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粗粮预防孩子开学情绪低落
吃粗粮预防孩子开学情绪低落
变胖有原因 全谷类吃太少容易胖
全谷类吃太少容易胖!美国塔夫斯大学2013年研究,记录792名国小3至6年级学童的饮食状况,发现每天吃不到1份全谷类的孩童,肥胖机率会比每天吃足1.5份的孩童高4成;研究中举例,两位身高同样为136公分的10岁男孩,吃不到1份全谷的,体重会比吃1.5份的多1.2公斤。此研究定义一份全谷为一碗100%全谷早餐谷物脆片、半碗熟燕麦片、一片100%全谷面包,相当于台湾的半碗糙米饭。
值得注意的是,董氏基金会2010年调查国内近5000名国小一、二年级学童家长发现,近5成学童平日饮食中完全没有全谷类,近7成家长很少或没有在家供应全谷类,其中约6成是因为觉得孩子不喜欢吃而不供应;另外也仅有35%学童天天吃蔬菜、24%天天吃水果。
孩子“吃软不吃硬” 吃全谷类助语言发展
现代孩子饮食过于精致,习惯吃软不吃硬,刚接触全谷时确实常觉得吃起来「乾乾的、较硬、难咬」等,但家长千万不要完全停止供应,因为饮食口味与喜好可从小养成。
家长不妨从少量开始慢慢增加全谷比率,让孩子渐渐习惯全谷较有嚼劲的口感,而且多咀嚼可增加唾液分泌帮助消化、按摩牙龈有助牙周健康,还能刺激脑部发育,提升孩子的学习力;学龄前的咀嚼还会影响口腔齿颚发展、舌头与嘴唇等口腔器官灵活度,影响未来说话能力的发展。
改吃糙米饭最好,简单又无油无糖,也可将紫米、全小米、全燕麦等入饭;点心可选择紫米红豆汤、糙薏仁汤等,而全麦、全榖面包则要注意其全谷比例,以及油糖含量。
情绪低落如何避免
1、去散步。到景色好的地方散步,心情会开朗得多。海滨散步――观看海鸥飞翔,你会怡然自得、心情愉快。
2、看电影。看一场轻松的电影,影片故事情节吸引你,使你将低落的情绪完全忘记。
3、打电话。给好友打一个电话,将情绪低落的感觉向好友倾诉,是个好的发泄方法,而好友的劝导、鼓励,对你振作的效用。
4、吃东西。吃些自己想吃的东西,有自励作用,化悲愤为食欲,情绪当然会好些,食物确有安慰的作用。
5、饮香茶。饮杯香茶有宁神的作用,慢慢啜饮,一边听轻松的音乐,受氛的感染,低落情绪因此改变。
6、买东西。花点钱买你从未买过的东西,例如:泡泡糖、儿童玩具、童话书。购物是一种需要和乐趣。
7、做好事。为他人做些事,例如:送些礼物,写封短信,都使你暂时抛开低落的情绪,感觉变得好些。
8、清洁住所。室内一尘不染,家俱闪出光泽,你的心情一定好得多。脏污的环境使低落的情绪更低落。
9、重看旧信。你知道,你帮助过友人和他人,看着他们给你的信,一定唤起你积极的助人为快乐之本情怀。
10、去公园。静静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冥想,不受任何骚扰,效果好得多。公园的宁静气氛,也可改善情绪。
11、听音乐。听自己喜欢的的音乐。在颀赏音乐的时候,跟着唱。
12、读小说。读一些幻想小说。例如:一本描写九十岁的老妇,向九十岁的老邻居吐露爱情的幻想小说,那的确吸引人,从而有助我们改善情绪。
13、不看报。一周内不看报纸,也许,可能使你感到和时代不合拍,但当你不看报时,不受新闻和闲言碎语的烦扰,你的心情也会好些。
14、小睡。烦恼时,小睡三十分钟,醒来后,你感到清新、快活。专家指出,当你的精神好时,处理事情好得多。
15、摆花。在卧房或是洗水间摆一束百合花,或一枝玫瑰,你每次看到花儿,闻到花香,就会让你觉得心旷神怡。
16、养鸟。养一只黄莺或是画眉鸟,经常可以听到动听的莺歌鸟语,可以使我们快活;而且你观看它在笼中用嘴梳理羽毛的神情,也会有一定的乐趣。
17、看动画。看看动画片,会感到很有趣的,例如:蓝猫动画片。
18、写日记。将心中的事写在日记上,写是发泄的形式之一,写完后,你会感到心情轻松些。
19、观看星空。躺在床上,仰望窗外的星空,闪闪的星星和柔和的月光,将你带至宁静、神秘的世界。
20、参观动物园。特别是幼小的动物,惹人喜爱。如果你的住所附近没有动物园,逛一逛花店也好。
21、参观墓地。这里实在宁静、而风景美丽,更重要的是,你可得到很多启示,从而改善你的情绪。
22、向痛苦让步。有时,你只好躺着,痛哭。哭是发泄,面对现实的态度,如果不哭而有内疚,痛哭更大。
入学前请给孩子减减压
随着开学时间的日益临近,泉城各大商场也纷纷把学习用品摆上柜台的显眼位置,抢食开学经济这块“大蛋糕”。
核心提示
还有一周,新学期就要开始了。漫长的暑假中,不少学生已经有些散漫,短时间恐难适应新学期的学习生活。每年开学后,不少学生还会患上“开学综合征”。学生如何在短短一周做好身心各方面的调整,迎接新学期呢?本报邀请一线教师,为学生和家长们支招。
“晚睡晚起族”:调好生物钟
症状一:热衷玩网络游戏的张雷(化名)一放假就给自己定下目标,暑假中游戏级别要升到65级,为此,他整天在家打游戏,父母的话对他就像是耳旁风;而同样年纪的李畅(化名)暑假中最大的爱好莫过于睡大觉,他放言暑假不把床板压塌决不罢休。而每天中午起床后,李畅的目光就转移到零食和电视上,他说:“上学期间错过那么多好看的电视节目,假期一定都补上。”
支招:东方双语实验学校教师刘国妍说,假期学生过度放纵自己,不注意暑期生活的规律,不仅使自己的身体机能受损,而且也得不到心灵的轻松与自由。当新学期开学后,将会出现身心的适应问题。
她建议家长提前一周帮孩子调节生物钟,帮助孩子恢复上学时的作息习惯。很多孩子在假期里容易养成晚睡晚起的不良习惯,家长要帮孩子改正这种不良习惯,可以为孩子制定一个与新学期作息时间一致的“作息时间表”,和孩子一起按作息时间休息。刘国妍特别提醒家长,一定要和孩子一起调节好生物钟,以免孩子开学后出现不适应状况。
同时,开学前一周,家长要为孩子调节好饮食,提醒孩子吃早饭。刘国妍说:“假期里很多孩子不喜欢吃早餐,如果开学后这个习惯不能及时改正,会极大影响孩子的精神状态,容易出现疲劳等症状。”对于在假期里喜欢长时间看电视、打游戏的学生,刘国妍建议家长设立一种“奖励政策”,比如如果孩子按规定时间吃饭休息,就可以奖励孩子玩半小时游戏等。
“撒欢族”:开学前每天 小时学习
症状二:欢欢(化名)放暑假后,就像撒开手的风筝,失去了方向感。他尽情地享受着假期,逛街、聚餐、郊游充斥着假期生活。每天玩得筋疲力尽的他,回家后作业本都不翻开看一眼,到现在他的作业完成了还不到一半。按他的话说是“学习太乏味,假期就要尽情地玩,养足精神开学才能安心学习。”虽然小欢很聪明,成绩也不错,但他在假期里既不“温故”也不“知新”,父母很担心他开学后会变成那只跑不过乌龟的兔子。
支招:刘国妍建议,学生开学前要做好学习上的准备,检查一下是否有暑假作业没有完成。为了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刘国妍说,家长可以给老师打电话,让老师亲自给孩子一个提醒。假期期间,学生的学习规律往往被打破,把1小时左右的学习当成负担,刘国妍建议,在开学前一周学生应适当增加学习时间至每天3小时左右。每天这3小时里,学生可以把暑假里放下的课本知识再顺一下,做好上学期的总结,同时,拿出新课本,做好新知识的预习。刘国妍说:“为避免乏味的看课本预习,学生和家长要学会变通。比如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开国大典》,家长可以帮孩子下载这部同名影片,寓教于乐,给孩子感官上和直观的刺激,加深孩子对课文的理解。刘国妍提醒学生,开学前要准备好学习用品,根据上学期成绩定好学习目标,还可以准备一本错题集,以便为新学期提供学习上的帮助。
症状三:天奇(化名)学习成绩一般,上学期期末考试他考得很差,对学习彻底丧失了兴趣。放假后,他多次向父母提出休学,得知不可能实现休学后,他又提出了转学,说是“想要换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开学在即,天奇的焦虑每天都挂在脸上,他父母为此非常着急。记者了解到,像天奇这样存在严重厌学情绪的学生虽然不多,但有一部分学生对开学之后的紧张学习存在着恐惧心理,如何调整情绪成了他们面前的一道门槛。
支招:刘国妍说,度过漫长的暑假,大多数学生向往新的开始,但也有少数学生会有厌学情绪。对于个别的厌学者,家长可以采取比较极端的办法,比如故意给孩子放一个星期假。暑假期间孩子都和伙伴玩,若开学后孩子独自在家缺少了玩伴,就会感觉到不适应,不超过一个星期孩子就会主动要求去上学。
大部分厌学的学生是由于上学期期末成绩不好打击了自信心,刘国妍建议这部分学生把错题再做一遍,这些孩子发现错题能做对后,自信缺失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同时,针对经常出错的问题,家长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孩子的训练,例如孩子的计算题容易出错,可以每天让孩子做5个计算题等,孩子对题型熟练了,做题的正确率就会大大提高,这样也会促使孩子以充满自信的面孔迎接新学期的学习。
“焦虑族”:多沟通,适时减压
症状四:小琪(化名)马上就要上初一了,随着开学时间的临近,她越来越没精打采,甚至出现了厌食情绪。每次她都以胃疼为托词不想吃饭,妈妈带她到医院检查却查不出任何毛病。细心的妈妈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女儿情绪上的变化。原来女儿不善于和陌生人交往,想到要迈入一个新环境,她心里有种莫名的慌张,她怕自己成绩不好被人耻笑。看到孩子整日闷闷不乐,小琪的妈妈最近也忧心忡忡。
支招:新学期即将开始,初一、高一的新生们即将走入新的学习环境,难免出现心理焦虑。有些孩子平时就不善于与同学或老师相处,如果需要进入一个新的学校,人际关系的变化可能加剧这种压力。还有些孩子因学习成绩差产生了自卑心理,而成绩好的孩子也会因学习压力大产生焦虑情绪,这一现象在那些即将进入升学班或对自己要求严格的学生中间表现得尤其明显。
刘国妍老师建议家长们要放平心态,对于适应能力差的孩子,家长要与老师多沟通,让老师多留心孩子的情绪变化。对于学习压力大的孩子,适时的减压则更重要。比如在开学前举行一个温馨快乐的家庭聚餐会,给孩子减压的同时为他定一个可行的学习计划。
产后情绪低落还是抑郁要分得清
从少女到孕妇,再升级为妈妈,这其中的变化,让许多新妈咪措手不及。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宝宝刚出生总是哭闹不知如何是好,新妈晚上睡不好白天精神不足,跟婆婆意见不一,涨奶乳腺炎等,每一个问题都足以影响新妈咪的心情而导致产后情绪低落。产后情绪低落会影响产后恢复,情况严重时还可能转为产后抑郁症。因此,新妈咪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预防产后情绪低落及产后抑郁症。
产后情绪低落or产后抑郁症,傻傻分不清
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成功晋升为新妈咪了,但这却不是万事OK的开始。宝宝的哭闹、角色的突然转换、家人关注度的转移……很多因素导致新妈咪一时难以接受生活的重大转变,出现产后情绪低落。
“产后情绪低落”指的就是新妈咪在分娩后经常出现悲伤或烦躁的现象。实际上,80%的新妈咪都有过这种由顶峰突然跌落谷底的心理体验,这是因为新妈咪体内的荷尔蒙水平在分娩后的2—4天发生了变化所致。
一般来说,产后情绪低落来得快、去得也快,这种情绪起伏变化通常两周内会自行缓解。它也是产后恢复过程当中的一部分。但新妈咪要当心,如果情绪低落的状况迟迟没有好转,或者在分娩后一个月又再度出现,那就有可能是产后抑郁症了。
产后刚开始的时候,新妈咪的情绪低落是正常的。因此,无论是新妈咪自己还是家人朋友,都不要妄自给新妈咪贴上“产后抑郁症”的标签。
产后抑郁别慌,知己知彼做好预防
宝宝的到来使每个新妈咪都由衷的开心,虽然会因为宝宝的哭闹、生病等情况让新妈咪心烦意乱、情绪沮丧。但多数新妈咪能很快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把精力投入到照顾宝宝中来,而有一部分新妈妈却在这种不良情绪中越陷越深而无法自拔,产后情绪低落也因此而发展成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的发生原因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哪种原因才是引发产后抑郁症的罪魁祸首,但可以确定的是,新妈咪因为带孩子而与亲朋好友的距离变远,由此产生的疏离感是诱发产后抑郁症的重要原因。此外,母乳喂养的新妈咪由于白天晚上都要给孩子喂奶,过度劳累、休息不好,也很容易产生委屈、易怒、烦躁的情绪,从而导致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的具体表现
一般来说,新妈咪产生焦虑、孤独、绝望等感觉,都是判定产后抑郁症的关键症状。此外,被困住的感觉和深深的疲惫感也是产后抑郁症的典型表现。产后抑郁症的表现症状与其他抑郁障碍相同,情绪低落、担心多虑、悲伤哭泣、胆小害怕、烦躁不安、易激惹发火,严重时失去生活自理和照顾婴儿的能力,悲观绝望、自伤自杀。
产后抑郁的发生时间
典型的产后抑郁症通常在分娩后4~6周内发生,但并不代表过了这个阶段,它就不会再“找上门来”。实际上,在分娩数月之后患上产后抑郁症的新妈咪大有人在。
调整产后情绪,夫妻齐努力
经历过从紧张到狂喜的情绪起伏以及荷尔蒙水平的剧烈变化后,新妈咪在分娩之后产生心理落差在所难免。如何才能快速调整好自己的产后情绪呢,一起来看看吧。
情绪低落怎么调节 情绪低落者不宜饮食
情绪低落者不宜食用糖类食物,因为糖类会引起血糖的剧烈变化,加剧情绪不佳;情绪低落者不宜食用酒精、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因为刺激性食物会加剧神经紧张。
秋季防止情绪低落
秋冬易情绪低落
中医认为,“秋”对应五行为金、五脏为肺,五气为燥,五化为收,五志为悲。秋令的燥气使人咽干、鼻燥、声嘶、干咳、皮肤干燥,这些症状都会影响人的精神 状态,常易产生悲伤消极等不良情绪,尤其是深秋草叶枯落,花木凋零,敏感之人触景生情,生出凄凉、忧郁之感,使得机体的抵抗力也随之下降。
与“冬”相对应的五行为水,五脏为肾,五气为寒,五化为藏,五志为恐。肾藏精、主骨、生髓,肾之精气亏虚可见精神疲软、哈欠连连、情绪反应迟滞,所以冬季养生养神都十分重视补养蓄藏肾精,以此保持精力充沛、神思敏捷。传统的冬令膏方进补就一直流传盛行至今。
现代研究也发现,人体大脑内的松果体能分泌褪黑激素,它不仅影响睡眠,也影响情绪,而光照则可以抑制这种激素的分泌。秋冬日照时间减少,强度减弱,褪黑 激素分泌增多,情绪自然就容易消极,精神也容易萎靡不振。同时,在冬季低温条件下,人的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处于低落状态,也能导致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 等变化。
秋冬情志养生讲究多
秋冬时令阳消阴长,中医推崇天人合一,主张秋冬养阴。
“秋敛”、“冬藏”护肺益肾养精神
秋季养神讲求收敛神气,按五行生克制化“喜胜悲”之理,应多喜乐,切忌悲情,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平时生活中可深呼吸使肺扩张,有助于吸氧充 足而悦神。宜早睡早起,保持充沛的精力体力。燥证体质的人建议选择滋润、生津、润燥、濡养的食物,如萝卜、莲藕、百合、黑木耳、山药、银耳、梨、枇杷、金 橘等。
冬季养神注重养肾藏精,按五行“思胜恐”之理,应平静凝思,忌讳恐吓。生活起居宜早睡晚起,保养精神。在遵循自然规律同时还需适 当进补,储存营养和能量,抵御寒冬并为来年养精蓄锐。寒证体质者,冬季更容易神情弛缓,常感到疲乏,吃冷食或寒性食物易产生胃腹不适、大便稀溏等症状。建 议选择温性食物,增加思维的活力,改善精神萎顿状况,如牛羊肉、韭菜、辣椒、洋葱、姜、蒜、佛手、红薯、栗子、荔枝、桂圆、石榴、樱桃等。
“秋冻”、“冬炼”、“茶疗”改善情绪
适当“秋冻”有利于养神,通过薄衣御寒和加强运动锻炼,对寒冬来个形神合一的“预适应”,调动人体的抵抗力、免疫力,调整精神状态,到真正严寒时节就不怕寒冷、不易得病了。“秋冻”是指不要过早棉衣上身,而颈部、肚脐、后背和双脚还是不能受风寒的。
“冬炼”能够改善抑郁情绪,增强体质。闭目静坐、吐浊纳新助养神,内蓄精、气、神。运动可选择散步、打太极拳、做操、跳健身舞等有氧运动增加活力,并使 思维敏捷、精力旺盛。尤其是常年在室内工作者、体质较弱者、脑力工作者,每日不能少于半小时的活动。秋后郊游登山,能使人吸收空气中更多的负氧离子,对人 的神经系统有良好的营养和调节作用。冬季多晒太阳、多做户外活动,可补钙强身,对振奋精神、预防抑郁症大有益处。
“茶疗”养神也有时令 之别,秋季宜喝乌龙、铁观音等,因其性适中,介于红茶、绿茶之间,不寒不热,对金秋保健有润肤、益肺、生津等好处;再加点桂花,茶香就更沁香怡神。冬季寒 流袭人,宜喝红茶、普洱茶,温通养胃提神。研究证明,红茶含有丰富的茶多酚,除了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的含量,还能增强微血管的韧性和弹性、降 低血脂,这对防治冬季高血压及心脑血管意外也有益处。也可请中医指导选用适合个体状况的药茶。如果在沏茶和饮茶的过程中,能注意静心、静思、静品,就更有 益于休闲养神了。
秋冬气候、自然环境和生态的变化,会使人的精神情绪、脏腑、气血、经络活跃的时间与规律发生相应的变化,掌握这些变化的规律和特点,才能有目的地进行情志养生。
多吃粗粮预防龋齿
统计表明,全国80%以上的成年人患有牙病特别是龋齿。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发生很大改变。糖摄入量大大增加、食物过于精细是造成目前龋病患者和患龋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多吃粗粮蔬菜能防龋齿。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命”是广为流传的一句俗语。而龋齿老百姓又称“虫牙”、“蛀牙”,是导致牙疼的一个重要因素。
龋齿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下,牙齿硬组织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也是一种极为古老的疾病。在25万年前罗得西亚人的头骨化石上已经发现有龋齿。
龋病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在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龋病位居前列,但由于其病程进展缓慢,一般情况下不危及患者生命,不易受到人们重视,也就有了“牙疼不是病”的俗语。也正是因为这个错误观念,人们平时不注意牙病的预防和治疗,才造成牙病“疼起来要命”。
实际上龋病造成的危害极大,特别是病变向牙齿深部发展后,可引起牙髓病、根尖周病、颌骨炎症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全身健康。随着牙齿硬组织的不断破坏,可逐渐造成牙齿缺损,成为残根,最终牙齿丧失,破坏咀嚼器官的完整性,影响消化功能,导致消化系统疾病。而且在童年时期还可以影响牙颌系统的生长发育。此外,龋病及其继发病作为一个病灶,引起心脏、肾等“遥远”脏器疾病的病例也时有报告。
经前为何情绪低落
从生物学角度看,显然要涉及到月经周期中固有的性激素的波动。在经前期、绝经期、产后及服用避孕药的妇女中常见抑郁的发生。看来性激素和抑郁二者之间必然存在某种联系。例如,有人研究了用口服避孕药控制激素水平时的情绪波动问题,把受试者分为三组:
(1)过去和现在都不服用口服避孕药。
(2)服用复合口服避孕药(提供稳定、高剂量的雌激素、孕激素)。
(3)服序贯口服避孕药(前15天服雌激素,后5天服雌、孕激素复合片,摸拟自然周期,但激素处于高水平)。
然后观察这些妇女在月经第4,10,16天和经前2天的情绪。结果表明,不服药组妇女在月经周期中焦虑、易怒和敌对行为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服序贯片的妇女也有类似发现;而服复合避孕药的妇女的情绪、敌对行为和焦虑则无明显变化。因此该项研究提示,女性性激素水平恒定时情绪也是稳定的。
另一些研究人员则认为情绪波动与文化修养、社会环境因素有关。由于传统习俗的长期影响,使妇女认为月经前必然出现焦虑,这是对妇女文化压迫的结果,她们在经前期总是期待焦虑、情绪低落的发生。实验研究也提供了类似的证据:告诉预期1周后会来月经的妇女,医生可以用一套新仪器准确测出她们下次行经的日期。受试者分为3组,第一组:告诉她们月经在1-2天后发生;第二组:告诉她们至少在7-10天后才会行经;第三组:什么也不告诉。然后让她们报告自己经前的一系列问题。结果表明第一组经前浮肿、乳房胀、头痛等症状的发生明显多于第二组。
孩子不长高怎么办 保持心情愉悦
科学家发现,孩子在情绪低落时,生长激素分泌较少,对身高极度不利。如果孩子经常处于受到批评、责备,父母争吵的环境中,心情压抑、情绪低落,那会严重影响孩子长个子的,家长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
情绪低落怎么调节
快乐是一种健康的状态,是一种得到满足的内心体验
永远不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那样的快乐不会长久,很快就会被无边的痛苦所取代。
遇到心情烦躁的情况的时候
你喝一杯白水,放一曲舒缓的轻音乐,闭眼,回味身边的人与事,对新的未来可以慢慢的输理,即是一种休息,也是一种冷静的前进思考。
不论在任何条件下,自己不能看不起自己
哪怕全世界都不相信你,看不起你,你一定要相信你自己。
原谅别人就当作原谅自己
宽容是一种美德,是对犯错误的人的救赎,也是对自己心灵的升华。不要总是想着对方如何得罪了你,给你造成了多少的损失。想想对方是不是值得要你去如此发火。他是故意的还是无心的?平日待你如何?给对方一个机会,就是给自己一个机会。对于一些人,原谅,远远要比惩罚来的有效。也许只是一时的失误,也许只是一闪而过的歪念。人总有犯错误的时候,不要过于苛刻。
确定几件你认为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事情
然后专心去做。当人处于低潮时,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总是想着那些伤心的事情。所以,要想摆脱这种情绪,首先应该让自己不要总是去想这些问题,转移注意力。
调整好心理助学生健康走进新学期
1.收心不能急刹车
[症状一:喜忧参半]不少学生反映,开学前几天又开心又难熬。开心是因为可以回到学校和同学见面,难熬是因为家长总喜欢给自己定下很多学习目标,让学生们对即将到来的新学期掺杂了一些担忧。
[专家诊断]刚开学就采取过分施压的方式给孩子收心不恰当。因为孩子经过假期休息,很多方面都处于松弛状态,如果突然给他们过多的压力,容易导致孩子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甚至有抵触情绪,对开学产生恐惧心理。专家建议,家长应正面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开学,唤起对校园生活和同学友情的向往。不要对孩子说 “开学了,收心啦”之类的警告。让孩子给好朋友打个电话,谈谈心,聊聊新学年打算,能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
2.消除畏难情绪
[症状二:畏难情绪高涨]编辑发现,多数孩子对开学存在惧怕、逃避的心理,表现出慵懒、茶饭不思的消极“症状”。
[专家诊断]这是孩子普遍存在的对新学期的畏难情绪,尤其是孩子仍处在春节长假的热闹中,突然要“冷处理”迎接开学,大反差下会使孩子抗拒或不合作。专家建议,家长可对孩子配备一些健康情绪的“甜言蜜语”,例如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引导孩子进入新角色,告知其许多未完成的事可以等待下一个假期完成等。
开学恐惧症的症状有哪些
"开学恐惧症"是一种情绪障碍,主要特点是对学校产生恐惧。它不是一个专用的医学术语,也不同于一般的学校恐惧症。只是由于近几年此类学生较多,才形成了这样一个俗语。
主要症状是情绪低落、心慌意乱、无缘无故发脾气、浑身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等,有的还有头痛、胃痛等躯体不适症状。主要的诱因是"开学"这个特殊的事件,导致自己对学校生活的适应产生焦虑和恐惧或对分离性焦虑、学习适应不良、人际交往困难等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唤醒。前者是由于自己的人格缺陷或对学校和学习过于紧张所致;后者往往在学校学习或在其他活动上有挫折和遭受委屈、羞辱的经历。
升学压力、人际交往不适应等方面是导致"开学恐惧症"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学校经常受到老师批评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对新环境不能很快适应的学生、部分过于追求完美的优秀生等五类学生是"开学恐惧症"的易发学生群。
情绪低落怎么办
睡眠
睡眠能通过缓解疲劳,降低坏情绪对人体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认为,做梦对缓解情绪障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无论这些梦你醒来是否记得。美国芝加哥拉什大学医学中心睡眠障碍服务与研究中心主任说,如果你遇到的情绪问题不是非常严重,那就睡一觉吧,醒来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运动
运动能够很好的缓解坏情绪,它能帮助身体分泌快乐多巴胺,尤其是跑步、骑车等有氧运动更好,而且建议每周锻炼5次,每次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