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婴儿腹痛怎么按摩 虚寒型腹痛

婴儿腹痛怎么按摩 虚寒型腹痛

主要症状:腹痛绵绵,喜温喜按,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指纹淡。

治疗原则:温补脾肾,益气止痛。

推拿处方:揉中脘,揉脐,揉足三里,补脾,揉外劳宫,推三关。

推拿方法:

揉中脘:用拇指或中指揉中脘穴100-300次。

揉脐:用食指,中指揉脐中100-300次。

揉足三里:用拇指揉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1横指处的足三里穴50-100次。

补脾经:用拇指推拇指末节螺纹面100-500次,向指根方向推。

揉外劳宫:用拇指揉掌背上的外劳宫穴100-300次。

推三关:用食指,中指指面推前臂桡侧100-300次,自腕推向肘。

功效: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温补脾胃,益气止痛,揉中脘,揉脐,按揉足三里健脾和胃,温中散寒,增进食欲。

宝宝腹胀腹痛按摩图解 寒邪致腹胀腹痛按摩

补脾经,揉外劳宫,推三关,揉足三里各1分钟,顺时针摩腹2分钟,掐揉足三里各1分钟,顺时针摩腹2分钟,掐揉一窝风50次,拿肚角3-5次。

按摩方解:补脾经,揉足三里,顺时针摩腹能帮助调理脾胃气机,揉外劳宫,推三关有温中散寒的作用;掐揉一窝风,拿肚角有止腹痛的效果。

小儿腹痛按摩方法 捏脊

位置:在小儿后背脊柱。

操作方法:让患儿俯卧,家长用两手半握拳,两食指抵于背脊直上,自尾椎两旁开始,合力挟住肌肉提起,做翻转动作,两手同时向前移动,一种捏到大椎穴,如此反复10次。

小儿腹痛怎么按摩 食积致腹痛按摩

补脾经,揉板门,顺运内八卦,揉中脘,揉天枢,揉足三里各1分钟,顺时针摩腹2分钟,拿肚角3-5次。

按摩方解:补脾经,揉板门,顺运内八卦,揉中脘,揉天枢,顺时针摩腹,揉足三里能帮助健补脾胃,促进消化,排出积滞;拿肚角止腹痛的效果较好。

婴儿腹胀的症状

婴儿腹胀的症状:

婴儿腹胀气表现为婴儿腹部充满气体,双腿上提,尖声哭喊。

婴儿腹胀怎么办

如果宝宝能吃、能拉、没有呕吐的现象、肚子摸起来软软的、活动力良好、排气正常、体重正常增加,那么这一类的腹胀大多属于功能性腹胀,无须特别治疗,可用按摩手法缓解宝宝的不适症状。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位,妈妈用中指端揉膻中穴50次,然后用掌根直推膻中50次,再分腹阴阳30次。

(2)患儿仰卧,摩中脘5分钟,点揉水分穴1分钟。

(3)按揉足三里穴2分钟。

2、随症加减

(1)食积型: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或恶心呕吐,大便不通,腹痛拒按,舌苔厚腻。常用手法加

①揉板门50次,清大肠200次。

②按揉天枢穴2分钟。

(2)痰阻型:腹胀满闷不舒,倦怠乏力,或咳嗽吐痰,痰粘不爽,舌苔厚腻。常用手法加

①退六腑300次。

②按揉丰隆50次,脾俞穴1分钟。

(3)脾虚型:腹部胀满,不欲饮食,喜温喜按,气短乏力,大便溏薄,四肢欠温,舌质淡,苔薄白。常用手法加

①补脾经300次,补大肠100次,揉板门50次。

②按揉脾俞、胃俞各1分钟。

③捏脊5—10遍。

三个月婴儿拉稀怎么办

婴儿腹泻有伤食型、风寒型、湿热型和脾虚型。只有区别不同症状,选择食疗,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伤食型腹泻有腹胀腹疼、泻前哭吵、大便酸臭如蛋花状、口臭、不思食等症状,可采用以下食疗:

荠菜汤:取鲜荠菜30克,加水200毫升,文火煎至50毫升,1次服完,每日2~3次。

苹果汤:取苹果1只洗净,连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食盐,煎汤代茶饮。适用于1岁以内的儿童,大于1岁者,可吃苹果泥。

风寒型腹泻有大便稀薄如泡沫状、色淡、臭气少、肠鸣腹痛,或伴有发热、鼻塞流涕等症状,可采用以下食疗:姜茶饮:取绿茶、干姜丝各3克,放在瓷杯中,以沸水150毫升冲泡,加盖温浸10分钟代茶随意饮服。

糯米固肠汤:糯米30克(略炒),山药15克,共煮粥,熟后加胡椒末少许、白糖适量调服。

湿热型腹泻有大便如水样伴有不消化食物、呈草绿色或黄色、有少量粘液,小便黄少等症状,可采用以下食疗:

乌梅汤:乌梅10只,加水500毫升煎汤,酌加红糖,以之代茶,每日服数次。

橘枣茶:取红枣10只,洗净晾干,放在铁锅内炒焦,取洁净橘皮10克,二味一起放入保温杯内,用沸水浸泡10分钟,饭后代茶饮,每日分2次服。

脾虚型腹泻有时泻时止,或久泻不愈、大便稀薄或带有白色奶块、食后便泻、面色苍白等症状,可采用以下食疗:

胡萝卜汤:取鲜胡萝卜250克洗净,连皮切成块状,放人锅内,加水适量煎烂,去渣取汁钦.每日分2~3次。

栗子汤:取栗子3~5枚,去壳捣烂,加适量水煮成糊状,再加白糖适量调味。

虚寒腹痛按摩法是怎样的

虚寒腹痛按摩法:重用按压背俞镇痛法,推抹上腹 和中法,按压腧穴止痛法,配用掌揉胳 周消食法。施术推抹上腹和中法时,可 根据疼痛部位变换操作位置,改开三门、 运三脘为手掌抹胳周。功效:甘温益气,助阳散寒。

婴儿消化不良型腹泻的症状有哪些?

婴儿腹泻有伤食型、风寒型、湿热型和脾虚型。只有区别不同症状,选择食疗,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1.伤食型腹泻有腹胀腹疼、泻前哭吵、大便酸臭如蛋花状、口臭、不思食等症状,可采用以下食疗:荠菜汤:取鲜荠菜30克,加水200毫升,文火煎至50毫升,1次服完,每日2~3次。

苹果汤:取苹果1只洗净,连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食盐,煎汤代茶饮。适用于1岁以内的儿童,大于1岁者,可吃苹果泥。

2.风寒型腹泻有大便稀薄如泡沫状、色淡、臭气少、肠鸣腹痛,或伴有发热、鼻塞流涕等症状,可采用以下食疗:姜茶饮:取绿茶、干姜丝各3克,放在瓷杯中,以沸水150毫升冲泡,加盖温浸10分钟代茶随意饮服。

3.湿热型腹泻有大便如水样伴有不消化食物、呈草绿色或黄色、有少量粘液,小便黄少等症状,可采用以下食疗:乌梅汤:乌梅10只,加水500毫升煎汤,酌加红糖,以之代茶,每日服数次。

4.脾虚型腹泻有时泻时止,或久泻不愈、大便稀薄或带有白色奶块、食后便泻、面色苍白等症状,可采用以下食疗:胡萝卜汤:取鲜胡萝卜250克洗净,连皮切成块状,放人锅内,加水适量煎烂,去渣取汁钦.每日分2~3次。

病人腹痛中医辨证论治是关键

1、寒滞胃肠型腹痛:

腹痛急暴,得温痛减,遇冷更甚,口淡不渴,小便清利,或有泄泻,苔白润,脉沉紧。中医治疗此型腹痛主要以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为主。良附丸合厚朴温中汤加减。

2、寒滞肝脉型腹痛:

少腹冷痛挛急,下绕阴器,口淡不渴,或手足逆冷,身体疼痛,舌质淡,苔白,脉弦紧。中医治疗此型腹痛主要以暖肝散寒、理气止痛为主。暖肝煎加减。

3、肠热腑实型腹痛:

腹痛拒按,按之有块,身热汗出,口渴引饮,口苦口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燥,脉沉实而数。中医治疗此型腹痛主要以清热泻火、攻下里实为主。大承气汤加减。

4、湿热中阻型腹痛:

腹痛不适,胸闷不舒,身热口苦,肢体困重,纳呆恶心,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中医治疗此型腹痛主要以清热、化湿、行滞为主。枳实导滞丸加减。

5、食积胃肠型腹痛:

腹部胀满,疼痛拒按,纳呆恶食,嗳腐吞酸,或痛而欲泻,泻后痛减,舌苔浊或腻,脉沉滑有力。中医治疗此型腹痛主要以消食导滞为主。保和丸加麦芽、鸡内金等。

6、肠道气滞型腹痛:

腹胀疼痛,攻窜不定,肠鸣有声,得嗳气或矢气则疼痛减轻,脉弦。中医治疗此型腹痛主要以理气止痛为主。天台乌药散加减。

7、瘀滞胃肠型腹痛:

腹痛拒按,痛如针刺,痛处固定不移,或可触及包块,舌质青紫,脉涩。中医治疗此型腹痛主要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少腹逐瘀汤加减。

8、瘀热内郁型腹痛:

腹痛剧烈,腹皮拘急,压痛明显而拒按,或可触及包块,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数。中医治疗此型腹痛主要以化瘀、清热、止痛为主。大黄牡丹皮汤加减。

9、虫积肠道型腹痛:

绕脐腹痛,时作时止,按之腹软,或可触及条索状虫团,胃脘嘈杂,或嗜食、吐涎,脉浮洪或乍大乍小。中医治疗此型腹痛主要以安蛔止痛为主。乌梅丸加减。

10、脾胃虚寒型腹痛:

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热恶冷,痛时喜按,饥饿劳累后更甚,休息后稍减,大便溏薄,神疲乏力,畏冷肢凉、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中医治疗此型腹痛主要以温补脾胃为主。理中汤或黄芪建中汤加味。

儿童腹泻的四种类型

儿童春季护理要警惕小儿腹泻:

中医常根据腹泻患者症状的不同而分为以下四种:脾虚型、风寒型和湿热型。而胡萝卜配米汤仅仅适用于治疗脾虚型小儿腹泻。

湿热型腹泻患儿:表现为发热、舌苔厚腻等症状,大便呈蛋花汤样且带少许黏液,此类患儿可适度增加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薏米粥的摄入

风寒型腹泻患儿:表现为腹鸣、腹痛,有时伴有发热、流鼻涕等症状,大便稀薄多泡沫、色淡、无臭味,此类患儿可喝点姜茶饮:取生姜10克,茶叶3克,红糖少许,将生姜切片,与茶叶加适量水一起煎煮,待沸后加入红糖,随意饮服;

脾虚型腹泻患者的典型症状是:患儿久泻不愈、面色萎黄、食欲减退、大便稀薄且有不消化食物。因此,若您的孩子有上述表现时,完全可以食用胡萝卜泥、米汤来治疗腹泻。若属于其他三型时,则需选择其他的食疗方法。如伤食型患儿常表现为腹胀、腹痛、食欲减退、口臭等症状,且腹泻前常有哭闹、大便酸臭、有不消化的食物等,此类患儿可适当增加山楂、麦芽等消食化滞食品的摄入;

肚子痛的食疗偏方

1、黄芪饴糖粥

取黄芪10克左右,加入适量水煎煮取汁,然后再加入白米50克,煮成稠粥,服时加饴糖15克,每天早晚各一次。适于脾胃气虚腹痛。

2、扁豆山药粥

扁豆干20克,山药20克(鲜山药100克),粳米30克,文火煮稠,食时加少许红糖。适于脾胃虚弱型腹痛。

3、茴香红糖水

小茴香10克,水煎取汁,加红糖适量服饮。适用于气滞腹痛。

4、丁香肉桂红糖煎

取丁香10克,肉桂1克,煎水,红糖调服,每天服用3次。可温中散寒,适用于虚寒腹痛。

5、良姜粥

南粳米50克,红枣5枚,砂糖适量,葱白2根,放入砂锅内,加水500毫升,煮成米粥,然后取良姜粉5克,调入粥中,再煮片刻,早晚温热服,5天为1疗程。适用于脾胃虚寒型腹痛。

相关推荐

如果出现肚子痛应该怎么缓解呢

1.外治法 (1)艾叶适量,用醋炒热,布包敷于神阙穴及痛处。适用于寒痛、虚实痛。 (2)野菊花茎叶适量,冷饭适量,共捣烂成饼状,外敷于肚脐神阙穴。适用于热性腹痛。 2.针灸疗法 (1)针刺:腹痛取内关、支沟、中脘、关元、天枢、公孙、三阴交、阴谷;腹中切痛取公孙;积痛取气海、中脘、隐白。 (2)灸法:脐中痛,大便溏,灸神阙。 3.饮食疗法 (1)生姜粥:生姜15克(打碎),放碗内,加入沸热粥,加盖煽片刻,加盐调味服食。适用于寒邪内阻型腹痛。 (2)大黄蜜糖水:大黄15克,加沸水200毫升泡15分钟,加蜂蜜适

腹痛腹胀按摩

腹痛按摩法 1、按压内关穴,位置在前臂内侧,距腕三横指,用拇指按揉,指尖按揉效果更强烈。 2、按揉合谷穴,位置在拇食指相病肌肉最高点,向掌骨方向挤压按揉。 3、弹拨压痛点,在背部寻找腹痛反射点,在胸椎中断脊柱旁开两横指处。用拇指向下寻找腹痛反射点,然后按压并向外侧横向弹拨。 4、擦腹肌,用掌根压紧腹部,然后环转摩擦腹部,以腹内有热感为宜。 腹胀按摩法: 1、按揉合谷穴,拇食指相并,肌肉最高点,向掌骨方向挤压按揉。 2、点颤建里穴,在肚脐上四横指处,用中指按压颤动。 3、摩腹,两手掌相叠,以肚脐为圆心,沿顺

小儿腹泻的食谱

小儿腹泻分为伤食型腹泻、风寒型腹泻、湿热型腹泻、脾虚型腹泻,不同原因引起的腹泻,食疗也一样。 1.伤食型腹泻 症状:有腹胀腹疼、泻前哭吵、大便酸臭如蛋花状、口臭、不思食等症状。 食疗: (1)荠菜汤:取鲜荠菜30克,加水200毫升,文火煎至50毫升,1次服完,每日2~3次。 (2)苹果汤:取苹果1只洗净,连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食盐,煎汤代茶饮。适用于1岁以内的儿童,大于1岁者,可吃苹果泥。 2.风寒型腹泻 症状:有大便稀薄如泡沫状、色淡、臭气少、肠鸣腹痛,或伴有发热、鼻塞流涕等症状。 食疗: 姜茶

中医治疗腹泻方法

1、伤食型腹泻 伤食型腹泻有腹胀腹疼、泻前哭吵、大便酸臭如蛋花状、口臭、不思食等症状。 可采用以下食疗 荠菜汤:取鲜荠菜30克,加水200毫升,文火煎至50毫升,1次服完,每日2~3次。 苹果汤:取苹果1只洗净,连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食盐,煎汤代茶饮。适用于1岁以内的儿童,大于1岁者,可吃苹果泥。 2、风寒型腹泻 风寒型腹泻有大便稀薄如泡沫状、色淡、臭气少、肠鸣腹痛,或伴有发热、鼻塞流涕等症状。 可采用以下食疗 姜茶饮:取绿茶、干姜丝各3克,放在瓷杯中,以沸水150毫升冲泡,加盖温浸10分钟代茶随

腹痛按摩哪里 摩腹点穴

腹痛呈胀痛状时,可配合摩腹助运,荡涤肠胃积滞,缓解疼痛,并可同时点揉天枢,弹拨大椎等穴位。

小儿腹痛怎么按摩 宝宝腹胀腹痛护理注意

1.宝宝有腹胀腹痛现象时,家长首先应观察宝宝除了腹胀腹痛还有没有其他症状,有许多疾病,如肠套叠,急腹症,腹膜炎等,不及时就医会发生危险,所以孩子如果出现高热,剧烈呕吐,腹部剧痛,腹泻等症时,应立即去医院,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 2.如果怀疑宝宝肚里有虫,切忌自行服用驱虫药,建议到医院观察大便中是否有虫卵,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驱虫药。 3.家长平时要注意给孩子保暖,尤其要注意腹部保暖,睡觉要盖好被子,避免着凉。 4.食积腹痛的患儿要注意饮食清淡,肠胃有热的患儿平日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煎炸的食物,多喝水。

婴儿肠绞痛怎么缓解 按摩腹部

宝宝哭闹不停歇,腹部胀气,肠绞痛时,建议各位妈咪帮宝宝按摩一下腹部,在手上涂一层婴儿润肤霜或者婴儿油,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揉宝宝的小肚子,有助于排除肠道内的气体,缓解肠绞痛。

小儿腹泻五种类型的治疗方法

中医将小儿腹泻分为五种类型,不同类型的腹泻,其症状不同,治则也不同。 1、伤食型 伤食型腹泻有腹胀腹疼、泄前哭吵、大便酸臭如蛋花状、口臭、不思食等症状,治宜去积消食,主要采用消导之品,以助脾胃消化,同时应节制乳食,常用方剂为保和丸加减。 2、风寒型 风寒型腹泻有大便稀薄如泡沫状、色淡、臭气少、肠鸣腹痛,或伴有发热、鼻塞流涕等症状,治宜祛寒化湿,主要采用芳香化湿药品,以疏风散寒化湿,常用藿香正气散加减。 3、湿热型 常见症状有泻下稀薄,水分较多,或如水注,粪色深黄而臭,或见少许粘液,腹部时感疼痛,食欲不振,

预防的肠痉挛方法

1、由于部分孩子的腹痛可能与对牛奶过敏有关,因此,反复发生肠痉挛的孩子可以试着暂时停止喝牛奶并改用豆浆或其他代乳品进行观察。 2、严防孩子暴饮暴食,而且不得进食大量冷食。 3、注意婴儿的喂奶量不可过多,奶中加糖量也不宜过多。 4、必须注意腹部局部的保暖,防止腹部受凉。 推拿治疗 1.虚寒型 手法:推法,摩按,揉法,掐法。 取穴及部位:腕阴阳穴、三关穴、六腑穴、腹阴阳穴、脐部及其周围的腹部、脾土穴、足三里穴。 操作方法及要求: ①分推腕阴阳穴,一百下至三百下。 ②推三关穴。推三关穴的次数应为退六腑穴次数的3

婴儿腹胀按摩图解 虚胀按摩手法

主要症状:患儿腹部明显胀大,夜间腹胀症状加剧,不思饮食,精神不振,面色萎黄,身体消瘦,通常还伴随四肢发凉,小便清短。 按摩手法: 主穴:推补脾经5分钟,微慢而微用力揉一窝风5分钟;推补肾经7分钟,揉二人上马5分钟;推清小肠经5分钟;揉外劳4分钟,掐神阙穴。 按摩功效:推补脾经,揉一窝风可健脾补气;推补肾经,揉二人上马可补肾水,有利湿利尿的作用;推清小肠经和推补肾经,揉二人上马相结合,清热利湿,通利小便;揉外劳,掐神阙穴可补脾阳,缓解腹痛,四肢发凉的症状。 配穴:揉小天心和小横纹各5分钟;逆运内八卦2分钟,