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孕期常见的黄疸有哪些

孕期常见的黄疸有哪些

黄疸只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疾病,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黄疸。女性怀孕时由于一系列生理或病理方面的变化,黄疸发生率比未孕女性要高,常见孕期黄疸有:

1.病毒性肝炎妊娠期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一般患者临床表现相似。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如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胀、肝区痛等。继而出现乏力、畏寒、发热,部分患者有皮肤巩膜黄染、尿色深黄。可触及肝大,肝区有叩击痛。

乙肝患者孕期做好肝功能检查的同时应做好产前各项检查,做好围产期保健,密切观察胎儿发育情况,注意有无并发症的发生,注意血糖变化。注意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避免情绪激动,注意休息,保证睡眠,适量运动,避免过重的体力活动。注意饮食营养,合理膳食,以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为主,不要盲目进补,适当控制食量。

妊娠中期、晚期患乙型肝炎,属高危妊娠,应及时入院,在医生监护下分娩,避免向肝衰竭发展。

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为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和皮肤黏膜传播。母婴传播即由乙肝或者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在产前、产程中和产后一段时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将HBV传给婴儿,并造成婴儿不同程度的感染状态。随着献血管理的加强和乙肝疫苗的逐步推广,HBV感染在普通人群中水平传播的势头已经得到遏制,而母婴垂直传播成为导致慢性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30%~50%是通过母婴传播形成的。母婴传播主要包括4种途径:妊娠期胎儿子宫内经胎盘传播,即“垂直传播”;分娩期胎儿通过产道时接、触母血、羊水和被粪便污染的组织传播;产褥期授乳传播和日常生活中密切接触传播。

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手段是接种乙肝疫苗,预防效果可达90%以上,尤其适用于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阻断和高危人群。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越早越好,要求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新生儿的接种部位为大腿前部外侧肌肉内,儿童为上臂三角肌中部肌内注射。注射后应保持局部卫生,最好3天内不要擦洗。我国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止指南》强调:“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个月及6个月注射第2针及第3针疫苗。”

(1)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可用5μg重组酵母或l0μg中国仓鼠卵母细胞(CHO)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3针。

(2)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该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最好在出生后12小时内,剂量应≥100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l0μg重组酵母或20μg中国仓鼠卵母细胞(CHO)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也可在出生后12小时内先注射1针HBIG,1个月后再注射第2针HBIG,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第1针l0μg重组酵母或20μgCHO乙型肝炎疫苗,间隔1个月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各l0μg重组酵母疫苗或20μgCHO乙型肝炎疫苗)。后者不如前者方便,但其保护率高于前者。

2.急性妊娠性脂肪肝病此病又称产科急性黄色肝萎缩,是一种较少见、预后凶险的妊娠合并症。多发生在怀孕的最后3个月,临床表现常与急重肝相似,可出现急性肝衰竭、胰腺炎、肾衰竭与全身凝血异常而导致快速死亡,首次妊娠的孕妇居多。典型病例表现为起病急,病初有恶心、呕吐、上腹痛、背痛,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水肿,黄疸进行性加重,短期内可出现昏迷、腹水,皮肤大片瘀斑,便血、尿血。一旦明确诊断,应立即终止妊娠,这是惟一有效的办法。若待到晚期肝衰竭,凝血功能障碍,再行剖宫产或引产,则可能出现产后大出血,危及母婴生命。

3.妊娠期特发性黄疸此症与妊娠期准妈妈体内性激素大量分泌及某些酶作用异常有关,其症状是先出现全身瘙痒,2~4周后出现黄疸,没有其他不适,一般分娩后黄疸会自行消退。

4.妊娠期呕吐性黄疸这是妊娠早期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可导致电解质紊乱,营养摄入不足,胆红素代谢障碍。随着妊娠反应的减轻,黄疸会逐渐减轻。

5.妊娠期肝内淤胆症以全身瘙痒,出现黄疸为特征。多发于妊娠中晚期。瘙痒和黄疸常在分娩后2周内消失。

孕期暂时性的转氨酶升高往往是由于胎儿的代谢产物同样需要母体的肝脏排泄,导致母体肝脏负担过重引起的,通常在服用保肝药几周后就会好转。如果转氨酶持续几周没有改善,就需要考虑孕期急性肝病的发作可能。

大多数准妈妈的肾功能都是正常的,少部分准妈妈在怀孕前就存在问题,所以孕期需要重视这两项指标。妊娠后准妈妈身体负荷加重,肾脏疾病在妊娠期间会有不同程度的加重。

新生儿黄疸额头会先退吗 母亲吃什么退婴儿黄疸

婴儿黄疸主要是发生在新生儿时期,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的代谢特点,容易出现皮肤黄染的现象,黄疸有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也有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外在表现。如果是黄疸监测在正常范围,是不需要特殊干预的。

如果是黄疸出现时间早,进展比较快,或者是黄疸程度比较重,宝宝有其他的不舒服的表现,这时候要考虑病理性黄疸,一般针对病理性黄疸是需要对宝宝进行治疗的,一般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如果胆红素是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一般是光疗退黄,然后可以适当地口服一些药物辅助退黄治疗,最常见的口服退黄的药物是茵栀黄相关的中成药,还有就是一些肠道益生菌口服。

如果是宝宝有黄疸持续时间比较长,然后考虑黄疸程度是属于病理性黄疸,建议及时去医院,由新生儿科医生根据宝宝的情况,必要时候进行相关的处理,然后必要时有可能会需要住院治疗,一般妈妈吃什么东西,吃药物或者是特殊的饮食,不会对宝宝的黄疸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如果是婴儿黄疸,建议是直接让宝宝口服药物,或者是直接对宝宝进行相关的治疗。

常见的病理性黄疸有哪些

(1)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 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这样一来,一些父母会十分紧张,担心孩子会发生ABO溶血,其实要说明的一点是: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2)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3)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4)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胆红素可达10-30 mg/dl,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胆红素明显下降达50%,若再次哺乳,胆红素又上升。

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晒太阳能去黄疸吗 晒太阳能去黄疸

新生儿黄疸很常见,大部分宝宝在出生后都会出现轻重不同的黄疸,对于病情轻的孩子,医生都会建议家长,让孩子多晒太阳,对退黄有效果。因为晒太阳属于光疗的一种,在太阳光中有紫外线,而蓝光就是紫外线,因此照射阳光对黄疸有一定治疗作用。

窦性心动过缓是什么原因

窦性心动过缓常见于健康的青年人,运动员及处于睡眠状态的人群,其原因包括颅内病变、严重的缺氧、低温、甲状腺功能减退、阻塞性黄疸, 有些窦房结病变和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亦可发生窦性心动过缓。

母乳性黄疸能不能测出来 母乳性黄疸最迟多久退

母乳性黄疸主要表现为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出现黄疸,足月儿多见,黄疸出现在生理性黄疸发生的时间范围内,峰值可高于生理性黄疸,消退时间可晚于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常见黄疸出现在生后的一周以后,两周左右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若继续母乳喂养,黄疸可持续四到十二周方消退,所以母乳性黄疸一般最迟可能会持续到十二周左右,但是宝宝一般情况都是良好的,然后没有其他病理因素存在,如果是要确定母乳性黄疸,需要停母乳,一般停母乳两到三天左右,黄疸可以下降50%左右。

宝宝出生40天还有黄疸怎么办 暂停母乳喂养

生理性的黄疸,持续时间最多不超过4周,因此宝宝40天还有黄疸的话,那就肯定不是生理性的黄疸了,可能是母乳性黄疸,这时家长可以考虑暂停母乳,用奶粉替代几天喂养,看看宝宝的黄疸有没有消退的迹象。

母乳性黄疸反复怎么治疗 母乳性黄疸最迟多久退

黄疸出现在生理性黄疸发生的时间范围内,峰值可高于生理性黄疸,消退时间可晚于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常见黄疸出现在生后的一周以后,两周左右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若继续母乳喂养,黄疸可持续四到十二周方消退,所以母乳性黄疸一般最迟可能会持续到十二周左右,但是宝宝一般情况都是良好的,然后没有其他病理因素存在,如果是要确定母乳性黄疸,需要停母乳,一般停母乳两到三天左右,黄疸可以下降50%左右。

宝宝黄疸几天能退完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症状之一,特别是早期的新生儿,新生儿黄疸可以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也有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一些表现,一般如果是生理性黄疸,是足月的宝宝,基本上十天左右能够退完,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两周,早产宝宝它持续时间会长一些,一般是不超过四周,如果是黄疸持续时间长,然后进展比较快,程度比较重,可能是病理性黄疸,像病理性黄疸有可能合并其他的不舒服,这时候是需要明确可能存在的一些病理因素,针对病因的治疗,才能够慢慢的控制黄疸,黄疸才能够消退。所以如果是黄疸持续时间长,还是建议去医院做一些相关检查明确一下,如果是病理性黄疸建议及时地干预治疗。

母乳性黄疸妈妈怎么调理 母乳性黄疸可以不管吗

母乳性黄疸是不能不管的,母乳性黄疸一定要定期监测,必要时候要干预治疗,母乳性黄疸临床主要表现为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出现黄疸,足月儿多见,黄疸出现在生理性黄疸发生时间范围内,峰值可高于生理性黄疸,消退时间可晚于生理性黄疸,一般情况良好,吃奶好, 粪便色黄,尿色不黄,不影响生长发育,肝功能正常,肝脏不大,没有肝病及溶血、感染等其他的一些病理表现。

母乳性黄疸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目前缺乏实验室检测手段确诊性母乳性黄疸,如果是黄疸升高,要定期监测,如果是母乳性黄疸,大于十五毫克每分升,停母乳基本上三天黄疸可以下降50%左右,宝宝一般情况良好,这时候是不需要特殊干预,可以继续母乳喂养的。如果是黄疸持续升高,大于二十毫克每分升,是建议光疗退黄的,如果是没有干预,黄疸持续升高,黄疸有可能是合并有其他的病理因素,黄疸升高有可能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一定的损害,所以母乳性黄疸也是要定期监测的,必要时要积极干预治疗。

婴儿黄疸咋办才有效

小儿黄疸 黄疸,是指皮肤发黄,眼睛发黄、小便色黄的一类疾病:新生儿黄疸则指小儿出生后周身皮肤、双眼、小便都发黄为特征的疾病,中医称之为胎黄。 新生儿黄疸,有真有假,真黄疸是指病理性黄疸,如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肝炎、先天性胆管闭锁等等。而假黄疸特指小儿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治疗的。

小儿出生24小时以后发现黄疸,并能够在14天以内自然消失,没有其它症状,称之为生理性黄疸,有50%正常出生的小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对于早产儿来言,生理性黄疽的发生率要更高,可达80%。

生理性黄疸,大都在生后第3天出现。早者在生后第二天出现,迟者可在第5天出现黄染,其色泽-般较轻浅,呈浅黄色,-般2-3天消退。稍重者可延迟到出黄疸的5-6天后消退,而早产儿的黄疸,最多也不应超过7-10天。超过14天的黄疸为迁延性黄疸,或由它病引起的病理性黄疸。

玉米须水孕妇能喝吗 喝玉米须水能预防新生儿黄疸吗?

孕妇喝玉米须煮的水没有预防新生儿黄疸的作用。玉米须煮水喝虽然有利肝胆的作用,但只对肝炎性黄疸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新生儿黄疸则没有预防作用。

相关推荐

黄疸的4种常见类型

(一)溶血性黄疸 由引起溶血的疾患而导致的黄疸,称为溶血性黄疸。 先天性溶血性贫血 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海洋性贫血等。 后天性溶血性贫血 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误输异型血及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某些药物及毒物引起的溶血等。 (二)肝细胞性 黄疸由于肝细胞广泛性损害而引起的黄疸,称为肝细胞性黄疸,见于一切可导致肝细胞广泛性损害的疾患,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中毒性肝炎及急性传染病如伤寒、钩端螺旋体病,亦可见于败血症等。 (三)胆汁瘀积性黄疸 由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肝内、肝外胆管阻塞以及

新生儿黄疸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早期新生儿,它可以是新生儿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症状,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表现,严重者可导致脑损伤,正常情况下足月儿约80%肉眼可观察到黄疸,新生儿出现黄疸应辨别是正常情况下的生理性黄疸,还是不正常情况下的病理性黄疸,一般如果是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干预的。 如果是黄疸进展快,出现时间比较早,程度比较重,这时候就是考虑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的病因是很多的,像妈妈如果是怀孕期间妊娠期糖尿病,或者是说孕后期或者生产时明显的感染征象,或者是宝宝出生以后窒息,母子的A

母乳性黄疸是怎么回事 母乳性黄疸的危害

母乳性黄疸它的一般预后是良好的,在国内尚未发现母乳性黄疸胆红素脑病发生的一些病例的报道,但是在国外是报道,部分的胆红素脑病是跟母乳喂养是相关的,特别是国外专家报道,在早期出院的新生儿,是应尽早访视,对于出生后两到三天以内发现异常,需要及时的干预,对于早发性母乳性黄疸,就是指一周以内的宝宝的黄疸,更应该积极的干预,预防可能发生胆红素脑损伤的情况。报道称就是在黄疸十五到二十五毫克的母乳性黄疸患儿中,测定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三分之一显示是异常的,当胆红素正常的时候,此改变很快的消失,提示母乳性黄疸

怎样预防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什么影响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现象之一,它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宝宝的一般情况是良好的,黄疸程度不会很重,进展不会很快,然后黄疸出现了后面慢慢自己会消退的,这时候是不需要干预治疗,对宝宝是没影响的。 如果是病理性黄疸黄疸持续地上升,如果没及时干预治疗,可能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像胆红素脑病,还肝硬化等,甚至可能会出现呼吸心跳的骤停,这时候生命安全会受到威胁,所以如果是病理性黄疸要及时干预治疗

宝宝出生前,孕妈提前知道这10件事! 黄疸

宝宝出生2~3天后开始出现黄疸,表现为巩膜、脸部和全身肤色偏黄,一般4~6天时达到高峰,7~10天左右消退。 早产儿黄疸持续的时间会更长一些,个别喝母乳的宝宝黄疸可能会持续数月,没特殊原因都不建议终止母乳。

宝宝黄疸高都会哪些症状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下列特征: 1、黄疸一般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 2、黄疸逐渐加深,在第4-6天达高峰,以后逐渐减轻。 3、足月出生的新生儿,黄疸一般在生后2周消退,早产儿一般在生后3周消退。 4、黄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肤颜色呈淡黄色,黄疸常只限于面部和上半身,黄疸时孩子的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食欲正常,大小便的颜色正常,生长发育正常。 5、化验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2mg/dl,但小于12mg/d1。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下列特征: 1、黄疸出现时间过早,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 2、黄疸消退时间过晚,持续时

黄疸的症状是什么

什么是黄疸?临床上黄疸又称为黄病,主要是由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多数人由于对黄疸深深的恐惧心理,以为出现黄疸就是肝病来临的“前兆”。为了消除大家对于黄疸的恐惧心理,也为了帮助更多的人了解什么是黄疸,肝病专家从黄疸的症状、及出现黄疸的原因两方面为大家详细讲述: 1、黄疸哪些症状 (1)消化道症状,常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泄或便秘等乙肝的常见症状。 (2)皮肤、巩膜等组织的黄染,黄疸加深时,尿、痰、泪液及汗液也被黄染,唾液一般不变色。 (3)胆盐血症的表现

喝玉米须水能去黄疸

喝玉米须水对去黄疸一定的作用。 玉米须在中医上具平肝利胆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病症,对于大胆管梗塞引起的黄疸、胆汁郁积性黄疸等,与肝胆代谢关系的黄疸,喝玉米须水一定的作用。

新生儿黄疸可以打预防针吗

新生儿黄疸一般是在新生儿期才会出现的,一般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比较常见的症状之一,它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在足月儿生后两周是基本上都会消退的。 如果属于病理性黄疸,那黄疸可能消退时间会明显的延迟,黄疸程度会比较重,他可能会存在着一定的病因,如果没及时干预治疗,可能会影响一些比较重要的脏器,像脑,还肝脏。 一般如果是黄疸比较高,到满月的时候打疫苗,接种疫苗的地方是不给宝宝打疫苗的,如果是监测肝功能是正常的,黄疸的程度不是很高,宝宝的身体状况是良好的情况下才可以打预防针,所以新生

病理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怎么区别

一般黄疸在新生儿时期是比较常见的,它可能是正常的生理性的发育情况,可能是某些病理情况导致的黄疸升高,足月儿80%可以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但是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干预治疗的,但是如果是病理性黄疸,如果没积极干预治疗,可能对宝宝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所以病理性黄疸一个标准的,一般考虑是病理性黄疸以下几条: 第一,生后二十四小时内出现黄疸,监测胆红素水平大于六毫克每分升。 第二,足月儿黄疸升高的范围,每日的范围是超过正常的生理范围。 第三,血中结合胆红素是大于两毫克每分升。 第四,黄疸进展快,每天上升的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