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什么时候下床活动
产后什么时候下床活动
自然产的妈妈在产后练习坐起来后即可下床活动,剖腹产的妈妈产后第一天可在床上坐着,第二天拔出导尿管后可下地大小便。为安全起见,新妈妈第一次下床,应有家属或护理人员陪伴协助,下床前先在床头坐5分钟,确定没有不舒服再起身。
下床排便前,要先吃点东西才能恢复体力,以免昏倒在厕所。上厕所的时间如果较长,站起来动作要尽量缓慢,不要突然站起来。万一新妈妈有头晕现象,要让她立刻坐下来,可以让她把头向前放低,在原地休息一会儿。给新妈妈喝点热水,观察她的脸色,等到血色恢复了,再移动回到床上。厕所内有紧急呼唤灯或铃声,如果有情况要立刻通知医护人员。
产后下床活动是必要的,产后妈妈若长时间躺在床上,不仅不利于体力恢复,还容易降低排尿的敏感度,可能会阻碍尿液的排出,引起尿潴留,同时还可能导致血栓形成。
产后第一次排尿是什么时候
正常情况下,新妈妈在剂分娩后2~4小时会排尿。另外,由于利尿剂作用,在产后12 ~24小时排尿会大为增加。如果产后超过4小时仍没有排尿,就必须请医护人员协助解决,因为尿液滞留会提高泌尿道感染的机会,况且胀满的膀胱也可能使子宫移位,影响子宫收缩,甚至造成产后出血。
产后第一次排便是什么时候
自然分娩后2~3天,剖宫产后3~4天。
很多新妈咪在产后最初几天都会有排便困难的状况,但是不管是生理因素还是心理因素,都应尽早排便,可有效预防产后便秘的发生,对产后恢复也非常有利。如果新妈咪产后4~5天有便意、但仍没有正常排便时,应该请医护人员协助解决。否则,会因大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而变得干硬,大便时会更困难,易引起肛裂、痔疮出血。
自然分娩的新妈咪在分娩当天、剖宫产的新妈咪在排气之后就可多多补充水分,还要多吃一些蔬菜水果预防便秘的发生。在身体状况许可的情况下,新妈咪可尽早下床走动,这也是促进肠道蠕动的好方法。
热天坐月子注意事项 下床活动
一般情况下,经阴道正常分娩的产妇在产生第二天就应当下床走动。但应注意不要受凉并避免冷风直吹。也可以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每天做一些简单的锻炼或产后体操,有利于恢复,并保持良好的体形。
产后1个星期,产妇可以做些轻微的家务活,如擦桌子、扫地等,但持续时间不宜过长,更不可干较重的体力活,否则易诱发子宫出血及子宫脱垂。
产后多久可以下床走动 产后下床活动的时间
顺产的产妇,可在6~12小时起床稍活动,会阴侧切的产妇,可稍晚些下床,产后第二天再起床走动。
剖宫产的妇女,应绝对卧床24小时,第2天可在床上活动,第3天在床边或房内走走,第4天后逐渐加大活动范围和时间。拆线后可做简单产后操,缩肛运动等。
孕妇产后怎么护理 适当的下地活动
产后需要很好的休息,但适当的早下床有利于生理机能的恢复,有利于恶露排出和子宫的复旧,有利于精神和体力的恢复。正常阴道分娩的产妇,产后12小时即可起床活动;剖宫产术后,24小时可下地活动。但要因人而异,不可强求,活动量可逐日增加。开始下床活动,要慢慢来,先在床上坐一坐,无头晕、心慌等不适,再下地活动。如有特殊情况,如产时出血多,合并有内外科疾病等,应在医生允许后方可下地活动。
产后便秘怎么办 产后尽早下床活动
一般自然分娩后6-8小时产妇就坐起,进行一些翻身活动,采取多种睡姿或坐姿,也可自己轻轻按摩下腹部。第2天下地,在室内来回走动,以不疲劳为宜,但避免长时间下蹲、站立。对于剖宫产无合并症者,于产后第2 天试着在室内走动,如有合并症则要遵循医生要求,不可过早下床活动。
顺产几天可以下床活动
只要伤口不疼,当天就可以下床活动。
顺产相对于剖腹产来说,伤口恢复得更快,如果没有侧切的话,一般当天就可以下床走动,上厕所排尿、排便等。如果有侧切,下床活动时,需注意动作的轻柔,避免拉扯伤口,引起疼痛!
生完孩子不通气怎么办 下床活动
生完孩子后不排气,妈妈要尽快的下床活动,这对于排气很有帮助,剖腹产手术24小时后,妈妈可以在家人的帮助下,适当的站立或者轻走几步,一天内做到3-4次,能及早的恢复肠蠕动。
注意:妈妈若有眩晕、眼前发黑的低血压现象,可以等下再下床,若无法站立,可在床上活动。
剖腹产后多久能下床活动
剖腹产24小时后可下床简单活动,术后10天左右,身体恢复好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健身锻炼。
原则上,新妈妈都应该尽早活动,但剖腹产妈妈由于手术的影响,产后头一周一般不可进行健身锻炼,做些简单舒缓的恢复活动即可。
剖腹产后1周内
剖腹产后最初的1-2天,新妈妈不论用餐、如厕都必须在床上进行,若身体状况良好,剖腹产手术后24小时,妈妈可下床活动,帮助肠蠕动,减轻腹胀,以及预防血管栓塞。
以后每天都可下床适当活动,不过由于伤口尚未愈合,前2-3天会比较不舒服,活动时可以使用腹带支托伤口,以减轻伤口疼痛。
剖腹产后10天左右
剖腹产术后10天左右,如果身体恢复良好,妈妈可以开始进行健身锻炼,方法为:
仰卧,两腿交替举起,先与身体垂直,后慢慢放下来,两腿分别做5次;
仰卧,两臂自然放在身体两侧,屈曲抬起右腿,并使其大腿尽力靠近腹部,脚跟尽力靠近臀部,左右腿交替做,各做5次;
仰卧,两膝屈曲,两臂交叉合抱在胸前,后慢慢坐成半坐位,再恢复仰卧位;
仰卧,两膝屈曲,两臂上举伸直,做仰卧起坐:
俯卧,两腿屈向胸部,大腿与床垂直并抬起臀,胸部与床贴紧,早晚各做1次,每次做时从2-3分钟逐渐延长到10分钟。
阑尾炎术后要注意什么 尽早下床活动
阑尾炎患者在术后清醒以后应当多参加运动,只要运动不剧烈时间不长就可以了。阑尾炎手术后应当尽早并配合医生要求下床活动,或者在床上适党活动四肢,以便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预防肠粘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出现。
坐月子注意事项,坐月子要避开5大陋习 5. 坐月子就是在床上坐一个月
产妇在产后体质较虚弱,许多产妇在月子期间很少下床活动,甚至饭菜都得端到床上吃。实际上,这样做弊大于利。
产后及早下床活动,不仅有利于下肢血液循环,有助于恶露及时排出,还能使腹肌得到锻炼。如果是顺产,产妇当天就可以下地稍微走动;若是剖腹产,术后一两天也可下地,不过要避免猛地坐起。
建议:即使行动不便,也要经常在床上活动活动自己的下肢,避免发生静脉血栓。
产后第一周要注意什么 产后第3天
产后第3天的时候剖腹产的产妇已经可以下床活动了,若身体虚弱,则可适当缓一缓,早下床活动有利于身体的恢复。第三天的时候红色恶露会比较明显,但若有深色的血块则应告诉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产后怎么恢复身材
1.尽早压肚子
产后压肚子,能促进宫腔内的恶露尽快排出,促进子宫收缩。新妈妈们不要因为怕疼,就逃避压肚子,不然容易引起子宫破裂大出血。
2.尽早排尿
无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分娩后第一关就是排尿。只有在产后6小时内尽早排尿,才能避免引起尿潴留。太晚排尿会让膨大的膀胱压迫到子宫,影响子宫收缩导致子宫受损。
3.尽早下床活动
新妈妈们在产后应该尽早下床活动,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便秘问题,还有助于子宫的恢复。采用剖腹产分娩的妈妈可以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下床活动避免肠粘连。
科学坐月子的方法 误区二分娩后只能卧床休息
在传统的坐月子观念里,生了孩子动了全身筋骨,新妈妈在月子期间除了必要上厕所等情况外只能卧床休息,这样才能可以快速恢复身体,以后也不会得月子病。
产后需要多休息是正确的,但并不意味着这一个月都要在床上躺着,新妈妈应该在月子期间适量下床活动,长期不下床活动,下肢肌肉还可能产生废用性萎缩,对今后正常生活造成麻烦。早日下床活动课防止下肢血液循环不畅,造成下肢静脉栓塞,甚至肺栓塞。积极的锻炼不仅有助于子宫的复旧,还能促进盆底、会阴肌肉弹性的恢复,对产后性生活的恢复有益。
1、产后24小时需要卧床休息,第二天可下床活动。
2、保证每天有10个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3、起床时不应过快过猛。
4、有做过会阴侧切或剖宫产的新妈妈也应该尽早下床活动。
5、有会阴左侧切(多数是左侧切)的新妈妈应采取右卧位,防止恶露或粪便污染伤口。
6、不要长久站立,避免体力劳动和蹲位姿势,以免阴道壁膨出或子宫脱垂。
7、一周后即可做产后形体恢复操。束腰带也是可以用的
产后多久可以下床走动 产后下床活动的注意事项
1、产妇若长期卧床,肌肉得不到日常的锻炼,力量会减弱,肌肉纤维甚至会萎缩;食欲变差,食后作胀;活动量少,脂肪堆积,人还会发胖,所以要根据体力,尽早下床活动。
2、产后要及早活动还意味着不要总是仰卧,要或侧卧,或俯卧,要经常在床上翻身。这样不但可以防止子宫后倾,而且有利于产后恶露的排出。
3、对于那些体质较差,或难产手术后的产妇,不要勉强其过早下床活动,但是要告诉她们产后早起活动的好处,使她们自己量力而为。
静脉曲手术后几天能走
一般建议在半个月后再下床活动,但具体时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才能确定。
如果在进行静脉曲张手术后,伤口不疼,可以进行短时间的下地活动,但一般建议在半个月后再下床活动,以免造成伤口的撕裂,从而延缓伤口的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