流强度(幅度)较基础水平减低50%以上,并伴有血氧饱和度(SO2)较基础水平下降(≧4%的低通气反复发作30次以上),或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即平均每小时睡眠中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次数)≧5次/h。
临床表现:其主要为睡眠时打鼾伴有呼吸暂停和呼吸表浅,夜间反复发生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睡眠结构紊乱,导致白天嗜睡、心脑、肺血管并发症乃至多脏器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三、引起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因素 (1)、体重增加(肥胖); (2)、饮酒、吸烟; (3)、高龄;
(4)、鼻喉部解剖狭窄; (5)、神经肌肉功能减退; (6)、遗传:家族性鼾症等。
四、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常见表现 睡觉时打鼾;频繁发生呼吸暂停;
晨起头痛、头晕、口干;晨起后血压高; 白天嗜睡、乏力及反应迟钝; 夜间睡眠动作异常; 夜尿增多、性欲减退;
夜间出汗、心悸、胸闷等; 脾气暴躁或抑郁不振等; 注意力、记忆力下降; 体重增加(肥胖)。
五、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危害 SAS与下列疾病、事件关系密切:
高血压:50%-90%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有高血压;
冠心病:85%的夜间心绞痛发作是由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造成的; 心力衰竭:60%以上心衰患者有睡眠呼吸综合征; 中风:40%的中风患者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糖尿病:Ⅱ型糖尿病患者伴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肥胖症:超过130%理想体重的男性,2/3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性功能障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多发生性欲减退、阳痿;
交通事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交通事故发生率比普通人高3-4倍。 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分类 阻塞型睡眠暂停综合征(OSAS); 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SAS); 混合型睡眠暂停综合征(MSAS);
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什么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潜在危险很大的疾病,患者在睡眠中呼吸会反复暂时性停止。睡眠呼吸暂停有3种类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由气道阻塞引起的;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SA)不涉及阻塞,而是大脑无法指挥肌肉进行呼吸;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是这两种类型混合。其中,学龄前儿童中最常见的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什么原因会导致儿童睡眠呼吸暂停?
如果有任何物质阻挡住了气道,让孩子的肺更难吸入足够的空气时,就可能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在儿童中,通常是因为扁桃体或扁桃腺偏大,也就是咽喉处鼻子后面的腺体。夜晚,当你的孩子肌肉放松时,这些偏大的腺体就可能暂时阻挡气体流入他的肺中。
孩子的扁桃体或扁桃腺可能天生就有点大。事实上,3~6岁之间的孩子最容易发生睡眠呼吸暂停。这时候,相对于儿童的气道来说,他们的扁桃体或扁桃腺正处于体积最大的时候。扁桃体或扁桃腺也可能会因为感染或而肿大。
气道阻塞的其他原因包括体重超标和某些面部特性,比如下颌后缩、腭裂等。唐氏综合征患儿以及其他跟上呼吸道有关的先天性疾病,也会增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病风险。超过半数的唐氏综合征患儿会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鼾症的症状有哪些
主要症状:
①清晨头痛,白天嗜睡疲劳,伴反复严重打鼾,睡眠不安稳者。
②肥胖,睡眠时伴有明显低氧血症和心律失常者。
③与脊柱后侧凸、肌肉萎缩有关的膈肌或胸廓损害者。
④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睡眠呼吸暂停者。
⑤通气/血流比例和弥散严重受损的肺疾病,如肺纤维化,囊性纤维化,纤维化性肺结核。
⑥影响呼吸中枢的疾病。
⑦肥胖性低通气综合征。
⑧慢性高山病、睡眠中反复出现低氧血症者。
⑨长期接受强效利尿剂,由于代谢性碱中毒抑制通气功能者。
睡眠呼吸紊乱类型:
(一)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nctivesleepapneasyndromeOSAS)OSAS是成人睡眠呼吸紊乱中占优势的疾病。诊断根据是存在胸腹呼吸运动时,上呼吸道无气流通过的时间超过10s。每h累积超过5次,每晚6h睡眠中超过30次。
OSAS主要见于肥胖者,可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肢端肥大症,或扁桃体,增殖腺肥大及小颌等引起上气道狭窄的先天性和获得性异常。大多数成人的OSAS没有明显的解剖学改变,其病理生理学尚未完全阐明。但一般认为与睡眠时间气道肌肉基础张力降低、上气道肌肉放电丧失或放电与膈肌收缩协调紊乱有关。上气道解剖异常引起口径明显狭小或顺应性异常增加,也易发生吸气时上气道陷闭,形成OSAS。
呼吸暂停引起的睡眠唤醒反应可发生在全部睡眠时相,但通常见于NREM浅睡眠Ⅱ期。这是因为在达到深睡眠前经常发生唤醒反应,以致缺乏深睡眠(Ⅲ、Ⅳ期),而且REM睡眠时相对延长。呼吸暂停后的睡眠时间很短,仅维持10~30s。睡眠唤醒时呼吸可正常,也可因上气道存在部分阻塞发出鼾声。
呼吸暂停时,尽管上气道无气流通过,但仍存在胸腹呼吸运动,而且胸腔负压波动很大,可高达7.8kPa(80cmH2O)。由于上气道陷闭,没有或很少有外环境气体进入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可产生严重低氧血症和C02潴留,进行性心动过缓,以及呼吸暂停结束时的短暂心动过速。偶尔出现窦房阻滞,房室分离,结性或室性逸搏,低氧血症所致酸中毒和心肌缺血产生房性和室性异位心律。严重的OSAS患者伴有白天嗜睡,清醒时仍存在高碳酸血症,甚至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
(二)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entralsleepapneasyndrome,CSAS)CSAS定义是上气道无气流通过的时间大于10s,而且没有胸腹呼吸运动。CSAS较少见,可与OSAS并存。可发生于任何睡眠时相,但明显的异常仅见于NREM睡眠时。CSAS可单独存在或与脑干外伤、肿瘤、梗塞及感染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并存。也有病例报告CSAS与脊髓灰质炎和肌强直性营养不良等神经肌肉病变有关。清醒时可保持适当的通气功能,但睡眠时则表现出呼吸中枢调节异常,出现中枢性(或阻塞性)呼吸暂停。
(三)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睡眠呼吸紊乱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睡眠时可伴有明显的呼吸和气体交换恶化,主要是严重的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及合并短暂特异性呼吸异常,如呼吸暂停和呼吸不足。在REM睡眠时相最明显,其机理尚不清楚,可能与该睡眠时相伴有的呼吸活动异常有关。另外,这些患者清醒时即存在化学通气反应迟钝,睡眠时可进一步加重,减少通气反应。
(四)呼吸暂停样现象易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混淆的呼吸暂停样现象有以下二种:①癫痫没有紧张阵挛的轻度癫痫也可存在呼吸暂停。如发生在睡眠时或睡眠样的发作后状态可与睡眠呼吸暂停混淆,可借助脑电图鉴别。②陈-施氏呼吸可见于心输出量减少或循环时间延长的患者,以及影响呼吸中枢的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和一些老年人。很难与中枢性呼吸暂停区别,而且两者可并存。但陈-施氏呼吸的呼吸幅度变化缓和,从小到大,然后变小至呼吸暂停,呼吸暂停时间较短。中枢性呼吸暂停倾向于突然发生,而且常合并唤醒反应,呼吸暂停时间较长,可达60s。此外,陈-施氏呼吸可持续到清醒状态,而中枢性呼吸暂停在清醒时不出现,并且常在 REM睡眠时加重。
(五)正常睡眠时的呼吸不规则正常人在REM睡眠时相呼吸通常较规则,在睡眠开始时可见到几min的呼吸不稳定时期,到稳定睡眠后就消失。这一时期看到的呼吸暂停不存在呼吸运动,易被误认为CSAS。无症状的健康人也可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但通常每晚少于20 次,仅有轻度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如果发生在REM睡眠时相,由于唤醒反应减弱,可导致明显的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
打呼噜的主要症状
①清晨头痛,白天嗜睡疲劳,伴反复严重打鼾,睡眠不安稳者。
②肥胖,睡眠时伴有明显低氧血症和心律失常者。
③与脊柱后侧凸,肌肉萎缩有关的膈肌或胸廓损害者。
④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睡眠呼吸暂停者。
⑤通气/血流比例和弥散严重受损的肺疾病,如肺纤维化,囊性纤维化,纤维化性肺结核。
⑥影响呼吸中枢的疾病。
⑦肥胖性低通气综合征。
⑧慢性高山病,睡眠中反复出现低氧血症者。
⑨长期接受强效利尿剂,由于代谢性碱中毒抑制通气功能者。
男人睡觉打呼噜是一种病吗
很多人对打呼噜不以为然,睡觉打呼噜不是睡得好,很可能是得了睡眠呼吸暂停,医学上称之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这种疾病的发生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睡眠呼吸暂停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打呼噜的男士们应该知道的日常保健以及治疗方法。
睡眠呼吸暂停的临床表现
睡眠呼吸暂停是指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呼吸停止,伴有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睡眠结构紊乱。它可引起或加重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中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糖尿病等。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夜间睡眠打鼾、白天嗜睡、记忆力下降等。研究显示,至少30%的高血压患者伴有睡眠呼吸暂停,而在脑血管意外患者中,高达50%~70%的人合并有睡眠呼吸暂停。
睡觉打呼噜增加心血管病风险
睡觉打呼噜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常事,而且在不少人眼中更是“睡得好”的证明。但事实上,睡觉时打得震天响的呼噜对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却是一个“险兆”,不仅会加重高血压和冠心病,还有夺命的危险。
专家解释说,病人夜间反复发生呼吸停止和缺氧,经神经和体液因素使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出现夜间及早晨血压增高。有报道称,中度以上的打鼾憋气患者4年后发生高血压的机会是正常人的3倍。
数据显示,美国每年有38000例死于心血管疾病的病人都与睡眠呼吸暂停有关。打鼾憋气对心血管系统有着一系列短期和长期的损害,它们可能是一些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也可能加重病人已有的心血管病情,表现为高血压、冠心病心梗、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加等。
代谢综合征的儿童会猝死吗
胖的人睡觉时特别容易打呼噜,这是因为肥胖导致气道狭窄;仰卧睡觉 时舌根后坠,睡眠时肌肉松弛,均会加重气道狭窄,严重肥胖儿童即可能发生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造成反复缺氧,导致全身各个脏器功能异常。缺氧导 致血压升高,冠状动脉变窄,在呼吸暂停发作时人体血流速度降低、血液凝 滞,多种因素结合后易导致猝死。因此,对于肥胖、睡觉容易打呼噜的人,建 议采取侧卧位睡姿。
睡觉打呼噜惊人危害
1、睡觉打呼噜猝死几率高
睡觉打呼噜不是睡得好,很可能是得了睡眠呼吸暂停,睡眠呼吸暂停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研究显示,至少30%的高血压患者伴有睡眠呼吸暂停,在脑血管意外患者中高达50%~70%合并有睡眠呼吸暂停。
睡觉打呼噜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常事,而且在不少人眼中更是“睡得好”的证明。但事实上,睡觉时打得震天响的呼噜对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却是一个“险兆”,不仅会加重高血压和冠心病,还有夺命的危险。
据介绍,睡眠呼吸暂停是指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呼吸停止,伴有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睡眠结构紊乱。它可引起或加重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中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糖尿病等。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夜间睡眠打鼾、白天嗜睡、记忆力下降等。研究显示,至少30%的高血压患者伴有睡眠呼吸暂停,而在脑血管意外患者中,高达50%~70%的人合并有睡眠呼吸暂停。
专家指出,睡眠呼吸暂停又被俗称为“打鼾憋气”,这种疾病的发生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数据显示,美国每年有38000例死于心血管疾病的病人都与睡眠呼吸暂停有关。打鼾憋气对心血管系统有着一系列短期和长期的损害,它们可能是一些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也可能加重病人已有的心血管病情,表现为高血压、冠心病心梗、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加等。
2、打鼾成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副院长、呼吸内科主任医师高和指出,打鼾之所以成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可能有以下四方面的原因———
1、睡觉时出现呼吸暂停,让人感到喘不上气,容易被“憋醒”,结果导致整晚一直处于入睡和“憋醒”的交替过程中,有时多达数百次,这时人体的交感神经也跟着兴奋起来,血糖就会随之升高,长期如此,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或使原有的糖尿病恶化;
2、人体的代谢过程必须有氧气参加,而人体本身氧的储备很少,必须不断从空气中获取。频繁的睡眠呼吸暂停,导致呼吸气体交换不足,就会出现间歇性低氧血症,低氧可降低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升高;
3、引起人体内分泌调节紊乱、全身炎症反应和脂肪代谢失常,导致胰岛素分泌异常和肥胖,诱发糖尿病;
4、长期睡眠时间不足和睡眠质量下降,也会干扰胰岛素的分泌和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升高。
“打鼾”必须早治疗
正是因为打鼾与糖尿病之间的“亲密关系”,经常打鼾的人一定要做常规的糖尿病筛查。此外,打鼾必须早发现、早治疗。
如果你是一个睡觉打鼾的人,首先要做的是,去正规医院检查你的呼吸系统是否正常。排除了结构原因导致的睡眠呼吸暂停后,接下来就要接受一次睡眠监测,了解你在睡眠中有多少次呼吸暂停,每次暂停多长时间,睡眠时的心率变化等指标,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依据。目前,国际上认同的诊断标准是:每晚7小时睡眠中,超过10秒的呼吸暂停现象反复出现30次以上,或平均每小时超过10秒呼吸暂停与低通气次数之和超过5次。
针对睡眠呼吸暂停,主要通过外科手术和气道正压通气的方法来治疗。手术主要针对结构性的问题,比如舌体肥大、咽部狭窄等,80%的儿童患者需要手术治疗。目前,用于成人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无创气道正压呼吸机通气。在国内外临床上,用呼吸机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已有近20年的历史,特别是对于中、重度的患者效果不错,其作用机制是呼吸机通过鼻罩输送一定的持续气流,在上气道产生正压,保持上呼吸道在睡眠中处于持续开放状态,这时人就不会打呼噜,也不会出现呼吸暂停和缺氧。
男性打呼噜的原因有哪些呢
我们知道高血压和脑血管患者,多半是并发有,睡眠呼吸暂停障碍症的。研究显示,至少30%的高血压患者伴有睡眠呼吸暂停,而在脑血管意外患者中,高达50%~70%的人合并有睡眠呼吸暂停。睡眠呼吸暂停是指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呼吸停止,伴有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睡眠结构紊乱。它可引起或加重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糖尿病等。
一旦高血压、脑血管患者出现睡眠呼吸暂停,是很有可能会有生命危险的。数据显示,美国每年有38000例死于心血管疾病的病人都与睡眠呼吸暂停有关。打鼾憋气对心血管系统有着一系列短期和长期的损害,它们可能是一些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也可能加重病人已有的心血管病情,表现为高血压、冠心病心梗、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加等。有报道称,中度以上的打鼾憋气患者4年后发生高血压的机会是正常人的3倍。
男性打呼噜的原因有哪些 男人为什么容易打呼噜 男人打呼噜有哪些影响
男人睡觉打呼噜是影响男性健康,但很多人对打呼噜不以为然,甚至认为睡觉打呼噜是睡得好。其实睡觉打呼噜很可能是得了睡眠呼吸暂停,医学上我们称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此疾病的发生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很密切。因此为了男人身体的健康,要让男人告别打呼噜,远离打呼噜对身体的损害,过健康的生活!
打呼噜引发呼吸性酸中毒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一般指上气道塌陷堵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不足,具体指成人7小时睡眠时间,发作次数大于30次,每次发作时,口、鼻气流停止大于10秒,伴血氧饱和度下降,称之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呼吸暂停可以分为中枢性、阻塞性和混合性三种。中枢性呼吸暂停表示肺内无气流进入,无口鼻气流亦无胸腹呼吸运动;而阻塞性呼吸暂停时口鼻无气流通过,而胸腹呼吸运动存在。据统计,“鼾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5%~20%,这部分人群中有1/5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我国约有4000万左右。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0~35岁的人群中,有20%的男性和5%的女性打呼噜;60岁左右的人群中,则有60%男性和40%女性打呼噜;肥胖者打呼噜的要比瘦者多3倍;严重的打呼噜者与相同年龄和体重的不打呼噜者比较,前者患高血压的可能性更大,且往往发展成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总之,鼾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甚至婴儿和儿童,男女均可发病,但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女性则多见于绝经后,其病情多较男性为轻。少数病人可有家族史。随着我国肥胖人口的快速增加,该病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因此已经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
睡眠呼吸暂停导致血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上升,pH下降,可发生呼吸性酸中毒,甚至呼吸骤停、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因此OSAHS可以严重危害病人的健康,在所有的OSAHS病人中血液氧饱和度都会降低。调查证实,严重打呼噜者中高血压患病率达48%而且不易控制。冠心病患病率是普通人的3~4倍。脑血管意外(中风)发病率是普通人2倍。另外OSAHS也与糖尿病发病有一定关系。
因为开车打瞌睡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占总交通事故的25%。同时可引起白天疲倦、嗜睡、记忆力减退、肥胖、脾气暴躁、性欲减退、老年呆滞等各种症状体征。现已发现80多种疾患与人的睡眠有关,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已经成为都市人健康的隐形杀手。
打呼噜也会遗传
日常生活中常常可见,父亲睡觉时鼾声如雷,儿子虽然年纪轻轻,但鼾声比起父亲来毫不逊色。还有的家族中,几代人都饱受夜间打鼾及睡眠呼吸暂停的折磨,甚至还有夜间猝死的情况发生。打鼾及睡眠呼吸暂停的确与遗传有关。
打呼噜具有家庭聚集性
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虽然打鼾具体以什么方式遗传还不明确,但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都证实,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1988年,研究人员调查了4000对芬兰孪生者,发现打鼾在遗传因子相近的单卵双生者中的符合率远比双卵双生者中的符合率为高。1991年美国的调查发现,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直系亲属中,打鼾、白天嗜睡及呼吸暂停的发生率要比正常对照者直系亲属中这些症状的发生率高出2~4倍。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打鼾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确实与遗传关系密切。日本的研究者经过人群调查,发现存在于人白细胞表面的特殊抗原HLA-A2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率高度相关,是引起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可能遗传基础。
胖瘦和面部形状与打鼾有关
有的家庭中打鼾者较多,而有的家族中世代少有打鼾者。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这些情况。
家庭成员所处的生活环境及某些生活习惯相同,其中包括了许多易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因素。如吸烟,饮酒;室内存在某种过敏源,易患过敏性鼻炎等。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许多易患因素都具有遗传倾向,家族成员中具有易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共同因素。
肥胖与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密切相关,与年龄、性别相比,它是促成睡眠呼吸暂停发生的最重要因素,特别是机体脂肪分布不均衡,如颈部脂肪堆积与之关系更大。在孪生子中的调查发现,人群中70%的肥胖发生与遗传有关,父母亲中任何一方肥胖,其子女有40%~50%的可能肥胖;父母均肥胖,其子女肥胖的机会可达70%~80%。
面部形态主要取决于颌面部骨骼的结构特点,而颌面部骨骼的形成与发展由遗传基因决定。颌面部形态及软组织的结构是决定上气道体积大小及形态正常与否的重要因素,与呼吸暂停的发生密切相关。下颌后缩、下颌过小等都可以引起睡眠呼吸暂停。
睡眠状态下,大脑对呼吸的驱动能力降低是导致睡眠呼吸暂停的原因之一。呼吸中枢对低氧及高二氧化碳刺激反应低下者,更易发生睡眠呼吸暂停,且呼吸暂停发生后患者不能及时憋醒,难以使气流尽快恢复。这也就是说,呼吸驱动功能低下者睡眠呼吸暂停持续的时间及发生的频率增加。中枢性呼吸驱动功能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曾有报道,一家三代九口人都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测其中五个人的呼吸驱动功能发现,他们全部对低氧刺激的反应低下,这说明他们都有中枢呼吸控制功能缺陷。
新生儿猝死综合征是一种可引起新生儿突然死亡的疾患,睡眠时发生呼吸暂停是猝死的原因之一。新生儿猝死综合征患儿的父母、祖父母中患睡眠呼吸暂停的几率很高,因而新生儿猝死的发生与遗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